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搜索文档
修改教科书的发现:北京协和医学院发表最新Cell子刊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6-16 16:49
该研究以: Glucose-1-phosphate promotes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glycogen with th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in CD8 + memory T cells 为题,于 2025 年 6 月 10 日发表在了 Molecular Cell 期刊, 黄波 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 助理研究员 周雅博 博士,博士生 张超 颖 为共同第一作者。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细胞的能量分子 三磷酸腺苷 (ATP) 和有害的 活性氧 (ROS) 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线粒体中耦合合成。细胞利用 ATP 来维持生存,但最终可能会因活 ROS 的毒性而死亡。 因此,细胞必须进化出一套分子机制来持续清除细胞内的 ROS,这主要是通过 NADPH 分子向一个过氧化氢 (H₂O₂)(细胞内 ROS 的主要形式) 提供两个氢 原子来实现的,从而将 H₂O₂ 转化为水 ( H₂O) 。 磷酸戊糖途径 (PPP) 是糖酵解的一个分支,在前两步氧化过程中生成 NADPH,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普遍认为, 葡萄糖 在 己糖激酶 的作用 ...
品质议程,重磅发布:1.5天×20先锋大咖,第十届CPHI生物制药论坛邀您直击产业前沿
生物世界· 2025-06-16 11:59
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趋势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领域license-out交易达41起,总金额369.2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并超过2024年上半年总额 [1] - ADC、双抗、CGT等前沿管线占全球在研数量的30%以上,显示中国正成为全球创新策源地 [1] - 产业核心命题聚焦资源合作优化与创新成果临床转化加速 [1] 第十届CPHI生物制药论坛概况 - 论坛将于6月24-2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4馆M6会议室举办,汇聚石药集团、BMS、再鼎医药等20余位全球专家 [1] - 议题覆盖MNC、BioPharma、Biotech、临床PI、资本及政策等多维度,探讨生物医药前沿趋势与国际化路径 [1] - 主办方包括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机构 [3] 会议议程亮点 6月24日下午:前沿技术分析 - 主题涵盖生物制造未来图景、AI驱动医疗、干细胞药物出海2.0及偏头痛药物研发进展 [4][5] - 弗若斯特沙利文将发布中国生物药出海趋势与战略分析 [5] 6月25日全天:开发合作与转化医学 - 上午聚焦监管政策研究、全球开发合作趋势及澳大利亚早期临床试验支持 [6][7] - 下午涉及胃癌临床研究、AI+医学实践、FGFR抑制剂耐药突破等转化医学议题 [8][9] - 圆桌对话讨论全产业链协同构建转化医学创新生态 [9] 重点嘉宾背景 - 夏珏妤(拓弘康恒):主导TH-SC01细胞注射液从一期推进至三期临床 [10][11] - 彭鹏(药捷安康):领导获得FDA"孤儿药"认证的胆管癌治疗项目 [43] - 楼敬伟(宝藤生物):构建全国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及细胞基因治疗孵化网络 [41] 同期活动与展区 - CPHI China生物科技展区将集中展示前沿生物技术,覆盖出海策略、先进疗法等热点 [56] - 展期配套创新药出海论坛、CGT疗法大会等多场专题会议 [54]
Cancer Cell:关闭这个基因,增强NK细胞抗肿瘤免疫
生物世界· 2025-06-16 11:59
