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汽研(601965)
icon
搜索文档
业内称汽检机构委托测试一企一策
第一财经· 2025-08-04 17:15
事件背景 - 理想汽车新品i8委托中国汽研进行测试 测试视频显示卡车被SUV撞得四轮腾飞引发舆论关注 [1] - 中国汽研和理想汽车于8月3日晚间双双发布声明 称测试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的事故形态制定大纲 [1] 检测机构属性 - 中国汽研前身为重庆汽车研究所 2012年6月在上证所挂牌上市 大股东为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持股约53% [1] -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为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 创建于1980年 [1] 行业运作模式 - 汽检机构存在委托性测试业务 属于商业性质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 [1] - 测试采用"一企一策"模式 无固定标准 以客户要求为准 [1] - 大部分汽检机构均开展此类委托测试业务 [1] 行业争议焦点 - 第三方检测机构可能因商业诉求影响公正性 [1] - 行业需要建立科学且公正的测评体系 [1]
起底汽车检测商业链条,中国汽研汽车技术服务毛利率约48%
第一财经· 2025-08-04 16:55
事件背景 - 理想汽车委托中国汽研进行新品i8测试 测试视频显示卡车被SUV撞至四轮腾空的反物理场景[1] - 中国汽研和理想汽车于8月3日晚间就测试事件发表联合声明[1] - 测试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的事故形态制定大纲 由中国汽研试验团队执行[1] 公司概况 - 中国汽研前身为重庆汽车研究所 经改制更名后于2012年6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1] - 公司大股东为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约53%[1] -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为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1] 商业模式 - 汽车技术服务业务毛利率达到约48%[1] - 公司作为具有央企背景的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开展商业化运作[1] 行业关注点 - 第三方汽车检测机构可能因商业诉求影响测试公正性[1] - 行业需要建立科学且公正的测评体系并在商业伦理范围内运作[1]
起底汽车检测商业链条:75%毛利背后的隐秘规则
第一财经· 2025-08-04 16:35
行业背景与事件概述 - 理想汽车委托中国汽研进行非标准车对车碰撞测试 测试中理想i8将卡车撞至四轮腾空引发舆论质疑 [1] - 中国汽研为央企背景上市公司 大股东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持股53% 主营业务为汽车技术服务 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比87.82% 毛利率48% [1][7] 第三方检测机构商业模式 - 委托测试属商业性质非标准试验 采用一企一策模式 根据主机厂具体需求定制方案 [2] - 测试费用由试验执行 拍摄 传播三部分构成 简单测试费用数十万元 复杂项目超百万元 其中仿真机器人单项收费10-20万元 [6] - 主机厂通过第三方测试获取权威背书 汽检机构依赖商业项目维持经营 中汽股份2024年汽车技术服务业务毛利率达75% [6][7] 测试执行标准与流程 - 测试车辆通常选用量产车或试生产阶段车辆 必要时会根据碰撞场景进行改装 [3] - 测试前需经CAE仿真2-3轮及内部摸底 正式测试时主机厂工程团队需现场协同操作 [2] - 场地选择根据测试复杂度决定 简单测试在重庆 天津完成 复杂道路测试需特定场景方案 [4] 商业化项目案例 - 中国汽研SUPER CRASH项目已测试理想L9/i8 问界M7 极氪7X等多款车型 [5] - 中汽中心TOP Safety项目测试问界M9 吉利银河E5等车型 [5] - 极氪7X曾参与魔鬼十字路口极限挑战 模拟行人鬼探头与重卡侧碰复合场景 [5] 智驾测评新发展 - 政策驱动智能网联强检市场扩容 预计乘用车强检市场空间增长50% [9] - 中国汽研推出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和极智长测平台 [9] - 懂车帝智驾测评显示特斯拉Model 3/X通过5项测试 华为系车型仅通过1-3项引发争议 [9] 行业公信力挑战 - 第三方机构被指为迎合主机厂需求专门成立市场营销部门生产数据 [7] - 理想i8测试结果被质疑违反公众认知一致性 存在误导用户倾向 [8] - 阿维塔风阻系数事件暴露测试规范性问题 风阻测试已是相对规范项目 [8] 测评体系建设方向 - 智驾测评需跳出单一碰撞结果局限 转向风险概率与使用场景匹配度评估 [10] - 评估维度优先级应为安全性>可靠性>效率与舒适性 [10] - 上海汽检提出第三方独立发起 设立监督委员会 科学评估方法等5维度解决方案 [10]
汽车服务板块8月4日涨0.7%,交运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1382.1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4 16:29
