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601939)
搜索文档
89家公司年内分红金额超10亿元,300红利低波ETF(515300)红盘蓄势,机构:红利板块或仍有演绎配置机会
新浪财经· 2025-11-03 10:56
指数及ETF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11月3日10:29,沪深300红利低波动指数上涨0.58% [1] - 指数成分股中宝钢股份上涨2.44%,建设银行上涨2.30%,上海银行上涨2.11%,江苏银行上涨1.95%,中信银行上涨1.94% [1] - 跟踪该指数的300红利低波ETF(515300)当日上涨0.45% [1] - 300红利低波ETF盘中换手率为0.92%,成交金额为4338.27万元 [3] - 300红利低波ETF最新规模达到47.04亿元 [3] ETF资金流向与历史业绩 - 300红利低波ETF近17个交易日内有9日实现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3774.24万元 [3]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该ETF近5年净值上涨60.44%,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92/1032,位列前8.91% [3] - 自成立以来,其最高单月回报为13.89%,最长连涨月数为5个月,期间涨幅为14.56% [3]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该ETF近6个月超越基准的年化收益为6.19% [3] 上市公司分红情况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全市场共有1033家上市公司公布现金分红预案,较上年同期增加141家 [3] - 其中有38家公司进行了多次分红 [3] - 全市场现金分红总额达7349亿元,89家公司年内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 [3] 行业分析与指数构成 - 分析认为,考虑到后续贸易摩擦不确定性较强,具备防御性的红利板块可能仍有配置机会 [4]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沪深300红利低波动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为35.78% [4] - 前两大权重股为中国神华(权重4.65%)和双汇发展(权重3.89%) [4][6] - 在十大权重股中,宝钢股份当日表现最佳,上涨2.44% [1][6]
建设银行 资产质量稳健 经营效益稳中向好
金融时报· 2025-11-03 10:33
资产质量稳健、风险抵补能力充足。今年前三季度,建行不良贷款率1.32%,较上年末下降0.02个 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35.05%,较上年末上升1.4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9.24%。 责任编辑:杨喜亭 10月30日,中国建设银行公布了2025年三季度经营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建设银行 经营收入、非利息净收入、拨备前利润、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建设银行实现经营收入5602.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实现拨备前利 润4113.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3%;净利润2584.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52%;归属于股东的净 利润2573.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62%,连续两个季度增速提升。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手续费及佣金 净收入896.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1%。 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9月30日,建行资产总额45.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3%,其中,发放贷 款和垫款总额27.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0%;负债总额41.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5%,其 中,吸收存款总额30.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5%。 ...
六大行前三季度赚多少?营收净利齐增长,邮储银行不良率上升
新浪财经· 2025-11-03 10:11
国有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成绩单"揭晓! 据统计,六家国有大行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合计实现 归母净利润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日赚近40亿元。 具体到机构层面,六大行均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双增",其中,中国银行营收增 速最高,达2.69%;农业银行净利增速最高,达3.03%。从盈利绝对值看,工商银行依旧稳 坐"头把交椅",两项指标双双居于首位。 从资产质量看,截至三季度末,五家大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仅邮储银行抬升0.04个 百分点,但该行仍是唯一一家不良率不足1%的大行;拨备覆盖率则为"三升三降",其中,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上升,其他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 根据大行三季报整理 从前三季度盈利表现看,六家国有大行均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的双增长。 其中,营业收入方面,工商银行依旧稳坐"头把交椅",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400.28亿元,同 比增长2.17%;其次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前者实现营收5737.02亿元,同比增长0.82%, 后者实现营收5508.76亿元,同比增长1.97%;中国银行紧随其后,营收为4 ...
