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搜索文档
“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第四场发布 改革“一子落”带动发展棋局“满盘活”
四川日报· 2025-10-16 08:23
●四川有23项改革经验获中央改革办推广、55项案例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四川也是全国唯一连续五年入选年度改革特别案例的省份 更加突出系统谋划。四川全面完成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的146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贯 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的102项改革任务;全面对接落实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的70余个专项 改革文件,确保党中央改革部署在四川落到实处。召开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并出台《决定》,印发全会 重要部署责任分工方案和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25—2029年),明确了120项改革任务、314项具体 改革措施和2528项预期成果,形成四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更加聚焦改革实效。四川以钉钉子精神的韧劲,推动每一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集成授权改革、攀 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等系列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国有企业战略 性重组、健全强农惠农富农机制、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机关党的建设等14项引领性改革取得积极 进展;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推出一批微改革微创新,形成一批重要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四川加 强改革督察、强化改革考核,把增强企业和群众获 ...
第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在新加坡举行 “双城双百”万亿投资邀合作
四川日报· 2025-10-16 08:16
活动概况 - 第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于10月15日在新加坡举行,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海外举办 [1] - 活动主题为“川渝通东盟·产业链全球”,由四川省经济合作局与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举办 [1] - 活动吸引来自新加坡政府机构、商协会、重点企业及研究机构等200余人参加 [1] 推介内容与模式 - 活动采用“省市+区县”联动推介模式,立体呈现川渝地区多层次、多元化投资机遇 [1] - 川渝双方共同推介两地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机遇和产业商机 [1] - 两地部分区(市、县)展示推介各自区域特色与发展重点领域 [1] 投资机遇与签约成果 - 现场发布总投资额超万亿元的“双城双百”投资项目机遇清单 [1][2] - 5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合作金额达11.5亿元 [1][2] - 签约项目涵盖人工智能、新材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健康数据分析等领域 [1][2] 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 - 此次活动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对接东盟市场、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一步 [2] - 新加坡被定位为东盟的核心节点和连接世界的重要桥梁,是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 [2] - 川渝两地将继续以“一盘棋”思维、一体化理念,深化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平台对接、利益共享,高水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2]
助力乡村产业更有韧性、农文旅融合更富活力 浙川牵手 给四川乡间带来了什么?
四川日报· 2025-10-16 07:58
浙川东西部协作模式与成效 -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运营模式,企业每年向当地村民发放工资上百万元,村民获得土地租金和就地务工收入 [2] - 企业在柏垭镇建成5000多亩油橄榄种植基地,年产值即将突破4000万元,实现企业与地方的共赢 [3] - 5年来,浙川两地通过农产品品牌打造、农业园区建设和乡村资源开发等举措,共同推动四川农业现代化与产业链延伸 [3] 就业促进与技能培训 - 振兴工坊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4.6亿元,落地173个项目,预估年产值12.8亿元,带动近2万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人均每月增收超2000元 [5] - “蓝鹰工程”在四川省68个县(市、区)推广,今年新增校校结对67对、校企结对88家,培养学生2641人,毕业生就业起薪均超6000元/月 [6] - 依托“天府建筑工”“川菜大师傅”等劳务品牌,累计培育建筑工匠超1万人,带动近百万人就业,创造千亿元级劳务收入 [6] - 今年1至7月,浙江帮助四川实现转移就业5.18万人、省内就近就业0.9万人 [7] 农产品品牌化与市场拓展 - 通过品牌化、市场化管理及共建产业园区,推动金阳青花椒、盐源苹果等凉山州农产品品牌走向全国,例如果园亩产值从不到1万元提升至超20万元 [9][10] - 川西“高山蔬菜”、川南“精品水果”等特色品牌已名声大噪,浙江企业参与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产业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生产向全链条发展 [10] - 依托东西部协作,四川推动“川字号”农产品与浙江市场、全国市场深度融合,例如举办茶叶评选、斗茶大赛等茶旅活动 [10] 农文旅融合发展 - 学习浙江德清、开化、缙云等地经验,四川集中发布10条特色旅游线路,并优选41条乡村漫游路线,助力18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革命老区县资源融合 [11] - 创新推出“红原大草原雅克音乐季+永嘉楠溪江雅克音乐季”双品牌模式,近五年累计举办相关活动30余场,每年设立不少于200万元文化交流专项资金 [12] - 对25个特色乡村、65个特色点位进行包装推介,打造人文美景体验、美食品鉴、非遗民俗休闲等沉浸式业态 [12]
