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

搜索文档
媒体报道︱我国最大的地下储气库群再扩容,为华北地区及黄河流域季节调峰、应急供气提供保障
国家能源局· 2025-07-16 20:21
储气库群扩容 - 中原储气库群规模增加到7座,新增库容7.08亿立方米,为华北地区及黄河流域提供季节调峰和应急供气保障 [1] - 新投产的白庙浅层储气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设计库容量7.08亿立方米,工作气量3.43亿立方米 [3] - 白庙浅层储气库日注气规模240万立方米,日采气规模500万立方米,在用气高峰期可满足500万户家庭的日用气需求 [3] 储气库功能与规划 - 储气库通过"夏注冬采"模式调节天然气供需矛盾,保障能源安全,被称为"天然气的地下粮仓" [5] - 中原储气库群是国内最大的储气库群,也是储气类型最多的储气库群 [5] - "十五五"期间中原油田还将建设多座储气库,预计中原储气库群库容规模可达196.85亿立方米 [5]
国家能源局:7月16日全国电力负荷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5亿千瓦
国家能源局· 2025-07-16 20:21
电力负荷 - 2025年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达到15 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 55亿千瓦 [1] - 7月4日首次创新高(14 65亿千瓦),7月7日再创新高(14 67亿千瓦) [1] - 本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维持高位,迎峰度夏能源保供进入关键时期 [1] 区域电力负荷 - 入夏以来至7月16日中午,全国16个省级电网负荷36次突破历史新高 [1] - 涉及地区包括天津、冀北、河北南网、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河南、江西、辽宁、蒙东、陕西、四川、广东 [1] 电力供需形势 -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叠加经济增长趋势向好,共同拉动电力负荷创历史新高 [1] - 全国电力供应总体平稳,国家能源局将协调优化跨区跨省电力互济能力,持续做好"一省一策"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 [1]
中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国家能源局· 2025-07-16 12:26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 -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 强调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 - 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通过发挥内需潜力联通国内国际市场 [3][4] -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畅通无阻 需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5] 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 2021—202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56.2% 投资积累的资本形成平均贡献率为30.2% [8]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突破千万辆 连续10年全球第一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8] -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的2.56∶1下降至2024年的2.34∶1 城乡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13] 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61万亿元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11位 [11] -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工业机器人密度显著提升 [11] - 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 具身智能加速走向应用 [11]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2020年版123项缩减至2025年版106项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速推进 [12] - 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8万亿元 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12]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1% 为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 [12] 高水平对外开放 - 货物贸易规模从2020年的32.2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43.9万亿元 电动汽车等高科技产品加速出海 [14] - 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 同比增长9.9% [14]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成效显著 [14] 经济安全保障能力 - 2024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 [15] - 新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3.5亿千瓦 [15] - 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持续提升 数据安全能力建设强化 [15] 扩大国内需求举措 - 统筹政府投资工具 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17] -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 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17] - 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 支持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发展 [17]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加快突破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瓶颈制约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18]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支持企业牵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18] - 