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02238)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广汽集团(02238)午前涨超3% 近日广汽本田拟收购东风本田发动机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11:32
股价表现 - 广汽集团午前股价上涨超过3%,截至发稿时涨幅为3.34%,报3.4港元,成交额达4152.63万港元 [1] 交易核心内容 - 广汽本田将通过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以公开受让方式收购东风汽车集团持有的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50%股权,交易挂牌底价为11.72亿元,资金来源为现金增资 [1] - 交易完成后,广汽集团将对广汽本田进行现金增资,同时本田汽车将以其持有的东本发动机剩余50%股权对广汽本田增资 [1] - 双重增资完成后,广汽集团与本田汽车在广汽本田的持股比例仍维持50%:50%不变 [1] 交易影响 - 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在交易后将正式成为广汽本田的全资子公司,实现业务层面的深度整合 [1]
长沙晚报长理轩文章:涵养“群虎啸星城”的新生态
长沙晚报· 2025-10-09 07:16
华南五虎在长沙的投资布局 - 比亚迪于2009年在长沙雨花区建立华中首个新能源汽车基地,16年间从单一基地发展为六大基地协同发力[1] - 格力于2010年在宁乡投资,15年间总投资超100亿元,形成覆盖七大项目的产业集群,产品从家用空调扩展至商用空调、冰洗产品、矿用制冷装置、新能源汽车空调及智能家电生态[1] - 代表广东制造业核心力量的华南五虎——比亚迪、惠科、华为、格力、广汽均选择北上长沙进行产业布局[1] 长沙的营商环境优势 - 华为时任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开表示在长沙办企业得到的服务比深圳更好,并以长沙速度督促深圳[1] - 广汽埃安负责人评价长沙行政审批效率高,1个工作日即完成所有审批程序,并赞赏全流程帮代办服务[1] - 长沙于今年1月再次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1] 产业生态与集群效应 - 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在长沙聚力共赢,华南五虎的加盟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4] - 五家企业通过共享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和市场需求对接,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4] - 长沙全面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聚力打造投资长沙品牌,以提升全产业链水平[4] 创新生态与未来发展 - 长沙拥有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岳麓山大科城等创新高地,致力于打造价值高地而非仅提供便利,追求协同共生而非简单堆砌要素[6] - 强调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开放包容环境下使各类企业及科研机构都能发挥特长,催生新业态[6] - 长沙以自贸区长沙片区为龙头,着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在数据跨境流动、城市建设管理国际化、外籍人员便利度等方面积极探索[7]
中国科研人员在固态锂电池应用取得新突破 市场规模或迅速增大(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10-06 08:28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电池界面阻抗和离子传输效率关键难题上取得突破,研究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期刊[1] - 研究团队通过聚合物分子设计,制备出在分子尺度实现界面一体化的新型材料,该材料具备高离子传输能力并能实现离子传输与存储行为的可控切换[1] - 基于该材料构建的一体化柔性电池可承受20000次反复弯折,作为复合正极中的聚合物电解质使用时,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达86%[1] 固态电池产业前景与投资机会 - 固态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作下一代锂电池技术方向,伴随材料创新与工艺迭代加速,产业化进程提速[2] - 固态电池产业链有望开启主线行情,相关布局的电池、材料、设备厂商迎来斜率向上的投资机会[2]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利润高度集中于电池环节,2025年第二季度该环节占比虽环比下滑但仍处主导地位,头部企业抗周期能力突出[2] - 建议关注电池环节和固态新技术,重点推荐电池环节及磷酸铁锂、负极、铜箔等龙头企业,以及固态新技术中的硫化物电解质、原材料硫化锂、锂金属负极等增量环节[2] 固态电池产业链相关公司 - 产业链相关港股公司包括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天齐锂业、龙蟠科技、瑞浦兰钧、中创新航、比亚迪、广汽集团、双登股份等[3]
港股汽车股集体下跌,小鹏汽车跌超4%
格隆汇APP· 2025-10-03 10:27
港股汽车板块整体表现 - 港股汽车股出现集体下跌行情 [1] - 比亚迪股份、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跌幅均超过4% [1] - 零跑汽车跌超3%,蔚来、吉利汽车跌超2% [1] 主要公司股价变动详情 - 比亚迪股份跌幅最大,为4.83%,最新价108.400港元,总市值9883.04亿港元 [2] - 小鹏汽车-W下跌4.31%,报90.950港元,总市值1736.92亿港元 [2] - 理想汽车-W下跌4.17%,报97.750港元,总市值1973.22亿港元 [2] - 零跑汽车下跌3.62%,报66.500港元,总市值945.51亿港元 [2] - 蔚来-SW下跌2.37%,报59.750港元,总市值1472.34亿港元 [2] - 吉利汽车下跌2.28%,报19.290港元,总市值1951.87亿港元 [2] 公司年初至今表现对比 - 零跑汽车年初至今涨幅最高,达到104.30% [2] - 小鹏汽车-W年初至今上涨94.96% [2] - 蔚来-SW年初至今上涨71.70% [2] - 比亚迪股份年初至今上涨24.00% [2] - 吉利汽车年初至今上涨33.13% [2] - 理想汽车-W年初至今上涨4.04% [2]
