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涌Waves
搜索文档
刘芹:伟大的公司不是赢下一场战役,而是永不离场丨2025尾声
暗涌Waves· 2025-11-24 09:05
这不仅是刘芹个人有过的困惑,也是整个中国创投圈的集体焦虑。人们在问:在这个不再有简单模式创新红利的时代,该如何自 处?是固守旧日的荣光,还是在完全陌生的领域里从零开始? 刘芹选择了后者,但他并没有用激昂的口号来掩饰转型的痛苦,而是选择剖析自己作为一名"过时投资人"的心路历程。从他的文字 里,能看到一种与时代和自我的和解:接受焦虑是一种常态。而在所有变量都在剧烈波动的当下,唯一不变的最优策略,或许就是 保持在这个游戏里,不要离场,持续成长。 「2025尾声」仍在征集之中,欢迎商业世界和资本市场的思考者们通过后台或chenzhiyan@36kr.com与我们联系。相信,时代变幻, 唯真正的思考不灭。 「 Test early, fail fast, learn faster. 」 文 | 五源资本 刘芹 又到年末,在各种年度盘点、未来预测出街之前,「暗涌Waves」邀请了一级市场里以思考性著称的投资人们,分享一年尾声时自 己最想说的话。这是第一篇,来自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 这篇文章来自五源资本近期的创始人年会上刘芹的开场演讲。今年大会的主题是"Prompt()·涌现",它指向当下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 时代,AI ...
离开TikTok做爆款仿剪Agent,NemoVideo获IDG、锦秋近千万美元融资
暗涌Waves· 2025-11-21 09:05
「 核心是生产力社区。 」 文 | 徐牧心 编辑 | 陈之琰 「暗涌Waves」独家获悉,由前TikTok创意业务线核心成员,李政锦(Jin)与刘婧妍(Evy)一同创办的 NemoVideo 已于近期完成近千万美元的Pre-A轮和天使 轮融资,Pre-A轮为IDG资本独投,天使轮投资人包括锦秋资本、钛动科技和微光创投等机构投资人,以及前零一万物联创谷雪梅作为个人投资方。棕榈资本为 Pre-A轮的独家财务顾问。 NemoVideo从"爆款仿剪Agent工具"切入,聚焦于视频创作者用户,并以此为切入口,长期打造一个视频制作Agent平台,完成从工具到生产力社区的转变。未来 创作者们或将可以在社区平台上沉淀和交易自己的视频制作agent,并通过 Agent自动化生成内容。李政锦向「暗涌Waves」强调: NemoVideo在长期看来会更 像视频领域的Canva,核心在于"专注在生产力领域"。 尽管两位创始人都在2019年加入字节跳动,但并不是典型的"大厂高管转创业"。李政锦大一期间就开始探索创业,大三还在云南创办过教育NGO,之后才加入 字节,在TikTok Creative部门担任产品Leader,主导多个视频创 ...
