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

搜索文档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相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国家能源局· 2025-09-08 10:57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相关负责同志就《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问:《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 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能源是创新创业高度活跃的领域,具有数字化基础好、数据质量高、应用场 景丰富等比较优势,应走在人工智能应用前列。特别是能源央企积极布局,围绕资源勘探、 生产运维、安全监测等环节 , 已经成功研发应用了 电力、油气、煤炭等多个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专业 大模型 。 总的看, 我国能源领域已形成了场景覆盖 广泛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相比于 能源行业的高安全性与强专业性,以及对决策容错率和知识体系完备性的严苛要求, 人工智能技术在能 源领域应用仍然存在着技术可靠性不足、数据基础较为薄弱、电算供需逆向分布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挑战。 大模型 "黑 箱"特性导致的可解释性缺陷和潜在幻觉风险,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在涉及核电站安全决策、电网实时调度等核心领域尚无法 满足行业级可靠性要求 。随着越来越多场景融入人工智能应用, 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
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家谈丨扛牢能源安全首要责任 “十四五”煤炭行业实现跃升发展
国家能源局· 2025-09-07 18:55
扛牢能源安全首要责任 "十四五"煤炭行业实现跃升发展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 郭中华 "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家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的带领下,全行业上下凝心 聚力、踔厉奋发,紧紧围绕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目标,推动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 型转变、生产要素向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煤炭产品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煤炭生产向智能化生产转变,行业高质量 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01 煤炭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国家能源安全的根基愈加稳固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入推进,新发现了一批大型整装煤田和矿产地。截至2023年末,全国煤炭储量增加到2186亿 吨。"十四五"以来,一大批现代化、智能化煤矿建成投产,煤炭生产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全国煤炭产量47.8亿吨,比 2020年增加8.8亿吨。4年来,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66.6%。"西煤东运""北煤南 运"铁路网不断延伸,运煤通道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煤炭铁路发运量由23.6亿吨提高到28.2亿吨,陆港联运、江海 联运等多式联运更加畅通便捷,煤炭储备基地 ...
媒体报道丨新能源汽车如何加速驶向新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怎样补齐?
国家能源局· 2025-09-07 16:55
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开展数月,老乡最关心哪些问题? 自2020年第一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开展以来,入选车型不断丰富、覆盖范围有序拓展、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好政策助 力,更多优质新能源汽车驰骋广袤乡村。 如今,除了车辆口碑、质量等因素,售后服务方不方便、优惠补贴能否享受、充电设施是否健全等,愈发成为老乡买车换 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报记者在江苏、湖南、广西采访,看助力新能源汽车下乡,各地有何好经验。 ——编 者 哪些车型受到关注?江苏无锡—— "适合农村的新能源车型真不少" 江苏无锡惠山区阳山镇,无锡桃冠苑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内,分拣、套袋、包装,一派忙碌。 "把这一阵忙完,就轻松一些了。"桃农陈月浩说,除了走快递渠道的订单,这几年合作社与酒店合作,客人入住时可品 尝、订购桃子,他每天要将一些订单配送至无锡市区的酒店。 "这40箱桃子,要送去3个酒店,来回60公里。"说着,陈月浩将桃子整齐码进一辆崭新的新能源小型汽车车厢。 这辆上汽大通生产的新能源6座纯电物流车,是前不久陈月浩趁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添置的。 "这车很实用,货仓里放小一百箱桃子不成问题。"过去,陈月浩会在货运平台上下单,但成本偏高,配送速度也慢 ...
媒体报道丨中国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国家能源局· 2025-09-06 11:46
装机占全球40%以上,一批新技术加速示范应用——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用电高峰时放电,低谷时充电——这种被形象称作"充电宝"的储能系统,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 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中国新型储能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建储能,"存绿电" 西藏山南,曲松县加娃村山口,一座光储电站里,几排白色的储能装置不时发出低鸣。"这是为了光伏发电配套建设的储能 装置,电站白天发的电暂时在这里'存起来',夜里用电需求大时送出去,避免电力浪费。"华能雅江新能源分公司总经理崔 光泽说。 青海海南州,15万千瓦/60万千瓦时的储能项目于去年8月顺利并网并实现满功率运行——这是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 高压直挂储能系统项目,单机容量达2.5万千瓦/10万千瓦时,可单机独立接受电网调控。该系统无需工频变压器,系统效 率提升4%至6%,可实现10毫秒内快速响应。 …… 建储能,"存绿电",是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着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大势下的主动选择。取自于自然 ...
