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
搜索文档
中国制造再创辉煌!四川中旺中标全球最大同向双螺杆挤压造粒机组项目
DT新材料· 2025-10-30 00:05
历史性突破 - 四川中旺科技中标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FDPE项目,标志着中国在大型石化双螺杆挤压造粒机组领域实现全球首创和历史性突破[2] - 公司凭借30年技术沉淀,填补国内空白并创造全球最大石化同向双螺杆挤压造粒机组世界纪录,实现从技术"跟跑"到"领跑"的转变[2] - 该突破打破欧美企业长达数十年的市场垄断,证明中国制造具备全球竞争力[2] 技术参数与创新 - 全球最大同向双螺杆直径达486mm,脱挥挤压造粒产量达40吨/小时,设计最大处理能力可达48吨/小时[2][3] - 采用多级气提脱挥表面更新工艺,实现高效脱挥,产品质量达国际顶尖水平,可兼容FDPE/POE/EPDM高端茂金属产品[3] - 集成国产化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精准控制和远程监控,能耗指标优于国际标准[3] - 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完全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3] 产业意义与经济效益 -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降低企业采购和维护成本,提升中国石油石化产业供应链安全[10] - 项目落地兰州新区联合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十套大型机组,年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超200亿元[6] - 促进国内配套零部件和材料产业发展,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效应[6][10] 研发与战略布局 - 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10%以上投入研发,组建80余人专业团队,与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10] - 计划未来三到五年内推出560mm机组,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先优势[13] - 加快国际化布局,目标到2030年海外市场销售占比达40%以上,成为全球领军企业[13] 行业影响与认可 - 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价此为行业"两弹一星"时刻,彰显里程碑意义[8] - 中国塑机协会指出该成就将重新洗牌全球挤压造粒竞争格局[11] - 中国石油专家认可公司从3000吨级到30万吨级机组的技术跨越,实至名归成为全球第一同向双螺杆挤压机制造企业[11]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技术至更多高端石化新材料生产线[14] - 通过技术优势和人才培养,推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14] - 公司定位为支撑国家工业基础的"隐形冠军",助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9][14]
议程首发!第四届绿色复合材料论坛(11月30日,杭州)
DT新材料· 2025-10-30 00:05
论坛概况 - 论坛主题为“绿色复合,创新未来”,聚焦纤维与树脂、复合技术、下游应用三大内容,旨在推动复合材料产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转型 [2] - 论坛将于11月30日在浙江杭州举办,包含主论坛、三个专题专场及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等特色活动 [2][7] 组织架构 - 主办单位为DT新材料,论坛主席由宁波诺丁汉大学教授、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益小苏担任 [3][4] - 论坛执行主席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小青,以及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张兴宏共同担任 [5] - 合作企业包括世界顶尖热分析仪器生产企业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及生物质粉体处理解决方案龙头企业山东埃尔派粉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 核心议题与演讲 - 议题覆盖绿色复合材料全球研究趋势、生物基树脂合成与改性、天然纤维处理与应用、产业政策与市场趋势、碳纤维回收再利用等前沿领域 [8][9][10][11][12] - 多位权威专家将分享研究成果,如邱夷平教授关于麻纤维等离子体表面疏水化处理的研究,于涛教授关于阻燃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智能化研究,王浩教授关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回收的四种路径分析 [9][11][12] - 应用案例分享涵盖前沿领域、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及新能源应用,演讲方包括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高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邓禹等 [12] 特色活动 - 论坛同期设置“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特色活动,计划公开征集并筛选50个具备商业化基础的生物质利用领域创新成果和项目进行现场展示与对接 [13]
中石化、巴斯夫、陶氏: 化工还没复苏!
