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
搜索文档
“十五五”,能源“超级快递”这样“闪送”“输绿”
中国能源报· 2025-10-27 12:29
文章核心观点 - 电网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显著成就,特高压建设实现规模化与技术引领,为“十五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3] - “十五五”期间电网将被赋予更宏伟使命,向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灵活智能方向演进,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全球能源转型 [1][3][16] “十四五”电网建设成就 - 特高压直流线路长度从2.8万公里增至4万公里以上,特高压交流线路长度从1.4万公里增长至超过2万公里 [3] - 国家电网累计建成“22交17直”特高压工程39项,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3.7亿千瓦,较“十三五”末提升30% [5] - 跨区特高压直流输送清洁能源电量达约4200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长70%,占比接近60% [6] - 成功攻克特高压套管、分接开关等关键组部件“卡脖子”难题,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 [6] 特高压技术创新与突破 - 世界首套“±800千伏、800万千瓦”特高压柔性直流系统成套方案研发成功,甘肃—浙江工程成为世界首个“双八百”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 [7] - 白鹤滩至江苏工程采用混合级联输电技术,有效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性 [9] - 藏东南—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将创下四端拓扑、4000米以上海拔、1000万千瓦容量等多项世界第一 [7][9] - 川渝特高压交流、金上至湖北特高压直流工程送端站址达3000米以上,为高海拔地区应用提供实践基础 [9] 电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 宁波打造浙江首个地市级数据底座“宁波域”,建成全国首个省地联动电网仿真实验室 [10] - 国网江西电力“电网一张图”实时感知各类设备运行情况,汇聚60万个分布式光伏站点数据,实现可观、可测、可控 [10] -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提升电网安全可靠性及新能源消纳能力 [15] 供电服务与可靠性提升 - 2024年杭州全域供电可靠性接近99.999%,户均停电时间仅6分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2] - 北京、青岛、天津等12个城市户均停电时间进入1小时以内,达到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满分标准 [12] - 浙江推行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改革,江苏建成135个“开门接电”示范园区,提升“获得电力”水平 [12] - 宁波推出绿电交易模式,诞生全国首张“绿色电力交易凭证”,宁波舟山港实现高压岸电全面覆盖 [12] “十五五”电网发展展望 - 特高压工程建设将提速,重点推进“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通道及海上风电配套输电工程 [14] - 藏电入粤、疆电入川等十余回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将相继建设,推动能源开发布局西移北扩 [14] - 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电氢耦合等新模式将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深化源网荷储协同互动 [15] - 电网企业将向“能源管家”和“绿色伙伴”转型,提供多元化能效与碳管理服务 [15]
“十五五”,油气行业向更深处钻进,向更难处攻坚
中国能源报· 2025-10-27 12:00
文章核心观点 - 油气行业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增储上产、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夯实了能源安全基础,油气产量当量达到4亿吨 [3][5] - 行业正步入"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核心特征是安全、高效、绿色、创新,发展方向是向更深处、更远处、更难处攻坚 [1][3] - 未来行业将通过深化科技赋能和绿色转型,从单一化石能源生产基地向"油气+新能源"综合能源基地转变,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 [12][13] "十四五"期间成就总结 产量与储量成就 - 原油年产量重上2亿吨并稳中有升,天然气年产量达2600亿立方米,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5] - 形成10个亿吨级大油田和19个千亿方级大气田战略发现,推动油气产量当量站上4.2亿吨新高度 [5][6] - 国内原油产量连续稳产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超6%,油气对外依存度呈现缓降曲线 [6] 关键技术突破 - 新增油气储量的54.3%来自深层超深层,资源量达671亿吨油当量,顺北、富满等大油气田推动深层油气藏有效动用 [8] -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投产实现从300米深水到1500米超深水的跨越,每年供气30亿立方米,占粤港澳大湾区消费量四分之一 [9] - 突破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等深地勘探技术,以及水平井优快钻完井、体积压裂等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 [9] 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 - 国内油气管道初步形成"全国一张网",地下储气库和LNG接收站建设完善,储气能力大幅提升 [6] - 建成更加安全、高效、开放、有韧性的现代油气产供储销体系,为宏观经济提供"定海神针" [3][6] "十五五"期间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 勘探开发主战场向超深地层、深水海域和非常规资源转移,页岩油、致密气成为产量接续重要力量 [12] - 油气田加速向"油气+新能源"综合能源基地转变,发展光伏、风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12][13] - CCUS/CCS技术实现更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链日趋成熟,绿氢成本有望显著下降 [12][13] 科技创新路径 -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与油气业务深度融合,出现更多"无人油田"、"智能管道"和"虚拟炼厂" [13] -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和引领能源科技革命储备力量 [13]
