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能源局
icon
搜索文档
新闻联播丨电力保供能力持续提升 全力以赴迎峰度夏
国家能源局· 2025-07-13 20:20
电力供需形势 -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创历史新高达到14 67亿千瓦 同比增加约1 5亿千瓦 [1] - 山东 江苏 安徽 福建等10个省级电网负荷累计22次创新高 [1] 电力保障措施 - 162项迎峰度夏电网重点工程于6月底全部投运 [1] - 国家电网跨区跨省输送电力峰值超2 25亿千瓦 特高压大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凸显 [1] 能源供应储备 - 全国统调电厂煤炭库存持续增加 电煤供应平稳有序 [1] - 地下储气库累计注气量突破110亿立方米 天然气供应保障充足 [1]
人民日报丨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出台 电力资源流动将更顺畅
国家能源局· 2025-07-12 10:14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要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在2023年底前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 [1] - 此举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标志性举措,旨在打破电力市场分割,优化全国范围内的电力资源配置 [1] - 此前国网和南网电力市场互不联通,电力互济主要依赖政府间协议和应急调度,频次少、规模小、灵活性差 [1] 跨电网交易机制的意义 - 新机制被比喻为覆盖全国的"网上电力商城",使两大电网电力资源在统一规则下流动,实现余缺互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增加了系统随机性和波动性,跨电网交易有助于促进富余新能源消纳和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1] - 国网和南网的市场分割曾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关键堵点 [1] 交易实施进展 -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联合组织了南方送华东7至9月电力互济交易,规模达20亿千瓦时,为全国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 [2] - 交易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联络通道,向上海、浙江、安徽、福建输送电能,支持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 [2] 未来工作目标 - 方案提出跨电网经营区交易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2] - 2023年将在年度、月度、月内、现货等交易周期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 [2] - 将组织多方向绿电交易,满足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地区绿电消费需求,并探索多年期绿电交易签约 [2] 技术配套措施 - 要求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持续完善跨电网交易规则 [3] - 强化技术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互认,尽快实现电力市场成员"一地注册、全国共享" [3]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
国家能源局· 2025-07-11 17:42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批复 - 原则同意《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3] - 该机制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标志性举措 旨在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 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3] -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需深化合作 充分发挥该机制作用 促进电力市场互联互通 提升网间通道利用效率 [3] 实施时间表 - 要求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更好支撑电力保供 [3] - 年底前需统一市场规则 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 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 [3] 主体责任落实 -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需落实主体责任 持续完善跨电网交易规则 [3] - 需强化技术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互认 尽快实现电力市场成员"一地注册 全国共享" [3] - 需完善跨省跨区应急调度价格机制和结算管理 加强信息披露和报送 做好应急预案 [3] 政策指导与配套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将持续强化对跨电网常态化交易的指导 [4] - 将健全配套政策 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2025-07-11 17:41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 - 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为约束性指标,各省需按此进行考核评估 [2] - 2026年权重为预期性指标,各省需做好项目储备并优化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的电量规模 [2] - 各省需结合新能源消纳需求加强调节能力规划建设等配套措施,提高电力系统消纳和调控水平 [2] 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 2025年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3] - 电解铝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需考核,钢铁、水泥、多晶硅和数据中心比例仅监测不考核 [4] - 绿色电力消费比例核算以绿证为主,各省需分解落实到重点用能行业和单位 [4] 实施与监管要求 - 各省需在2025年7月底前报送权重分解实施方案,2026年2月底前报送完成情况 [5] - 电网企业需配合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做好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消纳、跨省跨区输送和市场交易 [5] - 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需监管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完成情况 [6] 跟踪监测机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按季度跟踪监测各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落实情况 [6] - 电规总院、水电总院等单位将参与监测并指导各省按期完成目标 [6]