开展人形机器人、未来能源等重点领域产业创新工程 [18]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0年63.9%提高至2024年67% 超1.7亿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落户 [13][19] - 实施乡村全面振兴规划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 建设和美乡村项目 [19] - 深化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战略 推动东中西部产业协作 [19] 制度型开放与国际合作 - 研究推出电信、教育、金融等领域开放举措 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力度 [20] - 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20] - 拓展绿色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20]
第十二次中欧能源对话联合简报
国家能源局· 2025-07-15 19:37
中欧能源对话核心内容 - 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与欧盟能源与住房委员丹·约根森于2025年7月14日在北京共同主持第十二次中欧能源对话 [1][5] - 双方重申中欧能源合作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以应对气候变化 [1][6] 合作领域与参与方 - 双方同意在清洁能源转型的多个领域延续合作,包括加速转型、确保能源安全、实现转型效益及能源市场设计 [1][7] - 欧中能源合作平台(ECECP)和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平台(CEEI)参与了对话会议 [2][7]
新华社丨《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家能源局· 2025-07-15 16:46
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方向 - 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法宝 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 [1] - 未来高质量发展需在更开放条件下进行 需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联动效应 [2] - 将扩大制度型开放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深化外贸和外资管理体制改革 [2] 外商投资环境建设 - 中国利用外资政策长期不变 拥有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最大中等收入群体 [3] - 已建立健全的外资法规体系 政局稳定且社会安全 是外商理想投资目的地 [3] -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鼓励首创性探索 打造更高层次开放新高地 [2] 全球化与经济治理立场 - 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 反对保护主义/脱钩断链/单边制裁 [3] - 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3] - 完善"一带一路"共建机制 统筹开放与安全 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2][3]
习近平: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家能源局· 2025-07-15 16:46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定位 -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关起门搞建设不可能成功,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2][7] -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3][19] - 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内外联动问题,需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内外联动性[8][24] 对外开放的实践路径 -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8][19] - 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190项缩减至全国版29项、自贸试验区版27项[19][41] - 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5][26][37] 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 - 反对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3][28] - 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国际合作[34][36] -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反对"脱钩断链",倡导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46][47][48] 开放与发展的联动效应 -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过去40年经济发展得益于开放条件[21][22] -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效应[23][27][31] -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需实施提升战略深化制度创新[33][40] 外资与产业机遇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外资准入已实现"清零",服务业开放水平持续提升[31][41] - 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外资企业提供最佳应用场景和投资机遇[31][41]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37][41]
新华社丨直面高温“烤”验 看今夏电力供应如何“过关”
国家能源局· 2025-07-15 11:38
