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前瞻网
icon
搜索文档
投资深圳 | 一文看懂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机会前瞻
前瞻网· 2025-04-29 22:31
完全依靠新能源汽车荣登 "汽车第一城"的深圳,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缩影。这里不仅汇聚 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更依托政策扶持与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在技术创新、产业规模、生态构建等维度全 面领跑,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 "中国方案",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1、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环境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重点政策梳理 近年来,深圳市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构建了"全周期布局、全链条协同、全要素驱动"的政策体系,体现 了战略前瞻性与实践突破性的深度融合。政策框架以"市场扩容、基建攻坚、生态跃迁"为三大支点:在 消费端、基建端、产业端同步布局,形成技术研发、智造升级、标准输出的闭环生态。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产业革新、国际角力与社会变革的关键引擎。于产业升级而言,它不仅打破传统 燃油车技术壁垒,更以电池、电控等核心技术为锚点,牵引上下游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起智能化、绿色 化的全新产业生态,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 "双碳" 目标的战略支点。 在国际竞争的赛道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完整产业链与前沿技术,强势突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 实现了质的飞跃,首次跨越200万辆大关,带动全年汽车出口量达到64 ...
2025年全球电线电缆产业市场分析:全球电线电缆区域格局分化,未来新能源和新兴市场显著推动全球市场增长
前瞻网· 2025-04-29 15:20
全球电线电缆市场规模 - 全球电线电缆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4年达到2678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1][2] - 行业已步入稳定增长阶段,呈现存量竞争特征,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 [1] - 亚洲地区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 [1] 区域市场格局 - 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区域市场,占比45%,由中国和印度主导需求 [6] - 欧洲市场份额为25%,海上风电与绿色能源转型推动高端电缆需求 [6] - 北美市场占比20%,主要由老旧电网更新及数据中心建设支撑 [6] - 中东与非洲占比10%,城市化与能源项目驱动增长,但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6] 产业转移与竞争格局 - 全球电线电缆生产重心向亚洲转移,中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产业快速发展 [4] - 中国企业占据2023年全球电线电缆制造商10强的3席,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7][9] - 普睿司曼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代表企业还包括耐克森、Southwire和康宁 [6][7]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领域需求爆发,海上风电并网推动超高压海底电缆市场,预计2030年达120亿美元 [10][12] - 智能电网与储能配套需求推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发展,促使电缆产品升级 [10][12] - 东南亚和非洲电力普及率提升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10][12] 技术革新方向 - 高温超导电缆技术可减少输电损耗,美国SuperPower、日本Fujikura已布局 [12] - 环保材料应用受欧盟法规驱动,无卤素、可回收电缆成为趋势 [12] - 数字化生产通过AI质检和智能制造实现降本增效 [12] 行业挑战 - 原材料价格波动(铜、铝)对企业利润率影响较大 [10][12] - 欧美对中国电缆反倾销调查加剧竞争摩擦,贸易壁垒增加不确定性 [10][12]
【智能物流装备】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智能物流装备行业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 智能仓储装备市场占比约36%
前瞻网· 2025-04-29 14:39
