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601398)

搜索文档
A股市值十强座次洗牌:贵州茅台、宁德时代入列,昔日市值龙头股掉队
第一财经· 2025-08-25 11:15
A股市场总市值概况 - 上证指数于8月22日报收3825.76点 时隔10年重新站上3800点[1] - 沪深京全部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02.81万亿元 其中沪市61.41万亿元 深市40.48万亿元 北交所9210亿元[1] - 按Wind统计口径 A股最新总市值总和约116万亿元[1] 万亿市值公司格局 - A股万亿级市值公司达13家 工商银行以2.72万亿元居首[1][2] - 总市值前三均为国有大行:工商银行(2.72万亿元) 农业银行(2.55万亿元) 建设银行(2.41万亿元)[2] - 其他万亿市值成员包括中国移动(2.37万亿元) 贵州茅台(1.84万亿元) 中国银行(1.84万亿元) 中国石油(1.59万亿元) 宁德时代(1.31万亿元) 中国海油(1.22万亿元) 中国人寿(1.21万亿元) 中国平安 招商银行 比亚迪[2] 市值增长表现 - 较年初新增3家万亿市值公司:中国平安 招商银行 比亚迪[4] - 22家公司市值较年初增加超千亿元 工业富联增长4829.97亿元(增幅113%) 寒武纪-U增长2454.06亿元(增幅89%)[4] - 上纬新材市值增幅达1161% *ST松发增幅1019% *ST宇顺增幅738%[4][5] - "924行情"至今 *ST松发市值增长3332% 中航成飞增长1000% 上纬新材增长1494%[6] 十年市值变迁 - 2016年末仅5家万亿市值公司 工商银行(1.57万亿元) 中国石油(1.46万亿元) 建设银行(1.36万亿元) 中国银行(1.01万亿元) 农业银行(1.01万亿元)[7] - 十年间工商银行市值增长73% 农业银行增长154% 建设银行增长77% 贵州茅台增长338%[10] - 中国石化从第7位跌至第18位 交通银行从第10位跌至第21位[8][9] - 新晋龙头宁德时代(2018年上市)和中国移动(2022年上市)市值均超万亿元[9] 行业市值分布 - 银行(15.8万亿元) 电子(12.14万亿元) 非银金融(8.36万亿元)为总市值前三行业[11] - 电子行业十年市值增长超4倍 从2.16万亿元增至12.14万亿元[11] - 房地产行业市值从2.63万亿元降至1.2万亿元[11] - 千亿市值公司达165家 超八成位于主板 银行(20家) 电子(19家) 非银金融(18家)数量最多[3] 市场扩容情况 - 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3052家增至5434家(增长78%) 总市值从55.66万亿元增至116.37万亿元(增长109%)[13] - 沪市主板市值占比55% 创业板总市值从5.22万亿元增至16.45万亿元[13] - 科创板总市值达8.96万亿元 上市公司589家[13]
中国银行:2025 年上半年业绩预览,三个关键变量
2025-08-25 09:38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银行业[1][2][5] * 涉及的公司包括中国内地主要上市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的H股和A股[29][31][33] * 报告特别提及并推荐香港交易所(HKEX,0388 HK)和中银香港(BOCHK,2388 HK)[2][34] 核心观点与论据 **2Q25业绩展望** * 预计覆盖的内地银行2Q25净利润同比增长将较1Q25改善[2][5][6] * 驱动因素包括净息差(NIM)压缩幅度小于预期、稳定的信贷成本以及有效的成本控制[2][5] * 投资收益、运营费用控制和手续费收入增长是推动利润增长的关键差异化因素[2][5] **六大关键趋势(三正面、一负面、两混合)** * **净息差(NIM):轻微正面** NIM压缩在2Q25可能放缓 得益于持续存款重新定价以及2025年5月额外的5-25个基点的存款利率下调 这部分抵消了当季新发放贷款利率的下降[5][7][9] * **手续费收入:轻微正面** 手续费收入增长在2Q25可能改善 源于有韧性的对公业务和财富相关费用 但消费和信用卡业务敞口较大的银行可能面临阻力[5][10][11] * **投资收益:正面** 投资收益在2Q25较1Q25可能改善 银行可能因利率下降而录得按市值计价的收益 2024年 投资收益占覆盖银行收入的3%至16%[5][17][18] * **成本控制:混合** 鉴于收入压力 银行可能加大力度削减员工可变薪酬和行政管理费用 从过往记录看 招商银行(CMB)和光大银行(CEB)在2021-24年的成本管理方面优于同行[5][23][24] * **贷款增长:负面** 整体贷款需求前景依然疲软 受企业和零售拖累 部分银行继续降低消费贷款组合风险 国有大行表现可能优于股份制银行[5][19][20][25][26] * **资产质量:混合** 