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T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官宣!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11月27-29日 杭州)
DT新材料· 2025-09-12 00:04
非粮生物质论坛 | 2025论坛官宣 近年,国家已发布一系列关于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的方案,致力于打造基于大宗农作物秸秆、竹子等非粮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 料体系。 非粮生物质利用产业未来 3-5年的发展趋势?可商业化的路径?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技术团队和企业?从产业链角度和技术角度的挑战和解决 方案? 一系列问题待剖析,一系列的产业机会也正被挖掘。 DT新材料旗下 【 生物基能源与材料】长期致力于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的科技服务平台,拥有 5万多 产业上下游数据, 是行业最重要的资源和信息 枢纽之一 。 DT新材料 将 联合 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将于 202 5 年 1 1 月 27-29 日 在 浙江 ·杭州 举办 " 202 5 (第 五 届)非粮生物质高 值化利用论坛 ( NFUCon 2025 ) ",将邀约业界上下游代表性企业与专家,探讨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质基化学品和材料、生物质能 (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可持续航空燃料( SAF))等重要方向,共同推动非粮生物质大规模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01 组织机构 / NFUCon 2025 主办单位 : 宁波德 ...
国内首个!中复神鹰、卡涞科技、惠柏新材,发布碳纤维干法缠绕70MPa IV型储氢瓶
DT新材料· 2025-09-12 00:04
以下文章来源于Carbontech ,作者CHEN Carbontech . 传播碳材料领域前沿资讯,带您进入碳时代! 【DT新材料】 获悉,近日, 卡涞科技正式推出 "Coleitec HyPVessel ™ 干法缠绕碳纤维 70 MPa IV 型储氢瓶 " 。 据悉, Coleitec HyPVessel ™ 是国内首个以国产碳纤维与树脂制备的预浸纱,结合自主可控工艺实现的干法缠绕 70 MPa IV 型储氢瓶 。与湿法缠绕相 比, HyPVessel ™ 通过优化设计,使碳纤维使用量减少 20% ,缠绕速度达到 6 m/s ,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该产品采用滚塑工艺内胆,最大容积超过 400 L ,可以 满足氢能商用车、氢能乘用车、氢能无人机、氢能储能等多个应用领域 。 Coleitec HyPVessel ™ 的推出不仅标志着卡涞科技正式切入氢能领域,还意味着国产碳纤维在高压储氢应用中实现了重大突破。 中复神鹰自主研发的 SYT49S-24K 高性能碳纤维已顺利通过多项车规级验证,这充分保障了储氢瓶在严苛工况下的结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此次中复神鹰与卡涞科技的合作, 打通了国产碳纤维从材料到应用的关键环节 ...
30+企业公布固态电池新动态
DT新材料· 2025-09-12 00:04
以下文章来源于DT先进电池 ,作者DT先进电池 DT先进电池 . 固态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水系电池.......最新科技进展和产业动态 9月以来,固态电池板块交投活跃,日均成交额超千亿。 固态电池作为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其每 一个进展都备受关注。近期,固态电池领域可谓动作频频,从技术突破到产业推进, 行业热度持续攀升。 目前固态电池行业进展如何,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多远 ? 潍柴动力 : 9月10日在互动平台上正式宣布, 潍柴动力 正在进行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目标是开 发低成本的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材料。同时,潍柴动力还计划建设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试制线,公司已组 建专门的研发团队,积极推进固态电池的技术与产品研发。 奔驰 :9月9日,奔驰宣布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 EQS 测试车完成真实场景长途实测,续航达1342公里,实现 颠覆性突破。该车型电芯由美国 Factorial Energy 提供,电池组则联合英国布里克沃斯F1技术中心研发;此 前9月3日,奔驰还与LG新能源签署总容量107GWh的电池供应协议,分两阶段覆盖2028-2037年需求,为固 态电池量产储备 "产能后盾"。 大众 : ...
280亿!金发科技供应商,化工新材料龙头跨界液冷最大并购
DT新材料· 2025-09-12 00:04
【DT新材料】 获 悉, 东阳光 公告,公司与关联方深圳东阳光实业共同增资宜昌东数一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金额分别为35亿元和40亿元。与此同时, 东数一号通过旗下子公司拟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主体100%股权,交易作价280亿元 。 这起交易不仅刷新了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并购纪录,也成为东 阳光由传统制造业巨头向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转型的关键一步。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笔收购背后的核心逻辑并非单纯的资本操作, 而是围绕 液冷技术与材料 展开的战略布局 。东阳光长期深耕电子化学品、氟化工材 料和能源领域,其在氟化冷却液、冷板组件等新材料环节的优势,与 秦淮数据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及液冷运营能力结合 ,正在构建一个从材料到算力 的"全栈液冷生态"。 有高绝缘性、不燃性与优良的热稳定性,这些材料正是液冷数据中心的关键环节。 目前,全球高性能氟化冷却液的主要份额掌握在 3M、索尔维、旭硝子和科慕等 国际巨头手中 , 3M由于环保法规问题退出PFA Ss生产, 我国的氟化液 企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目前国内 新宙邦、巨化股份、永和股份、永太科技 已有氢氟醚、 全氟聚醚和全氟烯烃等氟化液产能布局。 此外东阳光在 韶关、乌兰察 ...
