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晶合集成(688249)
icon
搜索文档
晶合集成筹划赴港IPO 引入华勤技术24亿元战略投资
经济观察网· 2025-08-03 19:59
公司动态 - 晶合集成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目前与中介机构商讨具体推进工作 但未披露细节 且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化 [2] - 华勤技术以23.9亿元现金收购力晶创投所持晶合集成1.2亿股(占总股本6%) 交易价格每股19.88元 较市价折让10% [3] - 交易完成后华勤技术成为晶合集成第四大股东并获得董事会提名席位 力晶创投持股比例降至13.08%退居第三大股东 [4] - 力晶创投承诺未来三年持股不低于8% 华勤技术对剩余股份享有优先购买权 后续减持将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对接产业资本 [4] 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国内头部半导体晶圆制造厂之一 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 2023年5月登陆科创板 [2] - 主要从事12英寸晶圆代工及其配套服务 具备DDIC、CIS、PMIC、MCU、Logic等工艺平台晶圆代工技术能力和光刻掩模版制造能力 [2] - 已实现显示驱动芯片(DDIC)、CMOS图像传感器(CIS)、微控制器(MCU)、电源管理(PMIC)、逻辑应用(Logic)等平台各类产品量产 [2] - 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实现批量生产 55nm全流程堆栈式CIS芯片实现批量生产 [3] - 28nm 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28nm逻辑芯片研发进展顺利 预计2024年底可进入风险量产阶段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2.49亿元 同比增长27.6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3亿元 同比增长151.78% [5]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68亿元 同比增长15.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 同比增长70.92% [6] - 截至8月1日 公司股价收报21.57元/股 市值为433亿元 [7] 行业趋势 - 半导体产业链多家公司加快资本市场布局 赴港上市成为不少公司的选择 [3] - 半导体供需波动加速产业链纵向整合 终端厂商与晶圆厂直接合作已成趋势 [5] - 华勤技术表示此次收购是"云+端+芯"布局 向产业链核心环节深入 将增强技术实力与产品竞争力 [5]
晶合集成筹划赴港IPO 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8-03 17:53
赴港IPO计划 - 晶合集成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以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 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提升综合竞争力及国际品牌形象 [1] - 公司正与中介机构商讨H股上市具体细节 上市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化 [1] - 2025年以来半导体产业链多家公司加快资本市场布局 包括芯海科技 澜起科技 韦尔股份 兆易创新等A股半导体龙头企业均已披露赴港IPO进展 [1] 战略投资合作 - 华勤技术以23.9亿元受让力晶创投持有的晶合集成6%股份 转让价格为19.88元/股 [2] - 交易完成后华勤技术将提名1名董事并承诺36个月内不转让股份 通过"董事席位+长期锁定"机制释放深度战略协同信号 [2] - 这是华勤技术首次将产业版图延伸至半导体晶圆制造领域 实现"云+端+芯"布局 向产业链核心环节深入 [2] 公司业务与业绩 - 晶合集成是国内头部半导体晶圆制造厂 产品包括显示驱动芯片 图像传感器 电源管理芯片及微控制单元等 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及办公终端 [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0.7亿至53.2亿元 同比增长15.29%至20.97% 归母净利润2.6亿至3.9亿元 同比增长39.04%至108.55% [3] - 业绩增长主要因行业景气度回升 产品销量增加 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以及持续扩大应用领域和开发高阶产品 [4] 技术研发进展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约15% 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批量生产 55nm全流程堆栈式CIS芯片实现批量生产 [4] - 28nm 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28nm逻辑芯片研发进展顺利 预计2025年底进入风险量产阶段 [4] - CIS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持续提高 成为公司第二大主轴产品 [4]
晶合集成拟港股上市,公司回应
中国证券报· 2025-08-03 17:53
公司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主要目的是拓展海外客户和进行投资战略布局 [1] - H股上市的具体细节尚未确定,但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1] - 预计H股上市对A股影响不大,募集资金用途目前仍在筹划阶段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2.49亿元,同比增长27.69%,主要受益于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和销量增加 [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151.78%,主要由于收入增长、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和单位销货成本下降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5.68亿元,同比增长15.