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岳集团(00189)
icon
搜索文档
东岳集团20250328
2025-03-31 10:4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为氟硅化工行业 公司为中信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2024 年经营情况** - 制冷剂板块收入增长 13%,部分业绩增长 160%,因 R32 和 R22 产品价格因配额制度上涨,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配置[3][4][33] - 含氟高分子材料板块对外销售收入下降 16%,但分部业绩增长超 50%,得益于产品价格优势、降本增效及高端应用推广[4][5][35] - 有机硅板块扭亏为盈,对外销售收入略增,归功于销售策略调整、生产效率提升和市场回暖[4][6][35] - 二氯甲烷及烧碱等副产品对外销售略下滑,但氮气应用业绩增长近 50%[3][33][36] - 房地产业务处置使其他业务板块下滑,拖累整体利润,带来贬值及税务问题[3][7][38] - **研发和生产效率措施** - 聚焦市场化项目,优化研发投入,虽研发支出下降,但注重高端应用领域产品布局[4][8][37] - 通过改造降低原材料消耗、综合能耗及副产品产出,保持稳定满产满销,以低成本运营[8] - **未来发展策略** - 继续落实既定政策,抓住市场机会,如在制冷剂领域紧跟价格走势,在含氟高分子和有机硅领域借回暖提升竞争力[9][39] - 细分市场推广高端应用,延伸和补强氟硅化工产业链,注重安全环保生产[10][41] - 继续执行降本增效政策,降低费用管控,进行关键部门岗位轮岗培训[4][10][42] - **各板块盈利情况展望** - 2025 年一季度制冷剂产品价格提升但销量少,二季度预计增加,上半年量稍多于下半年[14][45][46] - 含氟聚合物和有机硅板块一季度预计表现良好,产品价格提升但销量少,二季度预计增加[14][46] - **产品相关情况** - 含氟聚合物价格上涨主因下游需求回暖,供需关系变化是主要因素[15] - R22 目前市场情况不同,二、三季度价格预计随市场需求波动,不会大幅上涨[17][49] - PTFE 在高端应用领域分布广,公司国内市场表现好,产能为 5.5 万吨[18][20][51] - 公司主流产品成交价格与市场报价基本持平[26][56] - **其他业务情况** - 房地产业务基本在 2024 年处理完毕,2025 年剩余价值约 1000 万元,影响小[12][43] - 制冷剂板块对外销售收入及分部业绩按 74%的权益合并计算[13][44] - 外贸订单有滞后性,目前发货价格反映之前签订订单时的价格[24][54] - 新建 6 万吨 R32 装置分两期建设,一期 1.1 万吨改造计划预计旺季前完成,4、5 月聚氨酯项目预计落地[4][25][55] - 公司每年通常在 9 - 10 月进行设备检修[27][5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从 2023 年开始未披露各个制冷剂产品收入情况是因为换了审计师,整体二代、三代制冷剂及新增产能基本满产满销[29][59] - 公司分红计划通常按每股分多少制定,无特定要求,具体比例或金额根据经营情况由管理层讨论决定,26 年发布 25 年分红公告时确定[30][52][60] - 公司在建产能主要是小规模高端 PTFE 和 PVDF 等材料,因量不确定、市场渗透率低,暂无法准确预测对收入和利润增量的影响[31][61] - 除制冷剂(公司占 70%不到 75%权益)和有机硅(公司占 44.4%权益)参股企业外,公司其他业务如二甲烷及烧碱基本全资拥有,报表详细披露少数股东权益信息[32][62]
东岳集团(00189)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8.11亿元 同比增长14.55% 拟派末期股息每股0.1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3-27 22:07
文章核心观点 东岳集团2024年业绩有收益降、溢利升表现,各业务分部应对行业变化取得成果,生产管理完善,研发进展显著 [1][2] 业绩表现 - 集团2024年收益141.81亿元,同比减少2.15% [1] - 股东应占溢利8.11亿元,同比增长14.55% [1] - 每股盈利0.46元,拟派末期股息每股0.1港元 [1] 行业情况 - 2024年氟硅化工行业市场受外部整体环境影响变化大,产品价格随之调整 [1] 业务分部表现 - 制冷剂分部主要产品受配额限制价格大幅上涨,集团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市场配置带来业绩增长 [1] - 有机硅分部凭借成本管理和市场拓展能力,在行业供需失衡下扭亏为盈 [1]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在竞争加剧、价格下滑环境下,靠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布局创造稳定业绩 [1] 生产管理 - 集团优化装置运行效率,2024年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原材料消耗、综合能耗、副产物及副产品产量减少 [2] - 集团建立数据分析系统,分析生产数据、提供指导意见、提高生产效率 [2] - 集团坚持安全环保生产标准,2024年异常停车率大幅下降,废水、废气排放达标 [2] 研发进展 - 2024年集团研究及开发成本约7.07亿元,新产品等相关项目达40余项 [2] - 2024年末集团研发团队达800余人,博士及硕士占比超60% [2] - 2024年集团获得专利授权121项,年末拥有专利数达600余项 [2] - 2024年集团发布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20项 [2]
东岳集团(0018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21:4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141.81亿元,2023年为144.93亿元[4][5] - 2024年毛利为30.67亿元,毛利率21.62%;2023年毛利为24.36亿元,毛利率16.81%[4]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14.23亿元,2023年为6.53亿元[4][5] - 2024年年内溢利为9.87亿元,2023年为6.11亿元[4][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8.11亿元,2023年为7.08亿元[4][5]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46元,2023年为0.32元[4][5] - 2024年和2023年每股末期股息均为0.10港元[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总权益为174.72亿元,2023年为169.38亿元[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每股资产净值为10.00元,2023年为7.71元[4] - 2024年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0.09亿元,2023年为5.96亿元[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4,159,694千元,2023年为14,300,509千元[6] - 2024年流动资产为6,777,176千元,2023年为7,648,236千元[6] - 2024年流动负债为2,939,678千元,2023年为4,559,789千元[6]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3,837,498千元,2023年为3,088,447千元[6]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7,997,192千元,2023年为17,388,956千元[6]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14,794,221千元,2023年为12,107,060千元[7]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2,144,188千元,2023年为5,364,777千元[7] - 2024年总权益为16,938,409千元,2023年为17,471,837千元[7]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450,547千元,2023年为525,355千元[7]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1.4181087亿元,2023年为1.4493323亿元,同比下降2.15%[13]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423046千元,2023年为653171千元,同比增长117.87%[18][19] - 2024年中国地区外来客户收益为11872043千元,2023年为12295769千元,同比下降3.44%[22] - 2024年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总额为1161308千元,2023年为1185879千元[23] - 2024年研究及开发成本总额为707132千元,2023年为935099千元[23] - 2024年其他收入总额为188890千元,2023年为269508千元[24] - 2024年政府补贴确认为其他收益的金额为49759000元,2023年为44644000元[24] - 2024年从递延收益中转出至综合损益表的政府补贴为39938000元,2023年为79878000元[24] - 