媒体报道丨可再生能源替代助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
国家能源局· 2025-09-06 11:46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政策与战略 - 国家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和培育新质生产力 为碳达峰碳中和及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支撑 [2] -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助于降低公共治理成本 提供清洁安全环境基础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构建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 [2] - 转型增强本土能源供给能力和系统安全性 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2]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规模 -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亿千瓦 同比增长18.2% [3] -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1亿千瓦 同比增长50.8% [3] - 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 同比增长22.1% [3] 具体项目案例与产出 - 甘肃11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年均发电17亿千瓦时 满足57万户家庭年用电 [3] - 云南金沙江上游水电站年均发电104亿千瓦时 年节约标准煤347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63万吨 [3] - 山东威海2.8万块光伏板年均发电2347万千瓦时 满足2万户家庭用电 减排二氧化碳2.25万吨 同时光伏板为鱼虾遮阳降温使亩均增产10%以上 [4] - 浙江宁波梅山港区风光储一体化项目2024年累计发电超4000万千瓦时 减少碳排放约2.4万吨 港区用电成本显著降低 [4] 转型挑战与解决方案 - 面临可再生能源波动性 部分地区化石能源依赖 关键技术瓶颈 制度与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挑战 [5] - 需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释放可再生能源潜力 通过产业与社会政策化解转型阻力 强化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5] 未来发展目标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推动能源消费增量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满足 [5] - 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5%左右 支撑双碳目标任务 [5] 跨区域协同发展 - 通过特高压输电和跨省区电力交易优化可再生能源全国配置 缓解能源供需错配 [4] - 能源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绿色产业培育相互促进 [4] - 多地形成绿电加绿色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4]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工作(第一批)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2025-09-05 21:4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家能源局启动第一批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工作 旨在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可持续柴油、生物燃料乙醇、绿色甲醇、绿氨等低碳燃料发展 [2][3] - 试点工作目标为保障能源安全 促进绿色转型 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并增强发展新动能 [3] 试点项目与规模 - 首批试点包含9个项目 其中国投生物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规模达3万吨/年 [3] - 试点项目需在2026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 2027年6月底前实现高负荷稳定生产 [4] 实施要求与监管 - 能源主管部门及能源央企需加强项目组织指导 协调解决建设运行问题 对进度缓慢项目加强督促 [4] - 严格监管原料收集、生产加工及终端产品绿色属性 防范化石基产品冒充绿色液体燃料 [5] - 试点期间禁止开展授牌、命名等活动 [5] 政策支持与保障 - 优先将符合条件的试点项目纳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 技术装备优先纳入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 [6] - 支持试点项目承担科技攻关任务及制定绿色液体燃料相关标准 [6] 评估与推广机制 - 需在次年2月底前提交年度评估报告 国家能源局将组织专家评价并调整成效不佳项目 [7] - 第一批试点工作需在2027年12月底前完成验收 根据成效和推广前景进行宣传推广 [7]
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家谈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国家能源局· 2025-09-05 21:30
行业政策与战略定位 -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核电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承载重要使命 [2][3] - "十四五"期间核电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为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坚实基础 [3] 安全运行与装机规模 - 核电机组安全运行业绩稳居世界前列 运行指标综合指数平均值达97.61分 满分机组36台均居世界第一 [4] - 770项单项指标中94.03%处于世界中值以上 83.64%达到优秀值 [4] - 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在运和核准在建机组共112台 总装机容量达1.25亿千瓦 [4] - "十四五"期间新核准机组46台 新增装机5450万千瓦 运行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增长约30% [4] - 核能综合利用取得突破 热电联供供暖面积超1300万平方米 工业供汽达每年480万吨 [4] 技术突破与产业能力 - 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实现批量化建设 四代高温气冷堆建成全球首座商业示范电站 [5] - 小型堆、快堆、熔盐堆等新一代核能系统研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5] - 装备制造形成每年10台(套)主设备加工能力 新建项目国产化率超90% [5] - 具备同时建设40台以上核电机组能力 打造完整核电工业体系 [5] 供应链与标准体系 - 建立天然铀多措并举供应保障体系 海外铀矿基地取得突破性进展 [6] - 建成匹配的铀纯化转化、铀浓缩及燃料组件生产能力 [6] - 颁布2023年版先进压水堆标准体系 强化产业创新支撑 [6] - 发布核电工程定额管理办法及2025版预算定额 规范建设市场秩序 [6] 国际发展趋势 - 全球核电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国际原子能机构连续四年上调核电发展预测 [8] - 31国签署《三倍核能宣言》 承诺2050年装机容量提升至2020年三倍 [8] - 美国计划将核电装机从1亿千瓦提升至2050年4亿千瓦 法国通过加速核电发展法案 [8] 国内战略价值 - 核电能量密度高且稳定可控 适合承担电力基荷 改善能源与负荷分布空间结构 [9] - 2024年核电发电量4469亿千瓦时 占总发电量4.5% 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3.7亿吨 [9] - 每两台核电机组投资约400亿元 建设高峰期可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 [9] 未来发展重点 - 坚持最先进技术和最严格标准 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10] - 保持稳定建设节奏 重点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环渤海等负荷中心布局 [10] - 推进三代技术优化升级 加强小堆、四代堆及可控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研发 [11] - 深化"一带一路"核电国际合作 规范企业境外投资行为 [11]
媒体报道丨能源合作缘何成为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务实合作的平台之一?