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70.92% [2]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要从事12英寸晶圆代工及其配套服务,具备多种工艺平台晶圆代工技术能力和光刻掩模版制造能力 [2] - 工艺平台包括DDIC、CIS、PMIC、MCU、Logic等 [2] 公司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日收盘价为21.57元/股,总市值433亿元 [3]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筹划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提示性公告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以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和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1] - 本次H股上市旨在借助国际资本市场资源优化资本结构并拓宽多元融资渠道 [1] - 上市计划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 [1] 上市进度与审批要求 - 公司正与中介机构商讨H股上市具体细节 相关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1] - 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 并取得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联交所等监管机构批准 [1] - 上市能否通过审议及监管审核存在不确定性 [1] 信息披露安排 - 公司将依法依规及时披露H股上市后续进展 [2] - 公告强调信息披露真实性 董事会承诺无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 [1][3]
陆家嘴财经早餐2025年8月2日星期六
Wind万得· 2025-08-02 07:01
政策与监管 - 财政部、税务总局恢复对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征收增值税,8月8日前已发行债券利息继续免税[1] - 央行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强调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强化利率政策执行,支持"两重""两新"领域融资[2] - 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2025年10月施行,聚焦业务监管与风险管理[2] - 香港联交所优化IPO定价规则,建簿配售最低分配比例从50%降至40%[5] 宏观经济 - 美国7月非农就业仅增7.3万人,创9个月新低,前两月数据下修25.8万,失业率升至4.2%[1][15] - 中国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20.6%),花费3.15万亿元(+15.2%)[10] - 日本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第一财季投资收益10.2万亿日元(678亿美元),回报率4.09%[16] 行业动态 - 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目标:2027年50%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达二级以上,建成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0] - 光伏硅料行业41家企业被列入节能监察清单,包括通威、协鑫等头部企业[10] - 新能源车企7月交付量分化:零跑首破5万辆,小鹏3.67万辆创新高,比亚迪34.43万辆同比微增[9] 资本市场 - A股三大指数周跌0.37%-1.58%,成交1.62万亿元,创新药、中药题材强势[4][23] - 港股恒指连跌4日累计跌1.07%,南向资金连续4日净买入超百亿港元[5] - 美国三大股指周跌2.17%-2.92%,纳指单日跌2.24%[15] 公司公告 - 英伟达与英诺赛科合作开发800V数据中心电源方案,后者股价单日涨31%[6] - 比亚迪7月销量34.43万辆环比降8.8%,理想、蔚来交付量环比下滑[9] - 海康威视上半年净利润56.57亿元(+11.71%),九号公司净利润12.42亿元(+108%)[8] 科技与创新 - OpenAI完成83亿美元融资,估值达3000亿美元,黑石集团参与投资[12] - 华为金融网络标准发布,工商银行、中国银联等参与制定[11] - 智元机器人获LG电子战略投资,布局具身智能领域[18] 商品与期货 - COMEX黄金涨2.01%至3416美元/盎司,原油库存大增致美油跌2.89%[19] - 国内商品期市黑色系普跌,焦炭、焦煤分别跌2.75%和2.42%[19] - LME基本金属多数上涨,锡、镍分别涨1.54%和0.56%[20]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筹划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提示性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02 04:11
关于晶合集成筹划H股上市的公告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旨在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 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提升综合竞争力及国际品牌形象 [1] - 本次H股上市将借助国际资本市场资源与机制优势 优化资本结构 拓宽多元融资渠道 [1] - 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商讨具体推进工作 相关细节尚未确定 [1] - 本次H股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1] 上市审批流程 - 本次H股上市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 [2] - 需取得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等相关机构的备案、批准或核准 [2] - 上市能否通过审议、备案和审核程序并最终实施具有不确定性 [2] 信息披露安排 - 公司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保障公司及全体股东权益 [2] - 投资者需关注后续公告 [2]
晶合集成: 晶合集成关于筹划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2 00:23