2024年融资成本总额为1357千元,2023年为1659千元[25]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435549千元,2023年为42086千元[25] - 2024年员工成本为1054873千元,2023年为1345678千元[2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810804千元,2023年为707793千元[29] - 2024年每股盈利为0.46元,2023年为0.32元[29] - 2024年已支付2023年末期股息155609千元,2023年支付2022年末期股息1196613千元[31] - 董事建议宣派2024年末期股息160456029元,2023年为155608768元[31] - 2024年非上市股本工具公平值为129629千元,2023年为103174千元[32] - 2024年泰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公平值为73443千元,2023年为44447千元[32] - 2024年海南固基投资合伙企业公平值为3218千元,2023年为2958千元[32] - 2024年淄博润信东岳新材料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公平值为47779千元,2023年为55769千元[32]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962821千元,较2023年的1568806千元有所增加[41] - 2024年信贷亏损拨备为12876千元,较2023年的4298千元有所增加[41] - 2024年原材料预付款项为28920千元,较2023年的87232千元有所减少[41] - 2024年可收回税项为165093千元,较2023年的240918千元有所减少[41]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2777363千元,较2023年的2493357千元有所增加[41]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中应收票据为人民币15.79632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3.65293亿元[43]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按账龄分析,90日内为人民币7.69139亿元,91 - 180日为人民币10.62942亿元,181 - 365日为人民币1.17864亿元,1年以上为人民币0.12876亿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人民币5.76162亿元、9.71553亿元、0.16793亿元、0.04298亿元[45] - 2024年未逾期亦未减值之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拥有信誉调查良好信用评级的占比为71%,2023年为99%[45]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为人民币28.22668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45.00284亿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为人民币141.81亿元,较去年减少2.15%[58] - 2024年毛利率升至21.62%,经营溢利率为10.01%,除税前溢利约为人民币14.23亿元,净利润约为人民币9.87亿元[5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溢利约为人民币8.11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46元[58] - 董事会建议向股东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0港元[58] - 分销及销售开支从去年的5.03亿元减少13.09%至4.37亿元[70] - 行政开支从去年的6.47亿元增加13.53%至7.35亿元[71] - 融资成本从去年的165.9万元减少18.20%至135.7万元[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性支出约为18.01亿元(2023年:19.18亿元)[7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权益总额达174.7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3.15%[7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达24.70亿元(2023年:25.47亿元)[74] - 2024年,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净额为20.72亿元(2023年:13.76亿元),2024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2.31(2023年12月31日:1.68)[7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借贷余额,负债比率为–14.14%,2023年无借贷余额,负债比率为–15.04%[7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以人民币88,745,000元银行存款用作保证金,2023年为人民币143,859,000元;来自预售物业监管保证金的相关银行存款为人民币471,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68,134,000元[8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聘用6,922名雇员,2023年为6,977名[82] - 董事会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0港元,2023年为0.10港元[8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有机硅、制冷剂等的制造、分销及销售[8] - 2024年高分子材料对外销售收益为3824967千元,2023年为4552407千元,同比下降15.98%[13][18][19] - 2024年制冷剂对外销售收益为3247702千元,2023年为2871580千元,同比增长13.10%[13][18][19] - 2024年有机硅对外销售收益为5212703千元,2023年为4862426千元,同比增长7.20%[13][18][19] - 2024年二氯甲烷及烧碱对外销售收益为1104337千元,2023年为1176824千元,同比下降6.16%[13][18][19] - 2024年其他业务对外销售收益为791378千元,2023年为1030086千元,同比下降23.17%[13][18][19] - 2024年高分子材料分部收益为人民币38.25亿元,较去年减少15.98%,业绩盈利人民币5.08亿元,增长50.87%[59][61] - 2024年有机硅分部收益为人民币52.13亿元,较去年增长7.20%,业绩盈利人民币1.02亿元,去年亏损人民币3.31亿元[59] - 2024年制冷剂分部收益为人民币32.48亿元,较去年增加13.10%,业绩盈利人民币8.06亿元,增长159.63%[59][63] - 2024年二氯甲烷及烧碱分部收益为人民币11.04亿元,较去年减少6.16%,业绩盈利人民币3.72亿元,增长49.85%[59] - 2024年其他分部收益为人民币7.91亿元,较去年减少23.17%,业绩亏损人民币3.69亿元,去年盈利人民币0.85亿元[59] - 有机硅分部对外销售从去年的48.62亿元增加7.20%至52.13亿元,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36.76%(2023年为33.55%),业绩扭亏为盈,盈利1.02亿元(2023年亏损3.31亿元)[65] - 二氯甲烷及烧碱分部对外销售从去年的11.77亿元减少6.16%至11.04亿元,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7.79%(2023年为8.12%),业绩盈利3.72亿元,同比增长49.85%(2023年盈利2.48亿元)[67] - 其他分部对外销售为7.91亿元,较去年的10.30亿元减少23.17%,业绩亏损3.69亿元,同比减少531.50%(2023年盈利0.85亿元)[69] 公司投资相关情况 - 泰合注册资本为10亿元,公司出资6亿元,占比6%,截至2024年底已缴纳出资1.2亿元[3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泰合的投资公平值约为7344.3万元,2024年度确认公平值收益约2899.6万元[35] - 公司向海南固基注资2.785亿元,占股89.73%,截至2024年底投资公平值为321.8万元,2024年度确认公平值收益26万元[35][36] - 淄博润信初始注资总额为5亿元,公司截至2024年底出资总额为8214.8万元,持股比例为36.44%[37][39]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淄博润信的投资公平值约为4777.9万元,2024年度确认公平值亏损约799万元[40] 公司业务运营及发展情况 - 2024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氟硅化工行业变化大,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带来业绩增长[47] - 本年度制冷剂分部主要产品受配额限制价格大幅上涨,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带来业绩增长[48] - 有机硅分部实现扭亏为盈,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创造稳定业绩[48] - 公司年内主要产品产量较2023年进一步增长,原材料消耗、综合能耗、副产品及副产物产量皆有不同程度减少[49] - 公司全年异常停车率大幅下降,废水、废气排放完全达标[49] - 公司年内研究及开发成本约为人民币7.07亿元,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涉及的项目达到40余项[50] - 2024年末公司研发团队已达800余人,博士及硕士占比超60%[50] - 公司年内获得专利授权121项,年末拥有专利数已达600余项[50] - 公司于回顾期内发布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20项[50] - 公司本年度
