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

搜索文档
10打外贸省份前五月出口数据公布:江苏、浙江增9.6%,河南增43.1%,福建收窄至-8.2%
观察者网· 2025-06-20 09:42
外贸省份出口概况 - 前十大外贸省份中9个保持出口增长,仅福建下降但跌幅收窄至-8.2% [1] - 广东出口增长0.9%表现较弱,江苏和浙江均增长9.6%,河南以43.1%增速领跑 [1][2] - 福建出口跌幅收窄趋势明显:前2月-16.6%→前5月-8.2% [6] 重点省份出口结构分析 浙江 - 机电产品出口8005.8亿元(+12.6%),占比47.3%,拉动整体出口增长5.8个百分点 [3] - 电动汽车出口163.2亿元(+86%),船舶出口104.8亿元(+18.2%) [3] - 对欧盟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11.1%和13.1%,"一带一路"国家占比57.2% [4] 福建 - 福州(-44.7%)和泉州(-17.6%)拖累全省,主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订单转移至东南亚 [6][7][8] - 机电产品增长部分抵消传统产业下滑,对欧盟出口896.6亿元(+9.7%) [9] 河南 - 机电产品出口1503.1亿元(+66.6%),占比64.2%,其中汽车出口204.1亿元(+62.5%) [10] - 新能源汽车出口88.5亿元(+91.4%),上汽郑州基地年出口超31万辆 [10][11] - 白银加工贸易转型见效,济源加工贸易出口53.5亿元(+40.2%) [12][14] 广东/江苏/山东 - 广东机电产品出口1.6万亿元(+6.7%),占比提升至67.7% [15] - 山东游戏机出口268亿元(+130.1%),机电产品占比48.1% [16] - 江苏机电产品出口1.07万亿元(+10.5%),船舶出口518.1亿元(+30%) [16] 行业动态 - 浙江长宏国际手持87艘船舶订单,超半数为高附加值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量+60%) [3] - 福建纺织服装出口受国际供应链重构冲击,1-2月服装出口下滑25.4% [8] - 河南白银加工企业通过海外建厂+加工贸易模式提升竞争力 [12][13]
2025年前4个月福建省对外贸易进出口5988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7 06:57
外贸进出口总体情况 - 前4个月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额5988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3646.1亿元,进口2341.9亿元 [1] 加工贸易与外商投资企业表现 - 加工贸易进出口740.3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较一季度扩大2.2个百分点 [1]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311.9亿元,同比增长3% [1] 主要贸易伙伴表现 - 对欧盟进出口805.5亿元,同比增长4.5% [1] 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 机电产品出口1696.8亿元,占出口总值的46.5% [1] - 锂离子蓄电池出口438.5亿元,增长28.3% [1] - 平板显示模组出口65.4亿元,增长8.2% [1] - 汽车出口53.7亿元,增长24.2% [1] - 船舶出口52.7亿元,增长17.1% [1] - 中央处理部件出口41.2亿元,增长15.8% [1] - 电线及电缆出口40.3亿元,增长82.4% [1] - 上述六类产品合计拉动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2个百分点 [1] - 农产品出口251.7亿元,增长4.4%,占出口总值的6.9% [1] - 蔬菜及食用菌出口17.7亿元,增长7.5% [1] 进口产品结构分析 - 机电产品进口384.5亿元,占进口总值的16.4% [2] - 集成电路进口74.9亿元,增长6.8% [2] - 航空器零部件进口57.1亿元,增长23.8% [2] - 平板显示模组进口41亿元,增长31.1% [2] - 纸浆进口90.1亿元,增长37.4% [2] - 天然气进口37亿元,增长34.3% [2] - 成品油进口31.8亿元,增长12.5% [2] - 钢材进口31.4亿元,增长146.1% [2]
