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
搜索文档
零跑汽车,33.6GWh动力电池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DT新材料】 获悉,10月20日,浙江省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武义分局就" 中凌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做出审批公示,由中凌新能源科技(浙江)有 限公司投建。 项目总投资750000万元,计划建成动力电池系统年产能33.6GWh的生产线规模。 资料显示, 中凌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简称"中凌新能源")成立于2025年8月,法定代表人为何凡,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 推广服务;电池制造、销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零跑汽车 与 中创新航 为中凌新能源的两大股东,分别持股49%、51%。 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主营智能电动乘用车及车联网解决方案。2025年前9个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39.6万辆,同比增长129%,年度目标完成率达79.1%,稳居 造车新势力榜首。 据了解,中创新航与零跑汽车展开合作可以追溯到2021年 。当年中创新航成为零跑汽车的动力电池主力供应商,零跑C11车型的动力电池便由中创新航独供。 除在中创新航与零跑汽车之外,已有很多"整车厂+电池厂"深度绑定的案例。 即使从造车新势力看,近期,理想汽车也与欣旺达动力合资成立了"山东理想汽车电 ...
大涨199%!千亿半导体材料龙头,上市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西安奕材分别实现营收10.55亿元、14.74亿元、21.21亿元及19.33亿元,净亏损分别为5.33亿 元、6.83亿元、7.38亿元及5.58亿元。 不仅如此, 今年5月30日,奕斯伟旗下孵化的另一家估值350亿元的超级独角兽 奕斯伟计算 ,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材料馆 N1 Hall, Carbon Materials for Semiconductor 材料:高纯气体、高纯石墨、晶种、金属粉、结合剂和黏结剂等 制品: 金刚石单/多晶、金刚石微粉及磨料、金刚线、金刚石薄膜和厚膜、化合物半 导体、类金刚石薄膜、立方氮化硼及其微粉、PDC、PCD、PCBN、热沉片、超硬刀 具、培育钻石等 生产设备: MPCVD设备、HPHT设备、微波设备、氢气发生器与纯化设备、流体控制 器、红外测温设备、激光器、光刻设备、研磨机、抛光机、激光切割/加工设备、离 子注入设备、键合设备、镀膜设备、刻蚀设备、磨床、磨削中心、珩磨机、精研机、 磨削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机床及零配件、真空腔体和真空泵、软件等 分析仪器: XRD、SEM、EDS、AFM、TEM、FIB、拉曼光谱仪 ...
Carbontech 2025应用端大会重磅嘉宾集结,覆盖半导体、航空航天、风光氢、电池储能等多领域应用场景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大会概况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Carbontech2025将于2025年12月9-1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2] - 大会主题为“材料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旨在搭建覆盖碳材料全产业链的高端交流与合作平台 [2] - 大会由一场开幕式、三大主题会议及七大特色活动组成,聚焦材料制备、装备技术、产品应用等热门议题 [3] 展馆与主题会议设置 - N1半导体碳材料馆聚焦金刚石及超硬材料在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及高端加工中的产业化应用 [2] - N2能源与装备碳材料馆集中展示碳材料在风电、空天、汽车、储氢及电池等战略性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 [2] - 同期举办应用端大会,深入探讨碳材料在超精密加工、半导体、培育钻石、eVTOL、智能机器人等方向的创新发展 [2] 2025金刚石年会 - 年会主题为“让更多金刚石应用被看到”,重点探讨金刚石在超精密加工、高功率散热、量子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5] - 核心议题包括金刚石全场景应用拓展、超精密加工与制造、金刚石材料的制备以及培育钻石 [6][7] - 演讲嘉宾来自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及元素六等企业 [9][10][11][13][15][18][19] 2025碳纤维高端装备制造大会 - 大会主题为“创新应用打破国内碳纤维行业‘内卷’格局”,重点探讨碳纤维市场现状及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的趋势 [32] - 核心议题包括宏观行业分析、航空航天前沿应用、汽车工业绿色转型及能源基石可持续发展 [32] - 演讲嘉宾来自山东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及长盛科技、治实合金等企业 [33][34][35][36] 2025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大会 - 大会主题为“破界新材料 定义新电池 引领新周期”,旨在推动新能源碳材料技术瓶颈突破及电池应用场景多元化 [38] - 核心议题涵盖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等新能源碳材料,以及动力、储能、eVTOL、具身机器人等先进电池 [39] - 参与机构包括江苏海四达电源、孚能科技、瑞浦兰钧能源、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等企业及多所高校 [43][47][50][51] 同期活动与参与权益 - 大会特设新品发布、科研成果展示、供需对接、用户端巡馆及培育钻石看货会等同期活动 [4][55][56] - 企业或科研代表提前注册费用为人民币1200元/人,现场注册为3000元/人 [57] - 入围展示者可获得Carbontech全媒体矩阵免费宣传、免费参会权益(限2人)及证书 [62] 组织机构与支持 - 大会由DT新材料主办,中国超硬材料网联合主办,并获得CVD Diamond Film Group、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等数十家单位支持 [53] - 合作媒体包括DT新材料、DT先进电池、中国超硬材料网、复材应用技术网等多家行业媒体 [54]
万吨纤维素乙醇项目签约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合作概述 - 河南骐业科技与武汉睿嘉康生物科技于10月22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玉米芯三素分离制备万吨纤维素乙醇示范项目”[2] - 合作旨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示范工厂,共同开拓全国乃至海外纤维素乙醇市场,为中国生物制造提供全新的低碳生产方案[4] - 双方合作是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强强联合,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耦合合成生物与非粮生物制造,提供非粮生物基低碳产品[5] 骐业科技核心优势 - 公司已掌握以秸秆等非粮生物质糖化的关键技术,并应用低浓度产物高效提纯浓缩工艺提高非粮结晶葡萄糖得率[6] - 公司已成为全球首家能够批量生产非粮结晶葡萄糖的生物制造企业,并已建成全球首条千吨级非粮结晶葡萄糖生产线[6]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秸秆糖(非粮工业级液体纤维素葡萄糖、非粮工业级纤维素葡萄糖)、木质素以及纤维素乙醇[7] 武汉睿嘉康核心优势 - 公司攻克了非粮原料生产大宗平台化合物缺乏高产稳产工业菌株及高效改造工具的痛点[8] - 公司开发了全球首个运动发酵单胞菌高效循环基因编辑工具,可大大减少改造时间约60%,并构建了一系列高产稳产乙醇、乳酸等平台化合物的工业菌株[8] - 公司构建了“1NNN”非粮大宗醇酸生产技术平台,解决了国内乳酸产能过剩但高光纯乳酸依赖进口的“卡脖子”痛点[8] - 公司已完成D-乳酸千吨级、生物基乙醇万吨级示范生产,正在全速推进万吨级非粮生物智造生产线建设[9] 行业活动与展望 - DT新材料联合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将于2025年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10] - 论坛将聚焦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质基化学品和材料、生物质能等重要技术和产业化经验,推动非粮生物质大规模应用[10]
第一波嘉宾剧透!张立群教授领衔,金发科技、固特异、延锋、霍尼韦尔、利安德巴赛尔、恒逸石化..........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大会核心概况 - 第三届高分子循环再利用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1-13日在浙江宁波召开,聚焦政策趋势、化学与物理回收技术、循环材料高值化应用及动态可持续高分子等议题 [3] - 高分子循环利用是缓解全球资源紧缺与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多国已出台强制使用再生高分子的政策法规,新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该产业战略地位提升 [3] - 大会旨在汇聚国际领先企业、专家学者、政府、资本等各方,共同探讨产业路径、技术突破及在法规与“内卷”中脱颖而出的策略 [3] 组织机构与核心嘉宾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大会主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担任 [5] - 