晶合集成筹划H股上市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 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提高综合竞争力及国际品牌形象 [1] - 本次H股上市旨在借助国际资本市场资源与机制优势 优化资本结构 拓宽多元融资渠道 [1] - 相关细节尚未确定 公司正与中介机构商讨具体推进工作 本次上市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化 [1] 上市审批流程 - 本次H股上市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 并需取得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等机构备案 批准或核准 [1] - 上市能否通过审议 备案和审核程序并最终实施具有不确定性 [1] 信息披露安排 - 公司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保障公司及全体股东合法权益 [2] - 投资者需关注后续公告 [2]
8月2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中国外运拟3亿元—6亿元增持安通控股股份
证券日报· 2025-08-01 22:11
中国外运增持安通控股 - 拟增持金额3亿元至6亿元 增持价格不超过3.2元/股 增持方式包括协议转让、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交易 [1][2] 晶合集成筹划H股上市 - 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相关细节尚未确定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化 [1][3] 白云电器股份回购 - 拟回购金额1000万元至2000万元 回购价格不超过14.70元/股 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及/或股权激励 [1][3] 诺瓦星云股份回购 - 拟回购金额7500万元至1.5亿元 回购价格不超过215元/股 用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或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 [1][5] 藏格矿业上半年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16.78亿元 同比下降4.74% 归母净利润18亿元 同比增长38.8%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 [1][7] 芯原股份第二季度业绩 - 预计第二季度营业收入5.84亿元 环比增长49.9% 在手订单金额30.25亿元 环比增长23.17% 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收入1.87亿元 环比增长99.63% 量产业务收入2.61亿元 环比增长79.01% [1] 瀚川智能诉讼事项 - 因绵阳埃克森未按合同支付货款 向法院提起诉讼 诉请金额暂计2.44亿元 [2] 巍华新材收购禾裕泰 - 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江苏禾裕泰化学有限公司控股权 禾裕泰在农化领域有多品类产品布局 [4][5] 南风股份中标项目 - 中标中广核工程6157万元项目 涉及非核级风阀、龙卷风阀、防火阀和排烟阀 [6] 南玻A合同履行情况 - 与隆基股份子公司合同实际履行金额14.41亿元 未达到约定标准 因产品价格上涨及市场波动影响 [8] 江丰电子设备采购 - 控股子公司拟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买97台机床设备 交易标的评估价值2.33亿元 [9] 奥瑞金海外项目投资 - 拟在泰国投资4.42亿元建设二片罐生产线 在哈萨克斯坦投资6.47亿元建设二片罐生产线 优先满足当地饮料客户需求 [10] 慈星股份终止收购 - 终止购买顺义科技75%股份事项 因部分商业条款未达成一致 [11] 雅本化学与恒瑞医药合作 - 签署供应战略协议 建立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2][13]
晶合集成(688249) - 晶合集成关于筹划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提示性公告
2025-08-01 17:30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筹划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1] - 公司正与中介商讨H股上市推进工作,细节未确定[1] 其他新策略 - H股上市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化[1] - H股上市需经董事会、股东会审议及政府监管机构批准[2] - H股上市能否实施不确定,公司将按进展披露信息[2]
华勤技术24亿战投晶合集成寻协同 深耕ODM行业20年成千亿全球龙头
长江商报· 2025-07-31 08:05
华勤技术战略投资晶合集成 - 公司拟以23.93亿元受让晶合集成6%股权,成为其第四大股东,转让价19.88元/股较市价折价10% [2][3] - 交易附带36个月不减持承诺,并向晶合集成委派董事,原股东力晶创投持股比例降至13.08% [3][4] - 战略投资旨在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探索产业投资合作可能性,提升整体竞争力 [4] 晶合集成行业地位 - 晶合集成是国内第三大晶圆代工厂商,全球排名前九,在液晶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代工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 [4] - 公司客户覆盖国际一线企业,以成熟制程制造经验为基础 [4] 华勤技术业务概况 - 公司为全球智能硬件ODM龙头,服务三星、OPPO、小米等知名品牌,产品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等六大品类 [5] - 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达1098.78亿元(+28.76%),归母净利润29.26亿元(+8.10%)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49.98亿元(+115.65%),净利润8.42亿元(+39.05%),增速创三年新高 [6] 公司产业布局动态 - 2024年完成两笔重要收购:28.5亿港元收购易路达国际80%股权,3.48亿元收购南昌春秋65%股权 [7] - 全球化制造布局形成,国内以东莞/南昌为核心,海外在越南、墨西哥、印度设生产基地 [7] - 研发投入达51.72亿元,研发团队规模1.6万人,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9.69%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