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太保(02601)
icon
搜索文档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加速落地 私募基金公司设立有序推进
证券时报· 2025-04-18 02:17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泰康资产获批设立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泰康稳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金融监管总局已批准其申请 [1] - 中国太保设立私募基金公司相关申报材料已报送金融监管总局 处于等待批复阶段 [1] - 除泰康和中国太保外 其他试点保险机构设立私募基金公司也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1] 试点基金规模与投资策略 - 泰康稳行将作为基金管理人向泰康人寿定向发行契约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首期投资规模预计为120亿元 [2] - 该基金将精选内地和香港市场的优质上市公司 追求中长期稳健增值 [2] - 试点基金旨在优化新会计准则下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第二批试点规模与参与机构 - 第二批试点规模从500亿元增至1620亿元 参与保险公司从2家增至8家 [3] - 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1月份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 规模合计520亿元 [3] - 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人寿3月初获批试点 规模合计600亿元 [3] - 泰康获批120亿元 太保寿险和阳光人寿各获批200亿元 太平人寿获批100亿元 平安人寿获批200亿元 [3] -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在第二批试点中共获批200亿元 人保寿险获批100亿元 [3] 试点推进情况 - 第二批试点机构正推动私募证券基金设立及投资工作 [4] - 中国太保集团组织旗下太保寿险和太保资产推动具体事项落地 私募基金公司设立申报材料已报送监管 [4] - 中国人保、中国平安表示正加快推进试点落地 第二批试点机构倾向于单独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 [5] 政策背景与行业影响 - 中央金融办和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明确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6] - 第二批批复规模1120亿元高于最初拟定的1000亿元 显示保险公司参与积极性高 [6] - 长期投资试点可解决险资入市投资的堵点 会计计量方式有助于降低权益市场波动对利润表的影响 [6] - 第一批试点采用权益法核算 避免市值波动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7] - 第二批试点新增契约制基金 计量方式与所持份额相关 可避免利润表受股票市值波动影响 [7] - 长期投资试点有助于保险公司提升权益投资 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实现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7][8]
参与设立科创基金,这家险企投8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4-12 16:51
险资投资科创领域 - 太保寿险与多家企业签署上海科创三期基金合伙协议,拟设立基金[2] - 太保寿险认缴出资8亿元,基金总规模拟定为80亿元,目前8家公司合计拟出资32.01亿元[3][5] - 基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领域[5] - 基金存续期限为八年(四年投资期+四年退出期),可延长,收益按项目参与比例分配[5] - 上海科创基金成立于2017年,管理规模超140亿元,是全国首家以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核心使命的市场化母基金[5] 基金投资方向与背景 - 上海科创基金已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化及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产业链形成子基金及项目集群[6] - 设立科创三期基金旨在强化国有资本引领作用和杠杆效应,推动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6] - 太保寿险2021年参与上海科创二期基金投资,2024年末投资余额为14.54亿元[8] - 中国太保2024年与中金资本发起成立绿碳科技私募基金,完成30.03亿元资金募集[8] 险企股权投资趋势 - 保险机构股权投资集中在养老/大健康领域及国家战略支持的重点领域(新能源、科技制造等)[9] - 中国人寿2024年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首期50亿元)[10] - 中国人保2023年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人保现代化产业投资基金[10] - 金融监管总局扩大保险资金重大股权投资行业范围至科技、大数据产业,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11][12] 政策与监管动向 -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保险机构加强股权投资管理,建立健全决策流程与授权机制[13] - 监管将持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改革,推动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14]
上海80亿母基金来了
