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气(01072)

搜索文档
东方电气(600875) - 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的鉴证报告

2025-04-29 21:30
融资情况 - 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272,878,203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15.11元[11] -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4,123,189,647.33元,扣除费用后实际收到4,116,167,905.95元[12]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考虑增值税后为4,116,565,363.01元,增加股本和资本公积[12] - 募集资金于2025年4月7日全部到位,开户行及账号公布[12] 收购项目 - 收购东方电机8.14%股权,投资73,541.53万元[13] - 收购东方汽轮机8.70%股权,投资113,340.78万元[13] - 收购东方锅炉4.55%股份,投资48,646.05万元[13] - 收购东方重机5.63%股权,投资17,122.89万元[13] 项目投资 - 抽水蓄能研制能力提升项目投资96,806.80万元,拟投45,000.00万元[13] - 所有募投项目投资总额585,705.10万元,拟投总额500,000.00万元[13] 资金调整 - 部分募投项目拟投入资金调整,收购子公司股权类项目金额不变[14] - 建设类项目调整前拟投119,500.00万元,调整后76,819.19万元[14]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调整前拟投127,848.74万元,调整后82,186.09万元[14] - 所有项目投资总额585,705.10万元,调整后拟投411,656.54万元[15] 资金置换 - 2023年4月4日至2025年4月7日,公司用自筹资金支付募投项目72,742.24万元[16] - 公司将置换自筹资金66,130.72万元[16] - 东电抽水蓄能研制能力提升项目置换18,275.00万元[16] - 东汽燃机转子加工制造能力提升项目置换5,464.13万元[16] - 东汽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置换26,356.38万元[16] - 东锅数字化建设项目置换16,035.21万元[16]
东方电气(600875) - 2024年度持续关联交易鉴证报告

2025-04-29 21:30
业绩总结 - 东方电气集团与公司关联交易中,供应产品及服务实际交易额分别为7.81亿和10.37亿元[13] - 综合配套服务实际交易额0.63亿元[13] - 财务公司存贷款实际分别为36.18亿和17.95亿元[13] - 物业出租实际交易额分别为1.13亿和0.0074亿元[13] 其他 - 审计针对公司2024年度持续关联交易[2] - 未发现持续关联交易未获董事会批准事项[10]
东方电气(600875) - 中信证券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核查意见

2025-04-29 21:30
融资情况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272,878,203股,发行价每股15.11元,募资4,123,189,647.33元,净额4,116,565,363.01元[1] 项目投资 - 收购子公司股权类项目投资252,651.25万元,募资投入不变[5] - 建设类项目投资205,205.10万元,募资投入从119,500.00万元调至76,819.20万元[5]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127,848.74万元,募资投入从127,848.74万元调至82,186.09万元[5] 现金管理 - 公司计划用不超9.30亿元闲置募资现金管理,期限不超12个月[8] - 投资产品含协定、通知、定期存款等[7] - 2025年4月29日通过现金管理议案[17] - 现金管理收益归公司,优先补募投项目资金缺口[12] - 现金管理受宏观政策和市场波动影响[14] - 保荐人对现金管理事项无异议[19]
东方电气(600875)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9 20:3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65.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39%[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65.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3%[21]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2.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61%[24]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39%[2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14.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9%[23]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37元/股,同比增长27.59%[2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482,951,419.44元,同比下降41.59%[31]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43,483,752.74元,较2024年同期的净亏损239,239,075.71元显著改善[3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43,175,556.00元,而2024年同期为营业亏损244,820,459.71元[3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为7.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4%[21]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1.16亿元人民币,主要因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增加[10] - 信用减值损失2025年第一季度为-83,483,968.43元,较2024年同期的-68,515,528.50元有所增加[32] - 资产减值损失2025年第一季度为120,767,659.84元,较2024年同期的11,629,731.15元大幅增长[32] 现金流量(同比环比)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9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5.42%[5] - 