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

搜索文档
乌海市:以旧换新惠民生 多措并举促消费
内蒙古日报· 2025-04-15 09:17
针对始终联络不到的消费者,该局按照政策执行时间节点,通过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及时进行公示, 使得500余位消费者得以在端口关闭前成功提交补贴申请。 变等待服务为现场服务。针对部分消费者无法独立完成线上信息修改的情况,安排专业人员现场办 理,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主动作为,帮助异地消费者沟通协调。针对部分消费者补贴申领相关手续需要异地审核的相关事 宜,该局积极协调其他盟市商务局,及时督促消费者修改,得到消费者认可。 为让消费者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乌海市商务局采取一系列暖心举措,确保去年汽车以旧换新消费 者补贴申领工作顺利完成。 持续电话沟通每位消费者,确保信息按时上传。商务局工作人员与500余位消费者一一电话沟通, 耐心指导完成填写线上信息的准确无误。 采用视频连线消费者,复杂问题"当面"解决。对于一些表述复杂的问题,工作人员通过视频指导, 确保消费者准确理解并顺利上传信息。 ...
京蒙携手为呼伦贝尔全域旅游赋能添力
内蒙古日报· 2025-04-15 09:17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积极落实六个"倍增计划",在京蒙协作机制的有力推动下,呼伦贝尔市文化旅 游广电局以"旅游倍增计划"为重要抓手,大力鼓励并引导两地文旅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北京 作为呼伦贝尔市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两地文旅合作不断深化,成果显著。2024年,呼伦贝尔市接待北京 游客达172万人次,同比增长18.2%,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京蒙文旅协作的蓬勃活力与巨大潜力。 呼伦贝尔市将继续深化京蒙协作,探索更多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不断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为游 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助力内蒙古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北京市作为呼伦贝尔市最重要的客源市场之一,一直是全区各大景区的"必争之地"。年初以来,在 自治区文旅厅的带领下,呼伦贝尔市国有A级旅游景区积极行动,抱团出击,主动顺应市场变化,持续 挖掘景区潜力,不断丰富产品业态,深挖北京客源市场,通过联合推出优惠措施,携手吸引北京游客, 让两地在文旅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互动更加频繁。 从2025年1月起至6月底,呼伦贝尔市域内包括额尔古纳湿地景区、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莫尔道 嘎国家森林公园、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 ...
为重点就业群体加大岗位供给 为创业者提供全周期“陪跑”支持呼和浩特搭好服务平台提升就业创业效能
内蒙古日报· 2025-04-14 10:08
自就业促进行动实施以来,呼和浩特市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积极搭建便民就 业服务平台,密集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新春第一招"以及线上直播带岗等各类招聘对接活动 313场,提供就业岗位6.68万个次,帮助14902名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一季度开局良好。 多点发力扩岗位 新春伊始,呼和浩特市抢抓节后求职用工关键期,举办了"新春第一招"就业服务系列活动,涵盖春 季大型招聘、"周周播"线上主题招聘共计108场形式丰富的招聘活动,有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群众就 业增收。 随着毕业季的来临,3月22日,呼和浩特市2025年首场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会在内蒙古大学举办, 现场704家央(国)企、民营企业提供多元化优质岗位两万余个,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招聘,累计吸引求 职毕业生超1.1万人,现场投递简历8000余份。 "校园巡回招聘会是系列招聘活动的其中之一。我们启动实施'丁香扎根·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专项 行动,与24所驻呼高校、1000家以上重点企业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在驻呼高校全覆盖举办'小而精、专 而优'校园招聘会,增强校地联动,让高校学子不出校门就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呼和浩特市就业服务中 心副主任莫日更 ...