广汽集团冯兴亚:未来十年,全球前十大汽车厂家至少有三家甚至五家是中国企业,智能化更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前瞻网· 2025-10-02 05:04
行业竞争格局与趋势 - 汽车产业正处于产业深度转型、技术快速迭代、管理流程重构、竞争格局调整的“四期叠加”阶段[2] - 广汽集团董事长预测十年后全球前十大汽车厂商中至少有3至5家是中国企业[2]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推出超百款新车,平均不到4天就有一款新车型上市[2] - 比亚迪为守住11万-20万元价格带,将插混轿车价格打到8万元以内[2] - 2024年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名企业集团销量合计达964.1万辆,同比增长35.5%,市场集中度高企[2] 未来竞争维度与产业政策 - 未来汽车产业竞争将围绕三个核心维度展开,最终导向“生态对决”,竞争焦点从硬件参数转向“场景化智能体验”[4] -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写入制造强国、双碳战略和新质生产力核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4]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连续十年产销全球第一,2025年全球市场份额达63%,全产业链自主可控[4] 能源结构与市场渗透率预测 - 长安汽车董事长预测到2030年中国汽车能源结构为BEV、XEV等[7] - 上汽集团董事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提升至70%,燃油车市场虽大幅萎缩但仍保持一定份额[7]
广汽集团冯兴亚:未来十年,全球前十大汽车厂家至少有三家甚至五家是中国企业,智能化更跻身世界先进水平【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10-01 20:18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汽车产业正处于产业深度转型、技术快速迭代、管理流程重构、竞争格局调整的“四期叠加”关键阶段[2] - 2024年中国市场推出超百款新能源汽车,平均不到4天就有一款新车型上市,竞争异常激烈[2] - 为守住11万-20万元价格带,比亚迪将插混轿车价格打到8万元以内,引发50余款车型集体降价,单车平均降幅近两万元[2] - 市场集中度高,2024年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名企业集团销量合计964.1万辆,同比增长35.5%,占销售总量的85.6%[3] 未来展望与预测 - 预测十年后全球前十大汽车厂家至少有3-5家是中国企业[2] - 产业发展方向是新能源化与低碳发展,中国在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化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 - 长安汽车董事长预测2030年中国汽车能源结构为BEV、XEV、ICE销量占比约4:4:2,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从2025年25%提升至40%[9] - 上汽集团董事长预测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70%,混动、纯电、燃油将形成433的市场格局[9] 竞争维度与产业生态 - 未来竞争将围绕三个核心维度:产品价值从硬件参数转向场景化智能体验;竞争主体从单打独斗变为产业链生态竞争;价值来源从一次性硬件销售转向硬件加软件加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挖掘[6] - 与顶尖科技、能源公司深度绑定将成为存活的前提[6] 产业地位与政策支持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连续十年产销全球第一,2025年全球市场份额达63%[6] - 从电池、电机、电控到智能座舱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掌控全球60%以上动力电池产能[6] - 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写入制造强国、双碳战略和新质生产力核心,十年来国家累计推出70余项扶持政策[6]
东本发动机50%股权挂牌 广汽集团增资支持广汽本田收购
经济观察网· 2025-09-30 22:02
交易概述 - 广汽集团董事会同意合营企业广汽本田收购东风集团股份持有的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50%股权,挂牌底价约为11.72亿元 [2] - 收购资金来源为广汽集团对广汽本田的现金增资,收购完成后本田汽车将使用其持有的东本发动机50%股权对广汽本田进行增资 [2] - 交易完成后,广汽集团与本田汽车在广汽本田的持股比例保持50%:50%不变,东本发动机将成为广汽本田的全资子公司 [2] 交易背景与标的公司 - 东风集团股份出售东本发动机50%股权的信息于8月18日在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官网公示 [3] - 东本发动机成立于1998年5月,注册资本约1.