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T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三井、宝理,强强联合!
DT新材料· 2025-10-30 00:05
三井化学与宝理塑料业务合作 - 三井化学与宝理塑料就工程塑料产品ARLEN®和AURUM®的市场营销业务签订合作协议,自2026年1月1日起生效 [2] - 根据协议,三井化学将委托宝理塑料全权负责客户对接、新客户开发和技术支持等市场营销活动 [2] - 三井化学将继续负责ARLEN®和AURUM®的研发、生产、物流等业务 [2] - 合作旨在借助宝理塑料的客户网络与解决方案能力,满足汽车、电子电气领域对高性能工程塑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业务增长 [2] - 宝理塑料通过新增ARLEN®与AURUM®的市场营销业务,将进一步丰富其产品组合,增强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2] ARLEN®产品特性与应用 - ARLEN®是一种改性聚酰胺6T材料,具有高耐热性、低吸水性、高机械强度和良好流动性 [2] - 该材料适用于连接器、插口、按钮等SMT电子部件,以及汽车部件、汽车电装部件、汽缸头部盖板、恒温器外壳等发动机室内部件 [2] AURUM®产品特性与应用 - AURUM®是一种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在热塑性树脂中拥有最高级别的耐热性 [3] - 该材料颠覆了聚酰亚胺性能卓越但加工难的认知,可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实现高效率生产,是一款超级工程塑料 [3] - AURUM®适用于多种应用环境,如挖掘机导向环,汽车变速箱和涡轮增压的密封件,有油和无油环境下的各种轴套应用 [3] 大赛璐集团业务重组计划 - 大赛璐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宝理塑料将根据集团重组计划进行拆分 [3] - 大赛璐目前正考虑自2026年4月1日起承接宝理塑料的工程塑料业务,且三井化学与宝理塑料的合作协议计划自同日起转让给大赛璐 [3] 高分子循环再利用产业论坛专题 - 专题一将探讨欧洲、中国、东南亚地区在高分子循环再利用产业的政策、市场、法规、规划 [4] - 专题二将关注先进回收技术,包括将废弃高分子转化为单体/低聚物/热解油的技术,如热裂解、催化裂解、醇解、酶解、溶剂解、超临界水解等 [5] - 专题三将分析PCR/PIR高分子的循环利用案例,探讨强制法规如何倒逼行业变革,以及再生高分子在汽车、家电、废纺、包装、风机叶片材料领域的循环利用如何改写产业逻辑 [5] Carbontech大会活动内容 - 大会主题包括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金刚石全场景应用拓展、超精密加工与制造、绿色转型与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与能源基石等 [8] - 同期活动包括培育钻石看货会、新品发布、科技成果展示、应用产品展示、供需对接等 [8] - 大会定位为新材料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品牌传播、研究咨询、投资孵化、企业专访、会议演讲、产品展示、品牌推广、定制报告、需求对接、投资融资、项目尽调等服务 [8]
飞荣达、巨化、英维克、Vertiv等液冷核心厂家三季度财报汇总
DT新材料· 2025-10-30 00:05
文章核心观点 - 液冷技术作为AI算力爆发背景下的核心受益板块,正向高功率密度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场景加速渗透,相关头部企业的三季度财报反映出行业高增长态势 [5] 公司三季度业绩表现 - 飞荣达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7.34亿元,同比增长34.39%,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120.52% [6] - 巨化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03.94亿元,同比增长13.89%,归母净利润32.48亿元,同比增长160.22% [8] - 英维克前三季度营收40.26亿元,同比增长40.19%,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增长13.13% [11] - 川环科技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49亿元,同比增长12.07%,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下降7.13% [15] - 维谛技术2025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26.76亿美元,同比增长29%,有机订单同比增长约60% [18] - 永和股份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1.42%,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485.77% [19] - 硕贝德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7.82亿元,同比增长53.05%,净利润1717.67万元,同比增长3052.98% [21] - 中石科技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15亿元至1.45亿元,同比增长65.79%至109.04% [22] - 