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证券(600999)
icon
搜索文档
9000亿招商基金今年“痛失”4位知名经理
搜狐财经· 2025-08-12 21:22
核心观点 - 招商基金经历重要人员变动 包括知名基金经理翟相栋离任和高管团队调整 引发市场对基金业绩稳定性和投资策略延续性的关注 [2][3][25] 人员变动情况 - 基金经理翟相栋因个人原因于8月9日离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 卸任后无在管产品且不再转任其他岗位 [2] - 2024年至2025年招商基金共有4名基金经理离任 包括苏燕青 王岩 马龙和翟相栋 [2][14] - 固收核心人物马龙离任前管理规模达876.18亿元 占公司债基总规模21.6% [16] - 贾成东离任前代表作招商优质成长和招商行业精选任职回报分别达192.09%和140.27% [14] - 近一年新聘22位基金经理 在职总数达92人 远高于行业平均数3.84 [18] 投资业绩表现 - 翟相栋管理招商优势企业混合期间规模从0.4亿元增至百亿 任职回报124.59% 年化回报27.96% [4][9] - 招商优势企业混合2025年二季度A类亏损2.85亿元 C类亏损1.59亿元 净值增长率-3.63%和-3.77% [6][7] - 公司权益类产品2022-2024年合计亏损594.08亿元 其中2024年亏损23.35亿元 [19] - 旗下59只基金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19只亏损超30% [18] - 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2025年二季度A类亏损40.44亿元 C类亏损11.25亿元 [21] 资产配置特点 - 前十大重仓股中8只为白酒股 包括贵州茅台 五粮液 山西汾酒等 [23] - 贵州茅台今年以来股价下跌3.86% 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分别上涨4.99%和5.12% [24] 管理层调整 - 5月20日总经理由徐勇变更为钟文岳 后者曾任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26][29] - 5月底任命三位副总经理级高管 王景 朱红裕和陈方元 [29] - 董事长王小青8月4日辞任招商银行副行长 且不再在控股子公司任职 [2][29][30] - 王小青任期内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18.13亿元降至2024年16.5亿元 [30] 接任安排与策略 - 陆文凯接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 管理规模124.1亿元 [11][12] - 陆文凯管理时间最长的招商瑞利灵活配置混合任职回报16.22% 年化5.17% [12] - 其管理的招商产业精选A任职回报34.28% 年化27.84% [14] - 公司表示将保持投资策略延续性 注重估值和成长性核心投资理念 [11]
招商证券保荐太湖远大IPO项目质量评级B级 承销保荐佣金率较高 上市首年净利润下降
新浪证券· 2025-08-12 17:4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浙江太湖远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太湖远大 代码920118 BJ [1] - 公司于2023年11月30日申报IPO 并于2024年8月22日在北交所上市 [1] - 公司所属行业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 - IPO保荐机构及承销商为招商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彭勇和闫坤 [1] - IPO律师为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审计机构为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 [1] 上市过程与周期 - 公司上市周期为266天 显著低于2024年A股已上市企业629.45天的平均周期 [2] 发行相关费用 - 承销及保荐费用为1236.08万元 承销保荐佣金率为9.96% 高于整体平均数7.71% [3] 股价市场表现 - 上市首日股价较发行价格上涨36.06% [4] - 上市三个月后股价较发行价格上涨73.76% [5] 估值与募资情况 - 发行市盈率为12.06倍 为行业均值19.91倍的60.57% [6] - 预计募资1.46亿元 实际募资1.24亿元 实际募集金额缩水15.03% [7] 上市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4% [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低8.97% [8]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低12.71% [8] 信息披露与监管关注 - 被要求说明是否符合北交所市场定位并充分揭示相关风险 [1] - 被要求说明控股子公司远大复合材料财务数据未经审计的原因及数据真实性 [1] - 被要求澄清《原终止协议》中关于股份回购条款的表述矛盾问题 [1] - 被要求说明可比公司选取依据及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合理性 [1] 总体评价 - IPO项目总得分为85.5分 评级为B级 [9] - 负面因素包括信披质量有待提高 发行费用率较高 实际募资缩水及上市后净利润下降 [9]