东岳集团:聚焦主业,优化成本
中泰国际证券· 2024-12-09 20:03
公司投资评级 - 未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东岳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国内市场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商,主要生产高分子材料、有机硅、制冷剂、二氯甲烷及烧碱四大类产品。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国内市场,占比84.8%,减少了对海外政策的直接依赖。1H24分部业绩同比增长135.2%至6.5亿元,主要得益于有效成本管理和制冷剂价格上涨 [1][7] - 制冷剂价格因配额制度推动上升,2024年12月初国内R32制冷剂市价为40,000元/吨,远高于2022-23年同期的13,000元/吨及18,000元/吨水平 [1][25] - 公司已退出房地产业务,专注于化工业务,1H24出售两家房地产附属公司权益,录得账面亏损1.0亿元 [1][34] - 公司FY25市盈率为6.3倍,估值与港股化工同业相若 [1][3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东岳集团自1987年起在山东省淄博市经营,2007年12月在香港上市,主要生产高分子材料、有机硅、制冷剂、二氯甲烷及烧碱四大类产品。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国内市场,占比84.8% [1][7] 业务收入分布 - 1H24收入分布:高分子材料占28.0%,有机硅占38.0%,制冷剂占21.4%,二氯甲烷及烧碱占7.1% [7] - FY23收入分布:高分子材料占31.4%,有机硅占33.5%,制冷剂占19.8%,二氯甲烷及烧碱占8.1% [7] 地区收入分布 - FY23地区收入分布:中国占84.8%,亚洲(除中国外)占9.3%,美洲占2.5%,欧洲占2.7% [8][12] 盈利分布及利润率 - 1H24分部业绩分布:高分子材料占46.6%,有机硅占8.2%,制冷剂占51.1%,二氯甲烷及烧碱占20.4% [10] - FY23分部业绩分布:高分子材料占51.8%,有机硅占-50.8%,制冷剂占47.7%,二氯甲烷及烧碱占38.2% [10] 高分子材料 - 高分子材料产品包括PTFE、PVDF、FEP、FKM、HFP,用途广泛。2024年12月初中国PTFE(悬浮中粒)均价为40,000元/吨,与2023年同期大致相若,但低于2022年同期的45,000-50,000元/吨水平。1H24高分子材料分部业绩同比增长35.2%,分部利润率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至14.9% [13][18] 有机硅 - 有机硅产品包括DMC、107硅橡胶、生胶及混炼胶,主要用于添加剂、处理化学品稳定剂、润滑剂及密封剂。2023-24年中国有机硅DMC市场均价普遍低于2021-22年。1H24有机硅板块同比转亏为盈,录得5,368万元分部利润,主因单位生产成本下跌,而销量却提升 [19][22] 制冷剂 - 制冷剂产品包括R22、R142b、R32、R125、R410a等。R22及R142b是HCFC制冷剂,R32、R125、R410a是HFC制冷剂。2024年12月初国内R32市价为40,000元/吨,远高于2022-23年同期的13,000元/吨及18,000元/吨水平。1H24制冷剂分部利润同比增长97.6%,分部利润率同比上升9.8个百分点至21.4% [25][29] 二氯甲烷及烧碱 - 烧碱为生产甲烷氯化物的一种基本化学产品,可用于纺织、电力及材料行业。1H24二氯甲烷及烧碱板块分部业绩同比增长44.4%,公司归因于单位成本大幅回落,虽然产品价格波动 [33] 退出房地产业务 - 2011年起公司发展房地产业务,但于2020年初决定退出。截至1H24,已将大部分房地产业务资产处置完毕。上半年公司出售两家房地产附属公司权益,录得账面亏损1.0亿元 [34] 估值与港股化工同业相若 - 公司FY25市盈率为6.3倍,如不考虑上海石化(338 HK)作比较,公司估值与港股化工同业相若 [37]
东岳集团:公司研究报告:氟硅行业龙头,受益于制冷剂价格上涨
海通证券· 2024-10-23 08:11
投资评级和报告概要 - 公司被首次评级为"优于大市" [1] - 公司是氟硅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氟硅化工业务,包括高分子材料、制冷剂、有机硅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5] - 2024H1公司扣非后净利润2.33亿元,同比下降6.70%,主要由于2023年氟硅行业景气度较低,产品价格明显下滑 [5] - 公司受益于制冷剂价格提升,R22、R32、R125、R134a等主要制冷剂产品价格均有大幅上涨 [5] - 公司科技创新成果显著,2023年新增101个牌号产品,发布22项新标准 [6] 盈利预测和估值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7、14.76、20.12亿元,对应EPS为0.52、0.85、1.16元 [7] - 基于同行业可比公司16-18倍PE估值,给予公司2024年合理价值区间为9.04-10.17港元 [6] 风险提示 - 产品价格下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6]
东岳集团(0018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8:35
研发与项目投资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支出约为人民币321,439,000元,共26个研发项目基本完成建设,预计建设投入金额近2亿元[12] - 公司研发支出达到约3.21439亿元人民币,加速了26个关键研发项目的建设[13] - 26个高端项目预计资本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将在下半年逐步开始试生产[13] - 公司将加大26个高端项目产品的市场推广,以加速业绩增长[19] - 公司每年进行大量技术改造项目,包括技术提升、节能减排等[19] - 公司计划提高PVDF及其原材料R142b的产能,已动用资金16.68亿港元,剩余3.32亿港元预计在2025年12月31日前使用[63] - 公司计划提高PTFE及其原材料R22的产能,已动用资金6.19亿港元,剩余1.81亿港元预计在2025年12月31日前使用[63] 环保与安全生产 - 公司上半年综合能耗、吨产品危废量、副产物量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节能减排放果显著[12] - 公司上半年开工率保持在90%以上,未发生安全环保等级事故[12] - 公司上半年业务运营比率超过90%,综合能耗和危险废物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4] 成本控制与采购管理 - 公司通过直接采购比例增加和优质生产商开发,显著降低了采购成本[17] - 公司通过加强管理,在采购、运输、维修等方面节省了成本和费用[22] 业务调整与退出 - 公司决定逐步退出房地产业务,大部分房地产资产已处置完毕[17] - 公司于2024年5月31日出售张家界鑫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2%权益,总代价为26,000千元人民币[156] - 公司于2024年6月16日出售山东博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权益,总代价未披露[16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币7,261,012,000元,同比增长0.87%[24] - 毛利率上升至19.83%,较2023年同期的15.73%有所提升[24] - 综合分部溢利率为8.97%,较2023年同期的3.85%显著提高[24] - 经营溢利率为9.37%,较2023年同期的3.78%大幅增长[24] - 税前溢利为人民币672,878,000元,较2023年同期的287,755,000元大幅增加[24] - 