执行主席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小青,顾问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彦峰 [5] - 参会嘉宾包括来自金发科技、霍尼韦尔、利安德巴赛尔、延锋汽车、固特异、恒逸石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Nova研究所、科茂环境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及负责人 [6][7][8][10][12][13][14][15][16][17][18][19] 技术路径与产业动态 - **化学回收技术**:霍尼韦尔UpCycle工艺技术生产的再生塑料可减少57%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有望处理高达90%的塑料废品 [10];利安德巴赛尔推出MoReTec技术将废塑料转化为热解油和气体用于生产新塑料 [12];科茂环境实现废塑料分子级循环利用,转化为热解油及丙乙烯、苯类单体 [19];KBR公司利用超临界水切割塑料分子碳键以回收多元化混合塑料 [20] - **物理与生物回收技术**:金发科技专注于溶剂选择性溶解回收技术及尼龙回收 [8][9];源天生物构建酶法再生PET和尼龙6技术矩阵 [21];惠州立拓展示化学循环再造聚丙烯(Reborn-PP)工艺 [25] - **回收材料应用案例**:延锋汽车已量产应用循环再生材料于汽车内饰件 [13];固特异制定了到2030年推出100%可持续材料轮胎的企业战略 [14];陆海环保构建了“政府+企业+居民”的一体化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塑料高值化利用 [22] 大会核心议题与亮点 - **政策与市场分析**:专题一将解读全球塑料循环政策与中国“十五五”规划,分析欧洲、东南亚等市场需求及产业链减碳案例 [28][31][33] - **先进回收技术**:专题二将探讨热裂解、催化裂解、超临界水裂解、生物酶解等多种化学、物理及生物回收技术,并分享可商业化落地的大规模工程案例 [28][32][34][35] - **高值化应用领域**:专题三将聚焦再生高分子在汽车、家电、纺织、包装、风机叶片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解读欧洲新法规及品牌商监管豁免机制 [28][36] - **前沿科学论坛**:同期举办动态高分子论坛,探讨通过可逆化学键实现材料自修复与循环利用的技术 [29][37];青年科学家论坛将展示光催化、电催化、酶催化等原始创新技术 [38][39]
东丽签约韩国现代,聚焦未来出行碳纤维技术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合作概述 - 日本东丽与现代汽车集团于10月27日签约,共同开发未来移动出行所需的先进材料和零部件,并探索技术创新与制定行业新标准[2] - 合作始于2024年4月,双方签署战略协议共同开发用于提升电动汽车性能与安全性的碳纤维增强塑料等先进材料,经过一年多交流取得首个实质性成果[3] 合作内容与分工 - 合作涵盖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研发、生产到商业化全价值链,开发对象包括高性能车辆、月球探测车及机器人等特殊用途交通工具[2] - 现代汽车集团负责先进材料与零部件的整车级设计、性能评估及适用性验证[2] - 东丽集团凭借碳纤维技术优势,通过其全球子公司网络专注于中间材料及模压产品的开发与生产[2] 产能保障 - 韩国东丽先进材料公司正在庆北龟尾建设第四条碳纤维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将从目前的4700吨提升至8000吨,为合作项目提供产能保障[2] 碳材料应用领域 - 应用端包括汽车工业、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风电叶片、氢储运、回收领域用碳材料制品;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导电散热、催化吸附领域[5] - 材料端包括碳纤维、预制体、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碳(陶)复合材料等;硅碳、硬碳、电容炭、多孔炭、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5] - 具体应用场景包括航空航天eVTOL、压力容器、制动系统、锂电/钠电、光伏热场、风电叶片[6] 行业活动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展览会(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arbon Materials Conference & Exposition)将举行[8] - 会议议题涵盖新能源碳材料(如多孔炭/硬碳)、金刚石全场景应用、战略前沿(如航空航天)、绿色转型(如汽车工业)等[9]
新能源材料独角兽,再获1.2亿投资
DT新材料· 2025-10-27 22:37
