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太保(02601)
icon
搜索文档
多家险资公告营运业绩,保费收入同比两位数增长!受益的是谁?
搜狐财经· 2025-10-21 10:36
近期,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布营运业绩最新情况。 公告显示,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人 民币17270462万元,同比增长19%;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人民币2324.36亿元,同比增 长10.9%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获得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总额 约为人民币269.34亿元。 三家险资都是港股通金融ETF(513190)跟踪指数的成分股。同时,作为险资,它们的共性是喜欢南下 扫货H股银行。而港股通金融ETF(513190)是当前上市ETF中,H股银行含量最高的。 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表示,2025年以来,险资多次举牌银行股,年初至今,已有邮储银行、招商银 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杭州银行获险资举牌。银行低波动、高股息、低估值的特点持续受到险资青 睐。对于险资而言,银行股股息率优 ...
港股异动丨内险股集体上涨 中国人寿涨超4% 中国平安涨超2%
格隆汇· 2025-10-21 09:52
港股内险股市场表现 - 港股市场内险股出现集体拉升上涨行情 [1] - 中国人寿股价上涨4.17%领涨板块,中国太平上涨3.46%,新华保险上涨2.61% [1] - 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财险、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及友邦保险均录得超过2%的涨幅 [1] 保险公司三季度业绩 - 上市保险公司三季度业绩呈现向好态势 [1] -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人保财险等行业巨头发布业绩预增公告 [1] - 各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40%,其中中国人寿预增幅度达到50%至70%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权益投资的亮眼表现是拉动保险公司净利润增长的关键引擎 [1] 机构观点与政策环境 - 多家券商机构对保险板块持乐观态度,认为“资负共振”有望推动估值与业绩同步提升 [1] - 政策层面持续加码,多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入市 [1] - 政策推动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保险资金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 [1]
67万买的奔驰投保52万,被严重追尾后几乎报废,其保司却只赔24万
齐鲁晚报· 2025-10-21 08:58
事件概述 - 一名车主驾驶的梅赛德斯-奔驰EQS450+在高速上发生严重追尾事故,车辆接近全损,维修费用高达53万元 [1][6] - 交警认定车主无责,对方车辆负全责 [5] - 车主于2023年2月以675,552元购买该试驾车,并于2025年3月投保了520,410元的车损险 [6] - 责任方保险公司(中国人保)仅同意按二手车市场价赔付约24万元,与车主投保金额产生巨大差距 [6] 保险理赔原则冲突 - 责任方保险公司(中国人保)的理赔依据是“损失填补原则”,即按事故发生时车辆的实际市场价值赔偿,评估同款二手车市价约为24万元 [7][8][10] - 车主承保方(太平洋保险)的车损险保额520,410元,是基于新车购置价并乘以折旧系数测定 [7][9] - 行业惯例指出,通过自己保险公司理赔是“保多少,赔多少”,而通过对方保险公司理赔则是“值多少,赔多少” [7][10] 车辆属性与价值评估 - 涉事车辆法律上被认定为二手车,因其已完成从4S店到个人的所有权过户 [7][11] - 车辆实际价值评估需综合考虑使用年限、行驶里程和市场折旧等因素,但当前系统对试驾车等非标准车辆的估值精度存疑 [10][11] - 根据《保险法》,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部分无效,承保方有责任在承保环节审慎核价 [10][12] 行业问题与解决路径 - 事件暴露出车险行业承保时核定的保额与出险理赔依据的实际价值可能存在巨大差距的问题 [9] - 行业需要更精细化、更透明的价值评估标准,特别是对于非标准二手车 [10] - 建议的解决路径包括要求保险公司提供详细评估报告、委托第三方机构重新鉴定价值、通过投诉调解或法律诉讼解决争议 [12][13]
有了农业保险心里踏实
河南日报· 2025-10-21 07:19
