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川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打造医药健康千亿产业 泸州:另一种“三十定律”
四川日报· 2025-05-28 15:45
医药健康产业基础 - 西南医科大学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四大慢性病"领域拥有数十年研究积累 [2]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新型核素治疗量全国第一,核医学SCI论文影响力连续两年全球第三、中国第一 [4][7] - 全市拥有44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含10家三甲医院),医疗卫生条件居全省第二、川渝第三,可为云贵川渝6000万人提供服务 [4][10][11] 产业研发突破 - 陈跃团队研发的1类核素新药获临床试验批准,前期以3850万元完成技术转化 [7] - 山东步长制药在泸州投资30亿元建设生物制药基地,9个在研产品中6个为1类新药,其中一款有望年内上市 [8] - 北化股份硝化棉产销规模全球第一,四川首台金属3D打印工业母机2023年在泸州下线 [4] 政策与资金支持 - 泸州推出"三十定律"政策:允许企业10年无产出,配套10家三甲医院应用场景,设立1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 [4][5] - 全国首只核医疗产业专项子基金规模达10亿元,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获10亿元投资建设 [13][14] - 2024年成立全国首个地市级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局,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2条等专项政策 [15] 技术创新与转化 - 维思达医疗器械根据临床反馈将接骨螺钉升级为空心设计,通过骨水泥注入提升固定稳定性 [11][12] - 北京大艾机器人选择泸州作为西南布局核心,看重其跨省医疗消费市场(医院停车场超50%省外牌照) [11] - 发布25个医疗健康产业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涵盖康复机器人、中药饮片等领域 [12] 产业发展目标 - 泸州计划到2035年实现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8][9] - 通过"政银企"平台为步长生物融资4亿元,派驻科技特派员解决科研与市场脱节问题 [8][15]
将推动工业保持高增长态势作为攻坚重点 冲刺“双过半” 南充紧盯工业增长
四川日报· 2025-05-28 15:45
南充市工业发展战略 - 南充市提出构建"3+2+3"现代化工业体系 三大支柱产业为汽车汽配、化工轻纺、食品医药 两大成长性产业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 三大新赛道产业为低空经济、氢能、人工智能 [1] - 一季度南充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 增速居全省第12位 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去年提升8.3个百分点 [1] - 187个重点工业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160亿元 完成率超目标任务49.5个百分点 技改投资增速达48.1% [3] 智能制造转型 - 四川浙南智造科技引进五轴联动和智能喷蜡系统 壳模厚度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 突破航空级精密铸件技术壁垒 [2] - 德健荣昇电子年产20万套灯饰电池盒控制器生产线 用工从15人减至5人 预计今年产值提升30% [3] - 南充推行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计划 41个项目正申报入库 将重点服务产值前50强和97家"专精特新"企业 [3] 招商引资成果 - 南充市推出112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总投资额达4890亿元 配套10个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文件 [4] - 高坪区签约20个项目 协议总投资85.7亿元 聚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领域 [4] - 中科瑆曜氟化新材料产业项目推进中 将带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抱团发展 [4] 企业服务创新 - 富泰宏智能科技从签约到投产仅用2个月 订单额达5000余万元 生产排期至10月 [6] - "企业之家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实现政策直达、诉求上传、供需对接 预计覆盖千家规上企业 [6][7] - 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为企业配备专属"福利官" 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服务 [6]
成都加快培育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区 50个园区申报 先“入围”再“排位”
四川日报· 2025-05-28 15:45
成都市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 成都市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区在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范围内以"园中园"形式明确边界,聚焦产业细分领域,促进资源集聚和集群发展,打造特色鲜明、企业成链、管理专业的产业集聚区 [1] - 到2025年底目标培育认定一批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基本实现"一园区一龙头一平台";到2030年底进一步扩大园区数量,提升产业特色、市场主体聚集和运营管理效率 [2][4] - 2023年5月23个区县推荐的50个产业园区参与申报,加速特色产业园区培育进程 [2] 园区建设规划与实施 - 2022年10月成都市启动"立园满园"行动,印发《关于成都市制造业园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决定在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园区 [2] - 园区建设以特色化、专业化、现代化、内生化、品质化为导向,通过动态优化和梯度培育,做强企业主体、做优产业生态 [2] - 特色产业选取参照"6+9+10"现代化工业体系,分为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3类共25个细分领域 [3] 园区培育机制 - 采用"入围赛"和"排位赛"机制:"入围赛"通过材料审核和实地核实确定培育名单,"排位赛"对入围园区实施动态监督和绩效管理 [3][4] - 成都市经信局将统筹资源,加强市区两级在规划布局、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撑方面的协同,优化资源配置 [4]
世界海拔最高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线贯通