“十五五”,绘就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图景”
中国能源报· 2025-10-27 12:00
行业现状与“十四五”成就 - 全国原煤产量从2020年至2024年增加8.8亿吨,2024年产量达47.8亿吨,4年累计产量181.8亿吨,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66.6% [5] - “十四五”时期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约2.1万亿元,煤矿数量从4600余处减少至4300处以内,平均单井规模提升至140万吨/年以上 [5][7] - 煤炭铁路发运量从23.6亿吨提高至28.2亿吨,多式联运更加畅通便捷 [6] - 晋陕蒙新四省区2024年原煤产量39亿吨,占全国产量81.6%,鄂尔多斯市原煤产量从2021年6.4亿吨增长至2024年8.94亿吨,占全国比重从16.4%提升至18.7% [7] - 新疆2024年煤炭产量突破5.4亿吨,较2020年增加2.7亿吨 [8] 生产与技术创新 - 大海则煤矿实现年产能2000万吨,通过地面控制中心远程监测井下机械状态,体现智能化规模化跃升 [5] - 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实现“采、运、排”全过程无人化运行,资源回收率显著提升 [7] - 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发展,中煤陕西公司累计生产聚烯烃361万吨,2024年启动二期项目新增90万吨产能 [8] “十五五”展望与转型路径 - 煤炭消费总量预计在2028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期,期间可能小幅波动5-10年,行业需从扩规模转向稳规模、零增量甚至减量发展 [10] - 行业需以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为核心,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新质生产力 [3][10] - 煤炭供给侧改革将深化,建设改造大批现代化智能化煤矿,主要产区突出生态优先与创新驱动 [7] - 煤化工产业需以低碳技术突破和产业链高端化为主攻方向,实现能源安全与绿色低碳双重目标 [9] - 企业探索新增长曲线,如中煤陕西公司推进煤化工二期及大海则二矿项目,目标聚烯烃和煤炭产量翻番;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规划至2030年引入8家以上产业链企业,打造绿色智能船舶和矿山装备集群 [10][11]
外媒点赞中国能源的背后
中国能源报· 2025-10-27 10:51
文章核心观点 - 西方主流媒体近期转变对华叙事,高度评价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技术成就和全球领导地位,认为其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 [1] - 中国能源事业在装机规模、发电量、电力系统及新能源等多个关键指标上实现全球第一,从资源禀赋平平跃升为世界领先力量 [2] - 中国能源发展的成功密码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及保持长期战略定力 [2][3][5] - 中国通过国内能源体系构建与国际项目合作,不仅保障了自身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也为全球能源治理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4][5][6] 全球能源格局转变与中国角色 - 俄乌冲突、中东局势动荡、红海危机等事件深刻影响全球能源安全,欧洲经济受能源断供拖累,西方新能源探索遭遇挫折 [2] - 在此背景下,西方媒体如《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卫报》等转而称赞中国为“能源引擎”、“电力国家”和“世界绿色能源领军者” [1] - 中国特高压技术领先,一条1100千伏线路输电容量可满足超700万户美国家庭或4000万至5000万户中国家庭的用电需求 [2] 中国能源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制度优势 - 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例如东南沿海省份不惜以接近10元人民币的度电成本保障民生用电,灾后抢修迅速 [3] - 面对极端天气,中国展现出强大电力保障能力,从容创下单月用电破万亿千瓦时的世界纪录,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一年的用电量 [3] - 依托“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等国家战略,统筹解决能源时空错配难题,新能源发电成本比煤电低30% [4] - 坚持全国一盘棋,通过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结合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5] 中国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与全球影响 - 能源发展脉络清晰,从数量扩展转向节能减耗、结构转型,证明绿色发展可与经济增长实现辩证统一 [5] - 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 [6] - 中国光伏、风电项目落地中东、波黑等地,与壳牌、康明斯等国际企业合作,中国能源大市场成为全球发展大机遇 [6]
理解“两山”理念的三个维度
中国能源报· 2025-10-27 10:17