扣除财务公司金融业务后经营净现金流为-21.67亿元人民币[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25.12亿元人民币[1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53.01%,主要因取得长期借款13.62亿元人民币[10]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93亿元人民币,同比转负[26]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8,113,522,654.32元,同比增长44.86%[27]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388,336,614.89元,同比下降26.25%[27]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25,186,039.43元,同比由负转正(2024年同期为-1,704,617,374.77元)[27]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437,353,466.22元,同比增长296.61%[27]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798,322,595.74元,同比由负转正(2024年同期为-196,190,974.48元)[27]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800,379,153.86元,较2024年同期的786,576,511.52元增长129%[34]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7,983,283.40元,较2024年同期的-1,883,839,011.08元有所改善[34]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677,500.00元,而2024年同期为-174,812,705.09元[34]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600,462,891.97元,较2024年同期的-2,059,466,927.47元有所改善[35]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430,304,213.06元,较2024年同期的549,304,216.73元增长160%[34] 业务线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发电设备产量1790.94万千瓦,其中水轮发电机组69.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390.3万千瓦,风力发电机组331.14万千瓦[14]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生效订单358.81亿元人民币,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占比44.56%,可再生能源装备占比26.84%[14] 资产和负债变化 - 公司总资产为1488.2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4.80%[6] - 长期借款同比增长61.11%,主要因取得外部银行长期借款13.62亿元人民币[9] - 货币资金从2024年末268.55亿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的285.08亿元[17] - 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125.45亿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的136.17亿元[17] - 存货从2024年末216.85亿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的245.62亿元[17] - 流动资产合计从2024年末937.80亿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的1037.75亿元[17] - 非流动资产合计从2024年末482.30亿元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450.54亿元[17] - 资产总计从2024年末1420.09亿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的1488.29亿元[17] - 应付账款从2024年末248.33亿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的292.80亿元[18] - 合同负债从2024年末406.66亿元微增至2025年3月31日的408.17亿元[18]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为113.6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14.17%[19] - 2025年3月31日未分配利润为238.4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5.09%[19]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为1043.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5.59%[19]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5,383,553,935.26元,较2024年末下降9.98%[29]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1,374,326,099.60元,较2024年末增长71.66%[29] - 2025年3月31日未分配利润为7,378,338,157.27元,较2024年末增长0.59%[30] - 2025年第一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378,158,943.62元,较2024年同期的4,112,853,344.15元增长31%[35] 投资收益和其他财务数据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上期增加2.68亿元人民币,主要因持有的川能动力股票市值上升[10]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收益为667,878.92元,同比由负转正(2024年同期为-3,075,120.61元)[31]
东方电气(600875)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20:3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为69,695,135,723.47元,同比增长14.86%[21] - 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922,100,908.48元,同比下降17.70%[6][21] - 公司2024年利润总额为3,884,243,745.66元,同比下降3.04%[21] - 公司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94元/股,同比下降17.54%[22] - 公司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71%,同比下降2.11个百分点[22] - 2024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48.01亿元、181.27亿元、140.97亿元、215.67亿元[2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06亿元、7.86亿元、9.33亿元、2.97亿元[24] - 