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大控股(00165)
搜索文档
中国光大控股(0165.HK)首次覆盖报告:资负共振 锚定科创 拐点已现
格隆汇· 2025-09-04 12:00
核心观点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目标价14.18港元 对应0.73倍市净率 分部估值合计239亿港元 [1] - 资负两端共振推动业绩爆发 投资端科技创新布局进入收获期 负债端资金成本持续下行至3.14% [1][2] - 私募股权行业领军者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20.44/24.19/27.91亿元 同比增长207.09%/18.34%/15.36% [1] 业务结构 - 形成私募资产管理和自有资金投资两大业务板块 [2] - 私募资产管理覆盖一级市场投资、二级市场投资、母基金投资 [2] - 自有资金投资涵盖基石性投资、财务性投资、重要企业投资 [2] 投资端表现 - 基金管理规模触底回升 退出回报倍数大幅攀升 [2] - 市场低谷期逆势积累丰富科技项目 资产估值显著提升 [2] - 2021年以来新成立基金全部面向高科技领域 深邃产业观察能力提供丰厚回报 [3] - 财务投资覆盖长江存储、Circle、第四范式、商汤、恒翼生物等科技领军企业 [3] 负债端优化 - 财务成本2025年上半年已下降至3.14% [2] - 存量贷款置换效果显著 持续降本增效推动利润上升 [2] 细分业务亮点 - 基金管理业务采用P/AUM估值 对应市值53亿港元 [1] - 自有资金和种子基金部分PB估值 对应市值186亿港元 [1] - 基石投资成为收入压舱石 当前市场价值显著低于基石投资市场价值 [3] - 光大养老业绩稳健 特斯联有望把握AI浪潮高速发展并加快上市 [3] 市场环境 - 主板及港股IPO数量与募集资金数大幅提升 市场吸引力增强 [2] - 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背景 [2] - 被投企业加速上市和资本市场改善成为重要催化剂 [3]
中国光大控股(00165.HK):业绩扭亏为盈 募投管退全面向好
格隆汇· 2025-09-04 12:00
核心业绩表现 - 1H25营业净收入18.9亿港币,归母净利润4.0亿港币(去年同期亏损12.8亿港币),实现扭亏为盈 [1] - 每股收益0.24港币,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1] 投资业务表现 - 投资业务收入16.9亿港币(去年同期亏损3.9亿港币),未实现投资收入9.8亿港币(去年同期亏损12.1亿港币) [1] - 自有资金投资未实现收入11.0亿港币,其中财务性投资未实现收入11.6亿港币,重要投资企业亏损收窄至0.6亿港币 [1] - 基金管理业务未实现投资亏损收窄至1.2亿港币(去年同期亏损7.4亿港币) [1] 资产管理业务 - 1H25期末AUM较2024年末增长2%至1,194亿港币 [2] - 新设淮安洪泽光启和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新增募资27.4亿港币 [2] - 客户合约收入同比下降15%至1.8亿港币,管理费同比下降35%至0.5亿港币,表现费及咨询费同比下降24%至0.1亿港币 [2] 资金退出与流动性 - 1H25通过项目退出实现资金回笼20.2亿港币,完成小鹏汽车、大普通信、Taboola三笔完全退出及软通动力等多个项目部分退出 [3] - 退出回报倍数(MOIC)约2.8倍 [3] - 现金余额81亿港币,持有49亿港币银行未动用授信额度 [3] 战略与展望 - 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经济复苏预期及政策支持,全年投资收益有望进一步改善 [1] - 依托品牌效应及国资LP募资能力,预计资产规模恢复扩张 [2] - 充裕现金流及稳健财务状况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 [3]
中金:维持中国光大控股(00165)跑赢行业评级 上调目标价至1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10:03
核心观点 - 中金维持中国光大控股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从4.7港币上调至10.0港币 对应17%上行空间 [1] - 公司1H25实现扭亏为盈 归母净利润4.0亿港币 vs 去年同期亏损12.8亿港币 [2] - 资本市场回暖带动投资业务收入大幅提升 未实现投资收入录得9.8亿港币 vs 去年同期亏损12.1亿港币 [3] - 公司通过多元化退出方式实现资金回笼20.2亿港元 退出回报倍数约2.8倍 [5] 财务表现 - 1H25营业净收入18.9亿港币 归母净利润4.0亿港币 每股收益0.24港币 [2] - 投资业务收入16.9亿港币 vs 去年同期亏损3.9亿港币 [3] - 自有资金投资未实现收入11.0亿港币 其中财务性投资未实现收入11.6亿港币 [3] - 基金管理业务未实现投资亏损收窄至1.2亿港币 vs 去年同期亏损7.4亿港币 [3] - 客户合约收入同比-15%至1.8亿港币 管理费同比-35%至0.5亿港币 [4] - 表现费及咨询费同比-24%至0.1亿港币 [4] - 现金余额81亿港币 银行未动用授信额度49亿港币 [5] 业务运营 - 基金业务AUM较2024年末+2%至1194亿港币 [4] - 新设淮安洪泽光启和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 新增募资27.4亿港币 [4] - 完成小鹏汽车 大普通信 Taboola三笔完全退出 [5] - 部分退出软通动力 德康农牧 第四范式等项目 [5] 未来展望 - 经济复苏预期和政策支持将推动资本市场景气度与投资者信心修复 [3] - 科技创新战略的前瞻投资布局有望进一步改善全年投资收益 [3] - 私募股权行业进入新发展周期 公司依托品牌效应和国资LP募资能力预计推动资产规模扩张 [4] - 充裕现金流和稳健财务状况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 [5]
