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程旅行(00780)

搜索文档
同程旅行:成渝、云贵成假期热门“旅行枢纽” ,“高铁1小时直达”成铁路旅行主流
新浪科技· 2025-05-05 10:20
国内旅游市场 - 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热度或创历史新高,旅行热度有望延长到假期结束后的首个周末 [1] - 国内旅游市场供需两旺,呈现"城市大休闲、乡村微度假"特点 [1] - "一路向西"成为今年"五一"国内长线旅游市场主流趋势,成渝、云贵地区旅行热度提升明显 [1] - "奔县游"热度依旧不减 [1] 出境游市场 - 越南河内、马来西亚吉隆坡、柬埔寨金边的旅行热度排名靠前,整体预订热度均实现翻倍增长 [1] - 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同时也是"五一"假期热门入境旅游客源地 [1] - 国际航班加速恢复,出入境旅游市场正迎来发展新局面 [1] 航空运输 - 以成渝、云贵为始发地或目的地的热门航线占据半壁江山 [2] -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温州游客涌向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大西南城市 [2] - 今年"五一"假期民航旅客运输量约为1075万人次,日均215万人次,同比增长8%,创同期历史新高 [2] - 民航局批复173班加班计划应对客流高峰,加班主要涉及丽江、珠海、敦煌等35个城市 [2] - 成都是唯一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并列第一梯队的城市 [2] 自驾游市场 - "五一"假期国内十大热门自驾游城市包括成都、重庆、上海、南京、武汉等 [2] 铁路运输 - "五一"假期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14.2亿人次,同比增长约4.5% [3] - 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历史新高,热门线路火车票抢票难度加大 [3] - 国内十大热门火车线路几乎全部为"1小时高铁直达"路线 [3]
“五一”经济|周边游即时预订热度增长超100%,赛事带来“票根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5-03 11:52
旅游消费趋势 - "五一"假期旅游度假、探亲等需求高度叠加,铁路、民航迎来客流高峰,周边游、自驾游和跨境游需求旺盛 [1] - 同程旅行平台显示,包含住宿及玩乐套餐的周边游即时预订热度较平日增长超100% [1] - 为了一场演出或一场比赛而去一个城市旅行成为潮流,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拉动旅游、餐饮、住宿、玩乐和购物等多个领域的消费 [1] 自驾游市场表现 - 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首日跨市旅游订单占比达90%,租车自驾订单量与去年高水平保持一致 [3] - 飞猪数据显示,假期首日国内租车订单规模在去年高基数上继续强劲增长,洛阳、秦皇岛、金华、台州、常州等城市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0% [3] - 自驾游升温带动相关商品消费,唯品会平台上儿童防晒衣、儿童速干衣裤、儿童泳装、儿童溯溪鞋等商品销量快速增长 [3] 即时出行特征 - 假日出行展现即时特征,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重点城市铁路和民航场站客流量位居前列 [4] - 假期首日,当地周边高星酒店、高端度假酒店、精品民宿及相关套餐产品预订热度较平日增长100%以上 [4] - 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苏州等地周边游热度排名靠前,周边相对冷门的县城、乡村度假区尤其受欢迎 [4] 赛事经济效应 - 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吸引大量观众,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 [6] - 赛事官方合作酒店表示,赛事不仅带来短期客房、餐饮收益增长,还通过与国际IP绑定强化品牌形象 [6] - 马术比赛开发"票根经济",持有门票的观众可在合作商户处获得兑换福利,赛事方联合五大商场撬动消费 [8] 跨境游市场表现 - 飞猪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首日出境游门票商品订单量增长超130%,国际邮轮商品订单量增长149% [10] - 携程平台上"五一"首日出境游订单同比双位数增长,入境游订单量同比上涨141% [10] - 上海一季度入境游人数达174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7.08% [10]
同程旅行“五一”假期首日数据:热门目的地现“一房难求” 优质周边游即时预订热度增长超100%
智通财经网· 2025-05-01 14:02
