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方日报网络版
icon
搜索文档
江门推动河湖生态资源从“潜在价值”向“现实收益”转化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9 15:32
水经济产业发展 - 江门市将水经济列为十大新兴产业 推动河湖生态资源从潜在价值向现实收益转化 [1] - 建成超400公里万里碧道 形成网红休闲生态廊道吸引大湾区游客打卡 [1] - 通过碧道建设成果转化 挖掘沿线资源注入夜经济业态打造滨水经济带 [2] 滨水商业运营成效 - 江顺大桥底集市日均客流量达2000-3000人 周末节假日超6000人 [3] - 现场消费转化率近三分之一 为商家带来3万-4万元日营业额 [4] - 统一规划后创造超200个就业岗位 餐饮店单店日营业额达4000元 [2] 工业遗址活化利用 - 对滨水工业遗址实施修缮改造 引入文旅文创/轻餐饮/水上运动等多元业态 [5] - 开平涤纶厂旧址改造后周末客流超2000人 吸引返乡华侨及周边游客 [5] - 旧船厂改造文创园融合工业风元素 甘化厂计划打造教育文化旅游综合体 [6] 基础设施升级 - 集装箱式商铺依水而立 配备油烟净化系统及保洁安保服务 [2] - 功能分区明确包含餐饮区潮玩区 配套停车场及卫生间设施 [2] - 御潭江项目带动废旧码头改造 铺位租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6]
截至6月底广州执业(助理)医师达7.6万人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9 15:32
医疗资源配置 - 广州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总数达7.6万人 [1] -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4.01人 [1] 医疗人才表彰 - 10位"广州名医"和100位"广州好医生"获表彰 [1] - 涵盖医学前沿探索和日常患者守护领域 [1] 医疗技术创新 - 肝胆胰外科机器人手术累计完成1200例 [1] - 推动远程手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和偏远地区 [1] 中西医协同发展 - 10家中医类重大疑难罕见疾病诊疗中心正式授牌 [1] - 联合现代医学技术探索中西医协同诊疗机制 [1] - 重点推进疑难罕见病特色诊疗和科研临床转化 [1]
中山成为全国医保特例单议标准化试点城市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9 15:32
8月18日,据中山市医疗保障局消息,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关于印发按病种付费配套机制标准化试点 地区名单的通知》,确定北京、天津、沈阳、厦门等19个特例单议标准化试点地区。其中,中山市获批 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该试点的地区,这标志着中山市按病种分值(DIP)支付的方式将面向全省乃至全 国推广。 早在2021年,中山已开始积极探索病种分值(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创新——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医日 间治疗医保管理模式,打破传统住院模式。 什么是中医日间治疗医保管理模式?在中山市中医院的中医日间治疗室里,每天有十几名患者来到这里 做康复治疗,他们都是患有较严重的腰椎或颈椎疾病、达到住院标准的患者。但是,他们也能根据自身 需求,自主选择不留院治疗,却享受住院医保报销。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患者"减负",更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提升病床周转率,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中山市中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陈熙洋解释,日间病房的病人每天准时到治疗室,医院会按计划合理安排全 部的治疗项目,这不仅免去了患者等待治疗的排队时间,让他们系统地接受治疗,同时也提升医院工作 效率。 "接受中医日间治疗虽然不用住院,但产生的医疗费用都能按照住院比例报销。"患者 ...
