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蔚来(09866)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见泽连斯基就“战斧”等问题表态;美股反弹,黄金跳水;寒武纪营收增23倍,“牛散”章建平加仓;阿里+蚂蚁,66亿元设香港总部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8 06:59
国务院政策动态 - 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落实情况汇报,部署拓展绿色贸易举措,研究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审议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等 [3]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培育经营主体、扩大品质供给等六个方面提出17项具体政策,旨在提升住宿业涉外接待能力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9]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布《个人信息出境认证办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对个人信息出境认证的适用情形、申请方式等作出细化规定 [10] 宏观经济与财政数据 - 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5%,全国财政支出20.81万亿元,同比增长3.1% [10] - 央行官员表示将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增强透明度并适当整合投资渠道,以吸引更多境外机构有序投资境内市场,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0] - 10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949,下调19个基点 [32] 美股及海外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0.52%至46190.61点,纳指涨0.52%至22679.97点,标普500指数涨0.53%至6664.01点,本周累计分别上涨1.56%、2.14%和1.7% [3][30]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0.14%至8165.92点,本周累计上涨1.83%,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新东方涨超2%,阿里巴巴、京东涨超1% [3][31] - 欧洲三大股指全线下跌,德国DAX指数跌1.76%报23845.41点,法国CAC40指数跌0.18%报8174.2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86%报9354.57点 [6] 大宗商品市场 - 国际金价冲高回落,现货黄金最终收跌1.73%报4251.45美元/盎司,本周累计上涨5.81%,COMEX黄金期货跌0.85%报4267.90美元/盎司,本周累计上涨6.69% [4] - 国际油价小幅走高,美油主力合约收涨0.46%报57.25美元/桶,周跌2.80%,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涨0.51%报61.37美元/桶,周跌2.17% [5] - COMEX白银期货跌5.01%报50.63美元/盎司,本周累计上涨7.15% [4] 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 - 中国商务部发布《2025年美国履行世贸组织规则义务情况报告》,表达对美国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实施贸易霸凌等政策措施的严重关切,敦促美方取消“对等关税”等违规措施 [7][8]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讨论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等武器问题,泽连斯基表示愿接受双边或三边会谈以推动和平 [12] - 伊朗外长表示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于10月18日到期,届时所有针对伊朗的既往限制措施将终止,伊朗核问题将从安理会议程中移除 [14] 公司业绩与运营 - 寒武纪第三季度营收17.27亿元,同比增长1332.52%,净利润5.67亿元,前三季度营收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38%,净利润16.05亿元,业绩变动主因持续拓展市场及助力AI应用落地 [16] - 紫金矿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541.99亿元,同比增长10.33%,归母净利润378.64亿元,同比增长55.45% [38] - 思源电气第三季度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25.68%,归母净利润8.99亿元,同比增长48.73% [38] - 华友钴业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17.44亿元,同比增长40.85%,归母净利润15.05亿元,同比增长11.53% [38] - 片仔癀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0.64亿元,同比下降2%,归母净利润6.87亿元,同比下降28.82% [38] 公司战略与投资 - 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共同投资9.25亿美元购置香港铜锣湾港岛一号中心共13层商业写字楼,设立两家公司的香港总部,以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 [17][18] - 魏思琪接替王腾担任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魏思琪此前已参与小米SU7发布等汽车市场业务 [19] - 苹果官方旗舰店参加天猫双11活动,iPhone 17 Pro Max等产品享受折扣,国行版iPhone Air开售首批5分钟售罄 [20][21] 行业动态与监管 - 多家银行集体行动清理长期不动账户,兴业银行将个人人民币账户清理阈值从“100元以下+180天无交易”调整为“10元以下+365天无交易”,以提升运营效率及风控 [21][22] - 老铺黄金将于10月26日进行产品调价,此为年内第三次调价 [23] - 英伟达CEO黄仁勋称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95%降到0%,目前100%离开了中国市场,主因美国政策导致失去最大市场之一 [25] 企业合作与股权变动 - 国药集团声明其与国药中药在转让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25%股权后,不再持有药材股份任何股权,双方不存在任何股权关系或控制关系 [25] - 中建集团通报陈勇任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勇此前担任中建西南区域总部总经理等职 [27] - 蔚来法务部发文称积极响应六部门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网络侵权行为,重点打击诋毁攻击汽车企业或产品等行为 [28] 企业并购与签约 - 经纬辉开拟8.5亿元收购中兴系统100%股权,进入相关领域 [35] - 罗博特科签订单笔金额约7.61亿元光伏电池整线解决方案合同 [37] - 盛视科技签署1.02亿元珲春口岸项目合同 [37] - 永茂泰与国内某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7]
蔚来被新加坡主权基金起诉,涉事方:相关指控三年前已澄清
搜狐财经· 2025-10-18 00:25
事件概述 - 新加坡主权基金GIC Private Limited于2025年8月在美国法院起诉蔚来汽车及其CEO李斌和前首席财务官奉玮,指控其涉嫌证券欺诈 [1] - 此案是首例一国主权财富基金以原告身份单独起诉中概股企业的案件 [5] 起诉核心原因 - 起诉主要源于GIC认为蔚来通过与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这一未合并的关联方虚增收入和利润,误导投资者,导致GIC遭受投资损失 [5] - 该指控与三年前(2022年6月28日)做空机构Grizzly Research发布的报告内容直接相关,该报告指控蔚来利用会计手段对盈利能力造假 [6] 公司回应与审查 - 针对做空报告,蔚来当时回应称报告充满大量不实信息和误读,并声明公司一直严格遵守上市公司准则 [9] - 蔚来在报告发布约两个月后(2022年8月26日)公告称,已完成由独立委员会在第三方专业顾问协助下的独立内部审查,审查结论是所有指控均不成立,未发现不当之处 [9] - 包括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在内的众多知名资本机构当时对灰熊报告表示不支持 [9] 行业影响与意义 - 该事件将蔚来置于复杂的国际法律聚光灯下,其意义已超越公司本身 [10] - 本案对中国智能电动车行业是一次深刻警示,表明在全球化竞争中,透明的公司治理与稳健的财务表现,与产品和技术同等重要,是赢得国际资本信任的基石 [10] - 事件后续走向不仅关乎蔚来自身,更将为同行提供重要参照 [10] 相关方背景 - 起诉方GIC是新加坡的主权基金,主要职责是管理新加坡在海外的资产和投资项目,其管理的资产总额达到9360亿美元,为世界第六大主权基金 [3]
