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601857)

搜索文档
中国石油的崛起之路:如何从“贫油国”蜕变为全球能源领袖?
搜狐财经· 2025-07-06 01:32
中国石油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从"贫油国"标签逆袭为全球能源巨头 彻底颠覆西方对中国能源依赖的旧有认知 [1] - 李四光作为勘探先驱 凭借地质学功底和坚定信念为中国石油事业奠定基础 [1] 技术突破与产能提升 - 21世纪页岩油领域实现从无到强的跨越 2024年Q1产量稳居全球前列 [3] - 文昌海域深海油田采用自主研发"一体式水下井口系统" 突破极端水深高温开采难题 [3] 国际战略布局 - 从能源需求方转变为供应方 通过与俄罗斯、沙特等产油国合作提升国际市场话语权 [5] 能源结构转型 - 在提升传统能源开采效率同时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体系 [7] 行业精神内核 - 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不懈奋斗 证明中国石油产业具备克服任何挑战的能力 [8]
中国石油逆袭:从“贫油国”到全球能源巨头的华丽转身
搜狐财经· 2025-07-05 23:03
中国能源产业崛起 - 中国从"贫油国"逆袭为全球能源产业领导者,颠覆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石油潜力的传统认知 [1] - 石油开采技术创新、页岩油突破和海底油田开发是推动这一转变的核心因素 [1][3] - 李四光的地质研究为中国石油勘探奠定基础,发现沉降带与全球产油区相似的地质特征 [1][3] 技术突破与产量增长 -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页岩油产量达21.5万吨,全球排名前三 [3] - 自主研发的"一体式水下井口系统"攻克文昌海域500米水深、120℃极端环境开采难题 [5] - 页岩油技术结合美国经验与中国地质特点,打破资源限制实现能源自给 [5] 国际战略布局 - 从能源需求方转变为供应方,提升全球市场话语权 [7] - 深化与俄罗斯、沙特等产油国合作,推动能源供应链多元化 [9] - 通过技术输出为全球能源供应贡献新力量 [7][11]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平衡能源开采与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是降低环境影响的关键 [9] - 面临可再生能源竞争压力,需强化资源多样化供应 [9] - 持续提升深海和页岩油技术以维持全球竞争力 [11]
中石油管道工程公司等申请基于单管数学模型的管道线路设计方法专利,显著提高敷设设计精度和效率
金融界· 2025-07-05 12:06
专利技术 -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基于单管数学模型的管道线路设计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120257547A,申请日期为2025年06月 [1] - 该专利技术包括根据实景三维模型确定三维纵断面和UCS坐标系,建立单管数学模型,进行管道敷设微配管,并计算方向相似度指数和应力累积指数,最终构建总成本计算模型以优化管道敷设 [1] 公司背景 -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注册资本6000万人民币,对外投资6家企业,参与招投标1883次,拥有商标32条、专利637条、行政许可40个 [2]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注册资本48690000万人民币,对外投资113家企业,参与招投标5000次,拥有商标1446条、专利5000条、行政许可28个 [2] - 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50067044万人民币,对外投资34家企业,参与招投标5000次,拥有商标14条、专利1307条、行政许可161个 [2]
7月4日电,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贝莱德在中国石油股份的持股比例于06月30日从6.90%升至7.10%。


快讯· 2025-07-04 17:09
公司持股变动 - 贝莱德在中国石油股份的持股比例从6 90%上升至7 10% [1] - 持股变动日期为06月30日 [1] 市场动态 - 香港交易所披露了贝莱德增持中国石油股份的信息 [1]