投资界· 2025-04-10 15:45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设立 - 中国太保公告太保寿险与上海科创、国际集团、上港集团、上海信托等公司合伙设立上海科创三期基金,总认缴出资额预计为80亿元,首关规模约32亿元,其中太保寿险出资8亿元 [4] -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于今年1月发起设立,将落户上海市长宁区,存续期限八年,包括四年投资期与四年退出期,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领域 [6][9] - 参与首关的有限合伙人包括上海科创(2000万元)、国际集团(12亿元)、太保寿险(8亿元)、虹桥睿智(5亿元)、上港集团(4.8亿元)、上海信托(1亿元)、建元信托(1亿元)、宁和盛咨询(100万元) [7] 上海科创基金概况 - 上海科创基金是上海国际集团在2017年发起设立的全国首家以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核心使命的市场化母基金,目前管理规模140亿元,通过母基金引导带动作用,引领子基金80%以上的资金投早、投小,投资组合中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数量合计占比超过90% [6] - 成立至今,上海科创基金已投资超过90支子基金,子基金管理总规模近2500亿元,投资组合企业近25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3家,已上市企业14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71家 [6] - 上海科创基金深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化及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产业链,累计投资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相关企业超过400家,累计投资金额约226亿元 [6] 险资参与创投市场动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创业投资基金的账面余额占该基金实缴规模的比例不得高于30%,较此前20%的上限有所提升 [4][12] - 险资作为长期资金投资者,对于优化股权投咨市场资金结构、提供长期稳定资金供给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政策持续鼓励险资加大对创业投资等投资机构的支持力度 [11][12] - 近期险资参与创投的案例包括:太平保险基金项目(总规模100亿元)、平安创赢-深圳市平安重大项目投资基金(规模100亿元)、中国人寿出资云南新能股权投资基金、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向合肥申圆企业管理合伙企业认缴出资200亿元等 [11]
“科技因子”重塑中国太保价值版图,“五力”牵引可持续发展
华尔街见闻· 2025-04-02 08:09
核心观点 - 中国太保2024年实现营收4040.89亿元、归母净利449.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64.9%,净利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体现高质量发展成效 [1][3][4] - 公司提出大康养、AI+、国际化三大战略,作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2][3] - 科技基因深度融入战略顶层设计,"数智太保"规划全面落地,推动服务与风控能力提升 [8][9][10] - ESG评级升至"AA"级(境内保险业最高),通过"五力"模型系统推进可持续发展 [13][15] 财务表现 - 负债端:寿险净利358.21亿元(+83.4%),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分别增长4.9%、20.9%,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37.1% [6] - 产险净利73.76亿元(+12.2%),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下降4个百分点,保费占比达17.0% [6] - 投资端:总投资收益1203.94亿元(+130.5%),净投资收益827.99亿元(+6.5%) [6] 战略方向 - **大康养**:太保家园已在全国13城落地15个项目,养老金融布局加速 [16] - **AI+**:构建大模型,数字劳动力覆盖员工数和生产率提升,研发行业首发科技保险产品 [10][11] - **国际化**:未明确披露具体数据,但列为三大战略之一 [2] 科技赋能 - 数据治理:2022年启动数据治理三年规划,2023年发布"数智太保"规划破除数据壁垒 [8] - 应用场景:覆盖电梯风控、AI主播、数字员工等创新产品,服务客户6814万人次 [8][16] - 投资决策:运行DDS系统,通过量化模型动态监测资产配置与行业景气度 [7] ESG成果 - 绿色金融:绿色保险保额突破147万亿元,科技金融保额超110万亿元 [16] - 普惠金融:大病保险覆盖2亿人次,长护险覆盖9000万人次 [16] - 治理体系:在负责任投资、金融可及性等5项ESG细分领域表现优于行业平均 [13]
中国太保:Life OPAT beat, driving DPS to rise faster than Group OPAT-20250401
招银国际· 2025-04-01 11: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寿险业务经营溢利超预期,新业务价值增长和合同服务边际表现良好,显示出在低利率环境下把握价值增长和有效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 [1] - 集团经营溢利同比增长2.5%至344亿人民币,寿险经营溢利同比增长6.1%至276亿人民币,净利润达45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4.9% [1] - 新业务价值按相同基准和实际基准分别跃升57.7%和20.9%,尽管公司下调了内含价值假设 [1] - 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8.6%,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车险综合成本率恶化 [1] - 看好公司价值增长和优于同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维持买入评级,新目标价为34.0港元,对应2025年预期P/EV为0.54倍 [1] 各部分总结 盈利摘要 - 2023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279.11亿、464.41亿、415.32亿、459.35亿和513.62亿人民币 [2] - 2023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83、4.67、4.18、4.63和5.17人民币 [2] - 2025 - 2027年市场普遍预期每股收益分别为4.29、4.66和6.26人民币 [2] - 2023 - 2027年市净率分别为0.9、0.8、0.7、0.7和0.6倍 [2] - 2023 - 2027年P/内含价值分别为0.4、0.4、0.4、0.3和0.3倍 [2] - 目标价34.00港元,较之前目标价35.50港元有所下调,潜在涨幅37.1%,当前价格24.80港元 [2] 股票数据 - 市值2385.845亿港元,3个月平均成交额3.325亿港元 [3] - 52周最高价33.15港元,最低价14.14港元,总发行股份96.203亿股 [3] 股权结构 - 上海国际集团持股7.2%,贝莱德持股6.1% [4] 股价表现 - 1个月绝对涨幅7.8%,相对涨幅5.6% [5] - 3个月绝对涨幅0.4%,相对跌幅13.9% [5] - 6个月绝对跌幅7.6%,相对跌幅18.7% [5] 业务表现 - 寿险新业务价值在2024财年按相同基准跃升57.7%至173亿人民币,代理和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分别增长37%和135% [7] - 