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交易所(00388)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28日涨0.68% 收报25562.13点
新华社· 2025-08-08 16:00
市场整体表现 - 香港恒生指数上涨173.78点至25562.13点 涨幅0.68% [1] - 主板成交额达2502.99亿港元 [1] - 国企指数上涨26.66点至9177.15点 涨幅0.29% [1]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3.88点至5664.02点 跌幅0.24% [1] 蓝筹股表现 - 腾讯控股上涨0.91%至555.5港元 [1] - 香港交易所大涨3.12%至449.4港元 [1] - 中国移动微涨0.29%至86.8港元 [1] - 汇丰控股小幅上涨0.1%至101.1港元 [1] 香港本地地产股 - 长实集团上涨0.96%至36.9港元 [1] - 新鸿基地产上涨1.84%至94港元 [1] - 恒基地产上涨1.46%至27.85港元 [1] 中资金融股 - 中国银行下跌0.21%至4.66港元 [1] - 建设银行上涨0.48%至8.34港元 [1] - 工商银行上涨0.49%至6.12港元 [1] - 中国平安大涨3.49%至56.4港元 [1] - 中国人寿上涨1.76%至23.15港元 [1] 石油石化板块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下跌2.16%至4.52港元 [1] - 中国石油股份下跌1.61%至7.33港元 [1] - 中国海洋石油下跌1.47%至18.8港元 [1]
香港交易所(00388):复苏动能强劲,聚焦成长与红利主线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8-08 15:50
投资评级 - 上调目标价至500 0港元 对应42倍PE 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有15 8%的涨幅 维持买入评级 [5][32] - 当前估值约38倍PE 较目标价溢价10% 仍低于历史牛市中枢44 7倍 具备充足安全边际 [5][32]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香港金融市场强劲复苏 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达2402亿港元 同比增长118% 创2010年以来同期新高 [3][8] - 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109 6亿港元 同比增长195% 南下资金参与度显著提升 [3][10] - 衍生品市场表现活跃 期货及期权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1% 人民币货币期货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43% [3][10] - ETF市场每日成交金额338亿港元 同比增幅184% 人民币货币期货成交量增长43% 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 [3][14] - 香港市场总市值增至42 7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33% 新股融资总额141亿美元 同比增长695% [4][15] 市场表现 交易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日均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1104亿港元增长118% 涵盖港交所历年十大成交交易日中的半数 [8][10] - 期货及期权平均每日成交量170万张合约 同比增长11% 人民币货币期货每日成交量11 5万张合约 同比增长43% [10] - 杠杆及反向产品每日成交金额42亿港元 同比增长75% 牛熊证每日成交金额96亿港元 同比增长78% [14] 市场规模 - 2025年上半年受理超过200个上市申请 新股融资总额141亿美元 同比增长695% 较去年全年增长约22% [4][15] - 预计全年超过80家中大型企业推进A股或次级赴港上市计划 [4][15] 政策环境 - 2025年8月4日起实施优化上市规则 包括降低最低公众持股比例至10% 自由流通股比例下调至5% 优化新股配售机制 [22][25] - 香港金管局宣布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将于8月1日起实施 巩固香港数字金融中心地位 [22] 盈利预测 - 2025年预测总收入261 21亿港元 同比增长16 7% 净利润152 18亿港元 同比增长16 6% [7][34] - 2025年每股收益12 0港元 同比增长16 6% 股息率2 5% [7][34] - 2026年预测总收入267 71亿港元 同比增长2 5% 净利润155 71亿港元 同比增长2 3% [7][34]
今年前7个月港交所新上市公司同比增33%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15:42
新上市公司表现 - 前7个月共有53家新上市公司 较去年同期增加33% [1][3] - 包括1家创业板转主板公司及1家通过SPAC完成并购的上市主体 [1] 集资规模增长 - 新股上市集资金额达1279亿港元 按年增长逾6倍 [3] - 市场总集资金额达3318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835亿港元增加近3倍 [3] 市场交易活跃度 - 证券市场总市值达44.9万亿港元 按年上升44% [3] - 7月单月日均成交金额2629亿港元 同比增长近1.7倍 [3] - 前7个月日均成交金额2437亿港元 按年增幅逾1.2倍 [3] 交易所买卖基金表现 - 前7个月ETF日均成交金额达333亿港元 按年上升1.8倍 [3] - 反映投资者对多元化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3] 市场背景因素 - 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前景信心增强 [5] - 香港资本市场在上市制度改革与产品创新方面持续优化 [5] - 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资本的枢纽地位巩固 [5] 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8月6日收报24910.63点 单日涨幅0.03% [5] - 当日主板成交金额2152.35亿港元 [5]
