Workflow
品牌心智
icon
搜索文档
“孩本位”时代母婴营销新解:构建三层心智矩阵,穿越周期
行业趋势与消费行为 - Z世代父母育儿理念转向"精养"模式,注重陪伴与共同成长,推动需求从单一功能向多元价值升级[1][4] - 新世代父母呈现"育儿育己"特征,追求自我价值与生活品质提升,催生育儿消费市场深度细分[4] - 抖音母婴行业将人群细分为12类,基于消费偏好/内容偏好/育儿理念三维度构建精准营销坐标[4] 品牌营销策略升级 - 2025年母婴品牌需通过精品情感内容/多维创作者矩阵/转化提效建立用户深度信任,形成品牌价值与业绩正循环[1] - 针对"养娃精算师"类人群采取三阶段策略:建立专业信任→深化场景连接→强化价值共鸣[7] - 面对多元人群需构建分层营销策略,以品牌心智为核心,场景与商品心智为支撑实现用户心智渗透[10] 内容营销体系 - 精品内容需围绕归属认同/治愈解压/自我重塑三大情感维度,结合非遗/体育/短剧等趋势触达差异诉求[13] - 抖音母婴亲子垂类万粉创作者投稿量同比增长10%,跨界创作者数量增长15%,成为品牌心智共建关键力量[14] - 平台提供AI工具辅助内容生产与趋势洞察,整合跨端流量池实现人群资产破圈增长[13] 全域经营模型 - 提出「1x2xN」全域策略:1个核心营销主题IP化→2大转化阵地(线上货架+线下门店)→N渠道联动放大影响力[17][19] - 线上通过短视频橱窗/直播间/商城承接流量,线下整合区域营销事件实现O2O闭环转化[19] - 全域经销体系需深度联动,复用资源扩大声量同时拉新促活,推动可持续增长[19] 平台能力支持 - 巨量引擎上新特色人群标签,升级营销能力助力品牌精准触达细分人群[20] - 将持续提供多元化营销支持,帮助生态伙伴在抖音获取增量并夯实增长基础[20]
全球市场规模超千亿,企业数暴涨4倍,宠物用品的品牌出海路径
36氪· 2025-07-02 17:35
行业概览 - 全球宠物用品市场规模达443 6亿美元(2015-2021年) 年复合增长率6 7% 成为仅次于宠物食品的第二大增长赛道[1] - 中国宠物经济相关企业达447 4万家(截至2025年4月) 较2021年增长3倍 其中77%企业成立不足3年[1] - 海外618大促期间 超3万家中国宠物商家参与天猫出海 1000多家跨境成交额同比翻倍[1] 市场格局演变 - 新进入者加剧价格竞争 欧美高客单价市场整体价格下行 同时推动产品向智能化迭代[1] - 全球宠物用品行业CR5仅15 2% 美国最大企业市占率仅3 7% 呈现高度分散特征[9] - 东南亚成为新消费品牌出海首站 因市场增长快且缺乏头部垄断 中国品牌可获先发优势[4] 企业出海路径 供应链型企业 - 以OEM/ODM模式服务沃尔玛 Chewy等国际渠道商 典型案例天元宠物境外营收13 32亿元(2024年) 占比48 2%[3][4] - 通过收购海外品牌(如美国 德国品牌)和设立海外子公司(日本 越南 柬埔寨)实现本地化布局[3][4] 新消费品牌 - 采用轻资产模式进入东南亚 如小佩 Catlink通过Shopee Lazada等平台与本地代理商合作[5] - 复制国内社媒营销策略 如小佩通过Indiegogo众筹智能猫砂盆获超百万美元融资[5] 智能化发展趋势 - 全球智能宠物用品市场规模42亿美元(2023年) 超半数美国成年人购买过智能设备[6] - Catlink智能猫砂盆登顶亚马逊类目第一 Birdfy智能喂食器以199美元高价实现月销数百万美元[6] - 2024年下半年起智能品类价格战加剧 亚马逊TOP3智能猫砂盆价格从600美元降至150美元[7] 品牌建设挑战 - 宠物用品天然弱品牌心智 需通过解决痛点+高性价比+创新设计建立用户认知[9][10] - 复购率低制约营销投入 ROI 需依赖爆款产品口碑而非烧钱获客[10] - 成熟市场需突破线下渠道壁垒 如日本要求加入本地商会 建议采用合资公司模式渗透[10]
2025,不做品牌的美妆没有未来
36氪· 2025-05-29 20:08
中国美妆市场回暖与消费趋势变化 - 4月化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 2%至309亿元 实现连续4个月增长 [1] - 天猫618榜单显示国货美妆品牌凭借强粘性和高复购率占据主导地位 [1] - 抖音平台曾风靡的白牌美妆产品当前已难觅踪迹 [1] 消费行为转向价值导向 - 《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显示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具有长期认知沉淀的品牌 [2] - 榜单采用12项量化指标(销售 定价 搜索热度 用户口碑等)剔除市值和营销干扰 [4] - 上榜品牌如苹果 华为 欧莱雅等均具备高综合评分(苹果100分 欧莱雅86 51分) [3] 流量红利退潮与品牌心智建设 - 早期依赖KOL和流量投放的新锐品牌因产品同质化被消费者抛弃 [4] - CBI500榜单中国货美妆TOP1珀莱雅(84 57分)通过"早C晚A"科学护肤逻辑建立壁垒 [6][7] - 毛戈平以高端定位突破平价竞争格局 成为首个上市的高端国货彩妆品牌 [7] 平台政策与品牌化扶持 - 淘天集团推出新品扶持政策 资源周期从30天延长至90天 [16] - 天猫针对新锐商家提供站外流量扩充 会员私域 最高100%佣金返现等支持 [9] - 薇诺娜通过天猫超级品牌日发布抗老新品"银核霜" 补全敏感肌产品线 [13] 研发创新与长期主义案例 - 自然堂耗时十年研发"喜默因"成分 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 [7] - 新锐品牌同频凭借重组胶原蛋白大单品策略 618进入天猫预售榜TOP16 [13][14] - 花西子建立5个创新研发中心及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工厂强化产品力 [7]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白牌美妆平均生命周期不足一年 缺乏品牌价值支撑长期增长 [9] - 国际品牌仍主导天猫618榜单(兰蔻 雅诗兰黛等占据TOP10中6席) [11] - 淘天集团明确2025年目标为扶持优质品牌 优化六大方向政策 [16]
解码茅台1935:白酒没有“闪电战”
茅台1935发展历程 - 茅台1935作为茅台集团战略补位产品,目标直指200亿,两年内实现从零到百亿销售额的"飞升"神话,却在第三年陷入价格倒挂困局 [1] - 2022年1月18日正式发布,当年销售额达50亿元,2023年接近百亿,仅用两年跻身百亿大单品阵营 [9] - 2022年至2023年收入从0飙升到97亿,2024年二季度控货前增速仍达50% [10] 渠道与动销问题 - 经销商压货承受力达极限,终端真实动销率仅20%-30% [1][18] - 2024年中一批价跌至800元,9月底进一步跌至700元,出现价格倒挂,经销商陷入亏损 [15][17] - 2025年春节期间价格下杀至600元后小幅反弹至700元 [17][18] 产品定位与市场挑战 - 定位为飞天茅台"平替"和千元价格带竞品,但自饮需求脱离现实,商务场景面临品牌认知不足问题 [20][22][24] - 缺乏商务礼品所需的"标尺感"和品牌力,难以与五粮液普五、国窖1573竞争 [23][26] - 婚宴市场拓展难度大,主流婚宴用酒单价不超过400元,且依赖本地知名度 [31][32] 集团战略背景 - 茅台集团"十四五"目标为营收从1000亿增长到2000亿,原计划包含习酒贡献200亿,但2022年习酒被剥离 [4][5] - 茅台1935被赋予填补200亿缺口的重任 [6] - 2023年系列酒收入206亿,其中茅台1935贡献97亿,其他系列酒收入连续下降 [12][13] 未来策略与行业规律 - 2025年调整策略包括发力婚宴市场和丰富产品SKU,但面临较大难度 [30][34] - 白酒行业强品牌心智产品锁定价格段,茅台系列酒因认知弱销售难度大 [43] - 贵州茅台2025年增长目标为9%,集团2000亿目标主要依赖飞天茅台 [44][45]
安奈儿(002875) - 002875安奈儿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17:42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3,895.7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1,465.81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10.2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06亿元 [3] - 受外部市场环境及优化店铺结构、关闭低效店铺影响,公司销售规模下降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2] 公司经营措施 - 2024年持续调整渠道布局,淘汰低效店铺;强化存货精细化管理,通过月度滚动销售预测制定生产和采购计划以降低库存;加强预算管理及费用管控,打造心智品类,增强产品和品牌核心竞争力 [3][5][8] - 实施股份回购、股权激励等措施绑定优秀核心人才,促进公司长期发展;定期举办业绩说明会、接待投资者调研,加强与机构投资者及中小股东互动 [3] 产品相关情况 - 电子束接枝抗病毒抗菌面料于2023年4月量产,推出首款产品“安心衣”,已开拓运动品牌、成人服饰、高端定制等客户,仍在持续开拓市场 [3] - 深耕童装行业29年,坚持用优质面料保证产品质量,持续推出安心衣、超舒衣等新品类,专注“超级舒适”卖点,建立“超级舒适安奈儿”品牌心智 [5] 行业情况 - 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显效,消费市场潜能释放,内需消费逐步修复、平稳增长,国家生育政策预计为童装市场带来新增长点 [4] - 童装行业竞争加剧,消费者对服装功能性、个性化等要求提高,企业竞争聚焦产品力和品牌力 [5] 未来发展规划 - 线下调整店铺结构,关闭亏损及低效店铺,在强势区域拓展,探索合作模式多元化,明确渠道定位,聚焦关键区域经营拓展 [6] - 线上促进传统电商渠道发展,全面布局和发力新兴渠道,全渠道发力打造心智品类,增强品牌在童装市场竞争力 [6][7] - 加大存货精细化管理力度,提升商品库存管理能力,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7] - 持续研发科技面料,输出前沿技术产品,提供超级舒适和安全体验 [7]
2025营销启示:流量只是海市蜃楼,共识才是诺亚方舟
格隆汇· 2025-05-13 09:28
