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前瞻网
icon
搜索文档
【彩电】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彩电行业市场规模约2400亿元 零售市场均价突破4000元/台
前瞻网· 2025-07-10 12:09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彩电行业市场规模约2400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11.45% [1] - 中国彩电品牌全球出货量占比超44%,海信、TCL、小米位列全球前五,合计份额近45% [1] - 高端市场(2500美元以上)仍由韩国主导,三星、LG占据80%份额 [1] 价格趋势 - 2024年彩电行业平均零售价格突破4000元/台 [4] - 市场规模增长主要源于产品结构升级,政策刺激高端需求 [4] - 产品呈现大屏化、技术化、场景化、艺术化、绿色化趋势 [4] 竞争格局 海信 - MINILED技术领军者,全球百寸电视市占率47% [5] - 自研画质芯片和激光显示技术领先,VIDDA子品牌深耕电竞场景 [5] - 2025年推出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提升控光精度 [5] TCL - 全球MINI LED技术开创者,依托华星光电面板供应链优势 [5] - 产品涵盖QD-MINI LED、8K面板,98Q10K PRO为高端标杆 [5] - 2025年85英寸及以上电视出货量全球第一,115英寸OM891G电视实现像素级亮度控制 [5] 创维 - 类纸屏护眼技术领导者,产品涉及MINI LED、OLED、智慧家居 [5] - 壁纸电视A5D PRO系列热销,酷开为互联网电视先行者 [5] - 2025年推出110A8ULTRA电视,获国际奖项 [5] 小米 - 互联网生态优势显著,硬件+内容服务双驱动 [5] - 侧重智能互联、性价比机型,2025年4月出货量46万台,市占率19.5% [5] 长虹 - 军工技术转化优势,物联网生态布局完善 [5] - 2025年推出Q10 AIR AI电视,搭载贯穿式AI光露技术 [5]
打破国外垄断!万泰生物公布国产首款九价HPV疫苗价格:499元/支,仅为进口40%【附HPV疫苗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7-10 11:58
国产九价HPV疫苗技术突破 - 我国首个国产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获批上市,打破进口高价次HPV疫苗全球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具备独立自主供应高价次HPV疫苗能力的国家[2] - 研发历时18年,创新采用大肠杆菌表达平台,构建覆盖9种HPV型别(6、11、16、18、31、33、45、52、58)的类病毒颗粒,攻克多型别抗原高效表达与纯化技术难题[2] - 2019年起开展5项临床试验,累计纳入1.1万余名9至45岁健康志愿者,验证安全性与有效性[2] 疫苗保护效果与接种方案 - 对HPV16/18型相关病变保护率与进口疫苗相当,对其他高危型(31/33/45/52/58)持续感染保护率超98%[3] - 9-17岁女孩仅需接种两剂即可达到18-26岁女性三剂免疫效果,成为国内唯一针对15-17岁女孩的两剂次九价疫苗[3] - 预防范围覆盖90%宫颈癌、85%阴道癌、50%低级宫颈病变、90%尖锐湿疣和95%肛门癌[8] 市场定价与全球竞争力 - 定价499元/支,仅为进口疫苗(1300元/针)的40%,显著提升疫苗可及性[3] - 已通过WHO PQ认证,获得20余国市场准入,入选4国免疫规划项目[3] - 2021年默沙东九价疫苗"佳达修9"全球销售额达56.73亿美元,四价疫苗萎缩至1.89亿美元[5] 行业发展与市场前景 - 全球宫颈癌疫苗市场预计以8%年增长率扩张,2027年规模将接近百亿美元[8] - 九价HPV疫苗已成为全球销售额第二大疫苗品种,仅次于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4] - 国产疫苗性价比优势助力国际竞争,2019年末首支国产双价HPV疫苗获批开启国产时代[7] 产品技术参数对比 - 适用年龄覆盖9-45岁女性,优于进口九价疫苗(16-26岁)[8] - 接种方案灵活:9-14岁女性2针,15-45岁女性3针,而进口疫苗均需3针[8] - 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生产成本显著低于传统酿酒酵母表达系统[2]
【干货】2025年包装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7-10 11:23
