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

搜索文档
上海明确:养老机构原则上不得收“会员费”,床位费、护理费当月收取
解放日报· 2025-07-17 09:47
预收费监管政策 - 养老机构原则上不得收取会员费 会员费指以"会员卡""贵宾卡"等形式收取的费用 用于获得服务资格或享受优惠 [1][4] - 允许收取床位费 照料护理费 但原则上采用当月收取方式 一次性预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 [1][3] - 押金收取上限为单个老年人月床位费的4倍 用于就医应急 偿还欠费等担保用途 [1] 收费公示与合同规范 - 养老机构需在服务场所 门户网站公示预收费项目 标准 并向民政局报送 [2] - 服务合同必须明确预收费项目 标准 退费条件 违约责任等条款 [2] - 禁止虚假宣传 不得以还本付息 投资回报诱导交纳预收费 [2] 资金监管机制 - 押金实行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或风险保证金管理 存入专用存款账户 [2] - 养老服务费鼓励第三方存管 需全部存入专用账户 禁止转入其他账户或支付平台 [3] - 民政局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公布可承接存管业务的银行名单 [3] 退费与机构停业处理 - 符合退费条件的预收费需按约定及时退还 不得拒绝或拖延 [3] - 未入住解除合同时应全额退费 已入住按实际消费天数扣除后退还剩余费用 [3] - 机构停业需提前30日公示 退还剩余费用并解决后续服务问题 [4]
今年上海书展首设“双主场” 8月13日至19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和上海书城举办
解放日报· 2025-07-17 09:47
2025上海书展核心规划 - 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于8月13日至19日举办,采用"双主场+X+N"模式 [1] - 主会场规模达4.2万平方米,首次发放惠民优惠券,湖南省担任主宾省 [1] - 推出六个"首次"创新举措,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书架、旧书全国邀请展等 [2] 双主场运营模式 - 上海展览中心会场需凭门票入场,上海书城会场可自由进出 [1] - 强化文旅商体展融合,推出"阅界夜市"和"书展一日游"路线 [1] - 通过"票根经济"联动主会场周边商业,撬动"大消费"市场 [1] 分会场布局策略 - 全市设置多个"X"分会场,包括区级分会场和实体书店、图书馆等特色场地 [1] - 分会场呈现"不止于书、不止于展"的多元形态,营造"书香满城"氛围 [1] - 精选"N"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动书展资源下沉基层 [1] 创新体验设计 - 首次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图书内容转化和书展宣传推广 [2] - 设立长三角品牌实体书店展销区,发放惠民阅读券 [2] - 通过六个"首次"举措全面提升科技感和体验感 [2]
用意念“说”出想说的话 上海脑机接口技术取得突破 为失语患者带来福音
解放日报· 2025-07-17 09:47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 上海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突破,10例受试者通过大脑植入电极后,电脑能实时显示他们想说的中文语句 [1] - 该技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将为渐冻症、脑卒中等失语患者带来福音 [1] - 脑机接口技术可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信息交互,在医疗、康养、教育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1] 产学研医创新生态 - 华山医院利用多年临床资源建立了高质量颅内脑电数据库,并与国内多家神经外科头部医院组建iBrain脑电数据联盟 [1] - 岩思类脑等联盟成员可获得高质量颅内脑电数据集用于技术研发 [1] - 该突破源自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1] 脑电大模型技术 - 团队研发出类似ChatGPT底层预训练模型的脑电大模型,能精准读取脑电信号意图 [2] - 模型采用多脑区立体脑电协同解码技术,中文声母识别准确率超83%,韵母识别准确率超84% [2] - 模型在54个汉字训练集基础上可解读1951个常用汉字,外推率达1∶36 [3] 技术应用前景 - 该技术能在半秒内解读出完整中文语句,理论上可达到很高输出率 [3] - 未来不仅能让失语患者重获语言能力,还可用于意念操控设备、元宇宙交互等多场景应用 [3] - 技术还可将脑海语言转化为画作,实现多模态表达 [3]
