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能源局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丨特高压架起电力“闪送通道” 中国已投运40余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
国家能源局· 2025-10-23 12:57
特高压电网建设规模与成就 - 中国已累计投运特高压工程45项,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超远距离输电网络,包括1条±1100千伏、23条±800千伏和21条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9][14] - “十四五”期间全国“西电东送”输电能力由“十三五”末的2.7亿千瓦提升至约3.4亿千瓦,增幅达25%[9][14] - 特高压直流线路长度由2.8万公里增长至4万公里以上,特高压交流线路长度由1.4万公里增长至2万公里,电网结构显著加强完善[14] 特高压工程的技术特点与优势 - 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点对点直达、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可达2000-3000公里)、线路损耗低等优势[13] - 白鹤滩至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长2080公里,输送水电至江苏仅需7毫秒[11] - 国家电网首次形成±800千伏/800万千瓦特高压直流标准化系列成果,覆盖设计、装备、施工、调试、管理全领域,形成500余项各类标准规范文件[21] 清洁能源输送与绿色发展 - 2024年跨区特高压直流通道输送清洁能源电量已达约4200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长70%,占总送出电量的比重接近60%[17] -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4][17] - 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电能360亿千瓦时,输送的电能超过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能源,其配套电源装机1450万千瓦中新能源达1050万千瓦[16]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 - 近5年来国家电网已投产8项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长度1.36万公里,形成超5000万千瓦的特高压直流跨区输电能力[13] - 陇东至山东工程是中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采用±800千伏额定电压、800万千瓦额定容量,输电距离915公里[16] - 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是以输送沙漠、戈壁、荒漠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最大输送功率达800万千瓦[17] 技术创新与产业引领 - 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创造了26项“世界首个”,包括世界首条海拔最高、冰区最重等[19][20] - 白鹤滩至江苏工程是首条采用混合级联输电技术的直流通道,有效化解多回直流密集接入地区的安全运行压力[20] - 多项“卡脖子”技术瓶颈取得突破,如陇东至山东工程首次应用国产分接开关、基于自主可控芯片的直流控保系统,成功打破核心装备的国外技术垄断[21]
政策解读︱《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2025-10-23 10:51
行动方案制定背景 - 落实《能源法》和《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等法律政策的必然要求 [3] - 深化能源行业信用工作 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行业监管和治理机制的必然要求 [3] - 治理行业诚信缺失突出问题 部分经营主体存在高频次失信行为和行政处罚的必然要求 [4] - 统筹行业信用共建 形成政府指导 市场驱动 企业参与 行业自律 社会共建良好局面的必然要求 [5] 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 工作原则坚持政府引导 市场驱动 企业参与 行业自律 社会共建 目标在2027年底前实现信用体系完善 信用水平增强 [6] - 健全各类主体信用体系 推进经营主体信用记录建设 实现信用精准画像 探索从业人员信用建设 [6] - 夯实信用信息数据基础 修订信息管理办法和目录 加强信息归集共享 在信用中国和信用能源网站同步公示行政处罚信息 [7] - 依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在行政审批 项目核准 财政支持等方面为守信主体提供便利 依据全国清单惩戒失信行为 [7] - 加强行业信用监管和治理 推行信用承诺制度 开展公共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 加大高频失信行为治理力度 [7] - 创新探索经营主体信用建设 鼓励企业将信用管理融入业务流程 加强第三方信用风险监测 [8] - 深化信用市场化社会化应用 支持行业协会探索新模式 推进信用+金融服务 促进信用产品国际互认 [8] - 明确组织实施职责分工 制定落实措施 创新信用应用场景 加强宣传培训 [8] 下一步工作重点 - 建立完善制度 制定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修订数据和行为清单 建立健全信用评价标准 [9] - 加强系统保障 推进信用信息系统技术升级 实现与相关部门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9] - 深化监管应用 实施信用措施激励守信和惩戒失信 推进电力安全 电力市场等领域分级分类监管 [10] - 推进创新探索 鼓励行业主体创新信用管理模式 引导参与信易贷 支持对外合作信用服务 [10]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2025-10-23 10:51