解聚重生!英威达消费后尼龙 6,6 回收技术研讨会报名开启
DT新材料· 2025-09-12 00:04
英威达 . 英威达是一家全球性的化学中间体、聚合物和纤维制造商。从汽车行业的零部件到安全气囊、医疗设备、食品 包装、地毯和服装,我们在尼龙6,6和聚丙烯价值链中的产品助力许多生活必需品走向市场。 尼龙 6,6 消费后回收面临哪些复杂挑战? 用于尼龙 6,6 的化学回收技术有何最新突破? 尼龙 6,6 消费后废料如何真正变为可"媲美原生"的新材料? 以下文章来源于英威达 ,作者英威达 应用这两项创新技术, 英威达希望通过尼龙 6,6 回收技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聚合物 ,用 于制造新的产品,包括服装、汽车零部件和耐用消费品等。 初步实验室结果表明, 这两项技术有望实现新尼龙 6,6 产品中高达100%的消费后回收原 料应用。 继 5 月的工业后回收(PIR)专利技术研讨会圆满举办后,英威达即将再度开启线上分享,举办 消费后 回收 (PCR)技术研讨会 ,与产业链伙伴分享尼龙 6,6 回收新进展。 点击查看研讨会预告 相比典型的采用机械回收技术进行再加工的PIR技术,回收尼龙 6,6 的消费后物料更为困难。这些 产品通常混有其他材料和添加成分,因而大大增加了尼龙 6,6 的分离和回收难度。此次研讨会, 英威达将着重 ...
多家光刻胶企业业绩大涨,最高1501%
DT新材料· 2025-09-12 00:04
以下文章来源于DT芯材 ,作者DT芯材 目前,公司多款产品在关键客户的测试进展顺利,前期取得订单的ArF光刻胶产品保持连续稳定供应,赢得客户认可。 同时,光刻配套稀释剂产品报告期加速扩 产和市场拓展,实现收入翻倍。 | | 本报告期 | 上年同期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 | --- | --- | --- | --- | | 营业收入(元) | 1,228,872,615,34 | 1,122,494,960,33 | 9.48%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 207,814,081,34 | 178,690,538.02 | 16.30% | | 润(元) | | |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 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162,074,997.09 | 136,897,329,68 | 18.39% | | (元) | | |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 400,276,300,97 | 347,461,819,64 | 15.20% | | 額(元) | | | |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0.30 | 0.27 | 11.11% |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限时领取!《2025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15家重点企业分析报告》
DT新材料· 2025-09-12 00:04
【液态阳光】 整理了 《2025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15家代表性企业分析》PPT (持续更新) , 共33页 ,包括 产业概况 (定义、产业链、技术路线)、 生物 质气化技术及代表项目 (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 15家代表性企业分析 (产品及布局、近期重大进展等)三部分内容。 需要本份产业报告的朋友:① 扫码领取;②联系工作人员领取 (PS:工作人员将于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并邀请加入专业交流群) 请您扫码登记领取 欢迎联系: 沈经理: 13396601161(微信同号) 俞经理: 15381893024 (微信同号) 蒋经理: 19045872506 (微信同号) 报告部分内容如下: フ 新能源 绿色甲醇背景 1 生物质气化技术及项目应用 2 国内已布局生物质气化制备绿色甲醇的企业分析 3 E 在官方公众 【液态阳光】 绿色甲醇的定义 新能源 F 绿色甲醇主要包括电甲醇、生物质制甲醇以及生物质耦合绿氢制甲醇三种技术路径。其中,电甲醇是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为能源发电, 通过电解水制取绿氢与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实质上为太阳燃料甲醇或液态阳光甲醇。根据二氧化碳来源的不同,欧洲地区将使用直接 ...
