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601857)

搜索文档
730万桶!中国石油大单就是不给美国,特朗普急了,火速请求和解
搜狐财经· 2025-04-29 15:52
中国能源进口结构调整 - 中国炼油企业大幅削减从美国的石油采购量,降幅高达90% [1] - 3月从加拿大温哥华港运往中国的原油量飙升至730万桶,创历史新高,4月有望继续攀升 [1] - 中国在大豆进口方面转向巴西,一周内至少进口240万吨,取代美国订单 [6] 加拿大能源出口优势 - 加拿大西部输油管道扩建项目(TMX)投入商业运作,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便捷的油砂原油运输渠道 [3] - 通过温哥华港口出口原油至亚太地区,运输成本低且供应稳定 [3] - 加拿大拥有丰富的油砂资源,特别是西部储量可观 [3] 中国能源战略调整 - 中国积极与中东、俄罗斯保持稳定合作,同时拓展加拿大、巴西等新合作伙伴 [3] - 多元化能源供应策略降低对单一供应源的依赖,增强安全性和稳定性 [3] -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减少对美国能源依赖是战略调整的必然选择 [3] 美国能源产业冲击 - 中国石油订单转移导致美国出口量大幅下降,按61.5美元/桶计算直接损失达十几亿美元 [3] - 石油产业营收下滑引发生产规模削减和裁员,对美国经济造成沉重压力 [5] -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公开不满,认为农民成为贸易战牺牲品 [6] 国际能源格局变化 - 中国与其他国家加强能源合作,打破美国部分垄断,推动地缘政治多元化 [8] - 中国通过贸易结构调整让美国感受到贸易战代价,促使特朗普政府重新审视政策 [6][8] - 事件反映中国推动能源多元化的决心,未来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8]
国企共赢ETF(159719短期震荡,大湾区ETF(512970)涨0.43%,机构:央国企企业是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搜狐财经· 2025-04-29 13:58
国企共赢ETF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29日13:10,国企共赢ETF(159719)下跌0.47%,最新报价1.48元 [1] - 近1周累计上涨0.54%,近1年日均成交1793.94万元 [1] - 盘中换手率1.2%,成交额235.76万元 [1] 国企改革与投资价值 - 银河证券认为央国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投资价值,改革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目标 [2] - 2025年将普遍推行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有望增强 [2] - 央国企或强化市值管理,加大分红力度、增持或回购行为将更普遍 [2] - 央国企在稳增长扩投资中发挥引领作用,是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2] 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 - 国企共赢ETF(159719)紧密跟踪该指数,包含100只成分股(80只A股+20只港股) [4] - 前十大成分股均为"中字头"股票,包括中国石油(权重15.58%)、中国石化(12.33%)、中国建筑(8.89%)等 [4][6] - 中国石油当日下跌0.75%,中国石化下跌1.05%,中国建筑上涨0.55% [6] 大湾区ETF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29日13:10,大湾区ETF(512970)上涨0.43%,最新价1.16元 [4] - 近1年累计上涨13.72% [4] - 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成分股中,科达制造上涨6.95%,稳健医疗上涨4.54%,新宙邦上涨4.42% [4] 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 - 大湾区ETF(512970)紧密跟踪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49% [7] - 前三大权重股为比亚迪(9.53%)、中国平安(7.81%)、招商银行(7.53%) [9] - 汇川技术当日上涨3.93%,权重4.12%;美的集团上涨0.87%,权重5.39% [9]
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贝莱德在中国石油股份的持股比例于04月23日从7.12%降至6.98%。


快讯· 2025-04-28 17:09
贝莱德减持中国石油股份 - 贝莱德在中国石油股份的持股比例从7 12%降至6 98% [1] - 减持行为发生在04月23日 [1]
石油石化行业今日净流入资金6693.31万元,中国海油等5股净流入资金超千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17:04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4月28日下跌0 20% [1] - 申万行业中上涨的有5个 涨幅居前的为银行(0 98%)、钢铁(0 53%) [1] - 跌幅居前的行业为房地产(-3 66%)、综合(-2 52%) 石油石化行业下跌0 03% [1] 资金流向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298 94亿元 仅2个行业净流入 [1] - 钢铁行业净流入2 00亿元 石油石化行业净流入6693 31万元 [1] - 电子行业净流出规模最大(-31 04亿元) 其次是汽车(-25 16亿元) 机械设备、医药生物、非银金融等行业净流出较多 [1] 石油石化行业个股表现 - 行业48只个股中9只上涨 36只下跌 1只跌停 [2] - 资金净流入个股18只 其中5只超千万元 [2] - 中国海油(5307 09万元)、中国石化(5090 22万元)、华锦股份(4473 47万元)净流入居前 [2] - ST新潮(-3903 39万元)、洲际油气(-2257 32万元)、渤海化学(-1703 30万元)净流出居前 [2] 石油石化行业资金流向详情 - 中国海油涨幅1 74% 换手率1 17% 主力净流入5307 09万元 [2] - 中国石油涨幅0 75% 换手率0 06% 主力净流入2225 99万元 [2] - 恒力石化跌幅0 45% 换手率0 08% 主力净流出59 73万元 [3] - 桐昆股份涨幅0 76% 换手率0 68% 主力净流出926 90万元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申请页岩油井注二氧化碳量计算专利,可快速计算出二氧化碳最佳注入量
