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网

搜索文档
美的人形机器人投入应用:5月份进厂打工,下半年进入线下门店,专家:距离产业化仍需3-5年时间【附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前瞻网· 2025-04-27 17:54
(图片来源:摄图网) 据智通财经4月27日报道,美的在机器人领域又有新动作,其自主研发的类人形机器人即将投入实际应用。5 月份将正式进驻湖北荆州的洗衣机工厂,承担机器运维、设备检测和搬运等工作;到今年下半年,它们还会 陆续现身线下门店,为顾客提供商业导览、制作咖啡等服务。 美的中央研究院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奚伟透露,今年美的主要聚焦于全 人形以及类人形机器人产品迭代,通过产品迭代去解决电池续航、数据采集和仿真、关节轻量化等问题。不 过,奚伟也坦言,人形机器人真正实现产业化,可能还需要3 - 5年时间。 美的早在2015年就开始布局机器人产业,并于2017年收购了德国库卡(KUKA),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 族"之一。库卡拥有超过50年的机器人制造经验和技术积累,特别是在高精度运动控制、多轴协同算法等核 心技术方面具有优势。美的通过整合库卡的技术资源,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具身智能研发团队,专注于人形机 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 人形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被列为"颠覆性产业",是未来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美的提前 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无疑是一场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豪赌"。 ...
2025年全球印制电路板(PCB)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PCB制造基地(组图)
前瞻网· 2025-04-27 17:32
文章核心观点 2016 - 2023年全球PCB市场规模波动上升,2023年受多种因素影响产值下降,预计2024年恢复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PCB生产基地;刚性板是主流产品类型;通信和计算机是主要应用市场 [1]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鹏鼎控股(002938.SZ)、东山精密(002384.SZ)、深南电路(002916.SZ)、景旺电子(603228.SH)、沪电股份(002463.SZ)、兴森科技(002436.SZ)、世运电路(603920.SH)等 [1] 全球PCB市场规模 - 2016 - 2023年全球PCB市场规模波动上升,2023年受宅经济退潮及全球高通胀等影响,终端电子消费品行业景气下降,全球PCB行业产值同比下降15%至695亿美元 [1] - Prismark预计2024年全球PCB行业将恢复性增长,整体市场规模达729.7亿美元,同比增长4.97% [1] 中国PCB生产地位 - 2000年以前,美洲、欧洲和日本三大地区占据全球PCB生产70%以上的产值,是主要生产基地;21世纪以来,全球电子制造业产能向中国大陆等亚洲地区转移 [2] - 自2006年开始,中国大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PCB生产地区,2016 - 2023年,中国大陆PCB产值占全球产值比重从50%波动上升至2023年的接近55% [4] 产品结构 - 2018 - 2023年,全球印制电路板市场中刚性板占主流地位,2023年多层板占比约为38%,单/双面板占比约11%,二者合计占比近半 [6] - 封装基板近年来占比有所提高,2018年占比约12%,到2023年提升至18% [6] 应用领域 - PCB主要应用领域分为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七大类 [10] - 2023年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通信、计算机以及汽车电子,占比分别为31.8%、30.7%、13.1% [10]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硅钢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政策支持发展高性能硅钢,实施生产低碳化改造
前瞻网· 2025-04-27 17:30