行动方案总体概述 - 国家能源局为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而印发《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 - 方案制定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及中办发〔2025〕22号文件等法律和文件精神[2] - 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措施加强能源行业信用管理,覆盖经营主体、社会组织、政务信用等多个方面[5][6] 经营主体信用建设 - 重点加强从事能源生产、供应、建设等相关活动的经营主体信用建设,从基本信息、行政管理信息等方面建立完善信用记录,实现信用精准画像[5] - 研究探索能源行业经营主体相关执(从)业人员信用建设[5] - 能源行业经营主体应强化自身合规履约信守承诺管理,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并将信用手段深度融合应用于项目投资、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核心业务环节[14] 社会组织与政务信用建设 - 推动能源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加强诚信建设,强化其信用信息管理、共享、公开,并规范开展信用评价、信用应用创新等活动[6] - 加强能源行业管理部门自身信用建设,不断提升诚信自律水平[6] 信用信息数据基础 - 修订完善《能源行业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和能源行业公共信用信息目录,依托能源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全面归集共享所涉主体信用信息[7] - 按照统一公示规定,在“信用中国”网站和“信用能源”网站同步公示能源行业行政处罚等公共信用信息[7] - 持续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技术迭代升级,促进公共信用信息与相关部门、经营主体及行业协会商会等单位所属系统互联互通和信用信息共享[7][8] 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 - 在开展行政审批、准入注册、资质许可、项目核准、财政资金支持等公共服务工作中,对守信主体提供便利和优惠[9] - 依法依规对违法失信行为实施惩戒,对列入国家相关部门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能源行业经营主体,在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参加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9] - 加强协同联动,通过“信用中国”网站统一开展信用修复,完成修复后同步停止公示相关失信信息并依法依规解除相关惩戒约束措施[10][11] 行业信用监管与治理 - 在行政审批、证明事项、信用修复等领域推行信用承诺制,并将信用承诺履行情况纳入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11] - 对能源行业经营主体开展公共信用评价,评价结果从高到低分为A、B、C、D四等,并推送相关部门、经营主体等应用[11][12] - 根据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对A、B类经营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C、D类经营主体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并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12][13] 信用风险预警与防范 - 依托大数据等技术,应用能源行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和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加强对行业整体及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的动态监测、分析预警[13] - 能源行业经营主体应加强对其合作方、供应商、产业链相关方等第三方信用信息的动态监测,并对关键合作方的合规履约情况进行常态化跟踪评估[15] 信用市场化社会化应用 - 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商会、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能源信用应用创新,推动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与信用服务应用场景深度融合[16] - 在电力市场交易、油气管网托运商管理、能源工程建设等工作中,充分应用信用信息及评价结果,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16] - 鼓励开展信用服务对外合作,积极推动信用评价、信用报告、信用指数等信用产品跨境互认和国际商务信用认证[17] 组织实施 - 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统筹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及信用监督管理,组织开展能源信用工作交流,总结评估、通报信用工作情况[18] - 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开展所辖区域能源信用工作[18]
2025年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
国家能源局· 2025-10-23 10:32
10 月 23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 9 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9 月份,全社会用电量 888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5% 。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 12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3% ;第二产业用电量 570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7% ;第三产业用电量 176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3% ;城乡居 民生活用电量 1287 亿千瓦时,同比下降 2.6% 。 1 - 9 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 7767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6%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 72557 亿千瓦时。从分产 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 1142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0.2% ;第二产业用电量 4909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4% ; 第三产业用电量 15062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5%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1237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6% 。 ...