DT新材料· 2025-10-30 00:05
行业整体态势 - 全球化工行业面临下游需求持续疲软以及各细分市场和终端客户的谨慎消费行为,下半年的需求复苏并未实现 [2] - 行业普遍问题包括下游需求仍弱、价格承压、盈利修复依赖成本端 [9] - 各公司正积极转型与布局新业务,并通过回购、增持股份表现出对未来长期发展的信心 [9] 陶氏化学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净销售额约100亿美元,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1%,所有业务部门均出现下滑 [2] - 包装与特种塑料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1%,但EBIT环比大幅增长179%至1.99亿美元,主因美国新聚乙烯装置投产降低单位成本 [2] - 工业中间体与基础设施业务营收同比下滑4%,EBIT亏损收窄至4700万美元,同比减亏6% [3] - 性能材料与涂料业务营收同比下滑6%,EBIT同比下滑43%至8000万美元 [3] - 全球产量同比下滑1%,但环比增长1%,得益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新资产投产 [3] - 按GAAP计算净利润为1.24亿美元,由亏转盈;经营性EBITDA约为8.7亿美元,同比下降37% [3] - 前三季度累计亏损9.67亿美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为11亿美元,同比增长3.3亿美元 [3] 巴斯夫集团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销售额为143亿欧元,同比下降3%,略低于去年同期 [4] - EBITDA为15亿欧元,略高于市场预期但同比下滑7800万欧元 [4] - 汽车原厂漆涂料、汽车修补漆及表面处理业务以77亿欧元出售,自2025年9月30日起列为已终止经营业务,预计带来约58亿欧元税前现金收益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14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81亿欧元 [5] - 资本开支为9.73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1亿欧元,自由现金流达到3.98亿欧元,同比下降1.71亿欧元 [5] - 宣布提前启动规模上限15亿欧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将于2025年11月启动 [5] - 更新2025全年业绩预测,不计特殊项目的EBITDA预计为67亿-71亿欧元,此前为73亿-77亿欧元 [5] 中石化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7044亿元,同比下降10.9% [6] - 第三季度股东应占利润为83.13亿元,同比增长3.5%;前三季度股东应占利润为320.65亿元,同比下降28.9% [6]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1134.41亿元,同比下降10.7%;利润总额410.44亿元,同比下降34.9% [7]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9.84亿元,同比下降32.2%;扣非净利润305.52亿元,同比下降30.5% [7] - 前三季度油气当量产量394.48百万桶,同比增长2.2%;勘探及开发板块息税前利润为380.85亿元 [7] - 前三季度加工原油18641万吨,生产成品油11088万吨;炼油板块息税前利润为70.00亿元 [8] - 前三季度乙烯产量1158.8万吨,化工产品经营总量6368万吨;化工板块息税前亏损为82.23亿元 [8] - 前三季度资本支出716亿元,主要用于产能建设、技术改造及新业务布局 [8] - 累计回购A股股份3216.32万股,支付约1.79亿元;回购H股股份9697万股,支付约4.17亿港元 [9] - 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累计增持公司38266.20万股股份 [9]
固态电池两大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
DT新材料· 2025-10-30 00:05
近日,固态电池研发生产商 中科固能 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北京千牛投资。该公司 聚焦硫系电解质、电解质膜、电极膜到电芯的全固态电池 生态链 ,旗下拥有中科固研和中科固元两家子公司。 中科固能产品 涵盖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及全固态电池电芯等领域 ,致力于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此次融资将助力公司 进一步夯实技术研发与生产布局。 【DT新材料】 获悉, 近日,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 中科固能、华彩新能源 完成新一轮融资 。 (1)中科固能完成天使+轮融资 中科固能为2022年9月份由溧阳市政府全资成立的国资企业,经过中科院审批、国资委备案以及中科院物理所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于2023年8月份完 成股份改制,专注于全固态电池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全固态电池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是全固态电池领域国家队和龙头企业 。 其产品涵盖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全固态电池电芯及系统集成应用等,是中科院物理所聚焦硫系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的唯一平 台,代表世界顶尖全固态电池技术水平。 公司通过打造硫系电解质-电解质膜-电极膜-电芯来纵向深度布局产品矩阵,解决目前行业内电解质成本过高+硫系化合物 ...
三井、宝理,强强联合!