高澜股份前三季度总营收5.88亿元,同比增长62.52%,归母净利润3423.5万元,同比增长293.98% [25] - 银轮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0.57亿元,同比增长20.1%,归母净利润6.72亿元,同比增长11.2% [29] 液冷业务发展动态 - 飞荣达业绩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回暖、AI服务器散热业务拓展及新能源汽车定点项目订单释放 [7] - 巨化集团突破单相浸没式液冷技术,形成冷却液、热管理设备、专用服务器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 [9] - 英维克Coolinside解决方案覆盖冷板式、浸没式两大技术路线,提供全链路液冷解决方案,机房温控节能业务收入占比达52.5% [12] - 川环科技液冷服务器管路产品达V0级标准并取得美国UL认证,已进入CoolerMaster、英维克等供应商体系 [16] - 永和股份数据中心液冷、新能源等新兴应用领域的收入贡献占比已提升至8%,全氟己酮、电子浸没冷却液销量同比翻倍 [20] - 硕贝德热虹吸和PCS液冷板等产品实现小批量出货,服务器液冷业务完成微软、Meta测试,预计2025年液冷业务营收占比超30% [22] - 中石科技液冷散热模组已通过英伟达H100/H200芯片认证,2025年相关订单同比增长16.1%,毛利率超40% [23] - 高澜股份冷板式及浸没式液冷模组已向字节跳动、腾讯等客户批量交付,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100kW,PUE降至1.08 [26] - 银轮股份明确数据中心液冷"1+2+N"战略规划,具备浸没一体式液冷设备、CDU、冷板等产品线,形成"3+3+N"客户布局 [30] 行业技术趋势与应用 - 液冷技术适配高功率密度服务器、AI算力集群等场景,满足"东数西算"及绿色低碳政策下的高效散热需求 [11] - 浸没式液冷方案可将数据中心PUE降至1.05-1.1,高澜股份在腾讯天津数据中心的应用中实现了1.08的PUE行业标杆水平 [25] - AI服务器液冷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40%,推动企业从单一产品配套向模块化、总成级供货发展,提升配套价值及盈利能力 [22][30]
又成立新公司!中石化和各路“势力”,抢滩十万亿大市场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中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布局 - 中石化循环利用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亿人民币,由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标志着公司在循环经济产业迈出关键一步[2] - 中石化(广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于9月9日在广东揭牌,注册资本10亿元,由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出资组建,业务覆盖新材料技术研发、废旧金属回收、污水处理等领域,未来将打造“环科智拆”品牌[2] - 中石化石科院开发的废塑料连续热解(RPCC)化学循环成套技术应用于新疆塔河炼化万吨级生产装置项目,预计2024年底投产,可将废地膜转化为热解油用于生产新合成树脂,实现塑料闭合循环[2] 资源循环企业成立与收购动态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以5620.2万元收购国投(福建福州)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相对于最低转让价304万元溢价约18.49倍[3] - 莆田市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个地市级资源循环集团于去年12月23日成立,随后广东省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于10月17日挂牌,安徽省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9月26日成立[3] - 中能建龙津(河北)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8月13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0万元,由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和万隆新材共同持股[4] - 江苏中江建筑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7月28日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实控人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及国资委[4] - 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18日更名为天津泰达资源循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布局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4] - 福路通资源循环(福建)有限公司于6月成立,为福建高速集团旗下首家资源循环公司,专注于交安塑料制品循环再利用[4] - 