四川日报· 2025-05-28 09:16
工程概况 - 金沙江上游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全线贯通,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2] - 工程全长1901公里,横跨西藏、四川、重庆、湖北4省(区、市) [2] - 工程送端汇集金沙江上游水电和新能源,受端接入华中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 [2] 工程四川段 - 四川段全长976.4公里,建设难度最大的川西段途经林区覆盖率超70%、最大坡度超40度的陡峭山地 [2] - 最高塔位海拔接近4800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高压铁塔 [2] - 累计架设施工索道300余条,提升山地施工运输效率 [2][3] 工程意义 - 工程是我国"西电东送"大动脉之一,首条大容量水光互补的纯清洁能源跨区外送直流通道 [2] - 建成后年输送电量可达400亿千瓦时 [2] - 全线贯通是工程建成的先决条件,目前正加速推进换流站和线路消缺调试 [3]
《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草案)》提请二审 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开展常态化急救技能培训
四川日报· 2025-05-28 09:16
健康促进政策调整 - 四川省二审稿针对高原、丘陵、平原等不同区域的饮食差异,要求编制区域特色健康知识宣传指南 [1] - 二审稿强化公民健康责任理念,推动通过体育活动、户外活动等提高健康主动性 [1] - 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运动门诊,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 [1] - 加强体重管理科学指导,要求卫生健康部门发布体重管理信息,引导个人科学管理体重 [1] 健康服务网络建设 - 鼓励设立村(居)民健康自助检测点或健康小屋,提供健康教育、健康监测、健康管理等服务 [2] - 加强对志愿者、保安员、快递员等从业人员的常态化急救技能培训 [2] - 要求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设施设备并张贴操作说明 [2]
以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核心,四川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建圈强链 加码降本增效,路在何方?
四川日报· 2025-05-28 09:16
物流产业规模与效益 - 2024年全省物流业总收入达6527.8亿元,同比增长4.3%,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4.2%,货运量达20.43亿吨 [1] - 目标到2027年物流业总收入达到7500亿元,国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290家,开工建设重点现代物流园区项目100个 [1] 物流产业发展方向 - 夯实物流产业承载基地:强化通道支撑和现代物流装备研发应用 [1] - 分类引育链主链属企业:招引国际物流企业,培育干线及城乡仓储配送企业 [1] - 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推进物流与数字产业融合 [1] - 加快创新突破:打造低空物流、高铁快运等新场景 [1] 物流基础设施与网络 - 四川已建成进出川大通道51个,综合交通线网达44.3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 [5] - 2024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超10万亿元,同比增长6.0% [5] - 计划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3.7%左右 [7] 物流产业布局 - "3+10+N"布局:成都、泸州、达州为核心承载地,10个协同发展地,其他市州主动融入 [6] - 成都发挥极核作用,泸州为港口型枢纽,达州为商贸服务型枢纽 [6] 降本增效措施 - 硬件:推进7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通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 [7] - 软件:建设多式联运数智平台,推进航运资源信息共享 [7] - 市场主体:引育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与链属企业配套 [9] 科技赋能物流 - 成都国际铁路港通过"智慧陆港"平台提升效率80%,翻箱率降至4%以下 [11] - 推动通道网、物流网、数联网三网融合,建设全省物流服务网 [12] - 计划实施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破除81条断头路瓶颈路 [12] 新应用场景与创新 - 低空经济方案助力高山车厘子当天采摘发运,预计助农增收20% [13] - 推动"通道经济"转向"产业经济",培育物流新质生产力 [13]
四川国企亮出了哪些“绝活”?
四川日报· 2025-05-28 04:28
科技创新展示 - 菁蓉联创自主研发"空天地一体跨域协同的创新引擎" 实现无人机与机器狗等多设备协同控制 [2][3] - 阿加犀人形机器人具备多模态感知能力 可完成问答、递送饮品、避障行走等任务 [2][3] - 蜀道集团展示埃及苏伊士运河铁路平转开启桥技术 该桥为全球跨度最大、承载最大的同类桥梁 [3] - 蜀道集团推出弹性连续支承嵌入式轨道技术 消除地铁运行啸叫声 已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多地应用 [3] - 蜀道集团研发聚氨酯伸缩装置技术 应用于成绵扩容、成都二环高架等项目 消除桥梁过车异响 [3] 能源与资源技术 -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旗下交大光芒公司研发智能巡检机器人 实现山区荒漠等恶劣环境无人值守 [3] -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拥有34家高新技术企业 包括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1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3] -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展示地质勘查"三剑客"技术 包括广域电磁仪、压裂电磁实时监测系统和无人机有源航空电磁仪 [3] - 无人机有源航空电磁仪可获取500米深度地下高精度地质结构 [3] -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实施钒钛、稀土、黄金等"八大资源工程" 打造西南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策源地 [3] 消费科技应用 - 长虹美菱推出"冻鲜生"冰箱 采用PCMs蓄冷科技实现零下3.5℃恒温微冻 [3] - 长虹AI TV搭载国家首批备案电视端AI大模型长虹云帆 具备智慧光语交互功能 [3] - 长虹中玖闪光研发e-Flash和X-Flash放疗设备 前者正在华西医院等机构进行临床试验 [3] - 四川航空构建智慧旅客服务平台 覆盖旅客出行全流程的十二大智能应用矩阵 [3] - 四川航空AOC运营分析大屏实现"数字孪生机场"功能 实时显示航班动态和客货吞吐量 [3]
长江十年禁渔迎来“期中考” 泸州交出怎样的答卷?