香港交易所(00388.HK)获花旗集团增持22.5万股
格隆汇· 2025-08-08 07:28
交易概况 - Citigroup Inc于2025年8月1日以每股均价417.24港元增持香港交易所(00388.HK)好仓22.5万股,涉及资金约9385.94万港元 [1] - 增持后持好仓数量增至63,494,701股,持好仓比例由4.99%上升至5.00% [1] 股权结构变动 - 本次增持后Citigroup Inc通过好仓持有香港交易所5.00%的权益,相关股份数量为63,494,701股 [2] - 另通过淡仓持有13,476,304股(占比1.06%)及持有49,095,915股非上市衍生工具(占比3.87%) [2] 交易细节 - 交易执行时间为2025年8月1日,披露周期涵盖2025年8月7日至8月8日 [1][2] - 交易类型为场内增持,每股作价417.24港元 [1]
“公开认购”增至35% 散户机会增加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8-08 07:10
IPO定价机制改革 - 香港《上市规则》新规定于8月4日生效 主要变化包括首次公开招股的发售及定价机制以及公开市场规定 这是香港IPO市场定价机制27年来的首次重大调整[3] - 新规将"配售"部分最低分配份额从咨询时的50%下调至40% 为专业投资者保留更多股份[4] - 新规允许发行人在"公开认购"部分选择两种机制:机制A将最高分配比例增至35% 机制B允许事先选定10%-60%的比例且不可调整回补[5] 公开市场规定调整 - 新规调整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要求 最低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由5%上调至10%[5] - A+H发行人的初始自由流通量门槛改为占A+H股总数的5% 原建议为占H股总数的10%[5] - 港交所保留基石投资6个月禁售期规定 但不会实施建议的上调定价灵活性机制[6] 市场表现与前景 - 香港证券市场市价总值达44.9万亿港元 同比上升44%[8] - 2025年首七个月日均成交额2437亿港元 同比上升124%[8] - 首七个月有53家新上市公司 较去年同期40家上升33% IPO集资金额1279亿港元 同比上升六倍多[9] - 已递交申请的在港上市企业超过200家 涵盖制造业、零售、消费品、生物科技、医疗医药、人工智能及信息科技等行业[9] 监管目标与行业反馈 - 港交所表示新规旨在确保香港与国际市场接轨 平衡本地及国际投资者需求[6] - 立法会议员认为新规优化了回补机制 平衡了零售与机构投资者权益[7] - 市场期望尽快建立OTC市场机制 完善退市公司股份处理渠道[7]
智通ADR统计 | 8月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06:43
恒生指数ADR表现 - 恒生指数ADR收报24979.45点,较前日下跌102.18点,跌幅0.41% [1] - 当日最高价25085.26点,最低价24911.17点,振幅0.69% [1] - 成交量3548万股,平均价24998.22点 [1] 大型蓝筹股表现 - 汇丰控股ADR收报98.823港元,较香港收市下跌0.03% [2] - 腾讯控股ADR收报564.761港元,较香港收市下跌0.39% [2] 个股ADR价格对比 - 腾讯控股ADR换算价564.761港元,较港股567.000港元低2.239港元 [3] - 阿里巴巴-W ADR换算价118.682港元,较港股119.200港元低0.518港元 [3] - 建设银行ADR换算价7.983港元,较港股8.030港元低0.047港元 [3] - 小米集团-W ADR换算价51.476港元,较港股51.850港元低0.374港元 [3] - 美团-W ADR换算价120.958港元,较港股122.000港元低1.042港元 [3] - 快手-W ADR换算价83.988港元,较港股80.000港元高3.988港元 [3] - 腾讯音乐-SW ADR换算价86.225港元,较港股85.250港元高0.975港元 [3] 港股市场个股涨跌 - 阿里巴巴-W港股上涨2.500港元至119.200港元,涨幅2.14% [3] - 汇丰控股港股上涨1.850港元至98.850港元,涨幅1.91% [3] - 小米集团-W港股下跌2.150港元至51.850港元,跌幅3.98% [3] - 新鸿基地产港股上涨2.500港元至96.250港元,涨幅2.67% [3] - 携程集团-S港股上涨9.800港元至493.200港元,涨幅2.03% [3]
香港推动IPO定价改革,制度创新兼顾权益平衡
南方都市报· 2025-08-07 23:51
香港IPO新规核心内容 - 香港《上市规则》新规于8月4日生效 涉及IPO发售及定价机制、公开市场规定等 为27年来首次重大改革 [1][4] - 新规调整"配售"与"公开认购"比例 发行人需将至少40%股份分配至"配售"部分 较咨询阶段的50%有所下调 [4] - "公开认购"部分提供两种新机制:机制A取消回补机制 最高分配比例增至35% 机制B允许发行人预先选择10%-60%的固定比例且不可回补 [4] 公开市场规定调整 - 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由原建议的5%上调至10% [5][6] - A+H股发行人的初始自由流通量门槛改为"A+H股总数的5%" 原建议为"H股总数的10%" [6] - 港交所保留基石投资6个月禁售期规定 但未实施定价灵活性机制的上调建议 [9] 市场影响与监管目标 - 港交所称新规旨在与国际市场接轨 提升定价机制稳健性 平衡本地与国际投资者需求 [9] - 立法会议员认为新规优化了零售与机构投资者的权益平衡 "公开认购"回拨比例较原建议增加 [12] - 市场呼吁建立OTC市场机制 以完善退市公司股份处置渠道 [12] 香港IPO市场表现 - 2025年首7个月港股总市值达44 9万亿港元 同比上升44% 日均成交额2437亿港元 同比上升124% [13] - 同期新增53家上市公司 同比增长33% IPO集资额1279亿港元 同比上升六倍 [13] - 超200家企业已递交上市申请 涵盖传统行业与新经济领域 包括A股龙头及中概股 [13] 改革评价与展望 - 新规被视为兼顾市场规模扩大与散户需求的制度创新 有望巩固香港国际融资中心地位 [14] - 市场关注发行人灵活性增加后 如何防止定价机制滥用及上市后股价波动 [14] - 下半年为传统IPO旺季 新经济与传统行业企业上市需求旺盛 [13][14]