"两山"理念的演进与影响 - "两山"理念提出20年,引领中国走出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路径,深刻改变中国发展轨迹与生态面貌[1]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1] 浙江实践与全国推广 - 浙江安吉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关停矿山水泥厂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3] - 浙江全省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宁波海曙李岙村发展屋顶光伏、丽水遂昌利用储能调度峰谷电能、温州建设海岛"风光储氢"一体化示范[3] - 从三江源输电铁塔搭建鸟巢到库布其"以光锁沙"治理荒漠化,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3] 全球影响与国际认可 - 中国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光伏风电技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绿色能源项目,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中国智慧[4]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机构高度评价"两山"理念,联合国与中国携手推进气候适应和绿色创新合作[4] 能源结构转型成果 - 全国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从2005年23%提升至2025年6月超过60%,风电光伏装机较十年前增长10倍[6] - 当前社会总用电量中每三度电有一度来自风电、太阳能和水力等可再生能源[6] - "十四五"前四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11.6%,浙江以全国1.1%土地和3.4%能耗创造全国6.7%GDP[6] - 浙江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分别下降38.4%和56.0%,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6]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 光伏电池效率突破34.8%,海上风电单机容量达26兆瓦,均刷新世界纪录[7] - 中国光伏全产业链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80%,2024年绿电交易超2300亿千瓦时,绿证交易达4.5亿个[7] - "十四五"能源发展呈现供应量足价稳、绿色转型加速、科技创新突破、改革持续深化四大特点[7]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时期清洁能源电力将成为能源系统主体,绝大部分新增用电需求依靠清洁能源发电满足[7] - 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加速引导资本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倒逼传统产业技术革命[7] - 中国构建全球最大最快可再生能源体系,贡献全球1/4新增绿色面积,成为世界绿色发展重要贡献者[11]
英利、天合、明阳、金风负责人这样解读“十五五”
中国能源报· 2025-10-27 09:53
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成就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三分之一,能源生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占比超全球五分之一[6] - 东部地区用能中,有40%来自“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能源大动脉[6]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6]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重点 - 政策重心从“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转变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标志着从顶层设计转向全面施工阶段[7] - 系统能力重构是核心抓手,需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条件下能源系统的安全、可调、可持续运行[7] - 需加快配套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煤炭清洁低碳化改造、储能布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完善和电网智能化升级[8] 新能源发展进展与目标 - 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16.9亿千瓦,达到“十三五”末3倍以上,贡献了“十四五”以来80%的新增电力装机[10]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年均提升约1个百分点,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10] - 从2026年起,中国风电力争实现年新增装机1.2亿千瓦,“十五五”期间累计突破6亿千瓦[11] 绿色转型与碳达峰路径 - 绿色发展被视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构建未来产业体系的“增量价值”,而不再是发展的“成本项”[11] - 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11] - “十四五”时期,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11]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总量的四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关键技术指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13] - 白鹤滩水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多个“全球最大”、“全球首座”工程建成投运[13] - 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新三样”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级市场[13] 企业创新与价值延伸 - 行业从关注度电成本转向关注度电价值成本,电网支撑能力和满足调度需求将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14] - “十五五”时期,“绿电+氢氨醇”、“零碳园区”、“绿电直连”等概念有望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14] - 头部企业将通过零碳项目建设、综合能源调度与碳管理等形式,延伸“风电+”价值链,推动新能源价值从供给侧向用户侧传递[14]
能源早新闻丨新增装机占全球六成!
