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
搜索文档
“上海与世界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市咨会成员企业与上海人工智能企业间的一些合作已经悄然开始
解放日报· 2025-10-12 10:17
记者 洪俊杰 胡幸阳 周昱帆 叶宇 昔日亚洲最大水泥厂,变身人工智能新秀场。昨天下午,徐汇滨江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迎来参加第37 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外方嘉宾。穹顶天幕之下,8家企业摆开展台,依次展示上海人工 智能领域最新成果,不仅获得了企业家的阵阵掌声,市咨会成员企业与上海人工智能企业间的一些合 作,也悄然开始。 走到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市咨会成员、星展集团首席执行官陈淑珊注意到一台圆滚 滚的人形机器人。 "今年来沪参会的市咨会成员特别踊跃,他们对中国人工智能也特别感兴趣。"自20世纪90年代起, 市咨会会议顾问、安永中国前主席吴港平开始参与市咨会组织工作。在徐汇滨江,很多世界500强企业 的CEO告诉他,世界上很少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拥有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面向未来,我们 不能自满,但应该有更多自信。上海与世界的合作,只会越来越密切"。 看到上海AI产业最新发展 在上海极派乐科技有限公司展台,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屈翠容弹起了智能无弦吉他。 这款吉他能够实时生成歌曲和弦,即便是完全没学过吉他的门外汉,也能快速上手弹出乐曲。 刚放下吉他,她又戴上一款名为"Rokid Gl ...
与上海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龚正会见来沪参加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企业家代表
解放日报· 2025-10-12 10:17
上海市市长龚正昨天分别会见了来沪出席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新加坡星展集团 首席执行官陈淑珊、美国铁狮门公司首席执行官徐瑞柏、瑞典银瑞达集团董事会主席沃伦伯格、美国江 森自控首席执行官卫友安、美国耐克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贺雁峰、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总裁兼首席执 行官韦宁顿。 陈淑珊、徐瑞柏、沃伦伯格、卫友安、贺雁峰、韦宁顿表示,咨询会议是一个汇聚世界智慧、共商 发展大计、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对此十分期待。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瞩目成 就,大家对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前景充满信心。国际企业愿发挥所长,持续深耕上海,加大在沪投资 布局,深化金融、贸易、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城市更新、运动健康等领域合作,更好助力上海发展, 实现"在上海,为全球"的愿景。同时,希望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带动更多国际企业来沪投资兴业, 共享发展机遇,做风雨见真情的好伙伴。 龚正对咨询会议各位成员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越是国际形势 复杂多变时,越要加强国际合作。咨询会议是上海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年咨询会议以"开 放、创新、包容——迈向2030的上海发展战略"为主题,各位 ...
助力自贸区新片区改革新突破 市政协召开专题通报会
解放日报· 2025-10-12 10:17
临港新片区战略定位与发展重点 - 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承担国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使命 开展开放压力测试 [1] - 重点聚焦跨境金融 离岸贸易 跨境数据 航运服务等领域 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 [1] - 下一步将加快建设临港科创城 强化先进制造业支撑 深化制度创新 放大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效应 [1] 政协履职与支持方向 - 本届市政协将助力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履职重点 已提交相关提案49件 社情民意信息近500篇 [2] - 委员需聚焦金融 电信 医疗 法律等专业服务领域深入调研建言 助力重大制度创新落地 [2] - 需开展跨领域跨行业综合调研 提出具有耦合性协同性的改革建言 放大改革综合效应 [2] - 需主动收集反映企业发展遇到的系统性障碍和制度性瓶颈 推动优化政策供给 [2]
为谋划“十五五”乃至更长远发展汇聚全球顶尖智慧 陈吉宁会见来沪参加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企业家代表
解放日报· 2025-10-12 10:17
记者 张骏 昨天,市委书记陈吉宁分别会见了来沪参加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上海市市长国 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主席、瑞士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韩国SK集团会长崔泰源,瑞士诺华集团董事 会主席乔恩礼。 陈吉宁对施万先生荣获"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表示祝贺,对SK集团加入咨询会议表示欢迎,对各 位国际企业家为上海城市发展、咨询会议成功举办所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他说,今年是收官"十 四五"、谋划"十五五"承上启下之年,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 和战略擘画,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 和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谋划"十五五"乃至更长远发展,需要汇聚全球顶尖智慧、聆听国际先进经验, 期待国际企业家依托咨询会议这个开放交流平台,立足各自专业领域,以国际视野和战略远见,为上海 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为国内外产业合作牵线搭桥,更好凝聚共识、共享机遇、共创未来。 陈吉宁说,当前,上海正深化建设"五个中心",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 导产业。罗氏集团、SK集团、诺华集团是各自所在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发展理念、核心业务同上 ...