和林格尔新区助企行动打造发展“暖环境”
内蒙古日报· 2025-04-14 04:31
和林格尔新区产业发展概况 - 和林格尔新区提出2025年争取更多产业项目落地,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将"服务"作为核心定位,营造有速度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1] - 新区已集聚39个算力中心项目,包括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华为云、科大讯飞、抖音等,智能算力总规模达5.1万P(全国前列),累计签约算力产业项目260余个,协议总投资231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为18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立项备案,备案总投资超20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拉动经济增长 [7] 数据中心与算力产业 - 内蒙古璇玑创展科技专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如旁滤系统)及人才培训,核心团队拥有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经验,新区协助其对接高校并拓展外地业务 [2] - 内蒙古百川数字科技建成服务器整机组装和信创PC生产线各1条,年总产能13万台,新区在订单协调方面提供支持 [3] - 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挂牌数据资源超400款,解决应用问题300余种,建立15个数据专区,汇聚361家合作伙伴,6个月内完成交易36笔(交易额近3000万元) [3]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内蒙古子殷科技研发3D打印医用产品,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4家医院签署技术转化协议,并与3所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新区提供专项资金扶持、融资对接等支持 [5] - 内蒙古科拓生物年产能5万吨的微生态制剂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年多,进度超预期 [5] - 新区2019年至今实施43个"企业零跑腿"服务项目,为重点企业办理超1000项审批手续,报批土地9.5平方公里,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 [5] 政务服务优化 - 新区推行"五位一体"投资服务政策,包括"企业零跑腿、拿地即开工、区域先评估"等举措,打通项目推进"最后一公里" [6]
内蒙古工业经济踏春提速
内蒙古日报· 2025-04-13 15:04
坐标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 转自:草原云 春光无限好,奋进正当时。眼下,内蒙古各地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踏春提速抢工期、开足马力赶进 度,以昂扬之姿奔赴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坐标通辽市科尔沁区。 蒙东(通辽)高端重型基础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内,内蒙古龙马重工集团年产200万吨铸锻件项目建设正 酣。据集团董事长曲锋增介绍,该项目是蒙东(通辽)高端重型基础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今年新建的重点 项目之一,总投资3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7亿元,目前已完成60万平方米厂房主体建设,预计今年8月份 投产,边投产边建设,全部建成在2026年。 蒙东(通辽)高端重型基础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内,项目建设正酣。 坐标包头市稀土高新区。 卧龙电驱(包头)永磁电机产业园内,48个磷酸铁锂电池块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快速组装,仅需30分钟一 个储能集装箱便组装完成。"这个'大家伙'能储存4800度电,相当于普通家庭4年的用电量。"卧龙电驱 (包头)永磁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裴植指着打包完成的储能集装箱介绍,卧龙电驱 (包头)永磁电机产业园自去年5月20日开工建设,到今年2月15日具备全面投产水平,从立项、开工到 实现建成投产,仅历时9个月。 走 ...
内蒙古储能产业发展迎来加速期
内蒙古日报· 2025-04-13 12:26
文章核心观点 内蒙古召开储能企业座谈会释放积极信号,当地储能产业全产业链基本成型且规模快速增长,未来将统筹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1][5][6] 产业发展现状 - 远景蒙新集团建设的全球最大容量构网型储能样机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成功运行 [3] - 2024年内蒙古新增建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708万千瓦,同比增长246%,累计建成装机达1032万千瓦,成全国首个新型储能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的省区 [6] - 全区储能全产业链基本成型,储能系统生产能力可满足1950万千瓦时的装机需求 [5][6] 产业发展举措 - 聚焦储能产业集群,狠抓龙头企业招引、延链补链强链、人才培养、技术和模式创新,实施助企行动 [1] - 编制储能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引资远景图,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开展精准招商等,宣传能源和装备制造产业及政策支持情况 [5] 产业创新成果 - 内蒙古能源集团“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电网主动支撑型百兆瓦级混合储能技术”项目入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8] - 支撑广域纯新能源电力系统并(离)网稳定运行的构网型储能一体化装备入选国家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8] - 鄂尔多斯实验室“百兆瓦时级长时高效高温流态化工业热储能示范装置工艺包”技术具备工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条件 [8] 未来发展规划 - 统筹推进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发展,针对短板、空白招商引资、补链强链,优先在“呼包鄂通”地区布局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开展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重力储能试点示范 [8] - 研究出台支持政策措施,规范行业秩序,力争2025年新开工新型储能装机1000万千瓦、新投产600万千瓦 [9]
“稀土+农业”开辟稀土应用新路径
内蒙古日报· 2025-04-13 03:01
文章核心观点 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开展稀土肥料试验取得良好效果,证明“稀土 + 农业”的重大作用,未来将深化技术攻关推动稀土与生态农业深度融合 [1][2] 稀土肥料试验情况 - 4月10日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65亩稀土肥料试验田有新气象,施用稀土肥料的西红柿幼苗与普通肥料养殖作物相比株高平均增加10% [1] - 春播时节科研团队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将调配好的稀土肥料施用于作物幼苗,得到旺盛生长的结果 [2] 稀土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 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生理调节机制,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根系扩展和须根形成,增强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1] - 稀土元素可促进茎叶生长,刺激细胞分裂和伸长,使植株更健壮,提升叶绿素含量,为光合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1] “稀土 + 农业”过往成果 - 多年前稀土肥料应用于烟台苹果培育,效果良好 [2] - 依靠包钢稀土农业课题支撑,包头市全巴图村盐碱地土壤得以改良,当年每亩收获水稻约400斤 [2] - 包头市打圪坝村草莓因稀土肥料加持又大又红又甜 [2] 未来规划 - 除西红柿等经济作物外,将持续开发稀土肥料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重点攻关水稻、玉米等,针对华北地区土壤特性优化肥料配方,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2] - 未来将深化技术攻关,让稀土肥料成为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的“科技新肥”,推动稀土与生态农业深度融合 [2]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布紧急提示!历史罕见大风袭来→
内蒙古日报· 2025-04-11 12:15
4月10日 发出紧急提示 转自:草原云 4月11日至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性大风。中央气象台4月10日18时 发布大风橙色预警,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中国气象局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 要求各地各校高度重视,及时启动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保障寄宿制学校生活物 资供应,妥善安排好学校上下学时间,提醒学生家长做好安全防护,全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多趟列车停运! 受极端大风天气影响,为确保旅客列车运行安全,4月11日至12日期间,涉及内蒙古的列车临时停运。 2025年4月11日至2025年4月12日包头开Z338/5次列车停运 2025年4月11日乌海西开K886/7次列车停运 2025年4月11日巴彦淖尔开Z184/1次列车停运 2025年4月12日包头开Z284/1次列车停运 2025年4月11日包头开K7901次停运,2025年4月12日乌海西开K7902次列车停运 2025年4月11日包头开Z6541次列车停运 2025年4月11日至2025年4月12日呼和浩特开K7907次停运,2025年4月12日至2025年4月13日鄂尔多斯开 ...
