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网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连接器行业招投标分析 招投标事件呈波动趋势【组图】
前瞻网· 2025-07-24 14:39
中国连接器行业招投标市场概况 - 2019至2025年6月中国连接器招投标数量达1.66万条 预算金额约160.85亿元 招采单位、中标单位及代理单位分别为2000+家、2000+家以及168家 [1] 中国连接器行业招投标数量趋势 - 2019-2024年中国连接器行业招标项目呈波动趋势 2024年招投标项目数量达6139条 2025年1-6月招投标项目数量达2204条 [3] 中国连接器行业中标金额分布 - 截至2025年6月国内连接器公布的中标金额项目中 20万以内的项目占比超80% [5] 中国连接器行业招标主体类型 - 截至2025年6月中国连接器行业招标主体主要为事业单位 占比31% 其次是国有企业 占比24% [6] 中国连接器行业招投标区域分布 - 2021至2025年6月中国连接器招投标项目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区 [9]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立讯精密(002475.SZ)、中航光电(002179.SZ)、长盈精密(300115.8Z)、得润电子(002055.SZ)、航天电器(002025.8Z)、意华股份(002897.SZ)等 [1]
一文读懂北京市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机会(附特色产业现状、空间布局、重点项目、产业投融资情况、投资机会分析等)
前瞻网· 2025-07-24 12:12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寒武纪(688256.SH);京北方(002987.SZ);中科金财(002657.SZ);格灵深瞳(688207.SH) 本文核心数据:人工智能产量;产业规模;产业政策;产业投融资情况 1、北京市人工智能特色产业政策环境 ——北京市人工智能特色产业政策数统计 截至2025年5月20日,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共有380条。2016-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能特色产业政策数 量呈现迅猛增长后回落的趋势,2021年为北京市人工智能特色产业政策数量的峰值,高达152个。2024年北 京市人工智能特色产业政策数量为5个,2025年1-5月,北京市人工智能特色产业政策数量为0个。 | 时间 | 政策名称 | 内容解读 | 政策类型 | | --- | --- | --- | --- | | | | 到 2025年,基本形成要素齐全、技术领先、生态完备、可有力支撑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上下游产业链布 | | | | 《北京市通用人 | 局持续优化,优质算力、高质量数据供给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大模型 | | | 2023.05 | 工智能产业创新 | 创新应用 ...
2025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项目情况及发展趋势 土壤修复行业发展将更系统化【组图】
前瞻网· 2025-07-23 16:29
土壤修复工程项目规模 - 2024年全国土壤修复工程项目数量达1426个 较上年增加309个 [1] - 2024年工程项目投资金额大幅下降至100.9亿元 同比降幅达48% [1] - 近四年工程市场总投资规模呈现波动态势 未形成持续增长趋势 [1] 土壤修复咨询项目规模 - 咨询服务类项目数量持续增长 2024年达4699个 中标金额47.18亿元 [2] - 2021年咨询项目数量首次突破3000个 同比增长9.46%至3123个 [2] - 政策驱动是咨询类项目增长的核心因素 项目金额同步提升 [2] 项目类型结构分析 - 咨询服务类项目数量占比最高 达72% 但金额占比30.9% [4][5] - 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金额占比42.7% 显著高于其他类型 [4][5] - 地下水污染治理项目数量占比13.7% 金额占比18.6% [4][5] - 5000万以上大型风险管控项目26个 占该类型投资额52.2% [5] 行业发展趋势 - 工程项目数量保持300-600个区间波动 咨询类项目成主要增量 [9] - 未来将呈现法规体系完善、系统性提升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特征 [9] - 需求释放呈现分阶段、分地区特点 修复节奏保持理性保守 [9] 行业上市公司 - 主要参与者包括建工修复、高能环境、京蓝科技等上市公司 [1] - 森特股份、博世科、永清环保等企业构成行业竞争格局 [1]
2025年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研发强度有待提高
前瞻网· 2025-07-23 12:11
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 天海防务营业收入最高达39 45亿元 其"海巡"系列AUV和3000米级ROV作业能力行业领先 深度参与国家深海战略项目 技术商业化进程领先 [1] - 巨力索具营业收入位居第二为22 14亿元 [1] - 亚星锚链净利润最高达3 35亿元 星网宇达净利润最低亏损2 78亿元 主要因军队物资工程服务采购资质限制导致订单量减少 [2] 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能力分析 - 巨力索具研发投入最高达1 19亿元 亚星锚链次之为1 13亿元 天海防务最低仅0 56亿元 [5] - 申昊科技研发强度最大达67 24% 芯动联科次之为27 07% 天海防务研发强度最低 [7] - 亚星锚链研发人员数量最多达291人占比17 80% 星网宇达研发人员占比最高达31 94% [9]
打破欧美国家垄断!我国研制出系列牛用基因芯片,能让奶牛生产出优质牛奶【附基因测序技术分析】
前瞻网· 2025-07-22 17:27