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率(NPL)可能保持稳定 但零售消费贷款的不良率可能上升 部分银行可能加速不良债务处置和核销 这将改善不良贷款覆盖率[5][21][22][27][28] **投资偏好** * 在中国内地金融股中 相对于银行更偏好券商和保险股[2][5] * 在香港金融股中 喜欢香港交易所(HKEX)和中银香港(BOCHK) 均给予买入评级[2][34] * 南向资金流入可能继续支撑银行及非银金融股的股价[2] **2025全年展望与风险** * 大多数银行将维持2025年正净利润增长的目标[5] * 资本注入带来的每股收益(EPS)稀释影响将在3Q25开始显现[2] * 香港交易所的下行风险包括日均成交额(ADT)跌幅超预期、严重经济衰退、战略执行失败、投资表现不及预期、南向通人民币计价及股息税政策令人失望、技术系统故障及网络安全风险等[34] * 中银香港的下行风险包括因宏观环境不利导致贷款增长慢于预期、香港房地产敞口导致信贷成本超预期、运营影响和投资意愿下降压制财富管理收入[34] 其他重要内容 **消费者情绪与资金流向** * 家庭消费和投资意愿在2Q25降低 更多受访者偏好增加储蓄[14][15] **银行间分化** * 不同规模银行的贷款增长进一步分化[19][20] * 1Q25有半数覆盖银行的运营费用出现负增长[23][24] **估值与评级** * 报告列出了覆盖的所有中国内地银行H股及A股的评级、目标货币和当前股价(截至2025年8月18日)[33] * 对香港交易所(HKEX)采用三阶段股利贴现模型(DDM)进行估值 目标价515港元 潜在上行空间17.2%[34] * 对中银香港(BOCHK)采用戈登增长模型(GGM)进行估值 目标价43.30港元 潜在上行空间20.2%[34]
中国银行 2025 年下半年展望:收益率压缩反弹以重拾动量
2025-08-25 09:38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银行业 包括A股和H股上市银行[2][5][9] * 具体公司包括国有大行(ABC BOC CCB ICBC PSBC BoCom) 股份制银行(Citic CMB MSB Industrial EB SPD PAB HXB)及城商行[6][41][57][67]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展望与投资主题** * 看好中国银行业 预计2025年下半年营收和利润增长将较上半年改善 主要驱动因素为净息差(NIM)企稳 手续费收入温和复苏(财富业务驱动)以及信贷成本稳定[2][5][12] * 宏观环境更具挑战性 不支持大规模轮动至成长股 充裕流动性和弱宏观背景继续利好资金配置于高股息股票(yield stocks)[2][5][12] * 基于2025年预测股息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10Y CGB)的利差压缩分析 A/H股银行平均存在15%/8%的股价上行潜力 对南向保险投资者而言 H股潜在上行空间可达约35%[5][10][36][37] * 自2025年7月以来 MSCI中国银行指数和沪深300银行指数分别跑输MSCI中国和沪深300指数11和10个百分点 但认为这不是银行股评级下调的开始[2][9] **财务业绩预测** * 预计行业2025年下半年营收增长改善至+2%(对比2025年上半年-1%和2024年全年-1%)[5] * 预计净息差收缩幅度将放缓 因降息周期接近尾声(预计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还有1-2次降息) 定期存款重定价的滞后效应将有助于NIM环比稳定[5][12][88] * 预计手续费收入增长将改善 得益于低基数和投资情绪改善 A股日均成交额(ADT)和融资余额(Rmb2.0trn)走强[12][96][101][102] * 资产质量方面 不良贷款生成率(NPL formation ratio)可能因宏观增长放缓和“反内卷”政策影响而上升 但减值拨备可能保持稳定 部分原因是拨备释放和银行加强坏账回收力度[5][12] * 预计2025年下半年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5%(对比2025年上半年-1%)[78] **个股评级调整与理由** * **上调交行A/H股(BoCom-A/H)至增持(OW)**:因其资本市场相关手续费收入占比更高(2024年占比第二高) NIM韧性更强(预计在国有行中表现最好) 股息率具吸引力(A/H股为4.6%/5.4%) 即使完成注资后股本稀释19% 股息利差压缩分析显示A/H股有23%/16%股价上行空间[5][41][46][48][49] * **上调平安银行(PAB-A)至中性(Neutral)**:因其零售业务重组接近完成 不良贷款生成率下降速度快于同行 拨备覆盖率(NPL coverage ratio)高(1Q25为236.5% 股份制银行中第二) 消费贷款 exposure 高可能受益于政策支持 