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中文网

搜索文档
中国批准进口449种日本水产品
日经中文网· 2025-07-18 10:39
中国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 - 中国海关总署7月17日前批准从日本进口扇贝、金枪鱼、鱿鱼等449种水产品,并公布批准进口的品种清单 [1] - 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的相关手续正在推进,日本出口企业需提交放射性物质检验证书和产地证书等 [1] - 中国海关总署7月11日批准了以北海道和青森县为生产地的3家日本企业向中国供货所需的注册 [1] 进口恢复的范围和条件 - 中国政府7月6日宣布恢复日本产水产品的进口,对象为日本的37个都道府县,不包括福岛和东京等10个都县 [1][3] - 持续禁止进口的地区包括福岛、宫城、茨城、枥木、群马、埼玉、千叶、东京、长野、新潟等10个都县 [3] - 每批出口产品都须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并附带安全证明方可出口 [3] 历史背景和双边协商 - 2023年8月日本开始排放处理水后,中国全面禁止了日本水产品的进口 [3] - 这一决定基于中日两国政府于5月就恢复进口达成的共识并推进相关手续 [3] - 日本政府在首脑会谈等场合多次要求恢复进口,但中方一直未予回应 [3] 行业影响 - 自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以来,中国政府不仅禁止上述10个都县的水产品进口,还全面禁止其所有食品的进口 [3] - 恢复进口的品种清单涵盖扇贝、金枪鱼、鱿鱼等449种水产品 [1]
日经BP精选:硅系光伏电池已达极限?积水化学工业大力投资钙钛矿电池
日经中文网· 2025-07-18 10:39
大阪关西世博会钙钛矿光伏电池展示 - 积水化学工业在大阪关西世博会西门公交枢纽站屋顶铺设了长度约250米的薄膜型钙钛矿光伏电池 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同类产品 [3] 积水化学工业的钙钛矿光伏电池战略 - 公司社长加藤敬太在业务说明会上宣布将集中资源发展钙钛矿光伏电池业务 [3] - 计划在5年内总投资3145亿日元 其中首期投资900亿日元用于收购夏普堺工厂部分资产及设备 [3] - 目标2027年度实现年产100 MW的生产能力 2030年度达到1GW级产量规模 [3] 市场目标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度全面占领日本国内市场 并实现2万亿日元销售额目标 [3]
日企将在日本生产抗生素原料药,摆脱依赖中国
日经中文网· 2025-07-18 10:39
日本抗生素原料药供应链本土化 - 日本抗生素原料药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主要采购来源为中国 富士胶片控股计划在2028年前实现国内量产 产量将满足日本全部需求 [1] - 富士胶片富山化学将投资约100亿日元增建富山市工厂 2028年量产青霉素类抗生素原料药"氨苄西林水合物" 同时增产其他原料药 [1] - 明治控股子公司Meiji Seika Pharma将在岐阜县工厂生产原料药的原料 明治控股还计划2025年秋季重启已停产约30年的原料药生产设备 [1][2] 企业供应链布局 - 大塚化学计划2030年前在德岛县建设新厂房 完善青霉素类抗生素原料药供应体系 [2] - 富士胶片控股与明治控股形成上下游协同 富士负责原料药生产 明治提供原料 实现全链条本土化 [1][2] 政策支持与行业影响 - 日本政府通过补贴支持企业构建抗生素原料药供应链 降低对中国进口依赖 [1] - 青霉素类抗生素作为治疗肺炎等疾病的关键药物 本土化生产将提升日本医疗供应链安全性 [1]
日欧要合作完善稀土供应链
日经中文网· 2025-07-18 10:39