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73亿元),拥有职工827人 [3] - 东本发动机股东原为东风汽车(50%)、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40%)及本田中国(10%)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东本发动机资产总额为52.30亿元,净资产为25.12亿元 [3] 财务表现 - 2024年,东本发动机实现营收95.66亿元,净利润为-2.28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东本发动机实现营收38.07亿元,净利润3.71亿元 [3] 战略动机与影响 - 此次收购旨在快速实现广汽本田在发动机领域的一体化运营,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和自主性 [2] - 收购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经营效益,并为加快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奠定基础 [2] - 广汽本田指出,收购将丰富发动机产品矩阵,夯实混动领域和燃油车事业基盘,强化企业竞争力 [3] - 全资控股东本发动机是广汽本田2024年7月发布的"蕴新智远"企业战略转型升级计划中,提升制造能力和效率的重要一环 [4] 公司运营近况 - 广汽本田1至8月在华累计销售19.11万辆,同比下滑30.27% [6] - 除本次收购外,广汽本田还在持续推进本地化研发与生产、产能调整以及深化与科技企业合作 [5]
广汽本田将收购东风本田发动机50%股权,挂牌底价为11.72亿元
巨潮资讯· 2025-09-30 21:31
交易概述 - 广汽集团董事会审议通过广汽本田收购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50%股权的议案 [2] - 收购通过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以公开受让方式进行,挂牌底价为117,248.54万元 [2] - 资金来源为广汽集团对广汽本田的现金增资 [2] 交易结构与股权安排 - 广汽本田成功收购后,广汽集团将对广汽本田实施现金增资,同时推动Honda以其持有的标的企业50%股权对广汽本田进行增资 [2] - 交易完成后,广汽集团与Honda在广汽本田的持股比例保持50%:50%不变 [2] - 标的企业将成为广汽本田的全资子公司 [2] 交易目的与战略意义 - 标的企业主要为广汽本田供应发动机及零部件 [2] - 交易有利于快速实现广汽本田发动机领域的一体化运营 [2] - 交易将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自主性,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经营效益 [2] - 交易为广汽本田进一步加快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2]
广汽本田拟收购东风本田发动机
第一财经· 2025-09-30 20:55
交易概述 - 广汽集团董事会于9月30日审议通过广汽本田股权投资相关议案 [1] - 广汽本田将通过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以公开受让方式收购东风汽车集团持有的东风本田发动机50%股权 [1] - 此次股权收购的挂牌底价为11.72亿元人民币 [1] - 收购资金来源为现金增资 [1]
广汽集团(02238) - 海外监管公告


2025-09-30 18:1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合营企业广汽本田以117,248.54万元公开受让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50%股权,资金来源为公司现金增资[7] - 完成增资后,公司与Honda在广汽本田持股比例保持50%:50%不变,标的企业将成广汽本田全资子公司[8] 信息披露制度 - 适用范围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多类人员和机构[13][14] - 信息指可能影响公司证券交易等的敏感资料及监管要求披露的其他信息[15] - 应真实、准确、完整,向所有投资者公开,不同上市地披露信息应同步[16] - 依法披露的信息应在证券交易所网站等发布,并置备于上市公司住所等供查阅[17][18] - 年度报告应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3个月内披露,中期报告应在会计年度前6个月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披露,季度报告应在会计年度前3个月、前9个月结束后的1个月内披露[19] - 多类重大事项需及时披露,如诉讼涉案金额超1000万元且占净资产绝对值10%以上等[24][26][27] - 年度报告中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符合规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19] - 变更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用途,应至少于募集资金使用前五个工作日披露拟变更后的用途[22] - 定期报告内容应当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财务信息应当经审计委员会审核[20] - 公司预计经营业绩发生亏损或者大幅变动需及时进行业绩预告[24] 募集资金管理制度 - 于2025年9月制定公司债券及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管理制度[69] - 募集资金使用和管理应履行公司决策和审批程序,按约定用途使用并及时披露使用情况,改变用途需履行程序并披露[70][71] - 资本与金融部会同财务本部做好融资偿付计划,负责集团层面偿还融资本金等支付申请并履行审批手续[71] - 财务本部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设台账,记录支出和募投项目投入情况,按需配合提供使用台账[71] - 设立募集资金监管账户或专户,不得将募集资金与其他资金混同存放,专户不得存放非债券募集资金[74] - 公司与监管银行等签订账户与资金监管相关协议时间不得晚于簿记发行完成前[74] - 募集资金使用应严格履行公司内部资金支付审批手续,原则上用于主营业务[76] - 公司债券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单次不得超12个月[77] - 债务融资工具闲置募集资金可投安全性高保本型产品[77] - 募集资金原则上不得变更,变更需经审议并披露[80] - 变更后的募集资金投向原则上用于主营业务[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