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4.86%,达到696.95亿元人民币[42]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696.95亿元,同比增长14.86%,创历史新高[2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7.58%,达到588.76亿元人民币[4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44%,达到30.09亿元人民币[42] - 财务费用同比激增497.80%至44,547,885.42元[55] - 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原材料费用为4,904,511.22千元,占总成本83.27%,同比增长18.55%[51] - 可再生能源装备原材料费用为1,308,339.57千元,占总成本22.21%,同比增长27.05%[51] - 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原材料费用为2,086,441.74千元,占总成本35.42%,同比增长52.03%[5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44%至3,009,012,872.14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5.56%[55][5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可再生能源装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98%,达到166.03亿元人民币[45] - 清洁高效能源装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73%,达到283.58亿元人民币[45] - 工程与供应链业务收入减少60.03亿元,同比下降49.93%[46] - 现代制造服务业业务收入增加21.81亿元,同比增长40.51%[46] - 水轮发电机组生产量同比下降32.13%,销售量同比增长12.29%[47] - 汽轮发电机生产量同比增长32.07%,销售量同比增长30.65%[47] - 风力发电机组生产量同比增长100.65%,销售量同比增长83.63%[47] - 定制化销售额为6,969,513.57千元,同比增长15.49%[46] - 清洁高效能源装备业务收入增加77.69亿元,同比增长37.73%[46] 各地区表现 - 境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95%,达到641.26亿元人民币[45] - 境外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27%,为55.69亿元人民币[45] - 境外资产规模为1,219,994,943.77元,占总资产比例为0.86%[6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比2024年增长6%[79] - 202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4.5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超过3亿千瓦[79] - 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超过38亿千瓦,同比增长14%[79] - 2025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上升至60%,达到23亿千瓦[79] - 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合计装机将超过火电装机规模[79] - 公司预计2025年完成发电设备产量7300万千瓦[83] - 核电已连续三年核准数量超10台[80] - 抽水蓄能成为水电主要形式和储能主导方式,建设明显加快[80] - 公司聚焦风光氢储、风光氢氨醇一体化等发展新模式[81][83] - 公司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智改数转"进程[82][84] 现金流表现 - 公司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59,491,408.32元,上年同期为-3,495,876,222.59元[21] - 公司2024年扣除财务公司金融业务后经营净现金流为9,591,954,264.37元,同比增长284.45%[2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2.41亿元、28.24亿元、19.79亿元、40.16亿元[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从-34.96亿元人民币转为100.59亿元人民币[4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22.10%至73,358,515,737.67元[58] 订单和市场占有率 - 2024年公司在手订单1526.06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9] - 2024年公司新生效订单1011.42亿元,同比增长16.88%[29] - 2024年公司风电产业市场占有率突破10%,海上新增装机量跻身前三[29] - 2024年公司抽水蓄能市场占有率41.6%,常规水电市场占有率45%[29] 研发和创新 - 公司研发经费投入38.1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5.56%,新增有效专利507件(其中发明专利205件)[38] - 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累计安全运行超6000小时[30] - 公司成功研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首批包层屏蔽模块[30] - 公司拥有有效专利4053件(其中发明专利1777件)[38] - 公司中标国内首台百万千瓦级对冲燃烧塔式炉[30] - 公司全自主励磁系统在巴基斯坦C5项目实现百万核电机组业绩突破[3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4,272人,占总员工比例23.7%,其中博士研究生139人[57] 资产和负债 - 公司2024年末总资产为142,009,284,851.87元,同比增长17.26%[21] - 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8,796,282,366.86元,同比增长4.17%[21] - 货币资金同比增长56.78%至26,855,949,069.93元,占总资产比例18.91%[60] - 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增长95.80%至1,697,971,178.52元[60]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同比激增341.02%至2,341,379,530.86元[60] - 长期股权投资较年初增长63.99%,达到2,924,013,842.93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47%升至2.06%,主要因新增木垒东新新能源有限公司等联营企业[61][62] - 在建工程较年初增长80.89%,达到1,427,333,045.26元,占总资产比例从0.65%升至1.01%,主要因创新及海外业务中心项目增加[61][63] - 