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险

搜索文档
现代财险“将帅”先后就位 押宝高成本网约车车险 如何破解盈利难题
北京商报· 2025-08-07 01:06
继去年年末总经理获批履职后,现代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财险")董事长也正式 到位。8月4日,现代财险公告,HONG YOUNG(洪铃)自7月28日起担任公司董事长。 当前,在"马太效应"加剧的财险行业,中小保险公司亟待寻找差异化发展之路。现代财险也在近两年刚 刚完成了业务转型,将业务核心聚焦于网约车车险。不过新能源车险本就具有高成本率,网约车车险业 务更是"高成本中的高成本"。随着"将帅"到任,现代财险能否啃下这块"难啃的骨头",颇受市场关注。 新董事长就位 根据现代财险公告,洪铃已经获批出任该公司董事长。 通过简历来看,洪铃与现代财险原董事长赵镛一一样,同样为韩国籍。洪铃曾任现代海上火灾保险株式 会社非车险理赔部科长、财产&责任险承保部组长、非车险计划业务部部长、美国分公司总经理、海外 业务部部长等职务。 洪铃的履职早有信号,今年3月,现代财险任职长达15年的董事长赵镛一请辞。此后,在现代财险2025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上,审议了赵镛一、陈永桦两位董事的辞任议案,会议还审议了洪铃、朱逸杰担任 公司董事的议案。彼时市场便猜测,现代财险董事长一职大概率从此二人中产生,如今上述猜测也得到 了印证 ...
汽车产业变革倒逼车险转型,新老玩家如何破局?
36氪· 2025-07-03 16:00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 - 2025年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23.7万辆,环比增长38.7%,同比增长40.2%,渗透率42.4% [1] - 2025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66.3%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8.9%,年增速超50% [1] 新能源车险市场现状 - 新能源车险呈现"三高"特征:保费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高 [1] - 2024年保险业承保新能源车系2795个,赔付率超100%的高赔付车系137个 [3] - 2024年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 [3] 保费价格差异 - 同级别家用车新能源车保费比燃油车高30%-50% [6] - 网约车等营运车辆新能源车首年保费超1万元,续保价格仍达8000-9000元 [3][4] - 部分高风险车型或高里程车辆面临投保难或被拒保问题 [4][19] 行业竞争格局 - 人保财险2024年新能源车险保费508.57亿元,太保产险183.17亿元,两家市占率49.1% [10] - 广汽旗下众诚保险2024年新能源车险保费17.8亿元,占车险业务61.02% [23] - 比亚迪财险2024年车险签单保费13.98亿元,综合成本率308.81% [24] 车企布局保险 - 广汽推出"广汽智驾保险"覆盖五大辅助驾驶场景 [23] - 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均已获得保险牌照 [25] - 小米通过四川银米科技参与筹建财险公司并拥有保险经纪牌照 [26] 维修成本分析 - 新能源车维修成本高体现在外观件造价高、智能化设备昂贵、一体化设计、零配件规模化不足 [17][18] - 动力电池维修或更换费用可能超过车辆残值 [15] - 新能源车运营车辆占比5.5%,显著高于燃油车的0.4% [18][19] 政策监管动态 - 2024年4月监管部门下发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征求意见稿 [14] - 2024年9月国务院文件提出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 [14] - 2025年1月四部委联合发布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14] 未来发展趋势 - 预测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达5000亿元,占车险总保费近50% [9] - 车企与险企合作可能成为双赢选项,如Waymo与瑞士再保险的数据合作案例 [28] - 智能化时代保险业可能向风险管理者、价值赋能者角色转变 [29]
小米汽车发文提示假车险!缘何总有用户“上当”
北京商报· 2025-06-08 20:34
假车险现象与识别 - 假车险主要表现为将"保险"表述为"保障"或"服务",且保费明显低于常规车险,由非保险机构提供,合同不受保险法保护 [1][3] - 假车险机构无合法经营资质,无资金储备要求,偿付能力无监管,可能出现大规模赔付时跑路的情况 [3] - 识别正规保险需注意:出单主体为保险公司、保费支付至对公账户、保单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而假保单多为服务公司或物流公司出具 [4] 新能源车险市场现状 - 新能源车险因价格高、续保难问题突出,尤其网约车等高使用频率车辆出险频次高,推高保费 [6] - 车辆统筹服务因门槛低、价格低吸引车主,但存在合同无保障、理赔难、机构跑路等风险 [4][6] - 新能源车企布局保险业务,如比亚迪推出"三电终身质保+充电桩责任险",蔚来整合"保险+服务"模式 [9] 监管与行业应对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拟扩大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至[0.5—1.5],允许更灵活定价以降低费用 [7] - 官方平台"车险好投保"上线3个月承保50.66万辆新能源车,提供4948.12亿元保障,解决投保难问题 [8] - 监管需加强资质审查与联动执法,行业需普及保险知识并优化定价机制 [6][7] 车企保险创新与挑战 - 车企推出智驾相关保险产品,如小米计划提供最高300万元智驾保障,赛力斯覆盖8个智能驾驶场景 [9] - 创新面临责任界定难、数据缺乏、消费者认知低等障碍,部分产品仅为附加服务权益 [10] - 建议加强多方合作共建数据平台,并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险种创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