安孚科技:8月1日接受机构调研,景顺长城基金、招商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8-12 16:57
重组进展 - 2025年7月11日资产重组方案通过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 已向证监会提交重组报告书注册稿等相关文件 [2] - 重组方案优化包括:新增九格众蓝等4方为业绩承诺对象 新增亚锦科技和南孚电池未来三年业绩承诺 主要新增股份锁定期延长至36个月 配套募资规模由4.2亿元调减至2.04亿元 [2] - 重组完成后公司持有南孚电池权益比例由26.09%提升至42.92% 后续计划继续收购安孚能源少数股东股权并适时启动亚锦科技和南孚电池少数股权收购 [3] 充电宝业务布局 - 南孚传应充电宝全线产品通过3C认证 额定能量控制在100Wh以下 符合民航局2025年6月28日起实施的新规 [4] - 南孚品牌价值达263.86亿元(2025年) 较2022年129.84亿元翻倍 连续32年蝉联中国碱性电池销量冠军 [4] - 销售网络覆盖全国超2000个分销商及300万家终端零售网点 计划推出全固态充电宝等创新产品 [5] 产品技术升级 - 聚能环5代电池采用0.158mm金刚钢壳和Spacemax超薄密封圈结构设计 拥有超500项技术专利 可应对-20℃至65℃极端温度 [6][7] - 南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研发团队超300人 产品需通过415道检测程序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4.28亿元(同比+4.98%) 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14.38%) 扣非净利润1.03亿元(同比+12.75%) [8] - 海外碱性电池收入同比增长60% 计划通过产能出海和品牌出海拓展欧美亚市场 [8]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3.78亿元(同比+5.8%) 归母净利润7117.35万元(同比+10.01%) 毛利率49.22% [13] 业务发展前景 - 国内家庭平均拥有一次电池用电器9.4个(美国19.3个) 锌锰电池碱性化率60% 较发达国家80%-90%仍有提升空间 [9] - 2024年中国出口OEM碱性电池140亿只 南孚占比8% 新增4条产线可增加10亿只产能 目前3条已投产且满产 [10] - 碳性电池细分市场"丰蓝1号"和"益圆"快速成为头部品牌 纽扣电池"传应"和充电锂电池"TENVOLTS"也在细分市场领先 [10] 股权结构 - 重组完成后深圳荣耀及合肥荣新合计持股17.39% 一致行动人九格众蓝持股10.57% 秦大乾委托2.02%表决权 合计控制29.98%表决权 [11] 商誉情况 - 本次重组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不会新增商誉 现有商誉29.06亿元来自安孚能源收购亚锦科技51%股份 [12] - 南孚电池经营稳定 连续多年保持收入和利润增长 商誉减值风险较小 [12]
26家上市券商亮出2021年成绩单 9家迈入净利润“百亿元俱乐部”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格局 已有9家头部券商净利润超100亿元 较上年新增招商证券 中国银河 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四家成员 [2] - 26家上市券商中24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增长 占比63% 其中国联证券 浙商证券和中国银河营收增幅均超50% [3] - 净利润增幅超50%的券商包括中原证券(392.04%) 东方证券(97.26%) 方正证券(66.19%) 中信证券(55.01%)和国联证券 而第一创业和华林证券净利润同比下降 [3] 头部券商领先地位 - 中信证券以765.24亿元营收和231亿元净利润居行业首位 同比增幅分别为40.71%和55.01% [2] - 百亿净利润俱乐部成员包括国泰君安(150.13亿元) 华泰证券(133.46亿元) 海通证券(128.27亿元) 招商证券(116.45亿元) 广发证券(108.54亿元) 中金公司(107.78亿元) 中国银河(104.3亿元)和中信建投(102.39亿元) [2] 业务驱动因素分析 - 财富管理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139.6亿元(增24%) 代销金融产品收入26.55亿元(增35.12%) [5] - 机构业务贡献显著 国泰君安机构与交易业务增长51.15% 华泰证券机构用户数增长50% [3][5] - 特色化中小券商表现亮眼 中原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增365.61% 投行业务收入增245.9% 中银证券资管收入与浙商证券投行收入创历史新高 [3] 财富管理转型成效 - 行业通过财富管理转型提升服务能力 华泰证券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62.87亿元 占总营收超40% 客户总数达2000万 客户总资产5.4万亿元 [5] - 方正证券投顾业务实现突破 线上投顾业务收入增84% 资产配置型产品收入增283% [5] - 财富管理业务相比传统经纪业务具有更高稳定性和收益率 [4]
