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车(01958)

搜索文档
北京汽车(0195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22:14
年報 2024 官網 BJ40增程版 官方微信賬號 目錄 | 2 | 公司資料 | | --- | --- | | 4 | 董事長致辭 | | 6 | 經營情況概要 | | 7 | 公司簡介及業務概要 | | 25 |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 | 28 | 董事會報告 | | 50 | 監事會報告 | | 52 | 企業管治報告 | | 70 | 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 第一節 公司資料 宋瑋先生 中國北京市順義區雙河大街99號5樓 于丹女士 中國北京市順義區雙河大街99號5樓 • 公司秘書 于丹女士 中國北京市順義區雙河大街99號5樓 • 聯席公司秘書 伍秀薇女士 香港銅鑼灣勿地臣街1號 時代廣場二座31樓 • 香港法律顧問 年利達律師事務所 香港遮打道18號歷山大廈11樓 • 中國法律顧問 | 81 |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 | --- | --- | | 137 | 獨立核數師報告 | | 145 | 合併資產負債表 | | 147 | 合併綜合收益表 | | 149 | 合併權益變動表 | | 151 | 合併現金流量表 | | 152 | 合併財務報表附註 | | 235 | 釋義 | 北京 ...
奔驰不给力,北京汽车业绩“扛不住”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4-02 11:59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汽车2024年净利大降近七成,主要受北京奔驰量价齐跌、北京现代持续亏损影响,且各项支出增加 [2][5][14] 北京汽车整体业绩情况 - 2024年营收1924.96亿元,同比下降2.8%;归母净利润9.56亿元,较上年减少20.74亿元,下降68.5% [2] - 燃油车收入1849.69亿元,同比微增1.2%;新能源车收入75.26亿元,同比下降50.7% [2] - 整体毛利308.87亿元,减少74.12亿元,下降19.4%;油车毛利353.29亿元,下降16%;新能源业务毛利亏损扩大至44.42亿元 [2] - 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537.97亿元,同比增长9.8%;研发开支总额42.92亿元,同比增长20.2% [14] 北京奔驰业绩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217.47亿欧元,同比下降3.36%;除税后溢利24.43亿欧元,减少5.55亿欧元,下降18.5% [6] - 2024年销量68.36万辆,同比下降7.3%,远超奔驰全球3%的跌幅 [7] - 受“价格战”影响,主力车型降价,终端市场价格混乱,品牌口碑受损 [5][7] - 电动化转型迟缓,EQ系列市场反响平平,月销量不足千辆 [8] - 今年将投产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车型,2026年将投产长轴距GLE SUV新车型 [8] 北京现代业绩情况 - 2024年销量15.42万辆,同比下滑36.02%,11月零售量跌破万辆 [12] - 明星车型途胜L改款上市后表现不佳,上市当月销量仅1540辆 [12] - 截至目前未推出电动车,2022 - 2024年前9月累计亏损130.82亿元,资产减少135.79亿元 [13] 其他品牌业绩情况 - 福建奔驰生产MPV车型,市场规模小众 [11] - 北京品牌全年销量17.3万辆,燃油车型反馈平平,新能源车型面向网约车市场 [11]
北京汽车(0195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2:5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192,495,606千元,较2023年的197,949,177千元下降约2.75%[8] - 2024年公司年度利润为9,832,859千元,较2023年的13,626,309千元下降约27.84%[8] - 2024年公司基本和摊薄每股收益为0.12元,较2023年的0.38元下降约68.42%[9] - 2024年公司总综合收益为10,074,864千元,较2023年的14,453,684千元下降约30.29%[9] - 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为172,044,268千元,较2023年末的168,723,153千元增长约1.97%[4] - 2024年末公司总负债为93,562,795千元,较2023年末的89,339,535千元增长约4.73%[7] - 2024年末公司总权益为78,481,473千元,较2023年末的79,383,618千元下降约1.14%[6]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为161,608,557千元,较2023年的159,650,617千元增长约1.22%[8] - 2024年公司经营利润为17,180,983千元,较2023年的22,569,113千元下降约23.87%[8] - 2024年公司除所得税前利润为15,976,716千元,较2023年的20,999,961千元下降约23.92%[8] - 2024年本年度利润为9,832,859千元,2023年为13,626,309千元[24][25] - 2024年从中国境内外部客户获得收入占集团收入比例约为97.5%,2023年为98.2%[26] - 2024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总计9,708,47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137,044千元;2024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总计(2,174,15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85,608)千元[27]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总额为12,518,966千元,2023年为16,722,343千元[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可结转以抵销未来应课税收益的税务亏损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约600亿元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23年12月31日为530亿元[28] - 2024年末应收票据质押金额为43.72354亿元,2023年末为37.01644亿元[30] - 2024年末待抵扣增值税为17.22067亿元,2023年末为11.9295亿元[33] - 2024年其他应收款减值准备年末为6.76876亿元,年初为7.76052亿元[34] - 2024年末和2023年末普通股股数均为80.15338亿股[35] - 2024年末借款合计为85.89379亿元,2023年末为132.74941亿元[35] - 2024年末金融机构借款加权平均年利率为3.65%,公司债券为2.92%[37] - 2024年末借款中人民币为59.50623亿元,美元为26.38756亿元[38] - 2024年12月31日以浮动利率计算的未动用授信额度为15,626,93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2,329,650千元人民币[3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债券账面价值为2,523,89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018,261千元人民币,涉及年利率2.00% - 3.45%不等[40] - 2024年12月31日借款余额中从集团联营公司取得9.52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12.91亿元人民币,其余为银行借款[42] - 2024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为32,033,78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9,652,250千元人民币;应付票据2024年为7,274,63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195,459千元人民币[43] - 