深度专题 | 2025年,高贸易顺差能否延续?——“反脆弱”系列专题之二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3-27 23:13
文章核心观点 我国贸易顺差高位运行,一般贸易替代加工贸易降低进口依赖,顺差集中在消费品和资本品领域;高额顺差源于消费品自给自足与价格优势、资本品产业升级;汽车、手机、电气设备等行业顺差有望延续高企,但电气设备等行业在关税战2.0下有风险 [2][4][6] 近年贸易顺差走势 贸易顺差高位运行 - 近年出口疲软时贸易顺差仍高位运行,如2013 - 2015年出口增速从7.8%降至 - 2.9%,顺差增加1929.4亿美元 [2][9] - 贸易方式从加工贸易主导转向一般贸易为主,过去十年一般贸易顺差占比从24.5%升至73.1%,加工贸易从60.4%降至10.4% [2][9] 行业结构 - 顺差集中在消费品和资本品领域,2024年贸易顺差较高行业有纺织服装、电气机械等 [2][14] - 消费品中纺织服装自2017年以来平均顺差3390.9亿美元,车辆及其零部件从逆差转为顺差;资本品中其他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设备及其零件和电气设备及其零件贸易顺差较贸易战1.0分别提升6.7、2.9和3.0倍 [14] 国别结构 - 顺差规模最大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美国居次,前者以一般贸易为主,后者以加工贸易为主 [3][24] - 2023年6月前美国顺差占主导,占比从2019年1月的85.2%降至2023年5月的38.7%;2023年6月起“一带一路”国家顺差超美国,目前分别占总顺差的39.0%和38.5% [3][24] - 对美加工贸易顺差主要来自手机和电脑;对“一带一路”国家一般贸易顺差以小客车、手机等为主 [32] 高额贸易顺差形成原因 消费品领域 - 纺织服装凭借自给自足能力和价格优势维持高额顺差,我国棉花产量占全球26%,近两年全球出口份额稳居40%左右,2024年12月出口价格指数93.1低于进口指数98.1 [4][43] - 汽车等行业凭借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势,新能源车出口份额和增速较2018年分别增长3.0%和355.5%,2024年起车辆出口价格低于进口价格 [4][54] 资本品领域 - 产业迭代减少加工贸易进口,2022 - 2023年上半年机电产品进口增速下滑至 - 37.0%,出口增速高于进口22%;原材料价格低和制造业工资高促使企业减少进料加工进口并外迁加工环节 [65] - 产业迭代增强出口竞争优势,2022年高端装备制造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总数较2017年分别增长81.9%和63.5%,2024年机械、电气和其他交运设备出口份额较2018年分别提升1.0、0.9和0.4个百分点 [73] 其他领域 - 对美反制措施加速进口替代,贸易战1.0后已加征关税的车辆对美( - 2.7pct至4.5%)及世界( - 1.1pct至1.6%),机械设备对美( - 1.5pct至4.2%)及世界( - 1.7pct至3.0%)依赖度明显下降 [5][81] 有望延续高顺差的行业 总结 - 贸易顺差扩大是贸易方式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变,产业升级是主因,价格优势提升是次因,2018 - 2020年一般贸易占比从38.2%升至73.2%,加工贸易从36.8%降至10.4%;中国PPI较其他生产型经济体低10%以上 [87] 消费品领域 - 汽车行业因产业升级竞争优势有望在关税战2.0下维持高顺差,2023年底汽车零部件进口依赖度较2021年初下滑2.8pct,进口与出口增速差一度达140.5个百分点,当前相差42.2个百分点;加征关税降低进口依赖度,成本优势提升出口竞争力 [93] - 手机行业国货品牌崛起支撑贸易顺差,出口从加工贸易转向一般贸易,2024年国产品牌全球市场份额较2023年提升29.5%,出口价格持续低于进口价格 [105] 资本品领域 - 电气设备等行业因迭代升级有望维持贸易顺差韧性,但关税战2.0下有风险;贸易战1.0后零部件国产替代加速,目前电气设备零部件与整机增速差距扩大至11.7个百分点;若技术突破并凭借成本优势,顺差有望保持,否则出口和供应链受冲击 [113] 其他领域 - 2025年特朗普加征关税,中国反制对自美进口商品加征,分两批实施,涉及食品、能源等领域 [125] - 2月生效关税降低已加征商品进口依赖度,预计3月生效关税也将降低相关商品进口依赖度,纺服及中间品贸易顺差有望扩大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