奶牛育种技术突破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种用胚胎基因组遗传评估芯片和功能强化基因组预测芯片 填补国内基因芯片检测遗传评估技术空白 [2] - 新基因芯片检测效率较传统全基因组测序提升4倍以上 成本仅为1/5 能够高效检测与奶牛生产性能相关的关键功能基因信息 [2] - 技术依托全国96座规模化牧场和60余万头奶牛育种大数据平台 集成机器学习与算法模型 解析世界优良奶牛品种与中国区域牛群的遗传指纹 [2] 基因芯片技术特点 - 基因芯片基于微阵列技术 可快速检测与奶牛生产性能相关的关键功能基因信息 此前长期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 [2] - 新芯片确保检测奶牛能生产"高蛋白 优脂肪 低体细胞数 低菌落总数"的优质牛奶 为培育本土化高产奶牛新品系提供技术支撑 [2] - 基因芯片按分类标准可分为无机片基/有机合成片基芯片 表达谱/诊断/检测芯片 原位合成/合成后交联芯片 cDNA/寡核苷酸芯片等 [4] 基因测序市场发展 - 中国基因检测市场规模从2016年不足百亿元跃升至2022年240亿元以上 年复合增长率超20% [4] - 全球基因测序仪技术壁垒高 仅Illumina Thermo Fisher和华大智造等少数企业具备量产能力 华大智造是国内唯一实现临床级测序仪自主量产的厂商 [5] - 基因测序为基因芯片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形成"测序仪-基因芯片-育种应用"完整产业链闭环 [4][5] 未来发展方向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计划推出系列功能强化基因检测芯片 兼顾奶牛繁育 产奶与健康性指标 [9] - 未来将挖掘低碳排放 抗热应激 特色风味等遗传基因 开发针对性基因芯片 推动奶牛育种精细化和个性化发展 [9]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事件、产业基金和兼并重组等)
前瞻网· 2025-07-22 16:59
生猪养殖行业融资现状 - 2017年至2025年6月生猪养殖行业累计发生38起投融资事件,行业处于相对成熟阶段,新三板和IPO阶段企业数量居多 [3] - 代表性融资事件包括:德康农牧2023年IPO募资9.94亿港币、牧原股份2019年定向增发49.77亿人民币、东瑞股份2021年IPO募资20.07亿人民币 [2][3] - 融资区域集中在四川(6起)、河北(5起)、河南(5起)等地区 [5] 生猪养殖企业对外投资布局 - 代表性企业如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对外投资区域集中在河南、广东地区 [6] - 对外投资领域74%集中于农、林、牧、渔业,其次为制造业(14%)和批发零售业(6%) [10] 生猪养殖行业兼并重组特点 - 2017-2025年行业兼并重组以横向并购为主,典型案例包括温氏股份8.1亿人民币收购新大牧业、新希望8.5亿人民币收购新牧养殖 [13][14] - 纵向并购案例较少,如广东新五丰225万人民币收购广州市星旺食品等企业 [13] - 混合并购案例包括振静股份18.2亿人民币收购巨星农牧等 [14] 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总结 - 行业融资规模呈现两极分化,头部企业如牧原股份单笔融资超49亿人民币,而中小企业定增多在千万级 [2][3] - 横向并购金额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超10亿人民币案例集中于2019-2021年 [13][14]
预见2025:《2025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7-22 16:49
产业概况 - 医药流通是指连接上游医药生产厂家和下游经销商及终端客户的经营活动,包括批发和零售环节,批发环节量大但毛利低,零售环节则高毛利高销售费用 [1] - 中国药品流通领域有三个环节:药品批发环节、药品零售企业、医院门诊药房及医药电商,其中医院门诊药房占据主要流通市场 [3] 行业发展历程 - 计划经济时期(1983年前)实行计划医药分销体系,通过一级、二级、三级批发站分级调拨药品 [6] - 1983-2000年为区域竞争阶段,区域性流通企业壮大但行业呈现规模小、数量多、效率低的特点 [6] - 2000-2017年为多元化竞争阶段,民营和外资资本进入,兼并重组形成3家全国性公司和10多家区域性公司 [6] - 2018年至今推行"两票制"改革,减少流通环节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7] 行业政策背景 - 政策鼓励行业集中度提升,目标2025年形成超级综合药品流通企业 [10] - 2024年国务院政策提出优化医药流通新业态监管,支持仓储物流资源整合,提高零售连锁率 [12] - 2023年政策强调规范医药生产流通秩序,整治行业乱象 [12] - 2021-2025年多项政策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及药品流通网络完善 [13]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化学原料药和医疗仪器设备子行业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中药饮片等3个子行业利润负增长 [14] - 2023年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总额2.93万亿元,同比增长7.5%,2024年初步测算达3万亿元,同比增长4.4% [15] - 2023年医药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4万亿元,占全国销售总额86.2%,2024年初步测算2.33万亿元,同比增长4.2% [18] -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1.8%,股份制企业占33.2% [20] - 2023年医药电商销售总额2489亿元,占医药销售总额8.5%,其中B2B占比50%,B2C占比5.6% [22]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华东地区销售额占全国36.2%,中南占27.0%,华北占15.2%,三大区域合计占比78.4% [25] - 第一梯队为四家全国性批发巨头(国药集团、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营收超千亿,第二梯队为广州医药等区域性企业 [28]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超4万亿元,2025-2030年复合增速5%,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高 [30] - 未来趋势包括上游制药企业渠道扁平化、信息化程度提升以降低成本、流通企业向高质量医药服务商转型 [33]
