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
搜索文档
普利特,大涨80.8%!
DT新材料· 2025-11-03 22:17
【DT新材料】 获悉,10月27日, 普利特 发布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 ,报告期公司 营业收入为67.9亿元,同比上升18.3% ; 归母净利润为3.25 亿元,同比上升55.4% ;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23亿元,同比上升68.3% 。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7.0亿元,同比上升35.7%;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上升80.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上升 92.8%。 公司业务板块主要分为三大方向:改性材料业务、ICT材料业务和新能源业务,其中,新能源业务以锂电池作为基本盘,将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作为 公司未来重点的战略发展方向。 改性材料业务方面, 公司在改性材料领域布局全球生产网络,于上海青浦、金山、浙江嘉兴、重庆铜梁、湖北武汉、广东佛山、天津滨海,及海外 美国南卡州、泰国春武里、墨西哥蒙特雷等地,设12个新材料生产基地(含 3 个在建)。 当前该业务年产能50万吨,在建项目包括:年产能40万吨的普利特华南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2 025年四季度投产的安徽马鞍山 5 万吨工厂、2026 年初投产的天津滨海15万吨工厂。未来年产能预计超100万吨。 ICT 材料业务方面已形成 ...
上海石化,再加码碳纤维
DT新材料· 2025-11-03 22:17
以下文章来源于Carbontech ,作者Carbontech Carbontech . 上海石化此前在小丝束产品上已有多年积累,但受限于产能结构和成本体系,难以形成规模竞争力。此次异地新建项目,标志着其从"小丝束阶段"迈向"规 模化制造阶段"的战略转折。 大丝束路线的核心优势在于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一旦产线稳定,单位产能投资与能耗将大幅下降,为下游风电、轨交、土木工程等应用提供更具价格 竞争力的材料基础。 从行业视角看,上海石化的这一布局具有较强的方向性 。近年来,国内碳纤维行业的扩产重点逐渐从小丝束向大丝束过渡,尤其是风电叶片用碳纤维需求 快速增长,成为驱动大丝束化趋势的关键力量。大丝束的成本优势在规模化生产后会逐步显现,这也是国内企业近年集中押注的逻辑所在。 相较于国外成熟企业垄断的高端小丝束市场,大丝束更接近工业化大宗材料属性,适合以工程化手段实现突破。上海石化选择在2025年集中启动该项目, 恰处于行业供需转折的关键窗口期。一方面,风电、轨交、储氢罐等结构件领域的国产替代正在放量;另一方面,全球碳纤维巨头如 东丽、三菱化学 也在 大丝束产能上有所保留,为国内企业留下市场空间。 资本扩张的节奏同时 ...
国内14+液冷数据中心项目盘点
DT新材料· 2025-11-03 22:17
iTherM 定位于热管理产业链一站式、高效率价值服务平台。主题活动:国际热管理材料技术博览会。 01 背景介绍 在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数据中心对算力与能源效率的需求日益严苛,传统风冷技术因散热效率瓶颈、高能耗、空间占用大等问题。在此背景 下, 液冷技术 凭借其卓越的散热性能、极致的能效比与显著的空间优化能力,正式迈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成为推动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与高效迭代 的关键引擎。 以下文章来源于热管理博览会 ,作者传递多一点的 热管理博览会 . 不仅在国内超大型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广泛应用,还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各国重点数据中心散热的首选方案。今天小编带大家盘点一下国内外的 数据中心液冷 项目 以及其技术路线(若有遗漏欢迎补充) 02 落地项目盘点 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青岛)/冷板式 该项目于 2024 年 3 月 29 日在青岛高新区正式启用, 技术路线采用冷板式液冷,搭配高压离心式变频水冷与封闭冷通道设计 ,并结合冷源群控和 DICM 信息平台实现实时能耗优化;核心指标方面,总投资达 31.4 亿元,部署 1.6 万架机柜,单机柜功率密度为 25kW,PUE 降至 1.23,制冷能耗占比从 ...
全球首条飞行汽车量产线贯通
DT新材料· 2025-11-03 22:17
【DT新材料】 获悉, 今天,位于广州黄埔区的 汇天 飞行 汽车 量产 工厂试产并顺利下线首台"陆地航母"飞行器, 标志着全球首条飞行汽车量产线贯 通, 这也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飞行汽车批量生产的工厂 。本轮试产的飞行器将用于试验试飞,进一步验证产品性能与工艺,为明年"陆地 航母"的量产交付奠定坚实基础。 汇天 飞行汽车量产工厂首台"陆地航母"飞行器正式下线 工厂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主要用于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飞行器生产, 满产后年产能 1万台,初期年产能5000台,这也是全球首个具 备"万辆级"年 产能的量产工厂。满产状态下,生产线每30分钟可下线一台飞行器。 工厂引入汽车工业流水线理念,融合航空制造的高精度要求,复材 车间年产能达 300 吨,成为全球最大航空碳纤维零部件制造基地之一。 10月12日,小鹏汇天已与中东多家集团签订600台飞行汽车订单,创海外最大批量纪录,目前"陆地航母"全球订单累计达 7000 台。 3. 陆行体功能 陆行体为三轴六轮汽车,支持 6×6 全轮驱动及后轮转向,搭载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可为飞行体多次补能,并提供长续航能力(500km+)。其后 备舱是全球唯 ...