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10月18日至29日在蓉举办 总奖数增至40个 将开展80余场系列活动
四川日报· 2025-10-16 07:58
活动概况 - 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将于10月18日至29日在成都举办 [1] - 活动将开展80余场系列活动,包括10月19日的开幕音乐会和10月29日的闭幕音乐会 [1] - 活动设置主体赛事演出、产业座谈、人才对接、金钟快闪等多种形式 [1][2] 奖项设置革新 - 评奖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奖项扩容和评审机制优化改进 [1] - 总奖数由20个增加至40个,恢复设立作品奖并增加表演奖 [1] - 作品奖设置管弦乐和民族管弦乐两项,表演奖设置声乐、钢琴、古筝等6项 [1] 规模与参与度 - 预计有1500余名音乐界人士汇聚成都 [1][2] - 近3万名观众将走进音乐现场,超20万名观众游客参与线下活动 [2] - 赛事演出将在成都城市音乐厅、金沙国际音乐厅等5个专业场馆举行 [2] 商业与产业活动 - 开幕音乐会、5场专场音乐会及主体赛事门票已全面上线销售 [2] - 配套活动包括音乐产业博览会、音乐产业招商推介会等8个活动 [2] - 该奖项是全国唯一常设的音乐综合性大奖,自第十二届起连续四届落户成都 [2]
资阳国际合作“朋友圈”扩容
四川日报· 2025-10-16 04:31
资阳对外开放与招商引资 - Keeway集团在资阳举办首届摩比德利日全球经销商大会 吸引全球40多个国家500余名经销商及合作伙伴 标志着意大利摩托车品牌摩比德利在资阳正式投产 [2] - 摩比德利在被Keeway集团收购后 其全球核心制造基地落户资阳临空经济区的西南生产基地 [2][3] - 资阳市委相关负责人以英文向海外嘉宾介绍本地产业机遇 表达深化合作意愿 [3] 外资企业在资阳的投资与生产 - 四川欧福蛋业(资阳)生产基地智能车间进行第三轮试产 其丹麦母公司THORNICO集团创始人计划到雁江考察 [2] - 欧福蛋业生产基地设备具备每小时处理12万枚鸡蛋的能力 产品同时符合中国与欧盟标准 [3] - 公司负责人希望推动更多合作落地 行程中加入对雁江区食品饮料产业的考察 [3] 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果 - 越南口腔颌面协会代表团与资阳就产业协同 技术创新 人才交流探讨合作 [3] - 乌兹别克斯坦柠檬企业代表团与安岳当地企业四川省维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3] - 资阳形成展会为媒加企业为桥的合作范式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走深走实 [4] 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 中国牙谷企业以集群模式参加德国科隆国际牙科展览会 提升全球产业参与度并达成8项合作意向 [4] -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成功进入刚果金 塞拉利昂等6国市场 并获得哈萨克斯坦100台调车机车大额订单 [4] - DNβ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在西班牙马德里创新中心组织路演活动 寻找青年来资阳入住创业 [4] 资阳外资外贸成绩 - 资阳外商直接投资总量连续两年居全省第2位 连续5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4] - 2024年资阳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0亿元 同比增长21.4% 增速居全省第2位 [4] - 2024年1月至8月 全市进出口总额39.77亿元 增速36.1%居全省第3位 其中出口20.05亿元 增速47.7%居全省第3位 [4]
突破10000米
四川日报· 2025-10-16 04:31
项目里程碑与地质意义 - 中国石油深地川科1井于10月15日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标志着公司在地球深部能源探索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1] - 该井是四川盆地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于2023年7月开钻,已钻穿23套地层,深入5.4亿年前的震旦系地层 [1] - 在深度超过9500米的震旦系岩心中发现"有孔、有洞、有缝隙,储层发育良好",证实四川盆地万米深层具备优越储集条件,揭示广阔勘探前景 [1] 工程技术挑战与突破 - 项目面临井下超过200摄氏度高温、地层压力超过130兆帕等世界级难题,传统观点认为8000米以下为油气勘探禁区 [1] - 公司攻克高效破岩、钻具安全、井控安全等难题,成功研制1.5万米智能钻机、随钻测量仪器、抗高温油基钻井液等10余项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利器 [2] - 项目形成覆盖全流程的10大技术系列,初步形成深地工程钻完井技术图谱,显著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 [2] 勘探发现与战略价值 - 深地川科1井在川西北地区龙王庙组发现厚层滩相白云岩储层,在灯影组发现超深层台缘带优质白云岩储层 [2] - 这些发现拓展了四川盆地新的规模增储阵地 [2] - 该万米深地探索工程被评价为比肩探月工程,事关国家科技和资源战略 [2]
墙内墙外都是产业链
四川日报· 2025-10-16 04:29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珍项目名片四川相源圆柱形锂电池项目四川相源圆柱形锂电池项目总投 资60亿元、占地约4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28亿元,建设9条圆柱电池生产线和1条PACK生 产线(电池封装装配线)及配套设施,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0亿元。二期将扩建13条生产线,全 部建成后年产值有望突破50亿元。滋滋啦啦的切割声、咚咚作响的敲砖声……10月14日,"万千气 象看四川"四季度集中采访团走进遂宁市安居区四川相源圆柱形锂电池项目建设现场,在这里,施 工进度正与时间赛跑。5座主体已封顶的厂房和1栋仓库被罩在绿色安全网中,工人正加紧铺贴外 立面,厂房内部装修也同步推进。"我们正在全力冲刺,力争年底投产。"四川相源新能源有限公 司建设负责人高广介绍,这样的建设节奏已持续了大半年。就等生产线开动赶订单"公司在东南 亚、西亚都有市场布局,目前订单充裕,就等生产线开动。"高广说。此外,遂宁本地电动三轮车 企业也已与公司接洽,提出订购产品。放眼整个遂宁锂电产业链,上游聚集了天齐锂业、四川裕 能等企业,下游有江淮汽车以及各类三轮车、电动工具厂商,但中游的锂电池制造环节却相对薄 弱。"产业生态要健康,缺一环也不行,必须要强 ...
