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浦发银行(600000)
icon
搜索文档
浦发银行股价跌5.01%,嘉实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22.63万股浮亏损失14.7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8 10:19
嘉实安益混合C(003187)成立日期2016年8月25日,最新规模9.63亿。今年以来收益2.52%,同类排名 7487/8155;近一年收益4.29%,同类排名7075/8029;成立以来收益44.15%。 嘉实安益混合C(003187)基金经理为赖礼辉。 截至发稿,赖礼辉累计任职时间5年11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25.49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 28.11%, 任职期间最差基金回报0.16%。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 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 议。 10月28日,浦发银行跌5.01%,截至发稿,报12.32元/股,成交9.73亿元,换手率0.23%,总市值4103.27 亿元。 资料显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中山东一路12号,香港中环夏悫道12号美国银行 中心15及24楼,成立日期1992年10月19日,上市日期1999年11月10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 吸收公众存 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 ...
A股银行股普跌,浦发银行跌超5%
格隆汇· 2025-10-28 10:14
格隆汇10月28日|A股市场银行股普跌,其中,浦发银行跌超5%,民生银行、渝农商行、西安银行、 江阴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行、上海银行、光大银行、无锡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跌超1%。 ...
银行板块短线快速跳水,浦发银行跌超5%
新浪财经· 2025-10-28 10:04
银行板块短线快速跳水,浦发银行跌超5%,上海银行、渝农商行、江阴银行、西安银行纷纷下挫。 ...
华安沣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发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8 05:43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名称为华安沣泰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分为A类(代码025260)和C类(代码025261)份额 [13] - 基金类型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方式为契约型开放式,存续期限为不定期 [14] - 基金份额发售面值为人民币1.00元,最低募集份额总额为2亿份 [14][15] 募集安排与规模控制 - 基金募集期为2025年11月11日至2025年11月21日,募集期限不超过3个月 [24] - 基金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为50亿元人民币(不含募集期利息),若超限将进行比例配售 [2][15] - 规模控制方案采用“末日比例配售”原则,对最后一个发售日的有效认购申请按比例给予部分确认 [16][17][18] 投资目标与范围 - 投资目标是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19] - 基金投资于债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 [20][21] - 投资于权益类资产、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的比例合计占基金资产的5%-20%,其中投资于境内股票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5% [21] - 基金可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其比例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并可投资于全市场股票型ETF及基金管理人旗下的权益类基金 [20][21] 投资者与认购规定 - 发售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投资者等,暂不向金融机构自营账户销售 [1][23][26] - 投资者通过代销机构或电子交易平台认购的单笔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元,通过直销机构(电子交易平台除外)认购单笔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0,000元 [3][27] - 单一投资者单日认、申购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个人投资者、公募资管产品、职业年金、企业年金计划除外) [3][23][27] - 如单个投资人累计认购的基金份额数达到或超过基金总份额的50%,基金管理人可采取比例确认等方式进行限制 [3][27] 销售与服务机构 - 基金管理人为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56] - 销售机构包括直销机构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销售机构的销售网点 [2][33][34] - 登记机构为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56]
“巨无霸”谢幕!银行转债仅余6只,市场将重构?
国际金融报· 2025-10-27 23:49