出行数据 - 北京 上海 广州 杭州 南京等重点城市铁路及民航场站客流量位居前列 [1][2] - 同程旅行用车平台以各地高铁站和机场为目的地的订单量激增 包含跨城接送需求 [2] - 5月1日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重庆 西安等枢纽机场飞往东南亚及中国港澳地区的航班迎来客流高峰 [2] 出行趋势 - 长线出行占比显著上升 1200公里以上航线机票占比同比增加约3% [1][2] - 北京-三亚 上海-乌鲁木齐等长航线热度明显上升 部分热门航线机票价格较去年同期小幅上涨 [2] - 消费者采用"请四休十"拼假方式带动国内长线游和出境游需求 [3] 住宿市场 - 成都 重庆 西安 长沙等热门目的地重点地段出现"一房难求"现象 [4] - 周边高星酒店 高端度假酒店 精品民宿即时预订热度较平日增长超100% [1][4] - 家庭出游需求显著上升 家庭套房 亲子主题房提前一周被预订一空 [4] 文旅消费 - 泰山 华山 黄山 峨眉山等自然风景区5月1日即迎来客流高峰 [5] - 中国国家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等顶流博物馆节前一周场次已约满 [1][5] - 主题公园 动植物园 历史街区等适合全家出游的景点人气爆增 [5]
五一“拼假”催热超长假期 同程旅行:热门城市酒店一房难求
证券之星· 2025-04-29 15:08
拼假出游趋势 - "拼假出游"成为社交平台热门话题,市民通过"10天版"或"11天版"超长假期攻略将法定假期与年假灵活拼接,激活跨省长途出行需求 [1] -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拼假攻略"正点燃"五一"旅游热潮,国内国际双线旅游需求激增,机票长线预订热度同比大涨 [1] - 职场人掀起"反卷"出行潮,"10天版"假期可通过4月27日至30日请年假衔接,"11天版"则需在5月6日至9日请年假叠加双休日 [1] 机票市场变化 - 今年"五一"期间机票单程均价同比下降约11%,出行成本降低激活大众旅游需求 [2] - 长距离出行占比攀升,1200公里以上的航线占比近70%,较去年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 [2] - 北京-三亚、上海-乌鲁木齐等航线热度攀升,"走得远"成为假期出游关键词 [2] 热门目的地 - 热门目的地TOP10榜单中成都、广州、昆明稳居前列,三亚、乌鲁木齐等特色目的地热度明显提升 [2] - 三亚因免税政策及热带风情搜索量激增300%,郑州、南京跻身新一线城市热度增速前三 [2] - 三亚、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和桂林是三线城市中热度最高的机票目的地 [2] 酒店预订情况 -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湖北神农架、湖南张家界等生态型目的地酒店预订量暴涨 [3] - 河北秦皇岛、浙江舟山、贵州黔东南等目的地也迎来预订高峰 [3] - 北上广深及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用户的近7天酒店搜索量激增 [3] 景区热度 - 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安徽黄山风景区稳居第一阵营 [3] - 山西悬空寺、新疆赛里木湖、珠海长隆海洋馆以及香港迪士尼共同构成第二阵营 [3] - 河南老君山、四川九寨沟、苏州拙政园等老牌景区通过玩法迭代重获关注,跻身TOP10 [3] 出入境旅游 - 中国港澳台地区及外籍旅客比例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 [4] - 首尔、曼谷、东京领跑出境目的地,济州岛、新加坡等度假类目的地的机票搜索量翻倍 [4] - 入境客源中菲律宾、日本、中国台湾旅客占比最高,41岁以上中老年群体达33% [4] 行业趋势 - 旅游消费从"小众享受"转向"大众刚需" [4] - 供给端的价格理性回归与需求端的体验升级共同推动市场扩容 [4] - 区域交通网络完善与特色文旅产品创新推动"大旅游时代"加速到来 [4]
同程旅行(0078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7: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0780,公司网址为www.tongchengir.com[14] - 公司董事长吴志祥提呈2024年年报[37][3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7,340.7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1,896.2百万元同比增加45.8%[17] - 2024年公司经调整EBITDA为人民币4,050.2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3,123.9百万元同比增加29.7%,经调整EBITDA利润率由2023年的26.3%降至2024年的23.4%[17] - 2024年公司经调整溢利净额为人民币2,785.4百万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2,199.1百万元增加26.7%,经调整净利润率由2023年的18.5%降至2024年的16.1%[17] - 2024年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人民币2,397,826千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853,689千元同比增加29.4%[19] - 2024年公司年内溢利为人民币1,988,266千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565,563千元同比增加27.0%[19] - 2024年公司收入增长同比为45.8%,2023年为80.7%[19] - 