农业保险理赔进展 - 截至10月16日,河南省秋粮保险已支付赔款11.5亿元,其中预赔款占比高达80% [1] - 当前全省秋粮保险理赔进度已超过60%,赔款迅速直达受灾农户 [1] - 保险业已出动查勘员2423人、农业专家1295人,投入查勘车1190辆、无人机321架以应对查勘难度 [2] 金融支持秋粮收获 - 全省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当年累计发放“三秋”贷款178.27亿元 [1] - 贷款资金支持了4.63万户涉农经营主体开展秋粮收割、烘干、收储等关键环节 [1] - 银行业围绕秋粮收获关键环节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1] 多部门协同机制 - 财政部门加快保费补贴资金审核拨付,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家提供定损指导并出具专业鉴定报告 [2] - 金融监管部门督导理赔合规性,地方金融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形成“资金有兜底、定损有依据、理赔有支撑、进度有保障”的工作闭环 [2] - 建立协同机制并开通24小时绿色通道,实现“理赔+承保”无缝衔接 [1][2] 保险机构应对措施 - 各保险公司全面开通秋粮理赔绿色通道,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以确保电话畅通 [2] - 面对连阴雨天气导致的查勘难度,行业强化科技赋能,广泛应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技术开展查勘定损 [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现场督导会,推动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财险、中原农险等保险总公司向河南等受灾地区倾斜资源 [2] 赔款用途与后续规划 - 秋粮赔款可用于农户购买种子、化肥等农资及修复农机设备,直接保障冬小麦及时播种 [3] - 金融监管部门将持续紧盯理赔进度,动态跟踪案件进展,并提前谋划冬小麦保险承保 [3] - 通过“理赔+承保”无缝衔接,以金融力量筑牢“中原粮仓”安全防线 [3]
险资年内超34.4亿港元掘金港股IPO,泰康与太保最活跃
第一财经· 2025-10-20 20:29
险资参与港股基石投资规模激增 - 保险资金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港股IPO的年内认购金额已超34.4亿港元,约为去年同期的3倍 [1][2] - 截至发稿,年内已有至少7家港股IPO公司获得保险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配售,而去年全年仅有4家,合计认购金额不足10亿港元 [2] - 泰康保险集团及其子公司表现最为活跃,共计参与5家公司的港股IPO配售,总投资额超过14亿港元 [2] 主要参与机构及投资标的 - 活跃的头部保险机构包括泰康保险、中国太保、大家人寿和中邮人寿等 [1][2][3] - 投资标的明显向“硬科技”及新消费领域集中,涵盖汽车、数码解决方案、家用电器、半导体及能源储存装置等行业 [3] - 具体案例包括:泰康人寿与中国太保各出资3.88亿港元参与宁德时代基石投资,各投入4.68亿港元参与紫金黄金国际项目 [2][3][4] - 泰康人寿以基石投资者身份举牌FORTIOR,出资2500万美元认购,占其上市发行H股总量的8.69% [3][4] 投资环境转变的驱动因素 - 保费高增叠加利率下行,险企资产端面临利差损与“资产荒”压力,需要寻找合适的配置资产 [8][9] -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股票投资以FVTPL为主,股市波动对当期净利润影响显著,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或高股息策略可适度改善此问题 [9] - 港股IPO市场活跃,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IPO集资额为1829亿港元,位居全球首位,上市首日破发率为24%,为2017年以来新低 [10] 基石投资策略的潜在风险 - 硬科技企业具有“高成长潜力、高技术风险、高市场不确定性”特征,技术迭代快速,对险资投研体系构成适配挑战 [11] - 基石投资面临市场波动风险,新股可能破发;以及流动性风险,因通常设有6个月锁定期,期间无法退出 [11] - 现实数据显示,在获险资基石投资的7家港股公司中,已有2家于上市首日破发,部分标的如禾赛-W和奥克斯电器上市后股价出现显著下跌 [11]
【华创金融 徐康团队】9月寿险增速承压,建议关注成本改善利好
新浪财经· 2025-10-20 00:43
来源:市场资讯 (3)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众安在线陆续披露2025m1-9保费公告。 (4)券商中国:据港交所披露,平安人寿于10月10日在场内增持298.9万股招商银行H股股份,增持完 成后,平安人寿持有的招行H股数量增至7.81亿股,占该行H股比例达到17%。同日,中国平安买入 641.6万股邮储银行H股,增持完成后,中国平安持有的邮储银行H股比例达到17.01%。 上市险企2025m1-9保费点评: 太保:1-9月累计保费3924亿元,同比+6.2%,增速环比-1.5pct。1)寿险:累计保费2324亿元,同比 +10.9%,增速环比-2.3pct。单9月保费154亿元,同比-13.9%,增速环比-61pct,预计主要受预定利率下 调落地以及前期需求透支影响。2)财险:累计保费1600亿元,同比+0.1%,增速环比-0.3pct,预计持续 落后于头部其他险企。单9月保费171亿元,同比-2.5%,增速环比+0.3pct,降幅有所收敛。 (来源:小康金融) 新华:1-9月累计寿险保费1727亿元,同比+18.6%,增速环比-2.8pct,预计持续领跑同业。单9月保费 146亿元,同比-4.8%,增速环比- ...