中国光大控股(00165):资负共振,锚定科创,拐点已现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03 20:29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目标价14.18港元 对应0.73倍市净率[7][11] 核心观点 - 资负共振下看好业绩爆发 投资端前瞻布局科技创新领域逐步进入收获期 负债端资金成本持续下行[2] - 分部估值合计239亿港元 基金管理业务采用P/AUM估值对应市值53亿港元 自有资金和种子基金部分采用PB估值对应市值186亿港元[11]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20.44/24.19/27.91亿港元 同比增长207.09%/18.34%/15.36%[11] 业务结构 - 形成私募资产管理和自有资金投资两大业务板块 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覆盖一级市场投资、二级市场投资、母基金投资 自有资金投资覆盖基石性投资、财务性投资、重要企业投资[11] - 截至2025年6月底管理总规模1194亿港元 涵盖72只基金 包括43只一级市场基金、20只二级市场基金及专户、9只母基金产品[24][59] - 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持有54个投后在管项目 合计账面价值约342亿港元[67] 投资端表现 - 基金管理规模触底回升 从2024年1174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1194亿港元[32][35] - 退出回报倍数大幅提升 从2024年1.54倍升至2025年上半年2.78倍[63][65] - 202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扭亏为盈 实现16.94亿港元收益 其中财务性投资取得11.57亿港元收益[45] 科技创新布局 - 自2021年以来新成立基金全部面向高科技领域 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绿色投资领域[61] - 财务性投资覆盖长江存储、上海微电子、商汤科技、银联商务、贝达药业、武汉新芯、Circle等科技领军企业[80] - 重要企业投资特斯联为AIoT企业 2024年营收18.43亿元同比增长83.2% 在手订单超23亿元[9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99亿港元实现扭亏 营业收入20.68亿港元[26][27]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4691.85亿港元 同比增长1411.61%[5][11] - 财务成本持续优化 2025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同比下降133个基点至3.14%[52] 估值分析 - 基金管理业务采用P/AUM估值 给予8.56%的P/AUM比率并折价50% 对应估值52.78亿港元[100] - 自有资金投资采用PB估值 可比公司平均PB为0.53 对应估值186亿港元[101] - 合计目标市值239亿港元 较当前市值150.16亿港元有59%上行空间[8][11]
中国光大控股(00165)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1 15:04
公司信息 - 公司名称为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1] - 呈交者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职衔为股份过户登记处[5] 股份数据 - 2025年7月底和8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均为1,685,253,712[2] - 2025年7月底和8月底库存股份数目均为0[2] - 2025年7月底和8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1,685,253,712[2] 时间信息 - 证券变动月报表截至月份为2025年8月31日[1] - 呈交日期为2025年9月1日[1]
中国光大控股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溢利3.99亿港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31 00:45
核心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营业额28.01亿港元同比减少7.51% [5] - 股东应占溢利3.99亿港元实现扭亏为盈去年同期亏损12.82亿港元 [5] - 每股盈利0.237港元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5港元 [5] - 整体融资成本同比下降133个基点至3.14%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8% [4] 基金募资与设立 - 新设立淮安洪泽光启基金和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25亿元人民币 [2] - 淮安基金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领域已完成首期实缴 [2] - 厦门海洋基金专注海洋科技成果孵化转化 [2] - 多只基金已完成立项并按规划推进 [2] 投资退出表现 - 基金及自有资金层面合计退出金额20.18亿港元 [3] - 完成小鹏汽车大普通信Taboola三笔完全退出及软通动力德康农牧第四范式等项目部分退出 [3] - 退出项目MOIC约2.78倍带动多只基金DPI提升 [3] - Circle德康农牧网易云音乐等已上市项目贡献良好投资收益 [3] 