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601166)

搜索文档
兴业银行(601166):利润增速转正 零售资产质量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9-05 08:36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实现营收1104.6亿元,同比下滑2.3%,但降幅较1Q25收窄1.3个百分点 [1] - 归母净利润431.4亿元,同比增长0.2%,增速较1Q25提升2.4个百分点 [1] - 净息差1.75%,同比下降11个基点 [1][5] 收入结构分析 - 净利息收入737.6亿元,同比下滑1.5%,主要受净息差收窄影响(拖累业绩4.4个百分点)[3] -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30.8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4.2%至46.0亿元 [3] - 净其他非息收入236.3亿元,同比下滑7.0%,但降幅较1Q25收窄14.5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二季度债市回暖带来的投资收益修复 [3] 信贷投放与结构 - 1H25末贷款余额59034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较2024年末的5.0%略有放缓 [4] - 对公贷款净增2271亿元,占全部贷款净增的136.1%,绿色贷款、科技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5.61%、14.73%、11.83% [4] - 零售贷款总体规模压降279亿元,其中信用卡和消费贷分别压降300亿元和47亿元,按揭贷和经营贷分别净增36亿元和55亿元 [4] 资产质量与拨备 - 1H25末不良率1.08%,环比持平,较上年末微升1个基点 [2][5] - 计提减值损失301.2亿元,同比减少12.2%,拨备计提贡献业绩6.4个百分点 [3] - 零售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13个基点至1.22%,按揭贷和信用卡不良率分别下降6个和36个基点 [5] 息差与资产负债结构 - 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56个基点至3.37%,主要受LPR调降、市场利率下行及贷款需求偏弱影响 [5] - 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39个基点至1.86%,存款利率调降效果显现 [5]
上市股份银行半年净利2781亿增0.3% 总资产73.38万亿平均不良率1.3%
长江商报· 2025-09-05 07:40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10家上市股份行合计营业收入7774.2亿元同比下降约2% 净利润2781.25亿元同比微增0.3% [1][2] - 仅浦发银行和渤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 其中浦发银行营收增速2.62% 渤海银行营收增速8.14% [2] - 招商银行以1699.69亿元营收和749.3亿元净利润位列行业第一 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净利润分别为431.41亿元和364.78亿元 [2] 收入结构分析 - 7家股份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 仅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实现增长 行业净息差区间为1.32%至1.88% [3] - 民生银行净息差1.39%同比提升0.01个百分点 为唯一实现息差提升的银行 [3] - 4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 兴业银行增速2.59% 中信银行增速3.38% 渤海银行和浙商银行则分别下降17.64%和31.26% [3] - 8家银行投资收益实现增长 光大银行同比增长33.41% 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增速均超10% [4] 资产规模与质量 - 10家股份行资产总额合计73.38万亿元 绝大多数银行实现稳步扩表 [1][5] - 招商银行资产规模12.66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4.16% 兴业银行10.61万亿元增长1.01% 中信银行9.86万亿元增长3.42% [6] - 民生银行和渤海银行资产规模小幅收缩 分别下降0.59%和1.09%至7.77万亿元和1.83万亿元 [6] - 行业平均不良率约1.3% 4家银行不良率下降 3家持平 3家上升 其中招商银行不良率0.93%为最低 [1][6] 风险抵御与股东回报 - 招商银行拨备覆盖率410.93%为行业最高 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拨备覆盖率均超200% [7] - 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拨备覆盖率较2024年末提升 增幅分别为7.01、3.12、4.51个百分点 [7] - 4家银行计划实施中期分红 民生银行计划派现59.54亿元股利支付率27.85% 平安银行计划45.8亿元支付率18.41% 招商银行计划支付35%半年度净利润 [7]