搜狐财经· 2025-04-28 14:13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申请"页岩油井注二氧化碳量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该专利可快速计算页岩油井二氧化碳最佳注入量,解决现有计算问题 [1] 公司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9年,位于北京市,以从事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为主,注册资本18302097万人民币 [2] - 公司共对外投资1281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508次 [2] - 公司有商标信息26条,专利信息5000条,拥有行政许可169个 [2] 专利信息 - 专利名为"页岩油井注二氧化碳量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公开号CN119884535A,申请日期为2023年10月 [1] - 专利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数据,计算吸二氧化碳段长、二氧化碳作用空间体积、压裂区域体积、二氧化碳作用范围内水的体积和原油体积,最终计算二氧化碳用量 [1]
“中国石油”为湖南车展加油
长沙晚报· 2025-04-28 07:49
文章核心观点 湖南销售公司作为2025湖南车展唯一官方燃油合作单位,在推动品牌建设、能源转型、保障供应、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1] 车展合作 - 公司成为2025湖南车展唯一官方燃油合作单位,车展于4月30日 - 5月5日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1] 能源转型与业务布局 - 公司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由单一油品供应商向“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 [1] - 公司在湘布局加油站、加气站、光伏充电站等终端网络近750座,遍布全省14个市州 [1] - 公司加快LNG加气站在国省道运输干线布局,建成光伏站点70余座、站内外充电站50余座 [3] 市场供应保障 - 公司全方位夯实资源储备根基,确保600余座加油站“不断供、不脱销” [1] - 2024年公司累计向湖南市场供应油品220余万吨,保障民生出行、物流运输、农业生产 [1] 企业贡献 - 公司累计销售成品油4000余万吨,上缴各种税费超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700多个 [1] 乡村振兴 - 公司从多维度推进乡村振兴,承接帮扶点9个,推动45个帮扶项目落地,拨付260余万元资金 [3] - 公司借助产业链和网点优势,开展产销对接,设帮扶专区,“直播助农”,帮扶产品销售额达1990万元 [3] 绿色发展 - 公司完成在营加油站油气二次回收改造,200余座站点实现三次油气回收,年减排挥发性有机物超千吨 [3]
中国最长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在松原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4-27 20:25
项目概况 - 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工程(一期)于4月27日在吉林省松原市启动 [1] - 管道设计总长约400公里 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在地下封存二氧化碳量超过400万吨 [1] - 该管道是中国运输距离最长、管径最粗、压力最高、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管道 [3] - 采用超临界/密相输送技术 途经松原、长春、四平、吉林四市 可吸纳沿线吉林石化等企业的碳源 [3] 技术特点 - 工程采用二氧化碳离心式压缩机增压、全线光纤测漏等先进技术 部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3] - 二氧化碳封存同时作为石油开采介质 开采效率比传统水介质高20%以上 每年可驱油100多万吨 [3] - 吉林油田已建成中国首个全产业链、全流程CCUS国家级示范工程 [4] 战略意义 - 最终目标是形成"捕集—运输—利用—封存"全闭环碳循环模式 [3] - 该工程将成为吉林省碳排放企业与利用企业的主干碳网 形成覆盖全省的碳产业链 [3] - 促进吉林地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3] 行业背景 -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全球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 [4] - 中国"双碳"目标持续推进 CCUS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4] - 2024年吉林油田封存二氧化碳41.8万吨 占中国石油封存总量的22% [4]
研判2025!中国输氢管道行业政策、发展现状、市场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政策协同区域互联,国内输氢管道进入规模化建设新阶段[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7 09:12