2024年住宿预订收入4668179千元,交通票务收入7229031千元,总收入17340686千元;2023年对应收入分别为3899514千元、6030047千元、11896244千元[26] - 2024年经营溢利2423498千元,2023年为1869365千元[26] - 2024年交易额2557亿元,同比增长5.9%;平均月付费用户数4310万,同比增长4.4%;年付费用户23830万,同比增长1.5%;累计服务人次192810万,同比增长9.3%[31] - 2024年收入17340686千元,毛利11113487千元,除所得税前溢利2397826千元,年内溢利1988266千元[3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19536635千元,流动资产18240561千元,资产总值37777196千元[34] - 2024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资本及储备20001471千元,非控股权益960836千元,权益总额20962307千元[34] - 2024年非流动负债5217754千元,流动负债11597135千元,负债总额16814889千元[34] - 月付费用户同比增长4.4%至4310万人,年付费用户同比增长1.5%至2.383亿人,12个月累计服务人次增加9.3%至19.3亿[42][45] - 2024年总营收由2023年的118.962亿元同比增长45.8%至173.407亿元,经调整溢利净额由2023年的21.991亿元增长26.7%至27.854亿元,经调整净利率为16.1%[43][45] - 2024年总收入为173.407亿元,较2023年的118.962亿元增长45.8%[72][78][79] - 2024年销售成本为62.272亿元,较2023年的31.580亿元增长97.2%[72][89][90] - 2024年经营溢利为24.235亿元,较2023年的18.694亿元有所增长[72] - 2024年年内溢利为19.883亿元,较2023年的15.656亿元有所增长[72] - 2024年经调整溢利净额为27.854亿元,较2023年的21.991亿元有所增长[72]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31.58亿元增加97.2%至2024年的62.272亿元,剔除股份酬金费用后,占收入比例从26.5%增至35.8%[91] - 服务开发开支从2023年的18.206亿元增加9.9%至2024年的20.009亿元,剔除股份酬金费用后,占收入比例从14.7%降至11.0%[93][96]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3年的44.728亿元增加25.7%至2024年的56.207亿元,剔除股份酬金费用后,占收入比例从37.3%降至32.2%[94][97]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7.112亿元增加69.6%至2024年的12.062亿元,剔除股份酬金费用后,占收入比例从4.1%增至5.4%[95][98] - 2024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拨回净额为1.78亿元,2023年为减值亏损拨备净额1.75亿元[99][102] - 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投资公允价值收益为2.7亿元,2023年为公允价值亏损3.25亿元[100][103] - 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1.228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1.043亿元[101][104]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为1.13亿元,2023年为其他收益净额6.29亿元[105][108]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2.881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4.096亿元[106][109]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从2023年的15.541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9.744亿元[107][110] - 2024年和2023年经营溢利分别为2423498千元人民币和1869365千元人民币[117] - 2024年和2023年经调整EBITDA分别为4050156千元人民币和3123894千元人民币[117] - 2024年和2023年年内溢利分别为1988266千元人民币和1565563千元人民币[119] - 2024年和2023年年内经调整溢利净额分别为2785403千元人民币和2199101千元人民币[119] - 2024年和2023年以股份为基础的酬金总额分别为408329千元人民币和348136千元人民币[117][121] - 2024年和2023年以股份为基础的酬金净额分别为375282千元人民币和376356千元人民币[119][121] - 2024年和2023年无形资产摊销分别为726786千元人民币和678616千元人民币[117] - 2024年和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和使用权资产折旧分别为355820千元人民币和232141千元人民币[117] - 