瑞幸“上岸”背后:IDG的“赌局”与新面孔
暗涌Waves· 2025-11-20 08:33
瑞幸咖啡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总营收153亿元人民币(21.4亿美元),同比增长50.2% [2] - 第三季度净利润达12.8亿元人民币,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2] - 截至财报发布日,瑞幸粉单股价报40.00美元/股,相比2020年在粉单市场的1.54美元/股,涨幅达2497.4% [2] - 公司CEO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将超500亿元人民币 [3] - 截至目前,瑞幸门店数已达29214家,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3][9] IDG资本投资瑞幸的决策与逻辑 - IDG在瑞幸造假风波后,通过收集门店小票和第三方实地调研进行系统性验证,发现其销量未出现断崖式下跌,且通过动态调整折扣实现了售价提升与销量增长的双重效果 [7] - 投资决策基于对瑞幸门店网络、数字化系统、品牌心智和管理团队健康度的认可,认为其核心问题在于用短期补贴培育长期消费习惯的扩张策略存在偏差 [8] - IDG测算模型显示瑞幸门店数的天花板至少为2万家,理想目标为3万家,押注其高性价比国民咖啡模式在中国下沉市场的复制能力 [8] - 该投资被内部视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其关乎IDG的声誉,远超财务层面的风险 [10][11] IDG资本的投资策略与风格演变 - 投资策略 characterized by "反共识逻辑",案例包括在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不被看好的时期投资拓竹科技,并基于对顶尖工程师团队的判断连续追加投资 [12] - 在文旅等重资产、长周期领域进行布局,如总投资130亿元的宜兴窑湖小镇项目,尽管遭遇疫情延期,仍通过引入资金和资源支持使其在2024年底开园并实现年度营收3.65亿元 [14][15] - 消费投资进化分为三阶段:1.0阶段全球品牌本土化(如Moncler),2.0阶段新渠道新品牌新品类(如三只松鼠、喜茶),3.0阶段注重科技创新与双向全球化(如瑞幸、SHEIN) [18] - 当前战略重点转向并购,通过收购多数股权(如丹麦糖果品牌Lakrids By Bülow)深化对全球消费公司的管理和运营,角色从少数股权投资者向控股操盘手演进 [19][21][23] 行业洞察与认知迭代 - 对咖啡品类的认知从关注利润率转变为认识到规模是其核心壁垒,咖啡作为功能性饮料兼具文化属性,受频度限制小于烘焙等品类 [16][17] - 通过投资拼多多、瑞幸等案例,内部反思并认识到理解多元化用户视角的重要性,超越个人审美品位去尊重市场需求 [17] - 在新消费投资热潮中保持克制,认为“不投就是赢了”,避开估值飞涨的消费品,更注重创新品类和长期价值 [18]
高瓴、红杉一起投了一家出海销售Agent
暗涌Waves· 2025-11-18 09:05
公司融资与团队背景 - 前高瓴投资人、前有赞COO浣昉(Leo)创立的AI Agent公司Dealism完成15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红杉中国、线性资本跟投,本轮为两轮合并交割,包含机构投资人、创始人自有资金及多位个人投资者[2] - 创始人Leo在高瓴任职VP期间(2011-2018年)投资了有赞、Zoom、蔚来等项目,2018年加入有赞任联席总裁与COO,负责公司商业化、销售体系与增长战略,历时7年[2] - 公司于2024年7月正式成立,团队规模20人以内,总部设在新加坡,计划向全球扩展[3] 产品定位与核心功能 - 核心产品为对话式销售Agent,主打"Vibe Selling Agent"概念,定位为"普通人都能上手使用的AI销售拍档",能读懂客户心理、洞察情绪信号并推进成交[3] - 