浦发转债转股完成与摘牌 - 浦发转债于10月27日迎来最后一个转股日,并于10月28日从上交所摘牌,成为可转债历史上首个500亿元的“巨无霸”项目 [2] - 截至10月27日收盘,浦发转债转股比例高达99.67%,未转股比例仅为0.33%,远超市场预期 [2] - 浦发转债发行总额为500亿元,截至10月24日未转股余额为1.64亿元,转股工作基本完成 [4] 推动转股的关键因素 - 中国移动通过可转债转股形式多次增持浦发银行普通股,转股价格为12.51元/股,转股后其持股比例增加至18.18% [4] - 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及可转债转股增持股份,截至9月29日持有普通股10.73亿股(持股比例3.44%)及可转债860万张 [5] - 信达投资通过信丰1号资管计划累计增持1.18亿张浦发转债,占发行总量的23.57% [5] - 浦发银行管理层通过业绩改善、释放转股信号及优化股价条件,清晰安排转股节奏,推动转股落地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5] 银行可转债市场现状 - 浦发转债摘牌后,市场上仅剩6只银行可转债,分别为紫银转债、上银转债、兴业转债、重银转债、常银转债和青农转债 [7] - 除兴业转债转股比例近20%外,其余5只可转债的未转股比例均在99.89%以上,转股情况冷热不均 [7][8] - 2023年是银行可转债密集摘牌年,年初至今已有成银转债、苏行转债、中信转债、杭银转债、南银转债等多只完成转股或强制赎回而退市 [7] 市场冷热不均原因与后市展望 - 银行转债转股情况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正股表现,表现强势的银行股其转债更容易触发强赎实现转股 [8][9] - 银行可转债市场规模短期内可能持续收缩,因大量转债已退市且暂无大型金融转债发行计划补充,同时若正股股价无法提升,低转股率问题将延续 [9] - 银行转债大规模退出将引发转债市场重构,作为“固收+”基金偏爱的底仓资产,其退出将迫使资金流向公用事业、消费类、优质国企或绩优科技成长型转债以填补低波资产缺口 [9]
10月28日起摘牌,“浦发转债”转股比例超99%
华夏时报· 2025-10-27 19:18
浦发转债退市概况 - 浦发转债于10月27日迎来最后一个转股日,并于10月28日起在上交所摘牌 [2] - 浦发转债发行规模为500亿元,是年内退市可转债中发行规模最大的一只 [2] - 截至10月27日收盘,浦发转债转股比例达到99.67%,未转股比例为0.33% [2][5] 浦发转债转股进程与资本驰援 - 浦发转债转股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截至今年3月末,未转股金额占比仍高达99.9971%,截至9月30日,未转股金额为245.72亿元,占比49.14% [3] - 自今年6月起,中国移动、中国信达、中国东方资产等投资者相继通过可转债转股增持浦发银行 [4] - 中国移动于10月13日将其持有的5631.454万张可转债转为浦发银行普通股4.5亿股,持股比例由17%增加至18.18% [4] - 通过资本驰援,截至10月27日,浦发转债未转股比例降至0.33% [5] 可转债转股对银行资本的影响 - 银行发行可转债是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通过可转债转股可补充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2] - 随着浦发转债转股率的提升,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将进一步提高,为其业务扩张、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供更多支撑 [2] - 截至2025年6月末,浦发银行监管并表口径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38%、资本充足率为13.55% [5] - 可转债提前赎回能促使投资者转股,进而有效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支持其业务拓展和风险抵御,同时可以降低银行的财务成本 [7] 银行可转债市场现状 - 随着浦发转债退市,市场上的银行可转债将仅剩6只,余额较年初至少缩水了900亿元 [2][6] - 银行可转债自2023年以来再无新发,年初尚存的13只银行转债,如今仅剩6只 [6] - 今年年内,已有6只银行转债退出市场,包括触发了提前赎回条款的成银转债、苏行转债、杭银转债、南银转债、齐鲁转债共5只,以及到期退出的中信转债 [6] - 此前退市的银行转债转股率均接近100%,例如成银转债转股率99.94%,苏行转债接近100%,杭银转债99.39%,南银转债99.98%,中信转债99.9% [6]
中国移动(00941):进一步转换浦发银行A股可转债
智通财经网· 2025-10-27 18:50
可转债转换操作 - 广东移动于2025年10月27日行使换股权,将面值人民币36.6万元(约40.11万港元)的浦发银行A股可转债转换为约2.93万股浦发银行A股,转股价为每股人民币12.51元(约13.71港元)[1] - 转换完成后,广东移动尚持有面值人民币9560.4万元(约1.05亿港元)的浦发银行A股可转债,该债券于2025年10月27日到期,公司无意行使相关换股权[1] 股权结构变动 - 紧接转换前,公司合计持有60.53亿股浦发银行A股,约占其已发行股本的18.18%[1] - 紧随转换后,公司合计持有股数不变(约60.53亿股),约占浦发银行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18.18%,股权比例未发生变动[1] 交易影响与评估 - 此次转换允许公司以与市场交易价格可比的价格认购浦发银行A股,有利于公司更好地分享浦发银行经营成效[1] - 转换有利于浦发银行补充其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1] - 董事认为转换的条款和条件属公平合理,并符合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1]
中国移动:进一步转换浦发银行A股可转债
智通财经网· 2025-10-27 18:49
智通财经APP讯,中国移动(00941)发布公告,于2025年10月27日,广东移动行使换股权将其持有的合计 面值人民币 36.6万元(约合 40.11万港元)浦发银行 A 股可转债按照每股人民币 12.51 元(约合13.71 港元) 的转股价转为约 2.93万股的浦发银行 A股。实际转换的浦发银行A股股数可能会因清算及交收原因而有 所差异。 紧接转换前,本集团合计持有60.53亿股的浦发银行 A股,约占浦发银行已发行股本的约18.18%。紧随 转换后,本集团合计持有60.53亿股的浦发银行A股(可能会因清算及交收原因而有所调整),约占浦发银 行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约18.18%。 转换完成后,广东移动尚持有合计面值人民币9560.4万元(约合1.05亿港元)浦发银行A股可转债。该等浦 发银行A股可转债于2025年10月27日到期。本集团无意行使相关换股权。 转换允许广东移动以与市场交易价格可比的价格认购浦发银行的 A股,同时有利于浦发银行补充其核心 一级资本、提升其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让本集团能够更好地分享浦发银行经营成效。董事认为, 转换的条款和条件属公平合理,并符合本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 ...