济南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4月底成立,由济钢集团全资控股,注资1亿元[4] 地方资源循环集团发展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携9家专业化子公司于4月成立,其中5家落址天津,覆盖动力电池回收、塑料再生等领域,形成“京津冀+沿海经济圈”产业网络[5] -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4月28日通知明确提出组建河南省资源循环集团,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5] - 湖北省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1月23日成立,注册资本4800万元,聚焦五大回收利用方向,目标到2027年实现营收超60亿元、利润超1.3亿元[5] - 江西绿循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于1月17日挂牌成立,为江西省首家国资系统资源循环集团[5] 循环经济行业前景 - 政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广再生材料使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6] -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表示,到2030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近10万亿元,目前不到一半规模,提升空间巨大[6] 资本涌入与融资事件 - 源天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于9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用于5000吨产线建设与10万吨产线规划,总投资1.5亿元的生物酶法再生PTA项目落地天津经开区[7] - 北京塑新科技有限公司于9月完成pre-A轮和pre-A+轮融资,总额数千万元,用于万吨级生物酶法PET回收产线建设[7] - 上海乐橘科技有限公司于8月12日完成B++轮融资,由中石油集团旗下昆仑资本独家投资,此前已获中国石化、万华化学等机构投资[7] - 宜家母公司英格卡集团于8月11日对中国塑料包装废弃物回收企业上海睿莫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成长型投资,并宣布未来新增10亿美元投资聚焦回收技术领域[7]
零跑汽车,33.6GWh动力电池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DT新材料】 获悉,10月20日,浙江省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武义分局就" 中凌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做出审批公示,由中凌新能源科技(浙江)有 限公司投建。 项目总投资750000万元,计划建成动力电池系统年产能33.6GWh的生产线规模。 资料显示, 中凌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简称"中凌新能源")成立于2025年8月,法定代表人为何凡,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 推广服务;电池制造、销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零跑汽车 与 中创新航 为中凌新能源的两大股东,分别持股49%、51%。 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主营智能电动乘用车及车联网解决方案。2025年前9个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39.6万辆,同比增长129%,年度目标完成率达79.1%,稳居 造车新势力榜首。 据了解,中创新航与零跑汽车展开合作可以追溯到2021年 。当年中创新航成为零跑汽车的动力电池主力供应商,零跑C11车型的动力电池便由中创新航独供。 除在中创新航与零跑汽车之外,已有很多"整车厂+电池厂"深度绑定的案例。 即使从造车新势力看,近期,理想汽车也与欣旺达动力合资成立了"山东理想汽车电 ...
大涨199%!千亿半导体材料龙头,上市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西安奕材分别实现营收10.55亿元、14.74亿元、21.21亿元及19.33亿元,净亏损分别为5.33亿 元、6.83亿元、7.38亿元及5.58亿元。 不仅如此, 今年5月30日,奕斯伟旗下孵化的另一家估值350亿元的超级独角兽 奕斯伟计算 ,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材料馆 N1 Hall, Carbon Materials for Semiconductor 材料:高纯气体、高纯石墨、晶种、金属粉、结合剂和黏结剂等 制品: 金刚石单/多晶、金刚石微粉及磨料、金刚线、金刚石薄膜和厚膜、化合物半 导体、类金刚石薄膜、立方氮化硼及其微粉、PDC、PCD、PCBN、热沉片、超硬刀 具、培育钻石等 生产设备: MPCVD设备、HPHT设备、微波设备、氢气发生器与纯化设备、流体控制 器、红外测温设备、激光器、光刻设备、研磨机、抛光机、激光切割/加工设备、离 子注入设备、键合设备、镀膜设备、刻蚀设备、磨床、磨削中心、珩磨机、精研机、 磨削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机床及零配件、真空腔体和真空泵、软件等 分析仪器: XRD、SEM、EDS、AFM、TEM、FIB、拉曼光谱仪 ...