股息率(5.0%)在覆盖的A股银行中第二高[5][57][58][59][64] * **下调农行A股(ABC-A)至中性(Neutral)**:因其2025年预测股息率(3.7%)在五大行中最低 一级资本(CET1)缓冲在五大行中最低(2025年预测缓冲288bps) 预计2026年进行资本筹集可能导致每股股息(DPS)进一步稀释(预计股本稀释导致2026年预测EPS和DPS下降8.3%)[5][67][68][70][73][76]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因素** * 关键下行风险:“反内卷”运动导致不良贷款生成率上升[12] * 关键上行风险:2025年下半年出台刺激政策[12] * 关税不确定性对银行对公资产质量影响有限 但中美关税休战延长90天预计将缓解资产质量压力[116] * 零售不良贷款比率可能继续恶化 但恶化速度可能放缓[116] **资本与股息** * 部分国有大行(BOC CCB BoCom PSBC)已在2025年完成资本筹集 预计ABC和ICBC可能在2026年进行资本筹集[73][76] * 覆盖的A股银行2025年预测平均股息率约为4.3% 分别高于3年期定存利率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3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300/260/240个基点[5] * 家庭资产配置可能从存款转向股票 因此偏好存款业务强的银行[2] **首选推荐** * A股首选:招商银行(CMB-A) 因其股息率(4.7%)高于国有行平均(4.1%) 对资本市场相关费用的营收敏感性最高 若强劲的资本市场情绪持续 其EPS有上行潜力[11] * H股首选:中国银行(BOC-H)和工商银行(ICBC-H) 因股息率相对较高 且BOC-H年初至今股价表现落后于其他国有行同行[2] **数据与图表要点** * 宏观预测:2025年实际GDP增长4.8%(1Q25:5.4% 2Q25:5.2% 3Q25:4.8% 4Q25:4.0%) CPI为0.0% PPI为-2.7%[13] * 南向资金对H股银行的持股比例年初至今普遍上升 招行(CMB)的百分比增幅最高[12][21] * 敏感性分析显示 “反内卷”可能给2026年预测信贷成本带来16个基点的上行风险 给2026年预测不良贷款生成率带来24个基点的上行风险[12][127][129] * 拨备覆盖率每降低10个百分点 可能给2026年预测盈利带来9%的上行空间[12][116][132]
储户注意了:存取5万以上不用登记?新规之下这些细节要明白
搜狐财经· 2025-08-25 09:18
国际国内金融局势 - 美联储2025年3月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4.25%-4.5%不变 但8月23日释放降息信号后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押注飙升至91.3% [1] - 境外机构2024年四季度增持中国债券超3000亿元 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企业跨境购买境外高息存单规模同比增长45% [3] - 中国央行2024年9月降准0.5个百分点并将逆回购利率下调至1.5% 2025年5月再次降准0.5个百分点并将7天逆回购利率降至1.4% [3] - 2025年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68% 为历史最低水平 [3] - 2025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10.77万亿元 但7月单月减少1.11万亿元 非银机构存款激增2.14万亿元 [1][3] 存款利率与资金流动变化 - 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从2023年2.8%降至2025年1.8%-2.2% 而同期股债平衡型基金平均收益达4.5% [3] - 2025年1月居民购汇额度使用率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 部分客户跨城抢购年化4.5%的美元存单 [3] -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2025年5月推出大额取款绿色通道 将预约时间从3天缩短至24小时 [4] 现金存取新规调整 - 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时不再强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 [4] - 金融机构对低风险客户简化流程 对高风险客户强化核查 现金汇款等一次性交易超5万元仍需登记身份信息 [4] - 建设银行与工商银行推出手机银行大额取款预约功能 客户可在线填写资金用途并通过系统核验 [4] - 银行需结合多维度数据实时更新风险画像 