新业务价值率为21.9%,代理和银保渠道分别为35.2%和15.5%,较相同基准分别提升5.6和9.8个百分点 [7] - 内含价值假设修订对2024年新业务价值产生-23%的负面影响 [7] - 代理人力同比下降6%至18.8万人,核心代理人数量同比增长10%至5.3万人 [7] - 合同服务边际环比增长11%,同比增长5.6% [7] - 财险保险收入在2024财年和2024年下半年分别同比增长8%和12%,承保利润同比下降35.5% [7] - 2024财年综合成本率为98.6%,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车险和非车险综合成本率均恶化 [7] 投资表现 - 总投资收入同比飙升131%至1204亿人民币,受股息增长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转正推动 [8]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股票在2024财年达到76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1倍,四季度环比增长3.27倍 [8] - 公允价值对资产负债表净资产的净影响首次转正,为0.6%,优于同行 [8] 关键预测 - 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为4.18、4.63和5.17人民币,较之前预测分别调整-3.4%、-1.1%和0.9% [9] - 2025 - 2027年集团净利润预测分别为402亿、445亿和497亿人民币,较之前预测分别调整-3.4%、-1.1%和0.9% [9] - 2025 - 2027年新业务价值预测分别为148亿、165亿和185亿人民币 [9] - 2025 - 2027年新业务价值率预测分别为17.3%、17.8%和18.2% [9] - 2025 - 2027年内含价值预测分别为6081亿、6592亿和7143亿人民币 [9] - 2025 - 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预测分别为13.4%、14.1%和14.9%,较之前预测分别调整-0.7、0.0和0.7个百分点 [9] - 2025 - 2027年经营内含价值回报率预测分别为10.9%、10.9%和10.7% [9] - 2025 - 2027年财险综合成本率预测分别为98.5%、98.5%和98.4%,较之前预测分别上升1.0个百分点 [9] 估值 - 股票交易价格对应2025年预期P/EV为0.36倍,P/B为0.71倍,3年远期净资产收益率为14%,股息率为5% [7] - 考虑投资波动性,调整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基于2025年预期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和财险账面价值得出新目标价34.0港元,对应2025年预期P/EV为0.54倍,P/B为1.05倍 [7] 财务摘要 - 2022 - 2027年保险收入分别为2497.45亿、2661.67亿、2794.73亿、2965.28亿、3159.39亿和3368.39亿人民币 [11] - 2022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382.22亿、279.11亿、464.41亿、415.32亿、459.35亿和513.62亿人民币 [11] - 2022 - 2027年每股股息分别为1.02、1.02、1.08、1.13、1.25和1.37人民币 [12] - 2022 - 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6%、12.2%、16.6%、13.4%、14.1%和14.9% [12] - 2022 - 2027年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7.0%、97.7%、98.6%、98.5%、98.5%和98.4% [12] - 2022 - 2027年P/内含价值分别为0.4、0.4、0.4、0.4、0.3和0.3倍 [12] - 2022 - 2027年市净率分别为1.0、0.9、0.8、0.7、0.7和0.6倍 [12] - 2022 - 2027年股息率分别为4.5%、4.5%、4.7%、5.0%、5.5%和6.0% [12]
五大上市险企全年拟分红907.89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超两成
券商中国· 2025-03-28 16:44
上市险企分红情况 - 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合计分红907.89亿元 同比增长20.21% [2] - 中国平安分红总额最高 全年股息每股2.55元 现金分红总额461.74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36.5% 连续13年增长 [2] - 中国平安过去10年累计分红3404.51亿元 过去5年现金分红年复合增长率4.3% [2] 各公司分红方案 - 新华保险2024年合计分红78.93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超30% 总额同比增加近200% [3] - 中国人寿2024年分红总额183.72亿元 同比增长51.14%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17.2% [3] - 新华保险AH股股价受分红方案提振表现良好 多家券商认为其分红超出预期 [3] 政策环境与行业影响 - 2023年12月证监会发布新规 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 鼓励增加现金分红频次 [3] - 新规要求公司在章程中明确分红政策 对低分红公司强化披露要求 [4] - 持续稳定分红被视为上市公司经营稳健信号 有助于抑制题材炒作 引导投资者关注企业盈利能力 [4] 业绩驱动因素 - 2024年资本市场回暖带动险企投资收益增长 叠加保险业务结构优化 推动净利润大幅提升 [2]
中国太保2024年归母净利润创六年新高,寿险锚定新规划,产险清理高风险业务|数说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27 19:04