Carbontech 2025应用端大会重磅嘉宾集结,覆盖半导体、航空航天、风光氢、电池储能等多领域应用场景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大会概况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Carbontech2025将于2025年12月9-1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2] - 大会主题为“材料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旨在搭建覆盖碳材料全产业链的高端交流与合作平台 [2] - 大会由一场开幕式、三大主题会议及七大特色活动组成,聚焦材料制备、装备技术、产品应用等热门议题 [3] 展馆与主题会议设置 - N1半导体碳材料馆聚焦金刚石及超硬材料在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及高端加工中的产业化应用 [2] - N2能源与装备碳材料馆集中展示碳材料在风电、空天、汽车、储氢及电池等战略性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 [2] - 同期举办应用端大会,深入探讨碳材料在超精密加工、半导体、培育钻石、eVTOL、智能机器人等方向的创新发展 [2] 2025金刚石年会 - 年会主题为“让更多金刚石应用被看到”,重点探讨金刚石在超精密加工、高功率散热、量子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5] - 核心议题包括金刚石全场景应用拓展、超精密加工与制造、金刚石材料的制备以及培育钻石 [6][7] - 演讲嘉宾来自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及元素六等企业 [9][10][11][13][15][18][19] 2025碳纤维高端装备制造大会 - 大会主题为“创新应用打破国内碳纤维行业‘内卷’格局”,重点探讨碳纤维市场现状及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的趋势 [32] - 核心议题包括宏观行业分析、航空航天前沿应用、汽车工业绿色转型及能源基石可持续发展 [32] - 演讲嘉宾来自山东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及长盛科技、治实合金等企业 [33][34][35][36] 2025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大会 - 大会主题为“破界新材料 定义新电池 引领新周期”,旨在推动新能源碳材料技术瓶颈突破及电池应用场景多元化 [38] - 核心议题涵盖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等新能源碳材料,以及动力、储能、eVTOL、具身机器人等先进电池 [39] - 参与机构包括江苏海四达电源、孚能科技、瑞浦兰钧能源、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等企业及多所高校 [43][47][50][51] 同期活动与参与权益 - 大会特设新品发布、科研成果展示、供需对接、用户端巡馆及培育钻石看货会等同期活动 [4][55][56] - 企业或科研代表提前注册费用为人民币1200元/人,现场注册为3000元/人 [57] - 入围展示者可获得Carbontech全媒体矩阵免费宣传、免费参会权益(限2人)及证书 [62] 组织机构与支持 - 大会由DT新材料主办,中国超硬材料网联合主办,并获得CVD Diamond Film Group、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等数十家单位支持 [53] - 合作媒体包括DT新材料、DT先进电池、中国超硬材料网、复材应用技术网等多家行业媒体 [54]
万吨纤维素乙醇项目签约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合作概述 - 河南骐业科技与武汉睿嘉康生物科技于10月22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玉米芯三素分离制备万吨纤维素乙醇示范项目”[2] - 合作旨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示范工厂,共同开拓全国乃至海外纤维素乙醇市场,为中国生物制造提供全新的低碳生产方案[4] - 双方合作是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强强联合,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耦合合成生物与非粮生物制造,提供非粮生物基低碳产品[5] 骐业科技核心优势 - 公司已掌握以秸秆等非粮生物质糖化的关键技术,并应用低浓度产物高效提纯浓缩工艺提高非粮结晶葡萄糖得率[6] - 公司已成为全球首家能够批量生产非粮结晶葡萄糖的生物制造企业,并已建成全球首条千吨级非粮结晶葡萄糖生产线[6]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秸秆糖(非粮工业级液体纤维素葡萄糖、非粮工业级纤维素葡萄糖)、木质素以及纤维素乙醇[7] 武汉睿嘉康核心优势 - 公司攻克了非粮原料生产大宗平台化合物缺乏高产稳产工业菌株及高效改造工具的痛点[8] - 公司开发了全球首个运动发酵单胞菌高效循环基因编辑工具,可大大减少改造时间约60%,并构建了一系列高产稳产乙醇、乳酸等平台化合物的工业菌株[8] - 公司构建了“1NNN”非粮大宗醇酸生产技术平台,解决了国内乳酸产能过剩但高光纯乳酸依赖进口的“卡脖子”痛点[8] - 公司已完成D-乳酸千吨级、生物基乙醇万吨级示范生产,正在全速推进万吨级非粮生物智造生产线建设[9] 行业活动与展望 - DT新材料联合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将于2025年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10] - 论坛将聚焦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质基化学品和材料、生物质能等重要技术和产业化经验,推动非粮生物质大规模应用[10]