半年内累计取现超50万元的客户自动触发人工复核 [5] 货币政策与市场影响 - 2025年8月25日央行开展6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 逆回购利率维持1.4% [6] - 专家建议储户将60%-70%资金配置存款或国债 30%-40%投向基金及债券等产品 [6] - 2025年7月股债平衡型基金最大回撤控制在5%以内 优于纯权益产品 [6] 房地产行业动态 - 2025年1-7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3.3% 7月单月下降18.2% [7] - 国务院2025年9月15日实施《住房租赁条例》 推动租购同权及租金透明监测 [7] - 一线城市优质地段改善型项目去化率超80% 房企探索机器人配送与智慧社区等运营模式 [7][14] 金融机构监管与创新 - 2025年第二季度7名银行基层员工因反洗钱违规被个人处罚 某支付机构总经理因系统缺陷被罚25万元 [10] -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推出部分提前支取加转让组合产品 持有满6个月的存单实际收益达2.1%-2.3% 较普通存款提升30% [12] - 银行需对涉及境外关联方的客户同步符合国内新规与国际反洗钱标准 [5] 资产配置与政策工具 - 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理财通专区可查询境外高息存单产品 科创金融试点对高学历人才提供额外贴息 [14] - 重庆中心城区2025年12月31日前购房可享1%补贴 武汉硚口区以旧换新最高补30万元 [16] - 建议通过银行官方渠道核实存单状态 使用转让计算器测算实际收益 [16]
活动报名|行业大咖齐聚探讨AI时代下银行发展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24 18:07
活动背景与政策导向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奠基之年 金融强国目标及金融"五篇大文章"被列为重点政策方向[2] - 国办2025年3月发布指导意见 要求到2027年金融"五篇大文章"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 - 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核心 持续被政策推动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2][7] 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主题为"拥抱AI技术变革 服务实体经济——以金融提质增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将于2025年8月28日在北京举办[3][12] - 发布"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和"中国银行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 揭示行业趋势与最佳实践[5][13] - 设置主旨发言探讨银行经营逻辑与实践探索 并举办高端对话聚焦AI时代银行经营管理[13] 参与机构与交流机制 - 覆盖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及民营银行等全类型银行机构[12] - 汇聚政策监管者、资深银行家及学者 深度解读银行领域前沿热点话题[6] - 搭建生态圈资源对接平台 促进银行与产业机构跨界合作与协同创新[9] 技术融合与行业转型 - 特邀技术权威专家分享人工智能在风控、营销、运营、产品创新等银行核心场景的应用与挑战[8] - 设立主题论坛"银行数智化发展探索与应用" 聚焦AI技术驱动金融提质增效的具体路径[13] - 通过案例颁奖及研讨会形式 展示商业银行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实践经验[3][13]
银行新周期、新格局系列之再看盈利驱动:上市银行有望开启新一轮稳ROE周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3 23:38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银行板块估值修复的强β [6] 核心观点 - 上市银行ROE有望开启新一轮稳周期 从2013年超20%降至2024年末约10%的ROE下行趋势不可线性外推 [3] - 银行盈利稳定性具有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必要性 银行业利润13%缴税 25%分红 约6成用于内生补充资本 [5] - 短期息差有望环比企稳 1H25商业银行净利润下滑1.2% 2Q25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速转正达0.1% [6] - 