产品并非传统聊天机器人,而是基于对象和目的驱动的对话Agent,具备个性化学习能力,可学习用户的语料、沟通风格和销售流程,并在长期使用中通过持续学习提升情商、客户心理博弈等"类真人"能力[5] - 产品目标是通过AI替代销售岗位中大量重复低效的沟通任务,成为用户的"AI分身"[6] 目标市场与客户群体 - 主打拉美与北美市场,服务对象涵盖独立创作者、本地服务商、电商卖家等中小企业客户,层级偏Pro C和SMB(如中国出海品牌和外贸商)[7] - 选择该市场的核心原因是海外客户"在线化程度低但进程快,人工成本高",例如海外独立站客服响应速度远低于国内电商的30秒回复要求,Agent可填补中小企业缺乏专业运营团队和CRM系统的空白[8] 商业化模式与发展规划 - 当前商业化按用户订阅+会话量计费,未来计划过渡到按结果付费[9] - 创始人认为在特定行业和场景中已接近实现按结果衡量交付,对进展持乐观态度[10] - 长期愿景是让全球销售个体(全球约1.5亿销售从业者,劳动力市场年支出3-5万亿美元)拥有AI Agent,使其成为新时代的销售生产和管理工具,定位为"个人生产力工具"而非传统SaaS[11] 行业趋势与竞争策略 - 垂直类AI Agent被视为未来新的生产力形态,AI的智能和推理能力将解构并重构各行业工作流,导致组织规模和人力需求下降,团队生产力提升,Agent将填补效率缺口[13][14] - 公司竞争优势源于团队对消费品的深刻认知:创始人在有赞时期服务数十万海内外消费品牌,覆盖全行业品类,年促成超千亿GMV,积累了领先的销售模式经验[15] - 胜出核心依赖深刻的行业认知、构建下一代产品交互形态及快速执行能力[18] 技术挑战与产品迭代 - 最大难点在于对话式销售需积累去中心化的行业垂直场景认知,需通过产品交互让用户反馈数据,使Agent持续学习并更贴近用户行为,同时积累交易全链路数据以强化结果导向训练[17]
灵宇宙获2亿新融资,要做AI世界操作系统
暗涌Waves· 2025-11-17 09:51
公司融资与背景 - 灵宇宙完成2亿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国方创新、国泰海通、广发信德、滴滴出行、拉卡拉旗下考拉基金、润建股份等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老股东超额追投[2] - 创始人顾嘉唯拥有丰富行业背景,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保送清华大学读研,曾任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和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是百度"少帅计划"第一批AI人才,主导过多款前沿AI产品研发[2] - 顾嘉唯2016年创办物灵科技,其产品AI伴读机器人Luka在全球18个国家售出近千万台[2] - 公司成立半年内连续完成三轮融资,股东覆盖大模型、半导体、教育、娱乐等领域,包括三七互娱、学大教育、商汤科技、耀途资本等[3] 核心产品与市场表现 - 2025年推出首款产品随身AI终端"灵宇宙小方机",获得618期间AI玩具榜第一,双11期间销售额较618增长超230%[3] - 产品Luka在全球18个国家售出近千万台,成为较早出海的消费级智能硬件[2] - 公司与浙江省博物馆合作,使用AI学伴小方机作为数字讲解员,每天租赁几十台,需求旺盛[13] 技术战略与操作系统 - 公司自主研发LingOS交互操作系统,其核心价值在于可迁移性,能注入不同形态终端,通过持续收集真实世界交互数据进化[4] - LingOS旨在成为跨越地域、文化与年龄的"通用AI灵性接口",支持"随身AI"和"离身AI"两种形态,形成双螺旋关系[12] - 系统具备三层意图理解架构,平均响应延迟200~300毫秒,支持即学即讲新绘本[23] - 公司选择"南坡路线",通过铺硬件、积累真实世界数据、迭代模型再反哺产品,区别于跳跃式Demo的"北坡路线"[8] - 底层技术成熟支撑AI原生终端,包括多模态大模型实用化、云算力成本下降、端侧NPU支持本地推理以及开源生态普惠性[10][11] 