最高预增70%!中国人寿,报喜!
券商中国· 2025-10-19 20:47
核心观点 - 多家上市险企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行业整体业绩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主要得益于资产端投资收益大幅提升和负债端业务质量改善的“资负共振” [1][2][13] 上市险企业绩预增详情 - 中国人寿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567.85亿元至1776.89亿元,同比增加522.62亿元至731.66亿元,增幅达50%至70% [4] - 新华保险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增幅为45%至65% [5] - 人保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至60% [5]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资产端 - 股票市场回稳向好,沪深300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2.88%,险企把握机会加大权益投资力度,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4][6][12] - 截至二季度末,五家A股上市险企持有的股票资产金额超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超4000亿元,增幅达28.7% [12] - 险企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增配优质权益类资产和抵御低利率的底仓资产,放大市场上涨的正向效应 [4][6]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负债端 - 负债端保费整体增长,例如新华保险前9个月原保险保费收入1727.05亿元,同比增长19%,中国太保寿险保费收入2324.36亿元,同比增长10.9% [8] - 行业推动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中国人寿个险渠道分红险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中国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达51.0% [9] - 银保“报行合一”等政策深入推进,遏制费用内卷,人身险业务质量整体改善,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明显优化 [9][10] 行业前景与政策环境 - 分析师预计上市险企三季度净利润在高基数下仍可实现高增长,资本市场“慢牛”行情下有望实现估值与业绩双击 [13][14] - 政策面利好频出,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在暂停22年后将重回市场,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自11月1日起实施,将进一步打开行业发展前景 [14]
非银行业周报20251019:三季报业绩高增预期强化,非银攻守兼备-20251019
民生证券· 2025-10-19 20: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非银金融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7] 核心观点 - 三季报业绩高增预期强化,非银板块攻守兼备 [1][5] - 权益市场表现亮眼,上证指数第三季度涨幅为12.73%(去年同期为12.44%),有望夯实头部险企三季报业绩 [1] - 政策定调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叠加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有望持续提振市场情绪 [5] - 保险作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权益配置有望持续扩大,人身险预定利率调降有望降低险企负债成本 [5] - 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深化推进,稳市机制完善,市场交投活跃度保持高位,两融余额扩大,券商业绩修复趋势有望延续 [5] 市场回顾 - 本周(2025年10月13日-10月17日)宽基指数回落,上证综指-1.47%,深证成指-4.99%,沪深300指数-2.22%,创业板指数-5.71% [9] - 非银金融板块指数-1.34%,其中证券Ⅱ指数-3.13%,保险Ⅱ指数+3.65%,多元金融指数-3.85% [9] - 保险个股表现强势,新华保险+6.79%,中国太保+4.82%,中国平安+3.13%,中国人寿+2.90% [9] 证券板块业务概况 - 经纪业务:本周沪深两市A股日均成交额2.17万亿元,环比上周-15.86%,同比+32.05% [17] - 投行业务:截至2025年10月17日,年内累计IPO承销规模730.31亿元,为2024年全年的117%;再融资承销规模9854.27亿元,为2024年全年的569% [17] - 信用业务:截至2025年10月17日,两融余额24571.84亿元,较上周+0.63%,同比+52.53%;场内外股票质押总市值29312.15亿元,较上周-3.55%,同比+9.85% [17] 保险板块业绩亮点 - 中国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375-428亿元,同比增长40%-60%;Q3单季净利润130-183亿元,同比增长57%-122% [1] - 中国财险2025年上半年承保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45%,综合成本率94.