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00388)

搜索文档
最新披露!花旗集团举牌港交所,位列第二大股东!
券商中国· 2025-08-09 07:35
花旗集团增持港交所股份 - 花旗集团于8月1日增持港交所22.5万股股份,成交均价每股417.24港元,累计金额9385.94万港元 [1][3][4] - 增持后花旗集团持股数量达6349.47万股,持股比例升至5%,成为港交所第二大股东 [1][4] - 港交所第一大股东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直接持股5.9%,摩根大通持股比例降至3.53% [4] 机构投资者持股动态 - 易方达旗下蓝筹精选与优质精选基金分别长期持有100万股和22万股港交所股份,二季度持股未变动 [4] - 易方达香港证券ETF二季度减持152万股,当前持股340万股;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基金新进持股145万股,占基金净值8.9% [4] - 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ETF增持123.69万股;华夏基金旗下多只ETF产品二季度减持港交所股份 [4] 港股市场表现与投行观点 - 高盛7月将港交所目标价从450港元上调11%至500港元,对应2026年预测市盈率40倍 [6] - 2024年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金额达2402亿港元,同比增长118%,创2010年以来同期新高 [6] - 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额1109.6亿港元,同比增长195%;衍生品期货及期权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1% [6] 港交所盈利催化因素 - A+H股上市热潮推动香港IPO融资额重回全球第一,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2][7] - 实际利率下降刺激股票成交,"零日期权"等衍生品推出提升市场活跃度 [7] - 现货市场买卖价差收窄提高换手率,港股通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 [2][7]
中华港股通优选50指数下跌0.98%,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移动等
金融界· 2025-08-08 22:21
指数表现 - 中华港股通优选50指数下跌0 98% 报3086 14点 成交额620 37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2 28% 近三个月上涨7 44% 年至今上涨23 06% [1] - 基日为2011年12月30日 基点为2000 0点 [1] 指数构成 - 由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委托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反映港股通内市值前50名蓝筹证券整体表现 [1] - 十大权重股包括腾讯控股(10 61%) 汇丰控股(10 25%) 阿里巴巴-W(9 71%) 建设银行(6 34%) 小米集团-W(6 18%) 友邦保险(5 2%) 美团-W(4 9%) 香港交易所(3 6%) 中国移动(3 57%) 工商银行(3 55%) [1] 行业分布 - 金融占比39 91% 可选消费占比23 36% 通信服务占比17 08% 信息技术占比8 36% [2] - 能源占比3 97% 房地产占比3 30% 公用事业占比1 70% 主要消费占比1 00% 工业占比0 87% 医药卫生占比0 45% [2] - 全部样本均来自香港证券交易所 [2]
港股8日跌0.89% 收报24858.82点
新华社· 2025-08-08 17:27
市场整体表现 - 香港恒生指数下跌222.81点至24858.82点 跌幅0.89% [1] - 主板成交额2067.2亿港元 [1] - 国企指数下跌86.45点至8895.28点 跌幅0.96% [1]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86.43点至5460.3点 跌幅1.56% [1] 蓝筹股表现 - 腾讯控股下跌1.06%至561港元 [1] - 香港交易所下跌0.97%至427.4港元 [1] - 中国移动逆势上涨1.11%至86.9港元 [1] - 汇丰控股下跌0.66%至98.2港元 [1] 香港本地地产股 - 长实集团上涨0.59%至37.2港元 [1] - 新鸿基地产下跌2.23%至94.1港元 [1] - 恒基地产下跌1.13%至28.06港元 [1] 中资金融板块 - 中国银行下跌0.44%至4.57港元 [1] - 建设银行下跌1.12%至7.94港元 [1] - 工商银行下跌0.65%至6.16港元 [1] - 中国平安下跌0.46%至54.35港元 [1] - 中国人寿下跌1.66%至22.46港元 [1] 石油石化板块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下跌0.46%至4.37港元 [1] - 中国石油股份持平于7.57港元 [1] - 中国海洋石油下跌0.53%至18.7港元 [1]
香港交易所:没收未领取的2019年度第一次中期股息
智通财经· 2025-08-08 16:43
股息政策执行 - 香港交易所将没收并收回自派付日期起六年后仍未领取的股息 [1] - 涉及2019年度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3.72港元 派付日期为2019年9月26日 [1] - 未领取股息没收生效时间为2025年9月26日 [1]
香港交易所(00388):没收未领取的2019年度第一次中期股息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16:40
股息政策执行 - 香港交易所将没收自派付日期起六年内未领取的股息 [1] - 涉及2019年度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3.72港元 [1] - 具体没收执行时间为2025年9月26日 [1]
香港交易所(00388) - 没收未领取的2019年度第一次中期股息

2025-08-08 16: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388(港币柜台)及80388(人民币柜台)[2] 股息信息 - 2019年9月26日派付2019年度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3.72港元,2025年9月26日未领取将被没收[3] 董事会信息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有1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1名执行董事[3]
