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设银行(601939)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19家大中型银行按揭贷款扫描:“提前还房贷”现象缓解 14家房贷余额上升
新浪财经· 2025-09-04 21:58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变动趋势 - 2025年上半年19家主要上市银行中14家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加,较2023年同期14家减少的情况显著改善[1] - 国有六大行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减少1078.33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3254.71亿元的降幅大幅收窄[3] - 10家股份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合计增加1534亿元,其中中信银行增加384.36亿元为单家最高增幅[3] - 3家城商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全部实现增长,合计增加159.54亿元[4] 主要银行具体贷款余额变动 - 四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均减少但降幅收窄:建设银行减少423.6亿元[2]、工商银行减少366.3亿元[2]、农业银行减少491.61亿元[2]、中国银行减少39.77亿元[2] -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延续增长趋势:邮储银行增加213.16亿元[2]、交通银行增加29.79亿元[2] - 股份制银行表现分化:招商银行增加209.29亿元[2]、民生银行增加203.37亿元[2]、平安银行增加201.1亿元[2]、浦发银行增加175.74亿元[2]、光大银行增加137.54亿元[2] 个人住房贷款资产质量变化 - 14家披露数据的大中型银行中10家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上升,3家下降,1家持平[1] - 国有大行不良率普遍上升:工商银行上升0.13个百分点至0.86%[5]、建设银行上升0.13个百分点至0.76%[5]、农业银行上升0.04个百分点至0.77%[5]、中国银行上升0.13个百分点至0.74%[5] - 股份制银行出现分化:招商银行不良率下降0.02个百分点至0.46%[5][6]、兴业银行下降0.06个百分点至0.54%[5][6]、平安银行下降0.19个百分点至0.28%[6] - 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实现不良"双降":招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减少2.29亿元[5]、兴业银行减少6.24亿元[5] 银行业务发展新动向 - 建设银行二手房贷款投放量同业第一,较2023年同期提升超20%[4] - 建设银行二手房贷款余额达1.89万亿元,位居同业首位[4] - 建设银行上半年贷款新增较2023年同期多增436亿元[4] - 银行业预计2025年房贷业务表现将优于2024年[4]
建设银行:关于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向建信航运航空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增资的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4 21:40
公司资本运作 - 建设银行全资子公司建信金租以自有资金向建信航运航空增资人民币30亿元 [1] - 增资后建信航运航空仍为建信金租全资子公司 [1] - 本次增资已履行公司必要内部决策程序 无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 [1]
规模大增!银行发力消费贷,存量客户也可享受贴息
国际金融报· 2025-09-04 21:2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过半数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金额上涨 国有银行规模增量大 城商行增速高[1] - 披露个人消费贷款具体金额的37家银行中有25家机构消费贷规模实现增长 其中14家银行上半年消费贷增额超过50亿元 11家银行较年初实现两位数增幅[2] - 国有行和城商行是上半年个人消费贷增长主力 国有大行增量大 城商行增速高[3] 国有银行消费贷表现 - 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金额增量达862.99亿元 农业银行增626.86亿元 交通银行增555.38亿元 中国银行增508.67亿元[3] - 国有行在住房按揭贷款增长乏力背景下积极拓展消费贷场景和品种 同时发力普惠金融 贡献消费贷和经营贷主要增量[3] - 2025年二季度末42家上市银行零售贷款同比增长3.6% 增量占比10.7%[3] 城商行消费贷表现 - 贵阳银行消费贷增速达39.6% 重庆银行增速36.11% 西安银行和郑州银行增速均在20%以上[3] - 城商行面对普惠小微领域激烈竞争转换方向进行差异化投放 经营贷规模有所压降 按揭和消费贷增势较好[3] - 城商行消费贷业务体量相对较小但自年初以来快速扩张[3] 政策影响分析 - 9月1日个人消费贷财政贴息政策正式落地 多家银行手机APP上线消费贷贴息专区[4] - 政策可直接降低消费贷款利率 刺激消费需求释放 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消费需求[4] - 以5万元额度 年利率3%贷款为例 贴息后实际利率降至2%[4] 市场前景展望 - 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在财政贴息等政策利好下有望挖掘居民潜在信贷需求 提振消费信心[1][3]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个人消费贷款规模约12.5万亿元 估算每年能撬动1万亿元新增信贷需求[5] - 新一批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下半年落地 预计5000亿元注资能撬动约4万亿元信贷增量[6] 银行运营动态 - 建设银行新客户可线上完成申贷 需签约"借贷通"服务 存量客户可补充签署贴息服务协议[4] - 华夏银行从贷款申请至款项到账全程60秒 建议消费者将贷款叠加分笔消费以最大化获得贴息优惠[4] - 多家银行"国补"首单迅速落地 客户咨询消费贷贴息政策热情高涨[1][4]
上半年银行新增15万高净值客户,“科学家”正在成为新宠?