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智能物流装备行业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 [1] - 近两年行业复合增速15.64% [1] 细分产品市场 - 智能物流装备分为智能仓储装备、智能分拣装备、智能搬运市场和物流机器人 [3] - 2023年智能仓储装备市场和智能分拣装备市场占比分别达到36%和33% [3] 主要上市公司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东杰智能(300486)、诺力股份(603611)、机器人(300024)、德马科技(688360)、兰剑智能(688557)、科捷智能(688455)、昆船智能(301311)等 [1] 企业布局情况 - 东杰智能能够生产堆垛机、穿梭车、提升机、托盘输送机、AGV小车、输送分拣设备等智能物流硬件设备 [6] - 诺力股份主要业务由智慧物流系统业务板块和智能制造装备板块两大板块构成 [6] - 德马科技的自动化物流解决方案已广泛运用于电商、快递、智能制造、纺织、医药、烟草、商超零售、冷链等领域 [6] - 兰剑智能产品覆盖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核心设备与软件,自主研发了仓储机器人、穿梭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 [6] - 今天国际专注于智能物流与仓储系统集成,产品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输送分拣系统等 [6]
【最全】2025年智能电视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前瞻网· 2025-04-29 14:08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TCL科技(000100.SZ)、海信视像(600060.SH)、海尔智家(600690.SH)、创维数字 (000810.SZ)、深康佳A(000016.SZ)、四川长虹(600839.SH)、小米集团(1810.HK)等 本文核心数据:智能电视行业上市公司汇总;智能电视行业上市公司对比;上市公司业绩对比 @前瞻经济学人APP 图表2: 2024年中国智能电视行业上市公司汇总(二) | 产业链环节 | 公司简称(股票代码) | 要点 | 关联度 | | --- | --- | --- | --- | | 平台及方案 | 科大讯飞(002230.SZ) | 专业从事语音及语言、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 六十十六 | | | | 研究的国家级骨干软件企业 | | | | 商汤-W(0020.HK) | 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 | ★★★ | | | 华数传媒(000156.SZ) | 国内首家兼具有线网络与新媒体运营全牌照的上市公司 | 六十女女女 | | | 东方明珠(600637.SH) | 上海广播电视台(SMG)旗下统一的产业平台和资本平台 | ★★ ...
【干货】2025年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4-29 13:08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全景 - 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各类原材料,包括超导磁体材料、金属钨、钽等稀有金属、特种钢材、氘和氚等燃料 [1] - 中游主要为各类设备以及反应堆工程建设,以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为例,相关设备包括磁体系统、真空系统、加热与电流驱动系统等核聚变主机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 [1] - 下游主要为核电站运营,用于科研及发电,但目前尚未完成发电商业化 [1][3] 产业链上游企业布局 - 提供超导磁体材料的企业有久立新材、上海超导、联创超导等 [2] - 包层材料企业包括章源钨业、楚江新材 [2] - 可制备氘的企业有上海众巍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东方钽业生产的高纯铌材是核聚变的重要靶材 [2] - 白银有色的金属加工材料可用于核聚变超导电缆 [2] 产业链中游企业布局 - 西部超导制备的Nb3Sn超导线被行业广泛采纳 [2] - 安泰科技制备的低杂波天线钨串式限制器已用于东方超环(EAST)装置 [2] - 东方精工生产真空泵为核聚变装置提供真空环境保障 [2] - 国光电气为核聚变装置提供微波加热系统 [2] - 上海电气布局核聚变领域的高温超导电机 [2] - 中国核工业集团是国内可控核聚变工程建设的主要主体,其"中国环流三号"装置不断取得重大科研进展 [2] 下游应用现状 - 可控核聚变尚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尚未完成发电商业化 [3] - 目前主要用于试验科研,国内在建装置包括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等 [3] 区域分布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25日,中国可控核聚变相关企业及研究院所共计170家 [7] - 安徽省相关机构数量最多达24家,广东省19家,北京市17家,上海、四川和江苏分别有13、13和12家 [7] - 上市企业共47家分布在15个省份,江苏省数量最多达8家,四川和陕西各有7家和6家 [9] - 形成以合肥、上海为核心的江浙沪徽产业圈,以及以成都、西安为核心的装备产业圈 [10]
投资深圳 | 一文看懂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机会前瞻
前瞻网· 2025-04-28 21:20
人工智能产业战略地位 -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正重塑全球发展格局,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智能时代[1] - 通过知识密集型技术转化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催生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业态[1] - 我国多模态大模型技术领跑全球,推动"中国智造"向全球价值链顶端攀升[1] 深圳市人工智能政策环境 - 政策体系呈现"战略聚焦、生态构建、全域赋能"特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全链条支持体系[1] - 