“中国制造”亮剑“地下珠峰”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资源开发打造“国产化”样本
经济网· 2025-07-04 15:57
核心观点 - 塔里木油田在超8000米深的超深井作业中加速推进关键完井工具国产化替代,实现技术突破并显著降本增效 [1][2][3][4] 技术突破与国产化进展 - 公司依托科研攻关与"四新"技术评价体系,成功应用140兆帕FF级采气井口、V0等级高温封隔器等180余套国产高端完井工具装备 [1] - 2024年评价23款国产完井工具性能,7项工具(如105兆帕井下安全阀、高抗扭伸缩管)完成现场试验 [2] - 自主研发耐温177摄氏度、耐压70兆帕油管内桥塞解决超深井多层位堵水难题,耐温232摄氏度、105兆帕V0级可回收式永久封隔器技术指标比肩国际顶尖水平 [2] - 1至6月台盆区完井工具国产化率达100%,库车山前13Cr油管国产化比例提升至57%,140兆帕FF级采气井口国产化比例达50% [3] 降本增效成果 - 国产13铬油管替代进口产品单吨节约成本5万元 [3] - 免钻玻璃盲板应用单井节约周期2至4天 [2] - 47支88.9毫米高抗扭伸缩管解决管柱通径及修井难题 [3] 战略与生态构建 - 公司打破部门壁垒,由科研单位牵头整合资源,形成"研—评—用"闭环生态 [3][4] - 地质工程一体化推动国产工具选型前置至钻井设计阶段,克深气田国产140兆帕井下安全阀与V0封隔器组合抵御超高密度钻井液冲击 [4] - 博孜区块建成国产完井工具试验田,加速新技术储备 [4]
国内首座天然气全链条深冷处理厂投产
经济网· 2025-07-04 15:57
项目投产与技术突破 - 国内首座天然气全链条多工况深冷处理厂——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盐亭天然气处理厂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在非常规天然气综合利用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 该厂是国内技术路线最长、工艺最复杂、功能最齐全、产品种类最多的天然气处理厂,年处理量达20亿立方米 [1] - 利用超低温深冷技术实现商品天然气、乙烷、稳定轻烃、LNG等7种产品的规模产出 [1] 资源开发与工艺创新 - 西南油气田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实现致密气快速上产,天府气田中乙烷及多种伴生气含量远超国内常规气田 [1] - 联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深冷多联产工艺包,首次成功应用于盐亭厂,资源综合回收率提升至95% [2] - 创新采用无扰切换、顺控优化等7项生产措施,并实施"数据监理"机制实现大型能源设施100%数字化交付 [2] 智能化与行业影响 - 基于数字化交付打造工业级数字孪生平台,支撑建成"全面感知、自动操控、智能预测、持续优化"的智能工厂 [2] - 填补国内天然气全链条多工况深冷处理技术空白,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树立技术标杆 [2] - 推动构建自主可控的天然气深冷工艺体系迈出关键一步 [2]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04日(周五)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今日收盘行情一览:银行、白酒、半导体、物流等板块走高,有色金属、化学制药等走弱,比亚迪跌超1%
快讯· 2025-07-04 15:04
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行情 - 银行、白酒、半导体、物流等板块走高,有色金属、化学制药等走弱,比亚迪跌超1% [1] 保险行业 - 中国太保市值3829.80亿,成交额9.81亿,股价56.57,下跌0.03% [3] - 中国平安市值3572.99亿,成交额36.96亿,股价37.14,上涨1.38% [3] - 中国人保市值10301.53亿,成交额7.85亿,股价8.66,上涨0.12% [3] 白酒行业 - 贵州茅台市值17865.90亿,成交额40.87亿,股价175.70,上涨0.47% [3] - 山西汾酒市值2143.48亿,成交额10.51亿,股价1422.22,上涨0.05% [3] - 五粮液市值4673.07亿,成交额20.49亿,股价120.39,上涨0.64% [3] 半导体行业 - 北方华创市值2418.45亿,成交额24.36亿,股价135.56,上涨2.13% [3] - 寒武纪-U市值2290.34亿,成交额31.12亿,股价335.15,上涨0.15% [3] - 