国有六大行前九月累盈1.07万亿 总资产增18万亿五家不良率下降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43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国有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成绩单均已出炉。 整体看,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 (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中国银行(601988.SH)、交通银行(601328.SH)、邮储银行 (601658.SH)六大行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合计实现盈利1.07万亿元。虽然整 个行业面临着息差收窄的挑战,但部分银行已经开始企稳。 与此同时,国有六大行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总资产约218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超18万亿元。 并且,国有六大行资产质量整体改善,除了邮储银行外,其余五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不同程度下降。邮储银行的 不良贷款率虽然较年初上升了4个基点(0.01个百分点为1基点),但仅为0.94%,不足1%,是六大行不良率最低 的银行。 9月底以来,农业银行的股价曾连续11个交易日上涨,10月28日股价创出历史新高的8.34元/股。拉长时间看,农业 银行的持续走强行情开启于2022年11月,从2023年初至今,农业银行的股价累计上涨258%;若只看2025年,该 ...
建设银行VS农业银行:谁是我国银行界的“老二”
数说者· 2025-11-03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建设银行与农业银行作为中国“四大行”中的“两大行”,总资产均超过40万亿元,营业收入均超过7000亿元,但两者在规模、盈利能力、业务结构和资产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 [2] - 农业银行在总资产规模上已于2023年超越建设银行,成为仅次于工商银行的第二大商业银行,但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仍低于建设银行 [14][15][16] - 建设银行在盈利能力和中间业务收入方面更具优势,而农业银行在资产质量和网点覆盖方面表现更佳 [14][23][25][38] 出身、股东和级别 - 建设银行前身为195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历经多次改制后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 [3] - 农业银行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经过多次合并与恢复后,于2010年实现A+H股上市 [5] - 两家银行均为副部级金融机构,股权结构中以中央汇金和财政部为主要股东,建设银行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中央汇金54.61%和财政部4.43%,农业银行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中央汇金40.14%和财政部35.29% [4][6] 经营区域与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建设银行集团营业机构共计14,750个,农业银行境内分支机构共计22,877个,表明农业银行营业网点更多更下沉 [7][8] - 建设银行集团员工总数37.68万人,其中总行员工15,081人,男性占比46.96%,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4.71% [11] - 农业银行集团员工总数45.47万人,其中总行员工15,018人,男性占比53.6%,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0.7% [11] 子公司情况 - 两家银行均拥有保险、基金、金融租赁、理财、金融资产投资等金融牌照,但建设银行比农业银行多出消费金融和信托牌照 [10] - 建设银行主要子公司包括建信人寿、建信信托、建银国际等,农业银行主要子公司包括农银人寿、农银汇理基金、农银国际等 [10] 主要财务指标对比 - 2024年末,农业银行总资产43.24万亿元高于建设银行的40.57万亿元,2025年9月末农业银行总资产48.14万亿元仍高于建设银行的45.37万亿元 [13][16] - 2024年建设银行营业收入7501.51亿元高于农业银行的7105.55亿元,归母净利润3355.77亿元高于农业银行的2820.83亿元 [13] - 2024年建设银行净息差1.51%高于农业银行的1.42%,但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30%低于建设银行的1.34%,拨备覆盖率299.61%高于建设银行的233.60% [13] 业务结构对比 - 农业银行营业收入对净利息收入的依赖更大,2024年利息净收入占营收比81.72%,建设银行为78.64% [13][23] - 建设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更高,2024年为13.99%,农业银行为10.63% [13][25] - 建设银行贷款余额占总资产比更高,2024年末为61.72%,农业银行为55.45% [13][27] 资产质量与成本对比 - 农业银行资产质量更优,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占比和逾期贷款占比均低于建设银行 [14][32][36] - 农业银行成本收入比更高,2024年末为34.40%,建设银行为29.44%,主要因机构数量和人员更多 [39][41] - 两家银行员工平均薪酬相近,2024年建设银行人均薪酬35.49万元,农业银行为35.29万元 [41]