2023年8月《深圳市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支持企业主导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标准制定[2] - 2022年11月《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为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2] - 区域布局呈现"硬软协同"(东部强化硬件/西部主攻算法)、"梯度递进"(核心区突破原创技术/外围区侧重转化)、"场景驱动"(政策特区先行先试)三重特征[2]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链 - 构建覆盖"基础层(芯片/传感器)-技术层(计算机视觉/大模型)-应用层(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的全栈式产业链[5] - 区域分工明确:东部宝安/光明聚焦传感器与芯片制造,西部南山/福田专注算法研发,中部龙岗/坪山推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融合[8] - 腾讯混元大模型、华为盘古大模型已渗透金融、医疗等垂直领域[5]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 - 产业总产值从2022年2488亿元跃升至2024年3600亿元,3年增长44.7%,2024年增速达19.5%[10] - 核心产业规模5年增长超3倍(2020年143亿元→2024年464亿元),年均增速26.8%[10] - 南山区以550亿元产值居首,龙岗区紧随其后,形成"头部引领、全域协同"格局[13] 深圳市人工智能企业生态 - 企业数量从2020年1318家增至2024年2400家,年均增长16.2%[18] - 形成"专精特新小巨人(86家)-独角兽(14家)-上市企业(36家)"梯度格局,专精特新占比超60%[19] - 南山区汇聚前沿企业打造技术转化高地,福田区聚焦智慧城市治理构建政务场景标杆[22] 深圳市人工智能融资动态 - 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超20家企业完成多轮融资,覆盖A轮至E+轮全周期,单笔金额数千万至数亿元[26] - 融资聚焦三大方向:AGI与智能终端融合(如智平方获数亿Pre-A轮)、产业级AI应用(如明心数智获2亿B轮)、核心器件自主化[26][27] - 南山区融资企业数占全市主导地位,相当于龙华/福田/宝安三区总和的3倍[28] 深圳市人工智能投资机会 - 技术层面关注智能算力、多模态传感器突破;场景层面挖掘"AI+先进制造/商贸流通"等万亿级市场;制度层面把握河套数据特区、前海自动驾驶立法机遇[32] - 重点投资方向包括智能算力项目、终端芯片核心技术攻关、多模态智能传感器创新研究[33] - 已形成深圳湾、前海湾、福田等六大产业集聚区,通过产业链配套提升集聚度[33]
2025年中国机器狗核心零部件方案对比 多传感器融合为重要趋势(组图)
前瞻网· 2025-04-28 18:27
产业链梳理 - 机器狗产业链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和软件系统开发、中游本体制造、下游应用场景用户和个人消费者 [1] - 上游包括传感器、减速器、电机、控制器、关节执行器等硬件及SLAM、机器视觉等软件技术 [1] - 中游产品分为军事级、工业级、消费级三大类 [1] - 下游覆盖教育、医疗、安防、侦查、消防等领域 [1] 减速器技术 - 行星减速器因结构紧凑、高减速比(90%以上传动效率)和高扭矩传输成为机器狗关节驱动标准配置 [3] - 对比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在可靠性(较高)和成本(低)方面更具优势 [5] - 行星减速器工作原理通过多级行星轮实现减速,输出扭矩为谐波减速器的2倍 [5] 传感器技术 - 多传感器融合是重要趋势,涵盖视觉、LiDAR、超声波、红外、听觉、力/力矩、惯性七大类 [6][8] - LiDAR在恶劣天气下性能稳定,测距精度优于摄像头,但成本较高 [8] - 纯视觉方案成本低但受光照影响,激光雷达方案识别率高但工艺复杂,混合方案结合两者优势 [11] - 高端产品(如Spot)采用激光雷达,消费级产品(如小米)偏好ToF+摄像头低成本方案 [11] 感知技术路线 - 纯视觉路线依赖RGB/深度相机,需大量图像训练集且算力需求高 [8] - 激光雷达路线通过三维点云地图实现厘米级测距精度,环境适应性强 [9] - 主流企业根据应用场景选择方案:专业场景用激光雷达,消费级市场用ToF+摄像头 [11]
【女鞋】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女鞋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200亿元 美低帮鞋市场份额占比超45%
前瞻网· 2025-04-28 16:26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安踏(1368.HK);红蜻蜓(603116);奥康鞋业(603001);佛山星期六(002291);李宁(2331.HK) 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女鞋行业市场规模; 2024年中国女鞋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200亿元 鞋,即利用皮革、人造革、纺织面料、橡胶等原材料制造成的一种穿在脚上的物品。鞋的基本结构组成包括 鞋面、鞋底、鞋跟、鞋垫等。按使用人群,鞋类产品可分为男鞋、女鞋和童鞋。女鞋行业,顾名思义就是女 性鞋类产品相关的生产、消费等活动。2023年中国女鞋行业市场规模超2150亿元,近四年行业复合增速为 1.20%。初步估算,2024年中国女鞋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超过2200亿元。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从中国女鞋细分产品销售结构来看,当前低帮鞋和靴子是中国女鞋最主要的消费产品类型,2023年低帮鞋占 中国女鞋市场规模份额比重超过45%。 产业竞争 当前国内女鞋行业市场竞争企业众多,除了全球企业外国内女鞋代表品牌数量也较多,包括红蜻蜓、千百 度、达芙妮和百丽等。从国内女鞋代表企业产品布局来看,大部分时尚休闲类品牌企业均以多元化业务布局 为重点战略,在高跟鞋、运动鞋、休闲鞋等细分领域均有布 ...