第一波嘉宾剧透!张立群教授领衔,金发科技、固特异、延锋、霍尼韦尔、利安德巴赛尔、恒逸石化..........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大会核心概况 - 第三届高分子循环再利用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1-13日在浙江宁波召开,聚焦政策趋势、化学与物理回收技术、循环材料高值化应用及动态可持续高分子等议题 [3] - 高分子循环利用是缓解全球资源紧缺与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多国已出台强制使用再生高分子的政策法规,新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该产业战略地位提升 [3] - 大会旨在汇聚国际领先企业、专家学者、政府、资本等各方,共同探讨产业路径、技术突破及在法规与“内卷”中脱颖而出的策略 [3] 组织机构与核心嘉宾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大会主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担任 [5] - 执行主席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小青,顾问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彦峰 [5] - 参会嘉宾包括来自金发科技、霍尼韦尔、利安德巴赛尔、延锋汽车、固特异、恒逸石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Nova研究所、科茂环境等企业的技术专家及负责人 [6][7][8][10][12][13][14][15][16][17][18][19] 技术路径与产业动态 - **化学回收技术**:霍尼韦尔UpCycle工艺技术生产的再生塑料可减少57%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有望处理高达90%的塑料废品 [10];利安德巴赛尔推出MoReTec技术将废塑料转化为热解油和气体用于生产新塑料 [12];科茂环境实现废塑料分子级循环利用,转化为热解油及丙乙烯、苯类单体 [19];KBR公司利用超临界水切割塑料分子碳键以回收多元化混合塑料 [20] - **物理与生物回收技术**:金发科技专注于溶剂选择性溶解回收技术及尼龙回收 [8][9];源天生物构建酶法再生PET和尼龙6技术矩阵 [21];惠州立拓展示化学循环再造聚丙烯(Reborn-PP)工艺 [25] - **回收材料应用案例**:延锋汽车已量产应用循环再生材料于汽车内饰件 [13];固特异制定了到2030年推出100%可持续材料轮胎的企业战略 [14];陆海环保构建了“政府+企业+居民”的一体化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塑料高值化利用 [22] 大会核心议题与亮点 - **政策与市场分析**:专题一将解读全球塑料循环政策与中国“十五五”规划,分析欧洲、东南亚等市场需求及产业链减碳案例 [28][31][33] - **先进回收技术**:专题二将探讨热裂解、催化裂解、超临界水裂解、生物酶解等多种化学、物理及生物回收技术,并分享可商业化落地的大规模工程案例 [28][32][34][35] - **高值化应用领域**:专题三将聚焦再生高分子在汽车、家电、纺织、包装、风机叶片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解读欧洲新法规及品牌商监管豁免机制 [28][36] - **前沿科学论坛**:同期举办动态高分子论坛,探讨通过可逆化学键实现材料自修复与循环利用的技术 [29][37];青年科学家论坛将展示光催化、电催化、酶催化等原始创新技术 [38][39]
东丽签约韩国现代,聚焦未来出行碳纤维技术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合作概述 - 日本东丽与现代汽车集团于10月27日签约,共同开发未来移动出行所需的先进材料和零部件,并探索技术创新与制定行业新标准[2] - 合作始于2024年4月,双方签署战略协议共同开发用于提升电动汽车性能与安全性的碳纤维增强塑料等先进材料,经过一年多交流取得首个实质性成果[3] 合作内容与分工 - 合作涵盖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研发、生产到商业化全价值链,开发对象包括高性能车辆、月球探测车及机器人等特殊用途交通工具[2] - 现代汽车集团负责先进材料与零部件的整车级设计、性能评估及适用性验证[2] - 东丽集团凭借碳纤维技术优势,通过其全球子公司网络专注于中间材料及模压产品的开发与生产[2] 产能保障 - 韩国东丽先进材料公司正在庆北龟尾建设第四条碳纤维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将从目前的4700吨提升至8000吨,为合作项目提供产能保障[2] 碳材料应用领域 - 应用端包括汽车工业、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风电叶片、氢储运、回收领域用碳材料制品;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导电散热、催化吸附领域[5] - 