第一财经· 2025-09-04 21:04
行业竞争格局 - 私人银行业务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 国有大行凭借客群基础领跑规模增长 股份行在户均资产上拉开差距 区域型城商行以高增速实现弯道超车[1] - 形成头部集中差异化竞争局面 头部银行依靠品牌和综合服务能力主导市场 中小银行通过差异化战略争夺份额[4] - 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表现亮眼 私行AUM达3.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39% 增速位列国有大行首位 客户数新增3.4万户至26.55万户增幅14.69%[2] - 农业银行以3.5万亿元AUM保持行业规模第一 客户数突破27.9万户新增2.3万户增幅8.98% 户均资产1254.48万元[2] - 中国银行凭借国际化布局以3.4万亿元AUM8.28%增速稳坐第二 户均资产1567万元为国有大行最高[2] - 邮储银行客户数增长超21%新增7200户至4.14万户 增速居国有行首位[2] 业务规模数据 - 15家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总数突破163万户较年初新增近15万户增幅超10% 工农中建四大行AUM均跨过3万亿元大关[1] - 兴业银行首次迈入万亿俱乐部 平安银行私行AUM1.97万亿元较去年末微降0.5%[1] - 股份制银行呈现冰火两重天 招商银行客户数达18.27万户新增1.36万户增幅8%领跑股份行[3] - 中信银行AUM1.28万亿元增速9.33% 兴业银行AUM1.05万亿元增速9.59%[3] - 民生银行客户数新增7971户增幅12.84%户均资产1381.46万元 光大银行AUM7361亿元增长5%客户数从7.13万户增至7.49万户[3] - 城商行中宁波银行AUM增速17.62%客户数增速20.27% 私行AUM达3585亿元客户数突破3万户户均资产1192.30万元[3] - 北京银行以17.06%增速展现区域银行强势追赶[3] 客户结构变化 - 私人银行客户户均资产出现下降 平安银行户均AUM从2000万元下滑至1968万元 光大银行从984万元下滑至982万元[5][6] - 银行大量吸纳新晋高净值客户 真正意义上的超高净值客户增速正在放缓[6] - 客户画像发生转变 从传统企业主向科研人员创业团队等新富群体扩展[6][7] - 工商银行将科学家纳入重点客群 围绕科技产业金融打造服务生态[7] - 建设银行强调家族财富传承与公益慈善 农业银行在养老金融上加码专门成立养老财富管理中心上半年新增高净值客户超2万户[7] 业务战略价值 - 私人银行业务成为零售金融业务关键板块 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核心驱动力[7] - 业务推动投行资管家族信托等跨业务协同 打破传统零售业务依赖息差和单一产品的局限性[8] - 私人银行客户在非金融领域的需求为银行拓展增值服务增强客户黏性提供新场景[8] - 业务凭借高净值客户资产规模稳定性和高附加值 成为商业银行稳定中短期业绩及长期优化客户结构的关键力量[7]
分红井喷,制造业追随高股息阵营
和讯· 2025-09-04 19:32
核心观点 - A股中期分红阵营持续扩容 2024年有677家公司实施中期分红 较2023年170家猛增 派现总额达6497亿元 较2023年5312亿元提升超22% 创历史新高[2] - 政策引导、企业财务优化和市场偏好转变形成三重共振 推动中期分红常态化发展[2][11] - 金融、电信、能源等传统高股息行业继续主导分红 央企贡献71%分红金额 13家公司分红超百亿[5] - 制造业和新兴行业公司加入中期分红行列 分红行业分布更广泛 反映市场整体分红意识提升[6] 分红规模与结构 - 818家上市公司公布中期现金分红方案 较去年同期增加141家 整体股利支付率31.97%[2] - 国有六大银行中期分红规模合计近2047亿元 占总分红金额近三分之一[5] - 中国移动以540.82亿元派现总额居首 工商银行504亿元 建设银行486.1亿元 农业银行418.2亿元 中国石油402.7亿元[5] - 民营控股上市公司15家分红金额超10亿元 79家公司连续3年中期分红[5] 行业特征与变化 - 7家上市银行首次公布中期分红 包括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等[5] - 制造业企业如中国中车、长安汽车等龙头企业首次宣布中期分红[6] - 现金流稳定、负债低、治理成熟的公司逐步将一年两次分红写入章程[7] 驱动因素分析 - 监管政策推动:2024年4月"新国九条"强化现金分红监管 对低分红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10] - 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 鼓励增加分红频次和提高分红率[10] - 超六成披露中期分红方案的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 - 保险、社保等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 对稳定现金流的诉求强烈[10] 市场影响与趋势 - 投资者从追求股价上涨转向注重现金分红能力 价值投资理念深化[12] - 高分红公司获得估值溢价 市场从"重融资"向"投融资并重"生态转变[12] - 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 A股分红频率仍有提升空间 一年四次分红可能成为部分公司常态化操作[13][14]