政策历程 - "十二五"期间淘汰热轧硅钢等落后产能,推动冷轧电工钢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1][3] - "十三五"期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企业布局,提高行业集中度,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并提升能效标准 [1][3] - "十四五"期间在双碳战略背景下,高磁感、高牌号硅钢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高效方向发展 [1][3] 国家层面政策汇总 - 2024年《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要求钢铁行业加快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6] - 2024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聚焦钢铁等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6] - 2024年《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推进钢铁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6] - 2024年《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短流程炼钢比例达到20%以上 [6] - 2023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8] - 2022年《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加快高磁感低损耗冷轧硅钢片等关键材料创新升级 [10] - 2021年《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要求开展高牌号取向硅钢片等材料创新和技术升级 [10] 省市层面政策汇总 - 湖北省计划到2025年实现无取向硅钢190万吨、取向硅钢90万吨产能目标 [14] - 湖南省重点发展高性能电工钢、电池壳用钢等新材料 [14] - 河南省计划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用钢和电磁新材料生产基地 [14] - 上海市持续推动产品升级,加大高能效变压器用取向硅钢等高性能钢材开发 [15] - 广东省重点发展电机用超低铁损高硅电工钢 [15] - 河北省计划到2025年形成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等产品为重点的体系 [15] 行业发展方向 - 高性能硅钢、智能制造、超高性能特种钢、低碳绿色化改造成为各省市政策关键词 [17] - 设备更新行动将直接增加对硅钢、电工钢的市场需求 [12] - 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会间接拉动相关行业对硅钢、电工钢的需求 [12] - 节能降碳政策推动企业研发和生产低损耗、高效率的硅钢产品 [12]
2025年全球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储量有所下滑,产量不断增长
前瞻网· 2025-04-27 17:27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北方稀土(600111);中国稀土(000831);广晟有色(600259);厦门钨业(600549);中科三环 (000970);英洛华(000795)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稀土储量;全球稀土产量 全球主要大型稀土矿床及矿石类型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中国稀土储量下降明显。除中国外,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加拿 大、印度等国的稀土资源也较为丰富。近年来,在越南也发现了大型稀土矿床。非洲大陆也蕴藏着丰富的稀 土资源。目前,全球大约有30多个国家和地方发现了稀土资源或从事稀土生产,主要稀土资源国中有一批大 型或以超大型稀土矿床。 全球稀土储量下滑,中国为最大稀土资源国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4,全球已探明稀土资源储量0.9亿吨,已连续两年出现较大的下滑。 全球稀土资源部分不均,高度集中在中国、越南、巴西和俄罗斯四大国家。根据最新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球已探明稀土资源储量9000万吨,其中,中国稀土资源储量4400万 吨,是世界最大稀土资源国;巴西稀土储量位列第二,为2100万吨;其次是印度和澳大利亚,稀土资 ...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纺织行业竞争格局(附竞争梯队、企业竞争力评价等)
前瞻网· 2025-04-27 16:40
中国纺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 行业整体竞争梯队 - 按纺织业务营收规模划分:100亿元以上企业包括华孚时尚等,10-100亿元区间有新澳股份、浙文影业、百隆东方、嘉欣丝绸等,1-10亿元区间有凤竹纺织、金鹰股份、华升股份、彩蝶实业、宏达高科等 [1] 2 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 **棉纺织业**:主导企业为魏桥创业、天虹国际、华孚时尚、百隆东方 - **麻纺织业**:以金鹰股份、华升股份、金达控股为主 - **毛纺织业**:新澳股份、中鼎纺织、浙文影业为主要参与者 - **丝纺织业**:嘉欣丝绸、达利丝绸、金富春为核心企业 - **化纤纺织业**:彩蝶实业、宏达高科、台华新材等企业主导 [3] 3 市场集中度 - 行业细分领域丰富且企业数量多,尚未出现龙头企业,整体市场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 [4] 4 企业布局及竞争力 - **区域布局**:新澳股份(国内65.42%)、浙文影业(国内67.80%)、华孚时尚(国内87.71%)主攻内销,百隆东方(境外75.06%)、华升股份(境外79.75%)、嘉欣丝绸(境外52.25%)侧重海外 - **业务布局**: - 毛纺织:新澳股份(纺织业务占比99.34%)、浙文影业(93.58%) - 纱纺:百隆东方(92.03%)、华孚时尚(100%)、凤竹纺织(98.57%) - 麻纺:金鹰股份(57.15%)、华升股份(16.60%) - 丝绸:嘉欣丝绸(99.87%) - 化纤:彩蝶实业(100%)、宏达高科(67.13%) - **竞争力评级**: - 五星级:浙文影业、百隆东方、华孚时尚 - 四星级:凤竹纺织、嘉欣丝绸 - 三星级:宏达高科 - 二星级:华升股份 [6][7][8] 5 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集中度与门槛**: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进入门槛低,技术/资金壁垒弱,但成熟市场下新进入者需通过低价策略争夺渠道,运营成本较高 - **替代品威胁**:棉纺、毛纺、化纤等龙头经济效益稳定,替代品威胁较小 - **产业链议价能力**: - 上游原料(如棉花)供应商数量多(近2万家),纺织企业议价能力较强 - 下游品牌商掌握绝对议价权,可指定上游供应商 [9][10]
进口量连年“缩水”,进口车不香了?乘联分会崔东树:中国一季度进口车销量大跌39%【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4-27 14:24
进口车市场现状 - 中国进口车进口量从2017年的124万辆以年均8%速度持续下行 2023年锐减至80万辆 2024年进一步降至70万辆同比下降12% [2] - 2025年1-3月仅进口汽车9.5万辆同比下降39% 3月单月进口3.9万辆下滑幅度收窄至27%但仍未扭转颓势 [2] - 进口车市场低迷主因国产车技术品质设计突破与国际品牌本土化生产双重挤压 [2] 进口车品牌与新能源结构 - 进口车市场主要依靠豪华车需求支撑 新能源汽车进口平均价格从2018年41478.8美元/辆增长至2022年60620.9美元/辆 [3] - 2021年新能源汽车进口均价54742.2美元/辆同比增17.24% 2022年增幅10.74% 高端车型为进口主力 [3] 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 -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自2015年起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2022年全球市占率13.3% 中国市占率达24.4% [6] - 根据规划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20% 预计突破1300万辆 [8] 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 - 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国家综合石油安全大气污染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 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领域全球领先 [10] - 产业发展驱动从"国内市场为主"转向"国际国内双轮驱动" 智能技术成为升级重要力量 [10] -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大数据技术洞察等综合服务 覆盖产业链全环节 [10]
【前瞻分析】2018-2024年全球铅酸蓄电池行业市场规模
前瞻网· 2025-04-27 13:43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铅酸蓄电池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549.2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增速为近几年最高水平 [1] - 行业增长主要受益于新兴市场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欧美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1]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铅酸蓄电池市场集中度较高,CR3为44%,CR10为76% [2] - 龙头企业Clarios市场份额高达24%,Exide和Yuasa并列第二,市场份额均为10% [2] 下游应用市场 - 动力起动应用市场是铅酸蓄电池主要下游领域,2023年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0% [5] 产业链与政策环境 - 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处于成熟期,行业增速放缓,进入壁垒较高 [7] - 工信部要求新建、改扩建铅酸蓄电池企业年生产能力不应低于50万千伏安时,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7]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国内主要上市公司包括天能股份(688819.SH)、南都电源(300068.SZ)、骆驼股份(601311.SH)、雄韬股份(002733.SZ)、万里股份(600847.SH)等 [1]