DT新材料· 2025-10-30 00:05
三井化学与宝理塑料业务合作 - 三井化学与宝理塑料就工程塑料产品ARLEN®和AURUM®的市场营销业务签订合作协议,自2026年1月1日起生效 [2] - 根据协议,三井化学将委托宝理塑料全权负责客户对接、新客户开发和技术支持等市场营销活动 [2] - 三井化学将继续负责ARLEN®和AURUM®的研发、生产、物流等业务 [2] - 合作旨在借助宝理塑料的客户网络与解决方案能力,满足汽车、电子电气领域对高性能工程塑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业务增长 [2] - 宝理塑料通过新增ARLEN®与AURUM®的市场营销业务,将进一步丰富其产品组合,增强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2] ARLEN®产品特性与应用 - ARLEN®是一种改性聚酰胺6T材料,具有高耐热性、低吸水性、高机械强度和良好流动性 [2] - 该材料适用于连接器、插口、按钮等SMT电子部件,以及汽车部件、汽车电装部件、汽缸头部盖板、恒温器外壳等发动机室内部件 [2] AURUM®产品特性与应用 - AURUM®是一种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在热塑性树脂中拥有最高级别的耐热性 [3] - 该材料颠覆了聚酰亚胺性能卓越但加工难的认知,可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实现高效率生产,是一款超级工程塑料 [3] - AURUM®适用于多种应用环境,如挖掘机导向环,汽车变速箱和涡轮增压的密封件,有油和无油环境下的各种轴套应用 [3] 大赛璐集团业务重组计划 - 大赛璐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宝理塑料将根据集团重组计划进行拆分 [3] - 大赛璐目前正考虑自2026年4月1日起承接宝理塑料的工程塑料业务,且三井化学与宝理塑料的合作协议计划自同日起转让给大赛璐 [3] 高分子循环再利用产业论坛专题 - 专题一将探讨欧洲、中国、东南亚地区在高分子循环再利用产业的政策、市场、法规、规划 [4] - 专题二将关注先进回收技术,包括将废弃高分子转化为单体/低聚物/热解油的技术,如热裂解、催化裂解、醇解、酶解、溶剂解、超临界水解等 [5] - 专题三将分析PCR/PIR高分子的循环利用案例,探讨强制法规如何倒逼行业变革,以及再生高分子在汽车、家电、废纺、包装、风机叶片材料领域的循环利用如何改写产业逻辑 [5] Carbontech大会活动内容 - 大会主题包括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金刚石全场景应用拓展、超精密加工与制造、绿色转型与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与能源基石等 [8] - 同期活动包括培育钻石看货会、新品发布、科技成果展示、应用产品展示、供需对接等 [8] - 大会定位为新材料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品牌传播、研究咨询、投资孵化、企业专访、会议演讲、产品展示、品牌推广、定制报告、需求对接、投资融资、项目尽调等服务 [8]
飞荣达、巨化、英维克、Vertiv等液冷核心厂家三季度财报汇总
DT新材料· 2025-10-30 00:05
文章核心观点 - 液冷技术作为AI算力爆发背景下的核心受益板块,正向高功率密度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场景加速渗透,相关头部企业的三季度财报反映出行业高增长态势 [5] 公司三季度业绩表现 - 飞荣达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7.34亿元,同比增长34.39%,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120.52% [6] - 巨化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03.94亿元,同比增长13.89%,归母净利润32.48亿元,同比增长160.22% [8] - 英维克前三季度营收40.26亿元,同比增长40.19%,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增长13.13% [11] - 川环科技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49亿元,同比增长12.07%,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下降7.13% [15] - 维谛技术2025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26.76亿美元,同比增长29%,有机订单同比增长约60% [18] - 永和股份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1.42%,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485.77% [19] - 硕贝德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7.82亿元,同比增长53.05%,净利润1717.67万元,同比增长3052.98% [21] - 中石科技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15亿元至1.45亿元,同比增长65.79%至109.04% [22] - 高澜股份前三季度总营收5.88亿元,同比增长62.52%,归母净利润3423.5万元,同比增长293.98% [25] - 银轮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0.57亿元,同比增长20.1%,归母净利润6.72亿元,同比增长11.2% [29] 液冷业务发展动态 - 飞荣达业绩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回暖、AI服务器散热业务拓展及新能源汽车定点项目订单释放 [7] - 巨化集团突破单相浸没式液冷技术,形成冷却液、热管理设备、专用服务器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 [9] - 英维克Coolinside解决方案覆盖冷板式、浸没式两大技术路线,提供全链路液冷解决方案,机房温控节能业务收入占比达52.5% [12] - 川环科技液冷服务器管路产品达V0级标准并取得美国UL认证,已进入CoolerMaster、英维克等供应商体系 [16] - 永和股份数据中心液冷、新能源等新兴应用领域的收入贡献占比已提升至8%,全氟己酮、电子浸没冷却液销量同比翻倍 [20] - 硕贝德热虹吸和PCS液冷板等产品实现小批量出货,服务器液冷业务完成微软、Meta测试,预计2025年液冷业务营收占比超30% [22] - 中石科技液冷散热模组已通过英伟达H100/H200芯片认证,2025年相关订单同比增长16.1%,毛利率超40% [23] - 高澜股份冷板式及浸没式液冷模组已向字节跳动、腾讯等客户批量交付,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100kW,PUE降至1.08 [26] - 银轮股份明确数据中心液冷"1+2+N"战略规划,具备浸没一体式液冷设备、CDU、冷板等产品线,形成"3+3+N"客户布局 [30] 行业技术趋势与应用 - 液冷技术适配高功率密度服务器、AI算力集群等场景,满足"东数西算"及绿色低碳政策下的高效散热需求 [11] - 浸没式液冷方案可将数据中心PUE降至1.05-1.1,高澜股份在腾讯天津数据中心的应用中实现了1.08的PUE行业标杆水平 [25] - AI服务器液冷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40%,推动企业从单一产品配套向模块化、总成级供货发展,提升配套价值及盈利能力 [22][30]