2024年和2023年汇兑亏损分别为96128千元人民币和66767千元人民币[117][119]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8020.0百万元人民币和5192.4百万元人民币[122][123]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9.699亿元,2023年为40.03442亿元[125]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343亿元,主要因股权投资付款10.783亿元,部分被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已收净现金5.637亿元抵销[128][133] - 2024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788亿元,主要源于长短期借款所得款项净额14.153亿元和行使购股权所得款项2.852亿元,部分被结算无形资产长期应付款项付款等抵销[129][1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约为25.0%[130][135] - 2024年1月9日,集团借款4.1亿元为2023年完成的收购融资,贷款以目标公司100%股权作抵押[131][1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132][137] - 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为20.72509亿元,2023年为32.2477亿元[1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长期投资总额为39.68672亿元,2023年为31.52973亿元[141] - 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长期投资预期年回报率为8.00%[141]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长期投资占集团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0.5%和9.9%[1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长期投资为39.687亿元,2023年同期为31.53亿元,分别占集团资产总值10.5%及9.9%[142]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长期投资含一年以上人民币理财产品,2024年预期回报率8.00%[142] - 按摊余成本计量的投资为2 - 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2.70% - 3.55%,以人民币计值[142] - 2024年和2023年按摊余成本计量的短期投资分别为1.60639亿元和23.16753亿元[144] - 2024年和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短期投资分别为27.33033亿元和16.31715亿元[144]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总额分别为28.93672亿元和39.48468亿元,分别占集团资产总值7.7%及12.5%[144] - 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短期投资预期回报率1.59% - 3.84%[14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第一季度起公司按新报告结构披露分部信息,包括核心在线旅游平台和度假[22][24] - 2024年出境业务实现良好增长,提升了市场份额[51][53] - 2024年交通票务服务收入由60.3亿元同比增长19.9%至72.29亿元[52][53] - 国际机票票务量同比大幅增长超130%[52][53] - 火车票务业务通过优化智能慧行系统实现收入增长[52][53] - 机票务业务量全年稳健增长,快于行业整体增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52][53] - 2024年住宿业务收入从38.995亿元同比增长19.7%至46.682亿元,国际住宿业务全年销售间夜同比增长超110%[54][57] - 2024年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5%,达到23.022亿元[55][57]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管理的运营中酒店数量升至近2300家,约1400家酒店在筹备中[55][57] - 2024年度假业务全年产生收入31.412亿元[56][58] - 核心OTA业务2024年收入为141.994亿元,较2023年的116.289亿元增长22.1%[78][80][85] - 住宿预订服务2024年收入为46.682亿元,较2023年的38.995亿元增长19.7%[78][81][85] - 交通票务服务2024年收入为72.290亿元,较2023年的60.300亿元增长19.9%[78][82][85] - 其他业务2024年收入为23.022亿元,较2023年的16.994亿元增长35.5%[78][83][85] - 度假业务2024年收入为31.412亿元,较2023年的2.673亿元增长1075%[78] 行业趋势与市场情况 - 2024年中国旅游行业受消费者需求驱动增长,第三季度需求达峰值,第四季度行业仍具韧性[38] - 2024年中国旅游业呈强劲增长并延续至2025年,春节期间出行需求显著[64][67] - 