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方电气(01072)
icon
搜索文档
东方电气:东方电气拟以9.1亿元作价出资持股49%成立合资公司
新浪财经· 2025-11-19 16:13
合资公司成立 - 东方电气控股子公司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皖能能源交易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1] - 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8.57亿元 [1] - 东方风电在合资公司中持股49%,皖能能源持股51% [1] 出资方式 - 东方风电以木垒东吉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出资 [1] - 根据评估报告,木垒东吉新能源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9.1亿元 [1] - 皖能能源以9.47亿元现金进行出资 [1]
东方电气(01072) - 海外监管公告 - 关於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11-17 19:48
业绩说明会安排 - 2025年11月21日上午10:30 - 11:30举行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6][9][10][13] - 投资者可在2025年11月17日至11月20日16:00前通过邮箱dsb@dongfang.com提问[6][13] - 以网络文字互动方式在进门财经平台召开[7][9][10][13] 参与方式 - 参加人员为公司董事会秘书及相关部门负责人[12] - 电脑端点击链接参与,手机端通过APP或小程序进入[10][11] 会后查看与联系 - 会后可通过APP及小程序查看会议情况[14] - 联系部门为董事会办公室,有电话及邮箱[14]
东方电气(600875) - 关于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11-17 16:00
财报与会议时间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于2025年10月31日披露[2]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11月21日上午10:30 - 11:30举行[5] 提问与参会方式 - 投资者可在2025年11月17日至11月20日16:00前通过邮箱dsb@dongfang.com提问[2] - 业绩说明会以网络文字互动方式召开,网络互动地址为进门财经平台(https://s.comein.cn/nsz2hdpr)[3][5] - 电脑端点击链接(https://s.comein.cn/nsz2hdpr)参与,手机端登录进门财经APP或小程序搜索“600875”进入[6][7] 人员与后续查看 - 参加业绩说明会人员为公司董事会秘书及相关部门负责人[8] - 联系部门为董事会办公室,电话028 - 87583666,邮箱dsb@dongfang.com[10] - 说明会召开后可通过进门财经APP及小程序搜索“600875”查看情况及内容[10]
《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10月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同增5.9%
信达证券· 2025-11-16 09:50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看好 [2] 报告核心观点 - 电力板块在供需矛盾紧张的背景下,煤电顶峰价值凸显,电价有望稳中小幅上涨,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运营商业绩预计改善 [95] - 天然气板块受益于上游气价回落和消费量恢复,城燃业务毛差趋稳,拥有低成本长协和接收站资产的贸易商利润空间有望提升 [95] - 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政策出台,目标到2030年使"集成融合发展"成为重要形式,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87] 本周市场表现 - 截至11月14日收盘,公用事业板块下跌0.6%,表现劣于大盘(沪深300下跌1.1%)[4][12] - 电力板块下跌1.13%,燃气板块上涨4.48% [4] - 子行业中,火力发电下跌3.11%,水力发电下跌1.26%,燃气板块上涨4.48% [14] - 电力板块涨幅前三:中闽能源(5.65%)、南网能源(2.33%)、晋控电力(0.65%);跌幅前三:上海电力(-6.90%)、国投电力(-5.57%)、华电国际(-5.22%) [17] - 燃气板块涨幅前三:百川能源(17.28%)、国新能源(16.29%)、天壕能源(7.75%) [17] 电力行业数据跟踪 - 动力煤价格周环比上涨,秦港Q5500市场价827元/吨,周涨19元/吨 [4][22] - 秦港煤炭库存550万吨,周降27万吨;内陆17省库存10062.6万吨,周升2.57% [4][31] - 内陆17省电厂日耗336.4万吨,周升3.80%;沿海8省日耗179.6万吨,周降4.26% [4][31] - 三峡出库流量10500立方米/秒,同比升50.86%,周环升2.94% [4][43] - 广东日前现货周均价291.24元/MWh,周环升11.91%;山西日前现货周均价287.53元/MWh,周降0.88% [4][51][58] 天然气行业数据跟踪 - 国产LNG出厂价指数4357元/吨,同比降3.35%,周环降0.57% [4][57] - 欧洲TTF现货价10.24美元/百万英热,周降11.0%;中国DES现货价11.11美元/百万英热,周升6.4% [4][60] - 欧盟天然气供应量65.0亿方,周环升5.9%,其中LNG占比50.6% [4][64] - 国内10月天然气产量221亿方,同比增6.0%;9月表观消费量331.90亿方,同比降2.0% [4][78][79] 本周行业重点新闻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四大方向:一体化开发、多产业协同、非电利用、组织保障 [4][87] - 10月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2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9%,1-10月累计产量21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3% [4][90] - 28省电力现货市场全面连续运行,标志电力生产组织方式从计划转向市场 [88] 投资建议 - 电力板块关注全国性煤电龙头(如国电电力、华能国际)、区域龙头(如皖能电力、浙能电力)、水电运营商(如长江电力、华能水电)及设备商(如东方电气) [95] - 天然气板块关注城燃及贸易商(如新奥股份、广汇能源) [95]