从跌13%到涨5%!蔚来回应GIC起诉:是灰熊三年前的不实指控
国际金融报· 2025-10-17 23:34
诉讼背景与核心指控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起诉蔚来 指控其通过关联公司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虚增收入和利润 误导投资者并导致GIC遭受巨大投资损失 [2] - 诉讼核心指控与2022年6月做空机构灰熊的报告内容高度一致 均聚焦武汉蔚能的关联交易问题 指控蔚来未披露对蔚能的实质控制权 [4] - GIC指控蔚来将用户需分5年支付的电池长期租赁收入一次性确认 违反美国会计准则 导致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从不足30亿元跃升至66亿元出现异常增长 [5] 公司回应与抗辩理由 - 蔚来回应称本案源于2022年做空报告的不实指控 相关指控均无事实依据 公司已完成独立内部调查 [2] - 蔚来抗辩基于控制权转移原则 认为向蔚能出售电池时对方已获得电池所有权及租金收益权 符合ASC606收入确认条件 且审计机构普华永道未提出异议 [6] - 公开信息显示蔚来仅持有蔚能19.8%股权 且无协议控制证据 不符合美国准则的并表要求 [6] 市场反应与诉讼进展 - 市场情绪随之起伏 10月16日蔚来港股一度跌超13% 最终收跌8.99% 而17日开盘即反弹超5% [4] - 因相关集体诉讼尚未结案 美国法官已于10月初下令暂停审理GIC的起诉 [4] 业务模式与会计分歧本质 - 持续三年的争议本质是蔚来BaaS模式的会计处理分歧 该模式于2020年推出 实现车电分离 [4] - 德意志银行 摩根士丹利 JP摩根 大和资本等机构曾发布报告 不支持灰熊的结论 并指出其是对BaaS模式的误读 [6] - 接近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 作为美 港 新三地上市公司 蔚来的BaaS模式披露已通过三地监管审核 香港证监会与联交所曾进行大量审核并认可该处理方式 [6] 公司近期经营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 当季总营收为190.1亿元 同比增长9.0% 归属股东的净亏损为51.4亿元 同比收窄0.29% [8] - 今年上半年总营收为310.43亿元 同比增长13.49% 归属股东的净亏损为120.32亿元 同比收窄15.87% [8]
美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诺和诺德跌超4%
凤凰网财经· 2025-10-17 21:43
美股市场开盘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道指微涨0.01%,纳指下跌0.53%,标普500指数下跌0.3% [1] - 减肥药物公司股价下跌,诺和诺德跌超4%,礼来跌超3%,此前特朗普称减肥药物价格将下调 [1] - 银行股下跌,德意志银行跌超3%,巴克莱跌超2% [1] - 中概股金山云和蔚来均跌超3% [1] 甲骨文AI业务进展 - 甲骨文公司举例称,一个为期六年、总收入6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项目,其毛利率可达35% [2] - 在上季度的30天内,甲骨文已签订价值650亿美元的新云基础设施供应合同,由来自四个不同客户的七份合同构成 [2] - 新签合同的四个客户中包括Meta,但没有OpenAI [2] 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战略投资 - 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集团共同投资9.25亿美元(约66亿元人民币),购置香港铜锣湾港岛一号中心共13层商业写字楼 [3] - 此次投资旨在设立两家公司的香港总部 [3] - 公司表示将以设立香港总部为契机,立足香港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面向全球发展 [3] 斯伦贝谢第三季度财报 - 斯伦贝谢第三季度经调整每股收益69美分,高于市场预期的66美分 [4] - 第三季度营收89.3亿美元,同比减少2.5%,与市场预期的89亿美元基本持平 [4] - 公司仍预计2025年资本投资约为24亿美元,财报公布后美股盘前股价跌超1% [4] 飞行汽车行业前景预测 -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将创造3000亿美元市场规模,到2050年将增至9万亿美元 [5] - 未来20年被视为飞行汽车的飞速发展期 [5] - 在此期间,中国或成为全球最大城市低空交通市场,长安、吉利及小鹏汽车等主机厂已披露各自飞行汽车项目进展 [5]
新加坡国资起诉蔚来欺诈,是真有问题还是空头炒作?
