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泰凌微(688591)
icon
搜索文档
泰凌微: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暨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16 20:17
大股东持股基本情况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大基金)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前持有公司股份21,488,400股,占总股本比例8.95% [1] - 股份来源均为公司IPO前取得,已于2024年8月26日起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 [1] - 国家大基金非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或一致行动人,也未担任公司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 [2] 减持计划实施结果 - 国家大基金计划在2025年2月17日至5月16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4,800,000股(占总股本2.00%),实际已全额完成减持 [2] - 减持价格区间为35.25~42.01元/股,总金额184,560,057.16元 [2] - 减持后国家大基金持股数量降至16,688,400股,持股比例降至6.95% [2] 权益变动细节 - 本次减持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完成,具体减持日期为2025年5月7日至5月16日,累计减持2,400,000股(占总股本1.00%) [3] - 减持前后国家大基金持有的均为无限售条件股份,无权利限制或转让限制 [3] 其他说明 - 本次减持系国家大基金履行已披露计划,不触及要约收购,不影响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4] - 公司强调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4]
泰凌微(688591)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暨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2025-05-16 19:04
国家大基金持股情况 - 减持前持股21,488,400股,占比8.95%[2] - 计划2025年2 - 5月减持不超4,800,000股,拟减持不超2.00%[2] - 现持股16,688,400股,占比6.95%[3] 减持详情 - 已减持4,800,000股,减持完毕[3] - 减持价格35.25 - 42.01元/股,总金额184,560,057.16元[6] - 2025年5月7 - 16日集中竞价减持2,400,000股,比例1.00%[8] 其他 - 第一大股东财政部持股36.47%[8] - 权益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不影响控股权和经营[11]
泰凌微:国家大基金持股比例降至6.95%
快讯· 2025-05-16 18:43
股东减持情况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泰凌微480万股股份 [1] - 减持后国家大基金持股数量降至1668.84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从减持前的更高水平降至6.95% [1] - 此次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1] 股权结构变动 - 国家大基金作为持股5%以上股东完成减持操作 [1] - 减持后国家大基金仍为泰凌微重要股东,但持股比例显著下降 [1]
泰凌微:国家大基金减持2.00%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5-16 18:41
股东减持 - 国家大基金完成减持480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2 00% [1] - 减持后国家大基金持股数量降至1668 84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6 95% [1] - 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经营需要 不涉及公司控制权变更 [1]
泰凌微: 2024年年度股东会会议材料
证券之星· 2025-05-12 19:2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财务表现强劲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69%至8.44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95.71%至9741.03万元[7][15][18] - 公司计划实施现金分红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5元 同时结合股份回购 总回报占净利润比例达145.04%[17] - 公司维持高水平研发投入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7.35%至2.2亿元 研发团队持续壮大[15][16]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8.44亿元 同比增长32.69% 