银行股估值PB修复仍在中场 PE价值更显低估 银行板块ROE位居全市场前5但PE为全行业最低 [6] ROE趋势分析 - 过去十年ROE下行主因政策监管环境变化 杠杆倍数从16倍下降至最低13.6倍 [3] - 超额信用成本从过去十年平均约20bps降至2024年约10bps 拨备反哺空间收窄 [5][6] - 2020年以来通过信用成本下行对冲息差下降影响 保持ROE相对平稳 [6] 盈利稳定性支撑 - 财政角度需保持银行业绩稳定 国有大行ROE若持平2024年水平 注资资本增厚将在3-4年被消耗 [5] - 央行及金管总局视角 低盈利透支风险消化能力 监管态度转向"保营收" [5] - 1Q25上市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平均下降近0.3pct 内生资本实力承压 [5] 息差与盈利改善 - LPR下降幅度与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幅度基本一致 但存款成本改善节奏滞后 [6] - 估算年内不额外降息情况下 受益存款成本加速下降 2026年息差有望同比回升 [6] - 二季度息差降幅收敛带来利息净收入恢复正增长 [6] 国际比较与估值 - 海外银行规模增速放缓但ROE稳定 美国四大行/中国香港三大行/日本三大行过去二十年贷款CAGR分别约4%/3%/3% 平均ROE分别约9%/10%/7.6% [6] - 银行板块PE(TTM)仅6.9倍 为全行业最低 而ROE达10.8%位居前五 [6] - 国有大行PB普遍低于1倍 农业银行估值率先向1倍PB修复 [6] 投资建议主线 - 优质城商行价值挖掘 推荐重庆银行 苏州银行 杭州银行 [6] - 低估股份行底部反转 推荐兴业银行 中信银行 招商银行 [6] - 国有大行业绩边际改善逻辑下的轮动机会 [6] 资本需求测算 - 中性假设未来五年贷款增速CAGR约6.6% 需维持ROE约10%才能内生维持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稳定 [5] - 悲观/乐观假设下需维持ROE分别约7%/11.4% [5] - 长期看 经济增速5%目标下有必要维持银行ROE约10.5% [6]
二级资本债周度数据跟踪(20250818-20250822)-20250823
东吴证券· 2025-08-23 16: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对2025年8月18 - 22日二级资本债周度数据进行跟踪,涵盖一级市场发行与存量、二级市场成交、估值偏离前三十位个券等情况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级市场发行与存量情况 - 本周银行间及交易所市场无新发行二级资本债 [1] - 截至2025年8月22日,二级资本债存量余额46753.85亿元,较上周末减少30.0亿元 [1][6] 二级市场成交情况 - 本周二级资本债周成交量约2162亿元,较上周增加545亿元,成交量前三为25工行二级资本债02BC、25工行二级资本债01BC和25中行二级资本债01BC [2] - 分地域成交量前三为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分别约为1733亿元、153亿元和67亿元 [2] - 截至8月22日,5Y二级资本债中评级AAA -、AA +、AA级到期收益率较上周涨跌幅分别为6.73BP、7.65BP、6.65BP;7Y对应评级涨跌幅分别为7.07BP、8.14BP、5.14BP;10Y对应评级涨跌幅分别为6.69BP、5.13BP、2.13BP [2][11] 估值偏离%前三十位个券情况 - 本周二级资本债周成交均价估值偏离幅度整体不大,折价成交比例小于溢价成交,折价成交幅度大于溢价成交 [3] - 折价率前三为21长春发展农商二级( - 21.5075%)、21九台农商二级( - 21.4869%)、22长城华西二级资本债01( - 0.4696%),中债隐含评级以AA +、AA -、AA为主,地域以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居多 [3][13] - 溢价率前四为24浦发银行二级资本债02B(0.4943%)、23汉口银行二级资本债02(0.4546%)、23邮储银行二级资本债01(0.4059%)、21建设银行二级02(0.3893%),中债隐含评级以AAA -、AA +、AA为主,地域以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居多 [3][14]
工商银行取得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检测相关专利
金融界· 2025-08-23 12:25