新浪财经· 2025-10-17 20:32
股价波动事件 - 10月16日蔚来汽车港股一度大跌13%,收盘下跌近9%,市场普遍认为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GIC)于2025年8月起诉蔚来的旧案突然在中文媒体发酵有关 [1] - 该诉讼案件目前在美国法院处于暂时搁置状态,次日蔚来汽车港股股价上涨2% [1] - 有市场观点认为此次波动可能源于大资金利用谣言出货,因蔚来股价在过去几个月已翻倍,通过制造利空消息砸盘后吸引抄底,从而实现高位派发 [1] 法律诉讼背景 - 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在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期间累计买入约5445万股蔚来美股,因美股熊市及公司持续亏损导致投资亏损,进而引发诉讼 [4] - 诉讼依据为美国证券法,允许投资者在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欺诈等不当行为导致损失时提起集体诉讼要求赔偿 [6] - 类似案例包括苹果公司因CEO库克关于中国区销售言论与后续业绩下调不符,最终支付4.9亿美元达成和解,以及英伟达、阿里巴巴等公司均经历过集体诉讼 [7][8] 核心指控与业务模式 - 诉讼核心指控蔚来通过与合作伙伴成立的武汉蔚能电池涉嫌夸大收入和利润,并隐瞒对其实际控制关系,从而误导投资者 [9] - 蔚来特色的电池租赁模式(BaaS)下,消费者购车时支付部分车款(如30万车款中付21万),武汉蔚能支付电池款(如9万),使蔚来一次性确认全部30万收入 [9] - 若无武汉蔚能,蔚来收入将变为21万加后续月度租赁费,通过此操作蔚来将未来长期收入前置,在采用PS估值法时有利于提高市值 [11] - 武汉蔚能目前股权结构为蔚来持股19.4%,湖北国资背景的武汉光谷和宁德时代各持股10.7% [9] 诉讼进展与行业观察 - 做空机构灰熊研究在2022年6月发布报告指责蔚来利用武汉蔚能夸大收入,随后在2022年8月和9月蔚来面临两起集体诉讼,目前已由美国法院合并审理 [11] - GIC起诉蔚来的案件被暂缓审理,将等待此前美国投资者发起的集体诉讼案有结果后再行处理 [11] - 蔚来的换电模式在汽车行业属新颖模式,为公司打造换电生态付出了较高成本,选择对自身更有利的估值方法存在一定合理性 [12] - 长期来看,上市公司最终仍取决于业绩表现,参考瑞幸咖啡案例,业绩持续增长后市场质疑将消散 [13]
新加坡股东起诉蔚来,“换电故事”陷入新危机
新浪财经· 2025-10-17 18:53
事件概述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于2025年8月在美国新泽西联邦法院起诉蔚来汽车及其CEO李斌、前CFO奉玮,指控其通过关联公司武汉蔚能虚增收入、误导投资者[1] - 该事件导致蔚来港股在10月16日盘中暴跌超13%,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收盘下跌8.99%至49.28港元/股,总市值1219亿港元[3] - 这是全球主权财富基金首次以原告身份单独起诉中概股企业,案件特殊性远超本身[2][4] 诉讼核心指控:收入确认方式 - GIC指控蔚来在与蔚能的交易中,未按美国会计准则对BaaS服务收入进行分期确认,而是选择在电池出售时一次性将全部金额计入营收[6] - 举例而言,用户需分5年支付的BaaS服务租金,蔚来在交易当下即确认了5年的全部收入,而非随用户按月支付逐步确认[6] - 此做法导致蔚能正式运营后首个季度,蔚来营收从前一季度的不足30亿元人民币跃升至逾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一倍,若按分期确认方式,该增长曲线将大幅削弱[6][7] - GIC认为该会计处理让公司盈利表现被人为放大,使投资者难以评估其真实经营动能[6] 诉讼核心指控:控制权争议 - GIC指控蔚来通过将蔚能持股比例设计为19.84%,刻意规避20%的合并报表门槛,但实质上对蔚能构成控制[11][12] - GIC提出三项证据:股权设计巧合;蔚来通过应收账款担保等方式在蔚能中实际享有约55%的经济利益;蔚能100%的业务依赖蔚来,包括电池采购、租金定价、维护流程等均由蔚来决定[13] - GIC认为蔚能是蔚来的财务延伸体,应被认定为可变利益实体并合并报表,这意味着过去确认的数十亿元收入可能需被冲回[14] - 美国证监会曾在2022年9月就蔚能交易向蔚来发出问询信,但未采取进一步行动[14] 起诉方背景与动机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是全球第六大主权财富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接近8000亿美元,过去20年平均年化名义回报率为5.8%[17][18] - GIC是蔚来的知名机构投资方之一,在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间累计买入5445万股蔚来ADS,按股价从高点62美元跌至不足10美元(跌幅超80%)估算,其损失可能达5亿至20亿美元[23] - GIC素有诉讼先例,曾因信息披露问题起诉BP、Valeant、Celgene等公司,此次起诉被视为其等待损失规模构成重大事件后,履行受托责任的典型后发制人策略[20][22][23] 