公司观察到旅游需求呈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消费者寻求独特真实体验[65][67] - 公司对中国出境游增长潜力有信心,驱动因素包括国际航班运力增加、签证政策放宽等[65][67]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将加强核心OTA业务,优先拓展出境业务,提升酒店管理及度假业务[66][68] - 公司将积极寻求战略投资,强调企业管治、环保和社会责任[66][68] - 公司将继续寻求符合整体业务策略的潜在收购、投资、合资及合伙机会,必要时会在联交所作出适当披露,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无其他重大投资及资本资产计划[159] 公司人员与治理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10141名全职雇员,31.18%和6.90%分别位于苏州和北京,61.92%位于中国其他地区及海外[149] - 公司参与法定雇员福利计划,需按雇员薪金等特定百分比供款,最高额由地方政府指定[154] - 2024年审核委员会会议次数为5次,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独立董事会委员会会议次数为1次,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次[161] - 吴志祥48岁,2018年3月任董事会联席董事长,6月任执行董事,有超19年电商及OTA业务经验,2004年3月创办同程网络,2008年4月起任董事长[161][163][168] - 马和平47岁,2018年6月任执行董事,4月起任CEO,有超15年互联网公司营销经验,2006年1月 - 2018年3月任同
同程旅行会员体系全新升级,推出超50项权益
中金在线· 2025-04-25 16:41
会员体系升级 - 公司于2025年4月正式上线全新会员体系 整合机票 酒店 地面交通及生活消费全产业链资源 推出覆盖住宿 出行 生活服务的50多项权益矩阵 [1] - 新会员体系分为普卡 银卡 金卡 白金卡 黑卡五大等级 普卡至白金卡通过消费积累等级分升级 黑卡采用定向邀约制 [2] - 黑卡会员享有飞行挑战赛 酒店连住奖励等互动玩法 每月飞行消费最高者可获千元奖励 达标入住间夜数最高享千元酒店免费住 [2] 分层服务设计 - 黑卡会员专属权益包括私人旅行管家 每周咖啡礼遇 以及引荐好友成为白金卡的"Friends+计划" [2] - 平台通过差异化服务覆盖大众高频出行需求与深度旅行爱好者 形成全客群服务闭环 [2] - 会员等级权益包括酒店房型升级 免费早餐 无忧取消 机场高铁贵宾厅 航司积分加赠 花式接机服务等 [3] 全场景权益拓展 - 权益矩阵延伸至健康保障领域 提供目的地医疗推荐 全球紧急救援等服务 [3] - 生活场景权益涵盖国际出境WiFi 电商平台及商超会员卡 实现"一次消费 多场景受益" [3] - 独家推出酒店无忧取消权益 黑卡会员每笔订单平台垫付违约金上限1000元 3次累计3000元 [4] 资源整合与价值重构 - 公司深度整合机票 酒店 景区 地面交通等核心业务板块 打通机场贵宾厅 酒店增值服务等上下游资源 [4] - 通过系统化会员体系将分散场景服务转化为协同价值 降低用户综合旅行成本并提升服务效率 [4] - 以"质价比"为核心 强调可感知的服务价值而非价格竞争 重新定义旅行平台价值坐标 [4]
同程旅行盘中最高价触及23.00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金融界· 2025-04-21 16:48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同程旅行4月21日股价表现、资金流向情况,以及公司概况和业务特点 [1][2] 股价表现 - 截至4月21日收盘,同程旅行报22.250港元,较上个交易日下跌0.67%,当日盘中最高价触及23.00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1] 资金流向 - 4月21日主力流入40633.944万港元,流出17746.480万港元,净流入22887.46万港元 [1] 公司概况 - 同程旅行由同程及艺龙于2018年合并而成,是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的创新者和市场领导者 [2] 业务特点 - 是满足用户旅游需求的一站式平台,通过线上平台提供涵盖旅游各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旅途中的需求 [2] - 借助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能力,了解用户偏好和行为,提供定制化产品及服务 [2] - 利用多元化流量渠道、产品创新能力及灵活运营策略,重点布局中国下沉市场 [2] - 致力开发并应用先进科技,从在线旅游平台转型为智能出行管家 [2] - 助力旅游行业发展及数字化,为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赋能,建立可持续合作关系 [2]
从三个角度,看同程旅行(0780.HK)并购万达酒管背后的战略棋局
格隆汇· 2025-04-18 19:03