倒计时1天!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明日启幕,共绘能源未来新图景
国家能源局· 2025-10-22 20:24
中国可再生能源体系成就 - 构建起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 [6] - 电力消费结构中绿色电力占比达到三分之一,即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6] - 单位GDP能耗在四年内累计降低11.6% [6] - 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6] 能源市场与成本进展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进程加速 [6] - 中国助力全球风电项目度电成本在十年内下降60% [6] - 中国助力全球光伏发电项目度电成本在十年内下降80% [6] 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议程亮点 - 论坛将于2025年10月23日至25日在中国苏州举行 [2][7] - 设置多个分论坛,涵盖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氢能高质量发展、核电产业、电力市场建设与监管、政策机制创新、人工智能+能源、城市能源转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源转型投融资及大电网安全风险管控等关键领域 [8] - 主题活动包括青年赋能引领能源未来和能源转型女性力量 [8] - 高端对话议题包括构建全球清洁能源合作新框架、统筹能源转型与安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全球清洁能源项目合作机遇与挑战 [8]
国家能源局发布一批重点行业标准
国家能源局· 2025-10-22 16:54
引领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 发布4项电力区块链绿电交易系列标准,涵盖通用要求、流程要求、功能要求和接口要求,适用于绿电交易电力区块链平台的业务设计、建设和应用[3] - 标准将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绿色电力交易体系,为绿色电力市场规模化发展筑牢基础,推动绿色电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3] - 发布3项井工煤矿智能化系列标准,涵盖设计规范、安装要求和验收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井工煤矿智能化设计、安装和验收[4] - 标准为井工煤矿智能化设计、安装建设、验收提供全面、系统的依据和指导,规范智能化建设,支撑系统常态化稳定运行[4] - 发布《火力发电厂智能化安全生产管控系统技术规范》,适用于火电厂智能化安全生产管控系统设计、实施与验收,规定系统构架、配置要求等技术要求[5] - 标准为火电厂在智能化安全生产领域开展设计、实施和验收测试提供指导,以智能化技术服务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5] - 发布《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适用于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主要电力来源的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6] - 标准指导、规范风光发电、制氢和储氢一体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升氢电耦合项目经济性,促进项目实质性落地[6] - 发布《绿色电力消费评价技术规范》,适用于对组织、产品、活动、个人四类对象开展绿色电力消费评价工作[7] - 标准规范绿色电力消费评价相关工作,有效衔接绿证政策,为构建绿色电力消费认证制度提供基础,推动基于绿证的绿色能源消费[7] - 发布《海底电力电缆运行规程》,适用于10kV及以上交流海底电力电缆,规定海缆线路运维的技术要求、工程验收、巡视检查等要求[8] - 标准规范海缆本体、通道及附属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技术要求,提高海缆线路运行可靠性,提升带电检测和状态监测等新技术的适用性[8] 规范能源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 - 发布《中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适用于10kV公共交流配电网改造工作,规定10kV架空线路及设备、电缆线路等相关技术要求[9] - 标准指导配电网增强新型源荷接纳能力,提高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促进配电网供电电压质量提升和节能降碳,保障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并网[9] - 发布《电动汽车负荷聚合系统技术规范》,适用于电动汽车负荷聚合系统的设计、研发、建设、验收和运行,规定系统体系架构、功能等技术要求[10] - 标准为实现充电桩(群)的负荷聚合、功率调节及参与电网的辅助服务提供依据[11] - 发布《煤矿智能化建设规划编制基本要求》,适用于井工煤矿、露天煤矿及选煤厂的智能化建设规划编制、修编,规定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等[12] - 标准为煤矿智能化建设规划编制提供依据指导,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科学性、规范性,助力智能化系统迭代升级[12]
国家能源局公告 2025年第5号
国家能源局· 2025-10-22 16:54