揭秘银行薪酬:24家银行上半年人均月薪超3万,高管降薪成趋势
第一财经· 2025-09-05 06:49
银行板块市值与薪酬概况 - 银行板块A股市值在2025年9月4日重回11.31万亿元 反超电子板块 成为A股第一大板块 [1] - 42家A股上市银行约260万名员工的薪酬数据披露 上半年银行业人均月薪3.02万元 同比微增1300元 扭转去年上半年人均降薪5300元的趋势 [1][2] - 薪酬数据通过合并报表公式计算 公式为"期工资总额=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 再结合去年末员工总数得出 [2][3] 银行薪酬梯队分布 - 股份行与东部城商行以超4.5万元的月薪稳居第一梯队 招商银行人均月薪5.05万元最高 南京银行4.82万元紧随其后 [1][2] - 国有大行为第二梯队 人均月薪范围2.5万元至3万元 中国银行2.82万元 交通银行2.75万元 工商银行2.63万元 建设银行2.62万元 农业银行2.52万元 邮储银行2.49万元 [3] - 偏远地区城农商行为第三梯队 人均月薪低于2.5万元 例如郑州银行2.47万元 西安银行2.28万元 [4] 薪酬统计与实际感受差异 - 统计薪酬与员工实际感受存在差距 因上半年发放年终奖金使平均薪酬较高 且薪酬包包括福利待遇及缴税 合并报表统计包含银行子公司 [4] - 同一岗位员工薪酬差异放大 KPI压力增大 贷款和存款指标双向承压影响薪酬 例如广东某银行客户经理提成收入今年上半年同比减少近两成 连续两年下滑 [4] 管理层薪酬变化趋势 - 银行高管降薪成为新趋势 33家A股上市银行管理层薪酬总额同比下降 占比达78.5% 最高降幅82.4% [1][5] - 具体案例包括光大银行高管年度薪酬总额从2023年2394.3万元降至2024年983.4万元 降幅58.9% 长沙银行从1411.1万元降至248.5万元 降幅82.4% 招商银行行长薪酬从345.32万元降至296万元 降幅14.23% [5] 薪酬结构改革方向 - 银行通过薪酬资源向基层倾斜 强化县域薪酬配置等方式优化分配结构 薪酬改革从"控高"走向"提低"与"风险约束"并重 [1][6] - 农业银行倾斜配置县域薪酬资源 工商银行加强薪酬资源向基层员工倾斜 招商银行遵循"价值引领、工效挂钩、风险约束"原则 [6] - 反向讨薪机制持续落地 例如招商银行在2022年追索扣回绩效薪酬5824万元 2023年4329万元 两年合计超1亿元 郑州银行建立薪酬延期支付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 [7] 行业薪酬代表性说明 - 上市银行薪酬水平不代表银行业整体 中国有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上市银行仅是少数 大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较弱 人均薪酬远落后于上市银行 [8]
黄金大涨背后,银行布局加快了
搜狐财经· 2025-09-05 06:06
金价表现 - 国际金价于9月2日突破3600美元/盎司并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 COMEX黄金期货价格达3614美元/盎司 [1] - 8月单月金价涨幅超5% 年初以来累计涨幅超36% [1] 零售黄金业务需求 - 2025年上半年金条及金币消费量达264.242吨 同比增长23.69% [1] - 银行通过投资金条和积存金等产品积极拓展零售市场 规格涵盖5g至200g实物金条 [3] - 邮储银行2025年上半年黄金积存交易金额55.69亿元 同比增长238.78% 邮储金销量14.24亿元 同比增长69.16% [4] - "银行金条"词条在社交平台获得近1亿次浏览 显示年轻群体兴趣提升 [4] 银行业务布局与创新 - 工商银行在支付宝、腾讯理财通等平台开展积存金业务0手续费优惠活动 [1] - 积存金上线京东金融和支付宝平台拓展客户服务渠道 [3] - 工商银行上半年新建黄金回购服务网点133家 提升回购覆盖率与实物回购量 [5] - 零售黄金业务增强客户粘性 带动理财、保险等交叉销售 并通过买卖价差、账户管理费等形式形成稳定中间收入 [3] 对公贵金属业务 - 对公业务包括黄金租借、价格避险、代销贵金属制品等服务 [6] - 贵金属询价交易包括即期、远期、掉期等品种 需获得上海黄金交易所做市商资格 [6] - 银行间黄金询价市场有13家正式做市商和4家尝试做市商 邮储银行2025年获批尝试做市商资格 [6] 险资参与影响 - 金融监管总局2025年2月确定10家保险公司试点投资黄金业务 范围涵盖现货合约、延期交收合约等品种 [9] - 中国银行为首批保险机构提供交易报价、托管等服务 上半年贵金属收入增长37% [9] - 兴业银行上半年贵金属交易量超3万亿元 在上海黄金交易所结算量1641亿元 [9] - 保险资金入场带动银行中间业务收入 催生"黄金+"结构性产品等创新 提升市场流动性并推动银行向方案输出转型 [10]
兴业银行1H25业绩点评:利润增速转正,零售资产质量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9-05 05:08