商业模式与定位 - 公司定位从硬件公司转向构建交互系统的公司,目标是打造下一代AI终端的操作系统生态[4][12] - 商业模式强调"数据-体验-商业"闭环,通过自有硬件积累数据,未来让具身企业主动选择操作系统[14] - 投资人分为两类,一类关注即时现金流和消费电子属性,另一类关注系统能力和下一代入口潜力,公司两端均展示价值[9] 全球化战略 - 未来海外销售占比目标超过60%,LingOS计划成为全球共通的交互层,支持各类AI终端接入[17] - 全球化基于真实需求密度、家庭教育理念匹配度及文化交互方式契合度选择市场,而非GDP或人口指标[19][20] - Luka出海经验显示,通过30+本地化合作伙伴快速触达用户,解决跨文化共同痛点如家长陪伴阅读需求[18] - 系统需具备文化理解力,适配不同地区教育内容和交互习惯,例如美国探究式提问与亚洲结果导向的差异[22] 行业趋势与愿景 - AI正进入"安卓时刻",基础设施成熟带来终端创新窗口,再晚两年先发优势可能消失[11] - 人机交互范式从"人找服务"转向"服务主动找人",AI从工具变为"共生智能"[11][12] - 家庭场景是关键切入点,因其需求具全球共性,设备需理解家庭语言节奏习惯,成为"家庭成员"[21] - 终极愿景是"万物有灵,人机共生",LingOS赋能所有具身设备,如AR眼镜和人形机器人,实现万物有灵[24]
时隔四年,源码资本再次完成了募资
暗涌Waves· 2025-11-13 15:33
源码资本新基金募资完成 - 源码资本宣布完成新一期双币成长基金募资,总规模6亿美元,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约70亿美元(折合500亿元人民币)[2] - 新基金将聚焦"AI+"和"Global+"两大领域,投资方向包括AI2C/2P、算力产业链、智能硬件、软件应用等[6] - 基金采用"5年投资期、20年退出期"的超长存续周期设计,总计25年,打破创始人退休传闻,显示长期承诺[2][3][4] 成长期投资策略转向 - 源码逆势加注成长期投资,与旗下早期基金"源码律动"形成阶段互补,策略转向"少而精"的聚焦和价值驱动[7][8] - 退出通道改善是重要催化剂:截至9月底,香港交易所IPO融资总额达1829亿港元,较同期增长超两倍,上市申请近300宗,日均成交额2564亿港元同比上升126%[7] - 25年存续期使投资决策脱离短期IPO压力,回归长期产业竞争力判断,公司已具备中后期投资经验,如奕斯伟材料上市首日市值破千亿元[8][9] 基金规模与行业趋势变化 - 新基金6亿美元规模较2021年的10亿美元和70亿元人民币明显缩小,是主动战略取舍而非市场被动结果[10][11] - 公司转向追求质量和命中率,放弃AUM扩张比拼,以灵巧体量、聚焦方向和高效方式做长期投资[11] - 此举为美元LP提供"新叙事":专注方向、克制规模和25年绑定,旨在成为可持续长期机构而非短期赢家,可能开启一级市场新篇章,关键词从"Beta"转向"Alpha"[12][13]
04年具身智能CEO要做全栈开源,小米、银河通用押注千万美元
暗涌Waves· 2025-11-12 09:33
公司概况与融资进展 - 全栈开源双足人形机器人公司RoboParty于2025年4月成立,已完成千万美元级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经纬创投、小米战投、银河通用及光源L2F基金 [2] - 公司创始人黄一出生于2004年,为市场上最年轻的人形机器人创业者之一,于2025年提前一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并创立公司 [3] - 公司目前正进行天使轮融资,是当前国内唯一从事全开源双足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厂商 [4] 核心商业模式与战略 - 公司采用“全栈开源”策略,旨在通过降低协作阻力、促进深度合作、提升技术透明度来加速行业创新,并认为其优势大于被模仿的潜在劣势 [3] - 开源战略的长期目标是成为行业平台公司,通过定义行业规范(如自由度、核心关节电机标准)来建立强大的生态体系,即“萝卜链” [11][12] - 