国资央企纪检监察机构着力提高干部专业素养以能力提升促工作落实
核心观点 - 国资央企纪检监察机构正通过建立人才库、分层分类培训、实战练兵及跨机构交流等多种方式,系统性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以打造专业化铁军 [1][2][3][4] 人才库与梯队建设 - 驻鞍钢集团纪检监察组从下属各级公司选拔业务骨干,建立案件审理人才库,已形成93人次、四级审理人才梯队并实行动态管理 [1] - 该人才库由9名成员负责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并列出程序手续、管理规范等五个方面的34项“负面清单” [1] 分层分类培训体系 - 驻国家管网集团纪检监察组通过区域协作,组织东北、西南等区域单位联合举办6期业务专题培训班,覆盖17家企业、300余名纪检干部 [2] - 驻中国大唐集团纪检监察组围绕监督质效、审查调查技巧等开展全链条培训,已开展3期线上培训,累计培训2700余人次 [2] - 中国中车集团纪委统一建设以形势任务、党内法规、监督实务为重点的分层分类培训课程体系,并定期更新动态管理 [3] 实战练兵与以干代训 - 驻中国中化纪检监察组常态化开展以干代训实战大练兵,安排下属单位骨干全程参与自办留置案件查办,将办案一线作为锤炼骨干的“主战场” [3][4] - 驻中国一汽纪检监察组构建“案例—训练—转化”实战培养体系,选取典型案例模拟线索初核、谈话突破等关键环节并设置突发情况处置模块 [4] 跨机构交流与互学互鉴 - 驻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纪检监察组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今年已赴3家央企纪检监察机构进行学习交流 [4] - 该组同时注重“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围绕纪检监察史、执纪执法等课程进行指导授课,以提升干部履职能力 [4]
东方电气成立电力工程设计公司,推动煤电升级改造
中国电力报· 2025-11-14 17:00
公司战略举措 - 东方电气集团于11月13日正式揭牌成立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公司正式打造电站服务耦合综合能源产业发展平台 [1] - 此举旨在为能源发展转型提供更具系统性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1] 技术展示与业务重点 - 公司在蓉举办新一代煤电升级改造技术交流会 [1] - 全面展示在高效清洁、灵活调节与智能运行等领域的最新实践 [1] - 技术交流聚焦于煤电升级改造 [1]
东方电气为现代能源装备装上“智慧大脑”
公司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数字液压式筒形阀控制系统技术的企业,该技术作为“安全开关”应用于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这一国内隧洞直径最大的引水式电站,电站装机容量111.6万千瓦,可满足215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1] - 公司为一系列“国之重器”打造“智慧大脑”,技术覆盖风电、太阳能、水电、核电、气电、煤电全产业链,形成覆盖“六电”全产业链的控制系统能力[2] - 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国产化DCS实现从芯片到操作系统的100%国产化,自主开发的IPX控制平台通过工信部“穿透式”100%国产化认证[3] 核心产品与技术应用 - 公司产品线包括变频器、风电变流器、光伏并网逆变器、高压直挂储能系统等,服务于国家能源基础设施核心环节[1] - 公司技术应用于三峡水利枢纽、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效重型燃气轮机及全球最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等重大项目[2] - 公司在发电励磁系统涉网性能、海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新能源发电多模态控制及水电站数字液压筒形阀控制系统等方向持续迭代,技术对提升电网稳定性、优化风能与水电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关键作用[4] 研发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复杂工况下取得核心突破,参与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级与省部级奖励[4] - “十四五”以来,公司构建协同设计平台以赋能产品创新并显著缩短研发周期,已在多条核心产品线稳定应用[5] - 在生产端推进数智车间建设,引入智能立库、智慧物流、智能检测装备与工业机器人,形成高效协同的数字化生产体系,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5] 业务拓展与对外赋能 - 作为省级“智改数转”服务商,公司向能源装备、钢铁、公共事业等行业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例如为攀钢钒制品沉淀工序进行自动化升级,将人工铵盐投加替换为智能化作业[6] - 公司完善从智能平台、控制系统到电力电子装备的完整技术链条,致力于以自主核心技术服务国家能源安全[6]
东方电气(600875):Q3业绩符合预期,盈利环比改善