日本与欧盟启动"经济版2+2"磋商机制 - 日本与欧盟计划启动由外交和经济部长参加的"经济版2+2"磋商机制,旨在加强经济合作 [1] - 双方已在事务层面达成协议,相关内容将纳入7月23日首脑会谈的成果文件草案 [1] 重要矿物供应链合作 - 双方将围绕稀土等重要矿物的采购开展官民合作,以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1] -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塞茹尔内负责欧盟重要矿物稳定采购计划,正在格陵兰岛及非洲寻找开发机会 [1] - 日本企业可能参与欧盟的重要矿物开发项目,具体合作方案将在今年夏天后汇总 [1] 竞争力联盟关系 - 日本与欧盟将建立"竞争力联盟"关系,共同推进重要矿物供应链的完善 [1] - 磋商框架将新增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塞茹尔内,强化产业战略合作 [1]
员工被扣风险让日企对中国业务变谨慎
日经中文网· 2025-07-17 14:55
日企在华风险与投资趋势 - 安斯泰来制药日本籍员工在华被判实刑 过去10年至少有17名日本人在中国被扣留 其中5人未获释且4人正在服刑[1][2] - 日企采取自保措施包括指导出差人员避免单独行动 彻底清除信息终端上的公司机密 日本外务省更新赴华《安全指南》[1][3] - 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态度从"盲目害怕"转变为"理性警惕" 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升[1] 日企对华直接投资变化 - 2024年日本对华净直接投资额5116亿日元(约247.4亿元人民币) 较3年前下降63% 同期日本全球直接投资增长37%[2] - 2024年秋季调查显示仅33%日企考虑在华扩充或开展新业务 比例为2013年以来最低水平[2] - 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低迷 房地产不景气 失去"世界工厂"吸引力 导致日企投资意愿下降[2] 在华日本人安全状况 - 2024年深圳发生日本人学校男孩遇袭身亡事件 苏州发生日本母子被伤害案件[3] - 在留日本人数量20年来首次低于10万 连续12年下降 居住人数退居全球第三位[3] - 外企员工在华被扣案件频发 包括美国明茨集团5名员工被限制自由2年 三星前员工涉嫌间谍罪被扣[3]
日本6月对美出口额连续3个月下降
日经中文网· 2025-07-17 14:55
日本6月贸易数据核心观点 - 日本6月整体出口额同比减少0.5%至9.1625万亿日元 [1][2] - 对美汽车出口量增长3.4%但出口额下降26.7% [1][2]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对日本汽车行业造成显著影响 [1][2] 分地区贸易表现 美国市场 - 6月对美出口额减少11.4%至1.7071万亿日元 [1] - 1-6月对美贸易顺差4.132万亿日元 同比扩大6.2% [3] - 汽车出口量增长4.4%但出口额下降4.5% [3] 中国市场 - 6月对华出口额减少4.7%至1.5513万亿日元 [1][2] - 有色金属、半导体制造设备、汽车等品类出口额下降 [2] 欧盟市场 - 6月对欧盟出口额增长3.6%达8241亿日元 [2] - 汽车出口额增加带动整体增长 [2] 进出口整体情况 - 6月进口额增长0.2%至9.0095万亿日元 3个月来首次增加 [2] - 1-6月贸易逆差2.2158万亿日元 同比缩小34.2% [2] - 整体出口额增长3.6%至53.3621万亿日元 [2] - 进口额增长1.3%达55.5779万亿日元 [2] 重点行业表现 - 汽车行业呈现"量增价减"特征 厂商采取降价策略应对关税 [2] - 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表现良好 拉动对台湾出口 [2] - 原油进口量下降0.8% 进口额下降11.5% [2]
你不知道的美国(17)哈佛也依赖的大牌说客
日经中文网· 2025-07-17 14:55
游说行业格局变化 - 传统游说手法失效,特朗普政府更注重草根声音和网红意见而非传统游说渠道 [1][11] - 特朗普上任后大量撤换监管高层,企业原有政府人脉网络断裂,迫使企业转向与现政权关系密切的游说公司 [1][8] - 华盛顿游说市场竞争加剧,熟知特朗普政府内幕的说客成为稀缺资源,尤其与白宫核心层保持联系的事务所客户激增 [1][8] 巴拉德合伙人公司案例 - 该公司创始人布莱恩·巴拉德与特朗普、共和党高层及州长有深厚私人关系,其华盛顿办事处2017年设立后业务随政治周期波动 [3] - 2025年第一季度游说收入同比猛增三倍至1400万美元(约20亿日元),客户包括Palantir、迪士尼、三菱商事及日本驻美大使馆 [3][5] - 哈佛大学、日本制铁等因政策压力委托其游说,后者因收购美国钢铁受阻自2024年第三季度持续签约 [6] 游说策略转型 - 直接游说特朗普效果有限,需构建"伤害支持者"等能引发共鸣的叙事,如怀尔斯以码头工人受关税打击为由促成中美关税暂停 [11] - 游说公司通过扩散故事影响政策仍是捷径,但特朗普公开反感被操控,曾因瑞波币事件禁止巴拉德进入白宫西翼 [9][10] 行业影响与趋势 - 特朗普政策对企业收益构成重大风险,企业迫切寻求政策影响力支撑K街游说产业持续繁荣 [12] - 与胜选方关联的游说公司如米勒策略公司、水星公共事务同样受益于政治更替带来的需求激增 [8]