公司融资与上市进展 - 公司近期完成C++轮融资交割,获得约1.2亿元人民币投资,由老股东北汽产投领投,并引入多家新投资机构,部分老股东追加投资[2] - 公司已完成总计10轮融资,参与方包括众多知名产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人[3] - 公司已于今年6月正式发布科创板IPO辅导备案报告,启动上市进程[3] 公司业务与产品概况 - 公司开发的全氟离子膜产品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钒电池、电解水制氢等多个领域[4] - 公司产品已出口至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等多个发达国家[4] - 公司为国内钒电池行业提供了90%以上的国产全氟离子膜产品[4] - 公司是国内液流储能行业用质子交换膜出货交付金额第一的企业,也是国产全氟磺酸质子膜近三年累计出货数量和累计销售收入国内第一的企业[4] 公司结构与关联企业 - 公司对外成立了4家子公司,并参投了2家专注于氢能及新能源相关领域的公司[4]
年度盛会!10大主题 120+专家报告公布!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
DT新材料· 2025-10-27 22:37
行业发展趋势与驱动力 - 电子技术快速更迭推动芯片、器件及电子设备向微型化、高性能化、集成化及多功能方向发展,功率密度和发热量急剧攀升 [2] - 消费电子、5G、XR、人工智能、电力电子、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动力电池、储能/热、节能环保、工业4.0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对高效热管理材料技术和解决方案提出高标准要求 [2] - 热管理技术是保证终端产品效率、可靠性、安全性、耐用性和持续稳定性的关键 [2] 2025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概览 - 大会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主题为“融合·创新 | 传递多一点” [3] - 会议规模预期超过2000人,汇聚350余家展商,展出面积达2万平方米 [3] - 内容涵盖热管理行业的科学前沿、功能材料、技术应用和工程方案等多个领域,包括20余场多维度同期活动 [3] - 大会紧密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数字经济、汽车、智慧网联、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产业集群 [2] 学术研究与科学前沿 - 非互易传热/热二极管与固态制冷等基础科学研究是前沿方向 [5] - 研究覆盖多尺度下导热材料的性能调控、低维系统中声子输运和热传导、微纳尺度导热与声子新物理等科学问题 [5][6][7] - 人工智能开始赋能热管理材料设计研究,显示技术融合趋势 [7] 热界面材料技术进展 - 液态金属芯片散热技术是重点研究方向 [8] - 研究聚焦于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的微纳导热机理、调控与应用 [8][9] - 开发适用于多场景热管理需求的系列热界面材料,并研究其粘结与界面热阻关联关系 [8][9] - 自愈性柔性热界面材料、高性能金属导热界面材料等技术是开发热点 [9] 导热与碳基复合材料 - 高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是重点,包括各向异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宏量制备 [10] - 碳基材料如金刚石、石墨烯在热管理中作用关键,CVD金刚石可为射频器件热管理带来变革 [10][11] - 研究方向涵盖金刚石碳化硅复合材料制备、铜/金刚石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调控等 [10][11] 热设计与仿真技术 - 针对消费电子领域,研究超薄柔性聚合物均热板、基于增材制造的高性能液流散热等关键技术 [11] - 关注高功耗芯片精细化热设计、终端散热外设设计方案等工程问题 [11][12] - 微流体技术如压电微泵在热管理场景中的应用探索已具备25年技术积淀 [12] 芯片与电子器件热管理 - 功率器件的近结主动热管理、先进封装材料是研究重点 [12] - 针对三维集成芯片的热感知设计方法、异质集成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电热特性与协同设计是突破热瓶颈的关键 [12][13] - 研究嵌入式微通道散热器效能提升方案以应对高热流密度挑战 [13] 液冷技术与数据中心热管理 - 后摩尔时代下芯片级液冷技术发展趋势是焦点议题 [13] - 喷雾冷却、微通道等内嵌微流高效散热技术用于解决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 [13] - 全栈液冷方案、风液融合技术正助力绿色AIDC建设 [13][14] - 区块链赋能液冷数据中心、智算中心液冷与热回收技术等创新方案涌现 [14] 电池热管理解决方案 - 研究基于环保制冷剂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高比能快充电池的热传感与热调控 [15] - 动力及储能电池热管理材料和技术持续进展,气凝胶绝热材料在电池热失控防护中应用必要性凸显 [15][16] - 液态金属微胶囊化、仿真技术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展望是重点方向 [16][17] - 高效传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探讨以及储能和充电设备的散热设计是产业化应用热点 [16][17]
金发科技,又大涨58%!