2024年其他应付款及预提账款为32,858,93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9,913,089千元人民币[45] - 2024年政府补助为437,75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56,183千元人民币;2024年处置不动产等损失为168,81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6,879千元人民币等[46] - 2024年经营利润中消耗的原材料成本为136,142,62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4,787,108千元人民币等[47] - 2024年财务收益净额为49,57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0,755千元人民币[48] - 2024年所得税费用为6,143,85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373,652千元人民币,部分中国实体享受15%所得税优惠,其余按25%计提[49] - 2024年归属于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的每股收益为0.12元人民币,2023年为0.38元人民币[52] - 集团收入从2023年的1979.492亿元降至2024年的1924.956亿元,同比下降2.8%,新能源收入降50.7%,燃油收入升1.2%[79]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从2023年的30.303亿元降至2024年的9.558亿元,同比下降68.5%[80] - 集团毛利从2023年的382.986亿元降至2024年的308.87亿元,同比下降19.4%,燃油车毛利降16.0%,新能源车增亏[81] - 集团经营活动净现金从2023年的242.489亿元增至2024年的291.485亿元,同比上升20.2%[82] - 集团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末的53.0%升至2024年末的54.4%,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83] - 集团净债务负债率从2023年末的 - 29.0%变为2024年末的 - 46.8%,2024年末未偿还借款85.894亿元[84] - 集团资本开支从2023年的48.991亿元增至2024年的53.797亿元,同比上升9.8%;研发开支从35.712亿元增至42.924亿元,同比上升20.2%[85] - 集团员工成本从2023年的59.688亿元降至2024年的56.787亿元,同比下降4.9%[90]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乘用车燃油车总收入为1849.69173亿元,新能源总收入为75.26433亿元,总计1924.95606亿元[22] - 2024年,乘用车燃油车毛利为353.28574亿元,新能源毛亏为44.41525亿元,总计毛利308.87049亿元[22] - 乘用车燃油车收入时点确认金额为1833.59241亿元,期间确认金额为16.09932亿元[22] - 乘用车新能源车收入时点确认金额为73.89015亿元,期间确认金额为1.37418亿元[22] - 2024年总营收中燃油车为182,697,179千元,新能源车为15,251,998千元,总计197,949,177千元;2023年总营收中燃油车为182,697,179千元,新能源车为15,251,998千元,总计197,949,177千元[25]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中燃油车为147,353,357千元,新能源车为24,690,911千元,总计172,044,268千元;2023年12月31日总资产中燃油车为136,853,428千元,新能源车为31,869,725千元,总计168,723,153千元[24][25] - 2024年12月31日总负债中燃油车为(91,550,144)千元,新能源车为(2,012,651)千元,总计(93,562,795)千元;2023年12月31日总负债中燃油车为(81,359,842)千元,新能源车为(7,979,693)千元,总计(89,339,535)千元[24][25] - 2024年北京品牌、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及福建奔驰合计实现整车批发94.6万辆,零售98.3万辆[67] - 2024年公司出口销量达12.0万辆,旗下北京品牌出口6.5万辆,北京现代出口5.5万辆且同比增长超200%[69] - 2024年北京品牌全年销量17.3万辆,越野车销量占比持续提升[70] - 2024年乘用车销售2756.3万辆,同比增长5.8%[94] 会计准则相关 - 集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将可比期间的相关保证类产品质保费自分销费用重分类至销售成本,2023年集团销售成本增加17.71902亿元,分销费用减少17.71902亿元;公司销售成本增加1.39703亿元,分销费用减少1.39703亿元[16] - 《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公司将采用该准则,2026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的可比信息将按其重述[19] - 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于2025年1月1日生效[17] - 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第9号和第7号(修订)于2026年1月1日生效[17] 公司股权及投资相关 - 2024年公司以20亿元认购北汽新能源839,806,844股股份,持股比例为5.58%[30] - 截至2024年末和2023年末,公司持有10.99%的北汽蓝谷股份,全资子公司北汽广州持有4.81%的北汽蓝谷股份[31] - 2024年公司受北汽集团委托行使其持有的北汽蓝谷22.90%股份对应权利,2025年3月28日终止该托管协议[31][32] - 公司持有北京奔驰51.0%股权,梅赛德斯 - 奔驰集团及其子公司持有49.0%股权[60] - 公司通过附属公司北汽投资持有北京现代50.0%股权,现代汽车持有另外50.0%股权[61] - 公司持有福建奔驰35.0%股权,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达成一致行动协议,梅赛德斯 - 奔驰轻型汽车香港有限公司持有50.0%股权[62] - 2024年9月2日拟20亿元认购北汽新能源股份,每股约2.3815元,完成后将持有839,806,844股[77] - 2024年12月11日,北汽投资与现代汽车向北京现代注资10.95466亿美元,双方各5.47733亿美元,完成后注册资本增至40.74005464亿美元[78] 公司运营及发展相关 - 2024年公司持续深耕新能源领域,发布魔核电驱超级驱动解决方案,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68] - 报告期内北京奔驰推出4款新能源车型,福建奔驰推出2款MPV[71] - 2024年公司推进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攻关,自研多项技术实现车辆全场景路况覆盖[72] - 2024年北京奔驰智能工厂升级,启用零碳科技实验室,获评“领跑者”企业;北京现代深化供应链绿色管理,获评“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73] - 北京现代生产依托智能化设备、国际化管理体系,自动化率超90%[74] - 北京品牌以创新营销和新媒体矩阵运营助力终端在线销售,优化渠道布局[75] - 北京奔驰推进网络升级计划,聚焦数字化营销,关注经销商盈利状况[76] - 北京现代推进网络布局优化,借势热点创新营销,推进粉丝营销[76] - 2025年度集团将落实“生存、改革、发展”方针,聚焦关键赛道[99] 其他信息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26.04亿元[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使用的短期和长期授信额度分别为135.27亿元和21亿元[15]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客户达到集团收入10%或超过10%[2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除金融工具及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外其他非流动资产位于中国大陆占比约为98.5%,2023年12月31日为98.5%[26] - 中汽协预测2025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将增长约5%[96]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100] - 截至2024年末公司不存在重大法律诉讼或仲裁[101] - 2024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本公司上市证券,年末无库存股份[102] - 2024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适用条文[103] - 报告期内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04] - 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及集团2024年度年度业绩和经审计合并财务报表[105] - 2025年3月28日,公司因特定原因与北汽集团订立协议终止托管[55]