海光信息市值3150.87亿,成交额15.15亿,股价547.47,上涨0.03% [3] 汽车整车行业 - 比亚迪市值18187.34亿,成交额34.54亿,股价331.00,下跌1.06% [3] - 长城汽车市值1868.42亿,成交额4.39亿,股价5.70,上涨0.09% [3] - 京沪高铁市值2788.76亿,成交额5.94亿,股价21.83,持平 [3] 石油行业 - 中国石化市值2397.81亿,成交额8.63亿,股价15.48,上涨0.35% [3] - 中国有油市值6886.73亿,成交额6.43亿,股价5.68,上涨0.58% [3] - 中远海控市值15739.80亿,成交额7.64亿,股价8.60,下跌0.13% [3] 煤炭行业 - 中国神华市值1877.92亿,成交额12.39亿,股价41.05,上涨1.22% [3] - 陕西煤业市值8156.03亿,成交额6.45亿,股价19.37,上涨1.61% [3] - 宁德时代市值12118.65亿,成交额72.14亿,股价265.80,下跌0.05% [3] 电力行业 - 长江电力市值3603.32亿,成交额20.49亿,股价22.80,上涨0.23% [4] - 东方财富市值7379.61亿,成交额8.29亿,股价30.16,上涨0.43% [4] - 中国核电市值1935.45亿,成交额119.68亿,股价9.41,下跌0.35% [4] 食品饮料行业 - 海天味业市值2269.28亿,成交额16.84亿,股价27.66,下跌0.15% [4] - 中信证券市值4099.36亿,成交额28.30亿,股价19.34,下跌0.04% [4] - 国泰海通市值3409.59亿,成交额3.94亿,股价38.86,上涨0.31% [4] 消费电子行业 - 工业富联市值4728.54亿,成交额30.57亿,股价35.29,上涨1.51% [4] - 立讯精密市值2559.02亿,成交额77.50亿,股价53.26,上涨2.28% [4] - 個瑞医药市值3534.97亿,成交额25.48亿,股价23.81,下跌1.34% [4] 家电行业 - 格力电器市值2618.10亿,成交额9.15亿,股价25.85,上涨0.45% [4] - 海尔智家市值2425.48亿,成交额9.12亿,股价46.74,上涨0.39% [4] - 牧原股份市值2388.87亿,成交额14.45亿,股价43.73,上涨0.81% [4] 物流行业 - 顺丰控股市值2713.44亿,成交额8.32亿,股价54.09,上涨1.63% [4] - 万华化学市值2392.00亿,成交额12.28亿,股价223.80,下跌0.86% [4] - 迈瑞医疗市值1698.29亿,成交额13.56亿,股价47.91,上涨0.97% [4] 有色金属行业 - 紫金矿业市值1669.52亿,成交额8.53亿,股价5.34,上涨0.19% [4] - 中国建筑市值5328.80亿,成交额27.26亿,股价5.92,上涨0.68% [4] - 中国联通市值2446.17亿,成交额7.30亿,股价20.05,下跌1.18% [4]
大庆油田31.25兆瓦分散式风电工程首台风机完成关键吊装
中国新闻网· 2025-07-04 11:01
风电工程进展 - 中国石油单机容量最大、高度最高、叶片直径最大的分散式风电工程首台风机完成机舱吊装,进入轮毂及叶片吊装关键环节 [1] - 工程选用5台风机,叶片直径204米、轮毂高160米、单机容量6.25兆瓦,总装机容量31.25兆瓦 [2] - 5台机组塔筒吊装全部完成,1台正进行机舱及叶片吊装,总体施工进度达60% [2] 技术创新与施工 - 工程首次采用钢混塔架结构,由钢塔段和45段预制混凝土段构成,刚度更大、稳定性更高、运维成本更低 [2] - 采用"1250吨主吊顶部风机构件+800吨辅吊单片卸车及拼装"的吊装方式,首次运用1250吨履带吊车施工 [2] - 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创新施工方式,建立"监测—预警—协调—反馈"快速反应机制,严控安全风险 [2] 工程背景与意义 - 工程自2024年6月正式入场施工,是大庆油田首次采用钢混塔架结构的风电项目 [2] - 钢混塔架结构相比传统全钢材塔架具有更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蜀南气矿持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中国化工报· 2025-07-04 09:54