板块整体表现 - 汽车服务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7% [1] - 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66%至3583.31点 深证成指上涨0.46%至11041.56点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382.1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364.73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出1746.83万元 [2] 个股价格表现 - 交运股份领涨板块 收盘价5.52元 涨幅5.75% 成交量49.65万手 成交额2.66亿元 [1] - 中国汽研上涨0.57%至19.46元 中汽股份上涨0.32%至6.18元 阿尔特上涨0.26%至11.74元 [1] - 厦门信达下跌0.33%至6.10元 浩物股份下跌0.20%至4.88元 德众汽车下跌0.65%至7.69元 [1][2] 资金流向分布 - 交运股份主力净流入2798.32万元 占比10.51% 游资净流出1115.34万元 散户净流出1682.98万元 [3] - 国机汽车主力净流入410.86万元 占比7.73% 散户净流出431.60万元 [3] - 阿尔特游资净流入1316.77万元 占比8.12% 主力仅流入24.20万元 [3] - 中国汽研主力净流出127.62万元 游资净流出1507.36万元 散户净流入1634.98万元 [3] - 厦门信达主力净流出1347.51万元 游资净流入1425.78万元 [3]
中国汽研发声 回应 “理想i8和乘龙卡车对撞测试争议”
财经网· 2025-08-04 15:38
测试背景与方法 - 中国汽研声明测试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 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 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性能评价[1] - 测试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制定大纲 由中国汽研试验团队执行[1] - 随机购买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壁障车 选择标准仅基于卡车整备质量[1] - 测试前对理想i8车辆查验确认 对移动壁障车进行外饰伪装(车身红色改白色) 安装自动驾驶装置并配重至8吨[5] 理想汽车官方说明 - 委托中国汽研执行测试 参照普通公路高频交通事故情形制定要求[5] - 强调中国汽研作为国资央企和国家一类科研院所 是汽车行业重要测试平台 认可其专业能力与测试公正性[5] - 声明测试目的仅为验证理想i8被动安全性能 非针对其他品牌质量评价[6] - 澄清测试所用东风柳汽乘龙二手卡车仅作为移动壁障物 无意进行质量引导性评价[6] - 表明与东风柳汽乘龙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6] 事件发酵与舆论反应 - 理想i8发布会碰撞测试视频显示重卡四个车轮弹起 网友通过未打码方向盘识别为东风柳汽乘龙卡车[7] - 乘龙卡车发布ECE认证碰撞测试视频回应 展示高强度龙骨结构/超高强度钢材料/整体式车门设计及摆锤实验验证安全性[7] - 网友在乘龙官方社交媒体留言表达安全性质疑 如"不敢买 后轮撞飞""放弃购买"等[10] - 乘龙官方回复称"被摆了一道""实际碰撞差异大"并表示正在处理[10] 乘龙卡车官方回应 - 7月31日声明某品牌未经授权使用并扭曲传播碰撞视频 构成严重侵权且超出正常商业竞争范畴[10] - 强调安全体系遵循"真实场景防护"原则 作为央国企反对贬损同业和破坏行业生态行为[10] - 8月1日发布《致乘龙卡友信》称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通存在极大差异[10] - 8月2日发布海报"活着 才有资格谈理想"引发大量转发[12] - 8月3日发布"龙的脊梁 无惧挑战"海报连续多日回应[12]
中国汽研、理想汽车发布声明
观察者网· 2025-08-04 12:34
理想i8与乘龙卡车碰撞测试事件 事件背景 - 理想汽车在2025年8月3日发布声明,回应其纯电SUV理想i8与乘龙卡车的碰撞测试争议 [1] - 测试视频显示理想i8以100km/h正面对撞和侧面碰撞8吨重卡,导致卡车车轮弹起、驾驶室与货箱分离并倾覆 [1] - 测试视频中卡车方向盘Logo显示为"乘龙卡车",引发网络争议 [1] 中国汽研声明 - 测试卡车为市场随机购买的二手车,仅用于验证理想i8安全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 [2] - 测试大纲由理想汽车制定,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的事故形态 [5] - 测试前对卡车进行整备:外饰伪装(车身红色改白色)、安装自动驾驶装置并配重至8吨 [5] - 中国汽研未发布任何测试数据、报告或影像资料,也未就事件做出官方回应 [5] 理想汽车声明 - 委托中国汽研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旨在透明展示理想i8的安全性 [6] - 测试所用乘龙卡车仅为移动式壁障物,未对其质量做出引导性评价 [6] - 理想汽车专注于家庭乘用车,与东风乘龙无直接竞争关系,认可东风乘龙为卡车行业标杆 [6] 行业影响 - 理想汽车强调"小车碰撞大车"是用户关心的安全话题,也是主流车企常用的测试宣传方式 [5] - 中国汽研呼吁行业和媒体客观理性,维护行业生态和网络清朗环境 [5]
中国汽研声明:理想i8碰撞测试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
巨潮资讯· 2025-08-04 11:17