文章核心观点 旅游板块现布局机遇,同程旅行收购万达酒管或缔造具战略价值并购案,从标的、交易、未来三重维度分析,此次收购是场景与用户的多重整合,或重新定义行业竞争叙事 [1][11] 收购Top级酒店集团:轻资产模式+稀缺性品牌 - 万达酒管是Top级国内酒店集团,截至2024年有九大品牌,在营酒店204家,客房超40200间,376家已签约待开业 [2][3] - 万达酒管具轻资产模式,无需承担资本开支,通过品牌与管理输出获收益,2024年营收8.9亿港元,调整后经营利润约2.36亿港元,成长弹性高 [4] - 万达酒管旗下品牌覆盖奢华至中高端市场,形成成熟高端品牌矩阵,在高端酒店连锁领域稀缺,能与国际玩家同台竞技 [4] - 国内高端酒店壁垒高,新品牌难快速扩张,凸显万达酒管品牌矩阵稀缺性价值 [4] - 万达酒管2024年持续拓展海外布局,多家海外酒店开业 [5] 交易价格公允,带来显著、多维的协同效应 - 同程旅行收购万达酒管交易对价约24.9亿元,估值倍数为2023年度经调整EBITDA的9.5倍,参考同业估值,价格公允 [7] - 交易将带来协同效应,同程旅行接手万达酒管品牌资产和酒店网络,补齐高端酒店拼图,覆盖全价格带需求,巩固行业地位 [8] - 酒店业务加码有望释放同程旅行交叉销售潜力,万达酒管有望在同程旅行赋能下实现销售和品牌双重提升,加快扩张 [8] - 双方技术、数据、经验等战略资产整合将创造更多协同效应,如提升客户画像完整度、构建忠诚客户网络等 [8] 深化大众旅游市场布局,把握行业增量机遇 - 万达酒管加入有助于同程旅行深化大众旅游市场战略,把握行业多重增量机遇 [10] - 旅游行业走向体验时代,万达酒管加入使同程旅行加强精细化市场策略,提升用户价值 [10] - 消费分级下,万达酒管加入助同程旅行匹配市场趋势,把握品质酒店需求增量 [10] - 同程旅行业务受国内需求驱动,政策机遇和并购战略升级或形成共振效应,开辟增长空间 [10] - 万达酒管海外布局为同程旅行国际业务探索提供支撑,非一线城市用户出境游潜力将兑现 [10]
25亿,同程旅行抄底万达酒店
36氪· 2025-04-18 18:34
文章核心观点 同程旅行以24.9亿元收购万达酒管100%股权,万达借此回笼资金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同程旅行补齐高端酒店拼图增强竞争力,后续协同效果受关注 [1][2][4][5] 收购事件概况 - 4月17日晚同程旅行公告收购万达酒管100%股权,交易对价约24.9亿元,交易完成后万达酒管易主 [1] - 万达酒管是万达酒店发展轻资产板块,截至2024年底旗下有九大品牌,204家在营酒店、超40200间客房,另有376家签约待开业,2024年营收8.9亿港元 [1] 收购背景 - 业内此前未听闻收购风声或因万达曾投资同程旅行,2015年万达文化集团出资35.8亿元入股同程旅行 [2] - 万达近年常“卖卖卖”回笼资金,此次交易资金获批可用于分红,助万达集团去杠杆、减负债 [2] 收购对同程旅行的意义 - 万达酒管是优质资产,在国内高端酒店管理属第一梯队,收购后其合约、品牌、团队及品牌资产将并入同程旅行 [4] - 收购价24.9亿元对应估值倍数约为2023年度经调整EBITDA的9.5倍,低于部分同行 [4] - 收购补齐同程旅行高端酒店拼图,增强其在高端酒店领域竞争力 [5] - 同程旅行近年布局线下酒店业务,收购有助于完善全业态布局 [6] 高端酒店市场情况 - 高端酒店品牌有综合效应,国内高端市场正洗牌,但从0到1打造高端品牌门槛高、投入大 [8] - 高端酒店多采用加盟连锁模式,核心要素是物业,国外高端品牌积淀深厚,国内仅少数大型国企有高端酒店系列品牌 [8] 后续关注重点 - 关注同程旅行与万达酒管团队融合、赋能情况,以及同程旅行会员、用户优势对万达酒管经营的提升作用 [9]
王健林卖酒店,同程旅行24.9亿接手!
财经网· 2025-04-18 16:54
文章核心观点 同程旅行收购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权,双方认为交易将带来协同效益和现金流收益,此收购或助力同程旅行在酒店行业开启新发展机会 [1][2][7] 交易信息 - 4月17日晚间同程旅行公告,其直接全资附属公司与万达酒店发展订立协议,收购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权 [1] - 初始代价约人民币24.97亿元(可予调整),估值倍数相当于其2023年度经调整EBITDA的9.5倍 [2] 目标公司情况 - 目标公司为万达酒店发展旗下轻资产板块,2024年营收为8.9亿港元,业务含酒店 管理、设计及建设等 [2] - 截至2024年底,在营酒店204家,客房超40200间,另有376家已签约待开业 [2] 同程旅行收购原因 - 看到中国酒店管理市场增长潜力,寻求拓展机会,认为交易将带来协同效益 [2] - 目标集团高端酒店品牌组合完善、影响力高,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可增强其高端酒店竞争力 [2] - 2023年酒店业务佣金率降至6%,需增加竞争砝码,借助万达品牌补足中高端产品线 [5] - 艺龙酒店科技平台高端酒店品牌规模化优势不明显,收购是补齐高端酒店业务“拼图”关键一步 [5] 万达酒店发展交易意义 - 假设初步代价不作调整,出售事项将为集团提供估计所得款项净额约24亿港元 [3] - 交割后,集团预期保留款项作营运资金及投资,将建议以股息方式向股东分派全部或大部分所得款项净额 [3] 同程旅行相关布局 - 2022年完成控股美豪商业,其拥有美豪酒店管理业务及旗下酒店品牌所有权 [5] - 2021年成立艺龙酒店科技平台,截至2025年2月,已入驻多家酒管公司,已开业酒店近2500家,已签约近4000家,覆盖国内超300个城市和7个海外国家 [5] 同程旅行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收入173.4亿元,同比增加45.8%;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19.74亿元,同比增加27.04% [6] - 经调整EBITDA同比增加29.7%至40.5亿元;经调整溢利净额同比增加26.7%至27.85亿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