加码中国!巴斯夫,又一新材料业务大调整
DT新材料· 2025-11-03 22:17
【DT新材料】 获悉,近日, 巴斯夫 宣布,将把亚洲 聚四氢呋喃(PolyTHF™) 业务整合至 中国漕泾基地 ,同时 停止韩国蔚山化工基地的聚四氢呋 喃生产 ,该关闭计划预计于2026年完成。 聚四氢呋喃,也就是 PTMEG ,是 1,4-丁二醇(BDO) 下游的一个重要产品。PTMEG具有良好的柔顺性、耐老化性、耐化学性、抗水解性和较高的 机械强度,其中主要用于制造 聚氨酯弹性纤维(即氨纶,作为聚氨酯软段) ,此外也用于生产 TPU(热塑性聚氨酯)、CPU(聚氨酯浇注弹性体)和 TPEE(聚醚酯弹性体) 。 从市场角度来看 ,BDO下游产品中,根据第三方的化工产业研究团队数据统计,业内热度较高的生物基和降解塑料,实际上才占了BDO约 5% 的产 能, PTMEG才是真正BDO的消费主力军 ,消耗了BDO约 50% 的产能,其次才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的 PBT(25%) , γ-丁内酯(15%) ,还有部分 BDO产能用于生产PU浆料和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等。 从产能和消费角度来看 ,氨纶行业产能不断扩张,对PTMEG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但实际上,氨纶的需求却没有增长,甚至行业利润不断下滑,目前氨 纶领域在 ...
510亿!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出手布局这些赛道
DT新材料· 2025-11-02 22:42
【DT新材料】 获悉,近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委托中国国新设立和管理的 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在北京启动。 | 1 | |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富 | 29.4118% | 1500000 | 2030-10-20 | 0.01% + | 中国国新控股 | | --- | --- | --- | --- | --- | --- | --- | --- | | | | 圆 央企 | | | | | 中国国新 | | 2 | | 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届 国 市管国企 | 19.6078% | 1000000 | 2030-10-20 | | 金融街资本 | | చి | ( 中国车 | 中移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届 国有独资 | 11.7647% | 600000 | 2030-10-20 | | 中移资本 | | 4 | 石化 | 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 品 国有控股 | 9.8039% | 500000 | 2030-10-20 | | 中国石化资本 | | | | 中海石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品 | | | | | | | 5 | C | 国有独资 | 5.8824% | ...
最高大涨143.97%!12家碳纤维上市企业最新财报
DT新材料· 2025-11-02 22:42
公司财务表现综述 收入增长强劲的公司 - 吉林化纤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40.19亿元,同比增长43.62% [2] - 吉林碳谷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8.75亿元,同比增长63.98% [3] - 中复神鹰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5.37亿元,同比增长37.39% [4] - 中简科技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28.46% [5] - 和顺科技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23.53% [10]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的公司 - 精工科技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98.18%,扣非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97.05% [6] - 吉林碳谷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43.97% [3] - 中复神鹰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293.46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4] 面临盈利挑战的公司 - 吉林化纤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264.75万元,同比下降47.41% [2] - 光威复材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下降32.55% [7] - 华阳股份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1.24亿元,同比下降38.20% [11] - 东华能源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528.82万元,同比下降42.64% [9] - 中航高科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06亿元,同比下降11.59% [13] 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 - 