财务表现 - 1H25实现营收1104.6亿元 同比下滑2.3% 降幅较1Q25收窄1.3个百分点 [1] - 1H25归母净利润431.4亿元 同比增长0.2% 增速较1Q25提升2.4个百分点 [1] - 净其他非息收入236.3亿元 同比下降7.0% 降幅较1Q25收窄14.5个百分点 [1] 信贷业务 - 1H25末贷款余额59034亿元 同比增长4.1% 增速较2024年末的5.0%略有下降 [1] - 对公贷款净增长2271亿元 主要投向科技和绿色等重点行业领域 [1] - 零售端贷款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1] 息差与资产收益 - 1H25净息差1.75% 同比下降11个基点 降幅与2024年持平 [1] - 资产收益率承压 主要受LPR利率调降 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及贷款需求偏弱影响 [1] 资产质量 - 1H25末贷款不良率1.08% 环比1Q25末持平 较上年末上升1个基点 [1] - 制造业不良率较年初上升40个基点 房地产业不良率较年初上升36个基点 [1] - 零售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1]
7家上市银行私行管理资产余额均超万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9-05 00:18
行业地位与市场格局 - 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零售金融中最具价值挖掘潜力的业务板块之一,也是银行财富管理实力的集中体现 [1] - 私人银行业务规模持续扩张,以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制银行主导,呈现头部集中、竞争深化的发展格局 [4] - 截至2024年6月末,私行客户AUM达到万亿元级别的银行有7家 [1] 私行客户数量分析 -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私行客户数位居前三,均超20万户,分别为27.9万户、26.55万户、21.69万户 [2] - 建设银行私行客户数较2024年末增长14.69%,增幅位居国有大行首位 [2] - 招商银行以18.27万户的私行客户规模在股份制银行中保持绝对领先,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以9.99万户和9.21万户位列其后 [2] - 浙商银行私行客户数增速达15.52%,至1.68万户 [2] 私行客户AUM分析 -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私行客户AUM均超3万亿元,分别为3.5万亿元、3.4万亿元、3.18万亿元 [3] - 交通银行私行客户AUM为1.39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7.20% [3] - 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私行客户AUM进入万亿元俱乐部,分别为1.97万亿元、1.28万亿元、1.05万亿元 [3] - 兴业银行私行客户AUM较2024年末增长9.59%,民生银行和浙商银行增速分别达11.79%和13.26%,AUM分别为9680.44亿元和2321.8亿元 [3] 业务价值与发展方向 - 私行业务具有低资本消耗、业务协同效应强等特点,成为银行零售金融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和转型抓手 [4] - 私行业务能够提升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优化负债结构,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并通过高净值客户群体带动投行、信贷、保险等业务协同发展 [4] - 服务模式从单一理财向综合化服务生态转变,产品扩展至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跨境资产配置等领域 [4] - 未来私行业务将围绕深度数字化、服务生态化、投资全球化与特色化三大方向加速演进 [6] 服务能力建设举措 - 工商银行整合集团资源优势,强化企业家服务质效,企业家加油站建站超3300家,服务企业家客户超15万人次 [5] - 交通银行以投研为引领,完善合作机构筛选机制,优化私人银行产品体系,加大普惠低波稳健产品供应 [5] - 兴业银行加速推广直营中心建设,强化私人银行人才队伍专业能力,以研产销一体化机制赋能业务发展 [6] - 主要商业银行从优化产品体系、多元化资产配置、整合资源优势等多维度强化私行服务能力 [4]
兴业银行: 兴业银行关于董事任职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06
人事任命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5年9月2日核准张为担任兴业银行董事任职资格 [1] - 张为董事任职资格批复文件号为金复〔2025〕526号 [1] - 该人事任命信息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于2024年5月31日披露的董事会决议公告公示 [1]
“把脉”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期资产质量:对公贷款不良率持续向好,零售贷款仍处风险暴露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2:35