北京汽车(0195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6:5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4年12月19日完成首次公开发行H股并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5] - 公司主要业务涵盖乘用车研发、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等,通过北京品牌、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和福建奔驰四个品牌开展运营[15] - 公司持有北京奔驰51.0%的股权,北京奔驰自2006年起生产和销售梅赛德斯 - 奔驰品牌乘用车[17] - 公司通过附属公司持有北京现代50.0%的股权,北京现代自2002年起生产和销售现代品牌乘用车[16] - 公司持有福建奔驰35.0%的股权,福建奔驰自2010年起生产和销售梅赛德斯 - 奔驰品牌多用途乘用车[19][21] - 北京品牌依托四大技术体系,推动多技术路线产品投放,涵盖越野、悦旅、悦己三大产品序列[14] - 北京奔驰是梅赛德斯 - 奔驰全球生产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与整机出口[18] - 公司通过北京品牌、北京奔驰、北京现代的生产基地生产发动机等乘用车核心零部件[21] - 公司托管的北汽蓝谷打造极狐品牌,与华为等开展多维度战略合作[21] - 公司采取合作开发和自主研发相结合方法,完成多款燃料及混动发动机等开发并量产[21]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绩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整车销售45.0万辆,合并口径收入943.2亿元,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19.8亿元,每股盈利0.25元[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量450,189辆,收入94,322百万元,销售成本75,635百万元[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18,687百万元,除所得税前利润10,233百万元,本期利润6,866百万元[11] - 2024年上半年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1,978百万元,非控制性权益4,888百万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170,361百万元,总负债88,655百万元,归属公司股权持有人权益59,536百万元[11]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整车批发45.0万辆,零售47.6万辆,出口3.8万辆且增速跑赢大盘[2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943.223亿元,同比下降4.8%,主要因燃油车及新能源车收入减少[55] - 2024年上半年毛利186.868亿元,同比下降9.1%,主要由于燃油车毛利减少[5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19.78亿元,同比下降30.5%;基本每股收益0.25元[55]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115.335亿元,同比下降15.9%,因收入减少导致现金流入减少[5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2.0%,较2023年末下降1.0个百分点[57] - 2024年6月30日,净债务负债率为 -33.5%,较2023年末下降4.5个百分点[57] - 2024年上半年资本开支总额22.141亿元,较2023年上半年下降1.6亿元[57] - 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总额18.023亿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加7.676亿元[57] - 2024年上半年外币汇兑损益由收益1.018亿元变为损失3.201亿元[5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94,322,292千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99,047,066千元[6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利润为10,750,177千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12,585,178千元[6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期利润为6,866,298千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8,551,305千元[65] - 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本公司权益持有人的利润为1,978,021千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2,845,716千元[65]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每股收益为0.25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0.36元[6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81,706,352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9,383,618千元有所增长[6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88,654,79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9,339,535千元有所下降[6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87,306,80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7,832,355千元有所下降[6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83,054,338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0,890,798千元有所增长[6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期利润为6866298千元,2023年同期为8551305千元[6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其他综合收益为1484537千元,2023年同期为213580千元[6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期总综合收益为8350835千元,2023年同期为8764885千元[66]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11533504千元,2023年同期为13707685千元[70]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3811941千元,2023年同期为5683468千元[70]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7431339千元,2023年同期为10026074千元[70]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90224千元,2023年同期减少2001857千元[70]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1375177千元,2023年同期为35501456千元[70] - 