又成立新公司!中石化和各路“势力”,抢滩十万亿大市场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中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布局 - 中石化循环利用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亿人民币,由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标志着公司在循环经济产业迈出关键一步[2] - 中石化(广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于9月9日在广东揭牌,注册资本10亿元,由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出资组建,业务覆盖新材料技术研发、废旧金属回收、污水处理等领域,未来将打造“环科智拆”品牌[2] - 中石化石科院开发的废塑料连续热解(RPCC)化学循环成套技术应用于新疆塔河炼化万吨级生产装置项目,预计2024年底投产,可将废地膜转化为热解油用于生产新合成树脂,实现塑料闭合循环[2] 资源循环企业成立与收购动态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以5620.2万元收购国投(福建福州)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相对于最低转让价304万元溢价约18.49倍[3] - 莆田市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个地市级资源循环集团于去年12月23日成立,随后广东省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于10月17日挂牌,安徽省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9月26日成立[3] - 中能建龙津(河北)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8月13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0万元,由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和万隆新材共同持股[4] - 江苏中江建筑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7月28日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实控人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及国资委[4] - 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18日更名为天津泰达资源循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布局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4] - 福路通资源循环(福建)有限公司于6月成立,为福建高速集团旗下首家资源循环公司,专注于交安塑料制品循环再利用[4] - 济南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4月底成立,由济钢集团全资控股,注资1亿元[4] 地方资源循环集团发展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携9家专业化子公司于4月成立,其中5家落址天津,覆盖动力电池回收、塑料再生等领域,形成“京津冀+沿海经济圈”产业网络[5] -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4月28日通知明确提出组建河南省资源循环集团,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5] - 湖北省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1月23日成立,注册资本4800万元,聚焦五大回收利用方向,目标到2027年实现营收超60亿元、利润超1.3亿元[5] - 江西绿循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于1月17日挂牌成立,为江西省首家国资系统资源循环集团[5] 循环经济行业前景 - 政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广再生材料使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6] -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表示,到2030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近10万亿元,目前不到一半规模,提升空间巨大[6] 资本涌入与融资事件 - 源天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于9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用于5000吨产线建设与10万吨产线规划,总投资1.5亿元的生物酶法再生PTA项目落地天津经开区[7] - 北京塑新科技有限公司于9月完成pre-A轮和pre-A+轮融资,总额数千万元,用于万吨级生物酶法PET回收产线建设[7] - 上海乐橘科技有限公司于8月12日完成B++轮融资,由中石油集团旗下昆仑资本独家投资,此前已获中国石化、万华化学等机构投资[7] - 宜家母公司英格卡集团于8月11日对中国塑料包装废弃物回收企业上海睿莫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成长型投资,并宣布未来新增10亿美元投资聚焦回收技术领域[7]