国家能源局· 2025-09-05 15:05
9月1日,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结束,设立包括能源在内的三大合作平台和三大合作中心成为本次峰会八大成果之一。 话音刚落,立即行动。9月2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揭牌仪式在北京举办。 近年来,随着上合组织的不断扩员和各国能源转型的持续发展,上合组织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 且未来合作空间还将不断释放。 能源合作是区域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揭牌仪式上表示,要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 平台成立为契机,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措施推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中国—上海合 作组织国家的交流合作作出行业贡献。 缘何能源合作成为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务实合作的平台之一? 权威数据显示,自去年7月中国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中国企业在上合组织国家新签、开工、投产电力及可再生能 源领域项目超160个,油气等领域项目超60个,总金额约3800亿元人民币,为促进有关国家发展能源产业提供了有力支 撑。 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领跑电力项目合作,项目数量共104个,签约总额接近1950亿元,装机规模超60GW。 另一方面,近年来上合组织国家能源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各国 ...
媒体报道丨以能源视角看全球治理“中国担当”
国家能源局· 2025-09-05 15:05
全球治理倡议与能源合作 - 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议 强调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4] -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 积极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4] - 倡议彰显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担当作为 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4]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平台建设 - 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 绿色产业 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6] - 未来5年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6] - 中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18.89亿千瓦 占发电总装机56.4%[6] - 中国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41% 过去10年风电光伏装机增长近12倍[6] - 全球风电和光伏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60%和80%[6] 项目投资与建设成果 - 中国企业在上合国家新签 开工 投产电力及可再生能源项目超160个[7] - 油气及煤炭领域项目超60个 项目金额大涉及种类多[7] - 中国能源转型投资额达8180亿美元 占全球39%[6] -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6] 国际合作项目案例 - 尼泊尔上塔马克西水电站总装机456兆瓦 年发电17.27亿千瓦时[10] - 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州风电场41台机组年供电超8亿度[10] - 埃及康翁波光伏电站总装机500兆瓦 可为25.6万户家庭供电[10] 区域合作与发展潜力 - 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12] - 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风能太阳能水能开发潜力巨大[13] - 中国与上合国家形成能源资源 产业技术 市场空间的多元互补[13] 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构建 - 发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声明》[15] - 推动三方面合作:促进务实合作 推动科技创新合作 开展能力建设[15] - 打造6大区域能源合作平台包括中国—东盟 中国—阿盟等[17] - 深度参与能源国际组织和多边平台建设[17]
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家谈丨远方不再“遥远”,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人民群众绿色出行保驾护航
国家能源局· 2025-09-04 18:37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能源设施保障,也是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汽车、交通、电力三大行 业,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交通强国"等多个方面赋予了重要的使命担当。2025年是"十四五"的 收官之年,总结"十四五"以来充电行业发展经验,将对"十五五"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成就回顾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 刘永东 远方不再"遥远" 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人民群众绿色出行保驾护航 一、"十四五"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成绩斐然 "十四五"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迈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五年来,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快速扩张、充电新进企业不断涌现、 充电市场竞争十分活跃,充电站(桩)已经成为百姓城市交通、跨域出行的身边物,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有效支 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覆盖广泛的充电网络基本形成 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充电网络。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充电设施数量1610万个,是"十三五"末的9.5倍。2025 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549.23亿千瓦时,充换电行业用电指数比2020年基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