主要受益于IoT产品和音频产品销售额分别增长31.53%和32.69%[15][18]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741.03万元 同比增长95.71% 扣非净利润9083.34万元 同比增长296.55%[7][15][18] - 毛利率提升4.84个百分点 营业成本增幅21.33%低于收入增幅[1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0亿元 同比微降0.82% 主要因采购付款增幅48%高于销售收款增幅32%[15][17] - 总资产24.89亿元 较上年增长2.45%[15][18] 公司治理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 包括3名独立董事 2024年召开9次董事会会议[7][8][9][10][11] - 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 2024年召开7次监事会会议[24][25] - 公司2024年披露4份定期报告和72份临时公告 信息披露质量良好[13] - 拟续聘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20][21][22][23] 股东会议程 - 会议定于2025年5月28日召开 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方式[5][6] - 共审议9项议案 包括董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利润分配预案等[6][14][17][19][24][29] - 特别决议议案无 对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的议案为4、6、7号议案[6] 薪酬方案 - 董事2024年度薪酬最高为总经理盛文军498.52万元 董事长王维航未领取薪酬[19] - 2025年度执行董事津贴标准为6万元/年 独立董事津贴为6万元/年[19] - 监事2024年度薪酬最高为潘虹40.95万元 2025年度监事津贴标准为6万元/年[29][30] 业务发展 - 公司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客户 实现放量出货[15] - 加大国际业务布局投入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增长31.00%和28.65%[16][17]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26.06% 较上年下降1.10个百分点[18][19]
泰凌微(688591) - 2024年年度股东会会议材料
2025-05-12 18:15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4,403.30万元,同比增长32.69%[15][35][47] - 2024年公司营业利润9,323.91万元,同比增长89.07%[15] - 2024年公司利润总额9,229.12万元,同比增长83.82%[15] - 2024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741.03万元,同比增长95.71%[15][35][47] - 2024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083.34万元,同比增长296.55%[15][35][47] - 2024年公司营业成本43,604.09万元,较2023年增长21.33%[35] -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6,972.86万元,较2023年增长31.00%[35]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21,999.46万元,较2023年增长27.35%[35]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4,299.60万元,较2023年末增长0.07%[36][47] - 2024年末总资产248,938.35万元,较2023年末增长2.45%[36][47]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41元/股,较2023年增长64.00%[47]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38元/股,较2023年增长245.45%[47] 分红相关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5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8,330,249.17元(含税)[41] - 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141,285,687.45元,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145.04%[42] - 2024年7月公司完成权益分派,分配现金股利17390783.87元[72] 会议相关 - 本次股东会现场会议时间为2025年5月28日13点30分[11] - 网络投票起止时间为2025年5月28日[11] - 发言或提问时间不超过5分钟,每位股东及股东代理人发言或提问次数不超过2次[7] - 2024年度公司共召开八次董事会会议[17]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了2023年度股东大会、2024年第一次和第二次临时股东会[20] - 2024年监事会共召开7次会议[63] 人员及机构相关 - 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16] - 