净利润为人民币395,208,000元,较2023年同期的208,069,000元显著增长[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7,261,01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87%[9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439,89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15%[9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395,20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94%[9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0.17元人民币[9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为409,516千元人民币[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177,243千元人民币[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为455,390千元人民币[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223,117千元人民币[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21,189千元人民币[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购买物业、机器及设备的现金流出为440,699千元人民币[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出售物业、机器及设备的现金流入为1,011千元人民币[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支付使用权资产的现金流出为1,929千元人民币[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已收利息为15,552千元人民币[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自联营公司收取股息为165,000千元人民币[10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为人民币2,766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766千元持平[1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为人民币577,621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581,973千元略有下降[1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贴为人民币36,007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4,350千元有所增加[1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17元,较2023年同期的0.13元有所提升[13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回购并注销了520,978,000股股份,2023年同期未进行回购或注销[13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为拓展制冷剂、高分子材料及有机硅业务,添置物业、机器及设备约人民币380,757,000元,较2023年同期的733,827,000元减少48.1%[134][13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出售物业、机器及设备账面总值为人民币21,555,000元,较2023年同期的14,627,000元增加47.4%,出售亏损为人民币20,544,000元,较2023年同期的2,281,000元大幅增加800.7%[134][1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1,730,693,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68,806,000元增加10.3%[13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应收票据为人民币1,259,553,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65,293,000元减少7.7%[138][139]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1,627,474,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59,485,000元减少24.6%[14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应付票据为人民币239,930,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6,540,000元增加213.5%[144][145]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合约负债为人民币147,643,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3,904,000元增加10.3%[14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应付职工薪酬为人民币449,103,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17,997,000元减少37.4%[14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1,732,711千股,对应股本为163,506千元人民币[148]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回购及注销股份520,978千股,对应股本减少48,690千元人民币[148]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资本承担总额为1,107,723千元人民币,其中收购物业、机器及设备的资本支出为520,730千元人民币[15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非流動資產總額為14,043,16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0%[9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流動資產總額為6,748,83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76%[9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流動負債總額為3,571,72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67%[9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總權益為16,692,87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5%[97] - 公司2024年6月30日非控股股東權益為5,233,80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07%[97] - 公司2023年1月1日的股东权益总额为18,493,477千元人民币[99] - 2023年6月30日的股东权益总额为16,742,561千元人民币[99] - 2024年1月1日的股东权益总额为16,938,409千元人民币[99] - 2024年6月30日的股东权益总额为16,692,876千元人民币[99] - 2023年期内溢利为283,871千元人民币[99] - 2024年期内溢利为307,649千元人民币[99] - 2023年已宣派股息为1,196,613千元人民币[99] - 2024年已宣派股息为155,609千元人民币[99] - 2023年非控股股东权益为2,169,717千元人民币[99] - 2024年非控股股东权益为5,233,806千元人民币[99] 分部业绩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收益为人民币2,032,921,000元,分部溢利率为14.92%[27] - 有机硅分部收益为人民币2,759,094,000元,分部溢利率为1.95%[27] - 制冷剂分部收益为人民币1,551,984,000元,分部溢利率为21.42%[27] - 二氯甲烷及液碱分部收益为人民币515,594,000元,分部溢利率为25.75%[27]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对外销售为人民币2,032,921,000元,同比下降10.64%[31]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盈利为人民币303,391,000元,同比增长35.16%[31] - 有机硅分部对外销售为人民币2,759,094,000元,同比增长10.27%[32] - 有机硅分部盈利为人民币53,681,000元,去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222,336,000元[32]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28.00%,去年同期为31.61%[31] - 有机硅分部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38.00%,去年同期为34.76%[32]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通过优质产品和生产管理在不利市场条件下实现业绩增长[31] - 有机硅分部通过提升产品质量、稳定生产、开拓市场和控制成本实现业绩改善[32] - 有机硅市场未来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受产能扩张和下游需求不足影响[32] - 制冷剂分部对外销售增长6.82%至人民币1,551,984,000元,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21.37%[34] - 制冷剂分部业绩同比增长97.61%至人民币332,455,000元[34] - R22和R32产品价格显著上涨,主要受配额限制影响[34] - 二氯甲烷及烧碱分部对外销售减少14.26%至人民币515,594,000元,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7.10%[36] - 二氯甲烷及烧碱分部业绩同比增长44.45%至人民币132,756,000元[36] - 