大量家庭由祖辈协助照料儿童 隔代养育难题怎么解?
解放日报· 2025-10-12 07:10
记者 周昱帆 "爷爷奶奶总对小孩有约束,比如吃饭不能用手抓。孩子从小就要学会用勺子、筷子,但他们的肌肉还 没有发育好,需要通过手指去探索这个世界。" 社交媒体上,"不建议老一辈带娃""3岁前让老人带孩子一定是弊大于利"一类的帖子不少见。现实中, 相较于请父母帮忙,部分家长更愿意花大价钱请育儿嫂,认为她们接受过专业培训。 如何打破社会上对隔代养育的负面认知?委员们提出两点建议,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宣传和专业解 读,树立隔代养育的成功案例;二是纳入社会评价体系,例如在浦东新区最美家庭的评选中,将隔代养 育纳入家庭发展、家庭共育、家庭心理健康等指标。 委员们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家庭和生育支持政策,为隔代养育者提供经济补偿。同时整合活力老人 等人力资源,借鉴"时间银行"经验,建立互助志愿服务机制,发展"无偿+低偿"服务,利用隔代养育资 源,实现家庭托育服务降本增效。 带娃"主力军"。 新华社 发 市政协委员,浦东新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潘秀红听过两代人的吐槽。"观念有分歧的话,不仅孩子养 不好,且很容易影响家庭和睦。" 潘秀红等政协委员建议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推广面向祖辈的科学育儿知识。比如,在家庭教育服务体系 中, ...
上海首个本地绿色甲醇项目将于今年年底投产
解放日报· 2025-10-11 15:15
行业监管与市场前景 - 国际海事组织将于10月审议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航运业净零排放框架,目标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1] - 航运业2030年碳排放需比2008年减少至少20%,欧盟已将航运业纳入其碳排放交易体系 [5] - 绿色甲醇正成为替代传统船用燃料的主流选择,全球需求预计到2030年将显著提升 [5] 上海绿色甲醇项目进展 - 上海首个本地绿色甲醇项目将于今年年底投产,旨在提升上海港绿色燃料加注服务能级 [1] - 申能集团通过“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路径,已将约50万立方米生物天然气并入管网,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千吨 [2] - 上海港已完成国内首单绿色甲醇船对船加注作业,并设定了2030年绿色甲醇等生物燃料加注能力达100万吨的“双百”目标 [7] 原料供应与技术创新 - 项目利用畜禽粪污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再提纯为生物天然气,并进一步转化为绿色甲醇 [2][4] - 微藻养殖利用提纯过程中的副产品二氧化碳,年产量可达数十吨,可用于加工饲料和保健品 [2] - 上海采用“赛马制”支持多家单位同步攻关电制合成燃料、碳捕集利用等核心技术 [8] 跨区域合作与产能扩张 - 上海电气在吉林洮南市投资的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已投产,首期年产5万吨,后续将扩展至20万吨 [6] - 吉林生产的绿色甲醇将通过陆海联运运至上海港加注,形成完整的“生产—运输—加注”闭环 [6] - 中国在生物天然气方面的投资到2050年将占全球总额的40%,年生产潜力高达1350亿立方米,居全球首位 [9] 项目综合效益 - 项目实现“一箭三雕”:减碳(避免甲烷排放)、创收(生物天然气入网)、循环(沼液沼渣资源化利用) [3] - 该模式成功复制至金山种奶牛场,并处理周边农业有机垃圾,形成区域循环农业样板 [3] - 生物天然气管网运输几乎不产生额外碳排放,为绿色甲醇生产提供“源头绿色+运输低碳”的双重保障 [5]
日前连开3场高规格产业大会 集群式发展赋能具身智能等先进制造业 长三角正批量复制“4小时产业圈”
解放日报· 2025-10-11 09:41
长三角产业协同与集群发展 - 国庆节前10天内在合肥、上海、杭州连续举办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三场高规格产业大会,显示产业正在“串珠成链”,将汽车行业“4小时产业圈”模式扩大至具身智能等先进制造业,合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1] 制造业集群优势扩大 -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在三大展会中占据重要地位,长三角汽车产业链的“4小时产业圈”金字招牌正被复制到机器人行业 [2] - 2024年上半年长三角工业机器人出口额20.5亿元,占全国出口额一半,其中浙江、安徽产量增长近100%,上海手术机器人出口增长2.3倍,占全国出口量超过80% [2] - 新时达展示的具身智能产品是“4小时产业圈”产物,实现上海研发控制器、浙江伺服电机、江苏减速器、安徽壳体等关键部件长三角本地化采购 [2] -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本地制造和系统集成等关键要素齐聚长三角,形成国内外企业良性竞争格局,上海高校与张江产业园联创模式加速技术从校园到工厂转化 [2] 产业链协同与“链主”引领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高速公路时代迈入高铁时代,覆盖九个城市,4小时公路行程缩短至2小时高铁,“4小时产业圈”有望压缩至2小时 [3] - G60科创走廊展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图谱涵盖上百家企业,显示从算力算法、智能产品研发到智能应用的完整链条,库卡机器人、蚂蚁数科等上海企业担当“链主”角色 [3] - RT-Thread睿赛德作为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隐形冠军”,全球累计装机设备超25亿台,强调需构建以自主操作系统为纽带的协同生态,推动IP、芯片、硬件、软件、应用全链条深度融合 [4] - 智元机器人启动首个专注具身智能产业链的创业加速计划,拟投入数十亿元孵化50多个高潜力早期项目,目标三年内打造千亿元级产业生态 [4] - “长三角具身智能产业联合体”成立,上海已初步构建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集成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在AI算法优化、机器人精准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创新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 跨区域合作与共赢生态 - Rokid AR眼镜重49克,集成多种功能,实现与上海支付宝合作的“看一下支付”全球首创功能,后续将拓展至更多生活支付场景,体现“上海研发+长三角制造”、“上海金融+长三角产业”合作模式 [6] - 长三角各城市产业特色鲜明,杭州、苏州AI算法和材料产业突出,芜湖机械制造有优势,合肥科创领域崭露头角,上海集聚效应明显且金融优势能为长三角产业提供支持 [7] - 2024年上半年上海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1%,其中人工智能增长12.3%、集成电路增长11.7%;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贡献率达73.5%;浙江数字贸易额4150亿元,增长13.2%;安徽信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研发与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5.9%、45.3%、94.8% [8] - 产业格局呈梯度发展,上海为技术策源地、苏浙皖承接转化,但研发、制造、应用区域协同链条仍需畅通,同质化竞争问题需重视,需从竞争主导转向合作共赢 [8]
与旧书结缘 触摸城市阅读记忆 “旧书新知·淘书乐”3.0升级版市集今起在苏州河华政湾举办
解放日报· 2025-10-11 09:41
市集活动概览 - 2025上海书展“旧书新知·淘书乐”3.0升级版市集将于10月11日至17日在苏州河华政湾举办 [1] - 市集深度策划提供超过2万种古籍文献与民国书刊以及近3000种低至3折的特价图书 [1] - 活动包含“宝藏书”主题专区展示签名本、稀缺书、断版书并推出涵盖几十种书籍的“读书人”图书盲盒 [2] 产品与服务特色 - 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提供近百种低至五折的港台版热销好书涵盖社科、文学、生活美学等类别 [1][2] - 市集展示上海图书公司所藏稀缺古旧书刊如《中国建筑汇观》《上海县志》等 [1] - 现场启动旧书收购服务与“书香车轮”流动平台结合线上估价、预约上门等现代化服务 [3] 文化体验与配套活动 - 市集在百年历史建筑群中辟出休闲天地读者可品茗喝咖啡并通过扫描二维码自助购书 [2] - 活动期间举办以“从圣约翰大学看上海文化的特质”为主题的讲座及多个主题展览 [3] - 非遗传承人朱静将在现场讲解并演示古籍修复技艺和雕版印刷知识 [3]
与“五个中心”建设同向发力 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推进会召开
解放日报· 2025-10-11 09:41
贷款增长与工作模式 - 截至2025年8月末,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7%,较各项贷款整体增速高出6.6个百分点 [1] - 工作专班围绕目标拆解形成92项工作任务、275项具体工作项目,采用“四张清单”推进机制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1] 战略方向与重点领域 -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实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2] - 紧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发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等平台作用,推动国际科创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双向赋能 [2] - 聚焦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发挥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作用,实施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 - 坚持金融为民,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完善养老金融体系,助力人民城市建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