电力保供现状 - 全国最大用电负荷近日达到14.6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1] - 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1] 火电保供措施 - 煤炭在能源保供中扮演"压舱石"和"稳定器"角色[2] - 淮南7座大型燃煤火电厂总装机容量1562万千瓦每天向华东输送近2亿千瓦时电量[2] - 全国统调电厂煤炭库存持续保持在2亿吨以上可用天数超30天[2] - 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和现货价格均有不同程度回落[2] 绿电发展情况 - 山东临沂沂南新能源装机约60万千瓦光伏日均发电量230多万千瓦时可满足35万户家庭一天用电[3] - 山东电网新能源出力创历史新高达6661.5万千瓦占全网负荷54.9%其中光伏出力5589.8万千瓦占比83.9%[3] 跨区域电力调配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后输电量已突破10亿千瓦时[8] - 新疆电力交易中心统筹疆内疆外市场组织富余电力资源外送[8] - 南方电网支援国家电网华东区域广东送福建8.92亿千瓦时云南广西分别送华东6.26亿千瓦时[9][11] 需求侧管理创新 - 合肥虚拟电厂通过调节换电站和充电桩群在15秒内实现2万千瓦时"无感"削峰[14] - 江苏电网侧储能电站最大放电功率达714万千瓦可满足4800万户居民一小时用电[15] - 安徽推出居民节电奖励活动每节约一度电奖励3元[17] 行业协作动态 - 国家能源局制定重点地区一省一策工作举措[5] -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建立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9] -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指出今年高温来得早用电负荷攀升快[17]
中能观察丨国网、南网联手,电力全国“大循环”时代来临
国家能源局· 2025-07-15 11:38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 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两大经营区电力中长期市场按月开市的首笔交易成功实施,200万千瓦电力负荷通过云霄直流输电系统从南方电网输送至国家电网华东区域 [1] - 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标志着两大电网经营区市场界限被实质性突破 [1][3] - 这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承载能源转型与市场改革双重使命 [1] 市场分割现状与突破 - 国家电网覆盖26个省区供电面积占88%,南方电网负责五省区运营,形成物理连接但市场隔离的格局 [3] - 跨区电力流动受阻:南方水电消纳困难时无法高效输送至国网区域,北方新能源富余时难支援南方用电高峰 [3] - 3月首次跨经营区绿电交易通过闽粤联网工程输送5270万千瓦时绿电入沪,6月多通道跨区交易成交3400万千瓦时风光电入粤 [4][5] 交易机制创新 - 方案分三阶段实施:近期依托江城直流和闽粤联网打造示范,中期完善用户侧参与和现货机制,远期推动两网交易制度全面融合 [6] - 将交易场景划分为大型直流配套送电、联网互济和相邻省区灵活转供三类,差异化制定规则 [7] - 闽粤联网工程成本分摊机制中非属地主体输电费暂按2.56分/千瓦时收取,50%冲抵两省容量电费 [7] 安全与效率平衡 - "取小原则"成为制度衔接关键:两网调度中心联合以较小值确定交易电量和结算基准,强化安全优先 [8] - 该原则能防范绿证错配风险,提升绿证在全国市场的权威性和认可度 [8] 市场影响与资源配置 - 跨网交易从临时调剂升级为常态化机制,激活全国市场活力 [10] - 西南水电和西北风光资源将构建直达大湾区的消纳通道,缓解"三弃"问题 [10] - 火电水电企业可获得跨区价差收益,售电公司可代理用户参与全国交易,用户购电选择权和议价能力增强 [10] - 方案为多年期绿电交易跨区落地铺设制度轨道,有助于稳定价格预期和促进西部资源转化 [11] 基础设施规划 - 国家将规划建设更多跨电网经营区输电通道,提升电力互济能力并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条件 [12]
媒体报道丨4197公里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超高压电力环网全线贯通
国家能源局· 2025-07-14 16:06
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概况 - 工程历时15年建设,总长4197公里,是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环网,全线贯通标志着塔里木盆地电力"能量环"建成 [1] - 环网由近1万座铁塔、9座750千伏变电站组成,覆盖沙漠边缘及山地地形,可整合风电、光电、火电、水电等多种电力资源 [3] - 工程分9个阶段施工,其中8项已投用,整体计划2024年11月投入运行 [8][13] 工程设计与技术优势 - 环网设计实现电力多路径输送,避免单点堵塞,显著提升南疆电力保障能力 [4] - 750千伏线路相比原有220千伏线路,输送能力从"县级公路"升级为"高速公路",支持跨区域及国际大规模电力输送 [6] 经济与社会效益 - 2024年南疆全社会用电量达736.99亿千瓦时,较2010年增长约6倍,反映区域发展对电力的迫切需求 [5] - 若羌县光伏企业新疆国晟企诚新能源一期项目可提供280个就业岗位,年产值约20亿元,工程贯通将刺激更多新能源电站建设 [8] - 工程投运后解决偏远地区如喀让古塔格村的用电稳定性问题,支持小型加工业持续运营 [8] 国家能源战略意义 - 环网作为"西电东送"基础,可输送南疆光伏电力至中东部,测算显示开发1亿千瓦光伏电力可减少中东部2500万千瓦火电装机 [10] - 新疆与中东部时差效应使南疆光伏发电高峰时段电力可补充全国保供需求 [10] 工程建设挑战与解决方案 - 施工高峰期日均投入3000名工人,累计超1.5万人次参与 [12] - 沙漠流动沙丘及昆仑山地地形导致施工困难,采用土工布固沙、索道运输等创新方法,累计运输近3000吨塔材 [12]
媒体报道丨国产能源装备突破多项核心技术
国家能源局· 2025-07-14 16:06
能源装备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的深水油气行业无人遥控潜水器七功能机械手在珠江口盆地完成首次应用,成为深海装备领域重大里程碑 [1] - 全球首台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转轮尺寸最大6.23米的冲击式水轮机转轮研制成功并发运,实现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轮机组核心装备历史性突破 [1] - 国家能源领域首台重大技术装备广东肇庆浪江300兆瓦变速抽水蓄能机组交流励磁系统通过工厂试验并下线,标志着首台大型变速抽蓄机组拥有"超强新肺" [1] 技术参数与性能 - 七功能机械手自重仅60公斤较国际同类产品减重35%,全臂展最大负载能力达125公斤,突破3项核心技术并申请专利21项 [2] - 变速抽蓄机组交流励磁系统容量达到常规定速抽蓄机组的10倍以上,完全满足变速机组运行控制精度和输出能力 [3] - 冲击式转轮由21个精密水斗构成,外径6.23米、高度1.34米、重量约80吨,轮毂锻件为世界最大马氏体不锈钢锻件 [3] 市场竞争力 - 自主研发七功能机械手实现工程化应用,使公司跻身全球少数掌握深水无人遥控潜水器设计、制造及工程应用全套能力的国家之列 [2] - 国产无人遥控潜水器装备凭借技术创新与可靠性在国际市场赢得认可,正以高性价比、定制化服务和快速响应能力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3] 行业发展现状 - 能源装备整体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输变电装备、发电装备、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关键产品和技术实现自主化研发和制造 [4] - 行业已形成成套主机与基础部件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未来需大力发展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和"人工智能+能源装备"产业融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