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43周:保险资本三季度继续增持银行股-20251103
长江证券· 2025-11-03 07:30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该评级 [11]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随着年底临近及更多银行进入中期分红阶段,应重点关注大型银行股的红利配置价值 [2] - 2025年三季报显示上市银行营收和利润增速小幅下行符合预期,但利息净收入增速继续回升是核心亮点,息差拐点愈加清晰 [2][6] 市场表现与交易动态 - 本周银行指数下跌2.3%,相较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超额收益分别为-1.9%和-2.8% [2][9] - 市场风险偏好高位震荡,银行板块相对收益转负,科技板块波动率放大,市场对后市交易风格存在分歧 [2][9] - 各类型银行股的成交额占比均有所提升,股份行换手率创新高,城商行换手率回升,预计银行股交易热度将进一步上行 [30][32] 三季报业绩亮点与趋势 - 国有行营收和利润增速边际回升优于预期,二季度营收全面转正,三季度利润全面转正 [6] - 城商行业绩增速保持领先,但部分个股不及预期;股份行和农商行头部公司业绩增速稳定 [6] - 利息净收入增速继续回升,测算多数银行单季度息差环比回升,拐点清晰;考虑四季度基数低及明年存款成本确定性下行,预计增速反转可持续 [7][36] - 非息收入受债市波动影响,城商行普遍下滑,但国有行通过衍生工具、汇兑收益及兑现AC浮盈支撑非息增速优于同业 [7][37]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资产质量方面重点关注零售风险,整体尚未确立拐点,各品种零售贷款仍有压力 [7][37] - 部分公司如宁波银行通过压降零售贷款、加速投放对公贷款,率先出现不良生成率拐点;招商银行信用卡逾期率连续三个季度降低 [37] 保险资本增持动向 - 三季度保险资本继续大力增持银行股,平安人寿是增持农业银行A股和邮储银行A股的主要力量,持股比例分别达1.40%和1.98% [8][40][42] - 中国人寿等大型保险资本向城农商行下沉,进入苏州银行、南京银行、常熟银行等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3.40%、2.08%和1.66% [8][40][42] - 中小保险公司如东吴人寿、弘康人寿、利安人寿寻求银行股长期股权投资机会,可能通过获取董事会席位实现权益法记账 [8][40] 股息率与可转债机会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六大国有行A股平均股息率为3.89%,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为210BP;H股平均股息率为5.08%,相对A股平均折价率为23% [20][23][24] - 可转债银行股存在强赎交易机会,浦发银行可转债摘牌后累计转股39.5亿股;上海银行和兴业银行转股需求较强 [25][28]
不止于贷!服务超2万家科技企业,深圳建行科技金融“方法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07:28
文/曹媛 赵轶 陈璐 1000万元,对中小微科技企业意味着什么?是让实验室里的创新技术挣脱"纸面"、走向产业化的"第一 桶金",是补上生产线升级、原材料采购缺口的"及时雨",更是缓解场地租金、员工工资压力的"定心 丸"…… 成立初期,纯钧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便借助深圳建行联合深圳天使母基金创新的"天使贷"发放的 1000万元,补充了企业现金流;同样需要资金支持的深圳市源微创新实业有限公司,在深圳建行办理了 小微科技企业专属贷款产品"科技E贷",获1000万元授信。 如今,纯钧新材料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温控材料与液冷散热关键领域积极"补短 板""填空白",自主研发出了服务器液冷、KW级芯片液冷、AI PC笔电散热等系列产品,已完成7轮股 权融资;源微创新深耕固态存储领域十余载,已从初创企业稳步成长为覆盖封装、测试、SMT全产业 链的综合性科技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完善的产业布局,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专精特 新企业行列,并通过多项国际体系认证,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纯钧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CNC车间。 这样的陪伴式成长并非个例。截至9月末, ...