2025年中国新媒体行业重点细分市场竞争状况 头部平台聚集效应明显(组图)
前瞻网· 2025-04-27 09:13
短视频领域企业竞争格局 - 短视频平台格局从"两强领跑"发展为"三足鼎立",抖音日活稳定在6亿以上,快手平均月活和日活分别达到6 85亿和3 87亿,微信视频号成为重要一极 [1] - 其他短视频平台如央视频、西瓜视频、腾讯微视、好看视频等在差异化细分赛道深耕,平均月活跃人数在1-3亿区间 [1] - 抖音、快手系占据95%以上的市场份额,头部平台聚集效应明显 [4] 短视频平台数据 - 抖音平均月活跃人数超过6亿,所属企业为字节跳动 [2] - 快手平均月活跃人数为6 85亿,所属企业为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 [2] - 西瓜视频平均月活跃人数为1 8亿,所属企业为字节跳动 [2] - 小红书平均月活跃人数为2亿,所属企业为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 - 哔哩哔哩平均月活跃人数为2 62亿,所属企业为上海宽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2] 中长视频领域企业竞争格局 - 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优酷、哔哩哔哩、咪咕视频六大长视频平台用户渗透率占据近93%的市场份额 [7] - 爱奇艺月活量为3 94亿人次,腾讯视频月活量为3 86亿人次,芒果TV月活量为2 68亿人次,哔哩哔哩月活量为2 19亿人次,优酷月活量为1 99亿人次 [10] 直播领域企业竞争格局 - 热门直播平台包括虎牙直播、斗鱼直播、YY直播、映客直播、花椒直播等,平台调性区分明显 [11] - 斗鱼、虎牙、YY三大直播平台用户渗透率占据市场74 2%的份额,娱乐/游戏直播应用头部平台聚集效应明显 [11] 网络游戏领域企业竞争格局 - 头部游戏制作发行方包括腾讯游戏、网易、米哈游、完美世界、三七游戏等 [14] - 腾讯游戏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485 05亿元,网易2024年前三季度游戏业务收入达到209亿元 [14]
【干货】多模态大模型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4-27 09:12
多模态大模型产业链 - 产业链分为基础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基础层包括硬件和基础软件,模型层包括CLIP、BLIP、LLaMA等大模型,应用层涵盖生产制造、生活娱乐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1] - 上游硬件环节参与者包括英特尔、英伟达,基础软件环节有华为、腾讯、紫光同创,中游模型层有OpenAI、Meta、阿里、百度等,下游应用层包括用友网络、京东、阿里巴巴等 [3] - 产业链区域聚集在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和深圳,北京上游有寒武纪、联想,中游有月之暗面、百川智能,深圳上游有紫光同创、海思,中游有华为盘古、腾讯混元等 [4] 行业收入格局 - 行业呈现"头部集中、垂直渗透"格局,阿里云收入超1100亿元占集团15%,华为云收入688亿元占5%,腾讯云收入636亿元占5-7%,百度云占收入12% [7] - 中小厂商如科大讯飞、昆仑万维、网易通过硬件产品实现收入转化占比5-7%,多数厂商收入占比不足5%,新兴企业如月之暗面、DeepSeek收入100%来自企业级API和定制方案 [8] 成本结构 - 主流大模型训练成本在数千万至数亿美元,百度文心、阿里通义、腾讯混元等大厂投入超2亿美元,创业公司如Kimi、DeepSeek成本在3000-6000万美元 [10] - 华为盘古训练成本≥1亿美元,API定价¥0.12/千token,百度文心成本≥3亿美元定价¥0.08-0.15/千token,腾讯混元成本≈2.5亿美元定价¥0.10/千token起 [12] - 阿里通义成本≥2亿美元定价¥0.07-0.12/千token,科大讯飞星火成本=8000万元,昆仑万维天工成本≈1.5亿美元定价¥0.06/千token起 [12]
【全网最全】2025年中国卫星应用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前瞻网· 2025-04-26 11:11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卫星(600118.SH);中国卫通(601698.SH);司南导航(688592.SH);北斗星通(002151.SZ); 三维通信(002115.SZ);烽火电子(000561.SZ)等 本文核心数据:卫星应用行业上市公司汇总;业绩比较;发展规划等 1、卫星应用行业上市公司汇总及基本信息 | 产业链环节 | 导航&定位 | 遥感&测绘 | 通信&信息传输 | | --- | --- | --- | --- | | 上游设备生产及 系统集成 | 中国卫星、航天智能、合众思 壮、华力创通、理工导航、天 奥电子、振芯科技、中海达、 国科微、司南导航、天箭股 | 中国卫星、航天电子、雷科 防务、雷电微力、城昌科 | 中国卫星、中英科技、桂林 | | | | | 星辰、航天环宇、金信诺、 | | | | | 通宇通讯、天箭股份、星图 | | | 份、星图测控、盟升电子、烽 | 技、航天宏图 | 测控、盟升电子、烽火电 。 | | | 火电子、航天电子、雷科防 | | 子、航天电子、雷科防务、 | | | | | 雷电微力、誠昌科技 | | | 务、雷电微力、城昌科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