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兴业银行(601166)
icon
搜索文档
“红利雨”来了!上市银行分红哪家强:真土豪还是“铁公鸡”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10:16
上市银行分红概况 - 截至7月16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37家完成年度分红,累计分红总额达6326亿元,同比增长3.1% [2][5] -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红总额最高,分别为1097.73亿元和1007.54亿元,郑州银行分红最低仅1.82亿元,分红率9.69%为行业最低 [2][5][6] - 招商银行分红比例最高达33.99%,其次是沪农商行(33.9%)和苏州银行(32.5%) [6] 分红时间与金额变化 - 四家国有大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今年分红时间较去年提前2-3个月,可能与5200亿元定增募资补充资本有关 [4][5] - 34家银行分红金额同比上涨,西安银行(78.31%)、宁波银行(50%)、杭州银行(37.78%)涨幅居前,平安银行(-15.44%)、民生银行(-11.11%)、浙商银行(-4.88%)下滑 [8][9] - 分红增幅高的银行如郑州银行、西安银行、宁波银行均实现净利润正增长 [10] 银行未来分红规划 - 交通银行计划2025-2027年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净利润30%,并探索一年多次分红 [12] - 中信银行目标2024-2026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苏州银行也设定类似目标 [12] - 分析师认为银行业绩拐点将至,息差降幅收窄、信贷结构优化将支撑分红能力 [11]
“红包雨”来了!30余家上市行年度分红“到账”,哪家出手最阔绰?
新浪财经· 2025-07-16 08:40
A股上市银行2024年度分红情况 - 2024年7月以来A股上市银行迎来分红高峰期,已有三十余家完成年度分红,另有数家银行发布分红派息实施公告 [1][3][4] - 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总派息额位居上市行之首,民生银行派发现金红利约84.06亿元 [1][3] - 招商银行向全体A股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000元,合计派发504.40亿元,其中A股现金红利达412.58亿元 [4] - 六大国有银行2024全年累计分红金额合计超过4200亿元,较上年有所提高 [2][4] - 工商银行1097.73亿元 [4][6] - 建设银行1007.54亿元 [4][6] - 农业银行846.61亿元 [4][5][6] - 中国银行713.60亿元 [4][6] - 交通银行281.46亿元 [4][6] - 邮储银行259.41亿元 [4][6] 银行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银行板块表现亮眼,浦发银行以34.89%累计涨幅居首,青岛银行以32.43%涨幅紧随其后 [12] - 兴业银行、江苏银行、渝农商行等8家银行上半年累计涨幅均超过20% [12] - 国有大行中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上半年涨幅均超过12% [13] - 部分银行表现相对靠后,如郑州银行上半年累计下跌1.9%,邮储银行、兰州银行、华夏银行累计涨幅不足5% [13] 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 - 多家上市银行已启动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包括招商银行、沪农商行、杭州银行、长沙银行、常熟银行等 [1][7][8] - 长沙银行拟以2025年半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限进行中期分红 [8] - 常熟银行已审议通过《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定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 [8] - 杭州银行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制定并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 [8] - 沪农商行2024年已首次实施中期分红,现拟安排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 [9] - 招商银行董事会已审议通过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计划,系该行首次进行中期分红 [10] 股东增持情况 - 华夏银行部分董事、监事等计划增持不低于3000万元股份,因定期报告窗口期与二级市场波动等因素暂未实施 [13] - 成都银行因股价持续超过增持价格上限等因素,股东成都产业资本集团、成都欣天颐尚未增持股份 [14][15]
“沪九条”,来了!针对充电宝,国家又出手了!吉利汽车、极氪,合并→
新华网财经· 2025-07-16 08:29
宏观消息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7%,第二产业增长5.3%,第三产业增长5.5%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拟制定《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涵盖过充电保护、短路保护、锂离子电池特殊要求等 [3][4] - 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30元和125元 [4] - 市场监管总局推进直播电商专项整治,重点包括健全规则制度、强化穿透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 [4]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启动,55个品种纳入报量范围,新增对企业质量管控能力要求 [5] - 6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收窄 [5] 行业政策 - 上海推出"沪九条"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涉及资金激励、人才政策、场景建设等 [1][6] - B站、小红书制定支持优质内容创作举措,助力UP主和博主发展 [6] 市场热点 - 中国中车财务总监李铮辞职 [8] -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对民营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国内政策环境有利于研发投入 [9] - 部分绩优基金维持高仓位运作,重点布局科技与医药板块 [9] - 银行板块表现亮眼,多家银行股价涨超30%,部分银行因股价超上限暂未实施增持计划 [9] - 中国太保获批投资上海国智技术有限公司1.8亿元,持股18% [10] - 全球首个AI智能体运行安全测试标准发布,由蚂蚁集团、清华大学等牵头编制 [10] - 杭州银行股东中国人寿拟减持不超过0.7%股份 [10] - 英伟达提交H20 GPU销售申请,专为中国市场设计,性能略高于910B [11] 公司动态 - 娃哈哈回应宗馥莉遗产纠纷为家族内部事务,与公司运营无关 [13] - 泡泡玛特预期上半年收入增长不低于200%,溢利增长不低于350% [13] - 罗马仕声明产品召回及售后服务持续运转,承诺服务长期有效 [13] - 吉利汽车与极氪签署合并协议,吉利将以每股17.15港元收购极氪剩余股份,极氪将私有化退市 [14] - 小鹏汇天完成2.5亿美元B轮融资,其中B2轮融资1亿美元 [15] - 京东科技与鲸鱼机器人合作推动"AI+教育机器人"产业发展 [15] - 京东招聘短剧内容运营岗位,年薪可达90-140万元,布局短剧市场 [15] - 宁德时代与T3出行合作推进Robotaxi业务,提供换电和智能化技术方案 [16] - 宝马中国与Momenta合作开发中国专属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覆盖高速及城区道路 [16]
中证A100稳定指数报4591.97点,前十大权重包含长江电力等
金融界· 2025-07-16 00:09
指数表现 - 中证A100稳定指数收盘报4591 97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2 45%,近三个月上涨5 37%,年至今上涨3 32% [1] 指数编制方法 - 以中证A100、中证200为样本空间,根据波动率因子和质量因子筛选成分股 [1] - 动态指数选取对宏观环境变动高敞口的证券,稳定指数选取低敞口证券 [1] -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1000点 [1] 权重股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5 63%,贵州茅台(11 53%)、宁德时代(9 21%)、招商银行(7 28%)位列前三 [1] - 上交所股票占比69 62%,深交所占比30 38% [1] 行业配置 - 工业(23 09%)、金融(16 13%)、主要消费(13 13%)为前三大行业 [2] - 医药卫生(10 44%)、原材料(9 04%)、可选消费(8 74%)次之 [2] 指数维护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6月/12月),调整比例通常不超10% [2] - 退市公司即时剔除,并购分拆等情形按细则处理 [2]
中证锐联基本面50指数下跌0.52%,前十大权重包含工商银行等
金融界· 2025-07-15 19:54
指数表现 - 中证锐联基本面50指数收盘下跌0.52%至4757.34点 成交额767.34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4.97% 近三个月上涨10.67% 年初至今上涨5.09% [1] 指数编制方法 - 选取基本面价值最大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采用基本面价值加权 [1] - 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 基点1000点 [1] - 样本每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权重构成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国平安(7.84%)、中国建筑(5.59%)、招商银行(5.41%)、兴业银行(5.39%)、工商银行(3.43%)、交通银行(3.32%)、贵州茅台(3.14%)、民生银行(2.71%)、美的集团(2.6%)、中国中铁(2.51%) [1] - 金融行业占比最高达48.44% 其次为工业(20.04%)和可选消费(7.91%) [2] 市场分布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84.76%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15.24% [1] 跟踪产品 - 公募基金包括嘉实基本面50指数(LOF)A、嘉实基本面50指数(LOF)C、嘉实中证锐联基本面50ETF [2]
上证流通指数下跌0.44%,前十大权重包含长江电力等
金融界· 2025-07-15 17:06
指数表现 - 上证流通指数收盘下跌0.44%至1264.81点,成交额6368.72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4.24%,近三个月上涨7.57%,年初至今上涨5.76% [1] - 指数基日为2009年12月31日,基点1000点,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权方式计算 [1] 权重股构成 - 前十大权重股依次为:贵州茅台(3.6%)、中国平安(2.5%)、招商银行(2.27%)、兴业银行(1.65%)、长江电力(1.51%)、紫金矿业(1.27%)、中信证券(1.12%)、工商银行(1.11%)、恒瑞医药(1.03%)、国泰海通(0.89%) [1] - 全部成分股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100% [1] 行业分布 - 金融业占比最高达22.72%,工业占比20.01%,信息技术占比13.08% [2] - 原材料(10.11%)、医药卫生(7.61%)、主要消费(7.46%)位列第四至六位 [2] - 其余行业占比分别为:可选消费(6.55%)、公用事业(4.57%)、通信服务(3.53%)、能源(2.99%)、房地产(1.36%) [2] 样本调整规则 - 市值排名前10证券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证券需上市满一年 [2] - 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证券于次月第二个星期五下一交易日剔除,撤销警示后同步时间点重新计入 [2] - 样本退市时立即剔除,收购、合并等特殊情形参照专项细则处理 [2]
兴业银行(601166) - 兴业银行关于独立董事任职的公告
2025-07-15 16:30
公司信息 - 公司A股代码为601166,简称兴业银行[1] - 公司可转债代码为113052,简称兴业转债[1] 人事变动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朱玉红担任公司独立董事任职资格[2] - 朱玉红自2025年7月14日起就任公司独立董事[2] 公告时间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7月15日[3]
兴业银行:朱玉红获核准担任公司独立董事
快讯· 2025-07-15 16:08
人事任命 - 兴业银行近日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 核准朱玉红担任公司独立董事 [1] - 朱玉红自2025年7月14日起正式就任公司独立董事 [1]
如何看待银行股持续新高?