合同负债较年初增长26.40%,达到40,665,996,771.34元,占总资产比例从26.56%升至28.64%,主要因项目预收款增长[61][64] - 应付账款较年初增长28.63%,达到24,833,045,021.46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5.94%升至17.49%,主要因订单增长导致采购应付款增加[61][64] - 长期借款较年初增长56.65%,达到2,167,176,895.80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14%升至1.53%,主要因国拨资金委托贷款增加[61][64] 股利分配 - 公司拟派发现金股利1,366,315,211.38元,占归母净利润的46.76%[6] - 公司拟以总股本3,390,360,326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4.03元(含税),共计派发1,366,315,211.38元,占归母净利润的46.76%[124] -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含税)为3,891,836,275.46元,占年均净利润的125.18%[130] 非经常性损益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4.95亿元,政府补助为2.73亿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23亿元[25] - 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10.80%,达到15.77亿元人民币[4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为1,697,971,178.52元,期初数为867,176,939.12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04,160,425.88元[72]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数为544,594,360.32元,期初数为495,874,463.26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9,187,522.06元[72] - 中国西电股票期末账面价值为1,098.27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84.90万元[72] 关联交易 - 公司与东方电气集团签订《2022-2024采购及生产服务框架协议》,最高年度上限180,000万元,本年发生额78,068.77万元[194] - 公司与东方电气集团签订《2022-2024销售及生产服务框架协议》,最高年度上限180,000万元,本年发生额103,738.51万元[194] - 东方电气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向公司提供综合配套服务,最高年度上限13,000万元,本年发生额6,277.77万元[195] - 东方电气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提供存贷款服务,最高单日存款余额1,000,000万元,本年存款利息收入361,834.94万元[195] - 东方电气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提供贷款服务,最高单日贷款余额180,000万元,本年贷款利息支出179,497.22万元[195] - 东方电气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向公司出租租赁物业,最高年度上限50,000万元,本年发生额11,303.00万元[195] - 公司向东方电气集团或其下属企业出租租赁物业,最高年度上限1,800万元,本年发生额73.89万元[195]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93]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13次董事会会议[93]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包括2名股东代表监事和1名职工代表监事[93]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治理制度体系,包括8项核心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92] - 公司严格执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规定》确保信息披露公平公正[92] - 董事会下设5个专门委员会,包括审计与审核委员会等,成员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9][140] - 2024年公司完成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自查问题整改,继续完善治理体系[137] 高管薪酬和持股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中,独立董事黄峰、曾道荣、陈宇分别获得税前报酬11.3万元、10.03万元、5.87万元[95] - 监事会主席王志文获得税前报酬94.74万元,监事梁朔获得78.72万元[95] - 高级副总裁李建华持有62,000股,获得税前报酬99.51万元[96] - 副总裁胡修奎持有65,000股,获得税前报酬165.24万元[96] - 董事会秘书冯勇获得税前报酬113.31万元[96] - 报告期内公司董监高合计持股从317,500股减少至312,500股,减持5,000股[96] - 公司支付高级管理人员任期激励收入:胡修奎62.76万元,高峰80.85万元[97] - 公司董监高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742.6万元[96] 环保和社会责任 -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环保资金5,855万元[164] - 公司完成二氧化碳当量减排19,656吨,主要措施包括使用清洁能源发电和生产节能减碳装备[174] - 公司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占比达40%[175] - 公司2024年对外捐赠总额2,590.37万元,其中乡村振兴支出2,490万元[176] - 公司扶贫及乡村振兴项目总投入2,503.11万元,惠及66,820人[176] - 公司累计创建28个绿色车间和8个省级绿色工厂,其中4家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173] - 公司推动昭觉县彝族服饰产业项目带动绣坊就业400余人,青储饲料加工厂获取订单近300万元[177] - 昭觉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缓解5个县域垃圾处理问题,新能源项目助力绿色低碳转型[178] 子公司和投资 -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出售木垒东新新能源有限公司51%股权,交易对价为人民币92,900万元,评估基准值为182,063万元[76] - 东方电气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资产合计541.70亿元,负债合计503.42亿元[76]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资产合计372.05亿元,负债合计283.68亿元[76] - 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资产合计264.42亿元,负债合计244.26亿元[76] -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资产合计46.14亿元,负债合计28.98亿元[76] - 东方电气(酒泉)新能源有限公司和东方电气(通辽)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破产程序已终结[186][187]