包装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 - 包装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纸、塑料、玻璃、铝材、钢铁等原材料以及成型机械、填充机械、封口机械和辅助机械等设备 [1] - 产业链中游按原材料分为纸制品包装、金属包装、塑料包装等 [1] - 产业链下游应用市场涵盖医药、食品饮料、日化、化工和家电等行业 [1] - 中国包装产业已涵盖设计、生产、印刷包装、原辅材料供应、包装机械及设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3] - 上游原材料代表企业包括金发科技、玖龙纸业、山东药玻等 [3] - 中游包装行业代表企业包括上峰集团、中粮包装、奥瑞金科技等 [3] - 下游应用市场代表企业包括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北大荒等 [3] 中国包装产业链区域分布 - 广东省包装企业数量分布最多,山东、江苏等省份企业数量也相对集中 [5] - 广东省代表性企业包括金发科技、通产丽星、南方包装等 [5] - 浙江省、江苏省和山东省也有较多包装行业代表性企业分布 [5] 代表性企业包装业务布局 - 山东药玻、双星新材、力合科创、永新股份等企业业务布局较广,覆盖北美、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区 [8] - 山东药玻、正川股份为国内领先玻璃包装制造企业 [8] - 大胜达、万顺新材和森林包装主要布局纸包装领域 [8] - 嘉美包装、昇兴股份、英联股份主要布局金属包装 [8] - 华源控股和永新股份在塑料包装领域开展相关业务 [8] 代表性企业业务布局对比 - 紫江企业饮料包装业务占比43.81%,纸塑包装25.50%,与可乐、百事、东鹏特饮等战略客户深化合作 [9] - 双星新材薄膜制造业占比100%,主要产品包括聚酯功能薄膜、光学材料膜等 [9] - 力合科创新材料产业占比62.59%,提供包装设计、工艺开发等全流程服务 [9] - 宏裕包材彩印业务占比88.86%,注塑5.04%,拥有高精度凹版印刷等核心技术 [9] - 华源控股金属包装业占比74.75%,塑料包装业23.16%,产品满足润滑油、食品等行业需求 [9] - 永新股份彩印包装材料占比70.27%,塑料软包装薄膜20.54%,镀铝包装材料1.66% [9] - 嘉美包装金属包装占比78.25%,主要客户包括养元饮品、王老吉、银鹭集团等 [10] - 昇兴股份金属包装行业占比94.49%,集金属包装产品生产、饮料灌装等于一身 [10] - 宝钢包装金属饮料罐占比94.46%,包装彩印铁5.38%,是国内快速消费品高端金属包装领域的领导者 [10] - 奥瑞金金属包装产品及服务占比88.66%,在全国16个省/直辖市设有40多家制造基地 [10] - 英联股份金属制造业占比99.92%,覆盖食品、饮料、日化用品等多应用领域 [10] 代表性企业最新投资动向与业务规划 - 华源控股2025年5月成立国内高性能先进金属包装及材料产业领域首个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 [11] - 奥瑞金2025年4月完成对中粮包装的收购,合计金额约60.7亿港元 [11] - 昇兴股份2025年3月在越南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两片罐制罐生产线项目,总投资约5538万美元 [11] - 宏裕包材2025年3月年产3万吨健康产品包装材料智能工厂二期项目已完成设备基础施工 [11] - 紫江企业2025年跟踪推进容器包装事业部中粮可乐托管项目、饮料OEM事业部西南生产基地项目等重点投资项目 [11] - 嘉美包装2024年11月与凯麒斯签订无菌灌装生产线整线工程 [11] - 山东药玻2024年6月年产5.6亿只预灌封注射器扩产改造项目新车间设备安装完成 [11]
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第一!华为余承东:享界S9男女车主比例6:4,25-40岁占比达60%【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7-09 19:30
享界S9市场表现 - 享界S9男女车主比例为6:4,25~40岁车主占比达60%,打破豪华轿车传统性别偏好并成功吸引年轻消费者[2] - 该车型上月交付4154辆,成为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冠军[2] - 车型通过独特设计、科技配置和性能优势精准满足年轻群体对时尚与科技的需求[2]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 行业呈现寡头垄断特征,特斯拉(技术/品牌优势)和比亚迪(电池技术/产品线)为主导企业[3] - 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通过智能化产品及用户体验创新快速崛起,蔚来推出换电技术解决充电痛点[3][6] - 传统车企如吉利、长安加速电动化转型,依托制造经验推出竞争性产品[3] 主要车企产品布局 - 特斯拉产品线覆盖MODEL S/3/X/Y等车型,并拓展能源存储与自动驾驶业务[6] - 比亚迪产品矩阵涵盖唐、宋、汉等乘用车及电动商用车,拥有全球首款电动大巴[6] - 小鹏聚焦智能驾驶技术,推出P7/G3等车型并开发自动驾驶辅助系统[6] - 理想采用增程式电动技术,主力车型理想ONE/L9解决续航焦虑[6]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2027年或成车企淘汰关键期,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竞争,技术战与规模效应将决定生存[6] - 技术创新被视作产业核心驱动力,可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并创造差异化优势[7]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新注册439.7万辆占比7.18%,纯电动占比73.35%[2]