商业壁垒在于通过开放技术换取整个开发者社区的力量,该力量是任何封闭公司无法比拟的,同时开源平台更易于被海外市场接受,可规避监管和地缘政治风险 [15] 产品研发与技术路径 - 创始人团队在2023年底以1.5万元资金于几十天内在宿舍打造出可行走的双足机器人AlexBot,并于2025年2月在傅利叶赞助下完成迭代款AlexBotmini [3] - 公司当前主要研发第二代机器人ATOM,致力于探索新工艺和新材料,并针对C端和小B端市场进行产品定义,关注产品质量(MTBF)、价格(BOM成本)和用户使用门槛的不可能三角 [28] - 行业现状是软件领域领先者与追赶者差距约6个月,硬件领域因涉及供应链管理、量产和测试,差距约一至两年 [26] 团队文化与竞争优势 - 团队优势在于“游击队”式的小步快跑和迅速调整方向,利用创业公司的敏捷性对抗大企业的流程冗长 [21][22] - 公司认为在技术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决定胜负的关键是团队的迭代速度和人才密度,目标是保持高人才密度并将流程自动化 [27] - 招聘策略倾向于选择“年轻高潜”的人才,认为学习能力强的年轻人更能创造新事物 [24][25] 资本策略与产业合作 - 公司选择引入小米战投等产业资本,看重其带来的供应链能力和硬件制造经验等非金钱价值,小米战投是公司目前唯一的本体公司投资方 [16][17] - 公司曾拒绝一家上市公司上百台订单及附带条件(如海外市场独家代理权),认为在早期阶段此类订单可能打乱节奏,且高质量开发者比短期订单更有意义 [18] - 创始人认为早期投资更多是投资团队潜力,并观察到“二级市场看事,一级市场看人”的现象 [14] 行业愿景与终极思考 - 公司愿景是“让全世界享受到我们机器人带来的服务”,终极目标并非单一产品,而是建立一套行业标准、新的公司管理范式或人机共生范式 [29][30] - 创始人相信开源是通往人形机器人最终“可用性”的最快路径,需要集结全行业开发者让机器人在各种场景中学习进化,类似安卓系统构建移动生态的模式 [9][10] - 行业终局在于谁能最快让人形机器人变得“有用”,目前尚未出现能定义行业、降低用户门槛的标杆产品 [27]
Monolith完成4.88亿美元募资
暗涌Waves· 2025-11-11 09:05
公司募资里程碑 - Monolith近期完成美元VC二期和人民币VC一期基金募资终关,总规模达4.88亿美元[2] - 加上对冲基金规模,公司总管理资产规模(AUM)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2] - 此次募资获得初始目标约160%的认购意向,总额约6.3亿美元,但公司选择“克制的扩张”[2] - 美元基金从启动到终关用时不足一个月,在寒冷的一级市场中表现突出[2] 投资策略与表现 - 投资策略聚焦人工智能早期项目,覆盖AI应用层、模型基础设施、硬件与具身智能等方向[2] - 2023年启动一级市场投资后,几乎每季度都有项目进入投资组合,赛道高度集中于AI主线[4] - 投资组合覆盖大模型(月之暗面)、AI教育(与爱为舞)、智能机器人(星迈创新、乐享科技)、算力芯片(沐曦)等AI产业链关键节点[4] - 公司保持较高明星项目命中率:月之暗面估值从亿元级跃升至几十亿美元级;沐曦科技已IPO过会;星迈创新、乐享科技、与爱为舞等投后一年内均完成多轮融资且估值快速上升[4] - 在AI芯片、消费硬件等水下赛道的人民币项目中进场较早,早期即获得人民币有限合伙人(LP)关注[4] - 投资团队成员多具备AI、硬件、产品等实操背景,能理解技术逻辑并快速判断商业落地可能性[5] - 公司投资理念为“最大的变化中最好的公司”,强调寻找alpha而非依赖宏观beta,属于典型的中型精品基金狙击手式打法[9] 市场地位与行业背景 - 在Preqin 2025年全球最佳业绩表现投资机构排名中(管理规模2.5亿-4.9亿美元分类),Monolith位列全球第四[9] - 曹曦个人因早期投资快手和宇树,在福布斯Midas全球创投人排名中位列第39位[9] - 美元有限合伙人(LP)出现回流中国市场迹象,希望参与中国AI、具身智能、消费硬件等领域机会,投资中国美元VC仍是有效方式[8] - 