上市券商2021年实力“拼子” 5家券商系公募基金净利贡献均超10%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券商全资子公司业绩表现 - 至少46家券商全资子公司2021年净利润均超1亿元 其中8家净利润超10亿元 [1][2] - 海通开元投资以25.53亿元净利润位列第一 中信证券投资以24.12亿元位列第二 海通创新以16.83亿元位列第三 [2] - 华泰国际净利润11.76亿元 同比增长441.92% 中金香港净利润51.12亿港元 同比增长108.5% [3] 券商系公募基金业绩贡献 - 23家券商系公募基金披露2021年业绩 16家净利润超1亿元 其中10家超10亿元 [4] - 易方达基金净利润45.35亿元(同比+64.92%) 汇添富基金净利润32.63亿元(同比+27.13%) 广发基金净利润26.07亿元(同比+42.95%) [4] - 5家券商系公募基金对母公司净利润贡献超10% 其中银华基金对第一创业净利润贡献达32.3% [6] 业务发展特点 - 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表现突出 8家净利润超10亿元的全资子公司中4家为另类投资子公司 [3] - 国际业务子公司业绩分化显著 部分实现三位数增长 部分出现净利润下滑或亏损 [3] - 公募基金业务成为券商资管转型重要发力点 6家券商系基金净利润同比增幅超50% [5]
22家上市券商去年信息技术投入均超1亿元 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行业信息技术投入规模与趋势 - 2021年22家上市券商信息技术投入总额达141.78亿元 单家投入均超1亿元[1] - 2017-2020年证券业信息技术累计投入845亿元 近五年累计投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2] - 头部券商中华泰证券(22.28亿元) 中金公司(13.46亿元) 招商证券(11.92亿元) 海通证券(11.76亿元) 中信建投(10.93亿元)投入超10亿元[2] - 广发证券(9.85亿元) 东方证券(8.75亿元) 申万宏源(8.28亿元) 中泰证券(8.08亿元) 兴业证券(7.64亿元)投入超5亿元[2] 券商科技能力建设与成效 - 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月活用户达1102万 累计下载量6532万[3] - 华林证券信息技术投入同比增幅达293.78%(2021年投入3.47亿元) 中原证券 兴业证券 中金公司增幅均超40%[3] - 华林证券信息技术投入占营收比重达25.17% 华泰证券(13.95%) 中金公司(11.96%) 中原证券(11.16%) 中泰证券(10.05%)占比超10%[3] - 招商证券 中信建投信息技术人员超1000人 占总员工比例均超9%[4] 信息系统安全与监管要求 - 招商证券2022年3月14日因系统交易问题引发网络安全事件 存在变更管理不完善和应急处置问题[5] - 首创证券2021年5月18日发生交易系统中断20分钟 达到较大信息安全事件标准 存在日志删除和报告不实问题[6] - 证监会修订《证券期货业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办法》 要求及时准确完整报告网络安全事件[6] - 证券业业务高度线上化 需持续关注信息安全问题[6] 数字化转型挑战与人才建设 - 行业对数字化转型重要性已达成共识 但存在目标不清晰 价值释放不充分 数字基础不牢 人才稀缺等问题[4] - 华林证券构建科技金融队伍 建立扁平化互联网企业架构 配套互联网战略考核体系[3] - 华林证券受让文星在线100%股权 申请设立信息技术专业子公司[3]
券商勤练“内功” 护航优质企业登陆创业板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果 - 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两年 成为A股IPO申报最活跃和资本工具使用最踊跃板块之一[1] - 注册制下已上市355家企业 保荐数量前五券商合计占比33.8%[2] - 头部券商保荐数量领先:中信证券31家 中信建投30家 民生证券20家 华泰证券20家 海通证券19家[2] 投行业务转型趋势 - 投行从通道型转向价值发现型 聚焦价值发现/估值定价/研究分析/服务销售能力[2][3] - 招商证券保荐项目覆盖生物医疗/TMT/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领域[3] - 安信证券提出"投资+投行"商业模式 需加强跨业务线协同与产业研究深度[3] 上市审核效率提升 - 企业从受理到上市委审议平均用时186天 审核端平均仅54个自然日[7] - 典型案例:华大九天审核73天 大族数控审核105天 冠龙节能从申报到上市不足10个月[7] - 审核提速归因于企业质地优良 中介执业质量提升及前期规范基础[7] 监管质量把控措施 - 深交所实施四重把关:创业板定位/信息披露质量/现场督导/日常审核处罚[4] - 首单"资格罚"落地:对2名保荐代表人采取6个月不接受申请文件的处分[4] - 广发证券提出筑牢"三道防线":客户风险评估+内控部门制衡+提升信披质量[5][6] 板块定位与行业影响 - 创业板聚焦"三创"(创新/创造/创意)企业 严格筛选研发投入与成长性[4] - 投行需承担第一辅导员/质检员/推销员/持续督导员四重角色[1] - 平安证券强调从"荐"的思维转向关注企业长期投资价值[4]
上市券商密集召开业绩说明会 并购重组、投行舆情新规成热点问题
新华网· 2025-08-12 13:47