今年前7月肇庆外贸进出口超248亿元 增速居广东省首位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9 15:32
肇庆市外贸总体表现 - 2024年前7月肇庆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48.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7% 增速居广东省首位 [1] - 出口额179亿元 增长11.2% 进口额69.7亿元 增长34.2% 实现总量、增量、质量齐升 [1] 加工贸易发展态势 - 前7个月加工贸易进出口值64.5亿元 同比增长60.9% 连续6个月保持50%以上高速增长 [1] - 海关通过关长联系企业机制和问题清零机制 为重点企业定制加工贸易政策宣讲方案 [1] - 政策红利释放助力企业快速切换赛道 加工贸易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 [1] 企业典型案例分析 - 维珍妮智创科技通过海关AEO认证后 海外通关查验率下降约70% [2] - 该公司参与海关单耗参数化改革 简化备案核销流程 前7月出口额增长约20% [2] - 广东金田铜业有限公司获得加工贸易政策专项指导 应对2024年12月取消铝材铜材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1] 海关创新监管措施 - 打造便捷监管创新链 指导企业运用单耗参数化改革提升生产效率 [2] - 推广提前申报和两步申报便利措施 提供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及知识产权保护支持 [2] - 针对智能制造企业多品种、迭代快特点 提供精准化通关服务支持 [2]
东莞打通安全隐患“查”与“治”闭环管理 共排查重大隐患5000余项 整改完成率超98%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8 15:55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 东莞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主线 形成高位部署 层层压实 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 [2] - 围绕防风防汛 道路交通 消防等13个重点领域梳理形成全市重点安全防范事项清单 明确责任单位和工作要求 [2] - 建立"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 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市四套班子成员累计开展督导检查145次 [2] 企业自查与公众参与 - 企业自查重大事故隐患占比超48% 全市建立实施内部奖励机制企业达14723家 [1][3] - 落实安全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累计报告问题隐患15016项 奖励金额超208万元 [3] - 开展安全宣传进百村千企万家活动1122场次 超10万人参与 宣传受众超16万人次 [3] 闭环管理机制 - 创新"执法+专家+服务"模式 实现隐患从排查到销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4][5] - 上半年全市排查重大事故隐患5000余项 整改完成率超98% [1][4] - 大岭山镇检查企业超6万家次 整改重大隐患475项 整改时效同比提升30% [4] 专家技术支持 - 组织专家帮扶指导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1601家 提升隐患排查整治精准性 [5] - 采用应急骨干法治宣讲+外聘专家实操模式 开展手把手隐患排查实操培训 [5] - 重点执法检查占比达82.04% 3宗案件被应急管理部评为典型案例 [6] 科技监管平台 - 开发建设五级三方综合应用平台 包括莞·基础 莞·隐患 莞·作业 莞·安全等模块 [7] - 平台推送新增经营主体约5万家 已核查属于应急监管企业约15万家 [7] - 工贸重点企业接入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年度监测报警处置率达85.16% 风险预警反馈率超90% [8] AI智能监测 - 黄江镇为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安装AI智能监测系统 实现远程实时警报 [9] - 推动传统线下监管向远端精准治理模式转变 筑牢安全生产数据底座 [9] - 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信息系统 动态监测行动进展 [9]
2025年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闭幕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8 15:4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吸引超6万名观众和1000多家供应链企业参与[1] - 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占货物贸易比重从2015年不足1%提升至2024年6.2%[1] - 2024年上半年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32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7%[1] - 同期广东省跨境电商进出口3526亿元人民币 其中进口209亿元 同比增长14.1%[1] 产业带集群发展 - 潮玩产业通过跨境电商实现客单价提升 国内单价59-99元产品出海后达80-90美元[2] - 18个优势产业带以联盟形式参展 包括广州美妆、佛山家电、中山灯饰和汕头玩具等[2] - 中山古镇镇拥有超3万家照明灯饰经营主体 通过海外现货分销模式压缩交付周期[3] - 江门恩平电声产业联盟收获意向订单超600万元[3] - 珠海家电和打印耗材产业联盟达成意向成交金额约500万元 合作意向近30项[3] 平台生态建设 - 亚马逊SPN生态服务专区展位面积470平方米 同比大幅增长[5] - Temu展位面积超500平方米 希音展位180平方米同比翻番[5] - 阿里集团七大平台齐聚 展位面积超300平方米[5] - 南亚Daraz、法国乐天、英国Onbuy等国际平台首次参展[5] - 德国欧图平台中国卖家增长迅速 广东卖家占比约70%[5] 国际化参与度 - 境外参展商突破600人 较上届增长5倍[4] - 首次向广交会采购商发出邀约 实际到会人数60786人同比增长8%[4] - 泰国主题专区首次设立 参展商寻求通过中国线上平台对接消费者[5] 产品与渠道创新 - 益云全球美妆选品中心打造全国最大美妆展厅 总面积超8000平方米[3] - 广州白云区企业从代工转型 依托性价比优势推动品牌出海[3] - 设立合规出海主题专区 提供法律和检测认证服务强化风险防范[6]