公司财务状况与影响 - 蔚来自2018年上市以来累计净亏损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是新势力车企中唯一尚未实现盈利的品牌[25] - 公司屡次获得融资支持,包括合肥注资70亿元、阿布扎比主权基金约210亿元战略投资,以及2025年9月完成的10亿美元股权增发,截至2025年上半年账面现金仍超过500亿元[25][26] - 公司长期研发开支占营收40%以上,内部目标为四季度实现盈利,CFO透露届时整车毛利率有望提升至17%[27] - 此次诉讼可能影响蔚来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及未来在阿布扎比、中国香港等地的融资能力[27] 行业与市场信号意义 - 事件凸显新能源汽车商业创新(如BaaS模式)与传统会计准则在收入确认与资产转移界线上的碰撞,国际机构投资者对创新背后的会计合规容忍度正变得更低[29] - 主权基金角色发生转变,从被动长期投资者变为主动治理者,通过诉讼等方式表达不满[29][30] - 在中美监管摩擦背景下,该诉讼可能成为中概股信任体系的新信号事件,国际机构未来或要求中概股披露更详细交易信息,并让第三方会计师承担更大责任[31]
Nio shares rebound after GIC lawsuit over alleged revenue inflation
Thesun.My· 2025-10-17 16:48
股价波动 - 周五公司股票出现反弹 新加坡股市上涨2.86% 香港股市上涨2.48% [1] - 此次反弹发生在前一交易日股价大幅下跌之后 周四新加坡股市下跌9.8% 香港股市下跌13% [2] 法律诉讼 - 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在纽约南区法院对公司提起诉讼 指控公司发布误导性陈述人为抬高证券价值 [1] - 诉讼于8月提交 据称这些行为导致GIC基金遭受重大财务损失 [1][2] - 公司坚决否认所有指控 这些指控与2022年Grizzly Research的做空报告有关 [2] 公司运营与融资 - 公司最近通过增发股票筹集了12亿美元资金 [3] - 公司于2018年在美国上市 并在香港和新加坡进行了额外上市 [3] -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 此次法律行动可能影响公司未来的融资努力 [2] 市场观点与展望 - 晨星研究指出 这些指控可能损害公司的治理声誉 但不会对实质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3] - 研究机构预计车辆销售增长和盈利能力改善将支撑近期股价 [4]
港股收盘(10.17) | 恒指收跌2.48% 科技股集体下挫 老铺黄金(06181)逆市涨超3%
智通财经网· 2025-10-17 16:48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大幅杀跌,恒生指数收盘跌2.48%或641.41点,报25247.1点,恒生国企指数跌2.67%,恒生科技指数跌4.05% [1] - 全周累计来看,恒指累跌3.97%,国指累跌3.7%,恒科指数累跌7.98% [1] - 全日成交额为3146.24亿港元 [1] - 有分析认为南下资金持续流入及美联储可预期的降息将改善港股流动性,市场预期中国股指明年盈利增速达双位数 [1] 蓝筹股及重点公司表现 - 翰森制药逆势涨2.13%,公司与罗氏签订许可协议,罗氏将支付8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4.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交易总金额达15.3亿美元 [2] - 周大福涨5.02%,恒隆地产涨0.57% [2] - 比亚迪电子跌8.13%,信义光能跌6.79% [2] - 老铺黄金涨3.11%,公司预告将于10月26日进行产品提价,为年内第三次调价 [7] - 中国中免涨2.05%,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将自11月1日起调整,离岛免税商品由45大类提高至47大类 [8] - 蔚来-SW逆势涨2.17%,公司回应称GIC起诉源于2022年做空报告的不实指控 [9] - 福耀玻璃跌5.73%,曹德旺辞去董事长职务,由曹晖接任,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18.55亿元,同比增长18.86%,归母净利润22.59亿元,同比增长14.09% [10] 行业板块表现 - 大型科技股集体下跌,阿里巴巴跌超4%,腾讯跌近2% [3] - 芯片股大幅走低,中兴通讯跌12.83%,华虹半导体跌6.94%,中芯国际跌6.5% [3][4] - 光伏股全线下挫,新特能源跌7.08%,信义光能跌6.79%,福莱特玻璃跌3.46% [5] - 