行业标准发布概况 - 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9月28日批准发布307项能源行业标准、35项行业标准外文版及3项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 [1] - 所有新批准标准均于2025年9月28日批准,并将于2026年3月28日起统一实施 [2][4][5] 页岩油气领域标准 - 页岩气领域发布多项技术标准,涵盖排采工艺(NB/T 11045.4-2025, NB/T 11045.5-2025)、等温吸附测定(NB/T 10117-2025)及压裂示踪监测(NB/T 11845-2025)等关键技术环节 [2][4] - 页岩油领域标准涉及评价井部署(NB/T 11825-2025)、地质工程一体化(NB/T 11826-2025)及原位转化技术(NB/T 11835-2025, NB/T 11836-2025) [2] - 压裂技术标准完善,包括压裂用降阻剂(NB/T 11830-2025)、渗吸剂性能测试(NB/T 11831-2025)及电驱压裂作业规范(NB/T 11833-2025) [2] 风力发电标准更新 - 海上风电标准涵盖基础钢结构制造安装(NB/T 11852-2025)及海缆保护装置(NB/T 11859.1-2025) [4] - 风力发电机组技术规范涉及偏航储能后备电源(NB/T 11853-2025)、轴电压轴电流(NB/T 11854-2025)及可靠性设计(NB/T 11860-2025) [4] - 多项风电标准更新换代,包括雷电防护系统(NB/T 31039-2025替代2012版)及集电系统过电压保护(NB/T 31057-2025替代2014版) [6] 电力系统与输变电标准 - 智能电网标准推进,发布配电网继电保护(DL/T 2957-2025)、数字化电能计量(DL/T 2949-2025)及电力物联网传感器网络(DL/T 2474.2-2025)等标准 [9][10] - 输电技术标准更新,包括架空线路施工用抱杆(DL/T 319-2025)、杆塔结构荷载试验(DL/T 899-2025)及防舞装置技术条件(DL/T 2969-2025) [8][10] - 变电站标准完善,涉及装配式钢结构施工(DL/T 5900-2025)、继电保护整定计算(DL/T 684-2025)及并联电容器装置运维(DL/T 2952-2025) [9][11]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标准 - 电动汽车充电标准更新,包括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NB/T 33001-2025替代2018版)及负荷聚合系统(NB/T 11865-2025, NB/T 11866-2025) [4][8] - 氢能技术标准取得突破,发布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规范(DL/T 2972-2025)及性能试验方法(DL/T 2973-2025) [10] - 储能标准拓展,新增户用电化学储能系统设计规范(DL/T 5903-2025)及光储系统接入配电网继电保护要求(DL/T 2957-2025) [11] 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 - 水风光储综合开发标准发布,包括运行设计导则(NB/T 11883-2025)及容量配置计算规范(NB/T 11885-2025) [5] - 光伏发电标准完善,涉及项目经济评价(NB/T 11894-2025)、复合型发电工程技术(NB/T 11897-2025)及功率预测系统(NB/T 32031-2025替代2016版) [6][8] - 抽水蓄能标准更新,涵盖规划技术管理(NB/T 11884-2025)、环境保护验收(NB/T 11887-2025)及钢岔管水压试验(DL/T 2974-2025) [5][11] 传统能源技术升级 - 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立,发布井工煤矿智能化系列标准(MT/T 1298.1-3-2025)及数据源编码格式规范(MT/T 1299-2025) [12] - 石油天然气标准全面更新,涉及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SY/T 6276-2025)、碳排放评价(SY/T 7849-2025)及退役区生态恢复(SY/T 7850-2025) [13][15] - 油气田节能技术推进,发布天然气余压发电设计规范(SY/T 7856-2025)及空气驱油田地面工程设计规范(SY/T 7857-2025) [16] 标准外文版与国际接轨 - 发布35项行业标准外文版,涵盖生物天然气质量(NB/T 10136-2019)及海上风电场风能资源模拟(NB/T 10387-2020)等领域 [18] - 电力标准外文版包括直流架空线路检修(DL/T 251-2012)及绝缘子防污闪涂料(DL/T 627-2018)等国际交流标准 [19][20] - 油气储运标准外文版涉及天然气管道运行(SY/T 5922-2024)及钢质管道失效抢修(SY/T 7033-2024)等技术规范 [21]
倒计时2天!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十载回顾
国家能源局· 2025-10-21 20:56
论坛概述 - 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将于10月23日至25日在江苏苏州召开,由公司国家能源局、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 [5] - 论坛迎来创办十周年里程碑,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领域的风向标,旨在推动能源革命和应对气候变化 [5] - 论坛是高规格、前瞻性和务实性的全球能源领域高端对话平台,汇聚全球政要、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 [5] 2015年论坛回顾 - 首届论坛以“全球能源转型与中国能源变革”为主题,汇集各国政府、专家和产业界观点,800余位能源领域代表参与 [7] - 论坛提出国际能源转型领域首个宣言《苏州宣言》,明确了能源转型的战略目标、路径和具体措施 [7] - 论坛构建了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分享了清洁能源和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实践 [7] 2016年论坛回顾 - 论坛主题为“能源转型中的协调发展”,规模扩大至吸引1000余位中外嘉宾和近300家能源企业与机构代表 [8] - 通过国际能源领袖峰会、部长对话等议程,探讨了适应能源转型的制度设计、政策体系与市场机制 [9] - 发布《苏州共识》,凝聚全球能源领域实践经验,为新阶段的能源变革明确了重点方向与实践路径 [9] 2018年论坛回顾 - 