股份制银行板块10月27日跌0.37%,中信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2.4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27 16:25
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27日股份制银行板块整体下跌0.37%,表现弱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1.18%,深证成指上涨1.51% [1] - 板块内个股普遍下跌,中信银行以1.26%的跌幅领跌,招商银行下跌0.86%,兴业银行下跌0.83% [1] - 从成交额看,招商银行成交41.20亿元,民生银行成交22.19亿元,浦发银行成交19.64亿元,为板块内成交最活跃的个股 [1] 个股价格变动 - 光大银行股价表现相对平稳,收盘价3.53元,涨跌幅为0.00% [1] - 跌幅较小的个股包括浦发银行下跌0.08%,浙商银行下跌0.32%,平安银行下跌0.35% [1] - 跌幅超过0.5%的个股有华夏银行下跌0.57%,民生银行下跌0.73% [1] 资金流向分析 - 当日股份制银行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态势,净流出金额达12.42亿元 [1] - 与主力资金流出相反,游资资金净流入6.73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5.68亿元 [1] - 个股方面,招商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最为显著,达7.59亿元,主力净占比为-18.43% [2] - 中信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1.06亿元,主力净占比为-15.71%,平安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出1.17亿元,主力净占比为-8.23% [2] - 民生银行是板块内唯一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的个股,净流入7459.93万元,主力净占比为3.36% [2]
行业深度报告:零售风险及新规影响有限,兼论信贷去抵押化
开源证券· 2025-10-27 13:44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期业绩后银行风险视角的三大关注点包括零售不良率及不良生成率指标双高、风险新规过渡期结束对拨备的影响、以及银行信贷去抵押化特征 [14] - 尽管零售不良拐点尚未呈现,但风险整体处于可控区间,且拨备计提对利润表的影响弱于2018年对公风险暴露时期 [3][15] - 风险新规过渡期结束带来的拨备补计提压力有限,政策端影响趋弱 [4][16] - 银行信贷去抵押化是业务特征和经营目标主动选择的结果,金融科技风控能力强的银行更具优势 [5][17] 零售风险分析 - 2025H1上市银行不良率为1.23%,环比基本持平,但零售风险持续反弹,样本行零售不良率为1.28%,边际抬升12bp [3][14][18] - 零售不良生成率仍居高位,例如邮储银行2025H1个贷不良生成率为1.53%,较2024年上行17bp,而对公不良生成率仅为0.34% [14] - 逾期率(1.44%,较2024年提高3bp)与不良率指标偏离,国有行和农商行逾期率分别上行7bp和1bp,反映零售风险尚存 [19] - 中小行零售不良率抬升幅度大于国股行,显示风险区域化特征 [29][30] - 按揭不良率绝对水平仍低,政策支持下违约概率保持平稳;个人经营贷不良率上行(部分银行超30bp)但反映风险更真实;消费类信贷不良率最高,其改善依赖于个贷不良转让业务 [3][15][30][31][32] 风险新规与拨备影响 - 风险新规过渡期将于2025年底结束,市场担忧已减值贷款计入不良后需补提拨备,以及非贷资产拨备计提比例需提升至100% [4][16] - 2025H1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38.53%,环比上升0.46pct;拨贷比为2.93%,环比略持平 [40] - 国股行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不到1pct),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下降6.13pct和1.53pct,但降幅较Q1趋缓 [40] - 部分银行报表减值资产口径与监管标准存在差异,且过渡期可能延长,因此拨备对利润冲击或低于市场预期 [4][16][40] 信贷去抵押化趋势 - 2025H1上市银行抵押类贷款占比为34.6%,呈逐年下降趋势 [5][17] - 区域性中小行抵押贷款不良率整体高于信用贷款,源于客群逆向选择效应 [5][17] - 去抵押化是银行在风险承压时的主动选择,通过提升非抵押类贷款占比以降低违约概率,但承受较高违约损失率 [5][17] - 金融科技赋能风控水平强的头部城农商行在去抵押化过程中具有优势 [5][17] 投资建议 - 部分国有银行客群优势赋予较高安全边际,零售风险压力可控且拨备同比少提 [6] - 部分股份行安全边际高、零售不良绝对水平低,风险有修复迹象 [6] - 部分城农商行在零售客群风险策略和贷款去抵押化过程中具备相对优势 [6] - 推荐中信银行,受益标的包括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渝农商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