港股25日涨1.23% 收报24474.67点
新华社· 2025-08-08 16:00
市场整体表现 - 香港恒生指数上涨297.6点至24474.67点 涨幅1.23% [1] - 主板成交额2678.01亿港元 [1] - 国企指数上涨98.84点至8859.29点 涨幅1.13% [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61.06点至5359.02点 涨幅1.15% [1] 蓝筹股表现 - 腾讯控股上涨0.59%至512.5港元 [1] - 香港交易所上涨1.74%至422港元 [1] - 中国移动上涨0.46%至87.4港元 [1] - 汇丰控股上涨1.59%至95.6港元 [1] 香港本地地产股 - 长实集团上涨2.3%至35.55港元 [1] - 新鸿基地产上涨3.39%至93港元 [1] - 恒基地产上涨4.55%至28.75港元 [1] 中资金融板块 - 中国银行上涨1.49%至4.76港元 [1] - 建设银行上涨1.37%至8.11港元 [1] - 工商银行上涨0.78%至6.45港元 [1] - 中国平安上涨3%至51.45港元 [1] - 中国人寿上涨3.22%至19.9港元 [1] 石油石化板块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上涨0.24%至4.1港元 [1] - 中国石油股份无升跌报6.69港元 [1] - 中国海洋石油上涨0.34%至17.96港元 [1]
港交所IPO热潮折射香港金融活力与经济韧性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16:00
香港IPO市场活跃度 - 逾160家企业正排队等候在港开展首次公开募股(IPO) [1] - 2025年上半年香港交易所IPO集资额已超越2024年全年总量 [1] 香港金融市场优势 - 香港保障资金和信息高效自由流动 作为高度开放的自由港 [3] - 普通法体系 法治精神以及透明的监管环境为投资者提供稳定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3] - 香港是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 协助内地企业走出去和国际资本引进来 [3] - 香港拥有成熟且多元化的资本市场 涵盖股票 债券和衍生品等丰富产品线 [3] - 高效的交易系统和专业的金融服务机构为企业融资和投资者交易提供坚实基础 [3] - 香港特区政府持续优化上市制度 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来港上市 [3] 金融中心地位 - 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总排名维持全球第三位 并在亚太区居首 [3] - 充满活力的IPO市场是衡量金融中心实力的关键指标 [3] 经济影响 - IPO市场活跃带动相关专业服务领域发展 [4] - 更多来自科技 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 推动香港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 [4] - 股市活跃带来的财富效应会传导至消费市场 为香港经济复苏注入动能并加快经济转型 [4]
北向投资者程序化交易纳入监管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0
监管框架与实施安排 - 沪深交易所发布《报告指引》将沪深股通投资者纳入程序化交易报告范畴 明确报告内容、时限、路径及管理要求 [1] - 报告制度遵循内外资一致原则 与内地现有规定保持一致 同时针对香港市场实际对部分条款及字段作适应性调整 [1][3] - 《报告指引》将于2026年1月12日正式实施 存量投资者需在实施后3个月内完成报告 [1] 报告机制与操作流程 - 沪深股通投资者需通过联交所参与者向联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报告 再由其于5个交易日内转交沪深交易所确认 [2] - 联交所参与者自身开展程序化交易需直接向联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报告 后者每日向沪深交易所发送信息 [2] - 报告信息涵盖基本信息、资金信息、交易信息及交易软件信息 交易所可提请联交所协助联络投资者 [2] 高频交易与监管强化 - 高频交易投资者需额外报告服务器所在地、系统测试报告及应急方案等内容 [5] - 交易所明确联交所参与者职责 要求核查报告信息并督促客户履行义务 对不配合者可拒绝接受委托 [5] - 对违反报告义务的主体 交易所可提请联交所采取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 [5] 制度衔接与市场适配 - 报告制度与2023年9月建立的程序化交易报告框架有序衔接 遵循《证券法》及《管理规定》要求 [2][3] - 对香港市场无法对应的字段(如产品编码)设为选填 异常情形下通过联交所联络机制处理 [3] - 制度设计兼顾跨境监管合作需求 避免重复报送 提升执行效率 [3]
港股现货市场拟调整为T+1结算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0
港交所缩短结算周期计划 - 港交所发布讨论文件拟将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从T+2调整为T+1 [1] - 讨论文件旨在与业界就实施方式和时间表达成共识 [1] - 调整范围仅限于二级市场交易结算 不涉及一级市场 [3] 香港市场现状 - 香港市场为全球最活跃资本市场之一 上市公司数量超过2600家 [1] - 2025年上半年现货市场日均交易金额超2400亿港元 [1] - 现行T+2结算制度自1992年起实施 由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运作 [1] 全球结算趋势 - 全球主要市场过去20年已从T+3过渡至T+2 近年加速转向T+1或更短周期 [1] - 当前实行T+1结算的市场包括中国内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和印度 [1] - 预计至2027年欧洲经济区、英国和瑞士加入后 全球88%股票交易将采用T+1或T+0结算 [1] 潜在效益 - 提高市场效率并降低系统性风险 [2] - 使港股市场与其他国际市场更紧密接轨 [2] - 港交所表示将全力支持优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3] 实施挑战 - 市场参与者需应对时区差异和外汇转换问题 [2] - 需升级系统并实现流程自动化以适应更短结算窗口 [2] - 需要整个市场协调配合以保持营运效率和稳定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