论坛与首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同步举办,形成双会联动机制,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10] - 来自29个国家能源部长、7个国际组织高级官员及500余位嘉宾齐聚,主题为“能源——为美好生活” [10] - 设置城市和区域能源转型、电力系统转型、绿色金融推动能源转型及可再生能源产业国际合作四大平行分论坛 [10] 2021年论坛回顾 - 论坛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主题为“能源变革,迈向碳中和”,探讨能源变革推动绿色复苏的路径 [12] - 全球200余位能源领域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对话,分享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和实践 [12] - 国内外50家大型能源企业联合发布《加快能源低碳发展苏州倡议》,5家权威智库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12] 2023年论坛回顾 - 论坛以“合作共谋能源变革 共建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规模创历届之最,吸引2300余位中外嘉宾,涵盖20个国家和地区及9个国际组织 [16] - 发布《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并发起筹备国际能源变革联盟,旨在应对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挑战 [16] - 举办11场分论坛、7场边会活动及三大主题展览,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对话格局 [16] 论坛十年发展总结 - 论坛已从理念倡导平台发展为集政策对话、技术交流与项目对接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能源盛会 [19] - 十年间,全球能源转型从理念共识迈向务实合作,中国从转型参与者转变为全球引领者 [19] - 中国通过该平台为世界贡献智慧与方案,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19]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25—2026年度采暖季天然气保暖保供工作会议
国家能源局· 2025-10-21 11:07
行业政策与会议部署 -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25-2026年度采暖季天然气保暖保供工作会议,旨在加强能源供应保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1] - 会议要求各方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及极端气候频发形势,做细做实工作和应急预案 [3] - 会议细化了采暖季工作安排,包括加强北方地区采暖和民生用气保障、加强气电协同联动、加强安全运营和风险点排查等 [3] 天然气市场现状与展望 - 今年以来国际天然气市场基本面整体宽松,国内天然气市场稳定运行,资源供应充足,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气价稳中有降 [3] - 天然气被定位为新型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通过深化改革、规划引领,增供应、强设施、促销费,推动"十五五"行业行稳致远 [3] 主要参与企业与部门 - 国家管网集团、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国海油集团相关负责人参会并介绍保供工作准备情况 [3] - 中国气象局介绍采暖季气象预测,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相关部委负责同志提出工作建议 [3]
新闻联播︱“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 逐绿前行 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
国家能源局· 2025-10-21 07:08
行业规模与全球地位 - 中国年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 [4]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来自可再生能源(风、光、水) [4] -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5]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十四五"目标如期完成 [5] 清洁能源基地与项目 - 长江干流六座大型水电站串联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5] - "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将荒漠土地变为大型光伏发电场 [2][5] - "十四五"规划布局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中有七个位于西部地区 [5] - 某太阳能项目拥有2.7万面定日镜,年发电量可替代56万吨燃煤 [3] 基础设施与输送网络 - "十四五"期间19条特高压线路开工建设,形成跨区域电力输送超级网络 [5] - 从西到东的跨区域清洁能源输送电量增长70% [5] - 西部绿电支撑了东中部地区五分之一的用电需求 [5] - 新型储能(如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首次被纳入"五年规划"并参与电网调峰 [5] 设备与装机增长 - "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光伏板总面积可覆盖53万座足球场 [5] - 同期新增风机叶片连接总长度相当于中国东西最远端距离的来回 [5] - 单台风机叶片长93米,旋转一圈发电量可供三口之家使用2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