建设银行子公司拟向建信航运航空增资30亿元 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
智通财经· 2025-09-04 19:31
公司资本运作 - 建设银行全资子公司建信金融租赁拟以自有资金向建信航运航空金融租赁增资30亿元人民币 [1] - 增资后建信航运航空仍为建信金租全资子公司 [1] 子公司业务定位 - 建信航运航空是建信金租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1] - 主要经营范围包括飞机及船舶融资租赁业务 [1] - 业务涵盖转让和受让飞机及船舶融资租赁资产 [1] 增资目的 - 满足监管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1] - 增强专业子公司的风险抵补能力 [1]
超1万亿!南向资金创历史纪录,这些股年内净买入居前
天天基金网· 2025-09-04 19:26
南向资金流动与港股市场结构变化 - 南向资金年内累计净买入额突破1万亿港元大关,达10057亿港元(约9336亿元人民币),刷新年度净买额历史纪录 [5] - 南向资金已成为港股的"稳定器",内地投资者话语权显著提升,改变了过去由国际机构投资者和本地资金主导的离岸市场格局 [5] - 南向资金偏好高股息资产,重点配置金融、能源、电信板块,近两年这些板块估值得到显著提升 [5] 南向资金重点配置个股表现 - 阿里巴巴-W最受青睐,年内累计净买入861亿港元,持股市值达2230亿港元,股价年内涨幅超65% [5] - 美团-W获净买入579亿港元,持股市值1054亿港元,但股价年内调整明显跌幅近34% [5] - 建设银行位列第三,获净买入485亿港元,持股市值2568亿港元,股价表现较强累计涨幅近26% [5] - 腾讯控股、中芯国际、招商银行、比亚迪股份、理想汽车等多股获净买入均超200亿港元 [5] 港股市场当日交易表现 - 9月3日港股高开低走小幅收跌,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55亿港元 [5]
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关于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向建信航运航空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增资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4 19:14
增资概述 - 建设银行全资子公司建信金租以自有资金向建信航运航空增资人民币30亿元 增资后建信航运航空仍为建信金租全资子公司 [1] - 增资已履行必要内部决策程序 无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 尚需经过监管机构审批 [1] - 增资不属于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1][2] 增资标的情况 - 建信航运航空是建信金租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主要经营飞机及船舶融资租赁业务 转让和受让飞机及船舶融资租赁资产等 [2] - 总资产87.85亿美元(未审计)对比82.08亿美元(经审计) 净资产7.96亿美元(未审计)对比7.14亿美元(经审计) [2] - 营业收入0.67亿美元(未审计)对比1.88亿美元(经审计) 净利润0.77亿美元(未审计)对比1.08亿美元(经审计) [2] 增资影响 - 增资旨在满足监管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增强专业子公司风险抵补能力 进一步强化服务集团战略 [2]
建设银行(601939.SH)子公司拟向建信航运航空增资30亿元 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19:12
公司资本运作 - 建设银行全资子公司建信金租以自有资金向建信航运航空增资30亿元人民币 [1] - 增资后建信航运航空仍为建信金租全资子公司 [1] 子公司业务定位 - 建信航运航空是建信金租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1] - 主要经营范围包括飞机及船舶融资租赁业务 [1] - 业务涵盖转让和受让飞机及船舶融资租赁资产 [1] 增资目的 - 满足监管对建信航运航空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1] - 增强专业子公司的风险抵补能力 [1]
【锦囊】钱都花哪儿了?月度账单焕新升级,为您解答
中国建设银行· 2025-09-04 19:11
手机银行功能升级 - 月度账单功能换新升级 提供收支汇总和交易分类服务 使消费清晰可见 [2] - 用户可通过首页顶部搜索栏输入"月度账单"进入功能界面 [3] 用户激励措施 - 注册开通手机银行可立即领取10-100元微信立减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