白细胞介素-15(IL-15)与抗癌机制 - 白细胞介素-15(IL-15)是一种能够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有效保护人体免受癌症侵害 [1] - 癌细胞进化出抑制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策略,导致免疫逃逸,研究人员尝试使用IL-15受体激动剂激活免疫细胞,但毒性过大限制了临床开发 [2] UBE2F基因与NK细胞敏感性 - oNKo-innate公司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合作研究发现,关闭NK细胞中的UBE2F基因可显著提高NK细胞对低剂量IL-15的敏感性,增强其抗癌功能 [2] - 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揭示依赖泛素的IL-15R降解是抑制IL-15R信号转导的主要机制 [4] - UBE2F对于CUL5的泛素样化和激活是必需的,其缺失抑制了CRL5活性,从而增强NK细胞对IL-15的反应性 [5][6] 临床前模型与潜在治疗应用 - 小鼠模型研究显示UBE2F缺失可增强小鼠NK细胞和CAR-NK细胞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的体内抗肿瘤免疫能力 [6] - UBE2F作为一种酶,可能被小分子药物抑制,已有阻断UBE2F的药物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身上进行试验 [7] - 研究团队有信心发现更多具有更优安全性的特异性抑制剂,在免疫疗法效果不佳的环境中测试 [7]
JAMA子刊:“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或增加这种可导致失明的视网膜疾病风险
生物世界· 2025-06-16 11:59
司美格鲁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 - 司美格鲁肽作为GLP-1受体激动剂,显著改变了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治疗方式,但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风险 [2] -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是导致不可逆中心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其危害性高于干性黄斑变性(dAMD)[2] 最新研究关键发现 - 多伦多大学研究显示,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的糖尿病患者患nAMD风险较未使用者增加121%(校正风险比2.21)[3][7] - 风险呈现剂量依赖性:使用30个月以上者风险比升至3.62,年龄和脑血管病史为独立风险因素 [7] - 该结论与SUSTAIN 6和PIONEER 6临床试验中司美格鲁肽组更高的视网膜并发症率相印证 [7] 研究数据与方法 - 基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3.9万66岁以上糖尿病患者队列,其中4.6万人接受GLP-1激动剂治疗≥6个月 [6] - 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对照组为9.3万未使用该药物的糖尿病患者 [6] 临床意义与待解问题 - GLP-1激动剂可能引发延迟性眼部损害,需加强用药者定期眼科检查 [7] - 当前研究未阐明病理生理机制,需进一步权衡药物收益与视网膜风险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最新Nature Immunology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6-16 07:55
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功能障碍机制 - 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来源的乳酸可能导致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功能障碍,乳酸诱导的赖氨酸乳酸化(Kla)修饰抑制NK细胞抗肿瘤功能 [1] - 研究首次揭示乳酸通过NK细胞内乳酸化修饰抑制其抗肿瘤功能,为突破高乳酸屏障对NK细胞功能的限制提供新干预靶点 [1] NK细胞功能受损与恢复机制 - NK细胞中Kla修饰水平升高伴随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代谢受损、线粒体碎片化及细胞毒性作用降低 [3] - 补充烟酰胺核糖(NR,NAD前体)和和厚朴酚(SIRT3激活剂)可降低细胞内Kla水平,增强NK细胞毒性杀伤作用 [3] - 上述组合通过调节Kla对蛋白激酶ROCK1的调控,抑制ROCK1-DRP1信号通路,防止线粒体碎裂,恢复NK细胞抗白血病活性 [3] 研究意义与作者信息 - 研究展示乳酸化如何损害NK细胞,并强调乳酸化是基于NK细胞的免疫疗法新靶点,可增强其对肿瘤微环境中乳酸的耐受性 [5] - 研究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毅课题组、魏海明课题组及复旦大学丁琛课题组合作完成,发表于《Nature Immunology》 [1][5]