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留存收益从26437757千元增至27373784千元[67] - 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非控制性权益从22374399千元减至22170154千元[67] - 2024年上半年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总收入943.22亿元,其中燃油车899.62亿元,新能源车43.60亿元;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990.47亿元,其中燃油车923.65亿元,新能源车66.82亿元[93][95] - 2024年上半年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分部毛利186.87亿元,其中燃油车201.63亿元,新能源车亏损14.76亿元;2023年上半年分部毛利205.66亿元,其中燃油车219.83亿元,新能源车亏损14.17亿元[93][95]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利润102.33亿元,本期利润68.66亿元;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利润125.79亿元,本期利润85.51亿元[93][9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总资产1703.61亿元,总负债886.55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资产1687.23亿元,总负债893.40亿元[93][95] - 2024年上半年从中国境内外部客户获得的收入占集团收入比例约为98.8%,2023年上半年为98.4%[9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除金融工具及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外的其他非流动资产位于中国大陆的占比约为98.4%,2023年12月31日为98.5%[9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不动产、工厂及设备账面净值457.73亿元,土地使用权账面净值65.16亿元,无形资产账面净值113.80亿元[9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资本化借款成本为5.96亿元,借款成本按加权平均利率2.57%进行资本化;2023年上半年资本化借款成本为5.88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2.90%[9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在不动产、工厂及设备中余额为1.40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6亿元[99]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总额为16,510,335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722,343千元略有下降[101] - 2024年上半年归属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的利润为1,978,021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845,716千元有所减少[116] - 2024年6月30日借款总额为10,890,999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274,941千元下降[105][107]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30,254,45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652,250千元有所增加[109]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3,366,737千元,2023年同期为4,027,808千元[114]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收益为0.25元,2023年同期为0.36元[1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董事会未提议分配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118] - 2024年6月30日资本承诺中已签订合同但仍未执行的为5,011,765千元,已批准但尚未签订合同的为13,055,102千元[119] - 2024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为4,427,650千元,2023年同期为4,350,619千元[112] - 2024年6月30日以浮动利率计算的未动用授信额度为24,846,008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329,650千元下降[108] 2024年上半年新产品与技术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推出全新BJ40刀锋英雄、BJ60魔核电驱版等多款新产品[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发布首款魔核电驱技术,托管北汽蓝谷,深耕新能源领域布局[4] - 公司推出首款魔核电驱技术及BJ60魔核电驱版等电动越野产品,还有BJ40荣耀版等新产品[26] 2024年上半年市场拓展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聚焦“国内、国际”双战略市场,海外业务提质突破,出口销量稳步提升[4] - 公司旗下各品牌明星车型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如BJ40 PLUS和北汽魔方登录印尼、马来西亚等[27] 2024年上半年研发与技术攻关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再度提升,推动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研发[28] - 北京现代引入最新CCNC智能网联架构,推出第十一代索纳塔,第五代胜达达到L2 + 级驾驶辅助[28] - 公司推进自主研发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关键车规级国产芯片替代[28] - 公司开展电动化越野关键技术研发,BJ30魔核电驱版获北京车展“最佳即将上市奖”[29] 2024年上半年生产与销售优化 - 北京奔驰智能工厂升级,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生产制造[30] - 北京现代推进网络布局优化,北京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各品牌均有独立销售渠道[33] - 北京奔驰持续推进网络升级计划,聚焦数字化营销,关注经销商盈利状况[34] - 北京现代依托超90%自动化率保证精度和产品质量,合理利用生产计划降低成本[36] - 北京品牌株洲、广州工厂采用先进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34] 2024年公司人事变动 - 2024年3月22日第五届董事会产生,陈巍先生当选董事长[38] - 2024年8月22日起刘观桥先生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委员[39] - 