服务“量身定制” 共助优质内容创作
解放日报· 2025-07-16 09:47
黄浦区互联网内容创作支持政策 - 对符合"优质内容创作者"标准的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1][2] - 为入驻创作者提供共享办公空间及直播间、录音室等设施 [1][3] - 对举办重大影响力节展活动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 [1][4] - 支持MCN机构申请纳入上海市重点文创企业名录库 [2] - 为优质内容创作者提供每年最高30万元共享服务补贴 [3] - 设立政务服务点和创作促进中心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3] 杨浦区互联网内容创作支持政策 - 推出"YOUNG立方"政策包含18条措施 [6] - 入孵企业首年房租全免、第二年减75%、第三年减50% [7] - 对优质内容创作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 [8] - 设立互联网内容创作投资基金支持微短剧、二次元等产业 [10] - 发布共享直播资源清单并提供"杨浦直播券"场景补贴 [11] - 开设网信服务快速通道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 [9] 人才培养与出海支持 - 推动创设"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职业序列并推进职称评审 [5] - 鼓励平台企业为创作者提供免费培训及职业能力认证 [5] - 支持优质内容出海传播并参与境外节展活动 [5][9] - 制订"YOUNG V"大学生实习计划建设实习基地 [9] 金融与资源支持 - 加强融资对接并鼓励开发相关金融产品 [3] - 联合设立优质内容创作基金给予种子期成长支持 [10] - 建立"金融伙伴计划"推出产业特色金融产品 [10] - 鼓励内容创作与多领域跨界融合并提供流量支持 [4][9]
上海音乐厅推出沉浸声VR穿越上海1930 观众不只“看戏”更是“入戏”
解放日报· 2025-07-16 09:47
行业趋势 - VR、AI等技术推动剧场艺术向沉浸式、互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观众体验从"看戏"升级为"入戏" [3] - 全球范围内剧场纷纷推出VR沉浸式项目,题材涵盖历史穿越、科幻宇宙、名画复活等多元化内容 [3] - 上海戏剧学院提出"未来戏剧学"概念,科技催生新戏剧类型和叙事方式,教学与实践结合成为新方向 [7] 项目创新 - 《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是全球首个沉浸声VR体验,采用VR与沉浸声深度融合技术打造360°声场 [4] - 制作团队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对上海音乐厅进行三维数字化重建,生成高精度数字化孪生体 [4] - 实时音源定位系统在300平方米空间实现琵琶组曲《乐鸣东方》的三维空间化演绎 [4] - 体验者可感知声音从不同高度和方位传递,听觉沉浸感显著增强 [5] 市场表现 - 《寻找秘谱》开票后市场反响超预期,显示新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商业潜力 [7] - 上海音乐厅暑期三大驻场项目形成文旅流量矩阵,包括VR体验、国风音乐现场和沉浸式舞蹈剧场 [7] - 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前五轮累计演出125场,体现传统文化IP的持续吸引力 [7] 技术应用案例 - 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兵马俑奇妙夜》采用8K头显+触觉反馈系统实现文物互动 [7] - 上海国际电影节VR作品《蛇形挽歌》实现观众角色选择功能 [7] - 国家大剧院数字话剧《景阳冈》实现AI生成角色与真人演员同台表演 [7] 战略转型 - 上海音乐厅从单一音乐会空间升级为"无边界文化综合体",平均年龄95岁的场馆实现数字化转型 [7] - 公司策略兼顾艺术专业度与年轻化需求,通过新技术拓展受众群体 [7]