2025年独立董事津贴标准为10万/年(含税),外部非独立董事实行6万/年(含税)[50] - 拟聘任安永华明为2025年度财务报表及内部控制审计机构[55] - 安永华明2023年度业务总收入59.55亿元,审计业务收入55.85亿元,证券业务收入24.38亿元[55] - 2024年度审计费用为188万元,含内控审计费用40万元[60] - 公司第二届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62] - 监事2024年度薪酬:监事会主席陈若伊6万元,监事潘虹40.95万元,职工代表监事张莉16.08万元[79] - 2025年度由股东提名选举的外部监事实行年度津贴制,每位6万/年(含税)按季度发放[77] - 其他公司监事按具体职务核定领取薪酬[77] - 监事2025年度薪酬方案适用期限为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77] 其他 - 监事会认为公司2024年决策程序合规,董事和高管履职无违规[65] - 监事会认为公司财务制度健全、运作规范、状况良好[66] - 公司关联交易遵循原则,决策程序合规,价格公允[67][68] - 2024年度公司未发生债务重组等事项,除对子公司担保外无其他对外担保[69] - 2024年度公司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符合规定[70] - 公司已建立较完善的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71] - 2025年监事会将履行职责,促进公司治理完善和规范运营[74] - 2025年监事会工作计划包括监督公司运作、财务、人员及重大事项[74]
大增272%,国产蓝牙芯片业绩上涨
36氪· 2025-05-12 08:22
全球蓝牙设备市场增长 - 2023年全球蓝牙设备出货量突破50亿台 2024年真无线耳机(TWS)市场出货量达3.3亿台 同比增长13% 预计2028年蓝牙设备年出货量将达75亿台 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8% [1] 国产蓝牙芯片技术突破 - 国产厂商打破高端蓝牙芯片市场垄断 恒玄科技BES2600YP芯片以三合一方案打入高端耳机市场 股价一年内上涨超两倍 炬芯科技推出全球首款三核异构AI音频芯片 算力提升3倍以上 [4] - 中科蓝讯通过"讯龙三代"芯片与大模型软硬件适配 产品单价从1元白牌芯片提升至中高端水平 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型 [4] 主要蓝牙芯片公司2024年业绩 - 恒玄科技2024年营收32.63亿元 同比增长49.94% 净利润4.61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95亿元 净利润1.91亿元 同比增长590.22% [5][7] - 杰理科技2024年营收31.2亿元 同比增长6.47% 净利润7.94亿元 同比增长27.03% 毛利率35.77% 研发费用2.86亿元 [5][7][8] - 中科蓝讯2024年营收18.19亿元 同比增长25.72% 净利润3.1亿元 同比增长23.35%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67亿元 净利润0.45亿元 同比下降18.21% [5][8][9] - 泰凌微2024年营收8.44亿元 同比增长32.71% 净利润0.96亿元 同比增长93.87% 2025年第一季度预计营收2.3亿元 同比增长43% 预计净利润0.35亿元 同比增长894% [5][9][10] - 炬芯科技2024年营收6.52亿元 同比增长25.3% 净利润1.07亿元 同比增长63.8% 2025年第一季度预计营收1.91亿元 预计净利润0.41亿元 同比增长385.67% [5][10][11] 蓝牙技术演进与应用拓展 - 蓝牙技术联盟发布LE Audio及Bluetooth LE技术趋势 支持更大传输频宽 5GHz或6GHz频段 以及更精准位置信息 与多家厂商合作推出Gaming Audio Profile 1.0标准 降低延迟 [12] - 蓝牙5.2版引入EATT协议 LE同步传输通道和低功耗功率控制 提升传输密度 降低延迟 增强安全性 蓝牙5.4标准支持PAwR模式 将车载钥匙响应延迟从500毫秒压缩至30毫秒 [13] - 蓝牙芯片从连接器进化为边缘计算节点 在工业物联网中处理传感器数据时间从2.3秒缩短至80毫秒 价值量从0.5美元跃升至3-5美元 [14] - 蓝牙技术在AR/VR设备应用增长 预计2028年出货量突破1亿台 年复合增长率45%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通过Mesh网络提升生产效率30%以上 [14] - 消费市场对集成手势识别 健康监测 空间音频等功能的蓝牙芯片需求增长 推动产品平均售价提升20%-30% [15] 行业驱动因素 - 消费电子市场复苏与物联网设备需求叠加推动蓝牙设备增长 [1] - 蓝牙技术向智能家居 穿戴设备 工业控制等场景渗透 从单一消费需求转向全场景智能化 [11] - 端侧AI 边缘计算等技术成熟 使蓝牙芯片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核心智能节点 [15]
泰凌微(688591) - 关于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会的通知
2025-05-07 16:45