2024年3月19日,张然先生与姜玉梅女士当选第五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3月22日,焦枫女士、朱雁女士及邓懌帅先生获委任为第五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张然先生当选第五届监事会主席[40] - 2024年3月22日,宋瑋先生当选总裁,张祖原先生当选总法律顾问[41] - 2024年4月26日,张凯先生当选公司副总裁[47] 公司股权与股东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内资股3,716,659,704股,占比67.64%,占股本总数46.37%;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内资股1,028,748,707股,占比18.72%,占股本总数12.83%;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持有H股765,818,182股,占比30.38%,占股本总数9.55%[48] 公司诉讼与重大事件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重大诉讼或仲裁事项[50] - 报告期结束后,无对集团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发生[51] 公司股息政策 - 董事会未提出2024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的建议[5] - 董事会未提出2024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的建议[47] 公司财务估值与关联交易 - 公司财务部门对金融资产和负债进行估值,首席财务官与财务部门每半年会对估值程序及结果进行讨论[89] - 2024年6月30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第1层为7115109千元,第3层为4047717千元,总计11162826千元;2023年12月31日第1层为5397973千元,第3层为5384152千元,总计10782125千元[85] - 2024年6月30日,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为0,负债为 - 84490千元;2023年12月31日,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为293276千元,负债
北京汽车(0195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6 20:00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收入为943.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5%[5] - 公司毛利为186.8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12%[6] - 公司经营利润为107.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58%[7] - 公司归属于本公司权益持有人的利润为19.7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52%[10] - 公司每股收益为0.25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0.56%[13] - 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17.17亿元人民币[18] - 公司存货余额为281.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8.13%[25] -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192.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41%[2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13.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0.81%[25] - 公司总资产为1,703.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0.97%[26] - 与燃油车相关的收入由2023年上半年的人民币92,364.8百万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89,962.0百万元,同比下降2.6%[139] - 与新能源车相关的收入由2023年上半年的人民币6,682.3百万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360.3百万元,同比下降34.7%[140]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佔净利润由2023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845.7百万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978.0百万元,同比下降30.5%[141] - 毛利由2023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0,566.1百万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8,686.8百万元,同比下降9.1%[142] - 燃油车的毛利由2023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1,983.2百万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0,162.7百万元,同比下降8.3%[143] -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由2023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3,707.7百万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1,533.5百万元,同比下降15.9%[145] - 资产负债率由2023年末的53.0%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52.0%[148] - 净债务负债率由2023年末的负29.0%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负33.5%[149] - 研发开支总额由2023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034.7百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802.3百万元[153] - 产生的外币匯兌損益由2023年上半年的匯兌收益人民幣101.8百萬元變為2024年上半年的匯兌損失人民幣320.1百萬元[154] 业务发展 - 公司与北汽集团签订托管协议,将北汽蓝谷全部A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等权利托管给公司行使[38] - 公司通过托管北汽蓝谷的表决权能够主导对其回报有重大影响的相关活动,从而可能实现对北汽蓝谷的控制[39] - 公司的分部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分部业绩以毛利为基准[48] - 燃油车分部收入为899.62亿元,毛利为201.63亿元;新能源车分部收入为43.60亿元,毛亏为14.76亿元[50][52] - 公司在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中享有的损失份额为5.04亿元[53] - 本集团产品涵盖燃油和新能源车型,包括北京品牌、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和福建奔驰四个品牌[94,95,96,98] - 北京品牌产品包括轿车、SUV和越野车,推出多种技术路线产品[96,97] - 北京奔驰已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全球同时拥有前驱车、后驱车、电动车三大车型平台,并实现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与整机的出口[99] - 北京现代已构建行业领先的质量运营体系,生产和销售涵盖紧凑型、中型轿车以及SUV、MPV等多款车型[101] - 福建奔驰生产和销售梅赛德斯-奔驰V级车和新威霆产品,在合资豪华商务用车领域保持领先优势[103] - 