香港交易所(0388.HK):资产资金双重共振、业绩估值向上持续
格隆汇· 2025-08-07 03:19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交易所集团,囊括联交所、期交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构建现货证券市场、股票衍生市场、FIC市场产品生态圈 [1] - 公司具备交易、清算垂直一体业务链条,兼具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区域垄断优势 [1] - 公司战略定位为"连接中国与世界、连接资本与机遇、连接现在与未来",充分利用香港区域和监管资源禀赋 [1] - 在中美政治博弈背景下,香港资本市场战略定位或进一步提升,公司发展前景广阔 [1] 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现货、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品、商品分部、数据业务,前两者24年收入占比达70% [2] - 与交投活跃度高度相关的交易费及系统使用费、结算及交收费用收入占比达53% [2] - 轻资本商业模式和高股东派息率使公司净利润率、EBITDA利润率长期维持在58%、75%左右 [2] - 公司ROE近十余年中位数达23%,净资产增速温和 [2] 增长驱动因素 - 资产端:港股资产结构优化,"新经济"叙事逻辑增强,带动交投热度和估值提升 [3] - 资产端:政策支持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中美地缘政治压力加强在美优质资产回流预期 [3] - 资金端:互联互通畅通和港股估值折价吸引高换手率南向资金涌入 [3] - 资金端:联系汇率制下美联储降息预期维持HIBOR低水平,支持市场流动性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亿、166亿、178亿港元,同比增速17%、9%、7% [3] - 基于区域垄断优势和股东回报属性,给予PE估值50倍,目标价515港元,较现价有23%上涨空间 [3]
中华交易服务港股通精选100指数上涨0.27%,前十大权重包含香港交易所等
金融界· 2025-08-06 21:58
指数表现 - 中华交易服务港股通精选100指数上涨0.27%至5469.54点 成交额787.21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5.92% 近三个月上涨11.41% 年初至今上涨28.54% [1] - 指数基日为2008年12月31日 基点为2000点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包括腾讯控股(10.49%) 汇丰控股(9.88%) 阿里巴巴-W(9.5%) 小米集团-W(7.3%) 友邦保险(5.82%) 美团-W(5.51%) 香港交易所(4.04%) 渣打集团(2.48%) 保诚(1.94%) 快手-W(1.79%) [2] - 全部持仓集中于香港证券交易所 占比100% [2] - 行业分布以金融(27.54%)和可选消费(26.34%)为主 通信服务占14.51% 信息技术占9.75% 医药卫生占5.52% 房地产占5.37% 公用事业占3.89% 工业占3.36% 主要消费占3.14% 原材料占0.58% [2] 跟踪产品 - 公募基金包括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联接A 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联接C 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 [2] 指数背景 - 由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委托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1] - 反映港股通证券内香港独有证券整体表现 [1] - 属于中华交易服务(沪深港)互联互通指数系列 [1]
(机遇香港)今年前7个月港交所新上市公司同比增33%
中国新闻网· 2025-08-06 21:25
新上市公司表现 - 前7个月共有53家新上市公司 较去年同期增加33% [1][3] - 新上市公司中包括1家创业板转主板的公司及1家通过SPAC完成并购交易的上市主体 [1] 集资规模增长 - 新股上市集资金额达1279亿港元 按年增长逾6倍 [3] - 市场总集资金额达3318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的835亿港元增加近3倍 [3] 市场交易活跃度 - 证券市场总市值达44.9万亿港元 按年上升44% [3] - 7月单月日均成交金额为2629亿港元 同比增长近1.7倍 [3] - 前7个月日均成交金额达2437亿港元 按年增幅逾1.2倍 [3] 交易所买卖基金表现 - 前7个月ETF日均成交金额达333亿港元 按年上升1.8倍 [3] - 数据显示投资者对多元化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市场结构更趋丰富 [3] 市场背景与影响因素 - 亮眼数据得益于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5] - 反映香港资本市场在上市制度改革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持续优化 [5] - 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资本的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 [5] 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收报24910.63点 单日涨幅0.03% [5] - 全日主板成交金额达2152.35亿港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