测试背景 - 中国汽研于2025年6月27日在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对理想i8进行测试 [3] - 测试车辆为理想i8(VIN:HLX13B172S1200081) [3] 测试目的与性质 - 测试项目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 [2][4] - 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 [2][4] - 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 [2][4] 测试方法 - 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下的事故形态制定测试大纲 [4] - 在市场端随机购买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式壁障车 [4] - 对移动式壁障车进行改装:外饰伪装、安装自动驾驶装置,并配重至8吨 [4] - 理想i8碰撞速度为60±2km/h,移动式壁障车相向速度为40±2km/h [4] 测试结果 - 理想i8乘员舱无明显变形,气囊展开正常 [4] - 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 [4] - 移动式壁障车驾驶室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形,整体结构完整,车门可以正常打开 [4] 后续情况 - 中国汽研未在任何平台发布测试数据、报告和影像资料 [4] - 公司未就此次事件做出任何官方回应 [4] - 倡议行业、媒体和公众平台客观理性,共同维护行业生态 [4] - 保留对恶意解读、误导传播的平台和个人媒体的法律追诉权 [4]
理想/中国汽研回应i8与乘龙重卡对撞测试!|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8-04 10:28
理想i8碰撞测试说明 - 公司进行碰撞测试的目的是验证和提升理想i8的被动安全性能,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兼顾宽敞驾乘空间和车辆安全 [3] - 测试委托中国汽研执行,模拟现实生活中对用户安全极为关键的"小车对撞大车"场景,通过视频形式透明展示测试过程和结果 [3] - 理想i8前向有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前舱中密布11个环形吸能结构,有效化解正面撞击冲击力 [5] - 测试结果显示理想i8的A柱、B柱、C柱、门梁均未发生明显变形,9个安全气囊全部正常展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 [5] - 公司强调测试并非针对其他品牌进行产品质量评价,测试结果不应被解读为对其他品牌产品质量的论断 [6] 中国汽研声明 - 中国汽研说明测试时间为2025年6月27日,地点在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性能路 [10] - 测试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 [10] - 测试中理想i8碰撞速度为60±2km/h,移动式壁障车相向速度为40±2km/h [14] - 测试后理想i8乘员舱无明显变形,气囊展开正常,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 [15] - 中国汽研强调秉持科学严谨态度开展评测活动,将保留对恶意解读、误导传播的法律追诉权 [15] 行业动态 - 7月新能源重卡销量达1.6万辆,徐工月榜登顶,三一累计销量第一 [18] - 福田重卡7月销量大涨135%,跻身行业前三 [18] - 7月新能源牵引车销量1.3万辆再创新高,部分品牌同比暴涨7倍 [18] - 东风商用车在马来西亚市场取得关键性突破 [18]
中国汽研回应理想i8与乘龙卡车碰撞测试:随机购买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式壁障车
新浪科技· 2025-08-04 09:55
测试背景与目的 - 测试项目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 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1] - 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事故形态制定测试大纲[1] - 由中国汽研试验团队执行测试[1] 测试执行细节 - 根据交通事故场景搭建需要 以卡车整备质量作为选择标准[1] - 在市场端随机购买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式壁障车[1] 争议事件始末 - 7月29日理想汽车发布会播放重卡连环测试视频 显示乘龙卡车撞不赢理想i8[3] - 视频迅速在网上发酵引发巨大争议[3]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回应称测试严重误导公众 与实际场景差异严重[3]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3] 机构声明与立场 - 中国汽研倡议行业、媒体和公众平台客观理性 共同维护行业生态[1] - 中国汽研倡议维护网络清朗环境[1] - 中国汽研保留对恶意解读、误导传播的平台和个人媒体的法律、声誉追诉权[1]
“卡车被撞致4轮弹起”!理想汽车、中国汽研深夜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8-04 09:44
理想汽车碰撞测试事件 - 理想汽车在发布会上展示理想i8与乘龙卡车以100公里/小时正面对撞测试视频 重卡四个车轮弹起且驾驶室倒在理想i8前车窗上 但理想i8的A柱、B柱、C柱及门梁均无变形[1] - 测试视频引发对乘龙卡车质量的质疑 理想汽车回应称测试仅为验证自身车辆被动安全性能 无意对乘龙品牌做出质量引导性评价[1][4] 乘龙卡车回应措施 - 东风柳汽旗下乘龙卡车通过微信公众号回应 指出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 倡导从科学角度理性看待[3] - 乘龙卡车连续发布多篇强调车辆安全性能的文章 包括《乘龙龙骨结构关键时刻能救命》及《硬核实力可靠品质》等主题推文[3] 第三方机构验证声明 - 理想汽车委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 确认理想i9个安全气囊全部正常展开 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 车门自动解锁[3] - 中国汽研明确声明该测试为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 不涉及对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