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总体完成 创建期间四川完成生态修复23.25万公顷
四川日报· 2025-10-15 14:36
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进展 - 四川联合甘肃已总体完成若尔盖国家公园的创建任务,正待国家组织开展创建成效评估 [1] - 创建期间,四川完成若尔盖生态修复面积23.25万公顷 [1] - 国家公园设立实行创建制,分创建和报批两个阶段,若尔盖国家公园已纳入国家公园整体布局 [1] 若尔盖国家公园地理与生态价值 - 候选区位于川甘青三省交界区域,黄河上游,涉及四川、甘肃两省,属青藏高原东缘森林草原雪山生态地理区 [1] - 区内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保存完好的高原高寒泥炭沼泽 [1] - 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年蓄水量近100亿立方米,在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1] 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历程 - 四川于2020年初提出并启动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旨在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1] - 2022年初,四川、甘肃会同编制报送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方案 [1] - 2022年11月,若尔盖国家公园纳入国家公园整体布局,此后《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推进方案》实施印发 [1]
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发布 到2027年新增供水能力12亿立方米
四川日报· 2025-10-15 14:36
提升水网工程智慧化水平方面,我省将推进水网工程智能化建设与改造。《方案》特别提到,将推 进引大济岷、向家坝灌区、亭子口灌区、三坝水库等工程在设计、施工中同步开展数字孪生建设,推进 已建灌区、水库、引调水、城乡供水等水网工程智能化改造,推进都江堰灌区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先行先 试。 新闻名词 省级水网先导区 将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按照国家水网和区域水网总体布局,进一步优化省级水网 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互联互通、联调联控的网络格局,不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记 者 邵明亮) 近日,水利厅印发《四川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7 年,我省将新增供水能力1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60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水土保持 率提高到80.5%,水网工程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 去年7月,我省被纳入全国第三批省级水网先导区。据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三年行动主要 聚焦着力提升水资源配置与供水保障能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生态保护治理、提升水网工 程智慧化水平、提升水网现代化管理能力5个方面。 提升水资源配置与供水保障能力是"重头戏"。《方案》提到,我 ...
“第一笔启动金”“梦想试验田”“陪伴式支持”……成都出台十条措施全周期支持人才发展
四川日报· 2025-10-15 14:34
政策核心目标 - 成都市出台十条措施共59项举措,旨在吸引集聚人才,紧扣城市战略、产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要,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2][3][4] 人才引育与集聚 - 以"清单+订单"方式引育急需紧缺产业人才,计划每年遴选300名左右产业领军人才、600名成都工匠人才培育对象 [5] - 实施顶尖人才引育专项,支持校企共建中试人才培养平台,选聘"科技副总"、"科技助理"、"产业教授"等促进校院企地人才交流 [5] - 鼓励在蓉高校围绕重点产业发展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支持在蓉高校联合产业园区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 [5] - 推动产业人才向园区集聚,吸引汇聚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3][5] 人才评价与激励 - 鲜明以贡献论英雄、按实绩评人才导向,每年给予不少于300个名额支持重点用人单位开展人才计划自主评审 [5] - 每年给予不少于600个名额支持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自主评价实绩贡献突出的"非共识性"高层次人才 [5] - 支持企业自主评审中级职称、申请高级职称自主评审试点,符合条件的技术经理人可破格参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5] 创新创业资金支持 - 构建"种子、初创、成长"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资金支持体系,打造"天使+创投"千亿级基金群 [6] - 对A到F类人才创办运营科技型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纯信用贷款 [6] - 对国际公认全球领先、城市发展急需紧缺的顶尖人才及团队给予最高10亿元"综合支持" [6] - 给予揭榜项目最高2000万元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为在蓉创新创业大学生提供"第一笔启动金" [6] 服务保障与场景供给 - 每年发布不少于1000个应用场景,筹集不少于20万平方米的免费办公场地,在产业园区建设"梦想试验田" [6] - 为创业人才定制成长档案,提供辅导会诊、资源链接、政策代申直享等"陪伴式支持" [6] - 针对来蓉留蓉创新创业人才实行"青年人才驿站"房费"3免3减半",提供低门槛、低成本、高品质创新创业空间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