北汽蓝谷与华为等开展多维度战略合作,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极狐[104] - 公司通过多家合营企业开展汽车金融及汽车后市场相关业务,为客户提供覆盖所有在售车型的金融产品[109,110]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和非全资附属公司负责国际化市场营销业务,推动国际化业务快速发展[1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整车批发销量45.0万辆,零售销量47.6万辆[114] - 公司不断开发新技术路线产品,包括油车、电车、混动、增程、越野等多品类[115] - 公司新能源转型全面深入,全新新能源平台稳步推进[116] - 公司出口销量稳步提升,2024年上半年实现整车出口3.8万辆[117,118] - 持續推動研發體系建設與創新能力提升,報告期內研發開支再度提升[119] - 推動解決關鍵車規級國產芯片替代,提升自主可控能力[121] - 開展電動化越野關鍵技術研發,推動分佈式電驅動越野平台化架構[122] - 北京奔馳智能工廠再度升級,光伏發電智能管理、雨水調蓄循環利用[123] - 持續推進網絡升級計劃,提升線下觸點的形象升級、功能優化、流程設計和服務團隊[126] - 北京品牌株洲、廣州工廠採用先進的數字化、智能化生產質量管理體系[129] - 北京奔馳以「數字化、柔性化、高效、可持續」為標準,持續打造梅賽德斯-奔馳全球綜合性最強
北京汽车(01958)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4-26 16:40
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1736.5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87.23亿元增长2.92%[2][3][5] - 2024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352.2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31.37亿元增长6.31%[2] - 2024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181.8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4.36亿元增长17.80%[2] - 2024年3月31日存货为246.2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8.67亿元增长3.18%[2] - 2024年3月31日资产总计961.00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1.15亿元[12] - 2024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362.5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71.59亿元[11] - 2024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598.42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589.56亿元[12] 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465.22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476.96亿元下降2.46%[6]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411.86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417.72亿元下降1.39%[6]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51.75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60.85亿元下降14.96%[6] - 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34.92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41.56亿元下降15.90%[6] - 2024年第一季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35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4.55亿元下降28.84%[6] - 2024年1 - 3月综合收益总额45.01亿元,2023年同期为41.51亿元[7] - 2024年1-3月营业总收入为13.04亿元,2023年同期为21.25亿元[15] - 2024年1-3月净利润为-6.68亿元,2023年同期为-6.76亿元[15] - 2024年1-3月综合收益总额为1.94亿元,2023年同期为-6.70亿元[16] 现金流量情况 - 2024年1 - 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0.51亿元,2023年同期为69.95亿元[9] - 2024年1 - 3月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17.23亿元,2023年同期为19.33亿元[9] - 2024年1 - 3月筹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5.24亿元,2023年同期为48.77亿元[10] - 2024年1 - 3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492.17亿元,2023年同期为537.14亿元[9] - 2024年1 - 3月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262.93亿元,2023年同期为104.89亿元[10] - 2024年1-3月经营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14亿元,2023年同期为-9.50亿元[17] - 2024年1-3月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7亿元,2023年同期为-3.08亿元[17] - 2024年1-3月筹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5亿元,2023年同期为-49.03亿元[18] - 2024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3.14亿元,2023年为20.15亿元[18] 负债与权益情况 - 2024年3月31日短期借款为39.1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65亿元增长149.90%[4] - 2024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127.7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0.04亿元[13] - 非流动负债合计2024年为71.29亿元,2023年为71.48亿元[14] - 负债合计2024年为199.25亿元,2023年为201.34亿元[14] - 股东权益合计2024年为761.75亿元[14] 董事会成员情况 - 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兼非执行董事陈巍先生等多人[19]
北京汽车(0195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6:37