蒙泰高新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5113.49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951.47万元 [8] - 上海石化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4.3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453.9万元 [12] - 和顺科技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2295.51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244.6万元 [10] 现金流状况改善的公司 - 吉林化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3亿元,同比增长58.47% [2] - 中简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6亿元,同比增长240.36% [5] - 光威复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8亿元,同比增长179.27% [7] - 中航高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21亿元,同比增长621.17% [13] - 和顺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00.25万元,上年同期为-4349.98万元 [10] 碳材料行业应用领域 - 碳材料在航空航天、压力容器、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机器人、锂电/钩电、风电叶片、光伏热场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17]
英伟达Vera Rubin芯片首秀,AI算力爆炸背后的产业链分析
DT新材料· 2025-11-02 22:42
英伟达下一代AI芯片与液冷技术趋势 - 英伟达在GTC 2025大会上发布下一代AI芯片架构Rubin及其超级芯片平台,预示着液冷技术将在AI算力基础设施中迎来大规模应用[4] - Rubin架构定位顶级AI基础设施,首次实现CPU-GPU异构集成,搭载HBM4内存与第六代NVLink,其算力达GB300的3.3倍,可支持单卡运行GPT-4级万亿参数模型,将训练时间从3个月压缩至2周[5] - Rubin平台实现100%液冷散热,推动单个机架功率飙升至600kW,使浸没式液冷成为标配[7] - 据估算,为满足2000万张GPU的散热需求,仅英伟达生态带来的液冷系统市场规模就可能达到2000亿人民币级别[10] 热管理核心部件供应商 - 思泉新材已从冷板代工商升级为核心材料供应商,2025年相关业务营收预计突破10亿元;其采用3D打印钛合金工艺制造的GB300 GPU冷板,冷却能力达6200W,已批量出货300套,占据全球GB300冷板市场25%的份额;公司自主研发的热界面材料已通过英伟达测试,在2500W高功率场景下散热性能排名第一[11] - 陶氏化学作为英伟达GB300液态金属界面技术的核心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镓基合金产品,月产能达50吨,占全球GB300液态金属需求量的60%,产品单价约800美元/公斤,较前代上涨40%[12] - 贝格斯在GB300次级散热垫片领域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单机柜用量达216片,2025年相关营收预计突破3亿美元,其中GB300的贡献占比超70%[12] - 3M的相变材料9889系列占据GB300相变材料市场30%的份额,该材料熔点精准控制在55℃,相变潜热达180J/g,可将HBM3e内存温度稳定在85℃以下[13] - 莱尔德的Tflex HD900导热凝胶专为GB300 CPU散热设计,导热系数达8.0W/m·K,作为英伟达Grace CPU的长期合作伙伴,其凝胶产品直接集成于CPU模组,2025年供货量随GB300量产预计增长150%[14] - 中石科技通过富士康间接配套GB300,为电源模块提供定制化垫片,单机柜用量达144片,2025年相关营收预计增长80%;作为国内少数通过英伟达Delta认证的导热材料企业,2025年液冷业务增速预期超80%,其中GB300相关产品占比达40%[15] - 高澜股份凭借与英伟达联合开发的3D微通道冷板技术,成为GB300硬件设计规范的参与方;2025年上半年公司液冷收入占比达47.47%,其中GB300冷板订单占液冷业务的30%[16] - 润禾新材的第三代改性硅油作为GB300混合散热方案的关键耗材,成功打破国外氟化液垄断,在沙特NEOM新城液冷项目中实现年供应2000吨;2025年第四季度宁波基地1万吨新产线投产后,可覆盖英伟达亚太区30%的订单[16] - 飞荣达通过“垫片+冷板基材”的复合供应模式深度融入GB300供应链,2025年GB300相关产品收入预计达3.2亿元,占液冷业务的28%[17] - 祥鑫科技凭借微通道加工技术成为GB300冷板结构件核心供应商,其液冷模组已应用于英伟达GB200/GB300双平台,2025年英伟达相关订单占比超60%[17] - 锦富技术定制开发的0.08毫米铲齿散热架构已用于GB200芯片的液冷散热系统,针对下一代GB300芯片的适配方案已完成多轮送样测试,目前已进入生产准备阶段[18] - 英维克专项研发的新一代冷板散热器热阻较上一代产品降低20%,已通过英伟达AEC-Q100认证,为深度切入GB300供应链奠定基础[18] GPU液冷整机及集成方案供应商 - 浪潮信息作为英伟达DGX系列服务器全球三大核心供应商之一,2024年其冷板式液冷服务器市占率已突破30%[19] - 中科曙光在浸没式液冷领域占据技术领先地位,其“硅立方”超算中心PUE低至1.09;在英伟达生态中,通过授权合作将液冷技术整合至DGX SuperPod系统,2025年海外订单占比已提升至25%[19] - 工业富联作为英伟达GB200液冷机柜的独家供应商,其供应的液冷机柜占单机价值量的25%,按照2025年预计出货4000台计算,可贡献约120亿美元的营收[20] - Vertiv被指定为英伟达COOLERCHIPS计划中唯一的制冷系统合作伙伴,双方联合提出机架式混合冷却系统方案,单机柜IT功率达200kW[21] - Cooler Master在GB300项目中率先通过验证,成为初期量产阶段的主力供应商,其冷板采用先进的微通道技术[21] - 奇鋐是英伟达第二大冷板模组供应商,为其提供冷板模组及快速连接器产品,同时也是交换机液冷领域的核心供应商[22] - 宝德是英伟达水冷板、CDU、管路等全系列产品的供应商[22] - 双鸿科技是英伟达GB200液冷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其水冷板、分歧管等液冷关键零件均已被纳入英伟达推荐名单[22] - 台达电子是英伟达指定的液冷与风冷散热合作商,深度参与其算力硬件的散热体系构建[23]
