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淡水泉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预告丨淡水泉投资2025年年中线上交流会
淡水泉投资· 2025-07-23 16:26
会议信息 - 淡水泉投资将于2025年7月25日周五下午15:30举办年中线上交流会 [6] - 会议仅限淡水泉客户及合作机构参加 需通过理财经理获取邀请码 [1][8] - 参会方式为线上直播 需扫描二维码进入 [6][7] 参会人员 - 主讲人包括淡水泉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赵军及其他投研团队成员 [4] - 投研团队覆盖周期工业组和TMT组 由张庆泽和佟南珂分别负责 [4] 会议内容 - 会议主题为当前市场动态和投资机会的分享与探讨 [6] - 投资者可通过二维码提交问题 公司将选取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交流 [8][9] 参会须知 - 会议邀请码仅限本人使用 禁止公开转发 [8] - 代销渠道客户需通过理财经理获取参会密码 [6][8]
预告丨淡水泉投资2025年年中线上交流会
淡水泉投资· 2025-07-21 18:46
会议信息 - 淡水泉投资将于2025年7月25日周五下午15:30举办年中线上交流会 [6] - 会议仅限淡水泉客户及合作机构参加 需通过理财经理获取邀请码 [1][8] - 参会方式为线上直播 可通过二维码接入 [6][7] 参会人员 - 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赵军将出席分享 [4][6] - 投资管理委员会成员李天参与讨论 [4] - 周期工业组投资经理张庆泽将发言 [4] - TMT组投资经理佟南珂将进行分享 [4] 会议内容 - 聚焦当前市场动态分析 [6] - 探讨潜在投资机会 [6] - 接受投资者问题征集 通过二维码提交 [8][9] 参会须知 - 代销渠道客户需联系理财经理获取密码 [6] - 邀请码禁止公开转发 [8] - 会议不对外公开 仅限持有人及合作方参与 [10]
中国如何打造世界“多巴胺工厂”
淡水泉投资· 2025-07-15 21:59
新消费出海迅猛发展 - 中国短剧平台公司ReelShort和DramaBox的海外APP在2025年一季度收入分别增长31%和29%,达到1.3亿美元和1.2亿美元,包揽海外短剧应用收入榜冠亚军 [3] - 2025年6月,33个中国厂商入围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榜前100名,合计收入17.6亿美元,占全球前100家手游发行商收入的33% [6] - 某款出海为主的策略游戏在北美、欧洲、澳洲等重要市场的iPhone畅销游戏排行榜中位列第一,创新融合玩法成功平衡获客成本与用户价值 [8] 全球多巴胺消费与碎片化娱乐 - 短剧、游戏、潮玩等产品通过即时满足感和多巴胺奖赏系统设计,满足用户情感需求,被称为"多巴胺出海" [10] - 全球动荡环境下,情绪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无内容IP潮玩和治愈系毛绒玩具逆势畅销 [12] - 移动互联网深化推动娱乐碎片化,中国超10亿用户基数催生UGC/PUGC模式,短剧、小游戏等轻量化内容成为主流 [15] 多巴胺产品的形成机制 - 短剧通过"短平快"设计(单集5-15分钟,每分钟反转)触发多巴胺分泌,形成成瘾循环 [20] - 企业采用A/B测试和数据驱动策略优化内容,如对比付费节点位置对用户行为的影响 [20] - 竖屏短剧采用广告变现模式降低用户门槛,中国短剧产业3年内完成内容格局重塑并加速出海 [20] 从小众消费到工业化大生意 - 中国创意人才储备优势显著:每年艺考生超百万,设计类毕业生新增约40万 [23] - 潮玩企业通过全产业链直营IP商业化平台实现10倍增长,覆盖IP孵化至用户运营全链路 [23] - 中国企业将非标艺术转化为标准化工业品,完成"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跃升 [25] 行业变革与全球影响 - 中国"多巴胺产品"成为新全球文化符号,重构内容产业规则 [25] - 供应链优势+创新运营模式+IP生态,推动情感消费品全球化 [25] - 短剧爽感、游戏成就感、潮玩治愈感构成新型"情感消费品"矩阵 [25]
中国新能源汽车:从电动化领跑,到智驾定义新未来