中国能源报· 2025-10-27 06:33
全国电力工业核心数据 - 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7.2亿千瓦,同比增长17.5% [2] -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3亿千瓦,同比增长45.7%;风电装机容量5.8亿千瓦,同比增长21.3% [2] - 1—9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368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51小时 [2]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 - 近十年来风电及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规模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 [3] - 风光装机目前占全球总装机近一半,新增装机占全球六成 [3]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至60%左右 [3] 区域能源供需与跨区输送 - 1月至9月中国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达134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9% [3] - 吉林省前三季度外送电量达135.67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98.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6% [4] - 新疆2025年内已消纳绿色电量超205亿千瓦时,较去年全年消纳规模增长58% [6] 关键能源基础设施进展 - 大秦铁路秋季集中修历时19天,较原计划提前1天结束,恢复煤炭运力 [4] - “黔电送粤”关键线路完成抗冰改造,新建杆塔15基、改造线路5.8公里,将铁塔自重提升3倍,抗冰标准从10至15毫米提高到30毫米 [5] - 三峡水库第14次实现175米蓄满目标,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总蓄水量达1081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4][5] 国内能源项目与基地建设 - 山西前三季度规上原煤总产量97524万吨,同比增长3.7%,约占全国同期产量的27.3% [6] - 青海黄南州清洁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380万千瓦,正加速打造青海省第三大清洁能源基地 [6] - 川投泸州天然气发电项目双机组全面建成投运 [9] 国际能源项目与合作 - 中企承建巴基斯坦巴拉果德水电站实现大坝截流,项目总装机容量300兆瓦 [8] - 中企参建阿联酋全天候供电光储项目,包含装机容量达5.2吉瓦的光伏电站,并配备总储能容量19吉瓦时的电池系统 [8] 国际能源安全事件 - 乌克兰方面称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一座500千伏变电站遭袭受损,该变电站为俄南方电力系统重要设施 [7]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
中国能源报· 2025-10-26 21:04
2025年9月违规问题查处总体情况 - 2025年9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8,640起,批评教育和处理36,870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6,493人 [2] - 这是连续第145个月公布月报数据 [2] 按问题类型分类的查处情况 - 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中,履职尽责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最为突出,9月共查处10,984起,占当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总数的82.9% [3] - 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中,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问题占比最高,9月查处8,354起,占当月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总数的55.1% [3] - 违规吃喝问题位列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第二,9月查处问题占该类问题总数的22.9% [3] - 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问题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中占比11.6% [3] 按干部级别分类的查处情况 - 从查处级别看,9月查处乡科级及以下干部问题27,039起,占当月查处问题总数的94.4% [4] - 当月查处地厅级领导干部问题102起,县处级领导干部问题1,499起 [4] 2025年累计查处情况 - 2025年1月以来,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94,446起 [3] - 累计批评教育和处理253,984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73,422人 [3]
邱祯国,拟任新职
中国能源报· 2025-10-26 19:37
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邱祯国拟任市(州)党委书记。 出品 | 中国能源报(c n e n e rg y) 编辑丨闫志强 他曾任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等职,于 2 0 24年2月履新省 发改委 党组书记,后 获任 主任。 来源: 贵州日报、时政湃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10 月 26 日 , 贵 州 省 委 组 织 部 发 布 省 管 干 部 任 前 公 示 , 现 任 贵 州 省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 会 主 任、党组书记邱祯国拟任市(州) 党委书记 。 公开资料显示,邱祯国,男,汉族,1971年4月生,大学,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中共 党员。 ...
快扔掉!戴一天,辐射量相当于拍117次胸片
中国能源报· 2025-10-26 19:37
能量石/保健石行业 - 市场上存在宣称具有治病、保平安功效的能量石产品,售价可达数千甚至上万元 [2] - 海关截获的所谓保健石样本检测出辐射量高达105微西弗/小时,超出环境本底值1050倍 [3] - 高辐射剂量相当于拍摄100次胸片,长期佩戴可能导致佩戴者出现无故流鼻血等健康问题 [4][5] 相思豆饰品行业 - 相思豆(鸡母珠)被制成项链、手串等饰品在市场上销售 [8] - 相思子是一种剧毒植物,其有毒的鸡母珠毒蛋白在饰品打孔穿线过程中可能因表皮破坏而释放 [10][11][12] - 误食一颗相思豆即可致命,误吸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烧、恶心、肺积水等中毒症状 [12] 核桃手串行业 - 核桃手串受到老年及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 [13][15] - 核桃材质容易发霉并产生黄曲霉素,部分不良商贩使用84原液等化学药剂浸泡清理核桃 [16] - 长期把玩经化学处理的核桃可能导致皮肤红肿、刺痛、水泡、皮炎等健康问题 [17] 染色玛瑙行业 - 线上直播销售模式使得染色玛瑙等玉石饰品价格低廉,吸引年轻消费者 [18] - 低价色彩鲜艳的玛瑙多由灰白原料经染色加工而成,染色药水含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银等高腐蚀性剧毒化学品 [20][22][23] - 染色玛瑙重金属铬、汞、砷含量较高,长期佩戴会破坏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并具有致癌性及基因突变风险 [24][25] 仿真饰品行业 - 仿真饰品由便宜合金制成,为提升光泽度常在表面电镀或涂饰过量的铅、镍、铜等重金属 [27][29] - 有害重金属可能通过汗液溶出并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31] - 短期佩戴可能出现刺激性红斑,长期佩戴可能导致过敏、红斑丘疹、水泡、破溃糜烂等健康问题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