湘雅团队最新研究发现,腺苷有望成为银环蛇咬伤急救新选择
生物世界· 2025-06-15 17:30
银环蛇毒治疗研究 - 银环蛇毒液神经毒素致死率高达26 9%-33 3% 目前临床依赖抗蛇毒血清治疗但存在价格昂贵、需冷链保存、静脉输注限制及过敏风险等局限性 偏远地区患者难以及时获得救治[2] - 中南大学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研究 发现传统草药异叶茴芹提取物腺苷对银环蛇毒中毒具有显著保护作用[3][4] 腺苷的疗效与机制 - 异叶茴芹在亚洲广泛分布 中国传统医学称其为"蛇倒退" 其水提取物对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等多种蛇毒有保护效果 研究人员鉴定出10种主要化合物 其中腺苷对抗银环蛇毒效果突出[6] - 小鼠实验中腹腔注射25 mg/kg腺苷可实现100%存活率(对照组5小时内全部死亡) 且无显著毒性 静脉或皮下给药效果不佳[6] - 腺苷通过减轻蛇毒对神经肌肉传导的阻断 保护乙酰胆碱受体功能 维持呼吸肌正常活动[8] 临床应用前景 - 腺苷为人体天然物质 已获批用于心律失常等适应症 安全性明确 但需优化野外急救场景下的给药方式[10] - 研究团队计划在大型动物模型验证疗效 并开发更适合临床急救的给药方案 为银环蛇咬伤提供新治疗思路[10]
Cell Stem Cell:北京大学王凯团队等开发快速生成功能性血管类器官的新方法
生物世界· 2025-06-15 14:56
血管类器官技术突破 -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通过正交激活转录因子ETV2和NKX3.1的新方法,可在5天内从iPSC快速生成直径约250 μm、结构统一的功能性血管类器官 [4][10] - 该方法摆脱了传统类器官制备对基质胶和生长因子的依赖,显著降低了分化成本并改善了异质性 [10][14] - 生成的血管类器官在嵌入细胞外基质后可进一步成熟,形成更大且结构更完善的血管 [10] 技术原理与创新 - 采用ETV2与NKX3.1正交激活策略,分别诱导iPSC向内皮细胞(iEC)和血管壁细胞(iMC)分化,通过预诱导中胚层祖细胞后按1:1比例混合3D培养 [10] - 单细胞RNA测序显示转录因子激活时长可调控血管细胞命运:短时激活ETV2(1天)获动脉样iEC,长时激活(3天)获静脉样或高血管新生潜能iEC [10] - 该方法建立了可调控的血管谱系差异模型,实现按需构建特定类型血管网络的"命运开关" [10][12] 应用验证 - 体内实验证实血管类器官植入免疫缺陷小鼠后形成有血液灌注的血管,在下肢缺血模型和胰岛移植模型中有效促进血管重建 [11][12] - 该技术平台在缺血再灌注治疗和胰岛移植领域展现出明确的应用潜力 [4][12] 行业意义 - 该研究为血管建模、疾病研究和再生细胞疗法提供了快速且多用途的血管类器官平台 [14] - 相比传统方案,解决了分化异质性大、耗时长、成本高等痛点,显著提升临床转化潜力 [2][14] 相关研究进展 - 同一团队此前利用干细胞技术和基因组编辑生成iPSC来源静脉内皮细胞,成功构建静脉畸形模型并通过深度学习筛选出潜在治疗药物博苏替尼 [15]
Nature子刊:邹强/李靖华/李霞/崔心刚团队揭示新型细胞死亡形式双硫死亡与抗肿瘤免疫的关联
生物世界· 2025-06-15 11:39
双硫死亡的发现与机制 - 2023年2月甘波谊教授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首次鉴定了一种新型细胞死亡类型——双硫死亡(Disulfidptosis),由SLC7A11蛋白高表达的细胞在葡萄糖饥饿条件下触发 [1] - 临床前模型显示葡萄糖转运体抑制剂可选择性诱导SLC7A11高表达癌细胞发生双硫死亡,抑制肿瘤生长且对正常组织无显著毒性 [1] - 双硫死亡由细胞内二硫化物异常积累驱动,最初发现于癌细胞中 [11] 双硫死亡在抗肿瘤免疫中的新作用 - 2025年6月邹强团队研究发现乳酸脱氢酶B(LDHB)促进肿瘤浸润CD8⁺ T细胞的双硫死亡和耗竭,导致抗肿瘤免疫功能受损 [2][6] - SLC7A11介导的胱氨酸摄取诱导CD8⁺ T细胞双硫死亡,在T细胞耗竭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6] - LDHB通过与G6PD相互作用限制其活性,导致NADPH耗竭从而引发双硫死亡 [6] 分子机制与治疗潜力 - STAT3调控LDHB表达,进而限制G6PD活性并介导CD8⁺ T细胞双硫死亡 [7] - T细胞中LDHB缺失可阻止双硫死亡依赖的CD8⁺ T细胞耗竭,增强抗肿瘤免疫 [6] - 研究揭示了双硫死亡与铁死亡在驱动CD8⁺ T细胞耗竭中的不同作用,提示靶向LDHB可能是癌症免疫治疗新策略 [9] 研究意义与扩展 - 邹强团队研究扩展了双硫死亡的生物学认知,揭示了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新作用 [11] - 《Nature Cell Biology》同期配发甘波谊教授评论文章《双硫死亡遇上抗肿瘤免疫》,强调该发现的学术价值 [10]
Nature头条:我国学者首次在猪体内培育出“人类心脏”,为器官移植开辟新思路
生物世界· 2025-06-15 11:39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日前,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在其官网头条报道了一项最新研究—— 首次在猪胚胎中培育出小型人类心脏 ,这个猪-人"杂交"胚胎的心脏能够跳动,并存活 了 21 天。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成功将 基因编辑的猪器官 (肾脏、心脏) 成功移植到人体中。此外,还有研究人员正在培育人-兽嵌合体,通过在动物胚胎中植入人类细 胞,以希望将来能够培育出携带可移植给人类的器官的动物,这为解决全球器官移植短缺问题提供了一条新出路。 赖良学 赖良学 研究员表示, 猪是一种合适的供体物种,因为其器官的大小和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赖良学团队此前曾在猪胚胎中培育出早期阶段的人类肾脏(中肾), 这些胚胎在母猪体内存活了长达一个月。因此,他们想看看类似的结果是否适用于心脏。 研究团队通过引入防止细胞死亡以及促进细胞生长的基因,对人类干细胞进行了重编程,以增强其在猪体内存活的能力。然后,他们生成了两个对心脏发育起关 键作用的特定基因被敲除的猪胚胎。在受精后不久的 桑椹胚期 (此时胚胎仅由大约 32 个快速分裂的细胞组成) ,将少量的人类干细胞引入其中。随后,这些胚 胎被移植到母猪体内继续发育。 研究团 ...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了4篇Cell论文:强制线粒体自噬;多模态遗传筛选平台;抗衰老间充质祖细胞疗法;补体蛋白攻击的开关
生物世界· 2025-06-15 09:12
华人学者Cell期刊研究突破 - 本周华人学者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Cell期刊发表4篇研究论文,涵盖线粒体对多能性的影响、完整组织的多模态遗传筛选平台、抗衰老间充质祖细胞疗法、补体蛋白攻击的开关 [1] 线粒体对哺乳动物多能性的影响 -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吴军教授团队开发强制线粒体自噬新技术,可减少或完全去除线粒体 [3] - 研究发现线粒体数量降低会导致着床前小鼠胚胎发育延迟 [3] - 该技术为探索线粒体在发育、疾病和跨物种生物学中的作用开辟新途径 [3] 哺乳动物完整组织的多模态遗传筛选平台 - 哈佛大学庄小威教授团队开发Perturb-Multi新技术,首次实现哺乳动物整个组织中数百个基因并行扰动 [7] - 该技术同步完成基因表达谱、亚细胞形态和空间位置的三维解析 [7] - 为细胞功能机器学习模型提供关键训练数据 [7] 抗衰老间充质祖细胞疗法 - 中科院动物所刘光慧团队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对长寿基因通路进行重编程 [11] - 成功构建具有抗衰老、抗应激、抗恶性转化三重抗性的工程化人类抗衰型间充质祖细胞(SRC) [11] - 灵长类动物模型验证SRC可显著延缓多器官衰老进程 [11] 补体蛋白攻击的关键开关 -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发现补体系统激活取决于潜在补体附着位点表面密度 [16] - 当密度达到临界阈值时,补体激活呈现显著跃升 [16] - 计算模型揭示补体反应的阈值行为来源于核心蛋白子网络的渗流型相变 [16] - 该发现为长效药物载体和生物相容性植入器械开发提供新范式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