《广东省绿色水经济发展》白皮书发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8 15:47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绿色水经济发展》白皮书 系统总结"1364"发展路径 推动绿色水经济健康发展 [1][2][3] 发展背景与定义 - 绿色水经济是围绕水资源 水环境 水生态 水文化及水域岸线空间保护和利用的经济活动总和 [2] - 具有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科技含量高 产业附加值高等特点 [2] - 包括传统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水产业两大类别 [2] 发展路径框架 - 锚定1个目标: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 [2] - 做好3个统筹:统筹发展和保护 统筹市场和政府 统筹供给和需求 [2] - 形成6种发展模式:水城融合发展 特色产业驱动 工程盘活利用 生态保护导向 优质资源增值 文旅品牌赋能 [2] - 取得4项成效: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 打造全民绿色消费新场景 开辟社会资本投资新赛道 激发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 试点项目进展 - 2023年7月至2025年6月开展109个试点项目 覆盖"10+2"省级水经济试点及市县两级 [3] - 累计完成投资约120亿元 其中社会资本投资占比约80% [3] - 已谋划总投资1000多亿元的储备项目 [3] 未来发展重点 -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资源图谱 谋划总体布局 明确发展任务 配套保障措施 [3] - 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河湖长制 加强金融支持 探索反哺路径 推动全民参与 [3] - 拓展发展模式:推动传统业态升级 壮大水生态保护修复产业 发展水科技创新产业 构建水金融支撑保障 [3] - 深化理论研究:开展河湖水域岸线有偿使用研究 构建绿色水经济统计体系 [3]
汕尾5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工 3个种业项目投产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8 15:34
核心事件 - 8月16日汕尾举办开渔文旅活动暨项目推介签约开工投产仪式 宣布5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工和3个种业项目投产 [1] - 现场签约科技赋能、联农带农、保险保障等11组配套项目 [1] - 211个重力式网箱开始陆续投放 省港航集团项目包含2座大型插桩网箱与100个加强型重力式网箱扎根碣石湾 [1] 产业布局 - 开工海洋牧场项目涉及三文鱼、海鲡鱼养殖 投产种业项目覆盖海胆、生蚝、东风螺等品种 [1] - 已开工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14个 总投资约36亿元 [2] - 储备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10个 预计总投资约99亿元 [2] 产业链发展 - 形成涵盖种苗培育、装备制造、饲料加工、设施养殖、精深加工、公共服务、文旅休闲的全产业链 [2] - 创新"海洋牧场+观光旅游""文旅+咖啡""公司+农户"模式 扩宽群众增收渠道 [2] - 推动汕尾海鲜从"土特产"向"名优品"升级 [2] 战略意义 - 从"靠海吃海"转向"养海富海" 以全产业链思维打造"蓝色粮仓" [1] - 通过深远海养殖规模化带动沿海县域经济与海洋产业升级 [1] - 项目实施深度契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战略部署 [2]
广州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00万户 跃居全国第三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8 15:34
核心观点 - 广州市场主体总量达400万户 跃居全国第三位 [1] - 2025年1-7月新登记市场主体54.84万户 同比增长57.30% 增速领跑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1] - 新兴战略性产业市场主体高速增长 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增速156.48% 人工智能增速89.82% [2] - 未来产业爆发式增长 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增速179.10% 深海深空产业增速143.01% [2] 市场主体发展 - 广州市场主体实现"四连跳":2013年8月100万户→2018年9月200万户→2021年11月300万户→2025年8月400万户 [1] - 开办企业线上申办率达99% 办理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分钟内 [1][2] - 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 "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模式全面推行 [2] 产业体系构建 - 广州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2] - AI智能服务全覆盖 "AI导办""AI审批"助力企业注册 [1][2] - 通过"广州市场主体直通车"小程序实现智慧政务普惠 [1]
广东青塘考古工作站揭牌 将助力“早期岭南探源工程”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8 15:34
工作站成立背景与意义 - 青塘考古工作站于8月13日在英德市青塘镇青塘中学旧址揭牌成立 [1] - 工作站采用"地方保障、省级运营"模式,为青塘考古遗址保护、研究及公园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1] - 工作站的成立是广东"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重要里程碑,填补了省内大型田野考古工作站的空白 [1] 工作站功能定位 - 工作站将整合标本保存、科技检测、多学科研究等功能,形成考古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一体化平台 [1] - 工作站旨在成为解码华南史前文明的'钥匙',让岭南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1] 工作站核心任务 - 科研攻坚任务包括对标国家考古标本库标准建设二期工程,联合国内外团队开展持续性发掘,力争在岭南文明起源等课题上推出重大成果 [1] - 成果活化任务包括编纂考古报告,推进青塘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设计沉浸式展览和考古研学项目,助力地方文旅融合 [1] - 人才培育任务包括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培养复合型考古人才,形成"省地联动"考古工作格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