上市券商业绩说明会核心动态 - 超过13家券商召开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 多家券商公告拟召开安排 [1]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43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合计营业收入3819.17亿元 同比增长1.84% 合计净利润1099.73亿元 同比增长6.46% [2] - 券商业绩表现分化 部分机构业绩下滑 部分中小券商大幅增长 [2][3] 重点券商业绩解读 - 海通证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25.74亿元(同比+19.2%) 归母净利润43.62亿元(同比-28.21%) 净利润下降主因全球加息致利息支出增加及市场交投不活跃 [2] - 国金证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0.28亿元(同比+20.31%) 归母净利润12.36亿元(同比+50.27%)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自营投资业务表现优异 [3] 并购重组监管动向 - 证监会11月3日明确支持头部券商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 打造一流投资银行 [4] - 投资者关注方正证券与平安证券同业竞争问题 公司表示正按监管要求推进相关工作 [4][5] 投行舆情监管新规 - 上交所10月发布新规 要求保荐机构在发行上市申请至上市交易期间对重大事项持续尽职调查并提交专项核查 [6] - 国金证券将通过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内部培训、舆情监测工具应用及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应对新规 [6] - 光大证券通过三级内控体系动态跟踪在审项目舆情 严格按监管要求报送报告 [7]
科技创新债发行扩容 热度有望延续
中国证券报· 2025-08-12 05:05
政策效应与市场表现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科技创新债券支持政策推动市场快速扩容 自5月7日公告发布至8月11日 全市场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684只 规模达8806亿元 较去年同期326只/3229 78亿元分别增长110%和173% [1] - 金融机构成为发行主力 在8806亿元总规模中占比35 42% 其中银行发行2383亿元 建设银行以300亿元规模居首 证券公司发行441 70亿元 招商证券以70亿元领先 [2] - 政策拓宽了金融机构资金来源 增强其支持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能力 包括债券 股权和基金投资 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2] 发行主体与结构特征 - 国有企业仍占主导但民企参与度提升 684只债券中中央企业197只 地方国企360只 民营企业94只 外资企业1只 民企发行规模842 40亿元 较去年同期的306 88亿元增长175% [3] - 发行期限结构多元化 平均期限3 65年 3年期占比36 60% 5年期占比25 44% 满足不同资金需求和风险偏好 [3] - 票面利率均值降至1 98% 低于去年同期的2 34% 融资成本显著下降 [3] 未来发展方向 - 专家预计科技创新债将进一步扩容 年内可能迎来更多供给 [3] - 需推动债券条款创新和增信措施优化 如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标准 支持以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增信 提升投资者对民企科创债的认可度 [4] - 建议设计多样化含权条款 匹配科创企业风险收益特征 例如突破传统增信方式 构建政策兜底与市场风险共担的体系 [4]
DeepSeek母公司幻方量化腐败案曝光,员工伙同招商证券6年卷走1.18亿元
观察者网· 2025-08-11 19:43
案件核心事实 - 幻方量化原市场总监李橙与招商证券深南东路营业部原总经理孟鹏飞在2018-2023年间通过交易返佣违规获利1.18亿元 其中李橙分得2000余万元 [1][14] - 招商证券总部私人客户部总经理刘欢涉案并分得1000万元 孟鹏飞保留8000余万元 [15] - 招商证券财富管理及机构业务总部机构业务部总经理高翔因收受孟鹏飞300万元等价黄金后退还 仍受牵连落马 [15][17] 涉案人员背景 - 李橙持有宁波少广创业0.5%股权及宁波程采旃蒙0.1%股权 两家公司实控人均为幻方量化老板梁文锋 [3] - 李橙以高调言论闻名私募圈 曾于2022年3月建议客户赎回基金 2023年9月批评私募重仓海外股市 2024年7月发表争议性房价股市观点 [5][6][8] 行业运作机制 - 量化私募年换手率普遍达100-200倍 远高于公募基金180%的年换手率 [10] - 券商对客户经理返佣比例约40% 但直接返佣客户属明确违规行为 [10][11][12] - 券商佣金收取比例不足万分之一 略高于万分之零点六成本线 [17] 公司回应与动态 - 幻方量化称李橙事件为个人行为 公司未参与返佣 佣金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19] - 招商证券表示高翔案属个人行为 公司未参与 并对靖奇投资投诉回应称未发现违规操作 [17][25] 监管动态 - 2025年7月新修订《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将商业贿赂纳入违法失信记录 [18] - 证监会明确规定禁止券商向机构投资者返还佣金 [11][12] 招商证券合规问题 - 2024年初证监会处罚招商证券63名员工违规炒股 合计罚没8173.3万元 涉及交易金额38.8亿元 [22] - 原总裁熊剑涛通过他人账户炒股盈利3356.6万元 [23] - 2024年管理层出现动荡 总裁退休及副总裁辞职 [20] 关联案件 - 量化私募靖奇投资指控招商证券作为托管人未履行核查义务 涉及非法使用法人印章问题 [25] - 招商证券回应称靖奇投资58只产品中仅3只由其托管 未发现违规操作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