招商证券· 2025-11-13 19:48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东方电气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3][7] 核心观点 - 公司第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盈利水平环比改善,净利润环比增长显著主要系资产减值减少 [1][7] - 公司是高端能源装备领军企业,多个主业订单具有较强增长动力,随着高质量订单交付,盈利有望持续提升 [7] - 预计公司2025年、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0.34亿元、47.8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0倍、17倍 [7] 财务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55.2亿元,同比增长16.03%;归母净利润29.66亿元,同比增长13.02%;扣非归母净利润27.26亿元,同比增长10.43% [1] - 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73.7亿元,同比增长20.7%,环比下降19.6%;归母净利润10.57亿元,同比增长13.22%,环比增长39.77%;扣非归母净利润9.20亿元,同比增长10.25%,环比增长22.95% [7]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5.21%,同比下降1.4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63个百分点 [7] 订单情况与增长动力 - 前三季度新增订单约886亿元,同比增长9%;单第三季度新增订单约231亿元,同比下滑8%,环比下滑22% [7] - 分业务看,单三季度清洁高效发电装备(煤电、核电、气电)订单同比增8%、环比降7%;可再生能源装备(风电、水电)订单同比降15%、环比降36% [7] - 公司在风电、水电、核聚变、气电等领域具备强劲增长动力:大兆瓦海上风机技术领先;抽水蓄能保持增长;成功研制核聚变关键部件并承担研发任务;自主燃机首次进军中亚 [7] 未来业绩预测与估值 - 预测营业总收入2025年至2027年分别为766.65亿元、835.64亿元、902.50亿元,同比增长10%、9%、8% [2] - 预测归母净利润2025年至2027年分别为40.34亿元、47.84亿元、55.95亿元,同比增长38%、19%、17% [2] - 预测每股收益2025年至2027年分别为1.17元、1.38元、1.62元 [2] - 预测市盈率2025年至2027年分别为20.8倍、17.5倍、15.0倍;预测市净率分别为1.8倍、1.7倍、1.5倍 [2] 公司基础数据 - 公司总股本为34.58亿股,总市值839亿元,流通市值549亿元 [3] - 每股净资产为12.9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3%,资产负债率为71.3% [3] - 主要股东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1.27% [3]
东方电气:“11256”发展战略是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
证券日报网· 2025-11-13 19:40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确认其控股股东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为“11256”发展战略 [1]
记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得者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13 11:20
公司质量荣誉与战略 - 公司凭借“技术+管理”双擎驱动的质量管理模式,斩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1] - 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表示,荣誉坚定了公司质量立企、创新强企的初心,始终将产品质量与国家能源安全紧密结合 [1] - 公司下一步目标是冲刺中国质量奖,质量战略与国家需求同步,聚焦清洁高效煤电、核电、气电等领域 [2]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公司推出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机(G50)和首台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G15)等标杆产品 [2] - 首批G50重型燃机已稳定商业运行9000小时,打破国外企业技术垄断 [2] - 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四代通流技术实现系列化领先,应用该技术的乐清项目机组效率与性能创行业新标杆 [7] - 公司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光热汽轮机领域已实现行业领跑 [8] 产业链带动与质量提升 - 公司作为成德高端装备制造集群龙头,联动1000余家配套企业,复制质量管理经验、共享数字化转型成果 [3] - 公司联合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推进质量强链,培育供应链企业首席质量官100余人 [3] - 邀请第三方机构为德阳周边30余家产业链企业提供质量评审与指导 [3] 精益运营与效率提升 - 公司构建“4+5+N”精益运营系统,贯穿研发、生产、供应链、质量管控全价值链 [4] - 生产环节建立拉式计划管理体系与五大配套中心,实现主要部套制造周期缩短30%,关键部套人均效率增长近50%,整体产能提升60%,项目按期交付率超98% [4] - 每年实施精益改善项目100余项,获财务收益超两亿元;年均完成QC项目200余项 [5] 研发管理与创新投入 - 公司构建全生命周期研发管理体系,实现设计问题下降50%、研发周期缩短30% [7] - 建立需求管理、风险管控、PDCA循环“三位一体”研发机制,使用DFMEA工具预判风险 [7] - “十五五”期间,每年研发投入将稳定在9亿元至10亿元,投入强度不低于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占比超50% [8] 数字化与智能制造 - 公司建成行业首个5G全连接数字化工厂,拥有9个数字化车间 [9] - 叶片加工无人车间质量合格率达99%,绿色高效焊接车间工艺流程缩减50%,总装车间总装周期缩短40% [9] - 基于MBD的三维一体化平台打通设计与工艺数据壁垒;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平台实现设计进度可视可控可追溯 [8] - 公司成为行业首家获“双国标”四级认证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