行业转型与公司战略 - 保险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中国太保作为行业代表面临改革成效和前景的关注[1] -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4040.89亿元(+24.7%),归母净利润449.6亿元(+64.9%),总投资收益率5.6%[1] - 锚定战略新周期,提出以客户价值为核心带动经济和社会价值增长的三年高质量发展规划[3] 财务表现 - 2024年保险服务收入2794.73亿元(+5.0%),归母营运利润344.25亿元(+2.5%),内含价值5620.66亿元(+6.2%)[3] - 管理资产规模35426.60亿元(+21.2%),归母净资产2914.17亿元(+16.8%)[3] - 归母净利润449.6亿元创六年新高,首次突破400亿大关,较2023年激增[7] 寿险业务 - 寿险内含价值4218.37亿元(+4.9%),新业务价值132.58亿元(+20.9%),新业务价值率16.8%(+3.5个百分点)[3] - 净利润358.21亿元(+83.4%),推行"北极星计划"打造经营闭环[3][15] 产险业务 - 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8.6%(+0.9个百分点),综合赔付率70.8%(+1.7个百分点)[4] - 重大赔付86.8亿元(+50%),受自然灾害及高风险业务影响[4] 投资业务 - 综合投资收益率6.0%(+3.3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5.6%(+3.0个百分点)[4] - 采用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把握结构性机会[4] - 2019-2024年总投资收益率波动明显(5.4%-5.9%),2024年显著回升[11] 管理层变动 - 2023-2024年完成核心管理层交接,傅帆任董事长(投资背景),赵永刚任总裁(负债端管理背景)[14] - 子公司密集调整:产险董事长由俞斌接任,寿险董事长由赵永刚兼任,总经理由李劲松接任[14] 未来规划 - 聚焦"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三大战略,布局养老社区与健康管理生态[15] - 科技赋能风险减量管理与智能客服,优化跨境资产配置[15] - 持续优化分红机制,目标建设国际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15] 同业对比 - 中国平安2024年归母营运利润1200亿元,寿险及健康险贡献度下滑[16] - 友邦保险2024年新业务价值增长18%,香港和中国内地访客客户群增长强劲[16]
中国太保(0260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0:13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营业收入达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 [4] - 2024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保险服务收入2794.73亿元,同比增长5.0%[23] - 2024年归母营运利润344.25亿元,同比增长2.5% [4] - 2024年集团净利润为449.60亿元,同比增长64.9%;集团营运利润为344.25亿元,同比增长2.5%[2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449.60亿元,同比增长64.9% [4] - 截至2024年末,集团内含价值5620.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2% [4] - 集团内含价值为5620.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2%,有效业务价值为2128.9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5%[23] - 截至2024年末,集团归母净资产2914.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 [4] - 截至2024年末,集团管理资产规模达35426.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2% [4] - 集团管理资产35,426.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2%;第三方管理资产规模808,203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0.1%[30][32] - 集团内含价值562,066百万元,同比增长6.2%;有效业务价值212,892百万元,同比下降10.5%;集团净资产291,417百万元,同比增长16.8%[32] - 2024年末集团客户数达1.83亿,较上年末增加330.7万[23] - 集团客户数183,176千,同比增长1.8%;客均保单件数2.34件,同比增长0.9%;月均保险营销员184千名,同比下降12.4%[32]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4,960百万元,同比增长64.9%;太保寿险35,821百万元,同比增长83.4%;太保产险7,376百万元,同比增长12.2%[3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44.04亿元,同比增加12.0%[140] - 2024年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2099.00亿元,同比增加30.1%[140] - 202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13.36亿元,同比增加1762.1%[140][141]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89.7%,较2023年末增加0.3个百分点[142]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28349.07亿元,同比增加20.9%[146]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9.60亿元,2023年为272.57亿元,同比增加64.9%[139][146] - 2024年集團經調整的淨資產價值3491.75亿元,2023年为2915.19亿元;壽險業務經調整的淨資產價值2052.47亿元,2023年为1599.19亿元[165] - 2024年有效業務價值2279.35亿元,扣除要求資本成本後为2165.90亿元,2023年分别为2474.99亿元和2421.08亿元[165] - 2024年集團內含價值5620.66亿元,2023年为5294.93亿元;壽險業務內含價值4218.37亿元,2023年为4020.27亿元[165] - 集團內含價值從2023年到2024年,內含價值預期回報287.77亿元,一年新業務價值132.58亿元,投資收益差異267.13亿元等[169] - 2024年每股內含價值58.42元[17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2834907百万元,2023年为2343962百万元[199] - 2024年货币资金为29357百万元,2023年为31455百万元[199] - 2024年衍生金融资产为26百万元,2023年为17百万元[199] - 2024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10905百万元,2023年为2808百万元[199] - 2024年定期存款为173818百万元,2023年为165501百万元[199] - 2024年金融投资为2482029百万元,2023年为2009336百万元[199] - 2024年保险合同资产为22百万元,2023年为335百万元[199] - 2024年分出再保险合同资产为46081百万元,2023年为39754百万元[199] - 2024年长期股权投资为22520百万元,2023年为23184百万元[199] - 2024年存出资本保证金为6851百万元,2023年为7105百万元[199] 