新浪基金· 2025-07-15 13:26
银行股近期表现 - 银行ETF(512800)多次刷新上市以来新高,成为A股近期最耀眼的行业ETF之一 [3] - 工农中建四大行股价接连创历史新高,带动大盘突破关键点位 [3] - 7月11日银行板块午后跳水,但7月14日修复性反弹,银行ETF小阳回升 [3][5] - 中证银行指数年初至7月11日累计上涨16.54%,跑赢沪深300指数14.51个百分点 [15] 银行股上涨驱动因素 政策面 - 财政部向四大行定向注资5200亿元,缓解资本压力并推动银行向"股权财政枢纽"转型 [8] - 非对称降息和存款成本压降成为银行盈利修复关键 [8] - 地方化债政策(城投债展期、房地产纾困基金)降低对公资产风险溢价,资产质量边际改善 [9] 资金面 - 险资持续增持银行股,一季度末持有278.21亿股,市值2657.8亿元,前十大重仓股中7只为银行股 [9] - 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获险资增持,增持数量最高达52269万股(中信银行) [10] - 银行ETF规模突破134亿元,日均成交超5亿元,为A股规模最大银行业ETF [12] 基本面 - 六大国有行2025年一季度合计日赚38.27亿元,净利润增速稳健 [12] - 城商行如北京银行、江苏银行通过区域经济红利和数字化转型实现净利润两位数增长 [12] - 招行、兴业银行财富管理规模突破120万亿元,手续费收入年增15% [12] 银行股配置价值 - 当前PB(市净率)0.73倍,浙商证券预测有望修复至1倍以上 [13] - 工商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银行股高股息优势凸显 [16][18] - 银行ETF覆盖42家上市银行,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60%,可分散非系统性风险 [20] 行业转型与新兴赛道 - 银行加速向"轻资本、高收益"模式转型,财富管理成为新盈利增长点 [12] - 政策引导下,银行通过碳交易、ESG评级等工具抢占新兴赛道 [12]
机构成首批科创债ETF认购主力,份额折算提升交易便利性
搜狐财经· 2025-07-15 12:27
科创债ETF发行与上市情况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于7月7日一日售罄,并于7月17日统一上市 [2][13] - 机构为认购主力,机构持有份额比例最高达99.61%(科创债ETF南方) [2][13] - 兴业银行作为5只产品的托管行,总计持有41.4亿份基金份额 [2][13] 科创债ETF产品明细 - 10只产品总发售金额约280亿元,单只产品发售金额在20-30亿元之间 [3][14] - 科创债ETF富国(159200.SZ)认购户数最多(6011户),个人持有占比最高(40.24%) [5][16] - 科创债ETF南方(159700.SZ)机构持有占比最高(99.61%) [3][14] 主要持有人结构 - 兴业银行为多只产品第一大持有人:持有科创债ETF嘉实30.08%、易方达30.83%、南方29.74%、招商8.9亿份、景顺6亿份 [4][15] - 银河证券持有科创债ETF嘉实13.52%、华夏15.2% [4][15] - 中信信托信益5号持有科创债ETF广发16.85% [4][15] 基金份额折算安排 - 10只产品均进行份额折算,折算比例为1:100(如华夏ETF折算后总份额从29.61亿份变为2960.82万份) [9][19] - 折算后单位净值调整为100元(原为1元),以匹配标的指数(中证AAA科创债指数114.38元)的涨跌表现 [9][19] - 折算目的包括提升交易便利性(如净值1元时每手交易仅需100元) [9][19] 产品定位与运营策略 - 科创债ETF填补公募基金在科创类场内债基领域的空白,落实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战略 [11][21] - 多家公募与做市商合作提升流动性,并升级IT系统保障交易效率(如嘉实基金优化申购赎回处理) [10][20] - 产品设计兼顾机构配置需求(一键配置高等级科创债)和个人投资需求(替代传统信用债配置) [10][20] 市场意义与投资价值 - 产品有助于构建"长钱长投"生态,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如险资、养老金) [11][21] - 对个人投资者提供票息收益和资本利得机会,适合中长期持有 [10][20] - 对机构投资者降低操作成本(无需自建信用研究团队筛选个券)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