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1] - 新华保险: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99.86-341.22亿元,同比增加93.06-134.42亿元,同比增长45%-65%;Q3单季利润高增58.2%-101.3% [2] - 新华保险2025年1-9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727.05亿元,同比增长19% [34] 重点公司动态 - 东吴证券: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7.48-30.23亿元,同比增加50%-65%,有望创历史同期新高 [3] - 东吴证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65.8% [3] - 上市券商加大增持回购力度,截至2025年10月15日已有9家上市券商累计回购股份超23亿元,回购股份数量达2.16亿股 [4] - 去年同期仅有4家券商合计回购不足2亿元,今年回购家数与金额规模均显著提升 [4] 流动性环境 - 货币资金面:本周央行净回笼4979亿元,资金利率升降互现 [28] -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R001上行4bp至1.36%,R007下行2bp至1.47%,DR007下行1bp至1.41% [28] - 债券利率: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0bp至1.47%,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bp至1.83%,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8bp至2.20% [28] 投资建议标的 - 保险方面重点关注:阳光保险、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财险 [37] - 证券方面重点关注: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广发证券等头部券商 [37]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周要闻回顾(10月13日—10月19日)
国际金融报· 2025-10-19 17:23
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动态 - 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成功召开,主题为“驭变求新、韧性升维、开放再平衡”,并发布《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报告》和《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1] -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举办,期间成立“上海AI-FI实验室”,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2] - 第六届1024资管科技开发者大会举办,发布《上海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资产管理垂直领域大模型开发与应用报告2025》[7] - 上海对冲基金园区1期迁址北外滩,上海资产管理协会指数与量化投资专业委员会正式揭牌[7] 金融市场政策与监管更新 - 中国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主要完善董事、高管监管制度及激励约束机制等[14] - “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市场创新运用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探讨目录的市场创新运用[3] - “2025年证券交易所国际培训班”在沪开班,来自全球31家交易所和1家地区性行业组织的192位代表参会[4]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上证科创板创新成长策略精选指数正式发布,选取80只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6][7] - 中国太保落地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专属保险产品“机智保”,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提供风险保障[8] - 中国信保首单出口买方信贷保险支持海外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落地,实现对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全流程服务覆盖[9] - 上海银行助力发行全球首单民营企业“玉兰债”,规模10亿元人民币,于澳门交易所上市[10] 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应用 - “上海AI-FI实验室”成立,围绕“AI+金融”领域关键问题开展研究[2] - 启动“2025年人工智能大模型金融领域创新应用大赛”,旨在遴选金融领域人工智能高价值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10] 区域发展与基金设立 - 闵行区发布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基金,区出资百亿组建四大板块基金矩阵,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11][12] - 全国首支跨省域财税分享基金设立,首期规模5亿元,重点投资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领域,赋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13] 信贷与普惠金融举措 - “沪贸批次贷”主动授信模式全面推广工作会议召开,签署倡议书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5] -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倡议开展“乐购上海 金融沪惠”金融促消费活动(第二期),金融机构推出消费补贴优惠[10] 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前三季度增量为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15] -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狭义货币(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15] - 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74.33万亿元,同比增长6.5%;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15] - 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34万亿美元[17] - 前三季度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3.06万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6.04万亿元[18] - 三季度上海人民币贷款增加6013亿元,外币贷款增加36亿美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7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205亿美元[19]