“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有序向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纪实
国家能源局· 2025-07-11 11:14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西需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全省域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改革"是核心任务 [1] - 山西长期面临"一煤独大"产业单一问题 需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实现产业多元支撑格局 [11] - 2017-2020年总书记三次考察山西 明确要求走"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新路 并支持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12] - 转型需平衡"坚定"与"有序":克服煤炭行情波动带来的转型摇摆 同时注重新旧动能衔接 避免急功近利 [13] 传统产业升级路径 - 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从百年老厂转型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产品涵盖煤气闸阀、电动翻板阀等高端品类 [4][5] - 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及传统产业需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6][7] - 强调工业发展要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驱动型 提出"实业兴国 实干兴邦"的制造强国建设方向 [9] 能源产业多元发展策略 - 山西需在保障国家电煤供应前提下推动煤炭清洁低碳发展 提升产品附加值 实现从燃料向高价值产品的升级 [14] - 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煤层气等新能源 同时发挥钢铁、焦化、化工等传统产业基本盘作用 [12] - 非煤领域需聚焦精品化发展 避免粗放扩张 重点开发文旅康养、生态资源等优势产业 [14] 区域工业历史与创新 - 阳泉依托煤炭资源崛起 20世纪成为全国最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 "一五"时期被列为重点建设矿区 [4] - 阳泉阀门企业百年发展历程折射中国工业变迁:从建国初期"铸太行铁"的雄心到改革开放出口创汇 再到新时代技术驱动重生 [4]
新华社丨“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输送天然气突破1000亿立方米
国家能源局· 2025-07-11 11:03
能源大通道建设成就 - "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 安全运行超2000天 [1] - 管道日均输气量超1.1亿立方米 年输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 可满足1.3亿户家庭全年用气需求 [3] - 管道途经9个省区市 惠及沿线4亿多人口 保障东三省 京津冀 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供气稳定 [3] 技术创新与国产化突破 - 实现关键设备100%国产化 包括36台大功率压缩机组和核心控制系统 [3] - 突破零下40度高寒施工技术 填补国内空白 [3] - 首创0.3mm环焊缝裂纹检测和3mm针孔缺陷检测技术 [3] - 开发光纤预警 视频识别 无人机巡检等智能巡护技术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管理模式 [3] 管网互联与供应格局 - 与东北管网 西气东输系统互联 形成"全国一张网"供气格局 [5] - 2025年上半年向长三角输送157亿立方米天然气 占区域用气量33% [5] - 迎峰度夏期间日供气量达6000万立方米 同比增长4% [5] 生态效益与区域协同 - 1000亿立方米输气量等效种植8.2亿棵冷杉 净化空气4200亿立方米 [5] - 建立"补植复绿"机制 强化黑土耕地和河流穿越段环境保护 [5] - 推动沿线钢铁 化工等产业绿色升级 助力双碳目标 [5] - 串联东北振兴 京津冀协同 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区域 [6]
国家能源局发布一批重点行业标准
国家能源局· 2025-07-10 15:43
引领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 《分布式调相机并网技术规定》发布,规范分布式调相机并网技术要求,支撑"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和安全运行 [2] - 《多能互补项目经济评价规范》填补国内空白,提供统一经济评价框架和方法,提升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 [2] - 《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验收技术规范》规范10kV及以上电化学储能电站验收程序,提升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3] -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储气库设计规范》弥补国内技术标准空白,规范地下储气库设计和建设 [3] -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设计规范》适用于10MW及以上非补燃式电站,提高设计规范化水平和设备兼容性 [3] - 煤矿5G通信终端标准修订推动5G技术在煤矿行业应用,促进煤矿智能化发展 [4] - 《煤矿井下巡检机器人》标准完善防爆机器人检验认证要求,推动煤矿智能化水平提升 [4] 促进能源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应用 - 《并网小型风力发电机组通用技术条件》规范风轮扫掠面积≤200m²的小型风机技术要求 [6] - 《直流输出型风力发电机组》规范10kV-100kV直流风电机组技术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6] - 1000kV升压变压器标准修订吸纳工程应用经验,提升变压器技术水平 [7] - 《大采高液压支架技术条件》修订提高支架技术水平,为设计和检验提供规范引导 [7] 规范能源工程技术管理有关要求 - 《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工程质量评价规范》为380V/220V户用光伏工程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8] - 《压水堆核电机组供热技术规范》填补压水堆核电机组供热设计规范空白 [8] - 《港口岸电系统建设规范》推动港口岸电系统建设标准化、合理化 [8] - 煤矿液压钻车标准提升岩巷掘进、锚杆支护等工程安全,促进煤矿机械化、智能化 [9] - 煤矿气动钻机标准统一产品名称与型号,提升设备安全性能 [10] - 煤矿隔爆型电机能效标准推动技术创新,为煤矿节能减排提供支撑 [10] - 煤矿井下煤层水力压裂标准规范瓦斯抽采利用,降低瓦斯危害 [10]
关于公开征集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公告
国家能源局· 2025-07-10 11:18
申报主体要求 - 申报主体应为中国境内(港澳台除外)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鼓励中国参与APEC能源合作伙伴网络成员单位联合申报 [3] - 申报主体需具备良好商业信誉,2020年至今无合同违约或诉讼记录 [4] - 课题负责人需在相关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政治素养,具备强组织协调能力并全程参与研究 [5] 研究课题内容 - 课题聚焦"APEC经济体碳中和目标下的氢能发展应用和中国实践"或"APEC经济体能源转型中化石燃料电厂低碳化改造路径和中国实践"二选一 [8] - 研究成果需方法科学、内容全面,对推进中国在APEC相关领域合作具有原创性指导价值,且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 [6] - 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归国家能源局所有,研究经费由财政预算内资金资助 [7] 申报流程与时间安排 - 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1日(以邮戳为准),逾期不受理 [8] - 需提交加盖公章的《研究课题申报书》一式三份至国家能源局,同步发送电子版至指定邮箱 [8] - 课题执行周期为2025年12月底前完成结题评审,结果公告将在申报截止后三周内发布 [9][10]
经济日报丨电力负荷创历史新高,保供靠什么
国家能源局· 2025-07-10 10:55
电力负荷与需求增长 -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同比增加1.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2亿千瓦 [1] - 高温天气是电力需求增长的首要推手,空调制冷负荷成为拉动电力负荷攀升的主力军 [1] - 经济热度是深层次原因,数据中心算力需求、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夜间经济用电需求推动电力负荷攀升 [2] 电力供应保障体系 - 火力发电作为压舱石,迎峰度夏前已完成全面检修,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充足 [2] - 水电企业精准预测来水,科学优化调度,汛期来水转化为清洁电力 [2] - 核电机组连续满功率运行,为沿海地区提供稳定电力 [2] - 新能源场站抢抓风光资源时段,全力争发绿电 [2] -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 [2] 电网优化与调度 - 跨省跨区互济打破地域孤岛,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特高压工程建成投运 [3] - 供电部门利用大电网资源配置优势,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时掌握供需动态,精准调配电力资源 [3] - 柔性响应机制通过虚拟电厂平台和负荷智能调控系统,引导用户主动减产或调整用电需求 [3] 国际比较与制度优势 - 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在高温下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而中国电力系统保持总体平稳有序 [4] - 能源保供体系的强大韧性展现了中国面对复杂挑战时的统筹协调能力和制度优势 [4] 未来挑战与发展方向 - 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推动能源体系向更安全、更清洁、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演进 [4] - 通过市场化改革引导用户错峰用电,推广节能技术降低单位GDP电耗 [4]
新闻发布丨“十四五”成绩单来了!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国家能源局· 2025-07-09 14:05
经济发展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经济总量总和[3]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前4年平均增速5.5%[3] 创新驱动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3] - 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1][4]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C919实现商业飞行[4] 能源与电力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绿电占比达33%(每3度电有1度绿电)[1][8] - 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1][9]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0] 制造业与产业 -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9] - 钢材生产20%以上原料来自废钢循环利用[8] 基础设施与交通 - "十四五"高铁新增投运里程超1万公里,总运营里程是其他国家总和的2倍[5]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加速完善[5] 国际合作 - "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印尼雅万高铁带动当地5.1万人次就业,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