华鲁恒升,年产20万吨二元酸项目投产
DT新材料· 2025-09-11 00:05
【DT新材料】 获 悉,9月8日,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20万吨/年二元酸项目已打通全部流程,生产出合格产品,进入试生产阶 段。该项目预计总投资8.67亿元。 华鲁恒升是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最大的控股(参股)子公司,2002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64亿 元,同比下降7.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9亿元,同比下降29.47%。 公司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产品主要包括尼龙6、己内酰胺、己二酸、异辛醇、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等产品。 其中, PA6设计产能为20万吨、已内酰胺设计产能为30万吨、 己二酸设计产能为52.66万吨、异辛醇设计产能为20万吨、碳酸二甲酯设计产能为60 万吨、尿素设计产能为307万吨、DMF设计产能为48万吨、醋酸设计产能为150万吨。 生物基产业社群专属 链接全球生物基产业链, 构建合作共赢生态 向 而行,向新求 OVERNE 型上『超 E 금융 8 ြီ 生物基大会 供需对接 产业资源 精准匹配 免费加入 行业细分社群 与1W+行业用户 交流探讨 ច 扫码提交供需信息 专场1: 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绿 ...
189.2亿元!又一风电氢氨醇大项目签约
DT新材料· 2025-09-11 00:05
组织机构 》 ,计划在巴彦淖尔市辖区内投资建设风电制氢氨醇项目,总投资金额约为189.2亿元,项目总体规划建设3GW风电,所发电力80%以上用于电解水制绿氢, 设生物质发电装置,生物质气化等装置, 建成后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 。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25万吨/年规模,于2024年4月正式开工,中化西南化 混塔、能碳 等新兴业务,持续拓展风电应用场景。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853709.73万元,同比增长41.26%;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 探索绿色甲醇特色发展之路 2025(第五届)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 9月24-26日 辽宁·大连 液态阳光技术是指利用绿氢和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绿色甲醇等产品,是实现"双碳"目标最平稳/可行的技术路径。今年以来, 国家能源局发布绿色燃料技 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通知 ,江苏、浙江等省份积极响应, 重点布局绿色甲醇 等液态燃料。 与此同时,绿色甲醇产业全链也都实现重大突破。首个规模化绿氢耦合生物质绿醇项目投产,多企完成纯氧生物质气化中试,多个港口实现首单绿醇船燃加 注,多企签下绿醇国际订单... 然而浪潮之下,暗礁犹存。目前,绿色甲醇产业仍面临着 规划多、落地 ...
联手住友化学合并重组!三井化学,发布新市场战略
DT新材料· 2025-09-11 00:05
业务整合与股权架构 - 三井化学、出光兴产、住友化学就整合聚烯烃业务公司Prime Polymer达成谅解备忘录,计划通过业务转让和股权调整形成三井52%、出光兴产28%、住友化学20%的股权架构 [2][3] - 整合后PRM公司产品涵盖聚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总产能达159万吨/年PP和72万吨/年PE,年净销售额约3873亿日元(约186.9亿元人民币) [4] - 整合计划于2026年4月实施,旨在实现每年超过80亿日元的成本优化,并增强日本国内聚烯烃业务的竞争力 [4] 市场背景与战略目标 - 聚烯烃占日本塑料需求约50%,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材料和医疗设备等领域,对日本工业至关重要 [4] - 整合旨在解决国内供应过剩问题,应对因人口下降和生活方式变化导致的PO需求减少,同时增强与进口产品的竞争力并减少环境影响 [4] - 通过强强联手重组互补,节省成本和降低碳排放,反内卷,提升高性能和环保产品能力,加速可持续绿色化学品业务发展 [5]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PRM公司将依托三大投资方的绿色原料优势,包括生物基石脑油、废塑料热解油和化学回收石脑油,开发生物基及再生聚烯烃产品 [5][9] - 通过化学回收与机械回收并行,推动塑料闭环循环,开发高附加值再生材料,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6] - 优化裂解装置能效,推动氨燃烧等脱碳技术,与区域多企业合作降低整体碳足迹 [7] 公司战略与业务规划 - 三井化学发布最新业务战略规划,通过整合聚烯烃业务加速向绿色、高附加值化学公司转型,聚焦医疗、汽车、半导体等高增长高利润产业 [12] - 公司计划在2027年左右将基础与绿色材料业务(B&GM)分拆为独立运营的绿色化学实体,以应对本土经济安全与碳中和目标 [18] - B&GM业务涵盖石化产品、基础化学品和聚氨酯原料,预计通过聚烯烃整合与绿色转型,在2030年实现360亿日元营业利润,ROIC提升至6.5%左右 [18][23] 合作与产能优化 - 旭化成、三井化学、三菱化学共同成立Setouchi Ethylene LLP,聚焦日本西部地区两座乙烯生产设施的减碳技术与产能优化研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绿色转型 [10] - 三井化学通过TDI减产、关闭部分基地、考虑NDI扩产、关闭日本国内苯酚业务、出售在中国的苯酚产业等措施优化业务结构 [14] - 公司预计B&GM业务在2024财年剔除一次性影响后具备100亿日元级别的潜在盈利能力,绿色转型正在逐步见效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