四川日报· 2025-05-27 11:35
长江泸州段生态保护成效 - 泸州境内长江监测鱼类较禁捕前增加13种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增长46 3% [4] - 长江干流水质为优 监测的82个国控断面中Ⅰ—Ⅱ类水质断面占100% 干流国控断面连续4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 [4] -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长江鲟 胭脂鱼和岩原鲤的出现率分别由禁渔前的0% 8 3%和25 33%增加至21 92% 15 07%和46 5% [8] 退捕渔民安置措施 - 全市退捕上岸1429名渔民 退捕渔船788艘 [4] - 通过就业帮扶及创业指导等方式帮助791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渔民实现稳定就业 动态实现就业 参保率100% [6] - 制定退捕渔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办法 按照人均15年 每年不低于2500元的标准给予缴费补贴 [6] 生态修复行动 - 2021年以来投入各类资金711 6万元 放流长江鲟 胭脂鱼 岩原鲤等珍稀 经济鱼类1197 94万尾 [4] - 建立"共建共管 联防联治"机制 与毗邻地区开展联合巡护检查 上下游协作等深度合作 [7] - 赤水河评价等级为"良" 长江干流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等级较禁渔前提升2个等级 [8] 执法监管技术升级 - 布设40个高清摄像头 覆盖半径2公里 部分具备热成像功能 实现重点水域24小时监控 [9] - 拥有29艘渔政执法船艇 16架无人机及186个视频监控点 显著提高监管效能 [9] - 与贵州 重庆及省内毗邻地区签订联合执法监管协议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制度 [10]
阿坝州统筹安排资金5.6亿元 实事办好 好事办实
四川日报· 2025-05-27 11:35
阿坝州2025年十大民生实事核心内容 - 阿坝州2025年将统筹安排中央、省、州、县(市)、对口支援各类项目资金5.6亿元用于十大民生实事 [2] - 民生实事聚焦"四个一批":让群众安心的事、关心的事、暖心的事、舒心的事 [4] - "一老一小"是重点领域 [2][4] 教育领域 - 组织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走出阿坝看世界"研学实践活动 [2] - 计划8月底前分批组织学生前往成都、北京、上海及浙江等地开展交流研学 [4] - 实施"一村一幼"提升改善项目,对103所村级幼儿园办学条件进行提升改造 [3][4] 医疗健康领域 - 医疗方面占3项民生实事,占比最高 [5] - 为全州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实施免费健康体检 [2] - 为3200名9-16岁女孩免费接种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 [2][5] - 实施阿坝州高原病防治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打造高原医学研究中心、高原病临床诊治中心 [3][5] 社会保障领域 - 对全州408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实施避险搬迁 [2] - 为4483名困境单亲母亲和100名患重特大疾病的低收入妇女提供关爱服务 [2][5] - 实现全州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重点帮扶3类就业困难群体 [3][5] 基础设施建设 - 为全州老旧小区和老旧楼栋增设电梯130部 [2] - 推动"快递进村"工程实施 [2]
西部“奇迹”
四川日报· 2025-05-27 08:27
西部经济发展 - 2024年西部十二省区市GDP达28.7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21.3%,较1999年增长17.66倍且占比提升4.7个百分点 [7] - 2024年全国GDP增速前10省份中西部占5席,前15名中占8席,四川稳居全国第五位 [7][8] - 西部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达13个,云南锡铟产业链、内蒙古稀土产能、重庆汽车产量等均居全球或全国前列 [8][9] 产业与基础设施 - 西部超级工程包括西气东输管道(累计输气1万亿立方米)、金沙江4座世界级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于2个三峡加1个葛洲坝) [10][11] - 西部公路通车里程220万公里,铁路6万多公里,高速公路覆盖97%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贵州建成3万多座桥梁突破地理限制 [11] - 中国盾构机全球市场份额从依赖进口95%到占据70%,实现技术"领跑" [11] 生态与农业 - 西部累计退耕还林还草3.2亿亩,长江黄河干流水质达Ⅱ类,甘肃八步沙林场治沙造林32万亩 [12] - 新疆和内蒙古粮食产量25年增幅分别达192%和187%,成为全国"新粮仓" [9] - 全国5A级景区中西部占比超1/3(123家),生态旅游效益显著 [13] 开放与贸易 -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7个国家563个港口,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901.52万标箱(同比增12.4%) [16] - 2024年西部进出口总额占全国9.24%,较1999年提升4.72个百分点,四川外贸排名升至全国第八 [17] - 中欧班列前4个月西部开行量占比55%,成都航空枢纽年吞吐量超8700万人次跃居全国第三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