零跑汽车,33.6GWh动力电池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中凌新能源动力电池制造基地项目 - 中凌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计划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投资750亿元人民币建设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基地 [2] -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能33.6GWh的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 [2] - 公司成立于2025年8月,注册资本10亿元,业务涵盖电池制造、销售及回收利用 [2] 公司股权结构与行业合作模式 - 中凌新能源由零跑汽车和中创新航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49%和51% [2] - 中创新航自2021年起成为零跑汽车的动力电池主力供应商,并为零跑C11车型独家供应电池 [3] - 行业存在“整车厂+电池厂”深度绑定趋势,例如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动力合资成立电池公司,双方各持股50% [4] 零跑汽车经营表现 - 零跑汽车2025年前9个月累计交付汽车39.6万辆,同比增长129% [2] - 公司年度销售目标完成率达到79.1%,在造车新势力中位居榜首 [2] 行业活动与参与方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将于2025年12月9日至11日举行 [27] - 参会嘉宾包括来自中南大学、天能电池、海四达电源、瑞浦兰钧、哈工大苏州研究院等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 [9][11][12][13][18][22][23] - 活动涉及硅碳材料、电芯、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多个技术领域 [25]
大涨199%!千亿半导体材料龙头,上市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西安奕材分别实现营收10.55亿元、14.74亿元、21.21亿元及19.33亿元,净亏损分别为5.33亿 元、6.83亿元、7.38亿元及5.58亿元。 不仅如此, 今年5月30日,奕斯伟旗下孵化的另一家估值350亿元的超级独角兽 奕斯伟计算 ,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材料馆 N1 Hall, Carbon Materials for Semiconductor 材料:高纯气体、高纯石墨、晶种、金属粉、结合剂和黏结剂等 制品: 金刚石单/多晶、金刚石微粉及磨料、金刚线、金刚石薄膜和厚膜、化合物半 导体、类金刚石薄膜、立方氮化硼及其微粉、PDC、PCD、PCBN、热沉片、超硬刀 具、培育钻石等 生产设备: MPCVD设备、HPHT设备、微波设备、氢气发生器与纯化设备、流体控制 器、红外测温设备、激光器、光刻设备、研磨机、抛光机、激光切割/加工设备、离 子注入设备、键合设备、镀膜设备、刻蚀设备、磨床、磨削中心、珩磨机、精研机、 磨削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机床及零配件、真空腔体和真空泵、软件等 分析仪器: XRD、SEM、EDS、AFM、TEM、FIB、拉曼光谱仪 ...
Carbontech 2025应用端大会重磅嘉宾集结,覆盖半导体、航空航天、风光氢、电池储能等多领域应用场景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大会概况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Carbontech2025将于2025年12月9-1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2] - 大会主题为“材料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旨在搭建覆盖碳材料全产业链的高端交流与合作平台 [2] - 大会由一场开幕式、三大主题会议及七大特色活动组成,聚焦材料制备、装备技术、产品应用等热门议题 [3] 展馆与主题会议设置 - N1半导体碳材料馆聚焦金刚石及超硬材料在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及高端加工中的产业化应用 [2] - N2能源与装备碳材料馆集中展示碳材料在风电、空天、汽车、储氢及电池等战略性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 [2] - 同期举办应用端大会,深入探讨碳材料在超精密加工、半导体、培育钻石、eVTOL、智能机器人等方向的创新发展 [2] 2025金刚石年会 - 年会主题为“让更多金刚石应用被看到”,重点探讨金刚石在超精密加工、高功率散热、量子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5] - 核心议题包括金刚石全场景应用拓展、超精密加工与制造、金刚石材料的制备以及培育钻石 [6][7] - 演讲嘉宾来自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及元素六等企业 [9][10][11][13][15][18][19] 2025碳纤维高端装备制造大会 - 大会主题为“创新应用打破国内碳纤维行业‘内卷’格局”,重点探讨碳纤维市场现状及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的趋势 [32] - 核心议题包括宏观行业分析、航空航天前沿应用、汽车工业绿色转型及能源基石可持续发展 [32] - 演讲嘉宾来自山东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及长盛科技、治实合金等企业 [33][34][35][36] 2025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大会 - 大会主题为“破界新材料 定义新电池 引领新周期”,旨在推动新能源碳材料技术瓶颈突破及电池应用场景多元化 [38] - 核心议题涵盖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等新能源碳材料,以及动力、储能、eVTOL、具身机器人等先进电池 [39] - 参与机构包括江苏海四达电源、孚能科技、瑞浦兰钧能源、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等企业及多所高校 [43][47][50][51] 同期活动与参与权益 - 大会特设新品发布、科研成果展示、供需对接、用户端巡馆及培育钻石看货会等同期活动 [4][55][56] - 企业或科研代表提前注册费用为人民币1200元/人,现场注册为3000元/人 [57] - 入围展示者可获得Carbontech全媒体矩阵免费宣传、免费参会权益(限2人)及证书 [62] 组织机构与支持 - 大会由DT新材料主办,中国超硬材料网联合主办,并获得CVD Diamond Film Group、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等数十家单位支持 [53] - 合作媒体包括DT新材料、DT先进电池、中国超硬材料网、复材应用技术网等多家行业媒体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