在美元LP投资中国市场规模不盲目加大背景下,资源有限导致对GP的极致精选,Monolith作为新一代中型精品基金代表成为黑马选项[8] - 一级市场出现新信号:海外资金对中国AI资产关注回暖,本土人民币基金结构从泛产业转向深科技、从平台化转向精品化[12] 人民币基金战略布局 - 此次募资是Monolith首次募集人民币基金,标志着从纯美元结构向双币结构的跨越[11] - 首支人民币基金中市场化资金占主要比重,保障投资策略的自主性和灵活性[11] - 设立人民币基金旨在抓住本土AI创业者黄金窗口期,覆盖更多硬件、机器人、芯片等早期项目(这些项目初期更适合人民币基金介入)[11] - 双币基金分工明确:美元基金聚焦模型与应用层的全球化项目,人民币基金承接硬科技、具身智能等方向的本土化落地[11]
这里有14家尚未被报道过的创业公司
暗涌Waves· 2025-11-06 14:40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创业生态存在大量未被主流媒体报道的“水下”早期项目,它们代表了在确定性时代投身巨大不确定性的冒险与创新精神 [3][4][5] AI图像与视觉创意 - Kira.art是一款AI驱动的照片编辑与分享社区,支持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和多种工具进行图像编辑,核心设计理念为“上下文连续创作” [7][8] - 公司未来计划从智能修图工具发展为完整的AI图片社区,构建由AI与用户共同驱动的视觉生态 [9][10][11] - 创始团队背景强劲,创始人陈龙博为抖音早期员工、TikTok第一名工程师,团队成员来自字节跳动及英美知名高校 [11] AI教育与应用 - WetuTalk是一款于2025年1月成立的AI口语教学应用,面向成人用户,计划于2025年11月上线正式版APP [13] - 公司计划从中国成人英语市场切入,2年内覆盖东亚、北美、欧洲用户,并支持多语种教学,最终成为垂直口语学习平台 [13] - 创始团队来自一线互联网大厂,具有在线教育和AI应用复合经验,CEO Steven曾任字节教育、VIPKID高级增长经理 [14] - 公司采用Freemium模式,基础教学功能免费,增值功能订阅付费,并已获数百万美元融资 [15][24] AI心理健康服务 - 阁楼是一家提供AI心理咨询服务的公司,其AI心理顾问“Ada”基于公司积累的Copilot系统演进而来,主打低成本、普惠的心理服务 [22] - 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约千亿级,AI的介入能实现服务供给标准化和成本下降,用户更愿意向AI坦白内心 [23] - 公司商业模式为C端用户订阅制(如Ada是¥40/220条消息)和B端企业EAP服务,目前已实现盈亏平衡 [27] - 公司已完成A+轮融资,历史股东包括联想之星、阿米巴资本等,正进行B轮融资以用于C端增长和出海 [27] AI招聘与人力资源 - KYMS AI是一家AI驱动的招聘智能体平台,通过多个AI Agent协同工作,实现从需求分析到人才交付的全流程自动化 [29] - 公司上线3个月服务近150家企业,覆盖12大行业,组织近1.3万场AI面试,积累2万+候选人档案 [29] - 商业模式核心是按招聘结果付费,企业按成功招聘人头支付佣金,而非订阅费 [33] - 创始团队经验丰富,创始人柏冰曾任联想软件公司高级副总裁,管理过上千人外包团队,服务全球客户超500家 [31] AI驱动的材料研发 - 智电千帆是一家通过自研算法、化学计算模型与高通量实验平台结合,为先进制造业客户提供材料研发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公司 [36] - 公司技术起源于苏州大学教授团队,2025年6月独立注册,2025年已锁定确定性订单约2000万~3000万元 [37][38] - 公司正进行天使轮融资,投后估值约1亿人民币,40%资金用于扩建约2000核算力中心 [38] 机器人与智能硬件 - Luvbotics专注于开发家庭型陪伴机器人,成立于2025年9月,核心团队来自海内外知名院校的硕博研究生 [40] - PaaaWOW核心产品是全球首款时尚智能宠物项圈,以及基于多模态AI的宠物健康与情绪项圈,已于2024年开启众筹 [43] - 彼岸心智为智能穿戴品牌客户提供情绪识别算法解决方案,其技术源于中科院心理所,国内头部品牌穿戴设备的情绪功能多采用其算法 [53] 个性化学习与教育科技 - 九间科技主打产品“课游记”是AI驱动的深度个性化学习平台,利用AI孪生体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路径和内容 [47] - 商业模式包括面向个人用户的订阅服务和面向机构用户的定制化AI教学解决方案 [49] - 公司已完成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天使轮投后估值为3000万人民币 [51][52] 品牌与消费品 - 枫缇是来自新加坡的可持续护肤品牌,核心产品形态为胶囊,拥有自有配方和专利,由文莱皇家药厂按药品级GMP标准生产 [58] - 品牌正首次寻找外部融资,规模约500万美元,希望引入具有产业背景、能助其国际化扩张或健康食品品类拓展的投资方 [60] - Norman Walsh是一个拥有65年历史的英国鞋履品牌,2023年底被其中国代理商Charlie全资收购,包括品牌和英国工厂 [62] - 品牌未来计划重点发力欧洲、日本和美国市场,复活公路慢跑鞋和登山越野鞋系列,以对标New Balance等综合运动品牌 [62] AI创造与感官体验 - 埃逻科技核心项目VIBE CREATING是AI驱动的氛围造物系统,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结合模块化组装进行实体硬件创作 [66] - 公司商业模式为SAAS服务、构件电商和平台创作者激励抽成,目前处于种子轮融资阶段 [70] - 偶的科技专注于AI气味定制和分发的智能硬件,旨在用新的技术和线下分销模式重塑香水行业 [72] - 公司商业模式通过香水定制体验机器人进行线下流量转化,并构建用户数据平台,已于2025年3月完成天使轮融资 [74][75]
又一家VC换了个新名字
暗涌Waves· 2025-10-29 21:26
品牌迭代历程 - 投资机构光速光合宣布正式启用"光合创投"品牌 完成进入中国市场20年来的品牌成年礼[2] - 此次品牌迭代旨在更好地扎根中国市场 为创业者和LP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3] - 品牌演变路径为从美国品牌Lightspeed到独立的光速中国 再到光速光合 最终成为光合创投[7] 中国市场发展历程 - 机构在中国市场历史可回溯至2006年 紧随红杉 GGV等外资VC入华后布局中国市场[4][5] - 2011年光速中国成立 在一众美元基金中率先以完全独立的实体募资 投资和运营 专注中国早期投资[5] - 2016年开始募集首支人民币基金 向双币化转型 规模体量逐年增长 从纯互联网平台延伸到更具产业纵深的领域[5] - 2019年募资规模达5.6亿美元[5] - 2021年底完成9.2亿美元新一轮募资 刷新纪录 一次性新增五位合伙人 投资方向聚焦硬科技和新能源[6] - 2023年更名为"光速光合" 寓意通过光合作用将创新资源和社会需求转化为商业价值和社会正向影响[6] 投资策略演变 - 早期投资重点为移动互联网 代表性案例包括美团点评 拼多多 旭创科技等明星公司[5] - 近两年投资方向转向科技和产业 投得更深更硬 代表性案例包括宇树科技 自变量机器人 微分智飞 智谱AI等[7] - 2019年行业已显现泡沫化趋势 一级市场竞争激烈 机构将差异化优势定位为"全球视角"[6] - 随着国际形势变化 投资机构的全球化策略遭遇难点 促使投资重点与策略发生改变[6] 团队人员变动 - 创始团队包括曹大容 宓群和韩彦等核心人员[5] - 2016年曹大容离开创办云九资本 立志成为VC3.0新机构[7] - 2021年韩彦离开创办心资本 明确提出要做人民币和非美国美元的中国双币基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