其他分部对外销售增长9.47%至人民币401,419,000元,但录得亏损人民币171,232,000元[37] - 公司高分子材料分部对外销售额为2,032,921千元人民币[112] - 公司有机硅分部对外销售额为2,759,094千元人民币[112] - 公司制冷剂分部对外销售额为1,551,984千元人民币[112] - 公司二氯甲烷及烧碱分部对外销售额为515,594千元人民币[112] - 公司其他业务分部对外销售额为401,419千元人民币[112] - 公司总对外销售额为7,261,012千元人民币[112] - 公司高分子材料分部收益为303,391千元人民币[112] - 公司有机硅分部收益为53,681千元人民币[112] - 公司制冷剂分部收益为332,455千元人民币[112] - 公司二氯甲烷及烧碱分部收益为132,759千元人民币[112] - 公司高分子材料部门对外销售额为2,275,072千元人民币[115] - 有机硅部门对外销售额为2,502,180千元人民币[115] - 制冷剂部门对外销售额为1,452,853千元人民币[115] - 二氯甲烷及液碱部门对外销售额为601,312千元人民币[115] - 其他业务部门对外销售额为366,694千元人民币[115] - 公司总收益为7,198,111千元人民币[115] 税务与补贴 - 公司确认政府补贴为25,046千元人民币,主要用于研究活动[118] - 公司出售东岳未来氢能部分权益的收益为139,049千元人民币[122] - 公司所得税开支为277,670千元人民币[123] - 公司在中国附属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税率减免[124] - 公司香港附属公司按16.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但未产生应课税溢利,故未作出拨备[124] - 公司递延税项负债为人民币14,000,000元,较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9,123,000元有所增加[1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贴为人民币36,007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4,350千元有所增加[127] 企业管治与风险管理 - 公司已成立薪酬委员会,负责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酬金事宜,成员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杨晓勇和丁良辉,以及执行董事张建宏[46] - 公司提名委员会负责委任新董事,主席为张建宏,成员包括丁良辉和杨晓勇[47] - 公司企业管治委员会负责企业管治事宜,主席为张建宏,成员包括王维东和张哲峰[47] - 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风险管理事宜,主席为丁良辉,成员包括杨晓勇和马志忠[47] - 董事会负责评估集团达成战略目标时愿意接受的风险性质及程度,并确保建立和维护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48] - 公司已委任独立顾问公司进行内部审查并提供建议[50] - 公司董事会确认已检阅集团及其主要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50] - 公司已建立举报政策及制度,以保密和匿名方式向审核/风险管理委员会提出不当行为的关注[50] - 公司已设立内部审核功能,董事会认为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有效且足够[52]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除第A.2.1条外[55]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有利于集团的业务前景[56] 员工与股权计划 - 公司共聘用8,393名员工,较2023年12月31日的8,742名有所减少[40]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40] - 公司于2024年3月5日以每股7.1港元的价格回购了520,977,818股普通股,并于2024年5月3日注销[43] - 公司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43] - 公司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全面遵守了证券交易标准守则[43] - 审核委员会于2024年8月26日与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会面,审查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45] - 公司采纳的雇员购股权计划自2018年12月27日起生效,为期10年[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受托人已根据雇员购股权计划持有76,707,000股股份,价值731,013,000港元[58] - 报告期间,公司未根据雇员购股权计划购买任何股份或授出购股权[58] - 公司员工期权计划总金额不超过13亿港元,用于从市场购买现有股份[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员工期权计划下信托持有76,707,000股,价值7.31亿港元[61] - 公司雇员购股权计划自2018年12月27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十年,总现金注入不超过13亿港元[15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短期雇员福利支出为28,589千元,同比增长0.2%[179]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长张建宏持有258,948,451股,占已发行股本的14.94%[75] - 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张哲峰持有75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0.04%[75] - 公司新任董事钟德丽持有188,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0.01%[75] - 张建宏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58,948,451股,占已发行股本的14.94%[82] - Dongyue Team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258,948,451股,占已发行股本的14.94%[82] - 赤峰众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内蒙古东岳金峰氟化工有限公司20%的股份[84] - 济南实成有机硅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山东时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5%的股份[84] - 金石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持有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11.45%的股份[84] - 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10.93%的股份[84] 子公司与关联公司 - 东岳未来氢能材料公司2024年上半年原材料采购支出为54,550千元,同比增长2.8%[176] - 东岳未来氢能材料公司2024年上半年化学产品销售和租金收入为59,364千元,同比下降42.3%[176] - 四川晶源硅棠公司2024年上半年原材料采购支出为56,427千元,同比增长151.2%[176] - 乐山鑫河电力公司2024年上半年原材料采购支出为80,472千元,同比增长239.9%[176] - 乐山川辉炉料公司2024年上半年原材料采购支出为5,086千元,同比下降34.6%[176] - 乐山川辉炉料公司2024年6月30日应收款项为30,000千元,与2023年底持平[180] - 乐
东岳集团(0018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20:07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72.6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87%[3]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4.40亿人民币,毛利率为19.83%,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3]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6.7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3.8%[5]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3.9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9.9%[5] - 2024年6月30日每股资产净值为9.08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17.8%[3]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为0.17人民币,同比增长30.8%[3] - 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币72.