股东会时间 - 2025年5月28日13点30分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会[3] - 网络投票起止时间为2025年5月28日[3]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5月21日[14] 股东会地点 -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盛夏路61弄1号11层[3] 投票时间 - 交易系统投票平台9:15 - 9:25、9:30 - 11:30、13:00 - 15:00[4] - 互联网投票平台9:15 - 15:00[4] 其他 - 审议9项议案,2025年4月18日披露[7] - 议案4、6、7对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13] - 股东邮件登记需在2025年5月25日17:00前[16] - 会议联系人邮箱及电话[20] - 授权委托书表决要求[24]
泰凌微20250506
2025-05-06 23:27
纪要涉及的公司 泰凌微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表现优异**:2025 年一季度营收 2.3 亿元,同比增长 42.47%,净利润 3571 万元,同比增长 9 倍,计入股份支付费用后实际净利润近 4700 万元,毛利率达 50.05%,同比提升 8 个百分点,因高毛利客户开发和 AI 算力芯片量产 [2][3]。 2. **未来毛利率有提升空间**:产品结构优化,高毛利产品如音频和端侧 AI 芯片占比提升,海外营收快速增长且毛利率高,但长期目标是保持 50%左右毛利率以平衡盈利和营收增长,实现 15% - 20%净利润目标,控制研发费用 20% - 25%,销售和管理费用 10%以内 [2][5]。 3. **各协议类型产品占比稳定**:蓝牙约 50%,2.4G 在 25% - 30%之间,多模约 10%,音频约 9% [2][6]。 4. **2.4G 音频传输优势明显**:在无线麦克风市场份额超蓝牙,头部客户猛犸推出新产品,高端市场潜力大,预计大疆等大客户将进入 [7][8]。 5. **端侧 AI 芯片提前量产**:751 和 721 一季度提前出货,主要用于音频产品,多个项目如智能戒指等预计后续量产 [2][9]。 6. **新芯片竞争优势显著**:国内类似产品少,支持多种连接协议,功耗低、算力高,支持数百万参数小模型 [10]。 7. **新芯片不替代原有芯片**:将端侧 AI 算力集成到连接芯片,节省成本和电路板面积,提升售价和竞争力 [11][12]。 8. **关税影响有限**:直接影响不到 1%销售额,间接影响需关注,目前二季度出货正常,三季度和四季度待观察 [4][13][14]。 9. **业务板块增速有别**:预计音频板块增速最高,智能遥控和电脑周边也将增长 [4][16]。 10. **与海外大客户合作良好**:与谷歌、亚马逊合作多年,已进入量产并扩展项目,持续提升份额潜力大,但需关注关税影响 [4][17]。 11. **新款芯片应用广泛**:可用于无线耳机等多个领域,是通用连接加端侧 AI 平台型芯片 [19]。 12. **新款芯片定位中高端**:定价高,面向中高端市场,运算能力强,专注高毛利市场 [20]。 13. **不同芯片有差异**:TL721 算力高、成本和功耗高,TL751 低算力、低成本、低功耗,项目中两款都有应用 [23]。 14. **多个项目有出货潜力**:音频设备、穿戴类产品等多个项目已达百万级出货规模,有更大出货潜力 [24]。 15. **音频领域关注多元**:除耳机外,重点关注麦克风和音箱等方向 [25]。 16. **AI 办公提升芯片价值**:AI 办公设备使芯片单价比传统 2.4G 产品高出一倍以上 [27]。 17. **WiFi 芯片是发展重点**:已推出首款 WiFi 6 加蓝牙多模芯片并出货,未来持续研发迭代,占据物联网市场份额 [28][29]。 18. **AI 技术带来机遇**:端侧设备加入 AI 功能成趋势,为连接及端侧 AI 芯片公司带来新市场机会 [3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非音频蓝牙传输竞争格局**:主要竞争对手有 Nordic、Dialog 等,音频切入蓝牙传输领域短期难形成有效竞争 [8]。 2. **TWS 耳机领域规划**:2025 年有产品规划,计划迭代产品与领先企业竞争 [22]。 3. **AI 玩具和眼镜合作情况**:已有合作客户,但未进入量产阶段,不便透露信息 [26]。 4. **智能灯生产地及税率影响**:生产地影响税率,但对主要竞争对手无额外影响,政治因素未显著影响市场 [18]。
那些25Q1交出历史最佳财报的半导体领域
是说芯语· 2025-04-30 09:28
历史最佳财报领域 - AI芯片领域:寒武纪和海光信息Q1营收达11.11亿元,同比增长42倍,净利润3.55亿元,存货和预付款预示Q2环比几倍增长;海光信息DCU3深算3号在AI for science等顶尖应用中表现突出 [5] - 端侧SoC芯片:受益于AIoT、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兴场景需求,瑞芯微3588芯片已大量上车,4nm的3688性能更强;代表性公司如泰凌微(毛利率50.05%,营收2.30亿元)、炬芯科技(毛利率49.82%,营收1.92亿元)、瑞芯微(毛利率40.95%,营收8.85亿元)、恒玄科技(毛利率38.47%,营收9.95亿元)均创历史最佳 [5] - 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华海清科营收增长35-40%,盛美净利润暴增超200%;拓荆科技营收增50%但净利润亏损1.47亿元,毛利率从47%降至19.89%,主因新产品交付比例达70%及成本增加 [6] 接近或"实际上最佳"领域 - 模拟芯片:思瑞浦、纳芯微、芯朋微表现突出,业绩弹性大;圣邦等公司表现较弱 [7] - 晶圆厂:中芯国际Q1营收环比增长6-8%,毛利率19-21%,营收创新高,净利润为2021-2022年后最佳;华虹经营数据稍差但同样为近年最佳 [7] 未来持续加速增长领域 - AI芯片:Q2起景气度极高,推理芯片和海光CPU需求将大幅增长 [8] - 端侧SoC:智能玩具、盲盒、社交陪伴等场景潜力巨大,可能催生新AI"泡泡玛特" [8] - 模拟芯片:国产替代和客户转单趋势明确,先转企业将享受红利 [8] - 晶圆厂:先进制程和模拟芯片推动营收快速增长,可能改变全球晶圆代工格局 [8]