公司业绩 - 2023年度,公司实现合并口径收入人民币1979.5亿元,年度净利润人民币136.3亿元[6] - 公司实现整车销售104.2万辆,同比增长7.3%,合并口径收入人民币1979.5亿元,年度净利润人民币136.3亿元[8] - 二零二三年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量为1,042,005辆,收入为197,949百万人民币[14] - 二零二三年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为13,626百万人民币,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利润为3,030百万人民币[14] - 本集团报告期内实现新能源车销售10.2万辆,同比增长46.6%[42] - 公司全年销售整车104.2万辆,同比增长7.3%,新能源方面转型向新、积蓄动能[38] - 公司加强战略合作,增持北汽蓝谷,持续深耕新能源布局,推动多个新能源平台项目快速落地[39] - 公司加速全球畅销新能源车型导入,努力补全产品矩阵,推动新能源转型[39] - 北京品牌全年销量突破16万辆,实现竞争性增长[44]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持续推动产品换新,全面落实“销售上量”核心任务,加速新能源化发展,致力于智能化、电动化的推进[11] - 公司通过合作开发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法,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完成多款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开发并实现量产[24] - 北京奔驰目前拥有两座发动机工厂和首个德国之外的动力电池工厂,生产多款发动机和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芯产品[25] - 北京现代在技术和动力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主要装配于北京现代制造的现代品牌乘用车[26] 财务状况 - 本集团2023年的净现金由2022年的人民币18,654.1百万元增至24,248.9百万元,同比增长30.0%[62] - 本集团的研发开支总额由2022年的人民币2,712.5百万元增至3,571.2百万元,同比上升31.7%[64] - 公司主要业务为乘用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收入稳定增长[58] - 新能源车销售收入增加,推动公司收入同比上升3.9%[59] - 新能源车毛利虽然仍为负数,但随着销量增加,单车盈利能力有所改善[60]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详见报告第67页至第77页[93] - 全体董事已于2024年3月21日取得法律意见,确认遵守上市规则[94] - 公司认为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独立人士[95] - 公司在2023年6月26日召开了年度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董事会主席和委员会主任[97] - 公司在2023年6月26日召开了年度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非职工代表监事[101] - 公司在2023年6月26日召开了年度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董事会总法律顾问[103]
今年一季度北京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
中国证券网· 2024-04-18 16:42
行业表现 - 北京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14个行业降幅比前2个月收窄或增速提高 [1] 重点行业分析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增速比1至2月提高13个百分点,新能源整车制造领域呈现强势增长态势 [1]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消费电子领域、集成电路领域、显示器件领域等主要领域均呈现回暖态势 [1]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加值增长10.6% [1] - 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与上年同期持平,扭转了连续两年的下降趋势 [1]
北京汽车(0195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2 21:05
财务表现 - 二零二三年度总资产为168,723,153千元,较去年略有下降[2] - 二零二三年度净利润为13,626,309千元,较去年有所减少[5] - 本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本年每股收益为0.38元,较去年有所下降[6] - 本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本年总綜合收益为3,030,346千元,较去年有所减少[6] - 本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本年总綜合收益为3,875,060千元,较去年有所增加[7] - 本集团在二零二三年一月一日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首次采用了多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修订[12] - 修订后的合并财务数据显示,遞延所得稅资产和负债分别为31,285千元和75,590千元[13] - 公司债券金额为2,496,158人民币,借款合计为13,274,941人民币[28] - 2023年公司借款到期总额为13274.941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20313.38亿元人民币有所下降[29] - 公司以浮动利率计算的未动用的授信额度在2023年达到32329.65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23334.455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30] - 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利率分别为2.00%至3.45%,总额达到6018.261亿元人民币[31] - 公司应付账款在2023年达到35847.709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29869.141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32] - 公司其他应付款及预提账款在2023年达到29913.089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32095.423亿元人民币有所下降[33] - 二零二三年每股收益为0.38元[36] - 建议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3元[37] - 二零二二年末期股息为每股人民币0.17元[38] 业务发展 - 本公司与北汽集团签订了托管协议,北汽集团将其持有的北汽蓝谷全部A股股份对应的权利全权托管给本公司[39] - 二零二三年乘用车市场销量为2,606.3万辆,同比增长10.6%[40] - 新能源乘用车二零二三年销量为904.6万辆,同比增长38.2%[41] - 公司实现新能源车销售10.2万辆,同比增长46.6%[64] - 公司实现整车出口5.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00%[66] - 公司发布多款新车型,包括新X7、新魔方、全新EU5 PLUS、全新长轴距E级等,持续推动销售转化[68] - 公司深耕北京品牌,全年销量突破16万辆,实现竞争性增长[71] 技术创新 - 北京品牌推进高压平台、自研超充电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等技术创新[73] - 北京品牌推动自主创新与战略合作相结合,构建统一的硬件平台、软件生态,打造AI赋能的整车「智能体」[74] - 北京品牌打造越野ATS技术、全金属防滚架等特有车身结构,全面提升越野安全性能[75] 可持续发展 - 本集团持续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减少产品碳足迹,提升绿电使用比例[76] - 本集团持续探寻高品质、可持续发展道路,获得「Wind ESG 2022年度最佳实践上市公司」[76] 风险与展望 - 主要风险包括宏观经济波动和市场竞争加剧[114] - 二零二四年,中汽协预测中国汽车销量将增长百分之三以上[117] - 二零二四年,中国汽车市场预计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119] - 二零二四年,政策将继续促进新能源市场需求释放[120] - 本集团将继续实施“生存、改革、发展”经营方针,加速推动新能源化转型[121] 公司治理 - 本公司将派发每股0.13元现金股利,总计约10.42亿元人民币[123] - 本公司不存在涉及任何重大法律诉讼或仲裁[124] - 本公司及本集团在二零二三年度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赎回或出售[125] - 本公司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治理,已完成董事会和监事会换届[126] - 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严格遵守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27] - 審核委員會已审阅本公司及本集团二零二三年度的年度业绩[128]