公司专利动态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3日取得"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专利 授权公告号CN115185854B 申请日期为2022年07月 [1] - 公司专利信息总量达5000条 商标信息988条 行政许可77个 [1] 公司基本情况 - 企业成立于1985年 总部位于北京市 主要从事货币金融服务 [1] - 注册资本达3564.06257089亿元人民币 [1] - 对外投资企业数量为1113家 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 [1]
工商银行申请线下服务点的服务资源配置方法等专利,缩短用户等待时间
金融界· 2025-08-23 10:23
专利技术内容 - 公司申请线下服务点资源配置专利 公开号CN120528964A 申请日期2025年6月 [1] - 专利通过服务排号请求获取用户服务信息 用户信息及期望服务点数据 [1] - 系统根据服务信息匹配目标服务网点 并将用户期望点纳入待分配服务点 [1] - 基于服务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服务评估 生成各网点服务评估值 [1] - 根据服务评估值配置最优服务点 可缩短用户等待时间并提升体验 [1] 企业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85年 总部位于北京市 主营货币金融服务 [2] - 注册资本达3564.06257089亿元人民币 [2] - 对外投资企业1112家 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988条 专利信息5000条 行政许可77个 [2]
优化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服务
证券日报· 2025-08-23 08:16
政策修订核心内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33条 在《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基础上进行修订 [1] - 修订重点涵盖拓宽并购贷款适用范围 设置差异化展业资质要求 优化贷款条件 强调偿债能力评估等多个方面 [1] - 政策调整体现监管部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 [1] 并购贷款适用范围调整 - 将并购贷款分为控制型并购贷款和参股型并购贷款 [1] - 在控制型并购交易基础上 允许并购贷款支持满足一定条件的参股型并购交易 [1] - 对两种并购贷款设置不同的并购交易价款比例上限和贷款期限 [1] 贷款条件具体优化 - 控制型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从不超过60%提高至不得高于70% [2] - 控制型并购贷款期限从一般不超过7年延长至原则上不超过10年 [2] - 参股型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不得高于60% 期限原则上不超过7年 [2] 政策影响分析 - 提高控制型并购贷款比例上限和期限将提升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业 绿色低碳等产业领域并购整合活跃度 [2] - 提高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将显著降低科创企业并购资金压力 [2] - 跨境并购和私募股权收购也将受益 私募股权机构通过杠杆放大回报率 有望提升市场流动性 [2] 银行资质要求 - 开办并购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上年末并表口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不低于500亿元人民币 [3] - 开展参股型并购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上年末并表口径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不低于1000亿元人民币 [3] - 要求商业银行监管评级良好 主要审慎监管指标达标 [3] 风险管理要求 -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并调整面向科技企业 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并购贷款的信贷评价模型 [3] - 商业银行应当在全面分析战略风险 法律与合规风险 整合风险 经营及财务风险等基础上审慎评估并购贷款风险 [4] - 重点评估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同时关注并购后目标企业发展前景 协同效应和经营效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