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45%-65%,将超去年全年;平安继续增持招商银行、邮储银行H股,持股比例突破17%|13精周报
13个精算师· 2025-10-18 11:03
监管动态 - 国家医保局目标在2026年底前实现医保基金即时结算资金占比达到80%以上 [5] - 金融监管总局将首次举办中国保险创新论坛,聚焦世界经济碎片化下的金融风险及金融业数字化等议题 [6][7] - 天津金融监管局推动构建科技保险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以促进保险机构与科技型企业精准对接 [8] - 河南保险业为应对黄淮秋雨灾害投入防灾减损费用超1200万元,协调租用或捐赠大量收割及烘干设备 [9] - 云南金融监管局引导发展特色咖啡保险,为咖啡全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 [10] - 香港立法会通过网约车规管法案,要求网约车必须持有合适的第三者风险保险 [11] 公司动态:战略投资与资本运作 - 中国平安增持邮储银行641.6万股,总金额约3441.41万港元,增持后持股比例达17.01% [13] - 平安人寿增持招商银行H股,持股数量占该行H股总数突破17% [14] - 国民养老计划增资扩股,拟发行不超过4.71亿股新股,引入不超过5家新股东 [15] - 泰康人寿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为3亿元的企业管理公司 [16] - 中国人寿实施半年度A股利润分配,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38元,共计派发约67.27亿元 [23] 公司动态:财务业绩 - 新华保险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99.86亿至341.22亿元,同比增长45%-65% [18] - 人保财险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到60% [19] - 中国太保子公司太平洋人寿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2324.36亿元,同比增长10.9% [20] - 新华保险前9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727.05亿元,同比增长19% [21] - 众安在线前9月实现原保费收入269.34亿元,同比增加5.64% [22] - 中国信保2024年承保金额达102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0% [24] - 中国人寿2025年前三季度赔付件数超4400万件,赔付金额超730亿元 [25] 人事变动 - 张树国、王晓琳获批担任中煤财险副总经理 [26] - 王永获批担任华夏久盈资管副总经理 [27][28] - 中国平安洪小源、宋献中、陈晓峰获任公司第十三届董事会独立非执行董事 [29] - 太平基金总经理曹琦、副总经理邓先虎因工作调整离任,董事长刘冬暂代总经理职务 [30] 行业动态:市场表现与趋势 - 中国保险业在“十四五”期间累计赔付金额达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32] - 截至10月14日,险资机构年内参与港股IPO认购金额合计近30亿港元,超去年全年近3倍 [33] - 269款万能险产品9月份结算利率平均值为2.68%,同比下降约18个基点 [34] - 1469只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前三季度平均收益率为12.63%,94.3%的产品取得正收益 [35] - A股保险板块连续上涨6天,新华保险股价5日累计上涨11.12% [42] - 我国出现首例司法判决支持将遗产管理机构登记为保险受益人的案例 [43] - 香港拟强化网络安全法,预计将推高网络保险费,尤其对高风险行业影响显著 [44] 机构观点 - 中信建投认为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有望优化业务费用率,利好头部险企市场份额提升 [36] - 东吴证券指出保险板块资产端和负债端均有改善,对2026年新单保费持乐观预期 [37] - 险资年内对上市公司调研次数超1.2万次,重点关注医药、半导体、工业机械等行业 [38][39] - 瑞银将中国财险目标价上调至22.5港元,预计其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0%至108% [40] - 瑞银预计友邦保险第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增长加速,主要受中国市场强劲反弹推动 [41]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北京普惠健康保”参保人数逐年增长,2025年度参保达434万人,累计参保超1500万人次 [46] - 2025年度“天津惠民保”正式上线,保费维持150元,累计参保人次超460万,累计赔付超4亿元 [47] - 人保财险推出“外贸企业专属保险套餐”,涵盖信用保险、货运保险等四大核心险种 [48] - 中国太保推出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专属保险产品“机智保”,覆盖“产、销、租、用”全链条风险 [49][50] - 平安产险在无锡落地全国首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申请费用损失补偿保险”,最高可覆盖90%的申报费用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