加密货币概念股延续跌势,迷策略跌8.36%,OSL集团跌8.15%,比特币下跌近5%至104986美元 [6] - 部分医药股逆势活跃,轩竹生物-B涨16.9%,康宁杰瑞制药-B涨5.04%,映恩生物-B涨4.44% [3] 行业动态与展望 - 创新药领域BD交易密集发生,翰森制药等五家企业达成授权交易,涉及ADC、细胞治疗等核心赛道,总金额达数十亿美元 [4] -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召开 [4] - 有观点认为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将加速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 [5] - 市场对全球AI是否泡沫化存在担忧但总体乐观,先进封装被视为AI时代延续摩尔定律的关键技术 [5] - 针对多晶硅收储平台已成立的传闻,业内权威人士称消息不实,光伏协会澄清“连开三天会”为月度会 [6] - 光伏企业后续盈利情况取决于产能出清节奏与上网电价市场化后的装机需求 [6] - 加密货币市场下跌与美国地区性银行信贷欺诈事件及美国政府“停摆”持续打击市场风险偏好有关 [6]
蔚来称公安机关已立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7 15:14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1] - 专项整治行动将诋毁攻击汽车企业或产品、抹黑企业声誉以及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产出虚假内容等行为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1] 公司法律行动 - 网络账号"BelieveDB"持有人董宾自2023年起长期通过微博等平台针对公司及用户发布不实言论 [1] - 法院一审判决董宾败诉,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赔偿公司损失 [1] - 网络账号"路边消息社"通过微信公众号散布涉及公司资本市场相关谣言,其中充斥大量AI生成的虚假信息 [1] - 公司已完成对"路边消息社"及背后推动谣言传播的多个网络账号的取证,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已依法立案调查 [1] 公司立场与价值观 - 公司坚决支持并积极配合此次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依法维护企业及用户合法权益 [1] - 公司秉承正向价值观,坚信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是企业立足之本,才能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绝不容忍任何针对公司及用户的黑公关、水军等恶意侵权行为,将持续出击捍卫权益 [1]
蔚来法务部发文打击网络侵权
北京晚报· 2025-10-17 14:54
专项整治行动与行业背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诋毁攻击汽车企业或产品、抹黑企业声誉以及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产出虚假内容等行为 [1] - 公司坚决支持并积极配合此次专项行动,旨在依法维护企业及用户合法权益,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1] 针对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行动 - 网络账号"BelieveDB"持有人董宾自2023年起长期通过微博等平台持续密集发布针对公司及用户的不实言论,进行攻击诋毁 [1] - 法院一审已判决董宾败诉,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依法赔偿公司损失 [1] - 网络账号"路边消息社"通过微信公众号散布涉及公司资本市场相关的谣言,其中充斥大量AI生成的虚假信息 [1] - 公司已完成对"路边消息社"及多个推动谣言传播的网络账号的取证工作,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已依法立案调查 [1] 公司立场与价值观 - 公司始终秉承正向价值观,坚信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是企业立足之本,才能推动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绝不容忍任何针对公司及用户的黑公关、水军等恶意侵权行为,将持续出击,坚决捍卫企业和每一位用户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健康的网络环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