东方电气(600875) - 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的公告

2025-04-29 20:36
募资情况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272,878,203股A股,每股15.11元,募资4,123,189,647.33元,净额4,116,565,363.01元[1] 资金使用 - 252,651.26万元用于收购集团公司少数股权,2025年4月18日支付完毕[3] - 剩余159,005.28万元募集资金按原计划投入额度同比例调整,不足部分自筹[3] 项目投入调整 - 抽水蓄能等5个项目调整后投入均减少[4][5] 资金置换 - 截至2025年4月7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72,742.24万元,拟置换66,130.72万元[6] 会议与公告 - 2025年4月29日董事会通过调整募投资金及置换自筹资金议案[1] - 公告于2025年4月29日发布[14]
东方电气: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1.54亿元,同比增长27.39%
快讯· 2025-04-29 18:0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65.48亿元,同比增长9.93% [1]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1.54亿元,同比增长27.39% [1]
港股概念追踪 | 国常会核准10台核电新机组 拉动投资超2000亿 多机构看好今年核电股前景(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4-28 07:25
核电项目审批动态 -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 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 新核准机组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1] - 获批新项目包括广西防城港核电三期 广东台山核电二期 浙江三门核电三期 山东海阳核电三期 福建霞浦核电一期 共计5个工程10台新机组 均采用自主三代核电技术 含8台华龙一号机组 [1] - 2022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四年每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 保持常态化审批节奏 [1] 核电行业现状 - 我国在运在建核电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核能发电以安全高效清洁方式供应电力 解决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 [2] - 核电可弥补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短板 为电网安全稳定提供支撑 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1469亿元 较上年增长520亿元 创历史新高 [2] - 核电已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重要支撑电源 在5个省核电发电量超过20% 核电以不到2%的装机占比贡献全国4.7%的发电量 [2] - 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 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 核准在建机组44台 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 总规模世界第一 业内预测"十五五"时期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唯一商运核电机组破百的国家 [2] 全球核电发展趋势 - 谷歌 亚马逊 Meta等全球大型科技和工业用电巨头签署承诺书 支持2050年前将全球核能发电量至少翻3倍的目标 [3] - 截至2025年初全球约411座核反应堆正在运行 总装机容量371吉瓦 供应全球9%电力 自COP 28以来全球新增8座核反应堆并网 新建12座核电站 [3] - AI催生对电力巨大需求 预计2027年数据中心电力需求达500太瓦时/年 是2023年2.6倍 核能成为重要选择 微软 谷歌 亚马逊 Meta等科技公司押注核能 [3] - 瑞银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看好2025年核电股前景 因与AI热潮相关电力需求飙升 [3] 核电技术发展 - 国内三代核电机组核准加速 四代堆 SMR稳步推进 建议关注核岛设备相关上市公司 [4] - 我国核聚变堆投入规模巨大 聚变国家项目 商业项目以及聚变-裂变混合堆加紧建设 预计2025年是核聚变招标大年 [4] - ITER项目持续交付及国内聚变堆和混合堆建设将对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产生积极影响 建议关注上游超导带材及中游超导磁体 真空室 偏滤器 第一壁等核心零部件相关上市公司 [4] 核电概念股 - 东方电气(01072)将受益于中国核电建设周期 火电设备部门稳定现金流提供支持 有吸引力股息收益率推动估值提升 [5] - 中核国际(02302)是中国唯一建立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有独资企业 是核电站主要投资方和业主 核电设计 核燃料和核技术设备供应商 [6] - 中广核电力(01816)2024前三季度上网电量1668.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97% 营收623.7亿元 同比增加4.06% 扣非归母净利润97.4亿元 同比增加0.91% 预计全年发电量与业绩保持稳健上升 [6]
麦格理:中国核电是能源转型拼图中的关键一环!买入这三只股
智通财经· 2025-04-22 10:00
可再生能源与电网瓶颈 - 中国可再生能源在过去十年迅速扩张,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增长五倍,单位GDP能耗下降26%,但电网基础设施和运营灵活性不足导致电力限发和电网稳定性问题[3] - 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与电网吸纳能力不匹配,暴露关键瓶颈[3] 电力需求增长驱动因素 - 自2018年以来中国电力需求增长持续超过GDP增长[4] - 电气化(如电动汽车普及)和人工智能(如悟道大模型)将结构性推动未来电力需求[4] 能源转型路径 - 仅依赖特高压输配电网络无法解决电网瓶颈,需结合核能提供稳定电力、煤炭增强灵活性[5] - 核能在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中提供平衡(可靠性高且碳排放低)[11] 核电发展前景 - 中国核电装机容量预计从2024年61GW增至2030年98GW,发电量占比稳定在5%[6][12] - 2035年核电装机容量或达200GW,2050年占总发电量15%[12] - 2021-2024年新核电机组审批量(5/10/10/11台)远超2011-2020年(部分年份零审批)[11] 核电政策与技术 - 政策表述从“安全”转向“积极”后审批加速(如“十四五”规划)[11] - 中国自主开发三代反应堆华龙一号(HPR1000)和四代高温气冷堆技术领先全球7年[16][18] - 四代反应堆单位投资成本达50百万元/MW,高于二代(12-23百万元/MW)和三代(16-25百万元/MW)[19] 核电产业链投资机会 - 首次覆盖四只核电相关股票:中国核能电力(买入)、东方电气(买入)、中广核矿业(买入)、中国广核电力(中性)[2][7] - 设备制造商(如东方电气)和铀矿企业(如中广核矿业)更受看好,预计后者2025-2027年息税前利润率从10%升至13%[7] - 全球核电供应链估值显示日本企业(如日立、三菱重工)目标价涨幅最高达53%-79%[22][23]