资产质量整体态势 - 截至2025年6月30日,A股42家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49%,较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1][3] - 国有六大行中五家不良率下降:工商银行1.33%(降0.01pp)、建设银行1.33%(降0.01pp)、农业银行1.28%(降0.02pp)、中国银行1.24%(降0.01pp)、交通银行1.28%(降0.03pp)[2] - 邮储银行不良率0.92%(升0.02pp),仍为六大行最低 [2] - 股份制银行中4家不良率下降: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2家持平: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2家上升:民生银行1.48%(升0.01pp)、兴业银行1.08%(升0.01pp)[3] - 城商行与农商行变化显著:齐鲁银行不良率1.09%(降0.1pp)、重庆银行1.17%(降0.08pp)[3] - 优质银行资产质量突出:成都银行不良率0.66%为行业最低,杭州银行0.76%、常熟银行0.76%、宁波银行0.76% [1] 拨备覆盖率变化 - 国有行拨备覆盖率249.16%(升1.16pp),农商行161.87%(升5.47pp)[4] - 股份行拨备覆盖率212.40%(降3.9pp),城商行185.53%(降2.55pp)[4] 贷款结构分化趋势 - 对公贷款不良率持续下降,零售贷款不良率普遍上升 [1][5] - 工商银行企业贷款不良率1.47%(降0.11pp),个人贷款不良率1.35%(升0.2pp)[5] - 零售贷款中高风险品类:信用卡透支不良率3.75%(升0.25pp)、个人消费贷款2.51%(升0.12pp)[5] -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保持低位但升幅达0.13pp [5] 零售贷款风险成因 - 零售贷款增长接近饱和导致增长乏力 [6] - 灵活就业人群增加影响借款人现金流稳定性 [6] - 部分行业环境变化导致从业人员收入受损 [6] - 对公贷款改善主因融资环境优化及现金流接续改善 [6] 房地产贷款风险演变 - 房地产与批发零售业仍为不良率高发行业 [7] - 部分银行房地产不良率下降:杭州银行、沪农商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 [7] - 青农商行房地产不良率21.32%(升14.15pp),贷款规模压降21亿元至98.25亿元 [7] - 工商银行、浦发银行、重庆银行、江苏银行等十余家银行房地产不良率上升 [7] - 风险上升主因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及房企高杠杆模式难持续 [8]
兴业银行:关于董事任职的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4 21:21
公司人事变动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5年9月2日核准张为担任兴业银行董事的任职资格 [1] - 张为自2025年9月2日起正式就任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职务 [1]
揭秘银行薪酬:24家银行上半年人均月薪超3万元,高管降薪成趋势
第一财经· 2025-09-04 21:04
银行业薪酬整体水平 - 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人均薪酬18.1万元 平均月薪3.02万元 较去年同期微涨1300元 扭转2024年上半年人均降薪5300元的趋势 [2] - 42家A股上市银行约260万名员工纳入统计范围 [1] 银行薪酬梯队分化 - 股份行与东部城商行以超4.5万元月薪稳居第一梯队 招商银行5.05万元 南京银行4.82万元 宁波银行 兴业银行 北京银行均超4.5万元 [2][4] - 国有大行为第二梯队 人均月薪2.5万至3万元 中国银行2.82万元 交通银行2.75万元 工商银行2.63万元 建设银行2.62万元 农业银行2.52万元 邮储银行2.49万元 [4] - 偏远地区城农商行为第三梯队 人均月薪低于2.5万元 郑州银行2.47万元 西安银行2.28万元 [5] 薪酬结构调整趋势 - 薪酬改革从"控高"转向"提低"与"风险约束"并重 资源向基层倾斜 强化县域薪酬配置 [1][7] - 农业银行倾斜配置县域薪酬资源 工商银行加强薪酬资源向基层员工倾斜 招商银行坚持"能高能低 多劳多得"原则 [7] 高管薪酬变化 - 33家A股上市银行管理层薪酬总额同比下降 占比78.5% 最高降幅达82.4% [1][6] - 光大银行高管薪酬从2394.3万元降至983.4万元 降幅58.9% 长沙银行从1411.1万元降至248.5万元 降幅82.4% [6] -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薪酬从345.32万元降至296万元 降幅14.23% [6] 薪酬追索机制实施 - 反向讨薪机制持续落地 招商银行2022年追索5824万元 2023年追索4329万元 两年合计超1亿元 [8] - 郑州银行建立薪酬延期支付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 [8] 统计与实际薪酬差异 - 统计薪酬包含福利待遇及缴税 与员工实际感受存在差距 [5] - 上半年发放年终奖金导致平均薪酬较下半年更高 [5] - 广东某银行员工提成收入同比减少近两成 连续两年下滑 [5] 行业代表性说明 - 上市银行仅占银行业4000多家机构少数 大部分城商行 农商行 农信社盈利能力较弱 人均薪酬远低于上市银行水平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