70天横跨3万公里,搭载超7000辆电动车!比亚迪“深圳号”滚装船完成首次跨洋远航
前瞻网· 2025-07-09 15:41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运输与海外布局 - "深圳号"滚装船完成首次跨洋远航,总航程超过3万公里,搭载超7000辆新能源汽车前往巴西伊塔雅 [2] - "深圳号"是比亚迪第四艘专业新能源汽车运输船,可同时装载9200辆标准车 [2] - 比亚迪计划到2026年初实现8艘滚装船全部投运,年运力将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 [2] -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售超47万辆,同比增长132% [2] - 比亚迪新能源足迹已遍布六大洲、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今年4月,比亚迪在欧洲的纯电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 [2] - 5月份,比亚迪在欧盟和英国市场的注册量同比飙升397% [2] 比亚迪商用车海外订单与交付 - 2022年4月,比亚迪赢得匈牙利最大公共交通运营商Volánbusz的48台12米纯电动大巴订单 [2] - 2022年4月,比亚迪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交付406辆纯电动大巴,共有1048辆比亚迪电动大巴在当地运营 [2] - 2022年3月,比亚迪与北欧最大公交运营商Nobina签订30台大巴订单 [2] - 2022年3月,比亚迪向丹麦公交运营商Anchersen A/S交付21台13米新型纯电动巴士 [2] - 2022年3月,比亚迪在印尼交付首批30辆纯电动大巴 [2] - 2022年2月,瑞典货运技术公司Einride向比亚迪购买200辆纯电动牵引车 [2] - 2022年2月,比亚迪为英国巴士运营商National Express提供超过130台纯电动双层巴士 [2] - 2022年2月,比亚迪向伦敦交通局交付29辆新型纯电动双层巴士 [2] - 2022年2月,比亚迪在毛里求斯交付首台K6纯电动大巴 [2] 新能源汽车行业出海趋势 - 新能源汽车产业"出海"势头强劲 [3] - 专家建议通过集团式的产业链"出海"、构建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3] - 建议建立"中国车型+供应链链接世界汽车产业"的模式 [3] - 汽车出口对中国经济有多方面利好,包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 - 国内车企面临全球技术壁垒、贸易规定等挑战 [3]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奶酪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政策鼓励奶酪拓展零售渠道,支持培养国民饮食习惯
前瞻网· 2025-07-09 14:10
行业政策演变 - 中国奶酪行业政策从十二五到十四五期间经历从初步引导到系统推动的演变,十二五期间政策聚焦乳业整体质量提升与结构调整,未明确提及奶酪 [1] - 十三五时期政策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培育,2018年首次提出适度发展奶酪等干乳制品,支持企业研发本土化产品 [1] - 十四五阶段政策力度显著增强,2021年明确将奶酪纳入奶业振兴重点品类,2022年要求提升奶酪产能占比至10%以上 [1] 国家层面政策 - 国务院及农业农村部牵头推进奶源基地规模化建设,强化乳品质量全链条监管,明确要求修订国家标准 [3] - 财政部等部门通过财政补贴支持牧场改造和乳企技术升级,推动奶酪等干乳制品精深加工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智能制造与绿色包装,促进乳业数字化转型 [3] - 2022年《"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100万吨左右,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左右 [11] 省市层面政策 - 内蒙古、河北、上海、新疆等地发布奶业振兴行动方案,均提出支持奶酪等乳制品发展 [11] - 河北省对年产500吨奶酪或黄油产能补贴2000万元,补贴资金不超过总投资额的30% [12] - 河南省驻马店市鼓励开发奶酪、功能性乳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12] - 浙江省鼓励消费低温液态乳制品和奶酪等干乳制品,改善群众膳食结构 [13] 行业发展目标 - 国家层面提出提升奶酪产能占比至10%以上,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与本土奶源加工转化率 [1] - 鼓励儿童奶酪营养强化标准制定,推动餐饮工业与零售场景双向拓展 [1] - 部分省市提出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奶酪产品,培育多样化、本土化的消费习惯 [11][12][13]