东方电气(0107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6:32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696.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86%[3] - 2024年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9.22亿元,较同期减少17.70%[3]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94元[3] - 2024年公司新增订单约为1011.42亿元,较同期增长16.88%[3]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度每10股现金股息4.38元(含税)[3] - 2024年末公司流动资产合计937.7978226473亿元,2023年末为756.8932753179亿元[6] - 2024年末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482.2950258714亿元,2023年末为454.1904580983亿元[7]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计1420.0928485187亿元,2023年末为1211.0837334162亿元[7] - 2024年末公司流动负债合计889.1296910387亿元,2023年末为712.4909421151亿元[8] - 2024年末非流动负债合计99.54亿元,较2023年末的86.39亿元增长15.21%[9] - 2024年末负债合计988.67亿元,较2023年末的798.88亿元增长23.76%[9] - 2024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431.42亿元,较2023年末的412.20亿元增长4.66%[10] - 2024年营业总收入696.95亿元,较2023年的606.77亿元增长14.86%[12] - 2024年营业总成本666.80亿元,较2023年的573.38亿元增长16.30%[12] - 2024年其他收益7.70亿元,较2023年的4.39亿元增长75.52%[13] - 2024年投资收益15.77亿元,较2023年的7.48亿元增长110.80%[13] - 2024年营业利润38.87亿元,较2023年的39.77亿元下降2.26%[13] - 2024年利润总额38.84亿元,较2023年的40.06亿元下降3.04%[13] - 2024年净利润32.88亿元,较2023年的36.44亿元下降9.74%[13] - 2024年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11,603,588.82元,2023年为 -139,214,402.37元[14] - 2024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299,129,445.13元,2023年为3,504,494,928.39元[15]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94元,2023年均为1.14元[15] - 2024年营业成本增加、销售费用减少各9.27亿元,2023年营业成本增加、销售费用减少各8.21亿元[18]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票据为1,224,353,136.23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52,624,005.12元[20]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为16,166,979,507.28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941,352,624.36元[20]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为3,621,665,242.31元,2023年12月31日为4,227,246,759.41元[20]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净额为12,545,314,264.97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714,105,864.95元[20]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净额为13,769,667,401.20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866,729,870.07元[20] - 2024年末应付票据156.35亿元,应付账款248.33亿元,合计404.68亿元,较2023年末的331.98亿元有所增长[24]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683.41亿元,成本588.30亿元;其他业务收入2.52亿元,成本4600.60万元;利息收入11.02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0.14万元,合计营业收入696.95亿元,较上年的606.77亿元增长14.86%[26][32] - 2024年所得税费用合计5.97亿元,其中当期所得税费用6.40亿元,递延所得税费用 - 4296.30万元,较上年的3.62亿元有所增长[28]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94元/股,上年为1.14元/股,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合并净利润29.22亿元,较上年的35.50亿元有所下降[30] - 董事会建议2024年度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4.38元(含税),以31.17亿股测算,共计派发13.65亿元,2023年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4.75元(含税)[3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96.95亿元,同比增长14.86%;利润总额38.84亿元,同比下降3.04%;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5%以上,在手订单1526.06亿元[32] - 2024年公司实现新生效订单1011.42亿元,同比增长16.88%[33] - 公司营业总收入696.95亿元,同比增长14.86%,主要因清洁能源装备等板块收入增长[39] - 公司营业成本588.76亿元,同比增长17.58%,主要因销量增长[39][40] - 公司管理费用35.23亿元,同比增长3.50%,主要因折旧费、咨询费增长[39][41] - 