【干货】饲料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4-28 15:44
饲料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 - 产业链上游为原料包括能量类原料、蛋白类原料、微生物类原料等 中游为饲料产品研发生产包括猪饲料、禽饲料、反刍饲料、水产饲料等 下游为农户和养殖企业涵盖家禽养殖、畜牧业养殖、水产养殖等 [1] - 上游原料方面国家推动玉米、豆粕减量替代 未来原料对外依存度降低 国内原料库逐渐建立 原料稳定性提升 [1] - 中游饲料生产环节创新能力加强 新产品研发加快 纵向一体化程度加深 与上下游联系更紧密 [1] - 下游养殖业方面中国肉类消费水平提升将扩大养殖业业务规模 [1] 饲料行业产业链代表企业 - 上游原料提供商有北大荒集团、绿康生化等 中游生产企业有新希望集团、海大集团、唐人神、通威股份等 下游养殖企业有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国联水产等 [4] - 行业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较高 新希望集团、海大集团、大北农等布局饲料及下游养殖业 部分企业如百洋股份开始布局上游原料 [4] 饲料行业区域分布 - 上游原料供应商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广东、福建、北京等省市 [6] - 饲料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四川等省份 广东省饲料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包括海大集团、粤海饲料等 [6] - 下游养殖业代表上市公司分布于广东、江苏、河南等省份 [6] 饲料行业企业经营情况 - 2023年饲料收入较高企业包括海大集团、新希望、通威股份 收入均超300亿元 [9] - 行业整体毛利率较低 大北农、京基智农、神农集团毛利率超过11% 高于其他上市公司 [9] - 海大集团和新希望饲料产销量较高 均超过2000万吨 [9] - 大部分企业销售网络分布全国主要省市 京基智农、天康生物、正虹科技等重点关注优势省份布局 [9] 饲料行业投资动向 - 2023年以来企业投资动向主要包括设立子公司、新建项目、对子公司增资等 [10]
2025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科学研究现状 近年来研究热度有所下降【组图】
前瞻网· 2025-04-27 18:00
混合动力汽车行业定义 - 混合动力汽车广义指由两个或多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的车辆 狭义指同时装备热动力源和电动力源的汽车 本报告研究狭义定义 [1] - 混动车主要分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 油电混合动力车(HEV) 增程式电动车(REEV)三类 [1] 行业研究热度 - 2016-2024年中国混动车领域论文数量波动下降 2024年降至272篇 显示研究热度下降 [3] 研究机构分布 - 高等学府是混动车文献发表主力机构 吉林大学以累计410篇文献位居首位 [5] 研究主题分布 - 混合动力技术是领域内最热门研究主题 控制策略和普通混合动力汽车(HEV)主题论文数量次之 [6][8] 研究学科分布 - 汽车工业是混动车领域核心研究学科 工业经济和电力工业学科论文数量较多 [9] 行业主要参与者 - 上市公司包括比亚迪(002594 SZ) 理想(02015 HK) 塞力斯(601127 SH) 长安汽车(200625 SZ) 长城汽车(601633 SH) 吉利汽车(00175 HK)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