行业并购动态 - 分众传媒以83亿元完成对新潮传媒的全资收购,消息公布次日公司股价涨停 [1] - 此次并购发生在传统广告被普遍看衰的背景下,凸显电梯广告赛道的特殊性 [1] 广告营销模式对比 - 电梯广告采用"心智种植"策略:通过日复一日的强制触达实现品牌认知沉淀,凯度TOP 100广告主中87个选择该渠道 [1][5] - 互联网广告侧重"流量收割":依赖点击率、转化率等短期指标,但用户留存率低,优惠停止即流失 [7][11] - 市场趋势显示流量广告边际效益递减,2023年整体广告市场仅增长1.6%而电梯广告实现两位数增长 [19] 电梯广告核心优势 - 四高特性: - 高触达:覆盖70-80%城市主流人群,触达5.8亿人 - 高关注:46%乘梯者主动观看,注意力集中度是线上3倍 - 高频次:每日重复曝光形成记忆烙印 - 高完播:15秒广告完播率超80% [24] - 构建"公共记忆场":如外星人电解质水通过电梯广告实现47%市场份额,德佑湿厕纸完成从圈层到社会共识的跃迁 [16][22] 成功案例解析 - 元气森林三阶段突破: - 气泡水:2亿到20亿收入跃升,通过电梯广告建立"0糖0脂0卡"认知 [20] - 外星人电解质水:上市次年即获47%市场份额 [22] - 好自在养生水:4个月销售额破亿,利用高频传播破局同质化竞争 [24] - 飞鹤、波司登等消费品牌持续加码电梯广告投放 [1] 行业发展趋势 - 算法精准分发导致信息茧房,品牌陷入圈层营销困境 [13] - 中心化媒体价值重估,分众收购新潮标志营销向"共识时代"转型 [27][30] - 长期心智占领的复利效应超越短期流量变现,成为存量竞争关键 [29][31]
分众传媒(002027) - 002027分众传媒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21:12
广告市场情况 - 2024 年国内广告市场按刊例价计算同比上升 1.6%,中国户外广告市场规模达约 852.2 亿元,同比增长约 3.86%,户外视频广告市场规模达约 483.2 亿元,占整体户外广告约 56.7%,预计 2029 年将达约 745.2 亿元 [3] - 2025 年一季度国内广告市场按刊例价计算同比小幅下滑 0.4%,1 月同比增长 3.5%,2 月同比下降 6.7%,3 月同比上升 1.5% [4]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 1,226,210.28 万元,同比上升 3.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15,539.41 万元,同比上升 6.8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466,798.74 万元,同比上升 6.73% [5][6]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 285,774.10 万元,同比上升 4.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13,517.31 万元,同比上升 9.14% [6] 广告主行业结构及趋势 - 2024 年日用消费品是占比最大客户行业类别,楼宇媒体日用消费品客户带来的营业收入占比达 58.76%,化妆品等品类广告投放增长较好 [7] - 2025 年一季度互联网广告投放回暖,日用消费品类广告主稳定投放,公司看好化妆品等领域客户资源 [7] - 长期来看公司助力企业品牌建设,有望受益于品牌认知回暖及品效协同趋势,未来拓展细分行业客户推动业绩增长 [7] 日用消费品细分行业投放 - 2024 年楼宇媒体业务日用消费品客户收入同比增长 14.63%,饮料行业占比最高,化妆品等品类实现双位数增长 [8] - 消费品客户线上流量广告预算向线下回流,带动客户数量与客单价提升 [9] 收购新潮传媒战略 - 行业层面,中国户外广告市场格局分散,公司凭借优势有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行业运营效率 [10] - 战略层面,并购实现规模提升,发挥媒体规模效应,双方网络互补,拓展覆盖规模,强化传播平台价值 [10] 单屏成本趋势 - 2024 年公司整体租金成本因 LCD 及智能屏点位增加小幅上升,但三种主要媒体单屏成本均小幅下降 [11] 海外市场业务 - 公司在全球多个核心区域初步布局,境外运营媒体设备总量接近 18 万台,2024 年点位规模和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 [12] - 未来三至五年,国内挖掘城市覆盖深度与密度,国际扩大业务版图,探索本地运营模式 [13] AI 技术应用 - 公司以先进技术赋能业务,与行业头部技术平台合作,推动 AI 技术在业务场景落地 [14] - 应用方向为提升客户创意生产与内容生成效率,增强销售端客户服务与管理体系智能化水平 [14] 分红计划 - 若 2024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通过,累计现金分红总额约 47.66 亿元,占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 92.45%,占扣非净利润约 102.10% [15] - 自 2015 年回归 A 股上市,现金分红和回购股份金额累计约 320 亿元,未来拟增加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