淡水泉投资· 2025-07-08 17:10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从2012年1.3万辆爆发式增长至2024年千万辆级别,渗透率超50% [1] -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登顶全球,某中国电动车品牌2025年5月在欧洲单品牌销量首次超越特斯拉 [2] - 本土品牌销量从2020年680万辆增至2024年1490万辆(增幅逾一倍),国际品牌同期从1250万辆萎缩至800万辆,市场份额实现历史性逆转 [5] 产业链与竞争优势 - 中国占据全球超三分之二动力电池制造份额,正极/负极材料及电池制造环节主导70%以上市场 [14] - 电动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显著:电费为油费五分之一,维保成本仅为燃油车三分之一 [8] - 自主品牌通过智能化与电动化技术打造高端爆款车型,同级别德系豪华品牌(BBA)被迫大幅降价应对市场份额流失 [10] 市场分化与竞争格局 - 行业平均售价连续三年下滑:2023年-0.1%、2024年-8.3%、2025年1-5月-6.4%,价格战短期内难以平息 [15] - 低端市场(15万元以下)供需失衡导致"增量不增利",高端市场(30万元以上)占行业20%销量却贡献50%利润,利润池超2000亿元 [15] - 2025年1-5月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场市占率43%,新能源渗透率37.1%,BBA产品真空期提供替代窗口 [15] - 中国品牌2025年一季度在欧洲销量同比增78%至14.8万辆,市场份额从2.5%跃升至4.5% [15] 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 当前批量智能车型已接近L3级能力,封闭场景L4级商业化落地,开放道路L4预计2030年实现 [21] - 城区NOA渗透率从预期2025年1%跃升至实际接近10%,技术进展超预期 [26] - 头部企业构建"芯片-硬件-算法"全栈自研体系,二、三线企业核心芯片依赖外部采购 [30] - 智能驾驶软件订阅模式展现高毛利潜力,智驾功能正下沉至10万级市场引发行业军备竞赛 [23][24] 行业转型方向 - 汽车产业从燃油时代机械工业转向新能源电化学,再向智能时代电子产业演进 [36] - 智能化比拼需融合AI、大数据、芯片等技术,软硬件一体能力成为新门槛 [36] - 中国车企通过技术结合用户需求实现"换道超车",未来将向全球输出"中国方案" [37]
淡水泉月度观点丨2025年6月
淡水泉投资· 2025-07-01 15:07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未包含具体的行业或公司分析信息,仅涉及格式性提示和获取渠道说明。因此无法提取实质性投资观点或数据。建议提供包含具体行业/公司研究内容的完整文章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2][3]
香港回归纪念日特辑:“超级联系人”的金融图谱
淡水泉投资· 2025-07-01 15:07
香港金融发展历史与现状 - 香港金融基因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外资银行进入 1997年回归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空前发展[1][3] - 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香港位列全球第三 亚太第一 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领先新加坡[6] 香港资本市场实力 - 截至2025年5月港股市值达40.9万亿港元居全球前列 IPO融资规模超600亿港元居全球第一[6] - 2014-2024年11年间港股IPO累计募资规模持续位居世界首位[6] - 香港资产管理规模超30万亿港元 私募基金管理规模2300亿美元列亚洲第二[7] - 香港为亚洲最大对冲基金中心 拥有超2700家家族办公室 其中过半管理资产超5000万美元[7] 互联互通机制进展 - 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十余年境外投资者在岸股票持仓增长超5倍达3万亿人民币 75%通过股票通持有[10] - 2024年沪深股通日均成交1501亿人民币(占内地市场6%) 港股通日均成交482亿港元(占香港市场18%) 较2014年开通首月分别增长25倍和51倍[10] - 2025年6月上线跨境支付通实现两地居民实时免手续费跨境汇款[10] - 香港处理全球70%以上离岸人民币支付 人民币存款余额超1万亿元[13] 港股市场三维结构 - 港股2600余家上市公司分为本地股(130家/5%数量/9%市值) 中资股(1200家/47%数量/70%市值) 国际股(1275家/21%市值)[15][17][22] - 中资股细分为红筹股(171家/6%数量/15%市值) H股(384家/15%数量/20%市值) 民企股(684家/35%市值)[20][21] - 中资股使港股行业分布更均衡 补充工业 材料 信息技术 医疗保健等领域[19] 金融创新与未来规划 - 2025年8月实施《稳定币条例》强化数字资产创新枢纽地位 促进数字支付互通[26] - 吸引中东主权基金投资 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预计带来240亿港元资金[26] -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包括扩大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 衔接ISSB准则 实施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新规[28] 港股市场吸引力 - 港股存在A股稀缺的优质高ROE公司(如互联网 科技) 叠加优质A股公司赴港双重上市及内地投资者参与 市场吸引力提升[27]