2025年江苏省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现状 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组图】
前瞻网· 2025-07-09 13:09
江苏省土地资源概况 - 江苏省土地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12%,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且肥力中上,适合耕作业发展 [1]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 2023年监测778个土壤点位,94.7%点位污染物含量低于风险筛选值,但建设用地污染问题突出,化工、重金属企业搬迁地块污染防控任务艰巨 [2] - 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88.4%一般风险监控点位和21.9%重点风险监控点位污染物含量低于风险筛选值 [4] 土壤修复行业动态 - 截至2025年5月,江苏省累计移出57块修复地块,现存待修复污染地块87块 [8] - 2025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为13839万元,较2022年峰值2亿元有所下降 [11] 化肥使用与农业治理 - 江苏省化肥施用量持续下降,2023年为267.04万吨,2024年预计降至261.26万吨 [7] 政策目标与规划 - 2025年目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 [12] - 政策要求强化化工企业拆除监管、农业投入品管控,并建立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 [15]
【调节阀】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调节阀行业市场规模约270亿元 石油化工市场占比约38%
前瞻网· 2025-07-09 12:15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调节阀行业市场规模约270亿元 近四年行业复合增速7.38% [1] - 调节阀属于控制阀系列 是工艺环路中最终的控制元件 用于调节介质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 [1] - 行业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 目前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 [1] 应用市场 - 调节阀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生物医药、空分及核电等行业的工业流程流体控制领域 [4] - 2024年石油化工市场占比38% 电力市场占比19% 是最大的两个细分应用市场 [4] 产业竞争 - 国内领先企业包括浙江力诺、吴忠仪表、川仪股份、智能自控及浙江控阀等 [6] - 川仪股份2024年调节阀产能18.5万台 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6] 企业产能 - 浙江力诺2024年调节阀产能约5万台 2023年控制阀产量24.3万台 [7] - 吴忠仪表及其子公司年产能达20万台套定制产品 [7] - 智能自控2023年控制阀产能约3.2万套 [7] - 浙江控阀调节阀年产能约1.5万台 各类阀门总产能3.5万台套 [7]
【干货】2025年食用油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7-09 11:12