公司研发费用30.09亿元,同比增长9.44%,主要因加大研发投入[39][41] - 公司财务费用0.45亿元,同比增加0.37亿元,主要因汇兑损失增加[39][41] - 公司其他收益7.70亿元,同比增长75.46%,主要因先进制造业进项税额加计抵减额增加[39][41] - 公司投资收益15.77亿元,同比增长110.80%,主要因木垒100万千瓦风电项目转让[39][41] - 公司扣除财务公司金融业务后经营净现金流95.92亿元,同比增长284.45%[39] - 销售费用822360688.77元,同比增长7.22%;管理费用3523054191.25元,同比增长3.50%;研发费用3009012872.14元,同比增长9.44%;财务费用44547885.42元,同比增长497.80%;所得税费用596717889.35元,同比增长64.63%[56]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3076506161.75元,资本化研发投入739606893.97元,研发投入合计3816113055.72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5.48%,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19.38%[58] - 公司本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22亿元,较同期减少17.70%,所得税费用同比增加2.34亿元,增幅64.63%,少数股东损益同比增长2.72亿元,增幅291.60%[5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73358515737.67元,同比增长22.10%[61]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56209490945.61元,同比增长12.01%[61] - 支付各项税费2777690323.72元,同比增长25.13%[61]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现金2999116867.65元,同比增长170.17%[61] - 投资支付现金35650572826.54元,同比增长41.36%[61]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26,855,949,069.93元,占总资产比例18.91%,较上期期末增长56.78%,因本年销售收款情况较好[63][64]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1,697,971,178.52元,占总资产比例1.20%,较上期期末增长95.80%,因新增川能动力股票[63][64] - 预付款项本期期末数为5,876,898,026.02元,占总资产比例4.14%,较上期期末下降25.79%,因本年预付款项结算减少[63][65]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本期期末数为2,341,379,530.86元,占总资产比例1.65%,较上期期末增长341.02%,因所属财务公司一年内到期的发放贷款及垫款增加[63][65] - 长期股权投资本期期末数为2,924,013,842.93元,占总资产比例2.06%,较上期期末增长63.99%,因本年新增木垒新能源等联营企业[63][65] - 在建工程本期期末数为1,427,333,045.26元,占总资产比例1.01%,较上期期末增长80.89%,因本年创新及海外业务中心项目增加[63][65] - 应付账款本期期末数为24,833,045,021.46元,占总资产比例17.49%,较上期期末增长28.63%,因本年公司订单增长采购应付款随之增加[64][66] - 合同负债本期期末数为40,665,996,771.34元,占总资产比例28.64%,较上期期末增长26.40%,因主要项目预收款增长[64][66] - 应交税费本期期末数为782,649,173.71元,占总资产比例0.55%,较上期期末增长77.96%,因公司本年增值税及所得税增加[64][66] - 境外资产为1,219,994,943.77元,占总资产比例为0.86%[67] - 2024年公司资产总计54.196207024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9.62%[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金融机构(银行)借款为1.24亿元,超过一年到期的银行借款为8.10亿元,固定利率银行借款为6.15亿元[6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抵押银行借款约为3.19亿元(2023年:3.36亿元),以特许经营权为抵押物,截至该日特许经营权净值为4.68亿元(2023年:4.88亿元)[7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子公司东方风电海上新增装机量跻身前三,市场占有率突破10%,风电产业领先地位巩固[33] - 抽水蓄能整体市场占有率41.6%,常规水电市场占有率45%,位于行业前列[33] - 公司自主研製高端屏蔽泵进军欧洲市场,成为国内首家以自主燃机技术为第三方燃机提供长协运维服务的企业等[33] - 公司完成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包括26兆瓦级海上风电、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等研发[34] - 发电设备制造行业营业收入696.95亿元,同比增长14.86%,营业成本589.02亿元,同比增长17.55%,毛利率15.49%,下降1.93个百分点[44] - 可再生能源装备业务收入166.03亿元,同比增长19.98%,营业成本159.78亿元,同比增长24.07%,毛利率3.77%,下降3.17个百分点[44] - 清洁高效能源装备业务收入283.58亿元,同比增长37.73%,营业成本236.08亿元,同比增长44.91%,毛利率16.75%,下降4.12个百分点[44] - 工程与供应链业务收入60.19亿元,同比下降49.93%,营业成本54.71亿元,同比下降48.00%,毛利率9.10%,下降3.39个百分点[44] - 现代制造服务业业务收入75.64亿元,同比增长40.51%,营业成本39.02亿元,同比增长44.08%,毛利率48.41%,下降1.28个百分点[44] - 新兴成长产业业务收入111.50亿元,同比增长26.09%,营业成本99.43亿元,同比增长29.01%,毛利率10.83%,下降2.02个百分点[44] - 境内营业收入641.26亿元,同比增长20.95%,营业成本539.75亿元,同比增长23.37%,毛利率15.83%,下降1.65个百分点[46] - 境外营业收入55.69亿元,同比下降27.27%,营业成本49.27亿元,同比下降22.46%,毛利率11.52%,下降5.49个百分点[46] -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10032.6兆瓦,同比增长100.65%,销量8976.7兆瓦,同比增长83.63%,库存量1963.2兆瓦,同比增长116.38%[48] - 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原材料费用490.45亿元,同比增长18.55%,人工成本18.39亿元,同比增长11.47%,其他费用80.19亿元,同比增长13.15%[51]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079284.67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5.49%,关联方销售额为0[53] - 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