读书 | 投资的边界:驾驭可控之事
淡水泉投资· 2025-06-25 07:58
书籍核心观点 - 该书采用逆向思维,聚焦投资中应避免的错误想法、数字误判和行为偏差,帮助投资者明确能力边界并坚持可控范围[1] - 核心方法论包括:重构信息筛选体系、克服分母盲区、避免择时陷阱、识别行为偏差、区分可控与不可控因素[4][7][9][17][19] 作者背景 - 巴里·里索尔茨为美国资深投资专家,拥有30年从业经验,创立Ritholtz财富管理公司并任首席投资官[3] - 其主持的彭博电台节目《商业大师》及财经专栏在业内具有影响力[3] 信息管理策略 - 建议建立"全明星"信息来源名单,筛选标准为:长期可验证的业绩记录、承认错误的坦诚态度[4] - 具体推荐名单包括:经济学家比尔·麦克布莱德(房地产本质分析)、摩根·豪泽尔(行为金融见解)、托斯顿·斯洛克(宏观经济洞察)等[5][11] - 需通过"信息减法"过滤噪音(如社交媒体碎片信息),再通过"信息加法"强化有效信号[4] 数字认知误区 - 警惕"分母盲区":道指跌300点仅相当于42000点基准的0.7%跌幅,公司裁员2000人占10万人员工总数的2%[7] - 历史数据经验局限性:市场择时涉及复杂行为因素,标普500在2015-2023年间上涨156%但专业投资人仍连续7次误判崩盘[10] 行为偏差应对 - 重点防范证实性偏差:强制阅读对立观点,采用模拟法庭式思维训练评估正反论据[17] - 其他常见偏差包括从众心理、策略执行不彻底等,可参考《思考,快与慢》《金钱心理学》等经典著作[15] 可控与不可控因素 | 可控领域 | 不可控领域 | |---------|-----------| | 资产配置组合(如股票/债券比例) | 美联储利率政策 | | 信息接收筛选(如关闭财经头条推送) | 地缘政治冲突 | | 交易纪律执行(如止损规则) | 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波动 | | 职业选择与持续学习 | 大众恐慌情绪传导 | [19][20] 长期投资建议 - 择时三问:能否系统化高抛低吸、暴跌后是否敢加仓、是否具备逆势操作纪律[12] - 实证显示长期持有优于择时,案例中投资者2020年降股票仓位至60%后错过后续5年上涨[10][14]
外资投行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和股票市场
淡水泉投资· 2025-06-16 21:01
外资投行对中国市场的观点变化 - 2025年下半年外资投行关注中国经济回升态势、中美关系及股票市场配置价值,相较于年初更多提及海外投资人情绪回暖 [1] - 全球多头投资人对中国股票配置较MSCI新兴市场基准低配2.4个百分点,显示增配空间 [4] 中国股票市场结构性改善 - 2024年下半年以来ROE触底回升与科技新势力崛起驱动市场复苏,头部企业通过回购股票、加杠杆等措施实现ROE修复与估值上移 [4] - AI、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突破带来新机会,得益于工程师储备、电商生态及政策支持 [4] - 海外投资人关注AI、科技及新消费主题,部分因研究不足存在"错失中国技术发展机遇"担忧 [6] 外资关注的三大热点话题 国内经济回升态势 - 经济全面回升仍存挑战,需观察财政政策发力时点、出口韧性、房地产企稳及中美关税演进 [9][10] - 政策观察窗口包括7月底政治局会议、秋季"十五五"规划建议及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0] 中美关系影响 - 4月关税摩擦引发外资外流,近期联合声明与伦敦贸易谈判缓解紧张局势 [12] A股与港股分化 - 港股表现优于A股因行业构成差异(港股集中互联网/科技等高ROE行业)及南向资金涌入 [12] - 港股吸引力的另一原因是优质A股公司双重上市及AI/新消费公司集中 [12] 投资策略共识 - 结构性改善背景下,机构倾向均衡配置与精选个股机会 [15]
新消费:当情绪价值成为“刚需”
淡水泉投资· 2025-06-11 20:57