新兴产业投资布局 - 上半年基金层面投资2.64亿港元聚焦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 [4] - 投资长江存储武汉新芯恒翼生物钧嵌传感钛动科技等科技企业 [4] - 通过母基金支持金镒资本钟鼎资本等机构发挥资源放大和风险分散优势 [4] 主营业务运营 - 二级市场基金表现突出光大可转债机会基金获巴克莱同类基金业绩排名第二 [3] - 旗下光大安石在9个城市运营18个"大融城"购物中心管理规模260万平方米 [6] - 上半年累计服务消费者1.21亿人次服务商户超4500个创造3.77万个工作岗位 [6] - 北京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一期开业带动消费体验升级 [6] 养老产业布局 - 通过光大养老在全国49个城市提供超3万张养老床位 [6] - 打造医康养结合和养老金融特色产业提升智慧化养老水平 [6] 融资结构优化 - 发行30亿元人民币2025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年利率2.09%创历史新低 [4] - 业务及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0%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4][6] ESG管理与实践 - MSCIESG评级维持A级获香港投资者关系协会BEST ESG(S)奖项 [7] - 增补一位女性独立非执行董事强化董事会多元化 [7] - 发布《一级市场投资负面清单》等规章制度未出现ESG风险合规事件 [7] - 新开业北京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成为绿色转型标杆 [7] - 举办32个培训项目覆盖2046人次支持香港基层社区服务超万人 [7]
中国光大控股(00165) - 须予披露交易 - 有关提供新贷款
2025-08-29 18:55
贷款协议 - 2025年8月29日上海安瑰与光大嘉宝订立新贷款协议,金额不超9.9亿元,年利率6.5%[2][5][6][8][32] - 新贷款协议下光大嘉宝可12个月内分批发放贷款,到期日为每次发放日起12个月止[6][9] - 若光大嘉宝未按协议还款,上海安瑰有权要求其就逾期部分按每日0.03%支付违约金[9] - 2024年4月2日贷款协议,金额为4.1亿元,年利率6.5%[32] - 2024年10月18日延长9.3亿元贷款到期日[32] - 2025年5月26日贷款协议,金额为4亿元,年利率6.5%[33] 应收账款质押协议 - 上海安依应收账款质押协议涉及4.4亿元贷款,年利率8%[11] - 重庆发展应收账款质押协议涉及4.1亿元贷款,年利率8%[14] 适用比率与披露 - 新贷款协议等相关协议适用百分比率高于5%但低于25%,构成须予披露交易[3][4][18][20] - 授予光大嘉宝的财务资助总额不超资产比率的8%,无需遵守一般披露责任[4][20] 权益持有 - 公司持有光大嘉宝约29.17%权益[23][32] - 光大嘉宝持有上海安依51%权益,公司持有49%权益[24] - 光大嘉宝持有光大安石(北京)51%权益,公司持有49%权益[25] - 重庆发展由上海雷泰投资中心和光控安石(北京)分别持有99.997%及0.003%权益[26] 资本承担 - 光大嘉宝持有珠海安石宜昭175,000,000份A类有限合伙份额,相当于已缴出资11,984,195.85元[15] - 光大嘉宝持有上海光野973,300,000份优先级有限合伙份额,相当于已缴出资457,505,000元[19] - 珠海安石宜昭资本承担中,光大嘉宝出资约29.1618%[27] - 上海光野资本承担中,光大嘉宝出资约60.468%[28] - 珠海安石宜鴻投資中心資本承擔中,宜興光控、上海恒承、光控安石出资比例分别约为50.9598%、48.9331%及0.1071%[30] - 安石宜達之資本承擔中,宜興光控、光大嘉寶、光大安石等出资比例分别约为60.9984%、37.4991%、1%等[30]
中国光大控股(0016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 (更新)
2025-08-29 12:01
股息信息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05 HKD[1] - 除淨日更新为2025年9月17日[1] - 股息派发日为2025年10月10日[1] 日期相关 - 符合获股息分派递交通知最后时限为2025年9月18日16:30[1] - 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日期为2025年9月19日至24日[1] - 记录日期为2025年9月24日[1] 人员信息 - 2025年公告日公司执行董事有林春等4人[2] - 非执行董事有于法昌等2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林志军等4人[2] 其他 - 股份过户登记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
中国光大控股:上半年净利润3.99亿港元 同比扭亏为盈
新浪财经· 2025-08-28 19:18
财务表现 - 公司期内收入28.01亿港元 同比减少7.51% [1] - 净利润3.99亿港元 去年同期亏损12.82亿港元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1]
中国光大控股(00165.HK):上半年股东应占净利润为3.99亿港元 实现扭亏为盈
格隆汇· 2025-08-28 18:33
财务表现 - 营业额28.01亿港元 同比减少7.5% [1] - 股东应占净利润3.99亿港元 去年同期净亏损12.82亿港元 [1] - 基本每股盈利0.237港元 [1] 盈利能力 - 实现扭亏为盈 从去年同期净亏损转为盈利 [1] - 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改善16.81亿港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