氢能运输瓶颈与管道输氢的核心作用 - 高昂运输成本是制约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瓶颈,管道输氢是实现降本增效的核心突破口 [1] - 管道输氢网络是解决绿氢消纳难题和实现可再生能源跨区域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设施 [1][13] - 截至2025年3月国内实质性进展的输氢管道总长度超7000公里,氢能储运体系加速向管网化、规模化方向迈进 [1][13] 输氢管道技术路线与对比 - 技术路线分为纯氢管道和天然气掺氢管道两大类,细分高压与低压输送方式 [3] - 低压氢气管道因技术成熟度高、成本较低成为主流选择,高压及掺氢管道仍处示范阶段需解决氢脆等技术问题 [3] - 管道运输单位成本可降至0.3元/公斤·百公里,显著优于液氢槽车运输的8-10元/公斤 [6][7] 政策支持与地方实践 - 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出台氢能专项规划,27个省份将管道输氢技术列为重点发展任务 [1][13] - 地方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最高500万元)、示范项目和跨区域管网规划推动建设,如榆林、大连等地 [8][9] - 国家能源局出台《输氢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行业标准,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9] 中国氢能及输氢管道行业发展现状 - 2018-2023年氢气产量从2100万吨增至355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9.14%,2024年预计达3695万吨 [10] - 2060年氢能需求量预计突破1.3亿吨,占据终端能源消费重要战略地位 [11] - 国内8个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包括中石化京蒙管道(1145公里)、康保—曹妃甸管道(155万吨/年)等 [15][16] 输氢管道项目特征与技术进步 - 新建管道向长距离(1145公里)、大管径(813mm)、高压(6.3-7.2MPa)方向发展,输送能力显著提升 [18] - 纯氢管道呈现"短距先行、长距突破、规模跃升"特征,掺氢管道形成"点状突破、链式延伸"态势 [18][19] - 掺氢管道技术参数以中小管径(150-457mm)和中低压(0.4-6.3MPa)为主,输送能力梯度分布 [19][20] 行业竞争格局与企业布局 - 市场形成"国家队主导、民企突破、外资补充"格局,中石化、国家管网、中石油占据75%份额 [22][24] - 中石化凭借加氢站网络和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占42%市场份额,民营企业如苏州氢创在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22][26] - 外资企业如西门子在高端市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尤其在智能监测系统和高压储氢装备领域 [22] 未来发展趋势 - 以"长输干线+区域网络+工业专线"为主线构建氢能运输网络,2030年预计建成1万公里以上输氢管道 [27][28] - 技术向高压化(10MPa+)、复合化(碳纤维增强管材)、智能化(数字孪生+AI预警)升级 [29] - 商业模式将出现"管输服务收费""氢能贸易枢纽"等创新形式,氢-电-化工多能耦合增强经济性 [30]
中国石油天然气申请确定高过成熟海相烃源岩生烃强度专利,无需大量采集岩心样品
金融界· 2025-04-26 21:25
公司专利技术进展 - 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确定高过成熟海相烃源岩生烃强度的方法及装置"的专利,公开号CN119862361A,申请日期为2023年10月 [1] - 该专利技术通过获取目标层段原始测井曲线与有机碳含量曲线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拟合公式计算生烃强度,无需大量岩心采样,显著降低测试成本 [1] - 技术采用累加方法修正计算公式,避免了参数选取平均数时的人为干扰,提升了可操作性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北京市,主营业务为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注册资本达1830.2097亿元人民币 [2] - 公司对外投资企业1281家,参与招投标项目508次,拥有商标26件、专利5000项及行政许可169项 [2]
中国石油化工申请加热炉进料速率控制方法专利,起到预防加热炉发生炉内提前结焦和不足温的作用
搜狐财经· 2025-04-26 09:45
专利技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存储介质、加热炉的进料速率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的专利,公开号CN119860677A,申请日期为2023年10月 [1] - 专利技术通过三维热力学模型网格化、输入参数计算及温度分布预测,优化进料速率控制,预防加热炉炉内提前结焦和不足温问题 [1] - 技术核心包括动态调整进料速率参数,生成控制指令以提高加热炉运行效率 [1] 公司背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217.3969亿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主营业务为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2] - 公司对外投资256家企业,参与招投标5000次,拥有5000项专利及45条商标信息 [2] - 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33.8459亿人民币,专注于研发,拥有4462项专利及58个行政许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