不止于贷!服务超2万家科技企业,深圳建行科技金融“方法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07:18
文/曹媛 赵轶 陈璐 1000万元,对中小微科技企业意味着什么?是让实验室里的创新技术挣脱"纸面"、走向产业化 的"第一桶金",是补上生产线升级、原材料采购缺口的"及时雨",更是缓解场地租金、员工工资 压力的"定心丸"…… 成 立 初 期 , 纯 钧 新 材 料 ( 深 圳 ) 有 限 公 司 便 借 助 深 圳 建 行 联 合 深 圳 天 使 母 基 金 创 新 的 " 天 使 贷 " 发 放 的 1 0 0 0 万 元 , 补 充 了 企 业 现 金 流 ; 同 样 需 要 资 金 支 持 的 深 圳 市 源 微 创 新 实 业 有 限 公 司,在深圳建行办理了小微科技企业专属贷款产品"科技E贷",获1 0 0 0万元授信。 如今,纯钧新材料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温控材料与液冷散热关键领域积 极"补短板" "填空白",自主研发出了服务器液冷、KW级芯片液冷、AI PC笔电散热等系列产 品,已完成7轮股权融资;源微创新深耕固态存储领域十余载,已从初创企业稳步成长为覆盖 封装、测试、SMT全产业链的综合性科技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完善的产业布局,跻 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行 ...
债市波动 挤压银行投资收益空间
上海证券报· 2025-11-03 01:54
债市波动对银行营收的影响 - 债市波动与净息差收窄对多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营收构成压力,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下滑是拖累非息收入的主要因素[1] - 债券估值下行导致银行持债资产重估损失扩大,42家上市银行中24家非息收入同比下滑,8家投资净收益同比下滑,31家银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负[2] - 招商银行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累计亏损88.2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亏损40.08亿元,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同期分别亏损49.82亿元和45.05亿元[2] - 银行在业绩说明会中普遍将原因归咎于债券估值波动,例如招商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4.23%,光大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减少14.83%[3] - 过去两年银行投资收益高增长得益于利率下行带来的估值收益,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债券价格波动导致账面浮盈回吐和部分资产减值[3] 银行通过资产处置对冲业绩波动 - 部分银行通过在高位主动出售债券以锁定浮盈,实现投资收益同比增长,例如建设银行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150.55%[4] - 长沙银行、青岛银行、邮储银行、紫金银行、上海农商行截至三季度末的投资收益均有7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4] - 银行通过处置AC账户资产可直接确认投资收益,例如长沙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增长36.9%,AC账户资产较年初压降10.8%[4] - 但通过出售资产兑现浮盈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OCI账户兑现浮盈比例达18.33%,环比上升6.18个百分点,后续可售资产减少和市场波动可能限制空间[5] 银行投资策略的转变与未来展望 - 银行投债逻辑正从依赖配置利差转向主动管理,注重提升交易能力、久期管理和风险对冲以实现稳健收益[1][6]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被视为稳定预期和收益率曲线的重要举措,消息公布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至1.79%[6] - 市场环境推动银行从“赚利差”转向“赚管理”,需增强债券主动交易能力,并通过中间业务和代客交易服务提高非息收入稳定性[7] - 招商银行管理层预计央行恢复买卖国债措施有利于债券利率下行,将对其他非利息收入产生积极影响[6]
债市波动挤压银行投资收益空间
上海证券报· 2025-11-03 01:53
债市波动对银行营收的影响 - 债市波动加剧导致银行持债资产重估损失扩大,成为拖累业绩的重要因素 [2] - 42家上市银行中,非息收入同比下滑的有24家,投资净收益同比下滑的有8家,31家银行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负 [2] - 招商银行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累计亏损88.27亿元,光大银行亏损49.82亿元,华夏银行亏损45.05亿元 [2] 银行应对策略:卖债兑现浮盈 - 部分银行通过主动"卖债"锁定浮盈以对冲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建设银行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150.55% [4] - 长沙银行、青岛银行、邮储银行、紫金银行、上海农商行截至三季度末的投资收益均有7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 [4] - 银行通过处置AC账户资产等方式兑现浮盈,例如长沙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增长36.9%,AC账户资产较年初压降10.8% [4] 银行投债逻辑的转变 - 银行投债正从单一依赖利差收益,转向提升交易、久期管理和风险对冲能力以实现稳健收益 [6]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至1.79%,市场做多热情提升,被视作有利于债券利率下行 [6] - 行业趋势从"赚利差"转向"赚管理",需增强主动交易能力并通过中间业务提高非息收入稳定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