“要签长协得先给钱”,锂电材料暴涨
DT新材料· 2025-11-02 22:42
六氟磷酸锂价格行情 - 六氟磷酸锂价格从7月18日的年内低点4.98万元/吨上涨至10月31日的11.08万元/吨,在不到4个月内上涨超120% [2] - 进入10月份后价格呈现“一天一个价”的快速上涨态势 [2] - 价格大幅反弹超出业内人士预期,行业在经历两年多价格下跌后整体已处于亏损状态,低效产能陆续出清 [2] 供需状况与市场预期 - 行业头部企业产能满产满销,产品供不应求,库存已降至极低位置(如天际股份库存仅几百吨)[3][4] - 天际股份预计11月-12月价格继续上行,明年第一季度大概率“淡季不淡” [3] - 多氟多判断市场供应紧平衡状态可能持续至2026年,价格仍有上行空间 [3] - 中信建投预计明年锂电池总需求有望超过2700GWh,同比增长30%以上,多个环节可能出现短缺 [3]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下游新能源与储能产业需求爆发是核心驱动力 [3] - 供给端产能集中且扩产谨慎,二、三线企业开工率不足、产品合格率存在问题 [3][4] - 天际股份测算,若电芯需求达2.5TWh,六氟磷酸锂需求将超30万吨,而供给端现有产能约35万-36万吨,明年新增后约38万吨,仍显紧缺 [4] 企业策略与行业格局 - 企业对长协订单商务条件收紧,要求合作方支付预付款,且价格折扣较小 [3][4] - 天赐材料表示电解液产品报价与六氟磷酸锂挂钩,长协订单会根据市场价格变化重新定价 [4] - 各厂家扩产趋于谨慎,未来供给增量主要来源于头部企业,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4][5] 主要企业产能与规划 - 多氟多现有产能6.5万吨,募投的2万吨产能进度延迟,增幅约30% [5] - 天赐材料现有产能约11万吨,正进行技改提升产能,投放节奏将结合市场需求 [5] - 天际股份预计今年出货量3.5万-3.8万吨,1.5万吨新产能计划明年9月投产 [5] 企业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天赐材料净利润同比增长52% [6] - 多氟多第三季度净利润267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6] - 天际股份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大幅收窄 [6] 相关材料市场动态 - 电池级碳酸亚乙烯酯价格从9月初的4.63万元/吨上涨至10月30日的5.7万元/吨,累计上涨超23% [6] - 该产品主要供应商包括华盛锂电、孚日股份、天赐材料等 [6]
凯赛生物,大涨51%!长链二元酸放量,持续布局生物基复合材料
DT新材料· 2025-11-02 22:42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45亿元,同比增长14.90%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4.51亿元,同比增长30.56%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8.74亿元,同比增长13.43% [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2亿元,同比增长45.30% [3] - 公司利润总额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51.46%,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9.96% [3] - 公司总资产达到234.4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3.26% [3] - 业绩增长核心原因是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持续放量,带动销售收入及销售毛利上涨 [3] 公司核心业务与增长曲线 - 公司是长链二元酸(DC11-DC18)的领先企业,其产品主导全球市场 [4] - 以生物制造法生产的月癸二酸、巴西酸、癸二酸、丁醇、哌啶等产品构成公司第一增长曲线 [4] - 公司通过创新化合物戊二胺开发生物基聚酰胺及复合材料,有望成为未来第二增长曲线 [4] - 生物基聚酰胺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已用于生产全球首个生物基复合材料冷藏集装箱并交付 [4] - 招商凯赛复合材料(合肥)有限公司年产4.1万吨生物基复合材料项目已于9月28日开工 [4] 绿色复合材料行业前景与应用 - 在双碳政策下,绿色复合材料相比传统石油基材料具有发展潜力 [5] - 部分绿色复材产品性能已接近传统材料,兼具轻量化、高强度特点 [5] - 公司生物基复合材料已渗透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轨道交通等六大领域 [4]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复合材料可使电池包壳体减重30% [4] - 在清洁能源领域,应用包括风电叶片寿命提升和热塑性生物基聚酰胺Ⅳ型储氢瓶 [4] 行业论坛信息 - 2025(第四届)绿色复合材料论坛(GCMF 2025)定于2025年11月30日在浙江杭州举办 [6] - 论坛主题为“绿色复合,创新未来”,聚焦树脂与纤维、复合技术、下游应用三大内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