寿险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寿险新业务价值132.58亿元,同比增长20.9%,新业务价值率达16.8%,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 [6] - 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为132.58亿元,同比增长20.9%;新业务价值率16.8%,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23][26] - 经济假设调整前,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7.7%,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8.6个百分点[23][26] - 寿险规模保费2610.80亿元,同比增长3.3%;寿险营运利润275.91亿元,同比增长6.1%[26] - 太保寿险一年新业务价值13,258百万元,同比增长20.9%;新业务价值率16.8%,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经济假设调整前,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7.7%,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8.6个百分点[32][33][36] - 2024年代理人渠道规模保费2024.79亿元,同比增长3.6%,新保期缴规模保费287.27亿元,同比增长9.7%[41] - 2024年月均保险营销员18.4万人,期末保险营销员18.8万人,较上半年末提升2.7%;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16734元,同比增长30.4%[41] - 2024年月均核心人力5.3万人,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0.4%,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54330元,同比增长17.9%;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6868元,同比增长7.1%[41] - 2024年银保渠道规模保费409.02亿元,同比增长7.4%,新保期缴规模保费108.71亿元,同比增长20.5%[43] - 2024年团政渠道规模保费158.50亿元,职域营销新保规模保费14.61亿元,同比增长22.3%[44] - 2024年新保期缴规模保费408.76亿元,同比增长12.0%,占新保规模保费的50.7%,同比提升7.3个百分点[46] - 2024年传统型保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388.89亿元,同比增长7.1%,分红型保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19.8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16.3%[46] - 2024年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97.4%,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25个月保单继续率92.5%,同比提升8.5个百分点[50] - 2024年公司规模保费2610.80亿元,同比增长3.3%[47][53] - 2024年前十大地市规模保费小计1710.00亿元,同比增长4.3%,其他地区规模保费900.80亿元,同比增长1.5%[53] - 2024年太保寿险保险服务收入835.19亿元,同比降2.3%;总投资收益1005.76亿元,同比增174.0%;净利润358.21亿元,同比增83.4%[54][56][59] - 2024年太保寿险长险保险服务收入728.31亿元,同比持平;短险106.88亿元,同比降15.5%[58] - 2024年太保寿险保险服务费用534.99亿元,同比降6.4%;长险426.29亿元,同比降5.3%;短险108.70亿元,同比降10.7%[54][58][59] - 太保寿险综合退保率1.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5.6%,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3.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32] - 2024年太保寿险(香港)规模保费13.29亿元,新保规模保费10.55亿元,同比增470.5%;净利润501.02万元[63] - 2024年一年新業務價值148.24亿元,扣除要求資本成本後為132.58亿元,2023年分别为126.72亿元和109.62亿元[164] - 2024年壽險業務新業務首年年化保費789.72亿元,2023年为824.02亿元;扣除要求資本成本後的一年新業務價值(調整前)172.82亿元,2023年为109.62亿元[167] 产险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产险保费收入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6.8%,承保综合成本率98.6% [6] - 财产险业务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8.6%,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23][26] - 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035.41亿元,同比增长6.8%,非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7%,占比达47.2%,上升1.6个百分点[26] - 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8.6%,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32] - 2024年太保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012.43亿元,同比增6.8%;保险服务收入1913.97亿元,同比增8.1%[65] - 2024年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8.6%,同比升0.9个百分点;承保综合赔付率70.8%,同比升1.7个百分点;承保综合费用率27.8%,同比降0.8个百分点[65] - 2024年太保产险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73.02亿元,同比增3.7%;承保综合成本率98.2%,同比升0.6个百分点[67] - 2024年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保费占车险保费比例达17.0%,累计为超460万车主提供风险保障[67] - 