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87%,毛利率上升至19.83%,综合分部溢利率为8.97%,经营溢利率为9.37%[71] 分部业绩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收益为人民币20.3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64%,但分部业绩增加35.16%,得益于优质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和优秀生产管理[75][76] - 有机硅分部收益增加10.27%至人民币27.59亿元,分部业绩扭亏为盈,但未来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77] - 制冷剂分部受政策影响,部分产品价格大幅提升,带动分部业绩较大增长[74] - 二氯甲烷及烧碱分部收益和分部溢利率均有较大提升[73] - 制冷剂分部对外销售为人民币1,551,984,000元,同比增长6.82%,占集团总对外销售的21.37%[79] - 制冷剂分部R22和R32产品价格明显上涨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80] - 二氯甲烷及燃碱分部对外销售下降14.26%至人民币515,594,000元,但业绩增长44.45%[82] - 其他分部包括副产品及房地产业务,业绩出现亏损主要受房地产业务影响[84] 现金流与财务状况 - 集团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人民币409,516,000元,流动比率为1.89[89] - 集团具备充足资源偿还债务及满足运营和资本开支需求[89] - 本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无借贷[90] - 本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比率为[90] - 本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负债比率为[90] 资产负债情况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为17.22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0.1%[43]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30.99亿人民币的应收未提取的存款余额,该笔存款以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11.9%的股权作抵押[46]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的贸易应付款项为16.27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24.6%[4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合同负债-销售化工产品为1.48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0.3%[4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合同负债-销售物业为4701万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82.6%[4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应付职工薪酬为4.49亿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37.5%[49] 其他收益和损失 - 2024年上半年出售一间联营公司部分权益的收益为1.39亿人民币[5] - 2024年上半年出售附属公司的虧損为1.00亿人民币[5] - 公司获得政府补助主要用于支持研究活动,在不存在未满足条件时确认为其他收益[26] - 公司在本期间产生汇兑收益1960.3万元人民币[25] - 集团于2024年3月完成出售联营公司部分权益的交易,确认收益人民币139,049,000元[29][30] - 集团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277,670,000元,其中包括中国附属公司可分派溢利的预扣税人民币14,000,000元[31][32][35] - 公司于2024年5月31日出售了张家界鑫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2%的股权,产生了1亿人民币的出售损失[54] - 公司于2024年6月16日出售了山东博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的股权[55] 研发及投资 - 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3.2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2.5%[5] - 加快推动26个高端应用材料研发项目建设,预计投入近2亿元[60] - 研发支出约为人民币321,439,000元[60] 经营管理 - 通过严格的安全环保管理,保障了90%以上的开工率,并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61,62] - 进一步加大采购端的直接采购比例和优质生产商开发,多项费用也有不同程度下降[63] - 根据行业形势判断,已接近完成房地产业务的退出[64] - 加大26个高端项目产品的市场化推广,提升客户满意度[66,67] - 进一步建设产业链生态,延伸、补充和强化产业链[68] - 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进一步梳理,防止投入产出不成比例[69] - 通过加强管理,在采购、运输、维修保养等方面节省成本和费用,并加大库存管理,保证流动性,降低风险[70] 公司治理 - 本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企业管治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101][103][104][105][106] - 董事会负责评估及确定本集团达成策略目标时所愿意接纳的风险性质及程度,并确保本集团设立及维持合适及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107] - 董事会已监督管理层对风
东岳集团20240530
2024-06-02 20:40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二代智能机价格持续上涨,内销价格达到2.3万元左右,外销价格也已经与内销价格基本持平 [1][4][5] - 行业整体产品价格处于低谷,但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亏损,价格有望逐步回暖 [2][3] - 公司在高端聚合物产品方面的收入利润占比正在逐步提升,为未来发展做准备 [12][13] - 公司资本开支主要包括设备维护、环保安全、自动化信息化等方面,预计未来每年10-20亿元左右 [7][8]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公司是否有四代智能机的技术储备及未来布局计划 [14][15] **公司回答** 公司有相关技术储备,但目前四代机专利未到期,市场前景也不太乐观,暂无大规模布局计划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公司三代机配额释放情况及对二代、三代机价格的影响 [11][12] **公司回答** 目前三代机配额释放情况不明确,理论上会对二代、三代机价格产生支撑作用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公司海外R22生产企业及价格情况 [18][19] **公司回答** 海外R22生产企业已经很少,偶有听说价格较高,但公司无法确认具体情况
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溢利同比下降82%,受益于制冷剂价格上涨
海通国际· 2024-05-08 09: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东岳集团维持"优于大市"投资评级。[5][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溢利同比减少82%,受益于制冷剂价格上涨。[1][9][10][12] 2) 公司的主要业务分部,如含氟高分子材料、制冷剂、有机硅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2][10][11] 3) 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成果显著,2023年新增101个牌号产品,授权专利620项,发布22项标准。[13] 4)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为16.36亿元、21.33亿元和25.62亿元。[14] 财务数据总结 1)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144.93亿元,同比下降27.63%;实现净利润6.11亿元,同比下降85%。[1][4] 2) 2023年毛利率为16.81%,同比下降15.72个百分点。[1][4] 3)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2.83%,流动比率为1.68,财务状况良好。[8]