新消费行业趋势 - 经济发展推动消费从"生存需求"向"心情滋养"转变 201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 城镇化红利带来的商品量增时代结束 消费者更注重情感满足和自我实现 [4] - 95后成为消费主力 年均消费规模达8-9万亿元 占电商平台年货节近50%销售额 消费特征表现为悦己大于从众、体验至上、质价比优先 [5] - 社会结构"原子化"催生情感消费 流动人口达3 76亿 手办潮玩、宠物、健身等填补情感真空 智能消费电子和外卖适配小型化家庭场景 [5] 品牌力重构 - 品牌力形成依赖产品力积累和渠道力覆盖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二者权重发生重构 信息平权压缩纯渠道价值 [10] - 流量红利转向内容红利 优质产品力通过KOC和UGC实现低成本高效传播 DTC模式下强产品力品牌能突破流量瓶颈 [12] - 国货自信提升 品牌不合理溢价被祛魅 互联网和外资品牌人才外溢为新品牌提供养分 [12] 情绪消费崛起 - 情绪消费从"可选"变为"必选" 演唱会GMV从2019年120亿增长至2024年450亿 增幅近4倍 Kidult心理推动需求旺盛 [15] - 情绪消费资产具备成长稀缺性 受经济周期影响小 业务模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能规避地缘政治风险 [18] - 新消费赛道多为结构性增长的小规模领域 产品力驱动的破圈带来非线性增长机会 但破圈契机可遇不可求 [16] 行业挑战 - 新消费依赖消费者热爱 表现为强消费意愿、低获客成本、高复购率和高溢价能力 但热爱非商业永续保证 [19] - 资本热潮退去后 需将产品淬炼为艺术品、用户转化为信徒、文化沉淀为基因 才能从现象级爆发进化为时代级符号 [19]
世界环境日特辑|淡水泉:解码气候风险时代的投资必修课与可持续实践
淡水泉投资· 2025-06-04 15:43
气候风险对全球经济与投资的影响 - 气候风险已从边缘议题升级为全球经济与投资领域的核心命题,重构产业格局与资本流向 [4] - 物理风险包括极端天气事件及长期趋势对经济社会的直接冲击,如欧洲2024年因热浪导致180亿欧元直接经济损失 [6] - 转型风险源于低碳经济转型中的政策、技术、市场与观念变革,例如荷兰法院强制能源企业十年减排45% [7] 巴黎协定目标与全球现状 - 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约1.55℃,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10] - 若不立即采取更有力减排措施,全球气温可能在2030年代初期突破1.5℃的控温目标 [10] - 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2024年加州山火和2022年欧洲"500年一遇"高温 [10] 气候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 气候风险已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定价因子,物理风险推高信贷风险,转型风险导致高碳资产估值缩水 [13] - 投资者风险偏好转向低碳领域,资金再配置行为加剧市场不稳定 [13] 全球政策与产业变革 - 中国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规模居全球首位 [14]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拨款3690亿美元投向能源安全与气候领域 [14]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于2023年生效,覆盖钢铁、水泥等高碳产品 [14] -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首次超过化石能源,欧洲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45% [16] 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沪深交易所完善ESG信息披露规则,香港联交所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气候风险评估 [19] - 欧盟CBAM对钢铁、铝业等行业征收碳关税,可能增加企业成本 [19] - 国际ESG评级体系收紧,头部企业因气候评分偏低面临融资成本上升 [19] 资产管理机构的战略调整 - 气候风险加剧资产定价不确定性,物理风险可能导致基础设施类资产减值 [21] - 低碳转型打开战略机遇,如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绿色交通等领域 [21] - 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提供系统性方法论,强化气候风险管理 [22] 淡水泉的气候风险管理实践 - 将ESG评级数据、碳排放数据整合进内部投研平台,定期监控投资组合碳足迹 [25] - 与上市公司交流气候风险议题,关注绿色技术研发与供应链低碳化 [25] - 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及中国气候联合参与平台(CCEI),推动可持续投资生态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