上海网游产业全国领先 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832.83亿元
解放日报· 2025-07-16 09:47
上海游戏产业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上海网络游戏产业总体销售收入达832 83亿元 同比增长10 8% 其中国内销售收入687 37亿元 同比增长10 73% 海外销售收入145 46亿元 同比增长11 12% [1] - 电竞产业其他领域收入32 54亿元 同比增长6 91% 其中电竞直播收入21 22亿元 赛事收入5 07亿元 均位列全国第一 [1] 游戏产业溢出效应 - 游戏技术创新赋能传统领域 如游戏引擎 VR/AR AI生成技术应用于医疗仿真 工业设计等领域 上海企业开发的"虚拟手术训练系统"获国家卫健委推广 [2] - 游戏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游戏展览 音乐会 国际电竞赛事吸引大量观众 英雄亚冠总决赛及相关活动吸引7 6万人次 "星铁LIVE"和"明日方舟音律联觉"音乐会吸引超11万观众 [2] 游戏出海表现 - 上海游戏海外销售收入高于全国水平 得益于原创游戏IP全球化 出海游戏长线化运营 细分品类深入挖掘 2023年海外移动游戏收入TOP100的上海产品中 63 3%在2024年再度上榜 留存率高于全国 [2] 电竞产业竞争力 - 2025年上半年上海电竞赛事收入5 08亿元 同比增长1 69% 占全国46 91% 依托国际赛事IP和全球资源聚合能力巩固领先地位 [3] - 上海电子竞技俱乐部收入3 85亿元 占全国42 94% 主要俱乐部数量占全国23 94% 15家俱乐部进入全国TOP50 [3] - 上海拥有最多电竞媒体相关企业 共41家 远超第二名城市 [3] 行业未来趋势 - 全球化是国产游戏重要增量方向 海外市场如东南亚 拉美 中东网民增长率超20% 欧美 日韩用户付费能力高 近五年海外收入占比增长的中国企业达52% [4] - 游戏产业转向"需求指引" 2024年"女性向"游戏市场规模达80亿元 同比增长124 1% 《黑神话:悟空》带动单机 主机游戏市场增长 [4] - 2024年中国小程序游戏收入达398 36亿元 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182 3% 微信小游戏月活超5亿 抖音小游戏2024年Q1活跃用户增长近100% [4][5]
40万人次共赴“二次元”盛会 BW2025今年参展人次较去年上涨15万 护照购票观众占13%
解放日报· 2025-07-15 09:53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BW 2025吸引167家全球展商和超3万名coser参与,来自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万人次参展,较2024年上涨15万人次 [1] - 护照购票观众占比达13%,为历届最高 [1] - 国际化亮点显著,除日韩外,俄罗斯、巴西、沙特、埃及等国的"二次元"粉丝前来观展 [1] 国际影响力与行业反馈 - BW 2025话题空降日本推特热搜第6位,海外用户惊叹于展会规模与活动丰富度 [1] - 日本知名漫画家朝雾卡夫卡评价展会"一切规模都令人难以置信" [1] - 全球展商带来《死亡搁浅2》《明末》《蓝色星原》等知名IP游戏首发试玩,吸引小岛秀夫、郭炜炜等知名制作人参与宣传签售 [1] 跨界合作与品牌联动 - 非ACGN行业展商如澳门旅游局、华为智界、上好佳食品等通过跨界IP联动和coser代言打破次元壁 [2] - 活动建立"三次元"品牌与"二次元"群体的线下交流场 [2] 经济带动效应 - 百联ZX创趣场三天客流超24万人次,销售同比增长31% [3] - 哔哩哔哩大会员联动上海1000多家店铺提供消费优惠,福利领取量达数十万人次 [3] - BW 2025期间全国抵沪机票订单上涨50%,国家会展中心附近酒店预订量同比上涨近5倍,文旅订单上涨35% [3] 行业与文化影响力 - BW展现IP首发数量、全球影响力、内容创新模式及文化输出能力的全面提升 [3] - 线下盛会体现中国Z世代的内容创作力与文化包容性,正向世界输出"中国Z世代的故事" [3]