生产设备管理措施 - 公司以"查漏补缺、查弱补强、查短补齐"为抓手强化设备管理,确保安全平稳经济运行 [1] - 通过整治"跑冒滴漏"强化隐患排查,建立"检查—治理—保养"闭环机制并动态更新设备数据库 [1] - 完善设备出厂资料和维修记录档案,严格按计划开展压力容器与安全阀年度检测 [1] 员工培训与能力建设 - 采用"一帮一带"现场教学与自主培训结合模式,开展巡检维保质量标准等专项培训 [1] - 建立"故障案例库"汇总典型故障案例,在交接班中增设设备异常情况分享环节 [1] - 自贡采气作业区通过"四懂三会"能力建设,员工自主识别处置气液联动执行机构失效等问题 [1] 设备巡检与维护机制 - 执行分类检查标准和"十字作业法",重点加强关键设备全过程动静态监控 [2] - 5个采气作业区联合业务部门开展设备典型故障专项"会诊",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2] - 按照"三清四无五不漏"管理要求全面开展属地设备巡检维护工作 [2]
46页PPT详解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
材料汇· 2025-07-03 22:54
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化工新材料产能约4900万吨/年,产量超3600万吨,产值1.37万亿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但呈现量增价减趋势(锂电池材料产值从5400亿元降至4800亿元)[5] - 产业体系持续健全,形成10大重点领域包括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氟硅树脂、聚氨酯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锂电池材料等[4] - 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光伏级EVA、光学级PMM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强高模碳纤维、193纳米光刻胶等产品实现国产化[7][8] 重点技术突破领域 - 高端聚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光伏用EVA树脂、茂金属聚丙烯、聚丁烯-1等[10] - 工程塑料:聚碳酸酯、聚苯醚、尼龙56/12等[10] - 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等[10] - 高性能纤维:T1000级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10] - 电子化学品:193纳米光刻胶、电子级硅烷、高纯度电子气体等[10][61] 主要企业布局 - 央企:中石油聚焦高端聚烯烃/碳纤维,中石化发展高性能橡胶/纤维,中化控股布局工程塑料/有机硅[11] - 民企龙头:万华化学(聚氨酯/电子化学品)、巨化(氟化工)、兴发(有机硅)、泰和新材(芳纶)等[11] - 细分领域:盛虹(EVA)、东岳(氟化工)、合盛硅业(硅材料)、金发科技(改性塑料)等企业在各自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 区域产业集群 - 上海化工园区: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16] - 宁波石化经济区:高性能纤维/石墨烯[16] - 江苏常熟:氟硅材料[16] - 广东惠州: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16] - 山东淄博:聚氨酯/氟硅材料[16] - 全国形成20个特色新材料园区,覆盖所有重点领域[16] 供需结构分析 - 2023年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端产品自给率普遍低于70%[22] - 预测2025年高端聚烯烃自给率70%、工程塑料70%、电子化学品70%[22] - 传统产品产能过剩,高性能产品如POE弹性体、EVOH等仍依赖进口[29] 电子化学品进展 - 半导体领域:6寸及以下晶圆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82%,8寸以上仅20%[56] - 显示面板:6代线以上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约10%[56] - 光刻胶:G线国产化率超60%,KrF部分量产,ArF尚在验证阶段[62] 锂电池材料发展 - 2023年正极材料总产量201.7万吨,其中磷酸铁锂119.6万吨占比59%[70] - 电解液产量89.1万吨,负极材料137万吨,隔膜133.7亿平方米[70] - 重点发展高镍正极、硅基负极、新型锂电隔膜、高电压电解液等[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