材料端包括碳纤维、预制体、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碳(陶)复合材料等;硅碳、硬碳、电容炭、多孔炭、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5] - 具体应用场景包括航空航天eVTOL、压力容器、制动系统、锂电/钠电、光伏热场、风电叶片[6] 行业活动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展览会(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arbon Materials Conference & Exposition)将举行[8] - 会议议题涵盖新能源碳材料(如多孔炭/硬碳)、金刚石全场景应用、战略前沿(如航空航天)、绿色转型(如汽车工业)等[9]
年度盛会!10大主题 120+专家报告公布!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
DT新材料· 2025-10-27 22:37
行业发展趋势与驱动力 - 电子技术快速更迭推动芯片、器件及电子设备向微型化、高性能化、集成化及多功能方向发展,功率密度和发热量急剧攀升 [2] - 消费电子、5G、XR、人工智能、电力电子、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动力电池、储能/热、节能环保、工业4.0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对高效热管理材料技术和解决方案提出高标准要求 [2] - 热管理技术是保证终端产品效率、可靠性、安全性、耐用性和持续稳定性的关键 [2] 2025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概览 - 大会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主题为“融合·创新 | 传递多一点” [3] - 会议规模预期超过2000人,汇聚350余家展商,展出面积达2万平方米 [3] - 内容涵盖热管理行业的科学前沿、功能材料、技术应用和工程方案等多个领域,包括20余场多维度同期活动 [3] - 大会紧密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数字经济、汽车、智慧网联、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产业集群 [2] 学术研究与科学前沿 - 非互易传热/热二极管与固态制冷等基础科学研究是前沿方向 [5] - 研究覆盖多尺度下导热材料的性能调控、低维系统中声子输运和热传导、微纳尺度导热与声子新物理等科学问题 [5][6][7] - 人工智能开始赋能热管理材料设计研究,显示技术融合趋势 [7] 热界面材料技术进展 - 液态金属芯片散热技术是重点研究方向 [8] - 研究聚焦于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的微纳导热机理、调控与应用 [8][9] - 开发适用于多场景热管理需求的系列热界面材料,并研究其粘结与界面热阻关联关系 [8][9] - 自愈性柔性热界面材料、高性能金属导热界面材料等技术是开发热点 [9] 导热与碳基复合材料 - 高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是重点,包括各向异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宏量制备 [10] - 碳基材料如金刚石、石墨烯在热管理中作用关键,CVD金刚石可为射频器件热管理带来变革 [10][11] - 研究方向涵盖金刚石碳化硅复合材料制备、铜/金刚石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调控等 [10][11] 热设计与仿真技术 - 针对消费电子领域,研究超薄柔性聚合物均热板、基于增材制造的高性能液流散热等关键技术 [11] - 关注高功耗芯片精细化热设计、终端散热外设设计方案等工程问题 [11][12] - 微流体技术如压电微泵在热管理场景中的应用探索已具备25年技术积淀 [12] 芯片与电子器件热管理 - 功率器件的近结主动热管理、先进封装材料是研究重点 [12] - 针对三维集成芯片的热感知设计方法、异质集成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电热特性与协同设计是突破热瓶颈的关键 [12][13] - 研究嵌入式微通道散热器效能提升方案以应对高热流密度挑战 [13] 液冷技术与数据中心热管理 - 后摩尔时代下芯片级液冷技术发展趋势是焦点议题 [13] - 喷雾冷却、微通道等内嵌微流高效散热技术用于解决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 [13] - 全栈液冷方案、风液融合技术正助力绿色AIDC建设 [13][14] - 区块链赋能液冷数据中心、智算中心液冷与热回收技术等创新方案涌现 [14] 电池热管理解决方案 - 研究基于环保制冷剂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高比能快充电池的热传感与热调控 [15] - 动力及储能电池热管理材料和技术持续进展,气凝胶绝热材料在电池热失控防护中应用必要性凸显 [15][16] - 液态金属微胶囊化、仿真技术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展望是重点方向 [16][17] - 高效传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探讨以及储能和充电设备的散热设计是产业化应用热点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