2024年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39.41亿元,同比增长10.7%,承保综合成本率99.1%,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68] - 2024年责任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22.09亿元,同比增长13.0%[68] - 2024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02.88亿元,同比增长16.9%[68] - 2024年农业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92.78亿元,同比增长8.8%[69] - 2024年企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8.36亿元,同比增长15.0%[69] - 2024年太保产险前十大地域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1328.55亿元,约占全司的66.0%,同比增长7.7%[72] - 2024年代理、直销、经纪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177.01亿元、546.29亿元、289.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5.3%、12.9%[75] - 2024年保险服务收入1913.97亿元,同比增长8.1%,保险服务费用1846.58亿元,同比增长8.5%[77][78] - 2024年总投资收益75.54亿元,同比增长58.0%,净亏损8.43亿元,同比增加6.08亿元[76][79] - 2024年太保产险实现净利润73.76亿元,同比增长12.2%[80] 健康险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太平洋健康险保险服务及健康管理费收入27.35亿元,同比增31.6%;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增193.5%[60] - 2024年太平洋健康险线上客户数242万人,同比增78%;团体高端业务同比增速26%[61] 安信农险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太平洋安信农险保险服务收入26.08亿元,同比增长4.9%;原保险保费收入20.05亿元,同比增长1.0%;承保综合成本率102.1%,同比增长4.2个百分点;净利润1.41亿元,同比下降22.5%[81] 太保香港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太保香港总资产13.36亿元,净资产3.74亿元;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93亿元,承保综合成本率92.3%,净利润0.55亿元[82] 投资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109.0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08亿元增长288.4%,原因是时点因素[16] - 2024年12月31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为1420.1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79.65亿元增长45.0%,原因是增加该类投资[16] - 2024年12月31日保险合同资产为0.2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
中国太保:3Q NBV growth accelerated; expect par sales to outgrow
招银国际· 2024-11-04 08: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3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5.5%至383亿元,符合此前利润预告 [1] - 3季度新业务价值(NBV)同比增长75.3%至52亿元,主要得益于利润率提升和定期保费销售反弹 [1] - 预计全年NBV将保持37%的强劲增长,归母净利润和营运利润分别增长57%和3% [1][4] - 公司参与型产品销售持续增长,预计将带动2025年NBV和定期保费进一步提升 [1] - 投资收益受益于公允价值收益的大幅增加,3季度净公允价值收益达212亿元 [1] 分组1 - 公司估值合理,目标价上调至35.5港元,对应2024年预测市净率1.1倍和市盈率0.5倍 [1][5]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4.45元、3.93元和4.25元,上调幅度为29%、6%和3% [4] - 公司2024年预测新业务价值率为19.9%,较上次预测提升3.6个百分点 [4] 分组2 - 公司2024年预测集团权益回报率为16.2%,较上次预测提升3.6个百分点 [4] - 公司2024年预测集团嵌入价值为6114亿元,较上次预测增长5.5% [4] - 公司2024年预测寿险业务营运权益回报率为11.6%,较上次预测提升0.7个百分点 [4]
中国太保:盈利表现稳健,新业务价值率进一步提升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1-01 08: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3季度盈利显著增长,营运利润增速有所回落 [1] - 新业务价值率进一步提升 [1] - 个险渠道业务品质持续提升,核心人力队伍稳定 [1] - 3季度财险综合成本率受自然灾害影响有所上升 [2] - 投资收益显著增长 [2] 分季度财务数据总结 - 2024年3季度同比增长1.74倍,主要受到投资收益的推动 [1] - 归母营运利润增速较上半年的3.3%有所收窄,主要由于3季度财险承保利润有所下降 [1] - 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7.9%,新业务价值率20.1%,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规模保费同比增长3.3%,增长主要来自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贡献 [1] - 财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7%,车险/非车险同比分别增长3.3%/12.2% [2] - 财险综合成本率98.7%,同比持平,较上半年上升1.6个百分点,预计主要受自然灾害影响 [2] - 投资资产较年初增长14.9%,净投资收益率2.9%,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4.7%,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 [2] 盈利预测调整 - 上调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同比增长69% [2] - 2025年市净率0.9倍,目标价从25港元上调至32港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