2025年中国中硼硅玻璃细分市场分析 中性硼硅模制瓶市场份额占比高【组图】
前瞻网· 2025-07-22 16:29
本文核心数据:试产规模;区域需求结构 1、中硼硅玻璃细分市场中模制瓶市场占比高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力诺药包(301188.SZ)、山东药玻(600529.SH)、旗滨集团(601636.SH)、威高股份 (01066.HK)、正川股份(603976.SH)等 根据制药网、IQVIA、中国玻璃网以及力诺药包招股说明书,前瞻初步统计2024年中硼硅模制瓶市场规 模在中硼硅玻璃市场中占比约44%,中硼硅管制瓶(不含包安瓿瓶)与中硼硅安瓿瓶占比约占比接近。 2、2024年中硼硅安瓿瓶市场规模约25亿元 4、2024年中性硼硅管制瓶(不含安瓿瓶)市场规模约23亿元 根据制药网、IQVIA、中国玻璃网以及力诺药包招股说明书,前瞻初步统计2018-2024年中国中硼硅安 瓿瓶市场规模从6亿元增长至25亿元。 3、2024年中性硼硅模制瓶市场规模约38亿元 根据制药网、IQVIA、中国玻璃网以及力诺药包招股说明书,前瞻初步统计2018-2024年中国中硼硅模 制瓶市场规模从9亿元增长至38亿元。 根据制药网、IQVIA、中国玻璃网以及力诺药包招股说明书,前瞻初步统计2018-2024年中国中硼硅管 制瓶 ...
2025年中国AI玩具行业需求分析:消费群体有望覆盖全年龄段
前瞻网· 2025-07-22 16:19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奥飞娱乐(002292)、星辉娱乐(300043)、实丰文化(002862)、高乐股份(002348)、汤 姆猫(300459)、华立科技(301011)等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致少儿人口占比降低,传统玩具消费市场萎缩,需求下滑。另一方面,老龄 化加剧使老年玩具市场扩大,但传统玩具供给与老年需求适配度低。这为AI玩具则迎来新契机,其智 能交互性可满足不同年龄段需求,如面向儿童的AI早教玩具等,助力儿童学习成长;面向青年的AI潮 玩,融入情感陪伴、商务助理等功能;面向老年人的AI陪伴机器人,集成健康监测、智控生活等多功 能。同时,AI技术赋能玩具,使其具备动态交互、陪伴和教育能力,目标群体扩展至全年龄段,有望 开启市场蓝海。 2、近两年玩具出口承压 2014-2022年期间,我国玩具出口金额呈现出稳步攀升的态势,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我国玩具产业在全 球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力以及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玩具产品的持续青睐。然而,自2023年起,玩具出 口金额的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这种变化主要是受全球经济恢复不如预期、地缘冲 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客观因素影响, ...
比亚迪日本扩张迅猛,年内门店将破百家,日媒感叹:比亚迪特斯拉主导日本电车转型
前瞻网· 2025-07-22 12:46
日本电动汽车市场格局 - 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底前将日本门店数量从23家增至50家,并预留扩展至100家的空间 [2] - 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在日销量同比增长70%至约4600辆 [2] - 日本2025年上半年电动汽车销量仅27321辆,同比下滑7%,连续两年负增长 [2] - 日本电动汽车普及率在发达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消费者偏好集中在混合动力车型 [2]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52万辆 [2] - 中国以24.4%的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欧洲(17.3%)紧随其后 [2] - 日本、印度等市场渗透率不足5% [2] - 市场呈现"中美双核"驱动格局,由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家企业主导 [2] 主要企业产品布局 - 特斯拉产品线包括MODEL S/3/X/Y等车型,涵盖豪华轿车到SUV [2] - 比亚迪产品包括秦/唐/宋/元/汉等轿车和SUV,以及电动巴士 [2] - 蔚来主要生产ES8/ES6/EC6等豪华电动SUV,并推出换电技术 [2] - 大众推出ID系列纯电动车,包括ID.3/ID.4/ID.BUZZ等 [2] - 奔驰推出EQ系列电动车,包括EQC/EQA/EQB/EQS等 [2] 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优势 - 供应链完整度强、产业聚集度高、市场竞争充分 [5] - 超大市场规模促进技术快速迭代 [5] - 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技术突破降低成本 [5]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证明中国在智能制造和效率方面的优势 [5] 国际化发展挑战 - 面临欧美国家的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投资审查等限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