英伟达与中国正实现双赢
日经中文网· 2025-07-17 11:31
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中国链博会开幕式上称赞中国AI发展,称中国的开源AI是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 [1][3] - 英伟达首次参展中国链博会,并决定重启专门面向中国设计的AI芯片供货 [1] - 英伟达展位展出了个人用小型AI计算机等产品,并展示中国企业使用其芯片制造的机器人和驾驶辅助系统 [6] - 英伟达受到中国高度关注,黄仁勋访华消息被中央电视台连日报道 [6] 中国AI及半导体产业发展 - 中国力争成为"AI强国",但先进半导体开发进展仍显迟缓 [1] - 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从2015年的10%提升至2024年的33%,预计2028年超过50% [7] - 中国在5纳米以下尖端半导体领域活动减弱,AI用半导体仍依赖英伟达产品 [7] - 中国在利用英伟达产品的同时,加快自主AI半导体开发和供应链构建 [9] 中美半导体贸易关系 - 美国政府曾将英伟达为中国设计的AI芯片"H20"纳入出口管制 [7] - 黄仁勋游说美国政府,警告限制将加速中国自主开发 [7] - 中美6月达成互相放宽出口限制共识,美方重新允许H20对中国出口 [8] - 黄仁勋表示希望把更先进的芯片引入中国,并会见了中国副总理何立峰 [9] 链博会情况 - 第三届链博会吸引了650多家企业和团体参展,比上届增加约30家 [6] - 海外企业参展比例达35%的历史新高,美国企业参展数量增加15% [6] - 除英伟达外,苹果、特斯拉、高通、美光科技等美国大企业也参展 [6]
比亚迪挑战日本圣域“轻”(下)
日经中文网· 2025-07-17 11:31
商用车业务拓展 - 公司早在2015年通过EV巴士进入商用车领域,截至2024年累计销量超过350辆,位居日本市场份额首位[1][3] - 计划2026年进入日本卡车市场,重点布局轻型EV卡车(Micro Small规格),并强调价格和性能优势[4][5] - 2024年1-5月商用车全球销量同比猛增6倍至27,726辆,增速远超乘用车[5] - 正在日本强化售后服务体系,计划扩展目前仅6个的服务网点,完善EV专用道路救援[5] 日本市场战略 - 将日本视为关键战略市场,认为在汽车厂商云集的日本取得成绩对全球认可至关重要[6] - 选择人口减少的日本市场进攻,部分原因是中国市场过度竞争导致国内增长放缓[5] - 乘用车侧重轻型车布局,商用车侧重卡车,计划2026年推出轻型乘用车[4][5] - 日本车企EV车型不足20款,公司认为存在份额夺取机会[7] 技术积累与竞争优势 - 2005年成立日本法人,2010年收购荻原模具公司吸收日本技术[3] - 在日本轻型车领域的经验可应用于欧洲小型车市场,应对潜在规格变化[6] - 日本二手轻型车在新兴国家受欢迎,未来可能将轻型EV推广至其他市场[7] - 面临日本车企全固态电池研发竞争,该技术可提升安全性和续航[8] 中国市场与全球布局 -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5月将小型EV"海鸥"降价20%至55,800元[5] - 5月销量382,476辆,同比增长15%,但增速较2024年3月的20%以上有所放缓[6] - 正削减中国工厂产能(如停止部分夜班生产),转向海外市场寻求增长[6] - 目前海外认知度较高的市场仅巴西、泰国等有限地区[6] 行业竞争态势 - 日本车企联合开发轻型商用EV(铃木/丰田/大发计划2025年上市)[7] - 本田2024年10月推出首款轻型EV"N-VAN e:",预计2024-2025年销量4,442辆[8] - 安全性能是日本客户关键需求,也是本土车企对抗公司价格优势的主要着力点[7] - 若公司在日本("进口车墓地")成功,趋势可能扩展至全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