填上“二次元配套”缺口 将游戏大厂、新建商业体和文博场馆串珠成链 打造“元宇宙街区” 徐汇有底气
解放日报· 2025-07-15 09:53
元宇宙街区规划 - 徐汇区推出名为"元界Neo World"的元宇宙街区 引入多个重磅二次元IP [1] - 依托鑫耀·光环Live和越界锦和尚城两大商业体作为二次元消费支撑载体 [1] - 街区串联游戏大厂 新建商业体和文博场馆形成产业链 [2] 产业基础与优势 - 徐汇区聚集腾讯 网易 米哈游 鹰角 莉莉丝等游戏领军企业 [1] - 设立区级游戏产业服务中心 拥有中国音数协游戏博物馆等文化场馆 [1] - 结合人工智能 元宇宙 大模型产业形成创新集群支撑 [1] 消费场景升级 - 鑫耀·光环Live引入上海LIVERSE音宇宙艺术中心 久事运动馆等特色业态 [3] - 开设泡泡玛特 大美术馆等潮玩地标及《画江湖之不良人》十周年特展 [3] - AKB48 Team SH偶像剧场将在"元界夏日嘉年华"举办专场演出 [3] 文化价值定位 - 游戏博物馆复刻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庭氛围 展示游戏文化变迁 [4] - 街区运营注重避免过度商业化 增强代际共鸣和线下体验独特性 [4] - 结合上海科创基底与海派文化 推动产业升级与社群文化破圈 [4]
全国场地自行车锦标赛开赛 时隔28年重返上海 也为明年世锦赛预热
解放日报· 2025-07-15 09:53
本次赛事为期6天,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20余支专业队、业余俱乐部及个人选手同场竞技。比赛共设成年男 子、女子组及青年男子、女子组的争先赛、计时赛、个人追逐赛、凯林赛、麦迪逊赛、全能赛、团体追逐赛、团体竞速赛等34 个小项。同时,它也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场地自行车项目的积分赛。 作为赛事举办地,新落成的上海自行车馆无疑是焦点之一。上海自行车馆位于崇明体育训练基地,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 2023年12月启用。总占地面积近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包含250米标准室内自行车赛道(2713座)、小轮车馆、 室外泥地竞速场地等配套设施。它的建成填补了上海室内场地自行车馆的空白。 主场作战的上海队在新场馆中表现不俗。在首个比赛日进行的团体项目角逐中,由吴俊杰、张海奥、张汇滨、何天涛、李 震祥组成的上海男队以3分57秒181的成绩勇夺男子团体追逐赛亚军。周瑜、王海洲、金智恒组合则以43秒731的成绩斩获男子团 体竞速赛季军。昨天进行的成年男女争先赛和全能赛冠军争夺中,上海名将周瑜成功晋级成年男子争先赛决赛。 记者 秦东颖 实习生 姜思宇 全国性顶级场地自行车赛事时隔28年后再度登陆上海。近日,2 ...
宠物友好商场越来越多 但携宠打车却遭拒 定制专线缓解“携宠出行难”
解放日报· 2025-07-14 10:01
宠物出行市场现状 - 上海市宠物犬猫数量超过200万只 携宠出行需求旺盛但供给严重不足 打车场景下司机拒载率极高[1] - 首条"携宠定制专线"于2023年5月在宝山朗香公园试运行 采用预约制 票价20元/人(含1宠) 单程100分钟[2] - 专线串联静安大融城 苏河湾万象天地等宠物友好商圈 每辆巴士设32个座位 可容纳16组携宠乘客[2] 商业模式创新 - 专线采用"灵活停靠"模式 乘客可在任意站点上下车 车厢配备宠物坐垫 零食及专业驯犬师随行[2][3] -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提供全开放宠物友好空间 覆盖50+商户 包含宠物推车 限定活动区及月度锦标赛[5] - 宠物巴士通过串联商业点位形成消费闭环 商场外摆位成为关键设施 带动咖啡等轻餐饮消费[4][5] 用户行为分析 - 专线乘客覆盖老年及年轻群体 66%用户为跨区域出行 主要动机为拓展宠物活动半径[3][5] - 当前专线仅2班/日 班次间隔达4小时 等待时间成为主要痛点[3] - 宠物主平均消费意愿较强 单次商场访问至少产生咖啡消费 潜在衍生消费场景丰富[5] 商业设施配套 - 所谓"宠物友好"商场实际存在限制 80%餐饮店禁止宠物入内 仅走廊区域开放[4] - 优质案例中商圈提供滨江步道 草坪区等互动空间 并承办宠物时装周等IP活动[5] - 专业驯犬师随车服务显著提升乘车秩序 佩戴专属牵引绳的宠物安静率达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