食用油产业链全景 - 食用油产业链主要包括油料作物种植、压榨、精炼、包装和渠道销售等环节 油料作物经过初榨产出原油和粕类副产品 原油精炼后形成精制油即食用油 下游消费者包括个人/家庭、餐饮服务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 销售渠道包括商超和电商平台 [1] - 食用油代表性生产企业包括金龙鱼、山东鲁花、上海良友、京粮控股、金健米业、西王食品、道道全、中粮科技等 上游原材料企业包括敦煌种业、农发种业、登海种业、亚盛集团、隆平高科、北大荒等 下游渠道商包括全聚德等餐饮企业以及京东、阿里、华联等 [2] 食用油企业区域分布 - 截至2025年5月30日 中国食用油相关企业共60329家 山东省企业数量最多达5946家 其次是湖南5269家、河南4519家和四川3762家 前四省合计占比全国32.3% 北京、上海、天津及宁夏、青海、西藏企业数量均不足550家 [5] - 食用油企业区域分布与地理位置、农作物种植情况和油料加工制造能力紧密相关 中部地区因交通便利推动了行业发展 [5] - 食用油上市企业共10家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山东、湖南和上海各有2家 山东有西王食品、嘉华股份 湖南有道道全、金健米业 上海有金龙鱼、品渥食品 江苏、浙江、广东和海南也有相关上市企业 [6] 食用油产业园区分布 - 截至2025年5月30日 中国食用油相关产业园区近40家 四川省最多有6家 河南和浙江各有4家 山东企业数量最多但产业园区仅3家 反映省内企业较分散 [10]
投资深圳 | 一文看懂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发展现状与投资机会前瞻(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现状、空间布局、投资机会分析等)
前瞻网· 2025-07-09 10:12
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政策环境 - 深圳从"政策红利"向"产业红利"转型的核心抓手是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 [1] - 2024年3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针对高端医疗器械等7个产业集群举全市之力集聚资源 [1] - 2025年4月出台《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聚焦高端医学影像、医用机器人等方向,支持开发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2] - 2022年6月出台《深圳市培育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目标到2025年产业增加值达650亿元,营业收入达2000亿元 [2] 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图谱 - 已构建覆盖"上游材料及生产设备-中游医疗器械制造-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条 [8] - 上游代表企业包括捷工科技、融昕医疗等 [8] - 中游代表企业包括迈瑞医疗、安科高技术等 [8] - 下游医院超过170家,医疗实验室超过160家 [8] - 宝安区产业链企业数量最多,拥有104家材料及设备供给企业、40家体外诊断设备企业等 [13] 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模 - 2023年深圳医疗器械产值达990亿元,全国占比约10%,居全国之首 [16] - 2023年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增加值365亿元,2024年预计约400亿元 [18] - 龙岗区创新能力强,研发手术机器人、试剂盒等创新产品 [19] - 南山区产业链横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 [19] 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企业布局 - 2023年新注册企业93家,较2022年增加5家 [22] - 截至2025年4月,拥有上市企业14家,独角兽企业1家,专精特精小巨人企业41家 [24] - 企业主要分布在南山、宝安、龙岗等区,代表企业包括迈瑞医疗、开立生物等 [26] - 产业布局呈现"南研发、北制造"特点,集中在南山、坪山、龙华等区 [27] 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融资分析 - 2022-2025年融资活跃,A轮及之前轮次融资数量较多 [30] - 代表融资案例:赛禾医疗2023年B轮融资2亿元,核心医疗2023年C+轮融资2亿元 [32] - 融资区域分布呈现"南山主导、多点开花"特征,南山区最活跃 [33] 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投资机会 - 南山区目标成为全球知名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中心 [36] - 龙华区和坪山区重点打造产业集聚地,宝安区重点开展高端医学影像技术研发 [36] - 政策优势明显,各区加速建设产业园区 [38] - 企业优势突出,拥有迈瑞医疗等头部企业引领 [38] - 投资方向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植入式医疗器械等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