通辽向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镇迈进
内蒙古日报· 2025-04-11 11:45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通辽市锚定“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目标,实施八项重点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1] 聚焦标准养殖 夯实产业之基 - 今年通辽市启动“三个一百”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百名专家深入百个村场开展百场标准技术宣讲,围绕28项地方标准、10项主推技术、16项操作规程展开培训,已举办26期专题培训班,培训4800余人次 [2] - “留优保母”工程大力推进,争取扩群提质项目资金5940万元,按“先增后补、见犊补母”原则,为优质基础母牛养殖主体提供最高1500元补贴 [2] - 加大优质冻精、胚胎生产推广,已生产冻精20万支、胚胎600余枚,制定新品种培育方案与良补冻精区划布局,积极筹备肉牛高产竞赛等活动 [2] 推进精深加工 延伸价值链条 - 通辽市坚持垂直整合思路,构建“三链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以精深加工企业为龙头打造30条利益链,目前2条链已搭建完成,供应链管理公司提供保理融资服务,6条链达成合作意向 [3] - 着力培育10个超千万元肉牛大单品,经筛选风干牛肉干等10个单品作为重点打造,目标产值超2000万元,软牛肉等5个单品初具规模,将持续培育,推动精深加工总产值达50亿元 [3] - 盘活20余家育肥牛闲置场 [3] 加速数字赋能 推动产业升级 - 通辽市优化全产业链数字服务平台,搭建10大系统并已上线试运行,在政策性养殖保险工作中,推动保险公司运用智能化投保系统,12家已完成联调联试,中标机构均可应用 [4] - 通过为牛只佩戴耳标,实现精准监测活动,实时上传数据,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保障投保安全,运用产业互联网思维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4] 强化园区建设 打响特色品牌 - 通辽市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吸引东南醇等企业入驻,依托1亿元乡村振兴资金支持库伦旗建屠宰加工园,谋划1522亩特色食品示范区,科左后旗国家级肉产业园已通过国家级答辩 [6] - 打造“三位一体”品牌矩阵,聘请央视团队制作10秒品牌宣传视频在央视宣传播出,已授权“通辽牛肉”用标产品5个,近期将再授权20个,提升知名度 [6] - 今年通辽市力争优质肉牛存栏400万头、出栏150万头、育肥50万头、屠宰加工15万头、牛肉产量3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 [6] 其他信息 - 通辽市成峰牲畜交易市场是内蒙古及东三省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及架子牛、育肥牛集散地 [5]
呼伦贝尔:休牧不减畜 良方促增收
内蒙古日报· 2025-04-11 11:38
4月9日,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白音布日德嘎查阿茹贡家庭牧场,新建成2000㎡阳光棚和300㎡的 饲草搅拌库,置办了全套现代化养殖设备。 今年,牧场利用棚圈养殖和全混合日粮饲料搅拌技术,以"家庭牧场+舍饲半舍饲"发展模式,大大 提高饲草利用率和养殖效益。 "比往年提前两个月开始接羔,预计接1700多只,休牧期过后,错峰出栏,既能降低草场压力,收 入也有保障。"牧场主塔丽娅介绍。 每年的4月10日至5月25日,呼伦贝尔市9329万亩草场进入为期45天的休牧期,开启"带薪休假"模 式,所有牲畜实行圈养,农牧民可享受每亩0.73元的休牧补贴。 新巴尔虎右旗牧民础鲁巴特尔把新接的羊羔转交给无牲畜户或牲畜较少的牧户饲养,通过托管代 养,调整自家的牲畜养殖结构,建立牧户联结机制,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镇永丰嘎查牧民张凯牵头成立草原生态牧业合作社,带动12户牧民对标准化 牲畜棚圈进行改造,安装全自动饲喂系统和恒温饮水装置,共享技术和种源,计划在休牧期间将基础母 畜全部转入舍饲圈养,提升单位草场承载能力,缩短植被恢复周期。 巴彦托海镇呼伦贝尔蒙源农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动物中央厨房建设""肉牛育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