东岳集团(0018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6:5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收入为人民币14,493,323,000元,同比下降27.63%,毛利率降至16.81%,经营利润率为4.49%[25][26]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人民币611,085,000元,同比下降85.37%,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32元[25][26] - 含氟高分子材料分部2023年对外销售额为人民币4,552,407,000元,同比下降29.82%,分部业绩为盈利人民币336,766,000元,同比下降83.07%[30][31] - 公司2023年制冷剂分部对外销售额为人民币2,871,580,000元,经营利润率为10.82%[28] - 公司2023年二氯甲烷、聚氯乙烯及烧碱分部对外销售额为人民币1,176,824,000元,经营利润率为21.10%[28] - 公司2023年其他分部对外销售额为人民币1,030,086,000元,经营利润率为8.30%[28] - 公司2023年综合经营利润率为4.49%,较2022年的19.81%大幅下降[28] - 公司2023年每股末期股息为0.10港元,较2022年的0.60港元大幅减少[26] - 制冷剂分部对外销售额为28.71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15%,占公司总对外销售额的19.81%[33][34] - 制冷剂分部业绩为盈利3.105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59%[33][34] - R142b产品价格下滑导致制冷剂业务业绩下降[35] - 有机硅分部对外销售额为48.624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86%,占公司总对外销售额的33.55%[37][38] - 有机硅分部业绩为亏损3.305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1.31%[37][38] - 有机硅市场需求疲软,新建产能释放导致供需失衡,产品价格跌破行业成本线[39] - 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分部对外销售额为11.768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57%,占公司总对外销售额的8.12%[42] - 二氯甲烷、PVC及烧碱分部业绩为盈利2.483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04%[42] - 公司某分部外部销售额同比下降27.57%至人民币1,176,824,000元,占集团总外部销售额的8.12%[43] - 该分部利润同比下降46.04%至人民币248,359,000元[43] - 另一分部外部销售额同比增长13.60%至人民币1,030,086,000元[44] - 该分部利润同比增长161.92%至人民币85,458,000元[44] - 分销及销售开支同比增长0.86%至人民币503,038,000元[44] - 行政开支同比下降34.86%至人民币647,286,000元[46] - 融资成本同比下降89.16%至人民币1,659,000元[46] - 公司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1,918,256,000元,主要用于建设新生产线和改造现有生产线[47] - 公司总权益同比下降8.41%至人民币16,938,409,000元[47]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同比下降52.08%至人民币2,547,297,000元[47] - 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2,253,689,455股[50] - 公司负债比率为-15.04%,处于“现金净”正值状况[50] - 公司2022年浮动利率借贷的加权平均实际年利率为3.91%,固定利率借贷为4.35%[50] - 公司银行存款为人民币143,859,000元,用于应付票据的保证金及预售物业的监管保证金[53] - 公司相关银行存款为人民币68,134,000元,用于工程完成和客户办理房屋抵押贷款前的监管账户[53] - 公司共聘用6,977名员工,包括6,056名男性和921名女性[53] - 公司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1港元,较2022年的0.60港元有所减少[71] - 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24年6月6日举行[73] - 公司将于2024年6月3日至6月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定股东年会出席资格[75] - 公司将于2024年6月13日至6月1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定末期股息领取资格[76] - 公司股息政策旨在维持足够现金储备以应对运营和资本需求,并为未来增长提供资金[71] - 公司董事会在推荐2023年末期股息时考虑了集团的实际及预期财务表现、可供分派储备、营运资金及资本开支需求等因素[71] - 公司股息政策不构成支付任何金额股利或派息率的法律约束力承诺,董事会将不时检讨并修改该政策[74] - 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通知将适时刊登并寄发给各股东[74]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可供分派股东储备为人民币3,848,549,000元,其中拟派发末期股息约人民币155,608,768元[81] - 公司通过雇员购股权计划自市场购买股份,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受托人持有76,707,000股,价值731,013,000港元,其中33,923,000股价值200,365,000港元为2023年内购买[83] - 公司自雇员购股权计划设立以来已合共出资998,187,000港元从市场购买股份[83] - 公司于2021年7月9日向1,372名雇员授出62,57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格为每股4.27港元,行使期为2021年7月9日至2026年7月8日,所有购股权已全面行使[83] - 公司雇员购股权计划的有效期为10年,将于2028年12月26日届满[81] - 公司回购520,977,818股股份,占总发行股本的23.12%,总对价为3,698,700,646港元[85] - 东岳氟硅科技出售目标公司股权,总对价为人民币3,456,729,576元,包括东岳高分子、东岳硅材和东岳未来氢能的股权[85] - 股份回购及售股交易于2023年12月18日股东特别大会通过,并于2024年3月5日完成[87] - 股份回购完成后,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化,新华联国际和新华联海外的持股比例分别从23.49%和6.66%降至0%[88] - 东岳高分子和东岳硅材仍为公司附属公司,东岳未来氢能仍为联营公司[85] - 股份回购及售股交易构成公司关联交易,因涉及公司主要股东傅军先生[85] - 公司计划提高PVDF及其原材料R142b冷却剂的产能,预计投入20亿港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使用14.37亿港元,剩余5.63亿港元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前使用[92] - 公司计划提高PTFE及其原材料R22冷却剂的产能,预计投入8亿港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使用6.28亿港元,剩余1.72亿港元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前使用[92] - 公司补充一般营运资金,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使用5.1亿港元,无剩余资金[92] - 公司董事张建宏先生持有258,948,451股,占已发行股本的11.49%[101] - 傅军先生持有520,977,818股,占已发行股本的23.12%[101] - 公司于2024年3月5日完成场外股份回购,回购520,977,818股,其中150,000,000股来自Macrolink Overseas,370,977,818股来自新华联国际[102] - 张哲峰先生持有75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的0.03%[101] - 张建先生持有91股,占已发行股本的0.00%[101] - Macrolink Overseas持有15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6.66%[108] - 新华联国际持有370,977,81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16.46%[108] - 新华联实业持有520,977,81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23.12%[108] - 新华联控股持有520,977,81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23.12%[108] - 长石持有520,977,81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23.12%[108] - 肖文慧女士持有520,977,81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23.12%[108] - Dongyue Team