DT新材料· 2025-10-27 22:3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约496.16亿元,同比增长2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65亿元,同比增长55.86% [2]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9.8亿元,同比增长5.04%;净利润4.79亿元,同比增长58.04% [2] - 第三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9.55%,前三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1.99% [3]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为产品结构优化、海外业务强劲增长以及新材料业务销量和毛利快速增长 [2] 分业务板块业绩 - 第三季度改性塑料产品营收91.3亿元,绿色石化产品营收31.29亿元,新材料产品营收10.78亿元 [3] - 第三季度改性塑料产品销量71.01万吨,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销量7.19万吨 [4] - 第三季度PP树脂销量22.02万吨,ABS树脂销量8.84万吨,丙烯销量9.48万吨 [4] - 第三季度生物降解塑料销量5.86万吨,特种工程塑料销量0.92万吨 [4] - 第三季度改性塑料产品和绿色石化产品平均售价同比分别下滑7.05%和9.24%,新材料产品平均售价同比增长1.3% [5]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公司实现高性能无卤阻燃PA材料量产,并开发出生物基低碳无卤阻燃PPA材料成功替代传统辐照交联尼龙 [8] - 开发高耐冷媒长碳链聚酰胺产品打破垄断,实现批量应用;开发耐电子氟化液无卤阻燃半芳香聚酰胺及新一代低介电LCP,应用于浸没式冷却服务器和AI服务器 [8] - 研发电解水制氢用聚芳醚砜实现批量使用;已建成100万㎡/年LCP薄膜生产线,正在高频柔性线路板领域验证推广 [8] - 纤维级LCP树脂已实现批量供应;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动力电池、无人机等领域开拓低空经济头部客户 [8] 产能布局与产业扩张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特种工程塑料总产能接近3.4万吨/年,包括年产2.1万吨高温尼龙、0.6万吨LCP、0.66万吨PPSU及少量PEEK [9] - 4万吨/年透明聚酰胺及聚酰胺弹性体项目首期8000吨产能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投产;千吨级聚酰亚胺项目计划在2025年底投产 [9] - 公司已启动5万吨/年特种工程塑料共混改性工厂建设,首期1.5万吨产能预计于2026年第二季度投产 [9] - 在塑料回收方面,公司打通分选-清洁-再利用三大关键环节,相关技术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9] 战略合作与市场拓展 - 公司与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热门机器人厂商展开材料合作开发,部分客户已实现批量供货 [7] - 为摩尔线程供应聚醚醚酮(PEEK)材料用于GPU散热模块,并与摩尔线程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聚焦散热材料研发 [7] - 公司全球改性塑料销售正在冲刺300万吨目标,股价年内迄今涨幅达135.79%,截至10月27日总市值达531.8亿元 [6] - 广州农商银行与公司签署15亿元授信协议,为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及企业运营提供资金支持 [9]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全球扩张,为上游材料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增量市场 [9] - 公司产品在汽车、电子电工及新能源等高增长领域实现销量与毛利同步增长 [2] - 特种工程塑料持续扩大在高频通信、AI设备等高端应用市场份额 [2] - 生物降解塑料在工业级增材制造与高端食品包装等领域应用瓶颈实现突破 [2]
LG化学,推出尖端半导体封装新材料
DT新材料· 2025-10-27 22:37
随着集成电路(IC)基板尺寸不断增大、特征尺寸持续缩小,热膨胀差异导致 的开裂风险显著增加。 传统液态 PID 在大型基板上难以实现双面均匀 性,为此,LG化学 还研发出薄膜型 PID ,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DT新材料】 获悉,近日, LG 化学 宣布开发出尖端半导体封装核心材料—液态 PID(Photo Imageable Dielectric) ,正式布局人工智能和高性能 半导体市场。 PID 作为感光绝缘材料,用在半导体芯片和基板之间建立微电路并形成传输电信号通道, 是在先进封装工艺中提高电路精密度、增强半导体性能与可 靠性的核心材料。 随着高性能半导体对于高精密电路的需求不断攀升, PID 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LG 化学的液态 PID 具备高分辨率、低温亦可稳定固化、兼具低收缩 和低吸收率的特性,有效提高了工艺稳定性。此外,该产品不含 PFAS(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 ) 、 NMP 和甲苯等物质,更符合环境相关法规要求。 1 2025.09.29 新闻稿 LG化学开发出高分辨率PID材料,正式布局新一 代半导体封装市场 く 1/1 > 材料馆 N1 Hall, Carbon Materia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