北京汽车(01958)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30 18:05
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817.04亿元,较2022年末的824.55亿元略有下降;非流动资产合计897.55亿元,较2022年末的909.21亿元有所下降;资产总计1714.59亿元,较2022年末的1733.75亿元略有下降[2][3]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为390.62亿元,较2022年末的380.92亿元有所增加[2] - 2023年9月30日,公司存货为209.69亿元,较2022年末的260.93亿元有所减少[2] - 2023年9月30日资产总计为940.1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940.81亿元[11] - 2023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25.9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83.09亿元[10]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134.5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7.07亿元[10] - 2023年股东权益合计701.17亿元[13] 负债情况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731.76亿元,较2022年末的793.47亿元有所下降;非流动负债合计144.73亿元,较2022年末的150.91亿元有所下降;负债合计876.49亿元,较2022年末的944.38亿元有所下降[4] - 2023年9月30日负债合计为239.0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0.24亿元[12] - 2023年流动负债合计162.05亿元,较2022年的213.34亿元减少24.04%[13] - 2023年应付账款为57.10亿元,较2022年的44.63亿元增长27.94%[13] - 2023年应交税费为1.02亿元,较2022年的0.19亿元增长436.72%[13] 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3年1 - 9月,公司营业总收入1544.10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418.77亿元增长8.83%[6] - 2023年1 - 9月,公司营业总成本1337.03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214.44亿元增长10.10%[6] - 2023年1 - 9月,公司营业利润197.24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89.38亿元增长4.15%[6] - 2023年1 - 9月,公司利润总额197.00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88.64亿元增长4.43%[6] - 2023年1 - 9月,公司净利润132.3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24.68亿元增长6.15%[6] - 2023年1 - 9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0.1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32.15亿元增长25.00%[6] - 2023年1 - 9月营业总收入72.89亿元,较2022年同期43.87亿元增长66.14%[15] - 2023年1 - 9月净利润50.83亿元,较2022年同期18.07亿元增长181.29%[15] 综合收益情况 - 2023年1-9月综合收益总额为130.96亿元,2022年同期为114.20亿元[7] 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1-9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0.33亿元,2022年同期为174.76亿元[8] - 2023年1-9月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14亿元,2022年同期为-75.64亿元[8] - 2023年1-9月筹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8.38亿元,2022年同期为-94.36亿元[9] - 2023年1-9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643.95亿元,2022年同期为1580.34亿元[8] - 2023年1-9月收到的税费返还为4.94亿元,2022年同期为34.69亿元[8] - 2023年1 - 9月经营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5.36亿元,2022年同期为 - 15.10亿元[16] - 2023年1 - 9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61亿元,较2022年同期19.62亿元增长132.47%[16] - 2023年1 - 9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1.46亿元,较2022年同期55.02亿元减少61.00%[16] - 2023年1 - 9月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为86.83亿元,较2022年同期53.94亿元增长61.05%[16] - 2023年1至9月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为53.5101亿元,2022年同期为108.111亿元[17] - 2023年1至9月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为114.21亿元,2022年同期为129.01亿元[17] - 2023年1至9月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为16.6265846765亿元,2022年同期为16.9166288183亿元[17] - 2023年1至9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53.5101亿元,2022年同期为108.111亿元[17] - 2023年1至9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30.8739544476亿元,2022年同期为146.0159699142亿元[17] - 2023年1至9月筹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7.3638544476亿元,2022年同期为 -37.9049699142亿元[17] - 2023年1至9月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11.986286万元,2022年同期为47.651507万元[17] - 2023年1至9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额为 -57.1141374467亿元,2022年同期为 -33.3784467317亿元[17] - 2023年1至9月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81.7671853577亿元,2022年同期为65.0299518528亿元[17] - 2023年1至9月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4.653047911亿元,2022年同期为31.6515051211亿元[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