Limited持有258,948,451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11.49%[108] - 公司于2024年3月5日完成520,977,818股场外股份回购[109] - 公司最大供应商占采购总额的6.45%,五大供应商合计占14.93%[113] - 公司最大客户占销售总额的1.71%,五大客户合计占7.13%[113] - 公司与东岳氢能进行的原材料及产品买卖及配套服务,2023年实际销售金额为2.15亿元人民币,购买金额为1.04亿元人民币[115] - 公司与东岳氢能签订的《重续原材料及服务买卖框架协议II》中,销售上限为2.63573亿元人民币,购买上限为1.55945亿元人民币[116] - 公司子公司东岳氟硅科技与东岳氢能签订的《原材料及服务买卖框架协议》中,销售上限为1.06503亿元人民币,购买上限为7036.6万元人民币[117] - 公司与新华联财务签订补充协议,将金融服务主协议延期至2024年7月21日,年度上限为人民币3.2亿元[122] - 新华联财务为公司关联方,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3.12%[122]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持续关联交易符合公司股东整体利益[123] - 公司已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足够公众持股量[125] - 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将退任公司核数师,并将在股东周年大会上重新委任[125] - 公司外聘核數師2023年度審核服務酬金總額為2,800,000港元(約人民幣2,515,000元)[189] - 公司外聘核數師2023年度許可非審核服務酬金總額約為1,150,000港元(約人民幣1,033,000元)[189] - 公司已採納標準守則作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行為守則,並確認董事在相關期間已遵守該標準[189] 研发与创新 - 公司研发支出约为人民币935,099,000元,占收入比例为6.45%[7] - 公司新增101个牌号产品,148个项目完成新改扩建、节能减排等[7] - 公司新增授权专利81项,目前授权专利共620项[7] - 公司发布22项标准,目前主持发布的标准已达127项[7] - 公司通过技术革新促进降本增效[7] - 公司计划精准规划布局高端精细化学品研发及副产品综合利用[11] - 公司将加大技术开发、高端深加工及产品应用拓展,提升副产品综合利用率[12] - 公司将提高产品质量,建立数据库,制定一流质量标准,并通过技术创新提供高端产品和服务[17] 市场与销售 - 2023年氟硅化工产品价格显著下滑,行业市场不容乐观[3] - 公司部分主要产品产销量实现增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5] - 公司开发新市场、新用户达到上百家,部分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7] - 公司计划提高PVDF及其原材料R142b冷却剂的产能,预计投入20亿港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使用14.37亿港元,剩余5.63亿港元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前使用[92] - 公司计划提高PTFE及其原材料R22冷却剂的产能,预计投入8亿港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使用6.28亿港元,剩余1.72亿港元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前使用[92] 安全与环保 - 公司通过信息化自动化项目提升安全环保生产,未发生安全环保等级事故[10] - 公司多家主要生产企业通过当地环保A级标准审查[10] - 公司将继续以“零伤害、零事故、零泄漏”为目标,全面推动生产安全管理和智能数字化行动[17] - 公司将推进园区布局,建设先进、高效、智能、安全环保的现代化能源供给中心[15]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负责领导和监控集团业务、策略性方针和表现[128] - 公司董事会定期检讨组成,确保专业、技能和经验平衡[129] - 公司董事会目前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131] - 公司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三分之一[132] - 公司董事会于2023年共举行了四次会议,一次年度股东大会和一次特别股东大会[135]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符合联交所上市规则要求[134] - 公司董事会于2023年12月15日与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讨论了业务发展和内部监控事宜[139] - 公司董事会定期会议通常提前14天通知,会议议程和文件提前3天发送给全体董事[141] - 公司为董事提供了月度更新资料,详细评估公司表现、状况和前景[142] - 公司组织董事参加了有关上市规则的内部培训[143] - 公司董事在2023年接受了企业管治和法律规则更新的培训[145] - 公司董事会处理的事项包括整体策略、年度及中期业绩、风险管理、股息政策等[139] - 公司董事会于2024年3月27日任命至少一名女性董事,实现董事会性别多元化[149] - 公司薪酬委员会在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一次会议,批准了执行董事及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150][151] - 高层管理人员(非董事)在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薪酬范围为9,000,001至10,000,000港元,涉及1人[153] - 公司审核委员会在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三次会议,审查会计标准和财务报告[154][155] - 公司审计委员会在2023年12月11日与外部审计师举行了财务报告审计前会议,并在2024年3月21日与管理层讨论了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事项[157][158] - 公司提名委员会在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了一次会议,讨论了董事会组成、多元化政策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160][161] - 公司董事会于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采纳了可测量目标,包括筛选具有海外学术、研究或工作经验的董事候选人,并确保性别不限[172] - 公司于2024年3月27日任命至少一名女性董事,实现了董事会性别多元化[172] - 公司企业管治委员会在2023年度举行了一次会议[176] - 风险管理委员会在2023年度举行了两次会议[178] - 公司董事会负责评估和确定集团在达成战略目标时愿意接受的风险性质和程度[182] - 公司已设立内部审计功能,并开展了风险管理的梳理程序[182] - 公司管理层已向审核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了风险管理系统的检讨及评估结果[184] - 公司已建立举报政策和制度,以保密和匿名方式处理不当行为[184] - 公司明确禁止未经授权使用机密或内幕资料[185] - 公司已制定风险手册,明确管理层、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184] - 公司已建立多种渠道以促进与股东的持续沟通,包括股东周年大会、公司网站和投资者关系顾问[194] - 公司章程文件在2023年度及报告日期前未发生任何变动[196]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覆盖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部分内容超出该时间范围[198]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公司总部及下属16家企业[199]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为年度报告,每年定期发布[200] 人力资源 - 傅军先生直接持有新华联控股4.25%的权益,间接持有90%的权益[57][58] - 王维东先生自1996年起负责公司技术研发及管理,拥有超过30年的化工制造管理经验[60][61] - 张哲峰先生自2017年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拥有超过20年的会计及财务经验[62] - 张建先生自2006年起在公司工作,拥有超过20年的投资银行及企业融资经验[64][65] - 公司任命钟德丽女士为执行董事,负责监管和管理公司的合规事务[66] - 丁良辉先生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超过40年的会计、审计及管理经验[68] - 马志忠先生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30年教学经验,并自1992年起为合资格中国律师[68] - 杨晓勇先生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含氟高分子材料及有机硅材料工业领域有超过30年经验[68] - 李玉文先生担任公司副总裁,擅长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并推动公司管理变革[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